彝族“耶玛”的形式美特征——以四川凉山地区为例
论凉山彝族毕摩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特征
论凉山彝族毕摩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特征吴虹(西昌学院艺术系)凉山彝族古代毕摩绘画是中国古代彝族先民民间祭司毕摩因宗教活动的需要。
以彝族历史文化为背景,以预测占卜、驱邪、择日等彝文经籍内容为题材。
以彝经为载体。
用民间绘画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系统生动的图解、释意来再创作的绘画。
其表现手法朴实生动、构思奇巧、简沽夸张.概括出一幅幅耐人寻味的图画。
它是彝族艺术古籍的组成部分。
是彝族原始宗教艺术的延续和发展的产物。
从这些淳朴与率真,单纯与原始的线描造型中.可以使人感悟到古老的彝族。
文化层”的深厚底蕴。
凉山毕摩绘画一般都以毕摩文献或鬼板为载体,用绘画来阐释经文或仪式的内容.从而达到语言图像化或仪式形象化的目的。
我们从西方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学思想人手.对这个古老的绘画艺术的美学思想特征进行初步的阐析。
一、凉山彝族毕摩绘画中的柏拉图美学思想。
理念论”是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核心。
“美即理念”的基础观点渗透于他的美学观的各个方面。
从他的模仿说、回忆说、灵感说、效用说、修辞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起美学思想体系上是客观的唯心主义。
其学说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和等级观念,这点上,与毕麽绘画思想不谋而合。
凉山毕摩绘画中最为典型的神图是支格阿龙神图.最为典型的鬼板是“初布”鬼板。
神图和鬼板上的每一图纹细节都有其神话的原形,特别是支格阿龙神图,初鬼形象都带有浓厚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每一个彝文字都讲述着元古英雄支格阿龙的种种史迹.每一笔每一画都代表着神人祖先的强大神力。
凉山远古彝族把一切灾难比喻成雷雨后初鬼的来I临。
毕摩文献上的绘画中的“防瘢”绘画、“防卫”绘画中的神图都是以神话原型为隐喻和象征.以神话英雄支格阿龙以神秘的神力降鬼除魔的神绩、神力作为整个神图构形的内在链环。
并由此串联了每一个局部的图纹。
使之成为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的和谐画面.从而使这幅图画成为古老神话的形象阐释。
与仪式的宗教功能发生着同步的呼应与映射。
民主改革前凉山彝族一向以“骨头黑白”来论人的等级.黑彝自认为血统高贵.就以自己骨头“黑”为据,白彝的骨头是白的。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川凉山彝族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和独特的魅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凉山彝族民歌,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出发,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护和传承彝族民歌文化提供一些思路与建议。
一、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1. 音乐形式多样凉山彝族民歌形式多样,包括咪呼、情歌、祭祀歌、劳动歌等多种类型。
咪呼是彝族传统的一种独特音乐形式,其旋律优美、抒情,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感染力。
情歌则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常常表现出爱情、亲情、友情等情感。
2. 独特的表演方式彝族民歌的表演方式独特多样,例如咪呼常常是由男女对唱或者女性独唱,配以特有的舞蹈动作,表现出彝族人民勤劳、朴实、热情的性格特点。
3. 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彝族民歌的歌词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对自然的描绘和感受是其独特之处,表现出彝族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4.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凉山彝族民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彝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
二、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 加强保护与传承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承凉山彝族民歌,首先需要加强对其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这包括记录、收集和整理彝族民歌,进行口传心授的传承,建立数字化资料库等手段,以确保彝族民歌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2. 引入现代元素,提升艺术水平为了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可以适当引入现代元素,推出具有时代感的彝族民歌作品,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和舞台表演方式,提升彝族民歌的艺术水平和观赏性,使之更受年轻人的喜爱和欢迎。
3. 加强文化交流与融合要加强凉山彝族民歌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音乐的交流与融合,吸收其他音乐文化的精华,为彝族民歌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
4. 科学有效的宣传推广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包括音乐会、文化节、演出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凉山彝族民歌,扩大宣传推广的渠道和范围,增强凉山彝族民歌的社会影响力。
当代四川彝族风情油画作品的审美特点
当代四川彝族风情油画作品的审美特点作者:范益民来源:《大观》2016年第02期摘要:当代四川彝族风情油画在中国油画史上有着独特的审美趋向,主要是在表现彝族风土人情、大凉山风光的同时,受彝族美术的影响和彝族文化的熏染,画中整体传递出一种独特的美,是画家对现实的感悟与内在真实的坦诚,在写实性语言中,都非常自然地有着联构性的艺术思维,这不能不说是对写实性油画艺术的新的语言拓展和新的视觉思维。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通过民族美术的视觉语言,使其文化内涵不断外延的同时也丰富了当代油画的内容。
关键词:当代四川;彝族风情油画;审美趋向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当代四川画家在凉山采风写生,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油画作品——四川彝族风情油画,在中国油画史上有着独特的审美趋向,主要是在表现彝族风土人情、大凉山风光的同时,受彝族美术的影响和彝族文化的熏染,画中整体传递出一种独特的美。
