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教学设计(赵志华)
高中数学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优秀教案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杨兵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的根底。
本课有着开启全章,承前启后,奠定基调,渗透方法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合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的目标。
并体验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难点:对直线倾斜角以及斜率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形成概念问题1:过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问题2:这些直线有怎样的区别?怎样准确的表示它们的区别呢?2.〔1〕直线倾斜角的定义:直线与x 轴相交时,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所成的角 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2)直线倾斜角的范围:0︒≤α<180︒【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除了两点能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外,一个点和方向也能确定一条直线的位置。
学生了解倾斜角的概念,并发现倾斜角的取值范围3.发现问题,探索新知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倾斜角可以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那么我们在还学习过什么量可以表达倾斜程度呢?斜率的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slope),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α=ktan【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用角的正切值来表示坡度,从而让学生理解:用倾斜角的正切值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也就是斜率。
4.深入探究,加深理解〔1〕发现直线斜率随着倾斜角的变化会怎么样变化。
是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倾斜角不同,斜率是否相同?〔2〕由正切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得到倾斜角与斜率的图像。
进一步探究斜率k和倾斜角α的关系请根据斜率k和倾斜角α的关系完成以下填空:〔3〕应用探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1的直线,【设计意图】及时稳固斜率k和倾斜角α的关系式,进一步明确确定一条直线的两个几何要素:点和倾斜角。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3.1.1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教学设计(3课时)主备教师谢太正一、内容及其解析“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人教版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
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解析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如直线位置关系、交点坐标、点到直线距离等)的基础。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平面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初步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
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目标: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解析:1、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为基准,x轴正方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a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
直线的斜率:k=tan a2、经过P1(x1,y1),P2(x2,y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x1≠x2)三、问题诊断与分析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知道的,但就已知一点需要再增加什么量才能确定直线,以及如何来刻画这个量,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先观察过一点的不同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从中形成倾斜角的概念,再经过作图发现经过平面上的一个点和他的倾斜角可以确定直线的位置。
2.对斜率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教学中通过日常生活的例子(坡度概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把这个同样用来刻画倾斜程度的量与倾斜角联系起来,并通过坡度的计算方法,引入斜率的概念。
3.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是本节的一个难点,教材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进行介绍和推到,但是问题的关键还是将求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转化为求经过这两点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这一根本途径。
教材后面用了2个例题和3个练习进行突破。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 教案
河北黄骅中学高一数学新授课教案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2) 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重点与难点: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直线倾斜角和斜率关系 .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利用斜拉式大桥引课:如何固定钢索?这些钢索的位置关系怎么样?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过一点直线唯一吗?经过点P 的直线l 1,l 2,l 3,… 区别在哪里呢?这些直线倾斜程度不同.怎样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呢?从而引出倾斜角的概念:二、新课教学自主探究1:倾斜角、斜率概念(重点)(一)倾斜角的概念定义:当直线l 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1.强调角的两边——直线向上的方向和x顶点在x轴上。
试试一:(1)请描出下列各直线的倾斜角.(2)如图所示,直线l 的倾斜角为 135°.2.让学生讨论倾斜角的范围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的直线,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数形结合,得出倾斜角的取值范围[0,π)得出结论:可以用倾斜角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直线上的一个定点以及它的倾斜角可以确定平面直角坐标中的一条直线位置。
