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级配

合集下载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

6.3颗粒级配实验步骤: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试样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再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a)将该粒级试样分成少于按式(1)计算出的量,分别筛分,并以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b)将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筛余混合均匀,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再用四分法缩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取其中一份,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继续筛分。

计算该粒级及以下各粒级的分计筛余量时应根据缩分比例进行修正。

结果计算与评定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砂的细度模数按式(2)计算,精确至0.01;百分率。

累计筛余百分率取两次试样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细度模数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如两次试验的细度模数之差超过0.20时,须重新试验。

含泥量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c)方孔筛:孔径为750µm及1.18mm的筛各一只;d)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e)搪瓷盘、毛刷等。

试验步骤:将试验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颗粒级配名词解释

颗粒级配名词解释

颗粒级配名词解释颗粒级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一批颗粒物料按照一定的粒径范围进行分类分级的过程。

它主要用于对颗粒物料的粒径、比表面积等进行分析和控制。

颗粒级配是颗粒物料工程中常用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

颗粒级配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和控制颗粒物料的品质和性能。

通过控制颗粒级配,可以使颗粒物料具备更加理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能,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这对于各类颗粒物料的生产过程和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颗粒级配的分类主要依据颗粒物料的尺寸大小。

一般将颗粒物料分为粗颗粒、中颗粒和细颗粒三个级别。

其中,粗颗粒指的是较大的颗粒,尺寸通常大于5mm;中颗粒指的是中等大小的颗粒,尺寸通常在5mm到0.5mm之间;细颗粒指的是较小的颗粒,尺寸通常小于0.5mm。

颗粒级配的测定方法主要有筛分法和激光粒度分析法。

筛分法是将颗粒物料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根据能够通过筛网的尺寸将颗粒物料分为不同的级别。

激光粒度分析法则是利用激光散射原理,通过测量颗粒物料散射光的强度和角度,来确定颗粒物料的粒径分布情况。

颗粒级配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颗粒级配可以对颗粒物料的品质进行评估和控制,确保颗粒物料符合要求的技术指标。

其次,颗粒级配可以为颗粒物料的混合、输送、储存、加工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再次,颗粒级配可以为颗粒物料在不同的工程应用中提供合适的选择和设计,以满足特定工程要求。

最后,颗粒级配可以为颗粒物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能的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

总的来说,颗粒级配是对颗粒物料进行分类分级的技术手段,它主要用于评估和控制颗粒物料的品质和性能。

颗粒级配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为颗粒物料的应用提供合适的选择和设计,以满足特定的工程要求。

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一、粗细程度与颗粒级配:(1)9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后平均粒径大小。

通常用细度模数(Mx)表示,其值并不等于平均粒径,但能较准确反映砂的粗细程度。

细度模数Mx越大,表示砂越粗,单位重量总表面积(或比表面积)越小;Mx越小,则砂比表面积越大。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搭配比例。

良好的级配指粗颗粒的空隙恰好由中颗粒填充,中颗粒的空隙恰好由细颗粒填充,如此逐级填充(如图4-1所示)使砂形成最密致的堆积状态,空隙率达到最小值,堆积密度达最大值。

这样可达到节约水泥,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的目标。

因此,砂颗粒级配反映空隙率大小。

砂的粗细程度和颗粒级配用筛分析方法测定,用细度模数表示粗细程度,用级配区表示砂的级配。

根据《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筛分析是用一套孔径为5.00,2.5,1.25,0.63,0.315,0.160mm的标准筛,将500克干砂由粗到细依次过筛(详见试验),称量各筛上的筛余量mi(g),计算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率ai(%)(各筛上的筛余量占砂样总重量的百分率),再计算累计筛余率A i (%)(各筛与比该筛粗的所有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

ai和Ai的计算关系见表4-3。

细度模数根据下式计算(精确至0.01):根据细度模数Mx大小将砂按下列分类:M x >3.7 特粗砂;Mx=3.1~3.7粗砂;Mx=3.0~2.3中砂;Mx=2.2~1.6细砂;Mx=1.5~0.7特细砂。

砂的颗粒级配根据0.630mm筛孔对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A4,分成Ⅰ区、Ⅱ区和Ⅲ区三个级配区,见表4-4。

级配良好的粗砂应落在Ⅰ区;级配良好的中砂应落在Ⅱ区;细砂则在Ⅲ区。

实际使用的砂颗粒级配可能不完全符合要求,除了5.00mm和0.630mm对应的累计筛余率外,其余各档允许有5%的超界,当某一筛档累计筛余率超界5%以上时,说明砂级配很差,视作不合格。

