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第4章 化学热力学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定义:能表示出反应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ex: aA + bB = gG + hH Q=?
怎样书写?
①一般化学反应是在恒压下进行,此时
Q p = △rH
②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标准态: △rH )
③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及晶形或者溶液浓度:
固-s, 液-l, 气-g,水溶液- aq
凝聚体系的相变过程(△T = 0, △P = 0)
VS ≈ VL, △V = 0, △(PV) = 0
则 △H = △U
化学反应(△T = 0)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为凝聚体系时
△H = △U [△(PV) = 0]
当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气体时 △H = △U + △(PV) △H = △U + △n · RT △n 指气体分子数的变化(生成物 – 反应物)
状态函数:确定体系状态的物理量
特点: 1)状态一定,体系的各状态函数一定 2)状态函数的变化只与始态和终态有 关, 与途径无关
3)状态复原时,状态函数也复原,状态 函数的改变值为零
状态函数的类别 广度性质:状态函数的值与体系内所含物 质的量成正比,如体积、质量等
强度性质:状态函数的值与体系内所含物 质的量无关,如温度、压强等
体积功的 计算公式
可见:P = 0 或 △V = 0 时,W体 = 0
即自由膨胀过程或恒容过程的 W体 = 0
研究的一般化学反应体系,通常在外压作 用下进行,都只作体积功,不作非体积功 内能(热力学能)、热、功
内能: 体系内一切能量的总和(内能的绝对 值目前无法求)
热: 是以微观混乱的形式传递的能量 功: 是以规则的形式传递的能量
大学基础化学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基础_思维导图
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系统和状态函数热力学概念系统与环境系统定义环境定义系统类型1.开放系统定义2.封闭系统定义3.隔离系统定义状态函数与过程状态定义平衡态定义状态函数定义取决于系统所处的状态,一旦状态确定,每个状态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值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并不是系统状态,其变化值与中间环节无关分类广度性质定义例子:体积,物质的量,质量,自由能等强度性质定义例子:温度,密度,压力,浓度两者关系:强×广=广,广 广=强状态方程(物态方程)定义例子:PV=nRT过程定义分类等温过程等压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循环过程可逆过程自发过程特征单向性(不可逆过程)具有做功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定义能量的转化热和功热定义符号表示正值和负值分别表示功定义符号表示正值和负值分别表示注意1: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不是系统的性质2:只存在于系统的变化过程中,其大小与途径密切相关以理想气体的等温膨胀为例体积功定义(We)公式公式中的单位Pa,m^3例子反抗外压的过程中非体积功定义(Wf)可逆过程(可逆功Wr)与最大功最大功公式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的区别系统和环境能否同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可逆过程是不可能实现,时间无限长每一微小步环境和系统都是平衡的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热热力学能(内能)(广度性质)定义(系统内部)(状态函数)符号表示和单位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焓只与温度有关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表述系统热力学变化公式(封闭系统)系统的焓定义(状态函数)(广度性质)符号表示与单位焓变的定义(后-前)正负分别表示H=U+pV等容反应的热效应dU=Qv(dV=0)(封闭系统无非体积功)(等容反应热等于系统内能的变化)热效应的概念:系统发生变化时,若无非体积功,且终与始态的温度相同,则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就称为该过程的热效应等压反应的热效应dU=Qp+W=Qp+p外×dVQp=(U2-U1)+p外(V2-V1)=(U2+p外V2)+(U1+p外V1)Qp=H2-H1=dH封闭系统无非体积功,等压反应热等于系统焓变等压与等容的关系反应物,产物均为气体dn=0——则Qp≈Qv反应物,产物都在溶液和固体中的反应可认为dV=0——则Qp≈Qv反应进度,热化学方程式与标准状态反应进度定义(对于反应物为负值,对于生成物为正值)式子表示单位摩尔反应热书写形式定义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标准状态(标准压强100KPa)对气体(理想气体,标准压强)(混合气体的每个气体的分压都是标准压强)对纯液体和纯固体(标准压强)对溶液(标准压力,溶质浓度1mol/L理想稀溶液)对溶剂(标准压力)对生物系统(37度,PH=7)参考温度:298.15K(25°C)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热效应符号写法(4点)注意事项(3点)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运用盖斯定律(不做非体积功和等压或等容以及恒温条件下)由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热摩尔生成焓与标准摩尔生成焓定义符号单位C的稳定单质是石墨不是金刚石稳定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为零生成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要为1式子(反应式产物-反应物)(化学计量数都取正值)同一种物质不同聚集状态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不同由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反应热标准摩尔燃烧焓定义单位符号式子(反应物-产物)(化学计量数都带正号)理解完全燃烧和完全氧化(其标准摩尔燃烧焓为0)熵和Gibbs自由能熵(状态函数)(广度性质)定义单位符号等温可逆过程熵与反应热的关系式温度对熵的影响热力学第三定律定义规定熵(ST)与绝对熵(S0)标准摩尔熵定义单位符号稳定物质单质的标准摩尔熵不为0,因为不是绝对零度的完整晶体对于水溶液中离子的标准摩尔熵是....