(二)直线的斜率的概念课件展示汽车上坡图,回顾初中所学的坡度概念:“进2升3”与“进2升2”比较,哪个更陡一些?比值即角α的正切值也可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
斜率的定义:一条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tan k α=试试二:1、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求直线的斜率:⑴30οα=;⑵135οα=;⑶60οα=;⑷90οα=参考答案:3,-1 2、已知直线的斜率,求其倾斜角.⑴0k =;⑵1k =;⑶k =;⑷k 不存在.=升高量坡度(比)前进量(90)α≠参考答案:00,045,0120,090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自主探究2:倾斜角和斜率的函数关系(难点)1)倾斜角是 900的直线有斜率吗?2)斜率与倾斜角有何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斜率是倾斜角的正切值,因此结合函数图象,学生总结出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变化关系。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一、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与它的取值范围及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2)理解直线的斜率的概念与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⒉过程与能力目标:⑴经历倾斜角与斜率的形成过程,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⑵经历代数的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感受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⑶初步体验坐标法,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2) 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教学难点:斜率概念的学习,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与组织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发现教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让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那么, 经过一点P作直线l能作1出多少条直线l? 如图, 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a,b,c, …易见,答案是否定的.1这些直线区别在哪呢?(二)讲授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得到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那么怎样描述这种“倾斜程度”的不同?从而引入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⒈ 直线的倾斜角: 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取x 轴作为基准, x 轴正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 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问题: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0180α≤< )0180α≤<且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90α=.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都有确定的倾斜程度,知道了直线的倾斜角之后, 我们就可以用倾斜角α来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如图, 直线a ∥b ∥c, 那么它们的倾斜角α相等吗? 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一个倾斜角α不能确定一条直线. 于是得到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②.一个点...P .和一个倾斜角......α. ⒉ 直线的斜率:通过初中学过的坡度比与坡脚的关系来引入直线的斜率的概念. 我们规定: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 表示,也就是tan 2k παα⎛⎫=≠⎪⎝⎭.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0,tan 00k α=== ;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90α= , k 不存在.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 例如, α=45°时, k = tan45°= 1;α=135°时, k = tan135°= tan(180°- 45°) = - tan45°= -1.学习了斜率之后, 我们知道斜率也可以用来表示直线的倾斜程度.做PPT 上的练习,通过做练习来强调斜率概念易错点.既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给定直线上两点,那这条直线就是确定的,那么它的倾斜角就确定了,如果斜率存在,那斜率就是一个确定的数,那么我们能不能计算出斜率这个确定的数呢?下面大家来做两道练习:⑴. 作出过点A(0,1)、B(-1,0)的直线,并求出该直线的斜率A B k ; ⑵. 作出过点C(1,2)、D(2,3)的直线,并求出该直线的斜率C D k .通过练习来发现直线上任意两点与该直线的斜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直线的斜率公式. 问题:给定两点()()()11122212,,,p x y p x y x x ≠,如何计算直线12p p 的斜率k ?通过借助于PPT 动画演示:直线的12p p 四种情况, 并引导学生如何作辅助线,共同完成斜率公式的推导(略).从而得到: ⒊直线的斜率公式:同样,当的方向向上时,也有12P P ()2112122112tan .y y y y k a x x x x x x --===≠--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 当12x x =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此时倾斜角α= 90°, 直线与x 轴垂直;(2)k 与12,p p 的顺序无关, 即12,y y 和12,x x 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3)斜率k 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直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得;(4) 当12y y =时, 斜率k = 0, 直线的倾斜角α=0°,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 (5)求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而得到. 思考:通过PPT 展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1.已知直线上两点()()()11122212,,,p x y p x y x x ≠,运用上述公式计算直线斜率时,与12,p p 两点坐标的顺序有关吗?2.当直线平行于x 轴,或与x 轴重合时,上述公式还适用吗?为什么? 3.当直线平行于y 轴,或与y 轴重合时,上述斜率公式还适用吗?为什么? (三)典例讲解:例1 已知A(3, 2), B(-4, 1), C(0, -1), 求直线AB, BC, CA 的斜率, 并判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 能力目标:能够计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 难点:直线的斜率的计算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出示两条不同斜率的直线,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引导学生讨论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0分钟):通过简单直观的图形,引导学生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并且给出直线的斜率公式:k = tanθ,其中k为直线的斜率,θ为直线的倾斜角。