以累计筛余百分率为纵坐标,筛孔尺寸为横坐标,根据表4-4的级区可绘制Ⅰ、Ⅱ、Ⅲ级配区的筛分曲线,如图4-2所示。

混凝土颗粒级配的含义

混凝土颗粒级配的含义

混凝土颗粒级配的含义
混凝土颗粒级配是指混凝土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也称为骨料级配。

它对于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来说,混凝土颗粒级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 骨料粒径分布:混凝土中的骨料(如砂子和石子)通常包括不同粒径的颗粒。

颗粒级配描述了这些骨料颗粒在不同尺寸范围内的分布情况,即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的比例。

2. 细度模数:细度模数是衡量砂子粗细程度的指标,它表示砂子中各粒径颗粒的加权平均值。

细度模数越大,砂子越粗;细度模数越小,砂子越细。

3. 空隙率:颗粒级配会影响混凝土中的骨料堆积空隙率。

合适的级配可以使骨料之间的空隙最小化,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4. 工作性:良好的颗粒级配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如流动性、可塑性和可泵性。

这对于混凝土的施工和浇筑非常重要。

5. 经济性:合理的颗粒级配可以在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骨料资源,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混凝土颗粒级配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和比例,可以获得具有良好工作性、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

颗粒级配实验报告

颗粒级配实验报告

颗粒级配实验报告1. 引言颗粒级配实验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试验之一,用于测定土壤或骨料中不同粒径的颗粒分布情况。

通过颗粒级配实验可以获取到土壤或骨料的细粒含量、粗粒含量以及各个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百分含量,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颗粒级配实验的步骤与思路,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颗粒级配实验来测定土壤或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进而分析土壤或骨料的工程性质。

3. 实验步骤3.1 实验材料准备首先,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包括:•颗粒级配试验仪器:包括筛分机、称重器等;•实验样品:土壤或骨料样品。

3.2 实验样品制备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土壤或骨料样品,并进行样品制备。

具体步骤如下:1.将取得的土壤样品通过筛分机进行初次筛分,去除大颗粒杂质;2.将筛分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空气干燥,以使其含水率接近常态;3.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进行细分,按照一定粒径范围进行分组。

3.3 实验操作1.将分组好的土壤样品逐组放入筛分机中,进行颗粒分离。

筛分机根据设定的筛孔大小,将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分离出来;2.将分离出的颗粒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每个筛孔内的颗粒重量;3.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每个筛孔内的颗粒百分含量。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通过实验操作所获得的数据,可以得到土壤或骨料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和累积百分曲线,以进一步分析土壤或骨料的颗粒分布情况。

4.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颗粒级配实验,我们获得了土壤或骨料样品的颗粒分布情况。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颗粒级配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土壤或骨料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含量分布情况。

曲线的形态可以反映出土壤或骨料的粗细颗粒比例,从而判断其工程性质。

2.根据累积百分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累积百分含量。

这对于工程设计中的筛选和选择合适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

①颗粒级配
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
表4-1 颗粒级配
②含泥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A. 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
表4-2 含泥量和泥块含量
B. 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
表4-3 石粉含量
③有害物质
砂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等杂物。

砂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硫化物及硫酸盐、氯盐等,其含量
应符合表4-4的规定。

表4-4 有害物质含量
④坚固性
A. 天然砂采用硫酸钠溶液法进行试验,砂样经5次循环后其质量损失应符合
表4-5 坚固性指标
B. 人工砂采用压碎指标法进行试验,压碎指标应小于
表4-6 压碎指标
⑤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砂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应符合如下规定:表观密度大于2 500 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 350 kg/m3;空隙率小于47%。

⑥碱集料反应
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砂制备的试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

颗粒级配的名词解释

颗粒级配的名词解释

颗粒级配的名词解释颗粒级配是指对混凝土、沥青、砂石等物料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进行分析和描述的过程。

在工程领域中,颗粒级配的精确控制和理解对于确保材料性能和最终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解释颗粒级配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测试和控制。

一、颗粒级配的概念颗粒级配是针对某一物料样品中颗粒的大小和分布进行分析和描述。

在工程材料中,颗粒可以是砂粒、石块、水泥等。

通过对颗粒级配进行分析,可以获得关于物料的重要信息,例如最大颗粒直径、颗粒分布图、孔隙率和松动密度等。

颗粒级配可以通过化学测试、筛分分析和微观观察等方法进行。

其中,筛分分析是最常用和简单的方法,它通过将物料通过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通过每个筛孔的颗粒质量来确定颗粒级配。

