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然辩证法概论》
第⼀章马克思主义⾃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然观、机械唯物主义⾃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然观的⽅法论意义?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如何把握系统⾃然观、⼈⼯⾃然观和⽣态⾃然观对认识⼈与⾃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
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法的运⽤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独⽴的⽣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独⽴的⽣命?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的异化和对⾃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作者进⾏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化与⼈⽂⽂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目录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1)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1)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1)
4、如何理解近代18、19世纪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产生的关系。 (2)
5、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各是什么? (2)
6、如何区别科学、伪科学、非科学和科学作弊?科学作弊有什么危害? (3)
7、怎样认识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动力?(类似于17题) (3)
8、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 (5)
9、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社会规各是什么? (5)
10、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6)
11、如何看待科技对人和自然的异化(负面效应)? (6)
12、马克思主义科技价值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技术不能决定社会的一切? (7)
13、科研选题的意义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科研选题?7
14、结合自己的科研实际谈谈你对机遇的认识。 (9)
15、结合对于归纳方法的相关讨论,谈谈科学研究方法的条件性与相对性。 (9)
1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具体方法的关系? (10)
17、科学发展的动力有哪些?这些动力之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11)
18、科学发展的最基本的在动力是什么?其如何促进科学发展? (13)
19、关于科学发展模式的理论有哪些?怎样评价它们各自的优长与不足? (13)
20、科学共同体的马太效应及其对科学共同体的影响,这一效应对个人发展有什么启示。 (15)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思考题
1. 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自然科学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自然辩证法主要包含: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3. 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1> 第一部分:《导言》;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
<2>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
①《反杜林论》旧序[《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辩证法》;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自然科学家必须掌握正确的哲学思维,保证研究工作沿正确道路前进,避免犯种种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错误。
②《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
<3> 第三部分:导言:辩证法、论文:《辩证法》、杂论:[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内容和形式、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
<4> 第四部分:物质运动形式,《运动基本形式》、[物质运动形式的科学分类];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的关系。按运动载体分五类: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生产方式
<5> 第五部分:各门具体学科中的辩证法、《运动的量度—功》《潮汐摩擦》《热》《电》、[力学与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探讨了各门具体学科学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绪论: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是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的?
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是什么?学科内容包括哪些?
3.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科技工作者有何意义?
第一篇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1.什么是自然观,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
2.中西方古代自然观有何相似之处,与这一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有何联系?中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差异对中西方
医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自然科学基础如何?
4.阐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及基本思想和特征。
5.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有哪些?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6.什么是自组织,系统实现自组织的条件有哪些?怎样理解涨落在自然界演化中的作用?
7.耗散结构论是如何分析和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生物进化论之间矛盾的?
8.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是什么,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9.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10.人类中心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应该如何看待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
用?
11.传统发展观有哪些缺陷?
12.生态自然观的内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1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篇科学技术方法论
1.什么是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如何理解科学认识与科学方法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2.16世纪以后,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出现了哪两个有代表性的科学方法论派别,它们的观点如何?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XXX《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XXX、XXX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XXX、XXX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XXX、XXX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主动意义?
