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走进化学科学教学案

合集下载

2022-2021年惠州市平海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及强化练习(碱金属) Word版

2022-2021年惠州市平海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及强化练习(碱金属) Word版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碱金属一、考纲要求1.把握钠的重要性质,了解钠的保存和重要用途.2.把握钠的氧化物的性质,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及Na2CO3与NaHCO3的联系与区分.3.把握碱金属的性质,理解碱金属原子结构与性质递变规律,把握用焰色反应检验金属钠和钾及其离子的操作技能.二、学问结构1.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单质性质、制法:名称和符号锂(Li)钠(Na) 钾(K) 铷(Rb) 铯Cs结构原子序数 3 11 19 37 55 原子结构简图电子式Lix Nax Kx Rbx Csx 主要化合价+1 +1 +1 +1 +1 相同点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1个电子不同点原子核外电子层灵敏不同,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递增离子半径依次递增金属活动性依次递增单质还原性依次递增阳离子氧化性依次递减物理性质颜色和状态银白色固体密度0.534/cm3 1.97/cm30.86g/cm3 1.532g/cm3 1.879g/cm3熔点依次递减沸点依次递减化学性质跟氧气反应2Li+O22LiO4Na+O22Na2O2Na+O2Na2O22K+O2K2O2K+O2KO2Rb+O2RbO2Cs+O2CsO2跟卤素反应2M+X22MX(M、X2表示碱金属、卤素)跟硫反应2M+S M2S与水反应2M+2H2O2MOH+H2↑反应猛烈程度:Li<Na<K<Rb<Cs与酸反应2M+2H+2M++H2↑与盐溶液反应如(CuSO4)2M+2H2O+CuSO4M2SO4+Cu(OH)2↓+H2↑制法2MCl电解2M+Cl2↑(K:Ka+KCl 850℃ K+NaCl )2.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性质和制法:名称和化学式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氢氧化钠(NaOH)颜色和状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无色固体类别碱性氧化物离子化合物过氧化物离子化合物碱离子化合物电子式Na+*⨯....O*⨯ ]Na+Na+*⨯....O.•....O*⨯ ]2—Na+Na+*⨯....O*⨯ H]-氧元素化合价-2 -1 -2化学键离子键离子键非极性键离子键极性键稳定性不稳定比Na2O稳定离子键极性键与水反应Na2O+H2O2NaOH2Na2O2+2H2O4NaOH+O2↑不反应与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2NaO2+4HCl4NaCl+O2↑+2H2ONaOH+HCl NaCl+H2O与酸酐反应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2NaOH+CO2Na2CO3+H2ONaOH+CO2NaHCO3与盐溶液反应Na2O+2NaHSO42NaSO4+H2ONa2O+H2O+CuSO4Cu(OH)2↓+Na2SO42Na2O2+4NaHSO44Na2SO4+O2↑+2H2O2Na2O2+H2O+CuSO4Cu(OH)2↓+2Na2SO4+O2↑NaOH+NaHSO4Na2SO4+H2O2NaOH+CuSO4Cu(OH)2↓+Na2SO4制法2Na+Na2O22Na2O6Na+2NaNO2N2+4Na2O2Na+O2Na2O2Na2O+H2O2NaOH2NaCl+2H2O电解2NaOH+Cl2↑+H2↑用途制氢氧化钠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化工原料、制纸浆、肥皂名称和化学式 碳酸钠(Na 2CO 3) 碳酸氢钠(NaHCO 3) 俗名纯碱、苏打 小苏打 颜色和状态 白色晶体 白色粉末水中溶解性 易溶 易溶(比Na 2CO 3)小 热稳定性 稳定不稳定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与酸反应 CO 2-3+H +HCO -3 HCO -3+H +H 2O+CO 2↑HCO -3+H +CO 2↑+H 2O与某些碱反应Ca(OH)2+Na 2CO 3CaCO 3↓+2NaOHNaHCO 3+Ca(OH)2CaCO 3↓+NaOH+H 2O2NaHCO 3+Ca(OH)2CaCO 3↓+Na 2CO 3+2H 2O与某些盐反应BaCl 2+Na 2CO 3BaCO 3↓+2NaClNaHCO 3+NaHSO 4Na 2SO 4+ H 2O+CO 2↑与CO 2反应 Na 2CO 3+CO 2+H 2O 2NaHCO 3 不反应相互转化 NaHCO 3Na 2CO 3 制法NaOH+CO 2NaHCO 32NaHCO 32Na 2CO 3+H 2O+OC 2↑NaOH+CO 2NaHCO 3鉴别 加酸产生CO 2加热难分解 加酸产生CO 2较Na 2CO 3快加热分解出CO 2用途 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发酵粉、治胃酸过多三、学问点、力量点提示1.通过钠的化学性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现象和原理.2.通过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实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钠与酸溶液、盐溶液、碱溶液反应时的现象及实质.3.通过Na 2O 2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能正确分析Na 2O 2在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得失及所起的作用.4.通过Na 2O 2、NaHCO 3、NaOH 的性质的学习,把握有关Na 2O 2与NaHCO 3混合加热 、NaOH 与NaHCO 5.混合加热类型习题的计算. 四、力量训练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钠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其中最多的是碳酸钠B.运用钠蒸气放电发光的性质,制造的高压钠灯能发出猛烈的白炽光,其射程远,穿透力强 ,可作航船的探照灯.C.单质钠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可以把钛、锆、铌、钼等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中氧化出来.D.钠着火后,可用砂子灭火,不能用水,也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学问点:钠在自然界中存在.钠的化学性质和钠的用途. 力量点:再现力量、辨别力量、学问迁移力量.2.将一块金属钠投入到饱和的澄清石灰水中,看到的现象是:( )A.置换出金属钙而有固体析出B.置换出氢气单质C.反应比在水中猛烈、引起燃烧D.溶液变浑浊,并放出气体学问点: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和原理、平衡移动的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晶体析出的条件力量点:再现力量、迁移力量、综合分析推理力量.3.在某温度下,NaOH 的溶解度为ag ,该温度下,用bg 水溶解肯定量的Na 2O 2形成饱和溶液,需加入Na 2O 2的质量为( )克。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有机化学:- 结构与性质:键的极性、溶剂极性、分子间力、酸碱理论等。