主要代表画家有高小华、何多苓、程丛林、庞茂琨、莫也、李东鸣等,他们在20世纪80~90年代创作了大批彝族风情的油画作品,画家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表现手法表现彝族风情,除了表现凉山的山水自然,更多的是表现彝族人的生活面貌,采用写实手法深入细致刻画彝族人的生活场景、服装、头饰、漆器、建筑等,具象的表现了彝族风情。
在国际、国内展露,人们被这些油画作品中独特的彝族风情感染,被彝族美术的色彩、造型、装饰性、表现性吸引,被作品传达出的彝族独特的审美取向所震撼,引起美术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一大批画家涌进凉山采风写生、体验生活,研究彝族文化和彝族美术。
程丛林的作品《苹果熟了》画家八十年代的代表作,画面上是一个彝族妇女蹲坐在苹果园地上,眯着眼睛,手搭凉棚看着远方的场景,后面背景画出果园的苹果熟了,画面采稳定的构图、静态的人物,彝族服饰的黑色贯穿其中,形成了明暗强烈对比和相对弱的色彩对比,准确的表现出凉山明媚的阳光下,苹果丰收在望的彝族果农阳光般的明朗心境。
火一样的民族,火一样的色彩--浅析凉山彝族纹饰图案及传承应用
火一样的民族,火一样的色彩--浅析凉山彝族纹饰图案及传承
应用
宋夏
【期刊名称】《《神州(中旬刊)》》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彝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境内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彝族服饰纹样,多姿多彩,风格独具。
反映了本民族的个性特点,是漫长历史的产物。
彝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服装与装饰图纹的多样化。
而在现代的工艺中所体现的彝族纹样,既使传统的图案纹样得以继承,同时又丰富了现代的工艺美术设计。
【总页数】1页(P221-221)
【作者】宋夏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八月凉山:火——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 [J], 叶昌云;肖子奇
2.浅析凉山少数民族工艺——彝族漆器传承与创新 [J], 马山
3.火一样的民族,火一样的色彩——浅析凉山彝族纹饰图案及传承应用 [J], 宋夏;
4.论民族传统手工艺面料的传承与发展——以彝族火草布为例 [J], 汤其静;胡越
5.彝族歌舞“都火”的文化创意方案———基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J], 章予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彝族传统舞蹈及其文化特点与特质
彝族传统舞蹈及其文化特点与特质彝族传统舞蹈及其文化特点与特质摘要:在我国彝族的各种传统民族文化当中,彝族舞蹈的地位十分重要。
彝族舞蹈拥有十分丰富的形式,舞蹈风格十分鲜明,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品味以及艺术形式,对彝族独特的舞蹈特色进行展现。
本文分析讨论彝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及其文化内涵,研究其发展状况,并透过研究看到传承和保护彝族舞蹈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彝族舞蹈;;艺术风格;文化内涵一:彝族舞蹈概述(一)彝族舞蹈溯源我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之间十分团结,我们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独特并且浓郁的民族舞蹈的特点和风格,每一个民族都有丰富而又多彩的舞蹈文化资源。
每个民族因为地狱的不同,风俗的不同以及信仰和文化的不同,各个民族的舞蹈内涵和舞蹈形式也各有千秋。
在彝族的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彝族的舞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彝族人民看来,彝族的舞蹈是他们平时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是人们之间一种特定的文化语言。
彝族有很多种族源的说法,其中包括东来说、西来说、南来说、北来说、滇池中心说等等,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说法是东来说,即指氐羌族群是彝族远祖的来源。
彝族的形成时期是发生在南诏那个时期,当时在南诏时期,庙会舞、巫舞和佛舞以及各种各样的乐舞都非常盛行,有些歌舞到现在仍然在彝族人民中间保留和流传。
据有关数据统计,彝族的民间舞蹈约有170多种,跳法大约就有1900多种。
彝族最主要生活的地方是神山,一直到我国解放之前,仍然保留着很多的社会形态,所欲,彝族仍然保留着远古时代的舞蹈风格。
彝族生活和舞蹈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例如过节、斗争、祭祀、农耕、声场等,舞蹈的动作形态都是从日常生活中演练而来的。
因此,这也从另一方面形成了种类繁多而且形式多样的彝族舞蹈文化。
(二)彝族舞蹈的艺术特色1.彝族舞蹈的意义彝族民间的舞蹈拥有十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从舞蹈表达的内容来看,舞蹈大多表演耕种、狩猎、丰收和放牧等场面,并且表现出同敌人进行斗争的勇猛姿态和男女之间互相倾诉爱慕等的情节。
凉山彝族毕摩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现代旅游商品设计
凉 山彝 族 毕 摩 绘 画的 艺术 表 现形 式 及 现 代旅 游 商 品设 计
T 、
4 : 婕
( 四川师范大学 美术学 院 , 四川 成都 摘 要: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独有 的特征 , 是几千年来人 类 的智慧结晶和宝贵的财富。而凉山彝族毕摩绘 画属于 以线条为 主要造型语 言, 以抽 象写意的手法表现 内心精 神世界 的 东方 艺 术。是由彝族祭 祀毕摩 画在 纸 张或兽 皮、 树 皮、 竹 简、 石板 、 木 板、 骨头等栽体上 的原始 图画 , 是 彝族祭 司创作 的绘 画 艺术作 品。本 文利 用凉 山彝 族毕摩绘 画的特征运 用现代旅游商品设计 的方法加 以阐述 , 在现代经济形势下, 传统 艺术与现 代设计手段 结合的新型商业形式。通过旅 游产 品设 计 , 希 望能够达到 以旅 游产品的推 广带动毕摩绘 画这种绘画形式的传承与推广。 关键词: 彝族 ; 毕摩绘 画; 旅游产品设计 ; 现代 ; 工艺产品 毕摩是彝族人的祭司。顾名思义 , 毕摩绘 画艺术在 内容 、 形 式、 审美诸方面都有着其独特 的、 原始 的、 民族 的特殊性 。彝族 毕摩绘画艺术包涵 了 自然景物和人文事物两个方 面。它通过绘 画与文字相配合 的形式来 叙述故事 、 塑造 形象 、 抒 发情感 、 反 映 历史生活 、 表达生产生活和历史事件 以及 美好愿望等 的文化艺 术体系 。 l 毕摩原始宗教仪式内容 ( 1 ) 经书插 图。 ( 2 ) 鬼板 图画。( 3 ) 综合材料 及草扎 鬼神。 ( 4 ) 插神枝 。( 5 ) 原始泥 塑等。以上几 种毕摩 绘画 艺术 的特征 有着彝族人独有 的、 纯粹 的、 原始 的趣 味 , 它既有东 方艺术 本源 线描艺术 的情结 , 也有立 体的“ 三 维” 审美 因素, 从二 维到 三维 巡 回探 索中, 梳理 出彝人 自己的原汁原味 的、 本质 的审美情趣 , 也有色彩美趋 向的 , 富有魅力 的生动图式。 