二、颗粒级配的重要性颗粒级配在工程材料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颗粒级配直接影响材料的工作性能。

例如,在混凝土中,合适的颗粒级配可以提供更好的工作能力、较低的混合水需求量以及更好的强度和耐久性。

其次,颗粒级配还与工程材料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密切相关。

在沥青混合料中,适当的颗粒级配可以确保较好的稳定性和密实度,并提供较佳的排水性能。

此外,对于颗粒级配的准确控制和理解还有助于优化材料的生产工艺。

通过合理调整颗粒级配,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环境污染。

三、颗粒级配的测试和控制方法1. 筛分分析:筛分分析是最常用的颗粒级配测试方法。

它利用一系列不同孔径的筛网对物料进行筛分,然后根据通过每个筛孔的颗粒质量来确定颗粒级配。

该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多种材质。

2. 石子计数法:石子计数法是一种对颗粒级配进行精确测量的方法。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颗粒进行计数,并根据颗粒的尺寸分布来确定颗粒级配。

该方法适用于较均匀的颗粒物料,结果更加准确。

3. 水减法:水减法是一种通过颗粒与水的比重来推测颗粒级配的方法。

通过将含有一定量颗粒的样品与水混合,然后根据水与颗粒的比重关系来推算颗粒级配。

砂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

砂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

砂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一定量的砂颗粒按照其粒径大小分成不同的级别,并计算出每个级别颗粒所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砂的颗粒级配是砂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对于砂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砂的颗粒级配可以通过筛分实验来确定。

筛分实验是将一定量的砂样品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网上的筛孔大小,将筛分后的砂样分成不同的级别,并计算出每个级别颗粒所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根据筛分实验得到的颗粒级配曲线可以反映砂的颗粒组成和分布情况。

砂的颗粒级配对于砂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颗粒级配可以影响砂的密实度和孔隙度。

一般来说,颗粒级配越均匀,砂的密实度越高,孔隙度越小。

其次,颗粒级配还可以影响砂的流动性。

砂颗粒级配越均匀,砂的流动性越好。

最后,颗粒级配还可以影响砂的强度和稳定性。

砂颗粒级配越均匀,砂的强度和稳定性越好。

砂的颗粒级配通常用来描述砂的粒径大小范围和分布情况。

根据国际标准ISO 14688-1,砂的颗粒级配可以分成粗砂、中砂和细砂三种类型。

粗砂的颗粒级配为2.0mm~0.25mm,中砂的颗粒级配为0.25mm~0.063mm,细砂的颗粒级配为0.063mm~0.002mm。

在实际工程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将颗粒级配进一步细分。

在砂的颗粒级配曲线中,常用的参数包括D10、D30、D50、D60和D90等。

D10表示颗粒级配曲线中1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D30表示颗粒级配曲线中3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D50表示颗粒级配曲线中5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D60表示颗粒级配曲线中6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D90表示颗粒级配曲线中90%的颗粒粒径小于该值。

砂的颗粒级配也可以用来计算砂的均匀系数和偏度系数。

均匀系数是指D60与D10之比,偏度系数是指D30与D50之比。

均匀系数越小,砂的颗粒级配越均匀;偏度系数为1时,砂的颗粒级配为对称分布,偏度系数大于1时,砂的颗粒级配为右偏分布,偏度系数小于1时,砂的颗粒级配为左偏分布。

什么是颗粒级配

什么是颗粒级配

什么是颗粒级配?。

水泥是一种粉体产品,它由各种大小的颗粒组成。

颗粒级配是指各种大小颗粒占总量的百分比。

颗粒级配在其他粉体行业通常称作粒度分布。

它可以用列表、图形或函数来表示。

水泥行业常见的RRSB分布是一种典型的粒度分布函数,它的表达简洁、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且易于测定,但是它是水泥粒度分布的一种近似表达,水泥实际的粒度分布与RRSB分布有一定差别。

颗粒级配与水泥性能有什么关系?。

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熟料和混合材配比下,水泥的性能由颗粒级配决定,例如:。

(a)28天强度由1---32微米颗粒的百分含量决定;。

(b)3天强度则由1微米以上颗粒的比表面积决定;。

(c)1微米以下颗粒对强度没有贡献,但会大幅度增加需水量,降低浇筑性能;。

(d)3微米以下颗粒是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同时也是需水量的主要贡献者;。

(e)48微米以上颗粒含量决定水泥的泌水性等等。

因此,如果你想改善水泥性能,就得优化水泥级配。

为什么有时比表面积大了,细度小了,水泥性能反而变差了?。

就1个单位重量而言,粉体的表面积与颗粒直径成反比。

因此,颗粒越小,对比表面积的贡献越大,例如,1个单位1微米的颗粒,其比表面积是相同重量60微米颗粒的60倍。

因此有人说,比表面积主要由细颗粒决定。

比表面积增大,有时可能是1微米以下颗粒增加引起的,这时3天和28 天强度都不会增加,而浇筑性能却会急剧下降,水泥性能变差。

细度小只表明80微米以下含量高了,但是水泥的3天和28天强度分别由1微米以上颗粒的比表面积和1--32微米颗粒含量决定,因此细度与水泥性能的相关性并不好,细度小,水泥强度并不一定会提高。