标准摩尔熵的规律(6个)标准摩尔熵变(后-前)熵增加原理(热力学第二定律)定义数学表达式熵变与0的比较的含义Gibbs自由能(广度性质)(状态函数)符号表示式子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和非体积功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判定反应方向标准状态下标准摩尔自由能定义符号单位稳定物质单质标准摩尔自由能为0计算两个式子(一个只能在25度时,另一个任意)注意单位统一非标准状态下式子反应商对溶液对纯气体对混合相判断反应的依据。
热学 等压过程、等体过程
p
等 p2 体 升 p1 压
2 ( p ,V , T ) 2 2 1
V
( p1 ,V , T1 )
p
等 p1 体 降 p2 压
1 ( p1,V , T1 )
( p2 ,V , T2 )
2
o
V
o
E1
V
V
QV
E1
E2
QV
E2
4 – 3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
摩尔热容
第四章热力学基础
5 = 1.7 3 7 = 1.4 5 8 = 1.3 6
C p ,m
dQ p dT
dQp C p,mdT
4 – 3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
摩尔热容
第四章热力学基础
dQp C p,mdT dE pdV
dE CV ,mdT
pdV RdT
可得定压摩尔热容和定体摩尔热容的关系
C p,m CV ,m R
QP CPΔT
w RΔT
E CV T
i2 CP R 2
QP w ΔE CP CV R
4 – 3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
摩尔热容
第四章热力学基础
dQp C p,mdT dE pdV
dE CV ,mdT
pdV RdT
可得定压摩尔热容和定体摩尔热容的关系
C p,m CV ,m R
摩尔热容比
C p,m CV ,m
m R (T2 T1 ) W p(V2 V1 ) M m m Q p C p ,m (T2 T1 ), E2 E1 CV ,m (T2 T1 ) M M
4 – 3 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
统计热力学基础
(3)统计热力学基本假设 统计热力学基本假设是:当→∞的极限情况下,在实际系统 中任何力学量的长时间平均值〈Gt〉等于系综平均值〈G〉,只要 统计系综和实际系统的热力学状态及环境完全相同。 统计热力学的另一条基本假设:孤立系统(即N,V,E一定)的 全部可能达到的量子态是等概率的。
用于N,V,T一定的封闭系统时,该假设还可表述为:在定温 热浴中的系统,能量相同的各量子态有相同的概率。
P ( D) WD
Ω
WD WD
D
每一个微态的概率 P
1
Ω
统计热力学中把WD叫分布D的热力学概率。显然热力学概率 WD不同于数学概率P(A),WD≥1(正整数),而0≤P(A)≤1。
③WD的计算 定域子系统:
gin N! n WD gi N! n ! ni ! i i i
第四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1.统计热力学基本概念 (1)统计热力学系统的分类 ①独立子系和相依子系(非独立子系) 统计热力学将组成系统的分子、原子及离子等统称为粒子或 简称子。 按照粒子间有无不可忽略的相互作用,系统可分为独立子系 (或近独立子系)——子间无相互作用;相依子系(非独立子 系)——子间有不可忽略的相互作用。 ②定域子系和离域子系 按照粒子的运动是否遍及系统的全体积,系统可分为定域子 系——子的运动是定域化的(不遍及系统的全体积);离域子系 (非定域子系)——子的运动是非定域化的(遍及系统的全体 积)。
能量守恒: U N P ,i i 粒子数守恒: N ni
ni是布居在能级上的粒子数;Pε,i是粒子分布在各能级εi上的概率;
(4)分布的微态数WD与系统的总微态数 任何一种分布,只指出在每个能级(或状态)上有多少个粒子, 实现这一分布尚有不同的方式,每一种可区别的方式代表分布 (或系统)的一个可区别的微观状态,简称微态。WD表示分布D 的微态数,用表示系统总的微态数。 (5)分布的概率 计算分布的概率用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 ① 古典概型又叫等概率模型,既是概率的定义,又是计算概率 的基本公式,其特征是: (i)只有有限个基本事件;
大学物理第4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mol 理想气体的内能:
i E νRT 2
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 T 的单值函数
i ΔE νR ΔT 2
QUIZ Jack’s death due to the loss of a) love b) temperature c) heat d) internal energy
热量是过程量,内能是状态量。
二、热 量
dQ 0 表示系统从外界吸热; dQ 0 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
在SI制中:焦耳(J)
准静态过程中传递的热量是过程量。
三、热量的单位
结 论:
热量和功是系统状态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两种 不同的能量传递形式。它们的物理本质不同 宏观运动 分子热运动 功 热量 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
作功和传热的大小不但与系统的初、末态有关, 而且与过程有关,它们都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 因而微量功和微量传热分别写成 dA和dQ,它们不是全 微分。
dQ Cp ( )p dT
摩尔定压热容 Cp,m
i i Q E A RT RT 1 RT 2 2
Cp,m 1 dQ i 1 R dT p 2
:摩尔数
i:自由度数
三、迈耶公式及比热容比 摩尔定体热容 CV,m 摩尔定压热容 Cp,m 迈耶公式 比热容比
CV,m 3 R 2
5 R 2
Cp,m 5 R 2 7 R 2
1.67 1.40
刚性多原子分子
3R
4R
1.33
思考:为什么理想气体任意两状态间内能的变 化可表示成摩尔定体热容 CV,m 与温度变化乘积 的关系,而不是摩尔定压热容 Cp,m 与温度变化 乘积的关系?