3. 计算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5分钟):(1)通过给出两个点的坐标,引导学生计算直线的斜率的计算方法:k = (y2 - y1) / (x2 - x1);(2)通过给出直线方程,引导学生计算直线的倾斜角的计算方法:θ = arctank。
4. 练习与巩固(15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计算练习,巩固和加深对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理解。
通过多种情况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方法。
5. 拓展(10分钟):通过给学生展示各种曲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曲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通过观察各种曲线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曲线斜率和倾斜角的规律。
6. 总结(5分钟):对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直线斜率和倾斜角的重要性以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以具体的图形为例,引导学生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通过具体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够实际计算直线的斜率和倾斜角。
同时,通过拓展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更加复杂形状的曲线的斜率和倾斜角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提供了多种练习,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创设了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氛围。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重点与难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讨论:在直角坐标系中,只知道直线上的一点,能不能确定一条直线呢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这个山坡很陡峭,有时也说坡度,这里的陡峭和坡度说的是山坡与水平面之间的一个什么关系呢二、讲授新课:1.教学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我们知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如图,过一点P可以作无数多条直线a,b,c,…易见,答案是否定的.这些直线有什么联系呢1它们都经过点P.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怎样描述这种‘倾斜程度’的不同引入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①直线倾斜角的概念: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注意: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讨论: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什么呢0°≤α<180°.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都有确定的倾斜程度,引入直线的倾斜角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倾斜角α来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直线a∥b∥c,那么它们的倾斜角α相等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一个倾斜角α不能确定一条直线.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一个点P和一个倾斜角α..②直线斜率的概念:直线倾斜角 的正切值叫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tan k α=讨论:当直线倾斜角为90︒度时它的斜率不存在吗.倾斜角的大小与斜率为正或负有何关系斜率为正或负时,直线过哪些象限呢 α取值范围是0°≤α<180°.给定两点P 1x 1,y 1,P 2x 2,y 2,x 1≠x 2,如何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 1P 2的斜率③ 直线斜率的计算:两点确定一直线,给定两点111(,)p x y 与222(,)p x y ,则过这两点的直线的斜率2121y y k x x -=- 思考:1直线的倾斜角α确定后,斜率k 的值与点1p ,2p 的顺序是否有关2当直线平行表于y 轴或与y 轴重合时,上述公式2121y y k x x -=-还适用吗归纳: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1当x 1=x 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α=90°,直线与x 轴垂直;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即y 1,y 2和x 1,x 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同时交换,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3斜率k 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直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得;4当y 1=y 2时,斜率k=0,直线的倾斜角α=0°,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2.教学例题:例1.已知A3,2,B-4,1,C0,-1求直线AB 、AC 、BC 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2,3--的直线123,,l l l .例3.已知三点Aa,2、B5,1、C-4,2a 在同一直线上,求a 的值;27 三.巩固与提高练习:1.教材P86面练习第1、2、3、4题;2.若直线l 向上的方向与y 轴正方向成30°角,则l 的倾斜角为60°、l 的斜率为3;3.已知等边三角形ABC,若直线AB 平行于y 轴,则∠C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 斜率为0,另两边AC 、BC 所在的直线的倾斜角为120°、60°,斜率为-3、3;4.当且仅当m为何值时,经过两点Am,3、B-m,2m-1的直线的倾斜角为60°四.小结:倾斜角、斜率的概念,斜率的计算公式.五:作业习案十七。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案
课题 课型 新课 知识 与 能力 主备
No.