- 烃类:烷烃、烯烃、炔烃。

- 功能性组:醇、酚、酸、酯、醛、酮等。

- 聚合物:合成、性质和应用。

2. 配位化学:- 配位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 配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

- 配位化学反应的类型和机理。

3. 电化学:- 电解质、强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 电解过程和电解方程式。

- 电池和电解概念。

4. 化学实验:- 安全操作规范。

-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 实验报告的撰写。

教学步骤:第一课:有机化学复习1. 复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分组讨论,解决有机化学的习题。

第二课:配位化学复习1. 复习配位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配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的练习。

第三课:电化学复习1. 复习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

2. 电解过程和电解方程式的练习。

第四课:化学实验技巧培训1. 学生通过观看化学实验视频和操作实验仪器进行实践训练。

2. 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教学方式:1. 讲授:学习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的讲授。

2. 讨论: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和习题。

3. 实践:实验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实践训练。

教学工具:1. 教科书和教学课件。

2. 视频教学资源。

3. 化学实验器材和材料。

教学评估:1. 通过日常小测和作业来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和习题解答来评估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提供化学实验和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惠州2023高三一调化学

惠州2023高三一调化学

惠州2023高三一调化学一、背景介绍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一部分,化学涉及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过程与能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以惠州2023年高三一调班级的化学学习为主题,介绍该班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在高三一调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