第四章 经典热学的建立
伽 利 落 验 温 计
§1.热学现象的初期研究
(二)测温物质的选择和标准点的确定
德国的格里凯(Guericke)曾提出以马德堡地区的初冬和 盛夏的温度为定点温度; 佛罗伦萨的院士们选择了雪或冰的温度为一个定点,牛 或鹿的体温为另一个定点;
1665年,惠更斯建议把水的凝固温度和沸腾温度作为两 个固定点;
§1.热学现象的初期研究
3.“热质说”的否定
1798年伦福德(Count Rumford,英国) 由钻头加工炮筒时产生热的现象,得出 热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
1799年,戴维(Humphrey Davy, 1778-1829,英国化学家)作了在真空容器 中两块冰摩擦而融化的实验。按热质说观 点,热量来自摩擦挤出的潜热而使系统的 比热变小,但实际上水的比热比冰的还要 大。 伦福德和戴维的实验给热质说以 致命打击,为热的唯动说提出了重要 的实验证据。
§1.热学现象的初期研究
四 热本质的认识
1.认为热是运动的表现 佛兰西斯•培根从摩擦生热得出热是一种膨胀的、被约束的 在其斗争中作用于物体的微小粒子的运动。 波义耳认为钉子敲打之后变热,是运动受阻而变热的证明。 笛卡尔认为热是物质粒子的一种旋转运动;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火花,认为热是物体各个部分非常活跃和 极其猛烈的运动;罗蒙诺索夫提出热的根源在于运动等。
各种温度计
§1.热学现象的初期研究
热力学温标:
19世纪50年代,开尔文注意到:既然卡诺热机与工作物 质无关,那么我们就可以确定一种温标,使它不依赖于任何物 质,这种温标比根据气体定律建立的温标更具有优越性。
据此,1854年,开尔文(威 廉.汤姆逊)提出开氏温标, T=272.3 + t。又称热力学温标, 它与测温物质的性质无关,即任 何测温物质按这种温标定出的温 度数值都是一样的。 1954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 将水的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定为 273.16K。
相变热力学基础第4章
各种键的数目nAA, nBB、nAB, 可由各种键的键分数得到。
XAA、XBB、XAB:A-A、B-B、A-B键的键分数
A-A键数目nAA=XAAzNa/2 B-B键数目nBB=XBBzNa/2 A-B键数目nAB=XABzNa/2
*
4.2 正规溶体近似
混合前:
*
由NA个A原子和NB个B原子构成1mol的溶体,XA、XB:A、B的原子摩尔分数 正规溶体近似
XAB=XAXB , XBA=XBXA ,XAA= XA2, XBB= XB2
正规溶体近似
4.2 正规溶体近似
混合后溶体的内能US:
混合前(含有相同原子数目的纯组元) U0:
正规溶体近似
4.2 正规溶体近似
常压下溶液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可以忽略,即 相互作用能IAB(Interaction energy ): 正规溶体近似
Quasi-chemical model (准化学模型) :
内能只考虑结合能
内能的变化是最近邻原子的结合键能的变化引起的 ΔUmix =Us(溶体) – U0(混合前含有相同原子数目的纯组元)
如果只考虑最近邻原子间的结合能,内能就是最近邻原子键的键能总和:
从原子角度来考察溶液的形成
*
二元溶体中存在三种类型的原子键: 1.A—A键,每个键的能量为uAA 2.B—B键,每个键的能员为uBB 3.A—B键,每个键的能量为uAB
第四章 地球化学热力学与地球化学动力学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下式:
d ln K p / dP d (GT / RT ) / dP 0 0 0
(4.25)
(4.26)
d ln K y / dP0 d ln K p / dP0 (V )(d ln P0 / dP0 ) V / P0
一、热力学基础
4.1.2 热力学参数及其基本性质 1、熵
系之间的几率比值:
根据波尔茨曼(Boltzmann)关系(又称为熵的统计原理)。任意两个体
R e S / k
孤立体系(与外界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体系) 的自发过程总是向体系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称熵增加原理。 自发过程: 某种变化有自动发生的趋势,一旦发生就无需借 助外力,可以自动进行,这种变化称为自发过程。
x 2
吉布斯相律:
F K 2
这个关系式称为相律。
F为自由度,是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变化而不改变体系平衡的热力学 (强度)参数的数目;K为组分数;φ为相数,只要研究过程的热力学平 衡问题,都可以应用吉布斯相律。
一、热力学基础
4.1.3 平衡态及相律 3、相律
戈尔德斯密特相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是:能量不论是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 体.或者从—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其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 守恒(和能量转化)定律。
