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 文言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三)省略句
.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的几种特殊句式; 2、掌握文言句式的特征及判断技巧; 3、在句子翻译中处理好文言句式;
.
一、考点分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 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 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 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 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 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四种, 另外,古汉语的疑问句和固定句式也 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 ,(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梁惠王)曰:“不可,(五十步)直不百步耳,是亦 走也。”(孟子)曰:“王如知此,(王)则无望民之多 于邻国也。”
.
练习4: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 果如成言。
句式特点四:省略介词(主要“于”“以”两
词)。 .
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 可。”
.
(三)省略句:
文言文中成分省略的现象非 常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
练习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2、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3、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被动句 1、有表被动的词语做标志的被动句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楚王)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君幸于赵王 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文言文阅读之三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即不同于现代汉语表 达习惯或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特殊句式。
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
判断句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者,……也”格式及其变化形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 平父,安上纯父。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2)省略的成分一般为主语、宾语、介词,偶尔 也有省略谓语的情况。
(3)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决定是否 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
语段练习: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 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 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 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式主要包括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三种类型
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一、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时,宾语要前置。 例如:
(1)彼且奚适也? (2)沛公安在? (3)大王来何操? (4)君何以知燕王? (5)微斯人,吾谁与归?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例如:
(1)秦人不暇自哀。 (2)忌不自信。
时不我待 人莫予毒
三、用“之”或“是”提前宾语。 例: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无乃尔是过与?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知而不争2、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就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就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共四大类)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只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前面不用“者”停顿,谓语后面“者也”连用,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翻译时,这种判断句中的“者也”不用译,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5)“者”“也”都不用。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7)用“是”做判断动词。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赤壁之战》)(8)用“乃、即、则、皆、必、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a.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c.臣本布衣。

(《出师表》)2.被动句(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以及一些常见的固定用法..这是翻译文言文的重点;凡被翻译的文句中有这些句式和用法;基本上都是要作为得分点考查的;必须牢牢掌握..不但要记住一定量的常见句式、用法;而且要死死记住它们的对照翻译..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臣本布衣..⑤且相如素贱人..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4.用“……;……”表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二、被动句1、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例如: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上⑵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⑶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史记.项羽本纪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例如:⑷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⑸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⑹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3、用“见”或“见……于……”“见”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例如:⑺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⑻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⑼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4、用“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例如:⑽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⑿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一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⒀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被兵势所逼耳..”资治通鉴⒁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⒂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补充1、主语的省略例如: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省修饰语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屠惧;投之以骨..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6、分句的省略..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省略句总结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四、倒装句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一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袁宏道虎丘记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二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沛公安在鸿门宴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削币说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诗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4、特殊结构:用“之”、“唯惟……是”、“唯惟……之”将宾语提前;强调宾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成语:惟命是听;惟利是图;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冯婉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当臣之临河持竿时;心无杂虑;唯鱼念之列子.汤问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史记.周本纪5、用“……之谓也”或“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其……之谓矣”这类句式;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格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这就叫……啊”..用这种格式;就表达方式来说;它们是总结性的判断;用这种格式;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首诗或一个典故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到许多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三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四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译为: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再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此所谓战用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五主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袁宏道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五、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耳:只不过……罢了①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24.……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①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②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四表示揣度25.无乃……与:恐怕……吧、只怕……吧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26.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该不是……吧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27.其……欤兼表反问:难道……吗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28.……庶几……欤:……或许……吧例: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五表示选择29.与其……孰若……:与其……不如……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30.……欤耶;……欤耶:是……还是……呢①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31.其……其……也:是……还是……呢例: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六表设问:32.何者、何则:为什么呢例: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七表陈述语气33、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①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愚溪诗序34、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35、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36、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①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37.比及:等到……的时候①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侍坐八连词4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43、否则: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例: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诗序45.向使:假如;如果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六国论4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47.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②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48.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九复音虚词49、得以:能够例: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五人墓碑记50、俄而:不久;一会儿例: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51、而况:何况;况且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52、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例: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53、既而:随后;不久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54、既……且……:又……又……例: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离骚55.可得:可以;可能例: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56.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②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57.乃尔:竟然如此;这样例:何其相似乃尔..58.且夫:再说;而且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59.是故:所以;因此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60.是以:所以;因此;因而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61.所谓:所说的;所认为例: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62.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例: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63.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①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64.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例: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游褒禅山记65.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例: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山市66.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例: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67.无庸:不用;无须例:请姑无庸战..勾践灭吴68.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例: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6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70.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例: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71.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72.以故:所以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褒禅山记73.以……故:因为……的缘故例: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74.以……为……:认为……是……;把……当作……①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75.以至于:一直到;结果例: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乐羊子妻76.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例: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77.于是:对……;然后就;于是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78.……之谓也: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79.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①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