这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计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建立起化学的整体框架,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酸碱平衡酸碱平衡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酸碱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通过学习酸碱平衡,学生可以了解酸碱反应的性质和规律,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的重要概念之一。

学生需要学习反应速率的定义、影响因素、速率方程等相关知识,并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

通过学习反应速率,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差异,并掌握调节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4. 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验技巧和科学思维能力。

惠州2023高三一调班级的化学教学将充分利用实验资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惠州2023高三一调班级的化学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发现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方法。

惠州2023高三一调班级的化学教学将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促进彼此的学习。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辅助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内容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中化学高三学生提供一轮全面复习的指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化学式、离子方程式的写法;2.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3.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4.化学反应机制和催化剂的应用;5.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反应机理;6.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

课时安排总计安排8课时,具体内容和时间分配如下:第一课时:化学式和离子方程式•学习化学式的写法;•复习化学键的形成;•学习离子方程式的写法;•练习一些常见离子的写法。

时间安排:1小时。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复习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基本概念;•讲解熵、焓、自由能的定义;•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计算。

时间安排:1小时。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复习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讲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讲解Le Chatelier原理及其应用。

时间安排:1小时。

第四课时:化学反应机制和催化剂•学习化学反应机制的基本概念;•讲解催化剂的应用及其原理。

时间安排:1小时。

第五课时: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反应机理•复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学习有机反应机理的基本原理;•学习酸碱催化反应、加成反应等有机反应机理。

时间安排:1.5小时。

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反应实例•学习芳香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学习酯化反应、烷基化反应等反应机理。

时间安排:1.5小时。

第七课时: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及注意事项•学习化学实验基本安全常识;•学习化学实验常用设备的使用方法时间安排:1小时。

第八课时:复习总结•综合复习全套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

时间安排:1小时。

教材选用《高中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三。

教学方法1.在讲解概念时,配合示意图或计算式进行解释;2.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不同反应的实际意义;3.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实验中安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4.通过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和应用能力;5.课后布置练习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部教案 2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部教案 2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部教案 2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全部教案2目录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一类氧化还原反应2类离子反应3类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燃烧热和中和热第二章碱金属钠及其化合物碱金属元素第三章物质的量第一类物质的数量和气体的摩尔体积,第二类物质的数量和浓度,以及第三类相关物质数量的计算第四章卤素第一课氯及其化合物第2课卤素元素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课原子结构第2课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化学键和分子结构第四课时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第五课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第六章氧族元素硫酸工业第一课氧族元素第2课硫酸第3课接触硫酸第4课环保绿色化学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第一课碳族元素第2课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第八章氮族元素第一课氮和磷第2课氨铵盐第3课硝酸第九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第一课化学反应速率第2课影响化学平衡的化学平衡条件第3课合成氨工业中化学平衡的计算第十章电离平衡第一课电离平衡第二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第三课时盐类的水解第四课时酸碱中和滴定十一席重要金属第一课时金属的概述第二课时镁铝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铁及其化合物第四课时金属的冶炼第十二章碳氢化合物第一课时甲烷的性质与“四同”规律第二课时不饱和烃的性质与空间构型第三课时苯及其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第四课时有机物的燃烧规律及有机计算第十三章电化学原理第一课时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课时电解原理及其应用第三课时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第十四章碳氢化合物衍生物第一课时卤代烃的两大反应和基团的移动和保护第二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1)第三课时醇羟基、酚羟基与羧羟基的区别和联系(2)第四课时羟基酸、氨基酸、脂肪酸的性质第五课时醛、酯的重要性质与拓展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实验探究第1五章糖和蛋白质第一课时糖类第二课时油脂第三课时蛋白质第1六章合成材料第一课时有机反应规律第二课时有机合成方法第1七章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第一课时物质的制备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第二课时物质的检验前言本教学案是依据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及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编写的,覆盖了整个高一、高二、高三的学习、教学与备考。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一、整合教材、科学安排复习时要以化学知识块、教材章节、方法与技能相结合的方式整合教材。