一、热力学基础
4.1.1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
W Qh Qc Th Tc Qh Qh Th
Qc Tc 1 1 Qh Th
一、热力学基础
4.1.4 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的等温公式
由标准自由焓定义的气相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p,等于生成物 逸度乘积与反应物逸度乘积之比。即:
普通化学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3.溶液中溶质的标准状态是指在标准压力下溶质的
质量摩尔浓度b =1 mol·kg-1的状态。 热力学 bθ =1 mol·kg-1。 化学计算中,近似处理,标准物质的量浓度cθ =1
mol·L-1 在热力学的有关计算中,状态函数变化需注明其状 态,即表明其处于标准状态还是处于非标准状态。
有物质交换 敞开系统
有能量交换
经典热力学不研究敞开系统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2)封闭系统(clos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环境
无物质交换 封闭系统
有能量交换
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封闭系统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3)隔离系统(isolated system) 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 故又称为孤立系统。
△r Hmθ(1)= - 870.3kJ.mol-1
定压反应热,用符号Qp表示。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U = Qp + W
Qp = △U - W = △U + p△V
热化学
U、p、V都是状态函数,其组合也必为状态函数, U、p、V的组合定义为一新的状态函数——焓, 符号为H。
H ≡U + pV Qp = △H
不做非体积功的恒压过程,定压反应热等于化学 反应焓变。
这种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 为系统,也可称为体系。
环境(surroundings)
系统与环境
系统以外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
或影响的部分称为环境。
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分类
根据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系统分为三类: (1)敞开系统(open system)
大学物理各章主要知识点总结
05
第五章: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静电场
1 2
静电场的定义
电荷在空间中激发的电场,静止电荷的电场称 为静电场。
静电场的性质
高斯定理、环路定理、电场力的性质、电容和 电场的能量。
3
静电场的应用
静电场中物体的平衡、静电屏蔽、电容器的充 放电等。
恒定磁场
恒定磁场的定义
电流在空间中产生的磁场,恒定磁场与时间 无关。
开尔文表述
不可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从单一热源取 热,使之完全变为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卡诺循环
01
02
03
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是一种理想的热 机循环,它由两个等温过 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卡诺循环的效率
卡诺循环的效率是所有热 机效率的最高值,它等于 两个热源温度之比。
卡诺机的效率
卡诺机的效率是所有热机 效率的最高值,它等于两 个热源温度之比。
大学物理各章主要知识点总结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第一章:力和运动 • 第二章:能量与动量 • 第三章:振动与波 • 第四章:热力学基础 • 第五章:电磁场的基本规律 • 第六章:波动光学 • 第七章:量子物理基础 • 第八章:相对论力学基础
01
第一章:力和运动
动力学基本概念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和 作用力关系的定律,包括惯性定 律、运动定律和作用与反作用定 律。
力的分类
根据力的作用方式,力可分为保守 力和非保守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分为汇交力和张力。
牛顿运动定律
惯性定律
热学 热循环过程 卡诺热机概要
液体燃料火箭
汽油机
48% 25%
柴油机
蒸汽机
37% 8%
4 - 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第四章热力学基础
热机 :持续地将热量转变为功的机器 .
工作物质(工质):热机中被利用来吸收热量 并对外做功的物质 .