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整理一、倒装句1. 部分倒装例:行到水穿处,坐看云起时。

解析:动作行到的时候,主语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第二个动作坐看。

2. 整体倒装例:皎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解析:把状语提前,按照谓语动词加上主语和宾语的顺序交换的方式构成倒装。

二、省略句1. 主语省略例:弦弦掩抑声声思。

解析:句子中的主语被省略,仅保留动词独立完成。

三、比喻句1. 平行比喻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通过两个平行的事物进行比喻,以突出所要表达的意思。

2. 阶梯比喻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解析:通过阐述一事物具有的特征和属性,以便形容另一事物。

四、排比句1. 省略拟声词的排比例:铿锵玫瑰,叮当咖啡,嘶嘶声中, 冬风飒飒。

解析:通过省略拟声词,仅保留句子结构相同的字对应的字音,构成排比结构。

五、比拟句1. “如”字比拟例:乱云飞渡仍从容,云散风停雪未融。

解析:通过“如”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2. “若”字比拟例:云霞若出未出群,山松若放非放云。

解析:通过形容词性的“若”字和后面的比喻词相连,用以形容所要表达的事物。

六、反问句1. 答案反问句例: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

解析:通过反问表达出所要表达的真实意图。

七、设问句1. 疑问反问句例: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

解析: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出所要表达的观点和问题。

以上是高中文学课内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文言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总结

文言特殊句式总结一、判断句定义: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

句式:①……者,……也 e.g.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 e.g.……,……者也 e.g. 赂秦而力云,破灭之道也②借助一些副词,肯定副词:乃,则,即,为,皆,是否定副词:非,否,美③语意判断:……,…… e.g.二、被动句定义: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句式:①于句式:于+ 动作发起者 e.g. 不拘于时,君幸于王。

见句式:见……于 e.g. 信而见疑,见笑于大方之家。

受句式:受……于 e.g. 有罪受罚,受制于人为句式:为……所……/……为所…… e.g. 为秦将所戮被三、省略句定义:省略某些成分的句子几种省略:①省主语a,承前省b,蒙后者c,自述省d,对话省②省谓语③省宾语a,省v.后宾语 e.g. 辩(之)为上卿b,省介宾 e.g. 竖直不足与(之)谋④省介词于,以,自四,倒装句1,主谓倒置 e.g.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

2,定于后置①中心词+ 定语+ 者(……者) e.g.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②中心词+ 之+ 定语(……之……)③中心词+ 之+ 定语+ 者(……之,……者) e.g. 马之千里者。

④中心词+ 而+ 定语+ 者(……而,……者) e.g.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向者。

3,宾语前置。

(指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前)①否定句中否定副词:不,弗,非,未,否,毋否定动词:无e.g. 臣未之闻也②疑问句中常见疑问代词:何,谁,孰,安,奚,焉,胡e.g. 问如何所思。

③之,是 e.g. 宋何罪之有?4,介宾短语后置:于,以,乎,自e.g. 乃有异于世e.g. 汝宜诛之于始。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
D、籍何以至此?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是寡人之过也 B、燕王拜送于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 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四)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 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 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 三种: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一: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例二: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例三:时不我待。 (时不待我)
总 结 :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一)定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装
四、倒装句
高考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 句等。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 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需要借 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 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文言特殊句式的全部

文言特殊句式的全部

文言特殊句式的整理全部————————————————————————————————作者:————————————————————————————————日期: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九年级下册《公输》一.倒装句1.起于鲁2.宋何罪之有?3.吾既已言之王矣4.胡不见我于王?二.省略句1. 知而不争2. 然胡不已乎?3.邻有敝舆而欲窃之4.必为有窃疾矣5.于是见公输盘6.虽杀臣,不能绝也。