2 彝族毕摩 绘画艺术的形式表现 彝族审美历史是一个 连续与非连续相结合 的过程。随着人 类 文明的推进 , 原型浑融 型逐 渐为分解型所替 代。毕摩绘 画艺 术在彝族文化中 , 虽不 占重要 比重 , 但 以图式形象艺术 的形式 派 生 出来 , 也就 包 含 了彝 族 人 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艺 术 形式 表 现 的 深层 内涵 。 ( 1 ) 质朴与神秘。在众 多民间美术 中 , 都蕴 藏着 天然 的质朴 秉 性 。质朴乃原始天然之 内在本 质之意 , 不加修饰 之容。质朴 就 是本色的淳朴与直率 的状态。这也是 民间造型的精髓所 在。神 秘是原始宗教艺术所共有 的一种审美取 向, 地处西南 的彝族传 统绘画 , 由于地域偏 远 , 交通 闭塞 , 其审美 旨向有鬼魅 的“ 巫” 的 成分 , 主要归根于毕摩画具有彝族 的传统宗教绘画 , 原始宗教 的 审美情趣赋予 了毕摩画神秘 的形式美感悟 和表现 。无疑其形式 与 内容都有机地形成 了毕摩 画具有地域民族性特征的质朴与神 秘感。( 2 ) 夸张与写实。任何造型艺术 最常用审美造 型方式就 是夸张与写实 。夸张与写实既是对 立, 又是 统一 的 , 故此 , 在毕 摩绘 画中两者并存 , 呈现出的现象 , 有必要提高到审美的高度加 以探讨 。在毕摩绘画中 , 夸张 的手 法更是多 见 , 诸如 : 在 日常生 活中难 以见到的将猛虎与动物 、 人和谐 的在 画面 中出线。在造 型处理上将方的画得更方 , 圆的画得更 圆, 短的画得 更短 , 长 的 画得更长等 , 以熟练 的绘 画技 巧来 表现夸张 的韵味 。而变形 则 不 同, 它是 以舍弃 、 改变事物 的固有特征 的前 提下 , 根 据艺术 家 需要来取形 , 有时可取随心所 欲的形进行塑造 。毕摩 绘 画作 品 有意识 的通过超 自然 的物 质形态 特性来 赋予其 原始 宗教 的神 性 。从众多毕摩绘 画图式 中夸张造型看 , 明显受 到了原始造 型 思维影响的成分。( 3 ) 古老与现代 。古老与 现代 是人类发展 历 程 中的两个阶段。艺术发展也随人类 的发展从古老走 向现代 的 过程 , 彝族毕摩绘画发展 到今天呈现 出来面貌有古老 与现代 双 重 的审美特质。古老 的成分 主要 在早期毕摩 画中 , 这 部分作 品 未受到外界绘 画的影 响, 是纯粹的原始 宗教绘 画。此类 绘画 主 要继承彝族古代 的神秘的审美 品质 。西班牙 画家米罗说 : “ 我喜 欢历史上离我们最遥远 的画派— —原始的艺术家 们” 。越是远 古画家越要单纯 的描绘 自己所 想的事物 , 以孩子般 的天真与童 心般的好奇心理表现 自己的内心世界。彝族毕摩 画从 总体 看 , 6 1 0 0 0 0 ) 因受到外界绘 画的影 响少 , 故依然尘封着 古老原始 的面貌。同 时, 随着时代的发展 , 贵州 、 云南 的毕摩画因受外界 的影响 , 而部 分作品已经包含 了现代成分的气息 。( 4 ) 旅游商 品开发 。旅游 商品是指旅游者在旅游 活动过 程中购买的 , 以物质形 态存在 的 实物。旅游商 品具有多类别 、 多品种的特点 , 主要包 括: 1 ) 旅游 纪念品。这主要指 以旅游景点 的文化古 迹或 自然风光 为题材 , 利用当地特有的原材料 , 体现当地传统工艺 和风格 , 富有纪念意 义的小 型纪念品 , 如宜兴的紫砂壶 、 泰 山的手杖等 。2 ) 旅游工艺
浅析彝族舞的审美特点和具体成因
浅析彝族舞的审美特点和具体成因发布时间:2021-07-05T17:19:51.94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周蓉蓉[导读] 摘要:本文基于凉山彝族传统舞蹈,从美学、人类学进行分析此民族传统舞蹈的特征。
玉溪市文化馆 653100摘要:本文基于凉山彝族传统舞蹈,从美学、人类学进行分析此民族传统舞蹈的特征。
并从文化自觉对彝族舞蹈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关于怎样推动本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值得我们的继续探讨。
关键词:彝族舞;审美特点;具体成因彝族是我们伟大祖国6个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勤劳勇敢、历史悠久、富有创造精神和革命传统的民族。
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众、分布最广、支系最多、民族民间歌舞最为繁富的一个民族,彝族人们多能歌善舞,在长久的生活中积累下了丰富的民族舞蹈文化。
地理位置身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在彝族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区域性舞蹈文化,且具有浓厚的生活氛围,生动有趣的民族特点和纯厚朴实的性格,在其舞蹈表演中便可看出此民族的审美取向。
1 彝族传统舞蹈的审美特点1.1 朴实的美此民族的舞蹈发展到如今还能够看出其中带着原始舞蹈的影子,例子“苏尼且”这种的舞蹈专用语就是生活劳动的呈现。
“原始的舞蹈可以将人的内心情感最充分且有力的展现出来。
”彝族舞蹈中如剁地踏步等动作就是生活最朴实的体现,蕴含着浓郁的原生气象。
1.2 粗粝之美舞蹈是人通过身体来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凉山地区传统的巫舞便是利用鼓棒来敲击羊皮鼓面,击鼓发出的沙沙声和苏尼人出神入画的哼唱声,便可以营造一幅和谐自然的场景。
可以反映出先民的狂欢与冲动,这好和世界舞蹈大师皮娜.庖什的反传统审美理念极度相似,她主张用生活压倒美[1]。
事实上这两种美都不能算是身体上的美,却可以轻易将美用最真诚的方式表现在观众面前。
可以用最为真实的身体来表达心中对世界的各种感情。
当粗粝的美和充满神秘的彝族舞正好契合,先民利用身体的抖动来传达驱鬼除病的思想,这些舞蹈动作并不美,但是却传达了对生命、神灵的尊重和敬畏。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
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独特魅力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通过搜集资料、考察实践等方法,深入了解凉山彝族舞蹈的历史背景、文化特点、表演形式及舞蹈特色。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凉山彝族传统舞蹈源于古代彝族生活,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它承载了彝族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凉山彝族舞蹈以自娱自乐、表达情感为目的,反映了彝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和民间传说。
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达体舞”。
它是一种欢快、热烈的集体舞,以身体各部位相互配合,动作丰富多变。
还有“阿细跳月”、“大三弦舞”等单人、双人或集体舞蹈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服饰: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男性通常穿着短衣、长裤,扎紧裤脚,以显示其矫健有力。
女性则穿着色彩鲜艳的百褶裙,配以精美的头饰和银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音乐: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音乐节奏明快、欢快,旋律优美。