4 - 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第四章热力学基础
冰箱循环示意图
解
T2 55 e e卡 55% 10.2 T1 T2 100
e 1 Q2 Q2 由致冷机致冷系数 e 得 Q1 e Q1 Q2
房间传入冰箱的热量 Q 2.0 10 J 热平衡时 Q
Q12
1
Q34
Q41
4
T2 2T1 T3 4T1
T4 2T1
Q12 CV ,m (T2 T1) CV ,mT1
Q23 C p,m (T3 T2 ) 2C p,mT1
o
V1
V4 V
Q34 CV ,m (T4 T3 ) 2CV ,mT1
4 - 5
p2 p1
C p ,m CV ,m R
W ( p2 p1)(V 4 V 1) p1V 1 RT 1 RT Q Q 1 W 1 2 15.3% Q1 Q1 T1 (3CV ,m 2 R)
4 - 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
第四章热力学基础
三 卡诺循环 1824 年法国的年青工程师卡诺提出一个工作 在两热源之间的理想循环—卡诺循环. 给出了热机 效率的理论极限值; 他还提出了著名的卡诺定理. 卡诺循环是由两个准静态等温过程和两个准静 态绝热过程组成 . p T1 T2 高温热源 T1 p1 A
第4章 热力学基础 [2]
绝热线比等温线更陡
p
PQ 绝热线
P
Q = E + A
PT O V
等温线
(P1,V1,T1) 等温线 (P2,V2,T1) 绝热线 (P2,V2,T2)
V
O
V1
V2
V
2 p nεt 3
3 εt kT 2
pV vRT
等温过程:温度不变,压 强降低是由于体积膨胀。 绝热过程:压强降低是由 于体积膨胀和温度降低。
§4.3.5 几个典型过程的总结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等容过程 等压过程
过程 P 恒量 方程 T 内能 增量 功 热量
V 恒量 T
等温过程
绝热过程
E νC v,m (T2 T1 )
0 dE = dQ
i dE RdT 2
p V C1 PV 恒量 T V 1 C 2 p 1 T C 3 i dE RdT 2 0 E νCv,m (T2 T1 )
QT AT pdV
V2 V1
V2 V1
p[Pa] p1
a
7.02 102 J
(吸热)
p1V1 V2 p2 dV p1V1 ln V V1 O
c V1
b V2V[m3]
(2) 在 ac 等容降温和 cb 等压膨胀过程中,因 a、 b 温相同,故 E = 0。
Qacb Aacb Acb p2 V2 V1 5.07 102 ( J )
例 5-2
理想气体经如图所示的直线过程从状态 a
过渡到状态 b。求此过程中系统内能的改变、做功 和热传递?(已知 CV , m
p(105Pa) a
5 R) 2
基础化学4第四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中,只讨论三种热:化学反应热;相变热;显热(仅因T变 化吸收或放出的热)。
2.功
除热以外,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其他能量传递统称为功,其符号为W, 单位为J或kJ。热力学规定,环境对系统做功时,W>0;系统对环境做 功时,W<0。功也是过程变量(途径函数),无限小量用δW表示。
系统性质与状态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在热力学中又将描述系统状态
的性质称为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基本特征是:状态一定,状态函数都有一定的值;状态
变化时,状态函数的变化值等于终态值减去始态值,而与所经历的途径
无关。即
△X=X2-X1
(5-1)
其无限小变化是全微分dX。若系统经历一个循环过程时,所有状态
函数的改变分物质和空间。系统是研究的 主体,环境则是辅助部分,按系统和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及能量传递,可 将系统分为三类。
(1)封闭系统 与环境只有能量传递,而没有物质传递的系统。 (2)敞开系统 与环境既有能量传递,又有物质传递的系统。 (3)隔离系统 与环境既无能量传递,又无物质传递的系统,或 称孤立系统。 绝对的隔离系统是不存在的,通常将绝热、封闭的保温设备,以及 封闭系统中发生的极快变化(如爆炸)等过程
封闭系统的热力学能包括三部分 (1)分子的动能 是系统温度的函数; (2)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 是系统体积的函数; (3)分子内部的能量 是分子内各种粒子(原子核、电子等)的能 量之和,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下,为定值。 因此,封闭系统的热力学能是温度和体积的函数,即
U=f(T、V) 当系统的状态一定(如物种、nB、T、V一定)时,则系统的热力学 能一定,故U为状态函数,广延性质。 U的绝对值无法确定,但可以计算变化量。△U>0,表示系统的热 力学能增加,△U<0,表示系统热力学能减少。
大学物理5-1热力学第一定律
2. 热力学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过程。 准静态过程:每一个中间状态都是平衡 态的热力学过程。
驰豫时间
系统从非平衡态过渡到平衡态所用的时间.