并按概念和理论(一)——无机元素化合物——概念和理论(二)——有机化学——方法与技能的主线形成单元,进行复习。

并将计算和实验融合、穿插到各单元中。

在整合教材组成单元的过程中,注意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促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二、注重基础、落实细节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有25条:1、原子结构2、元素周期律、周期表3、分子结构、晶体类型4、化学反应与能量(热化学方程式)5、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6、电解质溶液(PH、离子方程式、水解、电解等)7、氧化还原原理的应用8、典型的非金属卤素9、氧族元素10、氮族元素11、碳族元素12、碱金属13、镁铝铁14、同分异构15、烃及其衍生物16、糖类、蛋白质、油酯17、有机合成材料18、物质的量及计算19、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20、方程式计算22、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操作23、实验室制法24、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25、化学实验设计因为化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对细节的要求非常严格,书写和表达的正确、规范往往决定高考的成败。

为此,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强化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的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小分子不掉;有机结构式、结构简式书写中C-C键、C-H键、C=O键、苯环的到位;强化官能团位于左边的正确书写等等。

要训练和培养尽量用化学语言进行准确、完整、简洁地表述。

并严格化学计算的步骤,运算准确,表达规范。

三、训练思维,注重能力的培养第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

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

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和逻辑推理”、“实验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学学习方法,复习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科能力。

2021 2021年惠州市平海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20份打包)

2021 2021年惠州市平海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20份打包)

2021 2021年惠州市平海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20份打包)2021-2021年惠州市平海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20份打包)氯.复习重点.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备和主要用途。

.重点是氯水性质的多重性,难点是的实验室制法。

.难点聚焦.氯元素的知知识网络.次氯酸、漂白粉分子的结构式是(氧在中心),所以电子式是。

次氯酸、次氯酸钙它有许多特性,并且经常使用以下特性:()它是一种弱酸,与碳酸相比与电离能力有以下关系:>>,请分析以下反应:向溶液中引入少量二氧化碳: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引入氯:↑ ()是弱酸的酸根离子,可发生水解反应:,因此次氯酸钙溶液呈碱性。

在铁盐和铝盐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双重水解:()↓ ()和()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它们能与亚铁盐、碘化物和硫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不会褪色。

例如:硫酸亚铁溶液遇到漂白粉:()↓ 漂白粉遇亚硫酸盐:()光照易分解:↑ ()在次氯酸钙中,它可以表现出一些综合性质。

例如,在次氯酸钙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碳:()↓ 注意了解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次氯酸钙溶液反应的区别:()↓ () ↓ 3.举例说明例:下列物质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因漂白而褪色的是()活性炭、氯水、盐酸选题角度:考查氯气的性质。

此题学生往往因不清楚氧化性,从而具有漂白能力而失分。

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解析:具有漂白作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正确;活性碳具有吸附作用(物物理现象),可以吸附有机颜料等,所以是不正确的;盐酸是一种常见的酸,它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没有漂白性,不会使之褪色,故不正确。

氯水因其成分中有色石蕊试液变红,解答:、它还具有漂白和褪色的性能。

及等,能使紫启示:学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氯的含氧酸有高氯酸(),氯酸(),亚氯酸()和次氯酸(),其中,次氯酸是最重要的,也是高考的热点。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它的化学式为,电子式为,结构式为――()只存在于溶液中,浓缩时呈黄色,稀释时无色,有强烈的刺鼻气味。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机理;2.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化学实验;3.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化学基础理论知识(1)周期表通过学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元素周期律的相关知识,学会根据元素周期律推算元素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图解分析(2)化学键通过学习化学键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分子的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展示(3)化学反应通过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和反应机理,让学生成为理解化学反应的专家,能够准确地描述化学反应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 化学实验操作方法(1)常用试剂通过学习常用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理解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2)化学实验技巧通过学习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地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实践操作3. 化学问题解决能力(1)化学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讲授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了解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和步骤,提高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2)化学问题解决实践通过化学问题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高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教学方法:实践操作+探究研究三、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小组讨论、学生个人总结汇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估学生是否掌握化学基础理论知识,是否熟悉常见的化学实验操作方法,以及拥有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等。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化学实验操作方法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需要继续加强教学评价和反思,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1、宏观层面不同知识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及表现(学科内综合)要求:期末考试前以上各方面基础知识必须落实。