7.将以攻宋三.判断句1.此为何若人?2.必为有窃疾矣3.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4.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5.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省略句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省略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被动句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鱼我所欲也》一. .省略句1.乡为身死而不受2.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二.倒装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2.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三.判断句1.鱼,我所欲也。

2.熊掌,亦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

4.义,亦我所欲也。

《曹刿论战》一.省略句1.对曰:“小惠……”2.问:“何以战”3.必以分人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曹刿请见6.又何间焉?7.乃入见8.小惠未徧9.可以一战二.倒装句1.何以战2.战于长勺三.判断句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3.夫大国,难测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倒装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3.吾孰与徐公美?4.问之客曰5.又弗如远甚。

6.欲有求于我也7.忌不自信。

8.臣之客欲有求于臣9.皆以美于徐公10.能谤讥于市朝11.皆朝于齐1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省略句1.与坐谈,2.孰视之3.暮寝而思之4.于是入朝见威王5.皆以美于徐公6.问之客曰7.能谤讥于市朝三.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文言特殊句式 高三复习

文言特殊句式 高三复习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6、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D)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 ( C )。 A.时人莫之许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8、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
是(C)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 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 童子何知 C 、纤歌凝而白云遏

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四、翻译训练
(1)王侍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译文:只有侍制王质一个人抱病在都门为他饯 行。 (2)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 译文:范先生是天下最贤明的人,只是我哪里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 《劝学》 8.“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 用来„„的(办法),有办法”;后者可译为 “没有用来„„的(办法),没有办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1、“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 D )
A是天下之大贼也 C是吾剑之所从坠 B是胜之舍人也 D不知木兰是女郎
敢奢望成为 他的朋党?


作业:
《创新教程》91页的“题组一和 题组二”。
四、倒装句
例句: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
1.宾语前置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定语后置 例句:生乎吾前 3.状语后置 例句:美哉,我少年中国。/甚矣, 汝之不惠! 4.主谓倒装
五、固定句式
例句: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例句: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奈„„何、如„„何”表示疑问语气,可 译为“把„„怎么办?”“对„„怎么样?” 例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 2.“„„孰与„„”表示“与„„相比,谁 (哪一个)更„„”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一、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3.介词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4.普通宾语前置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5.以“惟……是”“……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吾马首是瞻、无乃尔是过与二、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如,“甚矣,汝之不惠!”三、状语后置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

《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1)介宾结构后置:“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处所,时间作介宾结构,一般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得双石于潭上。

〈石钟山记〉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2)动词+(之)+以字引起的介宾结构。

封之以膏腴之地。

〈触龙说赵太后〉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3)动词+(宾语)+量词举所佩玉诀以示之者三。

〈鸿门宴〉(4)动词+宾语+副词后秦击赵者再。

〈六国论〉四、定语后置最典型最完整的结构是“名词+之+定语+者”如:国人之读兹编者但很多情况下可以省去“之”或“者”或“之”“者”全省略。

(1)名词+者字结构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2)“之”后跟形容词,是定语后置。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主语后用“者”字提顿,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式。

有时省去“者”,有时省去“也”,有时“者”、“也”都不用。

例1:陈胜者,阳城人也。

可译为:陈胜是阳城人。

例2: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可译为:南阳的刘子骥是个高尚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例1: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可译为:应当做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例2:此则岳阳数之大观也。

可译为: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色。

(3)以动词“为”代词“是”表示判断。

例1: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可译为:我认为大王攻打宋国。

这是和他们一样的。

2、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例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例2:其印为予群从辈所得。

可译为:他的字模被我的侄子辈得到。

(2)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例1: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可译为: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3)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于”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例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可译为: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4)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

例1:帝感其诚。

可译为:上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例2:樯倾楫摧。

可译为:船上的桅杆被吹倒了,船桨被折断了。

3、省略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1)主语省略省略主语的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只是在古汉语中更多一些。

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这句中的主语就省略了。

例2: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这句中的主语也省略了。

()表示是省略的主语。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整理(完美版)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 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 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 动句、省略句和主谓倒装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 置句等。
一、判断句
(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因果)
(四)现代汉语中常用“被”“受”表示被 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
①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 人。(《赤壁之战》)
三、省略句
(一)依所省成分划分 1.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省略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鸿门宴》) 2.中心词(+“之”) +形容词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②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七、介宾短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多置于谓语之前作状 语,但在文言文中,却常置于谓语之后作补语。 例如:
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 谏》)
6.省略兼语 ①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二)依上下文关系划分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 2.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对话省。如: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二、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 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 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 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 动句。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 “为……所……”和“见……于……”及 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