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审核 授课时间
教 学 目 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 (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 过程 体验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过程;经历质疑,观察,归纳, 与 联想等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运用和转化能力;培养 方法 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1)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 情感 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态度 (2)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 价值观 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直线的斜斜角、斜率的概念。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个 性 设 计
2、斜率公式 已知直线 l 上的两点 P1(x1,y1)、P2(x2,y2)怎样求直 线 l 的斜率
K= 注意:计算直线的斜率时,与点 P 1 ( x 1 ,y 1 )与 P 2 ( x 2 , y 2 )的顺序有关吗? 例 1:已知 A(3,2),B(-4,1),C(0,-1),求直线 AB,BC,CA 的斜率,并判断这些直线的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3
教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个 性 设 计
例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 1,-1,2 及-3 的直线
三、练习:教材 P86,练习 1,2,3,4
作 教材 P89,习题 3.1 1,2,3,4,5 业
课 后 反 思
高一数学《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高一数学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一、内容及其解析〔一〕内容:3.1.1.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直线的斜率公式.〔二〕解析:本课是数学必修2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第一课时,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用以坐标法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的根底.本课不仅要理解两个概念、得到一个公式,更要理解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初步浸透解析几何的根本思想方法.本课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调,浸透方法的作用.倾斜角是从几何的角度描绘了直线倾斜程度.课本结合详细图形,在探究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中给出直线倾斜角概念.斜率是从代数角度描绘了直线倾斜程度.课本借助“坡度〞引出直线斜率的概念.定义给出了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沟通了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的关系.直线可由两点来确定,就是说,任给直线上两点P1(x1,y1),P2(x2,y2)〔其中x1≠x2〕,那么这条直线唯一确定,进而它的倾斜角与斜率也就确定了,这说明直线的斜率与这两点的坐标有内在联络,因此直线的斜率就可以用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来表示,这就是经过两点直线的斜率公式.“坐标法〞与数形结合思想是本课内容蕴含的核心思想.二、目的及其解析〔一〕目的: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详细图形,探究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3、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二〕解析: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观察详细图形,在探究描绘直线的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的过程中,抽象出直线倾斜角的概念,明确倾斜角的取值范围;2、以日常生活中表示倾斜面的“坡度〞问题,引出直线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明确倾斜角与斜率之间的关系;3、在探究直线的斜率与直线上两点坐标关系的过程中,掌握直线上两点计算直线斜率的公式,能根据斜率的计算公式,求直线的斜率;4、通过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解析几何的“坐标法〞思想和根本研究方法,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一〕教学重点:斜率的概念,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二〕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与它的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案
3.1.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主动构建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2)初步感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会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类比,猜想和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抽象、归纳能力及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2)突出对类比、直觉、发散等探索性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能力 , 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美育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体会数、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感悟并形成倾斜角与斜率两个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2、推导并初步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3、使学生经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过程,初步了解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体会坐标法。
难点: 1、倾斜角概念的形成,对斜率概念的理解。
2、用代数方法推导斜率的过程;3、直线的斜率与其倾斜角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实验。
教学手段:“启发探究式”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引导法相结合;坚持协同创新原则。
四、教学过程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环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了创情问题情境 1、如何确定一条直线的位新思维的氛围。
景置?通过这四个问题,打开了设问题情境 2、用一个很小的等腰直角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置 ,三角板,能不能画出一个很大的正方知识的创新做好了准备;引形的对角线?怎么画?同时也让学生领会到,直入问题情境 3、第二个问题对你解决第线的倾斜角这一概念的课一个问题有什么启示?产生是为了研究直线,从题通过讨论探究得出:两点可以确定一而明确新课题研究的必条直线。
高中数学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 新人教A版必修2-新人教A版高一必修2数学教案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倾斜角、斜率的概念。
了解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观察,类比,探索发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初步感受几何问题代数化的解析几何研究思想。
3、德育目标: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共同探究的目标,学生进一步体会合作精神。
【目标分析】在学习倾斜角,斜率,斜率公式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和发现的方法,感受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同学老师的合作探究的行为方式。
二、教学重点:用代数方法刻画直线斜率的过程,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直线的斜率与它的倾斜角的关系。