在舞蹈表演中,音乐与舞姿紧密结合,相得益彰,为观众带来视听的双重享受。
舞姿: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舞姿热情奔放,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在舞蹈过程中,舞者身体各部位灵活自如地运动,步伐轻盈,表现出彝族人民的豪爽和热情。
凉山彝族传统舞蹈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还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它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通过推广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并尊重凉山彝族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其传承与发展。
凉山彝族舞蹈具有广泛的社会功能。
它不仅可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还能促进人际交流、增强社区凝聚力。
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对旅游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赏凉山彝族的独特舞蹈,为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收益。
本文通过对四川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深入研究,揭示了其历史文化价值与独特魅力。
从历史背景、表演形式到舞蹈特色等方面,我们进行了全面分析。
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共3篇
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共3篇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1四川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研究凉山彝族位于四川省凉山州,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彝族聚居地之一。
彝族的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凉山彝族地区,每一个村寨都有其独特的彝族服饰文化,反映出了彝族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家族情感。
一、女性服饰文化凉山彝族女性的服饰文化色彩鲜明,以红、绿、蓝为主要配色。
日常生活中,女性通常穿着长袍,通过不同的纹样和颜色表达身份和家族属性。
衣袖、领子和腰带上的绣花是彝族女性服饰中的亮点。
绣花技艺传承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被认为是彝族女性的一种文化传统。
绣花用的是特殊的线,颜色鲜艳协调,达到了视觉效果的完美呈现。
彝族女性出嫁时,穿的是特殊的结婚服饰。
结婚服饰上要根据村寨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特点进行精心设计和细致制作。
结婚服饰包括腰带、上衣、裙子、发饰等等。
如今,结婚服饰的设计或许有所创新,但其传统元素依然被保留下来。
二、男性服饰文化彝族男性的服饰文化相对简单,但也凸显了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和代表意义。
和女性不同,彝族男性在日常生活中的服装主要采用黑、灰、白等暗色系。
彝族男性的服饰以蓝色为主的衬衣和黑色或灰色的直裤为基础,遵循着传统的彝族服饰文化。
他们所穿着的衣服决定了他们的身份,如村寨长、家长等等。
同时,他们的帽子也是具有重要文化象征意义的。
三、服饰文化的传承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但随着社会进步,很多年轻的彝族人并不真正了解和掌握他们文化的传统。
如今,凉山彝族地区文化学校为保护和传承凉山彝族服饰文化,开设了一系列彝族服饰、英语以及绘画等课程,鼓励年轻人继承他们的文化,同时增加对彝族文化的了解。
四、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现状在当今社会,凉山彝族服饰融合了现代元素,集传统与时尚于一身,通过新材料的应用和多元化的修饰,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总之,凉山彝族服饰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彝族人民的文化历史和民族风情,而且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川凉山彝族“苏尼、嫫尼”舞蹈及风格特点
四川凉山彝族“苏尼、蟆尼”舞蹈及风格特点任离湮四川凉山彝族的传统舞蹈较之其他地域的彝族舞蹈,种类不多、形态简单,但其中宗教祭祀类的“苏尼、嫫尼”舞蹈与凉山彝族的鬼神祖先信仰息息相关,起源悠长古老,更是频繁地在各个阶层流行,由此成为凉山 彝族一种较为特色的传统舞蹈。
一、“苏尼、蟆尼”概述"苏尼、蟆尼”系为彝语,汉语称"巫师”。
为区别男女性别之分,彝语将 称男性巫师为"苏尼”,女性为"蟆尼”, 两者皆可统称为"苏尼”。
由此两者所跳的舞蹈"苏尼、蟆尼”舞在彝族又统称为"苏 尼且”。
彝语中的“且”为跳之意,泛指歌 舞,所以"苏尼且”也指巫师(即驱鬼做法之人)跳的歌舞。
是在驱鬼治病仪式上,由"苏尼、蟆尼”手持皮鼓,在敲击皮鼓的鼓点节奏配合下所跳舞蹈。
位于四川省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约有243万人,拥有本民族语言、文字以及丰富灿烂的艺术与 历史文化。
当地彝族与其他云南、贵州、 广西等地区彝族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未解放前一直处于奴隶制度社会形态,解放后则“一步跨千年”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形态。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保留了最为原始的宗教信仰以及相关的传统宗教 仪式活动。
"凉山彝族社会的宗教信仰, 首先表现在对大自然的崇拜,认为万物都 有灵。
具有突出重要地位的是对鬼魂的崇 拜,与鬼魂崇拜紧密联系的就是对自己祖先的崇拜。
因此在凉山彝族中‘毕摩'与‘苏尼(蟆尼)'拥有沟通神、鬼、人之间的地位,人们迷信他们能通神,把他们视为神的化身和代言人”。
其中毕摩仅为男性,主要通过诵经主司祭祀活动,为祭司;苏尼、蟆尼则通过敲击皮鼓,请神 舞动进行驱鬼治病等仪式,为巫师。
"苏尼、蟆尼”舞蹈也就是在其进行驱鬼治病过程中所跳之舞。
在笔者看来,与彝族的 鬼神祖先信仰息息相关的"苏尼、蟆尼”舞蹈在驱鬼、娱神之间,有着最为原始的 粗犷朴实之美感和韵味。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川凉山彝族民歌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它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于世。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冲击,凉山彝族民歌面临着许多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需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保护和发展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