颗粒级配测试在磨机调整(改造),特种水泥研制及混合材添加中能起什么作用?。

对绝大部分水泥企业而言,改造或调整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台时产量,降低水泥的粉磨电耗。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与节能将耗密切相关,但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作用是:提高水泥的性能,包括提高强度,改善浇筑性能等。

颗粒级配单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颗粒级配单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颗粒级配单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颗粒级配单位是指用来描述颗粒物料中各种颗粒在不同粒径范围内的分布比例的单位。

颗粒级配是研究材料中各粒径颗粒的分布及其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于材料的性能与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土壤力学、混凝土工程、筛分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颗粒级配单位进行详细介绍,包括颗粒级配的定义、意义以及测试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颗粒级配单位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进行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内容要点。

在这篇关于颗粒级配单位的文章中,文章结构部分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引出了颗粒级配单位的重要性。

-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颗粒级配的定义、意义和测试方法,展示了颗粒级配单位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 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强调颗粒级配单位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和潜在应用价值,并展望了颗粒级配单位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这样的文章结构设计有助于整体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使读者能够清晰理解颗粒级配单位的相关知识和内容要点。

1.3 目的颗粒级配单位作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指标,在土木工程、岩土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颗粒级配单位的定义、意义以及测试方法,希望通过深入研究,让读者对颗粒级配单位有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具体来说,本文旨在:1. 分析和解释颗粒级配的定义及其各个方面的含义,帮助读者对颗粒级配有一个准确且清晰的认识;2. 探讨颗粒级配在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以及其对工程质量和工程工艺的影响;3. 介绍和比较不同的颗粒级配测试方法,为读者提供选取适合的方法和工具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阐述,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深入了解颗粒级配单位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为相关工程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实用的知识和指导。

2.正文2.1 颗粒级配的定义颗粒级配是指土壤或其他材料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的分布比例关系。

颗粒级配的概念

颗粒级配的概念

颗粒级配的概念颗粒级配是指各种粒径颗粒在骨料中所占的数量,通常用级配区中的区划曲线来表示。

颗粒级配的概念在建筑材料中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性能和配合比设计。

以下是一些关于颗粒级配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颗粒级配的意义:在混凝土中,各种粒径的颗粒需要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的混凝土性能。

颗粒级配的主要目的是使骨料中的颗粒大小分布合理,满足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要求。

颗粒级配的曲线表示:颗粒级配通常用级配曲线来表示。

级配曲线是通过绘制不同粒径颗粒在骨料中所占的百分比来反映颗粒分布的曲线图。

根据级配曲线,可以判断骨料的优劣和适宜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颗粒级配的影响因素:颗粒级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原料的种类、加工工艺、筛孔大小等。

为了获得良好的颗粒级配,需要选择合适的原材料,采用合理的加工工艺和筛孔大小来控制颗粒的分布。

颗粒级配的区划:根据颗粒级配的特点,可以将骨料分为不同的区划,如连续粒径区、不连续粒径区、单粒径区和双粒径区等。

每个区划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颗粒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强度和耐久性都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颗粒级配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同时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成本。

颗粒级配的检测方法:为了检测骨料的颗粒级配,可以使用筛分法和颗粒分析仪法等方法进行测量。

筛分法是通过将骨料过不同筛孔大小的筛网来计算各种粒径范围内颗粒的含量。

颗粒分析仪法则利用光学原理对骨料中的颗粒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得出颗粒分布的数据。

总之,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颗粒级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了解颗粒级配的概念和注意事项,合理选择原材料和加工工艺,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颗粒级配,有助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同时降低成本。