如果过程进行的时间t > , 系统来得及恢
复平衡态, 可视为准静态过程;
如果过程进行的时间t < , 系统来不及恢
复平衡态, 则为非准静态过程;
因此,可以引进一个与过程无关的态 函数,称为内能。 U U(T ,V )
内能的增量(终态2与初态1之间的差 值)等于绝热过程中系统对外界所作功 的负值。 U2 U1 A绝热
3. 热力学第一定律
设一热力学系统,初始时 内能为U1, 如果系统吸热, 使系统内能增加到U2,系 统对外作功A, 由能量守恒 与转换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微小过程的应用
dQ dU dA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 功的表达式
dA PSdl PdV
A V2 PdV V1
其物理意义为p V图上 过程曲线与V轴所包的面积
体积膨胀,系统对外作正功, 体积缩小,系统对外作负功,
功与过程有关。
2.内能是态函数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绝热隔离体系从
确定的初态到确定的末态,永远完成同样大小的功。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第一节 热力学第零定律
热力学第零定律
如果两个热力学系统中的每一个都 与第三个热力学系统处于热平衡, 则它 们彼此也必定处于热平衡。
定律表明:一切互为热平衡的系统具有 相同的宏观性质 ---- 温度
第二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热力学系统与热力学过程 1. 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体系。 孤立系统:与外界环境没有任何相互作用. 封闭系统: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 绝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
第4章 热力学基础
绝热过程方程:
pV C1
TV
1
C2
C3
T p
1绝热过程
V T降低 p降低更多
p
A
C
V T不变 p降低
等温线、绝热线的斜率分别为:
B
O V
dp p V d V T dp p V dV Q
又因混合后的氮气与压强仍分别满足理想气 体状态方程,
由此得:
1 M1 p1 RT V1 +V2 M mol 1 1 M2 p RT 2 V1 +V2 M mol 2
两者相加即得混合气体的压强:
1 p V1 +V2
M1 M2 + M mol 1 M mol 2
RT
解:打开活塞后,原在第一个容器中的氮气向第二个容器中 扩散,氩气则向第一个容器中扩散,直到两种气体都在两容 器中均匀分布为止。达到平衡后,氮气的压强变为p1',氩气 的压强变为p2' ,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 p1' + p2' ;温度均为T 。在这个过程中,两种气体相互有能量交换,但由于容器是 绝热的,总体积未变,两种气体组成的系统与外界无能量交 换,总内能不变,所以
利用多方方程和状态方程:
dA PdV Rdt /(n 1)
已知
E1 +E2 =E1 +E2 0 M E1 Cv1 T T1 M mol1 M E2 Cv 2 T T2 M mol 2
代入式得:
M M Cv1 T T1 + Cv 2 T T2 = 0 M mol1 M mol 2
M1 M2 Cv1T1 + Cv2 T2 M mol1 M mol 2 T M1 M2 Cv1 + Cv2 M mol1 M mol 2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基础题库
第四章化学热力学基础题库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编号填入括号内)1、如图,将CuSO4水溶液置于绝热箱中,插入两个铜电极,以蓄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可以看作封闭体系的是:( A )(A) 绝热箱中所有物质 (B) 两个铜电极(C) 蓄电池和铜电极(D) CuSO4水溶液2、对于内能是体系状态的单值函数概念,错误理解是:( D )(A) 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具有一定的内能(B) 对应于某一状态,内能只能有一数值不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C) 状态发生变化,内能也一定跟着变化(D) 对应于一个内能值,可以有多个状态3、体系的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状态函数的是:( C )(A) T,p,V,Q (B) m,V m,C p,W(C) T,p,V,n (D) T,p,U,W4、下述说法中,哪一种不正确:( A )(A) 焓是体系能与环境进行交换的能量(B) 焓是人为定义的一种具有能量量纲的热力学量(C) 焓是体系状态函数(D) 焓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才与体系吸热相等5、下述说法中,哪一种正确:( A )(A) 热容C不是状态函数(B) 热容C与途径无关(C) 恒压热容C p不是状态函数(D) 恒容热容C V不是状态函数6、热力学第一定律仅适用于什么途径:( A )(A) 同一过程的任何途径(B) 同一过程的可逆途径(C) 同一过程的不可逆途径 (D) 不同过程的任何途径7、范德华气体绝热向真空膨胀后,气体的温度将: ( C ) (A) 不变 (B) 升高 (C) 降低 (D) 不能确定8、已知CO g O H 及)(2(g)在298K 时标准摩尔生成焓分别为242-KJ/mol 及-111KJ/mol ,则反应)()()()(22g CO g H C g O H +→+石墨的为θm r H ∆:( B ) (A) -353KJ (B) 131KJ (C) -131KJ (D) 353kJ9、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 的大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吸热Q ,而所作的功是变化到相同终态最大功的20%,则体系的熵变为: ( A )(A) T Q S 5=∆ (B) T Q S =∆ (C) T Q S 5=∆ (D) TQS -=∆10、理想气体经不可逆循环,则: ( B ) (A) )(系S ∆=0,)(环S ∆)=0 (B) )(系S ∆)=0,)(环S ∆>0 (C) )(系S ∆>0,)(环S ∆>0 (D) )(系S ∆>0,)(环S ∆<011、在隔离系统中,发生一具有一定速度的变化,则系统的熵变: ( C ) (A) 保持不变 (B) 总是减小 (C) 总是增大 (D) 可任意变化12、可逆热机的效率最高,因此由可逆热机带动的火车: ( B ) (A) 跑的最快 (B) 跑的最慢 (C) 夏天跑的快 (D) 冬天跑的快13、已知气相反应)()(3)(126266g H C g H g H C =+在100℃时的标准摩尔反应焓J rH m 