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凉山彝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具有很强的民族风格。
彝族是一个勤劳、热情的民族,他们的民歌旋律优美、悠扬,歌词简单易懂,质朴而真挚,能够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
彝族民歌的旋律鲜明、婉转、端庄。
通过民歌,可以深刻感受到彝族人民淳朴的情感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凉山彝族民歌的表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彝族民歌的表演形式有长调、短调、竹笛调、歌舞等形式,内容涉及到生活、劳作、爱情、家庭等各个方面,且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彝族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展现了彝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了他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
凉山彝族民歌的歌词意境深远,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凉山地区地势险峻,气候多变,使得彝族人民对自然具有天然的敬畏和崇拜之心。
他们通过民歌表达对自然的感慨和赞美,歌词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体现了他们对祖先、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凉山彝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和社会性。
彝族人民通过民歌来纪念、祝福、表达情感,形成了悠久的传统,成为他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逢节庆或重大活动,彝族人民都会通过民歌来进行庆祝和纪念,这种群众性和社会性的特点使得彝族民歌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加强对凉山彝族民歌的保护和传承。
建立彝族音乐档案馆,对彝族民歌进行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保护和传承凉山彝族民歌的独特魅力。
积极开展凉山彝族民歌的推广和宣传。
通过文化活动、音乐节、演出等形式,向社会大众传播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提高人们对彝族民歌的认知和欣赏水平。
引导和培养年轻一代对凉山彝族民歌的兴趣和热爱。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川凉山彝族民歌是中国非常珍贵的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之一,它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凉山彝族民歌以其悠扬动听的旋律、深刻的内涵和饱满的情感而闻名,它承载着彝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信仰和情感,表达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当下,凉山彝族民歌正面临着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传承和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
如何保护和传承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务之急。
一、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1.丰富多彩的旋律凉山彝族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丰富多彩,节奏多变,通过不同的音符和节奏来表现情感变化。
它以其独特的旋律形式结构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情感、生活和信仰,每一首民歌都是一幅立体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民族的生活与情感。
2.深刻的文化内涵凉山彝族民歌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它反映了彝族人民的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智慧和灵魂寄托。
民歌中的歌词往往是口口相传的民族智慧,承载着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家庭、爱情、友情的感悟和情感表达。
3.真实的情感表达凉山彝族民歌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心表达为特点,它能够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彝族人民的疾苦与欢乐,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每一首民歌都是由血肉之躯编织而成,直抵人心,触动人灵魂。
二、凉山彝族民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保护传承凉山彝族民歌是彝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保护和传承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凉山彝族民歌的保护力度,支持开展相关保护和传承项目,激发彝族人民对民歌的自觉保护和传承意识。
2.挖掘创新凉山彝族民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也需要与时俱进,要挖掘民歌的创新和发展潜力。
可以开展相关的创作比赛、音乐节等活动,鼓励和支持彝族青年音乐人创作新的民歌作品,使得凉山彝族民歌融合现代音乐元素,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3.加强教育加强对凉山彝族民歌的教育工作,是传承和发展的基础。
浅析彝族舞蹈体语的美学特征
浅析彝族舞蹈体语的美学特征【摘要】彝族舞蹈体语是彝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符号意义和独特的美学特征。
本文通过分析彝族舞蹈的起源、传承、符号意义、服饰道具、舞姿动作、舞台布置和音乐节奏等方面,揭示了其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对舞蹈表演的影响。
彝族舞蹈体语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沟通方式,反映了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情感和生活理念。