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

又称(粒度)级配。

由不同粒度组成的散状物料中各级粒度所占的数量。

常以占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

由不间断的各级粒度所组成的称连续级配;只由某几级粒度所组成的称间断级配。

合理的颗粒级配是使配料获得低气孔率的重要途径。

在耐火材料的生产中根据原料特性、工艺条件和产品性能来确定合理的颗粒级配。

具有合理颗粒级配的泥料,既有利于成形,也有利于坯体的烧结,并可获得密度较高的制品。

对于密度和气孔率等要求不同的耐火制品,可通过调整颗粒级配的方法而获得。

当物料破碎后,只控制临界粒度,不再对其进行粒度分级,也不再调整其粒度组成时,称自然粒度。

颗粒级配是指各种粒径颗粒在骨料中所占的比例,该比例采用规定孔径的一组筛子得筛余量来表示。

我国JGJ53-92对碎石河卵石的颗粒级配作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应用可使用间断。

颗粒级配,工程地质学术语,即分析粒径的大小及其在土中所占的比例。

全部级配骨料摘要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级配骨料:骨料即是沙石等散状物体,骨料级配就是组成骨料的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关系。

即骨料中含有不同粗细颗粒的比例构成。

是衡量骨料粗细的指标。

全部级配骨料-特点例如:砂子按颗粒粒径分为:2.5mm~5mm,1.25mm~2.5mm,0.625~1.25mm,0.315mm~0.625mm,0.175mm~0 .315mm,>0.315mm等区段,各区段之间的内的颗粒有不同的比例(相对总重量),如:按上述区段的比例为:5%,15%,20%,40%,15%,5%。

这就是砂子的级配,不同砂子有不同的级配,可以看出,颗粒粒径越小所占的比例越大,说明砂子越细,相反粒径大的颗粒比例越大,说明砂子越粗。

石子也是这样。

具体达到什么标准称为粗砂,还是细砂,清参考《建筑材料》。

全部级配骨料-分布情况骨料级配即骨料中各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简单地说也就是骨料中大颗粒的有多少,中等颗粒的有多少,小颗粒的有多少。

只有大小颗粒含量合适,才能使得孔隙较少。

集料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一)

集料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一)

集料的颗粒级配名词解释(一)集料的颗粒级配1. 集料(Aggregates)集料是指用于混凝土、沥青路面和其他建筑材料中的颗粒状材料。

2. 颗粒级配(Particle Gradation)颗粒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的颗粒所占比例的分布情况。

3. 粗集料(Coarse Aggregates)粗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在5mm以上的集料,常用的粗集料有碎石、砾石、山石等。

示例解释:如果一种粗集料的颗粒级配为30% 5-10mm、40% 10-20mm、30% 20-40mm,意味着其中5-10mm颗粒所占比例为30%,10-20mm颗粒所占比例为40%,20-40mm颗粒所占比例为30%。

4. 细集料(Fine Aggregates)细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在5mm以下的集料,常见的细集料有砂子、黏土等。

示例解释:一种细集料的颗粒级配为20% 、40% 、40% ,表示其中颗粒所占比例为20%,颗粒所占比例为40%,颗粒所占比例为40%。

5. 中间集料(Intermediate Aggregates)中间集料是指颗粒直径在5mm到10mm之间的集料。

示例解释:一种中间集料的颗粒级配为50% 5-10mm、20% 10-20mm、30% 20-40mm,表示其中5-10mm颗粒所占比例为50%,10-20mm 颗粒所占比例为20%,20-40mm颗粒所占比例为30%。

6. 分级曲线(Grading Curve)分级曲线是通过绘制颗粒级配实验结果得到的曲线图,用于表示集料中各个粒径颗粒的占比关系。

7. Chan-Wu分级系数(Chan-Wu Coefficient)Chan-Wu分级系数是一种用来衡量颗粒级配均匀性的参数,通过计算最大颗粒尺寸与占比60%的颗粒尺寸之比得到。

8. 有效粒径(Effective Diameter)有效粒径是指颗粒级配曲线下方的面积与总面积之比所对应的等效直径。

9. 最大粒径(Maximum Particle Size)最大粒径是指集料中的最大颗粒直径。

集料的颗粒级配解释

集料的颗粒级配解释

集料的颗粒级配解释
集料的颗粒级配是指集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工程中,通过对集料的颗粒级配进行分析和控制,可以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颗粒级配可以通过筛分试验来确定。

筛分试验是将集料样品按照不同粒径大小通过一系列标准筛网进行筛分,然后根据筛分结果绘制出颗粒级配曲线。

颗粒级配曲线通常以累积通过百分比和粒径为横纵坐标,可以直观地反映不同粒径颗粒在集料中的分布情况。

根据颗粒级配曲线,可以计算出集料的各种参数,如最大粒径、最小粒径、粒径分散系数等。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评价集料的质量和性能。