(2)同一知识模块内各知识点的相互关系如各物理量之间的相互转换,有机化学“醇醛酸酯一条线,有机辐射一大片”等。

建议:首先,阅读课本各章小结,了解本章及相关章节知识点间联系。

其次,在白纸上自行回忆及书写知识脉络图,尤其是各无机元素化合物间、重要有机物间转化关系必须熟练书写。

PS:这个工作,没有任何其他人及书籍能够代替自己亲自动手完成!2、微观层面(1)落实基础知识,收获新的一年①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酸、碱、盐、氧化物、同素异形体)应用概念辨析和判断、应用类比的方法和观察法完成概念的应用如:分散系:悬浊液、乳浊液、胶体(性质、鉴别、分离、应用、制备)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判断、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离子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电子转移数目、氧化剂、还原剂、水平的判断)应用---利用信息书写未知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物质的量:(NA、n、C、v、P、N、M、m、VB、D)概念应用、单位、计算或换算、判断。

应用:灵活应用公式和方法计算推断化学能与热能:(燃烧热、反应热、焓、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盖斯定律、焓变的判断和计算、放热、吸热与能量的关系、化学键与热量的关系)实际应用②基础理论平衡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定义、平衡的标志、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书写、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反应速率的计算与推断、速率与方程式之间的关系、速率平衡图像、速率快慢的影响因素T、P、C、催化剂、接触面积等因素的影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判断电离平衡:(强弱电解质判断、电离式书写、实验证明强弱的方法、导电性与溶液浓度的关系、促动和抑制电离的方法和措施、以水、醋酸、氨水为例、平衡移动的因素、溶液的酸碱性判断、PH的测定、水的离子积与影响因素、强弱电解质与浓稀溶液导电性的关系)实际判断和应用水解平衡:(盐水解的规律、水解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水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判断、三个守恒的关系推断和应用、溶液酸碱性、溶液浓度、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判断、水解的应用)实际应用。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讲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讲

一讲化学用语及常用计量[ 考试目标 ]1.熟习并正确书写常有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2.熟习常有元素的化合价。

能依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并能依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3.认识原子构造表示图、分子式、构造式和构造简式的表示方法。

4.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5.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6.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第一课时一、化学用语与化学量1、化学符号( 1)元素符号、核构成符号、原子和离子的构造表示图元素符号核构成符号原子和离子构造表示图X —元素符号氯元素“ Cl ”、 A —质量数A XZ铜元素“ Cu”Z —质子数如: 612C每种元素符号都包含了三种含义:①表示元素的种类,②表示元素的一个原子,③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要正确记着七个主族元素的符号和一些常有的过渡元素的符号,如: Ti 、V 、 Cr、 Mn 、 Fe、 Co、 Ni 、Zn、 Cu、 Ag 、 Au 、 He、 Ne、 Ar 、 Kr 。

书写元素符号必定要规范。

核构成符号的写法是,在元素符号左下角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原子核中质子数量,在元素符号左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 2)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四周用小点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量的式子。