通过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挖掘彝族舞蹈体语的深层含义,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彝族舞蹈体语的美学特征将为舞蹈表演注入更多的灵感和活力,丰富人们的艺术生活,传承和发扬彝族文化。
【关键词】彝族舞蹈体语,美学特征,符号意义,服饰,道具,舞姿动作,舞台布置,音乐节奏,文化,舞蹈表演,影响,思考,研究。
1. 引言1.1 彝族舞蹈体语的重要性彝族舞蹈体语作为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
通过舞蹈表演,彝族人民表达自己对生活、自然和神灵的敬畏与热爱,传承和弘扬着自己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彝族舞蹈体语融合了民族音乐、舞姿、服饰、道具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舞蹈风格,展示出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彝族舞蹈体语不仅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民族认同和自我展示的方式。
通过舞蹈,彝族人民传递着对祖先的敬仰、对土地的依恋、对生活的热爱,强化了族群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彝族舞蹈体语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途径,通过舞蹈的表演和传播,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彝族文化,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共融。
彝族舞蹈体语在彝族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对于传承和发展彝族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1.2 彝族舞蹈的起源和传承彝族舞蹈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承载着彝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情感。
彝族舞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彝族民族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彝族舞蹈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了不同的形式和风格。
据传统文化记载,彝族舞蹈最早起源于部落生活中的庆祝活动,比如收获、婚礼、丰收等。
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苏尼舞的文化解读
四川省凉山州彝族苏尼舞的文化解读四川省凉山州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其中彝族是当地的主要民族之一。
彝族苏尼舞是彝族民间舞蹈的一种,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将对彝族苏尼舞的文化进行解读。
彝族苏尼舞是彝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和向神明祈求丰收的一种表达方式。
在苏尼舞中,舞者们身着传统彝族服饰,手持花束、风车等物品,在自然环境中跳跃、舞动,象征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舞蹈动作优美而独特,富有朝气和力量感,展现了彝族人民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期盼。
彝族苏尼舞是对彝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一种传承和保护。
彝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苏尼舞作为彝族民间艺术的一部分,通过舞蹈形式展现了彝族的民族精神和集体意识。
舞蹈中常常描绘彝族人民的劳作场景和生活情景,以及彝族人民的团结、勤劳、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
通过苏尼舞的表达和传承,彝族人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彝族苏尼舞是跨文化交流和多元融合的一种形式。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彝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形成了互学互鉴、相互融合的文化现象。
苏尼舞在舞蹈动作、服饰、音乐等方面集合了多个民族的元素,展现了彝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苏尼舞也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和桥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
彝族苏尼舞是一种富有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彝族民间舞蹈。
它承载着彝族人民对自然的崇拜、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跨文化交流和多元融合以及对自己民族精神的寄托和认同。
通过对彝族苏尼舞的文化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川凉山圣扎彝族服饰研究与创新设计
四川凉山圣扎彝族服饰研究与创新设计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中国彝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在凉山彝族人的服饰文化中,圣扎彝族服饰独具特色。
圣扎彝族服饰以其绚丽多彩的图案和精湛的工艺技术而闻名。
圣扎彝族服饰的研究是对彝族文化的深入探索。
通过对圣扎彝族服饰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圣扎彝族服饰的研究还可以揭示出彝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感悟和对宇宙之谜的思考。
通过对彝族服饰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彝族的文化遗产。
在圣扎彝族服饰的创新设计上,需要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传统的圣扎彝族服饰非常注重图案和颜色的搭配,同时还有丰富的刺绣和织锦技术。
在创新设计中,可以将传统的图案和颜色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时尚、个性化的圣扎彝族服饰。
此外,还可以通过采用新的材料和工艺技术来创新设计圣扎彝族服饰。
传统的圣扎彝族服饰多采用棉布和丝绸作为材料,而现代的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选择,如人造纤维、合成材料等。
在工艺技术上,可以尝试使用现代的印染技术、数码打印技术等,使圣扎彝族服饰更加精美细致。
此外,传统的圣扎彝族服饰通常是手工制作的,因此在创新设计中也可以考虑引入机械化制作的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的一致性。