43.192-=∆θ,当反应达平衡时可用下列哪组措施使平衡向右移动:( C )(A) 升温与加压 (B) 升温与减压 (C) 降温与加压 (D) 降温与减压14、熵是混乱度(热力学微观状态数或热力学几率)的量度,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C ) (A) 同一种物质的 S(g)>S(l)>S(s) (B) 同种物质温度越高熵值越大 (C) 分子内含原子数越多熵值越大 (D) 0K 时任何纯物质的熵值都等于零 15、热力学基本方程 d G = -S d T + V d p ,可适应用下列哪个过程: ( A )(A) 298K 、标准压力下,水气化成蒸汽 (B) 理想气体向真空膨胀(C) 电解水制取氢气 (D) N 2 + 3H 2=2NH 3未达到平衡二、填空题1、系统与环境之间 的系统称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 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 的系统称为隔离系统。
热学 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分析
p
水蒸气
蒸汽
1
水
)
W pdV pV pm(
E Q W mL pm(
1
蒸汽
1
1
m
)
)
水
水
1
100热源
蒸汽
水
E 1 1 L p( ) 2.09 106 J kg 1 m 蒸汽 水
蒸汽 0.598kg m
3
解 水汽化所需的热量 Q mL
水汽化后体积膨胀为
水蒸气
m
水
V m(
1
蒸汽
1
水
)
100热源
4 – 4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第四章热力学基础
L 2.26 10 J kg
6
1
水 1040kg m
3
3
蒸汽 0.598kg m
Q0
( p2 ,V2 , T2 ) 2
p2
o
绝 热 方 程
V1
1
V2 V
V T 常量 pV 常量
p T
1
常量
4 – 4 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和绝热过程 绝热膨胀
第四章热力学基础
绝热压缩
p
p1
1( p1,V1, T1 )
p
p2
2( p2 ,V2 ,T2 )
p2
W
( p2 ,V2 ,T2 ) 2
1( p1,V1, T1 )
p2
W
( p2 ,V2 , T2 ) 2
o V1
V2 V
p1V1 p2V2 m ) 从 pV RT 可得 W CV ,m ( R R M CV ,m p1V1 p2V2 W ( p1V1 p2V2 ) W 1 C P ,m CV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PV C
1
利用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又可得到
TV
1
c, P
T
c.
式中γ为绝热指数
CP i 2 2 1 CV i i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4-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讨论:等温线、绝热线比较 P
绝热过程P快 原因: P = nkT 等温过程:T不变,n P 绝热过程:T 、n P 3. 三个物理量的计算 A E CV ( T2 T1 )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1物质聚集态的描述
§4.1
物质聚集态的描述
一、物质的微观模型 1、一切物质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 组成,分子间有空隙。 f 2、组成物质的分 子间有相互作用力。
平衡间距 r0=10-10 m r0 r´ r
3、分子永不停歇地作无规则运动(平 动、 转动、振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热运动。
P
P1V1
P2V2
A 0 V
P1V1
P2V2
A
V2
V1
P dV
RT P V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4热力学第一定律
三、热量
A外=0 A非保内=0 TE
外界对系统输入
能量——热量。
绝 热 壁
改变系统热力学状态的途径: Q (1) A外 E——机械能转 变成热运动的能量。 (2) Q E——一个系统热 运动的能量,传递到另一 个系统。
28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4-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四、绝热过程 Adiabatic Process
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过程
1. 过程特征与曲线 Q C , dQ 0 dE PdV
系统通过改变内能与外界交换功
(P 1V1T1) P (P 2V2T2) A V
2. 绝热方程
PdV dE CV dT (1) PV RT (2)
2
1 dE
1 dA dE Cx ( ) dT dT
迈耶公式
i CV R 2
i CP R R 2
c P R cV
d A P dV
PV RT
d A P R dT
cP i 2 cV i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4-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4-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23
1
玻耳兹曼常量:
R k 1.38 10 23 J K 1 NA
设:分子质量为 μ,气体分子数为N,分子密度 n
mN
M N A
N m kNAT NkT pV RT NA M
nkT
9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2温度
一、温度
§4.2 温
度
导 热
T
处于热平衡的几个系统,可 以用一个共同的宏观状态参量描 述——温度T。
热力学第零定律: 一切互为热平衡的 系统温度相同。
1、温度是宏观状态参量。
绝 热
T
T
2、物体温度有高低之分,无有无之别。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2温度
二、温 标
TA 如何不经接触,比较两个系统的温度? 第零定律告诉我们,可以通过第三个系 TB 统—— 制成温度计。 1、选定测温物质——气体、水银、酒精…… 2、定义温标:给测温物质的每一个 平衡态赋一数值——标记温度高低。 X 测温质 3、常用温标: 冰点0oC 的特性 摄氏温标tC 沸点100oC 1atm下纯水 0 9 T 温度 t F 32 t C 华氏温标tF 5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3准静态过程
二、准静态过程
P P´ F F´ P
P
PVT
PV
P V T
M
RT
0 V T
0
V
P-V图上一个点
一个平衡态
0
T