【重难点突破的方法】通过对坡度概念的理解,引入了斜率。
在直线的斜率公式的推导中,借助于坡度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很自然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斜率和倾斜角的关系,借助于直角组体会倾斜角变化引起的斜率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的课件的支持下,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探索,体会概念的发现和形成过程,体验解析几何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过程1、介绍解析几何的背景。
解析几何的思想:借助于坐标系,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
【设计意图】给出三篇阅读材料,让学生对解析几何的思想有个初步的了解。
2、坐标系中的直线的倾斜角。
问题1:平面内确定直线的条件是什么?用一个点呢?答:两点问题2:已知一个点如何确定直线?【设计意图】由两点到一点确定直线,引出倾斜角。
(出示幻灯片)(总结:确定直线有两种方式:两点或者直线上一点和直线的方向)同学们讨论几种答案后,最终确定用直线与x 轴正方向所形成的角来确定直线的位置。
定义: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取x 轴作为基准,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的方向之间所形成的角α叫直线l 的倾斜角。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教学设计
教师学校学科数学授课年级高二课题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设计主要依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指导意见和模块学习要求(试行)》。
在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
这种思想应贯穿平面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A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第一课时,是高中解析几何内容的开始。
直线倾斜角与斜率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是刻画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与代数表示,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以坐标法的方式来研究直线及其几何性质的基础。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直角坐标平面内几何要素代数化的过程,初步渗透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研究方法。
本课有着开启全章,奠定基础,渗透方法的作用。
直线倾斜角是描述直线倾斜程度的几何要素,课本结合具体图形,在探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中给出直线倾斜角概念。
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正确理解斜率概念,熟练掌握斜率公式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坐标法”思想与数形结合思想是本课内容蕴含的核心思想。
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普通学校重点班学生,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较好,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学数学。
虽然学生能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这种表述大多时候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不严谨,不完整,学生还没有独立抽象、概括出一个新概念的能力。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直线:平面内,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同时他们也接触过坡度的概念。
这些就为倾斜角和斜率概念的得出打下了基础。
学生也学习过三角函数及向量的有关知识,这些对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及推导斜率公式奠定了基础。
数学高一下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数学高一下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案 教学难点 一次函数与其图象的对应关系、直线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是难点 (一)复习一次函数及其图象 1、已知一次函数y=2x+1,试判断点A(1,2)和点B(2,1)是否在函数图象上。
讨论作答:判断点A 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满足函数关系式的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判断点B 不在函数图象上的理论依据是: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应满足函数关系式.简言之,就是函数图象上的点与满足函数式的有序数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2、简单介绍本章的内容。
(二)直线的倾斜角 一条直线l 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正方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这条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 和x 轴平行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直线倾斜角角的定义有下面三个要点:(1)以x 轴正向作为参考方向(始边);(2)直线向上的方向作为终边;(3)最小正角。
(三)直线的斜率 1、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 αtan =k 2、讨论倾斜角与斜率的各种关系。
(四)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1、在坐标平面上,已知两点P1(x1,y1)、P2(x2,y2),由于两点可以确定一
条直线,直线P1P2就是确定的.当x1≠x2时,直线的倾角不等于90°时,这条直线的斜率也是确定的.怎样用P2和P1的坐标来表示这条直线的斜率?
引导学生并讲解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四点:
(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西和二中赵志华
一、教材分析: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从初中所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出发,引起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线的几何要素的确定,是今后学习直线方程的必备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抽象概括等数学基本思维方法。
二、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也初步形成,但由于年龄的原因,思维尽管活跃,但缺乏冷静,深刻与辩证。
从而导致思维的片面,不够严谨,同时又容易把本节内容与立体几何中所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类比,而二者的研究方法又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应加强区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
3、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
4、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直线的位置问题(几何问题)转化为倾斜角问题的过程,进而转化为倾斜角的正切即斜率问题(代数问题)进行解决,不断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把直线倾斜角的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提高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难点:斜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
学习方法:探究、思考、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问题、引导讨论、出示答案)三角尺.
学生准备:一次函数与直线的关系、特殊角的正切值.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通过在上一章学习,我们知道,经过两点有且只有(确定)一条直线,那么,经过一点P的直线l的位置能确定吗?如图,过一点P可作无数多条直线a,b,c,…,所以,答案是不能确定,那这些直线间有什么联系呢?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学生回答(不能确定)因为:
(1)它们都经过点P.
(2)它们的倾斜程度不同.