写电子式时,阴离子要用[ ] 号,并在其右角上表示所带电性和电量;阳离子除铵根离子外,一般就是其离子符号。

电子式的书写包含:分子、原子、简单离子、某些复杂离子(如OH -、 NH 4+)、基( -CH 3、 -OH )、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原子电子式阳离子阴离子电子式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电子式电子式‥+2+‥‥‥‥2-Na+Mg :·Cl :Na Mg[: Cl : ]-[:O:H] -H:S :H Na+[: O : ]‥‥‥‥‥( 3)离子符号和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是在元素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用“ +”、“ -”表示其所带电性,在电性符号前边用阿拉伯数字注明所带电量, 1 能够省略。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三化学课程的重点知识和难点;2. 强化学生对基础概念和原理的理解;3. 培养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2. 离子反应与溶液的配制3. 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4. 酸碱与盐的性质及应用5. 高分子化合物与化学能源6.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1. 复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2. 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巩固知识点;3. 分组讨论并解答课本中的应用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和方程式的特点。

第二课时:离子反应与溶液的配制1. 复习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和溶液配制的方法;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离子反应和溶液配制的过程;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离子反应的特点和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1. 复习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的基本概念;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的关系;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的应用领域。

第四课时:酸碱与盐的性质及应用1. 复习酸碱和盐的基本性质;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酸碱和盐的反应特点;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酸碱和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课时:高分子化合物与化学能源1. 复习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合成方法;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领域和环境影响。

第六课时:有机化学基础知识1. 复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有机物的命名规则;2. 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巩固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3. 分组讨论并解答相关习题;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类型和应用。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

高中化学高三一轮复习教案教案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2.掌握物质的常见结构类型和性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析物质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微观结构概念与分类。

2.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3.常见物质结构类型的性质。

三、教学步骤:Step 1:导入(10分钟)通过提问引入话题:“你能说出一些原子构成的物质吗?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Step 2:讲解与示例分析(30分钟)1. 讲解物质的微观结构概念与分类,如离子晶体、共价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等。

2. 通过实例分析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如熔点、溶解性等。

3. 分析常见物质结构类型的性质,如离子晶体的导电性、共价分子晶体的挥发性等。

Step 3: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测定石蜡的熔点实验,通过实验结果进一步说明熔点与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

2. 进行溶解不同物质的实验,观察其溶解性与物质结构的关系。

Step 4: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其他物质的结构类型和性质,如聚合物、离子液体等。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归纳总结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四、教学工具:PPT,实验器材,实验药品。

五、板书设计: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微观结构宏观性质离子晶体导电性、溶解性共价分子晶体挥发性金属晶体导电性六、教学反思: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释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将此知识与其他化学知识进行联系,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整体认识。

高中化学一轮专题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一轮专题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一轮专题讲解教案主题: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掌握常见的化学物质分类方法和性质表现。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化学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性质三、教学重点:1、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2、化学物质的性质表现四、教学难点:1、各种化学物质的分类规律2、化学物质的性质解释和预测五、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化学》2、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3、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表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让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讲解:讲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包括物质的绝对性质和相对性质。

3、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物质的性质表现。

4、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性质,进一步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5、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怎样选择合适的化学品进行实验等。

七、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进行一次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化学物质分类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对化学物质分类和性质进行分析。

八、作业布置:1、预习: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复习: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准备下次课的复习。

九、教学反思:1、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3、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一轮专题讲解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第一轮基础回顾复习教案14

高三化学第一轮基础回顾复习教案14

专题十二化学实验【考纲展示】1.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了解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理解化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应用,综合应用化学实验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1)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问题。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志,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4)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根据要求配制溶液(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③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④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并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知识回扣】知识网络基础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安全 与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对常见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溶液的配制设计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要点扫描一、重要仪器及使用方法名称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托盘天平 ①托盘天平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调节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应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 ),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④托盘天平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量筒 ①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②量筒上无“0”刻度。

③量筒上标有使用的温度值。

④量筒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容量瓶 ①容量瓶使用的第一步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②常见容量瓶规格有100mL 、250mL 、500mL 、1000mL 几种,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体积的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化学科学课程目标]1.了解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认识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掌握常见的化学用语要点精析]一、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特征1.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