这样可以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圣扎彝族服饰,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总之,四川凉山圣扎彝族服饰的研究与创新设计是对彝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一环。
通过深入研究和创新设计,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民族风情:凉山彝族的选美仪式
传统的彝族选美,最盛行的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传统文化集聚地区。
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比较完整地保留着中国彝族文化的原生态。
凉山彝族人民,在几千年的岁月风雨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古老而灿烂的文化。
这里的彝族文化丰富多彩,是彝族文化的集中典范。
彝族选美,是凉山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凉山彝族的历史上,彝族美女的传说甚多。
最经典的是带领彝人用火把烧死蝗虫灾害的英雄恒铁拉巴的初恋情人——天下第一美女尼扎阿芝。
传说中彝族英雄支格阿尔的母亲蒲莫聂依,是彝族美女的偶像。
还有诸如布阿史甘维、兹兹尼扎、甘莫阿妞等,都是扬名天下的美女。
新中国成立以后,凉山彝族美女更是层出不穷,年年的火把节都推选出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美女。
凉山彝族自古以来都喜欢举行独具特色的选美活动,据古彝文记载,凉山彝族的选美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凉山彝族选美的习俗,来自远古的传说,来自传统的审美意识。
选美,是为了纪念火把节,纪念火把节的创始人人恒铁拉巴和尼扎阿芝。
凉山这块土地,自古天老爷就馈赠给了这样迷人的青山绿水,千里凉山风和日丽,为美女的生长提供了难得的丰水宝地。
凉山的村村寨寨,美女如云,天仙辈出,有多少风流人物为之倾倒、为之吸引、为之振奋、为之惊叹。
凉山彝族选美女,是用独特的民族文化营造美丽的精神世界,构筑美丽的人文审美意识。
凉山彝族人爱这样说:“蓝天上最美丽的是金色的太阳,夜空上最美丽的是圆圆的月亮,春天里最美丽的艳丽的索玛花。
”诚然,假若天上没有太阳和月亮,整个世界就没有美丽可言;假若春天里没有鲜花,整个大地就显得暗淡逊色。
如果人世间没有美女,就等于人类就没有情趣,就等于土地失去了颜色,就等于月琴没有了琴弦。
可以说,凉山彝族选美,是彝族人的生活气息融化于审美意识。
他们把选美作为长期以来的民俗文化活动,以此增加生活的情趣和兴致,陶冶情操,培植情感精神,增强人生信念。
从这个意义上讲,凉山彝族选美,涵盖了具有彝族特色的历史、文字、哲学、美学、宗教、艺术、天文地理、信念、民俗、音乐、歌舞等的彝族文化。
从传统家具中探寻凉山彝族审美文化论文
从传统家具中探寻凉山彝族审美文化论文一、凉山彝族传统家具的形制特点凉山彝族聚居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大小凉山,在长期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火塘崇拜和中柱崇拜。
火塘是会客、做饭、用餐、烤火、议事、睡觉的场所,也是彝族家具的主要摆放处所,一般都靠起居室的四周放置。
凉山地区多风寒冷的高原气候,决定了彝族居住房屋保暖的重要性,其房屋普遍逼窄矮小。
上古时代,彝族先民逐水草而居,夏天上高山、冬天下河谷,频繁的迁徙,加上奴隶制社会低下的生产力和贫乏的物质条件,使得他们家具普遍矮小、简单,只有这样才成本低廉、便于搬迁。
由于房屋矮小,彝族在添置家具时,常常将床、柜、桌等家具与房屋建筑统筹连接在一起,一来节约室内空间,二来加固了建筑结构,有利于提高抵御大风和泥石流、山体滑坡、地震的强度。
据资料显示,彝族最早的家具是餐桌,是奴隶主使用的。
奴隶社会的早期,奴隶及大多数普通家庭食物单一而贫乏,就在屋中央围着火塘蹲着吃饭,没必要也用不起餐桌。
后来,彝族先民慢慢向农业转移,逐渐定居后,家具才开始普遍使用。
尤其到了魏晋时期,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较以前频繁。
唐代南诏国时期,彝族经济进入相对繁荣时期,家具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了床、凳、柜等。
明清时期,汉族统治者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西南民族地区土司制度逐渐被废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彝族家具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彝族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及生产技术,彝族家具吸收了许多汉族家具的特点,促进了彝族家具的发展。
彝族聚居地山高路险、土地贫瘠、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新中国成立前尚处于奴隶社会时期。
凉山彝族地区技术落后,生产力十分低下,物质资料生产领域还没有形成社会大分工,主要以农业为主,畜牧业和手工业均没有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只有简单的“以物易物”交换形式。
奴隶主、奴隶以及其他劳动者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通过森严、复杂的等级关系表现出来的。
在此社会结构中,本来作为人的生活必须品的家具,只有在奴隶主家庭中,才被广泛使用,而在奴隶阶层,是极少甚至没有家具使用的必要和权利的。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四川凉山彝族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它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在今天的社会中,随着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民歌文化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保护和传承凉山彝族民歌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该民歌的美学特征出发,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四川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表现在其音乐、歌词和表演方式上。
在音乐方面,凉山彝族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感闻名于世。
其音乐旋律多样,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生活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而歌词方面则主要以描述生活、表达情感和传承文化为主题,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特色。
而在表演方式上,凉山彝族民歌注重团体合唱和舞蹈表演,给人以视听双重享受。