高考语文-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倒装句一.【类型】(1)宾语前置句(2)定语后置句(3)谓语前置句(4)介词结构后置句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特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样就形成了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当宾语,宾语前置“谁、孰、何、曷、害、奚、安、焉、胡”等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1)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译文:我欺骗谁?欺骗天吗?(2)王者孰谓?谓文王也。

(《公羊传·隐公元年》)译文:王者是指谁?指文王呢。

(3)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译文:它将要往哪里去呢?(4)何由知吾可也?译文: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5)汝安从知之?(《汉书·黥布传》)译文:你从什么地方了解他呢?(6)胡为至今不朝也?(《战国策·齐策四》)译文: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让他上朝呢?2.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毋、无、莫、非、否”等等否定词。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译文: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担心不了解别人。

(2)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译文:我有年老的父亲,我若死了,没有谁养活他。

(3)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4)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译文:七十岁的老人穿绸吃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做到这样却不能成为王的,没有这种事情呢。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姜氏有什么满足呢?(3)唯利是图(唯是图利)、唯命是从、唯余马首是瞻(4)语曰:“唇亡则齿寒。

”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译文:俗语说:“没有嘴唇,牙齿就会寒冷。

文言特殊句式标志(笔记)

文言特殊句式标志(笔记)

一.倒装句:
(一)定语后置:
⑴者格式:中心词+定语+者
(注意区别:表判断、指代“……的人”两种用法)⑵之格式:中心词+之+定语
(注意区别:“之”也可做宾语前置标志)
⑶……之……者例:马之千里者
⑷数量词(常后置)例:铸以为金人十二
(二)宾语前置:
⑴疑问句:何、奚、安、胡、曷、恶、谁、焉……
⑵否定句:“不”、“未”、“毋”“无”、“莫”等否定词
⑶之格式:宾语+之+否定词+动词
例:句读之不知
⑷是例: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马首是瞻
⑸方位名词做介词的宾语,常前置
例:项王、项伯东向坐。

亚父南向坐。

(三)状语后置:即介宾短语后置:于、以
格式:谓语,主语!
例:贤哉,回也!
二、判断句:唯一标准:翻译出“是”
注意:古文中出现的“是”多数不表判断,而是代词“这”
三、被动句
1.有标志:①见②于③见……于……
④受……于……⑤被
2.无标志※:语意中本身含有被动意味(如:诛)注意:“见+动词”的两种情况:①见=被②见=我(见=“我”例:府吏见丁宁、慈父见背)
四、省略句
参考翻译的方法:“补”相关笔记。

文言文专题3: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文专题3:文言特殊句式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 心服也。 (《资治通鉴》) 定语后置句:荆州附操之民
被动句:被兵势所逼
判断句:不是心里臣服
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倒装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 语(补语)
[05广东卷] (朱)晖(huī )刚于为吏, 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状后、被动 译文:朱晖在做官时很刚正,被上司忌 恨,所到之处常常被人弹劾。
[04湖南卷]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 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状后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
试着根据语境翻译划线句:
[08江西卷]吾爱之(代指忠厚老实的尹
主谓倒置
文言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
判断句要见是 被动句要现被 倒装成分归位 省略成分补足
【解题方略】
1、借助典范例句,分类辨识。 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 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 4、掌握句式特点,准确翻译。
学以致用 直击高考 勇于挑战 战无不胜
指出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句式
判断句
1、使者熟视之,曰:“君, 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 挟以去。(2015年福建卷《张祖
请补出下列句子省略的内容 :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 )触草木, (草木 )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省主语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 )其不
善者而改之。
3、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4、竖子不足与(之)谋。
省谓语 省宾语
5、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6、沛公军(于 )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的格式在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一般要用判断词“是”或“就是”、“正是”等,来联系,如:“我是中国人。

”而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

也常常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的种类比较多,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者,……也”式表判断。

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陈胜者,赵之良将也。

(《陈涉世家》)(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5)(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