例如,最大粒径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而粒径分散系数可以反映集料的均匀性和分散性。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根据工程要求和实际情况,需要选择合适的颗粒级配曲线形状。

通常,工程中常用的颗粒级配曲线形状有均匀曲线、连续曲线和离散曲线。

不同的曲线形状可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收缩性等性能。

颗粒级配还与混凝土的孔隙结构和孔隙率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颗粒级配,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和耐久性。

集料的颗粒级配在混凝土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合理控制颗粒级配,可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并满足工程的要求。

(完整版)颗粒级配

(完整版)颗粒级配

粒径级配积累曲线的应用
土的粒径级配积累曲线是土工上最常用的曲线,从这曲线上
能够直接认识土的粗细,粒径散布的均匀程度,和级配的好坏。

土的粗细常用均匀粒径d50表示,它是指土中大于此粒径和小于此粒径的土的含量均占50%。

d10:小于此种粒径的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10%,也称有效粒径。

d30:小于此种粒径的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30%。

d60:小于此种粒径的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60%。

也称控制粒径。

定义土的不均匀系数Cu 为:
C u=d60/d 10
C u愈大,表示土愈不均匀,即粗颗粒与细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

假如颗粒级配曲线是连续的,C u愈大,则曲线愈缓和,表示土中含有很多粗细不一样的颗粒,也即颗粒的变化范围宽。

C u>5的土称为不均匀土,反之称为均匀土。

不均匀土经压实后,细颗
粒充填于粗颗粒形成的孔隙中,简单得出较高的密度和较好的力
学特征。

土的颗粒级配积累曲线的斜率能否连续可用曲率系数 Cc表示,其定义为:
C c=d230 / (d60* d10)
当级配连续时, C c的范围约为 1-3.所以,当 C c<1 或 Cc>3时,均表示级配曲线不连续。

从工程看法看,土的级配不均匀(C u
>= 5),且级配曲线连续(C c=1-3)的土,称为级配优秀的土,不可以同时知足上述两个要求的土,称为级配不良的土。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试验方法规程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试验方法规程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试验方法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颗粒级配是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颗粒级配试验可以得到混凝土中各种颗粒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为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本文旨在介绍混凝土中颗粒级配试验方法规程,以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二、试验原理颗粒级配试验是通过筛分将混凝土中的颗粒分成不同的级别,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得到不同粒径的颗粒含量。

试验原理如下:1.将混凝土试样经过干燥处理,使其含水率达到常态下的含水率。

2.利用一套标准筛分组,将试样分成不同的级别。

3.称量每个级别的颗粒重量,计算出每个级别颗粒的百分含量。

4.根据颗粒级配曲线,得到混凝土中各级别颗粒的含量及其分布情况。

三、试验设备和材料1.筛分组:标准筛分组,包括不同粒径的筛孔和筛框,满足GB/T 6003.1-2017标准要求。

2.称重器:精度达到1g的电子称。

3.干燥箱:能够将试样干燥至恒定含水率的干燥箱。

4.混凝土试样:按照GB/T 50081-2019标准要求制备的混凝土试样。

四、试验方法1.试样制备(1)混凝土试样应在浇筑后28天内进行颗粒级配试验。

(2)将混凝土试样进行表面清理,去除杂物和空鼓,然后进行干燥处理,以达到常态下的含水率。

(3)将试样分成适合筛分组的大小,然后在筛分组上进行筛分,筛分时间为5分钟。

2.试验步骤(1)将各个筛孔的重量称出,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2)将经过筛分的各个级别的颗粒重量称出,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3)计算出每个级别颗粒的百分含量,并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4)根据颗粒级配曲线,计算出混凝土中各级别颗粒的含量,记录在试验记录表中。

五、数据处理1.计算百分含量百分含量=(筛余物重量/试样总重量)×100%2.绘制颗粒级配曲线将不同粒径的颗粒百分含量绘制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颗粒级配曲线。

3.计算各级别颗粒含量根据颗粒级配曲线,计算出每个级别颗粒的含量。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

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制作需要将水泥、水、骨料等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其中,骨料的颗粒级配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对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混凝土中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方面进行探讨。

二、骨料颗粒级配的概念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填充水泥砂浆中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

骨料颗粒级配指的是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三、骨料颗粒级配的标准选择1. 筛分法筛分法是一种常用的骨料颗粒级配测试方法。

根据国际标准ISO3310-1,可将骨料分为不同的粒径级别,如4.75mm、2.36mm、1.18mm、0.6mm、0.3mm等。

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骨料粒径级别进行混合,以得到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