2. 特征:(1)以实验为基础认识分子、制造分子。

(2)具有创造性、实用性: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功能各异的大量的物质基础。

它帮助我们发现、认识、提取、制造自然界已有的物质,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通过化学家们的努力,现在发现和创造的化合物已经超过3500万种。

②已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就没有现代人类生活。

为充分有效地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为解决人类饥饿、贫穷、疾病,为改善和丰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以及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21世纪的发展趋势1、基本历程: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使用火开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2. 20世纪的基本特征:(1)化学研究手段:从简单的试管、烧杯实验发展到利用试管、烧杯和许多复杂精密仪器进行实验,由单纯的化学手段发展到化学的、物理的、计算机科学的等多种综合性手段。

(2)化学研究层面: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向前发展,深度上由宏观深入到微观,由表象深入到本质,有定性到定量,由静态到动态,由平衡到非平衡不断深入,建立了许多化学专门科学;广度上由化学向其他科学渗透,建立了种类繁多的交叉学科,并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

例1:人类社会开始化学实践,从开始,近现代化学史上有一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史实,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提出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在中国,1965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1981年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答案:使用火;波义耳;元素;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原子;门捷列夫;牛胰岛素3、21世纪的发展趋势:(1)化学家们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

(2)作为一门中心科学,为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作出贡献。

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控制问题、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等各种问题,化学将作出其他科学不可替代的贡献。

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哪种微粒保持,而其物理性质须有大量的微粒聚集成宏观的物质后才能体现出来。

例2:判断下列变化哪些主要是物理变化,哪些主要是化学变化?①冰融化成水②干冰升华③钢铁生锈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⑦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⑧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⑨石油分馏⑩煤的干馏解析:判断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生成了新的物质。

冰融化成水、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蔗糖投入水中是蔗糖的分子扩散到水中去了;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是电流通过电阻使电能转化成热能,断开电源,电阻丝依然是电阻丝;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是活性炭将红色物质吸附在其孔道中;石油分馏是利用石油成分的沸点不同将石油进行一定程度的分离;以上这些都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钢铁生锈生成了Fe2O3·nH2O ;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生成了CaCO3;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是生成了乙酸乙酯;煤的干馏生成了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粗苯、粗氨水。

答案:物理变化①②⑤⑥⑦⑨;化学变化③④⑧⑩。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某物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不一定含有O元素B.发热发光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C.金属热胀冷缩是金属原子体积随温度热胀冷缩的结果D.两溶液相混合,混合液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等于原来两溶液的质量、体积之和解析:物质燃烧生成CO2和H2O中氧元素可能来自于原可燃物和氧气,也可能全部来自于氧气;电阻丝通电发热发光,但是物理变化;金属热胀冷缩是金属原子间距离发生改变的结果;两溶液相混合,其质量可以加和,但体积不能简单加和。

答案:A四、化学用语1. 元素符号:每一种元素都有一国际上统一的符号,它既代表一种元素,又可以代表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O既代表氧元素,又代表一个氧原子。

2.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它代表某种物质,表示该物质有什么元素组成,若有分子存在,还可代表一个分子,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什么原子。

如H2O代表水,表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代表一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不同类别物质,根据其组成特点,化学式的书写有如下规律:①金属单质由金属原子构成,金属单质的化学式就是其元素符号;②非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气态的一般为双原子分子,呈液态的溴和呈固态的碘单质的分子也是双原子分子;其他非金属固态单质由于结构复杂,我们就直接用元素符号代表其化学式;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③化合物一般可根据下列规律书写:X 为+n价的原子或原子团,Y为-m价的原子或原子团。

一般将正价元素或原子团的符号放在左边,负价的放在右边,但ⅢA、ⅣA、ⅤA族的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是把负价的非金属元素符号放在左边,正价的氢元素符号放在右边。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绝大多数情况下m和n要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示例如下:常见元素化合价:NH4+、NO3- 、SO42-、CO32-、HCO3-、PO43-、HPO42-、H2PO4-、ClO3-、MnO4-、MnO42-3. 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结构简图:反映原子、离子核外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的符号。