凉山彝族民歌的美学特征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形式上,还表现在其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上。
通过歌词和音乐的表达,凉山彝族民歌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家庭生活、劳作习俗、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情感表达,具有很强的生活性和纪实性。
凉山彝族民歌在社会功能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加强族群之间的联系和凝聚力,还可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族群的自尊心和认同感。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冲击,凉山彝族民歌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传承不足、年轻人失去兴趣、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等。
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我们需要制定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确保凉山彝族民歌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歌教育,推广凉山彝族民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这一传统文化。
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凉山彝族民歌进行数字化保存,以确保其长久传承。
可以组织各类文化交流活动,鼓励年轻人积极参与,并加强对凉山彝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政府也应加大对凉山彝族民歌的扶持力度,通过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措施,提高凉山彝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的积极性。
还可以加强对凉山彝族民歌创作人才的培养,推动该民歌艺术水平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达 了彝 民 族 安 居 乐 业 、 期 盼 幸 福 的 生 各个部 分在形式上所 呈现 出来 的千差万
银铜饰器 的表面上雕刻 各种精美 的 “ 耶 仅见漆 器装饰 中 曾绘 有支格 阿龙 图、
玛” 。近 些年 来 , 由于 经济 的发展 ,当 射 日 图 。
尽 相 同 , 概 括 起 来 , 其 主 要 包 含 的美 学 墙体上 也被习惯性 的画上 了各种 装饰元 器 物 纹 样 常 见 的 有 窗 格 纹 、石 阶 纹 、石 形 式 法 则如 下 : ( 一 ) 多样 统一
这一法 则体现 了 自然 和人类 的生存
车 ,因此,拥有一 副精美 的马鞍 就成 了 棱 形 纹 、 星 纹 、折 线 纹 等 是 彝 族 人 常 用 原 则 , 是 美 的 基 本 规 范 与 要 求 , 以 在彝族 的银器上 ,刻 绘 了寿字 使 艺术 品的整体、部分之 间达到和谐 为 彝族 人的骄傲 ,于 是当地人便恰 当地利 的纹样 ;
关联性 、和谐性 与共 性 。多样统 一法则
在彝族 的装饰用 具中大量存 在,彝人善 于在装 饰形式上 利用几何形状 的天然统
一
地银饰文 化迅速崛起 ,火把节期 间,在 布拖县城 随处可见全 身穿戴银饰 的漂亮 姑娘 ,银饰 不仅是财 富 的象征 ,更彰显 了女子 的高贵气质 。
二、凉 山彝族 “ 耶玛 ”的形式 美特征
彝 人 爱 美 , 这 在 凉 山 彝 族 传 统 的 物纹 、动物纹 、器 物纹 、几 何纹、吉祥 留了物象原 型的 自然形态特 征 ,另一方 衣食住 行等方面 的生活器具 中都有完美 纹及 人物纹六 大类 。植物纹 主要有蕨芨 面 又 适 当地 加 强 了 该 物 象 的 独 特 个 性 。
1 0 2 艺菟 [ 非物质 文化遗产 ]
彝族 “ 耶玛’ ’的形式美特征
以 四J 1 I 凉 山地 区 为 例
文 I l 许 艳
【 摘 要1 “ 耶玛”是凉山彝民对装饰 “ 花花”的统称,即汉语中的装饰纹样或图案。彝族是一个有着极高审美品位的民族,在漫
长的历史进程 中,彝人创造 了 许多 优 秀的 民间艺术 ,如服装、银器、漆器、铜 器等 ,而饰于其上的 “ 耶玛”种类丰富、配色鲜艳 大 胆 ,更是别有一 番韵味 。本文试图以人的视 觉感受和心理反应为基础来探讨凉山彝族装饰图纹造型之形 式美。
喜鹊纹 、 凤凰纹、 龙 纹 等 吉 祥 纹 样 , 用 当地丰 富的漆树资源 做土漆 ,用 以绘 纹 、 制 马鞍 上 精 美 的 图 案 。 人 物 纹 在 彝 族 纹 饰 中 出现 不 多 , 此 外 ,彝 人 酷 爱铜 银 饰 器 , 并 在 活 态 度 ;
最 终 目的。其 中,“ 多样 ”是指 整体 中
的体现 。衣 ——凉 山彝族 自治州下辖 1 草 、 太 阳 花 、 索 玛 花 、 南 瓜 子 、 伸 经 草 不 过 , 能 将 上 述 如 此 多样 的 图 纹 类 型 统 市 1 6县 ,可粗 分 为三个 方 言 区 “ ,不 等 各 种 花 草 纹 , 凉 山北 部 的 甘 洛 县 及 周
和稳 定感使 复杂多变 的 “ 耶 玛 ”纹 样
在 整个器 物 的造 型 中得到统 一 。如 图 1
形式美是指 “ 构 成事物外 形的物质 所 示 , 工 匠 们 习 惯 性 在 脑 海 中 将 任 何 形
色、形 、声 )以及它 状 的器物用 几何形对其进 行分割 ,之 后 “ 艺术源 于 生活 ”—— 凉 山地 区的 材料 的 自然属性 ( 如 整齐 、 比例 、对 称、 再进行 细节 方面 的创 作。 装饰 图纹也是直接 取材于 日常生活 。凉 们 的组 合 规律 ( 山的彝人对存 在于他们周 围的事物有着 均衡、反复 、节 奏、多样 的统一等 )所 在色 彩运用上 ,彝 人也有 自己内在
【 关键 词】凉山彝族 ; “ 耶玛”; 装饰纹样 ; 形式美
[ 中图分类号 ] J 5 2 [ 文献标识码 ] A
一
、
凉 山彝族 “ 耶玛 ”的物质
花草 、 日月星辰等 的感性 印象通 过理性 的 抽 象 形 式 。 ”
凉 山彝族 的 “ 耶玛 ”
载体及其分类
的认 识 概括 成为 “ 符号” ,永远 地记 录 运用 了写实 、夸 张与变形等手 法 ,通过 下来 。概 括起来 ,这 些符号主 要分为植 这些 手法刻画 的图案一方面在 本质上保
所 地 ” 方 言 区 中 占据 了当 地 服 饰 纹 技术完 美结合 。彝族 “ 耶玛 ”作为一种 具 , 凉 山地 区 的 传 统 漆 食 器 是 一 种 以 木 和 “
或皮为胎 ,其上用土漆 绘 以装饰纹样 的 样 的大 多数 ,较常 见的有羊角 纹、鸡冠 装饰纹样 ,大量出现于彝族 器物用具 中, 但它在 不 同器物类 型 中的构 成形式又不 生活用 具 ; 住— — 凉 山 的 彝 人 喜 爱在 自 纹 、马齿纹、牛角纹 、牛眼纹、蟹 纹等 , 家 的房 梁上涂绘精 美的 图案 ,就 连外墙 除此之外 ,鹰 、虎纹 在漆 器中也有 出现 ; 几 素 ,最常见 的是羊角纹 、菱形几何 纹等 ; 磨纹 、印章纹 、火 镰纹、钱 币纹等 ; 行—— 凉 山到处是 山,过去人们 以马为 何 纹 中,如 曰月纹 不让 人眼
同的方 言区衣 饰异 彩纷 呈、各有韵 味 ; 边 地区人酷 爱在他们 的服饰 上手工绣 上 花缭乱 ,这 是彝人审美 之高超 与过 人的 动 物 纹类 图案 在 “ 依诺” 所在—— 内容与形 式和谐统一 ,艺术与 食 —— 漆 食 器 是 彝 人 最传 统 的饮 食 器 各种 花草 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