接着教师提出:怎样描述这种倾斜程度的不同?由此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导入课题.学生可以在对比、观察、思维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二)倾斜角概念的形成
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α= .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什么?(0°≤α<180°)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90
α= )(由学生结合图形回答)
2、概念的加深理解:
因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都有确定的倾斜程度,引入直线的倾斜角之后,我们就可以用倾斜角α来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每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确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一个点P和一个倾
斜角α.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
如图,直线a ∥b ∥c ,那么它们的倾斜角α相等吗?
学生回答后作出结论.
一个倾斜角α不能确定一条直线,进而得出确定一条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明确确定一条直线位置的两个几何
要素.
(三)斜率的概念形成
1、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
写字母k 表示,即tan k α=.由此可知,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 不一定存在. 例如α= 45°时,k = tan45°= 1; (师生互动)教师提问:(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1)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k 为多少?
k = tan0°= 0.
(2)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k 还存在吗?
α= 90°
,k 不存在. (设计意图)设疑激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2、直线的斜率公式
2121.y y k x x -=
-
对于上面的斜率公式要注意下面五点:
(1)当x 1 = x 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α= 90°,
直线与x 轴垂直;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即y 1、y 2和x 1、x 2在公式中的前后次序可以
同
时交换,但分子与分母不能交换;
(3)斜率k可以不通过倾斜角而直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求得;
(4)当y1 = y2时,斜率k = 0,直线的倾斜角α= 0°,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
(5)求直线的倾斜角可以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而得到.
(师生互动)教师提出问题:
给定两点P1 (x1,y1),P2(x2,y2),x1≠x2,如何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可用计算机作动画演示:直线P1P2的四种情况,并引导学生如何作辅助线,共同完成斜率公式的推导.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亲自体会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例题教学
例1已知A (3,2),B(–4,1),C (0,–1),求直线AB,BC,CA 的斜率,并判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
【分析】已知两点坐标,而且x1≠ x-2,由斜率公式代入即可求得k的值;
而当tan0
=<时,倾斜角α是钝角;
kα
而当tan0
=>时,倾斜角α是锐角;
kα
而当tan0
==时,倾斜角α是0°.
kα
(师生互动)学生分析求解,教师板书例1 略解:直线AB的斜率k1 = 1/7>0,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锐角.直线BC的斜率k2 = –0.5<0,所以它的倾斜角α是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进一步理解倾斜角,斜率的有关定义
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经过原点且斜率分别为1,–1,2及–3的直线a,b,c,1.
【分析】要画出经过原点的直线a,只要再找出a上的另个一点M.而M的坐标可以根据直线a的斜率确定;或者k = ta nα=1是特殊值,所以也可以以原点为角的顶点,x轴的正半轴为角的一边,在x轴的上方作45°的角,再把所作的这一边反向延长成直线即可.
(师生互动)例2 略解:设直线a 上的另一个点M 的坐标为(x ,y ),根
据斜率公式有1 = (y – 0)/(x – 0),
所以 x = y .
可令x = 1,则y = 1,于是点M 的坐标为(1,1).此时过原点和点M (1,
1),可作直线a .
同理,可作直线b ,c ,1(用计算机作动画演示画直线过程)
(五)小结: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
(2)直线的斜率公式. (师生互动)师生共同总结交流完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总结.
六、实战演练
1. 求下列两点直线的斜率,并判断其倾斜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1)(1,1),(2,4); (2)(–3,5),(0,2);
(3)(2,3),(2,5); (4)(3,–2),(6,–2)
2. 已知点
P (,点Q 在y 轴上,直线PQ 的倾斜角为120°,则Q 点的坐标为
.
七、课堂小结
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及其范围:
2、直线的斜率定义:
3、斜率k 与倾斜角a 之间的关系:
4、斜率公式:
a k tan =)90( ≠a 1800<≤α⎪⎪⎩
⎪⎪⎨⎧<=⇒<<⇒⇒=>=⇒<<==⇒=0tan 18090)(tan 900tan 90000tan 0a k a k a a a k a k a 不存在不存在)(2
1211212x x y y k x x y y k --=--=或
八、作业设计
必做题:课本习题3.1A组12345题
备选练习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