如钠原子,钠离子。

4. 化学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遵重客观事实,即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要尊重客观事实;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反应方程式,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个数要对应相等。

此外,要注意反应条件和反应规律,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不仅体现出了反应物、生成物分别是什么,而且还告诉我们各物质的比例关系。

例如:2H2 + O2 2H2O从质量角度: 4g 32g 36g从分子数角度: 2分子 1分子 2分子从物质的量角度: 2mol 1mol 2mol从标况下气体体积角度: 44.8L 22.4L从任意相同条件气体体积角度: 2体积 1体积例4:一氧化氮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几年来,又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的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1)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4X+5O2 =4NO+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断X的化学式为。

(2)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治理的方法是在汽车尾气的排气管上安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一氧化氮与一氧化碳反应可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NH3;2CO+2NO2CO2+N2强化训练]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人类开始化学实践活动是从下列哪项活动开始的A.使用火B.制陶瓷C.酿酒D.炼丹2.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化学实践活动:①酿酒②炼丹③造纸④制陶瓷⑤制青铜器⑥冶铁⑦制火药。

其中属于举世闻名的三大化学工艺是()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③④⑦3.19世纪,首先提出分子概念的科学家是()A.阿伏加德罗 B.道尔顿 C.拉瓦锡 D.普利斯特里4.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研究人员于1993年年底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为手段,得到用硅原子组成的两个汉字——中国,这两个字的“笔画”宽度约 2 nm。

据此可估计,硅原子的实际直径大小约为()A. 10—6 m B. 10—8 m C. 10—9 m D. 10—7 m5.为了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迹,就要分析月球岩石中是否包藏有碳氢化合物。

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液处理月球岩石样品,对收集到的气体加以分析,结果只发现有一些气体状态的碳氘化合物。

从这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岩石中含碳氘化合物B.岩石中不含碳氘化合物C.岩石中含碳氢化合物 D.岩石中不含碳氢化合物6.借助于化学方法,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而原子不能用化学方法再分为更小的微粒。

下列实验事实最能体现上述论点的是()A.食盐固体溶于水消失B.盛浓盐酸的试剂瓶打开冒白雾C.干冰露置在空气中逐渐消失 D.红色氧化汞粉末受热分解成氧气和汞7.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离子 D.氧元素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B.海水晒盐C.用汽油作溶剂清洗掉衣服上的油污 D.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9.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都是化学变化 B.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都是放热反应 D.都是化合反应10.化学反应前后必定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种类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各物质质量总和11.某含氧酸分子式为H x RO y/2,则R的化合价为()A.x B.x-y C.y-x D.(x-y)/21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元素的游离态的是()A.O B.Ar C.N D.I13.已知元素R的化合价是+5价,下列R元素的化合物分子式错误的是()A.R2O5B.HRO3 C.Mg(RO3)2 D.KRO214.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A.这种饮料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这种口服液含有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没有水就没有生命15.氟氯烃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据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已有三个中国的面积!科学家们呼吁人类要保护臭氧层。

大气层中,臭氧的作用是()A.吸收CO2B.补充O2 C.吸收红外线D.吸收紫外线16.合成纳米材料氮化镓曾被作为“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已知镓(Ga)为IIIA族元素,则氮化镓的化学式可能是A.Ga3N2 B.Ga2N3 C.GaN D.Ga3N二、填空题17.氟氯烃破坏臭氧层的机理为:当氟氯烃上升到大气平流层后,在太阳紫外线的作用下光解出氯原子Cl·,它能促使O3转化为O2,其方程式为:O3O2+O,Cl·+O3ClO·+O2,ClO·+O Cl·+O2总反应方程式为;Cl·在反应中充当(反应物、生成物、中间产物、催化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