“……者,……”式表判断,如:(1)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2)爵者,上之所擅,出于口而无穷;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

(《论贵粟疏》)(3)方柯者,中国之人。

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

“……,……也”式表判断,如:(1)此世所以不传也。

(《石钟山记))(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3)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4)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7)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资治通鉴》)4、在谓语后“者也”连用。

,“……,……者也”式表判断,如:(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3)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5.“者也”都不用。

如:(1)(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信陵君窃符救赵》)(2)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超过,胜过)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赤壁之战》)6.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悉”、“本”“诚”“皆”“亦”“素”等表示肯定判断,加强肯定语气。

如:(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臣乃市井鼓刀(动刀做声,谓宰杀牲畜)屠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齐桓晋文之事》)(2)吟鞭东指即天涯(《已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即今之傫(lě)i然(聚集的样子)在墓者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5)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6)臣本布衣。

(《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8)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病梅馆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苏洵《六国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9)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只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五十步笑百步》)(10)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7.用动词“是”“为”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司马光《赤壁之战》)注意: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是”,代词,这样) (苏轼《石钟山记》) (5)中峨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6)项燕为楚将。

(《陈涉世家》)(7)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鸿门宴》)8.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例如:(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4)拾视之,非字而画。

(《促织》)(5)予本非文人画士。

(《病梅馆记》)二、疑问句的格式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

(一)用疑问代词的(谁、何、曷、胡、安、孰、焉、奚、盍、盖等),例如:1、谁为哀者? (张溥《五人墓碑记》)2、“为何人哉?”3、“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4、独五人之激檄,何也? (同上)5、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同上)6、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7、“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8、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9、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韩愈《师说》)10、且焉置土石? (《列子•愚公移山》)11、“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庄子•外篇•秋水》12、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讲求)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1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齐桓晋文之事》)14、则盍(通“何”)反(通“返”)其本(王道)矣。

(《齐桓晋文之事》)15、盖(通“盍”,意思是“何不”)亦(助词,加强反问的语气)反其本矣。

(《齐桓晋文之事》)(二)、用疑问语气词的(乎、欤、耶、哉、为等),例如:1、“尔亦知射乎?”(《卖油翁》)2、壮士,能复饮乎? (司马迁《鸿门宴》)3、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4、“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7、况草野之无闻者欤?(《五人墓碑记》)8、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史伶官传序》)9、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询《六国论》)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1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哉?(《晏子春秋•内篇第五》)12、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13、蹈死不顾,亦曷(通“何”)故哉?(《五人墓碑记》)14、独五人之皦皦,何也?(《五人墓碑记》)15、何辞为?——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三、被动句的格式汉语的叙述句根据主语同谓语之间的施事受事关系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生者,即施事者,如“我写字”。

第二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他被人踢了一脚”。

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1)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五蠹》)(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荆轲刺秦王》)(3)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欧阳修《伶官传序》)(4)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2、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

如:(1)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司马光《赤壁之战》)(2)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苏洵《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4)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列传》)(6)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7)为乡里所患《周处》(8)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9)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赤壁之战》) (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指南录后序》)(11)赢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

3.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3)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4)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5)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6)故虽有名马,祗(zhǐ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7)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

(《乐工罗程》)(8)百里溪举于市。

(《孟子二章》)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

如:(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传》)(2)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4)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齐桓晋文之事》)(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5.用“见……于……”的格式表被动。

“见”是助动词;“于”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1)今日见辱(表谦敬意)问于长者。

(李朝威《柳毅传》)(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3)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柳宗元《愚溪诗序》)(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

(《廉颇蔺相如列传》)6、“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例如:(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7、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

如:(1)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

(《三元里抗英》)(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我还记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

(4)舞榭歌台(是承平气象的象征),风流(指孙权的才略及其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总被雨打风(指的是历史风雨)吹去。

(《京口北固亭怀古》)——意思是:孙权的风流余韵现已不复存在。

8、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动词本身用于被动意义,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

这种被动要根据文意来判断。

如:(1)举孝康,不行(没有上任)。

(《张衡传》)(2)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3)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函谷举”,函各关被攻下。

(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5)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传》)(6)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逼兵势耳”即“逼(于)兵势耳”,被兵势所逼。

(7)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三、句子成分的省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