4.尝试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不是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尝试若有指导,是不是尝试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XX年《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7.注意多学科
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2.为什么要对科学技术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 3.如何保障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地运行?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5.为什么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6.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和组织机构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何意义?第五章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
•1、试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特点及历史作用。•2、试述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形成的价值和意义
•3、试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辩证自然观的丰富和发展。
•4、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内容及特征
•5、试述当代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与解决。
•6、简述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7、简述科学和技术的本质特征。
•8、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模式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9、试述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内在联系。
•10、科学技术的社会体制的内涵及意义。
•11、试论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规范和社会规范。
•12、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
•13、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异化(负面效应)。•14、什么是科研选题,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科研选题?•15、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机遇的认识。
•16、结合对于归纳方法的相关讨论,谈谈科学研究方法的条件性与相对性。
•17、试述直觉思维及其作用
•1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具体方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4)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7)
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8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9)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10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12)
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15)
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19
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2)
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25)
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26)
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27)
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28)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目录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2)
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4)
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4)
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
然的关系? (5)
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
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
意义? (6)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7)
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8)
10、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1)
11、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12)
12、如何理解创新型国家建设? (13)
13、如何坚持自主创新? (14)
14、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主要工作 (15)
15、企业能否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15)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P46
(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辩证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原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作先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即不懂得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把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能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P37
(1)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也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直观性,把哲学结论建立在具体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对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作了有意义的哲学概括,促使哲学重点从本体论转移到认识论上来,以科学知识为武器,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尽管是以机械力学的观点说明一切,但是他们终究是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自然现象,因而在反对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它在十九世纪为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占统治地位。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p3(前言)
自然辩证法既是辩证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改造自然的实践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就是自然和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就是: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科学辩证法、自然科学方法论,再加上技术辩证法,即独立出来的人工自然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哲学部分)和技术哲学
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应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用以说明事物、解决问题,使之变成生活的哲学、行动的哲学。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规律和人类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是原本深深植根于现实的活的哲学。但是,在当代,许多人对辩证法的认识,停留在经过高度抽象形成的一系列概念、范畴、原理上。辩证法如果只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理论中,专搞概念的演绎,死抠书本的教条,就会变成空洞的、枯燥的、僵死的东西,那就会陷入本本主义的泥潭。只有使辩证法回到现实中来,密切联系实际的生活和工作,用以认识和解决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才能显现其活的、旺盛的生命力。
辩证法就是哲学在生活中最生动、最突出的体现,展示了辩证法无坚不摧的强大威力。有许多将辩证法运用得活灵活现的经典例子。例如:“夏天有苍蝇、蚊子,但夏天能长出我们所必需的粮食和各种作物;冬天虽然少一些害虫,但冬天也不长庄稼,因此,谁也不会希望总是过冬天。”道出了评价改革开放要看主流的道理。又如:“按锁配钥匙,锈锁先膏油。把思想问题比做锁,是先有锁,钥匙后配。对很落后、难办的人,转化得有个过程,得先点一点儿油,慢慢再捅,不然不是把锁捅坏了,就是把钥匙弄断了。”告诫人们做思想工作要尊重规律,要讲究循序渐进。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完整版)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题答案整理
2012《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2. 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4.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
5. 如何认识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1.怎样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马克思、恩格斯和国外学者关于技术本质的分析有何主要差异?
3.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4.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5.如何理解18、19世纪科学技术发展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产生的关系?
6.怎样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1.如何把握创造性思维特性?
2.数学方法的运用对于科学研究是否有创造性的作用?
3.掌握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对于科学研究有何积极意义?
4.实验有自己独立的生命,是否不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对实验如有指导,是否实验就没有自己独立的生命?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的关系
6.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
7.注意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
8.观察是否渗透信念
9.技术构思、技术设计和技术试验三者的关系如何?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1.如何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和对自然的异化?