2. 最大密度法最大密度法是一种通过测量骨料的最大密度来确定骨料颗粒级配的方法。

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通过计算得出骨料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最大密度,并选择合适的粒径范围进行混合。

3. 经验法经验法是一种根据经验和实际应用情况来确定骨料颗粒级配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基于以往的实验和使用经验,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四、骨料颗粒级配标准的选择原则在选择骨料颗粒级配标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混凝土的用途和要求不同的混凝土应用要求不同的骨料颗粒级配。

例如,高强度混凝土需要较多的细颗粒,而耐久性较强的混凝土需要较多的粗颗粒。

2. 骨料的来源和质量骨料的来源和质量对骨料颗粒级配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应选择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骨料,并根据其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3. 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也会影响骨料颗粒级配的选择。

应根据具体的配合比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骨料颗粒级配标准。

碎石的颗粒级配试验

碎石的颗粒级配试验

碎石的颗粒级配试验1.试验目的:测定石子的颗粒级配,评定其质量。

2.试验依据:GB/T14685-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

3.仪器设备:a)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b)台秤:称量10kg,感量1g;c)方孔筛:孔径为2.36mm、4.75mm、9.50mm、16.0mm、19.0mm、26.5mm、31.5mm、37.5mm、53.0mm、63.0mm、75.0mm及90mm的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筛框内径为300mm);d)摇筛机;e)搪瓷盘、毛刷等。

f)4.试验步骤:4.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略大于表规定的数量,烘干或风干后备用。

4.2称取按表规定数量的试样一份,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4.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当筛余颗粒的粒径大于19.0mm时,在筛分过程中,允许用手指拔动颗粒。

4.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

5.结果计算与评定:5.1计算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筛余量与试样总量之比,计算精确至0.1%。

5.2计算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的筛余百分率加上该号筛以上各筛余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

筛分后,如每号筛的筛余量与筛底的剩余量之和同原试样质量之差超过1%时,须重新试验。

5.3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绘制曲线图。

6.试验记录表见附表SH-04-2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颗粒级配?。

水泥是一种粉体产品,它由各种大小的颗粒组成。

颗粒级配是指各种大小颗粒占总量的百分比。

颗粒级配
在其他粉体行业通常称作粒度分布。

它可以用列表、图
形或函数来表示。

水泥行业常见的RRSB分布是一种典
型的粒度分布函数,它的表达简洁、参数的物理意义明
确且易于测定,但是它是水泥粒度分布的一种近似表达,
水泥实际的粒度分布与RRSB分布有一定差别。

水泥的实测粒度分布与RRSB分部的对比
颗粒级配与水泥性能有什么关系?。

大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表明,在相同的熟料和混合材配比下,水泥的性能由颗粒级配决定,例如:。

(a)28天强度由1---32微米颗粒的百分含量决定;。

(b)3天强度则由1微米以上颗粒的比表面积决定;。

(c)1微米以下颗粒对强度没有贡献,但会大幅度增加需水量,降低浇筑性能;。

(d)3微米以下颗粒是比表面积的主要贡献者,同时也是需水量的主要贡献者;。

(e)48微米以上颗粒含量决定水泥的泌水性等等。

因此,如果你想改善水泥性能,就得优化水泥级配。

为什么有时比表面积大了,细度小了,水泥性能反而变差了?。

就1个单位重量而言,粉体的表面积与颗粒直径成反
比。

因此,颗粒越小,对比表面积的贡献越大,例如,1个
单位1微米的颗粒,其比表面积是相同重量60微米颗粒的
60倍。

因此有人说,比表面积主要由细颗粒决定。

比表面
积增大,有时可能是1微米以下颗粒增加引起的,这时3天
和28 天强度都不会增加,而浇筑性能却会急剧下降,水泥
性能变差。

细度小只表明80微米以下含量高了,但是水泥的
3天和28天强度分别由1微米以上颗粒的比表面积和1--
32微米颗粒含量决定,因此细度与水泥性能的相关性并不
水泥各粒度组份的含义好,细度小,水泥强度并不一定会提高。

颗粒级配测试在磨机调整(改造),特种水泥研制及混合材添加中能起什么作用?。

对绝大部分水泥企业而言,改造或调整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台时产量,降低水泥的粉磨电耗。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与节能将耗密切相关,但又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作用是:提高水泥的性能,包括提高强度,改善浇筑性能等。