一个过程能在P-V图上用一条线描 述——准静态过程。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4热力学第一定律
4.4 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系统的内能
0 A外+ A非保内= E M+ E 0 实验结果——T——系统 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内能是系统热力学状态的 单值函数,其变化可以用 系统绝热时,外界对系统 所作的功来量度。
T
恒温热源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4热力学第一定律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
E2-E1 Q
A
Q>0 系统吸热 A>0 系统对外界作功 Q<0 系统放热 A<0 外界对系统作功
Q =A+ΔE
准静态过程
ΔE>0 ΔE<0
系统内能增加 系统内能减少
实质: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 Q 0 - - A 0 + -
dQ= dE+P dV
Q E P d V
V1 V2
E + + +
可能?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4热力学第一定律
注意:
Q E A
(1) Q,△E,A 都是对系统而言。 (2) Q,A 都是过程量 A—通过物体作宏观位移来完成。 A>0,系统对外做功;A<0,外界对系统做功 Q—通过分子之间相互作用来完成。 Q>0,系统吸热;Q<0,系统放热 A 与Q都是系统与外界能量传递或转换的量度。 (3) E—(态函数)是系统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间相互 作用势能之和,只与状态有关。 E E 2 E1
一定量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 1. 过程曲线及特征:T=C,dT=0,dE=0 2. 过程方程 3. 三个物理 量的计算式
P1V1 P2V2
P 1V1T) (P
E 0
P1 AQ RT ln P2 V2 M AQ RT ln V1 M
0
A
(P 2V2T)
V
V2>V1 系统对外作功 A>0,系统吸热Q >0
[T] dQ=0 [P]
0 V
P dP P KQ , K T V dV V 1, K Q K T 0
PV C
PV C
(1)
T=常量 (2) dQ=0 (3) V V1 V2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
PV=νRT和R=CP ¯CV
P1V1 P2V2 A E 1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4-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3mol双原子理想气体从初状态T1=300K 、 例题 P1=105 Pa 到末状态V2=V1/2;分别计算等 压过程、等温过程、绝热过程系统所作的 功 A 及末状态的温度 T2 。 RT1 3 V1 0.7479 m 解: (1) P1 P1V1 P A p P1 V2 V1 (3)
24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4-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二、等压过程 Isobaric Process
一定量理想气体压强保持不变的过程。 1. 过程特征:P=C,dP=0 2. 过程方程 3. 三个物理 量的计算式
V1 V 2 T1 T2
P
Q (PV1T1) (PV2T2)
A P ( V2 V1 )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主要内容:功、热量和内能;热力学第一、二 定律及应用;循环过程;卡诺定理;熵和熵增 加原理。 研究对象:物态变化过程中有关热、功的概念 及相互转换关系、条件和过程进行的方向。 研究方法:能量守恒的方法;观察和实验的 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功、热量和内能概念;掌握热 力学第一 定律,能熟练计算理想气体在各种 热力学过程中的功、热量、内能等物理量。理 解卡诺定理、可逆、不可逆过程及热力学第二 定律。了解熵及熵增加原理。
内能减少E2 <E1 系统吸热Q >0
P1 P2 T1 T2
P
0 (P2VT2) (P1VT1)
T2>T1
V
内能增加E2 >E1
0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4-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3. 三个物理 量计算式
M QV CV (T 2T1 ) M M i E RT CV (T2 T1 ) 2 A=0
第 四 章
热力学基础
Basic Thermodynamics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内容联系与线索
热力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在实践基础上 总结出来的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热 一律实际上是包括热现象在内的能量转化与 守恒定律,它阐明热与功之间的转换规律; 热二律则阐明了热与功之间转换过程的方向 性和条件。这两条定律对任何热力学系统都 是成立的。本章我们着重讨论的热力学系统 的工质是理想气体,因此需要熟练掌握理想 气体物态方程和理想气体在各等值过程中的 内能、功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绝 热 壁
焦耳实验
理想气体的内能是 温度的单值函数。
i E RT 2
单 双 多 i 3 5 6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4.4热力学第一定律
二、功
P
1
d A F d r
F PSi
系统作功
P F
2
F
活塞位移 dxi
d A PS d x
dx
x
P dV
dV > 0 dA > 0 系统作正功 dV < 0 dA < 0 系统作负功
热力学基础和气体动理论都是研究热 现象规律的,但研究的角度和采用的方法 不同。热力学是由观察和实验总结出来的 热现象规律,它从能量观点出发,研究物 态变化过程中有关热功转化的关系和条件、 过程进行的方向等。气体动理论是根据物 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断地作无规 则运动的事实,用统计平均的方法,寻求 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宏 观热现象的本质。气体动理论是微观理论, 热力学是宏观理论,二者相辅相成,共同 构成了热学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