自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p1 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p3(前言)
意义补充: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
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
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1. 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是不依赖于人和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天然自然就是人类的认识和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是自然物。自然物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2. 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人化自然”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人化自然”是发现规律性的天然自然。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是“认识之物”。其宏观形成过程大致如下:1)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宇宙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的形成是对宇宙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一个极高温极高密度的“原始火球”的大爆炸。2)恒星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恒星演化“人化自然”是对恒星演化规律的认识,其过程主要是氢核聚变为氦核及各种重元素的原子核聚变过程。在恒星演化状态下存在质能守恒定律。3)地球演化与“人化自然”的形成。地球演化“人化自然”是对地球演化规律的认识,其基本内容有: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地圈、大气圈和水圈等。在物理变化中有能量的相互转化和守恒,在化学变化中有质量守恒。4)生物演化“人化自然”的形成。生物演化“人化自然”是对生物演化规律的认识,在生物演化状态下形成了生态系统。在生物演化状态下存在熵增熵减守恒定律。 3.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 “人工自然”是“人造自然”,是人类采取技术和工程手段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是人类利用自然之材发明制造的人工物。“人工自然”的范围,基本上是指现实地球的表层。人工自然形成的方向与天然自然演化的方向相反。1)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在初级阶段,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表现为天然生物的分散向集成转变,少量的几种动物和植物被训化和大量繁殖。在高级阶段,生物人工自然表现为非自然选择的生物品种大量出现,生物可以通过基因被设计和培育,生物能源出现等。2)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时,石器得到利用,从铜和天然陨铁开始,开始了各种金属的“纯化”过程,同时地质圈的深度蕴藏物,如矿石、石油或天然气等也越来越多的引到地表。同时各种地表和地上资源得到了很大控制和利用。3)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是在地表状态下模拟产生了核裂变和核聚变。另一种方式是在近地空间(包括月球、火星)创造出形成适宜人生存的环境等.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产生宇宙人工物,如各种基本粒子,目前还进行“黑洞”、“反物质”等方面探索。4.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社会自然”是技术发明(或工程建造)的人工物与社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个别的、偶然的、不自觉的人工物,通过产业、产业实践转变成为普遍的、必然的和自觉的人工物即社会的人工自然。“社会自然”具有普遍性、效益性结构性的特点。社会自然随着人类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进化而拓展,其主要形态有农业社会自然、工业社会自然、生态社会自然等。社会自然的形成过程标志对自然界利用的新的深度和广度,社会自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农业社会自然、工业社会自然(蒸汽动力的产业化, 核能的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和信息社会自然。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
1、⾃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
发展历史:⾃然辩证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这⼀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世界观的酝酿和形成阶段。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然界和⾃然科学的⼀般规律,是马克思和
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任务。系统地研究并建⽴⾃然辩证法的⼯作,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为了写作
《⾃然辩证法》,恩格斯进⾏了长达20多年的精⼼准备和潜⼼研究。为了总结和概括⾃然科学在
认识⾃然界⽅⾯已经取得的成果,恩格斯曾对直到他那个时代为⽌⾃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
进⾏了极为⼴泛、深⼊的研究。1873年5⽉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整套关于⾃然科
学的辩证法的构想和计划。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整整3年⾥,恩格斯致⼒于对⾃然辨证法的全⾯
探索和集中研究,并开始《⾃然辩证法》⼀书的撰写。恩格斯逝世后,《⾃然辨证法》⼿稿⼀直由
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直到1925年,在苏联学者的努⼒下,《⾃然辩证法》⾸次出版发⾏。随后,此书各种语⾔版本相继⾯世。1931年,苏联物理学家在第⼆届科学史世界⼤会上作了题为《⽜顿
原理的社会经济》的报告,⽤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经济背景⾓度研究⾃然科学
的发展,在西⽅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1932年,⽇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了⾃
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然辩证法研究。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学习和研究
⾃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作为⼀门独⽴学科,⾃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建
设始于1956年,当时全国⼗⼆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其学科定位。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
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2、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
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思考题
1.人与自然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答: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1.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①人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②人类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界的物质资源;③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④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
2.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对立的:①人类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②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
改变的关系,实际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基础关系。
总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人与自然共处于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所以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2.试析近代机械自然观。