这时如果能够及时获取出磨水泥的颗粒级配数据,调整磨机的作用将会事半功倍。

特种水泥的研制,混合材的合理添加(既能保证强度,又有较高的添加量)等,无不与颗粒级配测试有密切的关系。

测量水泥的颗粒级配需要什么样的仪器?
圈流磨和开路磨的颗粒及配对比
广西某水泥厂样品细度对比结果
广东某水泥厂样品细度对比结果
我国水泥与先进国家相比,颗粒级配的粒径有多大?。

显然,理想的水泥应该是:1微米以下熟料颗粒最好没有,1-3μm颗粒在3天强度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含量越低越好,1-32微
米颗粒含量,亦即3-32微米含量应尽可能高。

下面是一组对比数据:
粒径区间< 3μm3—32 μm32—65μm>65 μm
法国标准样13.87 71.25 14.56 0.36
某合资厂22.41 68.63 8.95 0.01
山东某厂12.35 39.07 30.14 18.44 。

可见我国水泥颗粒级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么3—32μm颗粒含量偏低,要么3μm以下颗粒含量偏高。

LS-C(I)为水泥专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本仪器完全满足水泥颗粒级配测试要求。

原理。

本仪器利用激光散射原理测量颗粒。

通过压缩空气分散粉体样品,用计算机控制测量过程,分析数据,输出测量结果。

性能指标。

测量范围:0.5~300μm。

重复精度:±3%(D50)。

探测器数量:40。

软件环境:Windows 98。

光源:He-Ne激光器,功率2mW,波长0.6328μm。

外形尺寸:1000(L)×350(W)×250(H)mm。

附属设备:空压机、储气罐、空气过滤。

器、吸尘器、标准
粒子板等
◆输出项目。

● 粒度分布(见"粒度测试报告"示例)。

● 中位径D50、特征粒径和宽度系统。

● >80μm百分含量(细度)。

● 比表面积。

● 行业用分段颗粒百分比含量。

● 其他粒度综合参数
◆相关连接。

图3:干法激光粒度分析仪"粒度
如何断定粒度仪的性能?。

用户在比较和选购粒度仪器时,最关心是性能价格比。

在性能方面,以下指标对粒度仪是非常重要的,即重复性、真实性、易操作性和测量范围。

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重复性:又称再现性或精度,是指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
测量所得的重复误差;误差越小,表示重复性越好。

粒度仪的重
复误差有其特殊性,表现在:。

粒度仪测得的基本结果是粒度分布,是一组数,而不是一个
数。

从道理上说应考察每个数的重复误差,才能全面评价仪器的
重复性。

然而这样做是很繁琐的,也不能给人以明确的结论。


行的激光粒度
仪国际标准建议,用D50[或D(4,3)]、D10
和D90,即平均粒径,下限粒径和上限粒径的重复性来衡量仪器的整体重复性,我们认为这一评价方法也适用于其他粒度仪。

一般来说样品的分布宽度越宽,则重复性越差。

如果有人告诉你,他的仪器重复误差小于1%,而不说明样品分布宽度,处于量程的哪一段?是哪项指标?那么这个重复误差的含义不明确,参考价值不大。

激光粒度仪的现行国际标准推荐,如果用分布宽度小于10(即仪器标示的最大粒与最小粒之比)或分布的离散度小于50%,且粒度处于仪器量程中段的样品作检验样品,只要D50的重复误差小于±3%,D10和D90的重复误差小于5%,那么仪器就是合格。

另外还指出,如果粒径小于10μm,那么上述指标可以翻倍。

后面对小粒子补充说明是考虑到粒径越小,在绝对误差相同的情况相对误差就越大。

真实性:前文谈到粒度测量不宜引用“准确性”这一指标,但不意味着测量结果可以漫无边际地乱给,如果这样就失去了测量的真实性。

不同仪器之间测量结果的差别,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何谓例题?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但有一些零星的结论,例如:各种原理
的粒度仪对标准球形颗粒的粒度测量结果都应该一致;激光粒度仪测量的结果有一个合理的分布展宽等等。

也有一些测量不真实的例子,比如非针状颗粒过筛后测得的粒径上限,比筛孔宽度大得多;测量10μm单分散的球形标准粒子时,在1μm附近出现一个分布峰;测量下限为0.1μm的仪器却不用米氏散射理论等等。

易操作性:仪器是否便于操作,是其性能好坏的重要软指标之一。

量程和动态范围:量程和动态范围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重要指标。

量程是指仪器能测量的总的粒径范围。

大多数粒度仪的量程是分档的。

一档能测的粒度范围称为动态范围。

沉降仪、颗粒图像仪和电阻法计数器的动态范围都在1:20左右,激光粒度仪则大于1:100,高的可达1:1000。

动态范围越大,使用越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