答:近代机械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和对立的,自然界没有价值,只有人才有价值,发展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这就为人类无限制地开发、掠夺和操纵自然提供了伦理基础;牛顿力学正确反映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表现在:①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②哲学的全部任务看来就是在于从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各种自然之力,而后用这些力去论证其他现象;③物质的运动只能改变其速度和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④存在“绝对空间”
和“绝对时间”;⑤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测结果;⑥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制把它分离开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提纲
1、试论辩证唯物主义日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p40)
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
⑴自然界事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以外,什么也没有
⑵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
⑶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
⑷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⑸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
⑹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
⑺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⑻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与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特征: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把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存在的优先性看作人类研究自然界的认识前提。明确提出自然界先于人类史而存在;另一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又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2、自然是与人类史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
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时就彼此相互制约。
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辩证唯物自然馆所揭示的世界除了纯粹的、天然的自然界,还
包括人参与其中的人化了的自然界,是人创造、占有和“再生产”的自然界。
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人作为自然存
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是受动、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2、简述科学的本质(p90)
对科学本质的探讨主要包括科学的涵义、性质和特征,回答科学是什么的问题。
【1】科学的涵义
19世纪马克思站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对科学进行了宏观的、动态的哲学分析,并对科学的本质做出了如下深刻的论述:
其一,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它揭示出科学和工业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其二,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马克思明确指出科学活动是一种社会劳动,是社会总劳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三,科学是生产力。
其四,科学既是观念的财富又是实际的财富。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科学的社会作用表现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方面。
随着科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事业。现代科学是由多种基本要素组成的复杂整体,只有把有关科学的各种涵义当作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系统来把握,揭示各种涵义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全面地、综合地认识科学的本质。
【2】科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性质
第一,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马克思的“科学是生产力”有两种涵义:其一,科学尚未进入生产过程时,它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其二,科学进入生产过程时,它是直接的生产力。
第二,科学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首先,科学虽然是社会意识形式,但它并不依赖于特定的经济基础,只要是经实践检验证明为真理的科学知识,就是客观的,就具有直接的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其次,科学本身没有阶级性。自然规律能过被社会各阶级的人所发现、利用和继承。
【3】从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看,科学具有如下的本质属性:
(1)客观真理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坚持用物质世界自身来揭示物质世界,不承认任何超自然的、神秘的东西。科学研究中科学事实的发现、科学定律的提出、假说的构想、理论的建立与检验,都是与科学的实践分不开的,科学知识的真理性内容是随着实践而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
(2)可检验性。科学的结论不是笼统的、有歧义的一般性论述,而是确定的、具体的命题,他们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可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给与明确地解释,并推导出特定的可以检验的论断,还应当预言今后可能得出的实验事实。(3)系统性。科学的系统性,表现为科学知识是有结构的体系。其一,科学是组织起来的的系统化的指示,他将客观的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准确表达出来,构成有机的严密的逻辑体系。其二,科学知识作为人类的认识结果,既有经验知识,又有理论知识。
(4)主体际性。科学知识作为社会意识形式。应当被不同认识主体所理解,接受不同认识主体用实验进行重复检验,并在它们之间畅通地进行讨论、交流,这就是主体际性。
3、什么是科学假说?他有何特点和作用?
科学假说: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猜测性说明和尝试性解答。科学假说是自然科学理论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构成假说的基本要素包括:事实基础,背景理论,对现象、规律的猜测,推导出的语言和预见。
基本特点:(1)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科学假说是在一定的科学事实和已有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并需经过一系列的科学论证。科学假说对问题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其结果是或然的。因此,科学假说是科学性与猜测性的统一。
(2)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假说不是事实的简单堆积,而是经过一定程度的科学抽象,因而具有抽象性;从假说的形成过程看,开始它只能以初步的猜测与想象的形式出现,常常依靠形象思维,使假说具有某种形象性。因此,科学假说是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3)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对于同一客体的研究,可以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说。对同一现象提出的假说,还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改变。
假说的科学性与猜测性、抽象性与形象性、多样性与易变性的统一等特征,反映了人类特有的认识的能动性,并使假说在科学研究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科学假说作用:(1)科学假说是形成和发展科学理论的必经途径。当新发现的事实不能用原有的理论来说明时,就需要提出假说。自然科学就是沿着问题—假说—理论—新问题—新假说—新理论的途径不断向前发展的。
(2)科学假说是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方式。首先,由于假说是对蕴含在科学事实背后的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猜测和假设,它本身就是人类创造性的高度发展。其次,科学假说引导人们自觉地进行新的观察、新的试验、发现新的事实,成为发挥思维能动性的有效手段。
(3)不同科学假说的争论有利于科学的发展。关于同一对象的不同假说之间的争论,有利于揭露各种假说之间存在的问题,促使人们的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深化和精确化。
4、什么是科学精神?并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