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高中诗词阅读).docx

合集下载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词名。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

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见:通假字“见”通“现”,发现,出现,显现。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

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弹劾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这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 显示全部

句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doc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doc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doc

《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高考诗词赏析-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西江月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问题:“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实却行不通,现实不能令人满意。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

对于诗歌鉴赏题的解答,前提是读懂诗歌。而诗歌的解读,

尽管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方式,但我以为可以大致遵循下面的程序:一、解读诗题;二、解读诗句,疏通诗歌脉络;三、解读诗歌主旨;四、解读表现手法。

一、解读诗题。

词题为“遣兴”。何谓“遣兴”?遣,即排遣,抒发;兴,即兴致,情趣。由此可见,“遣兴”就是抒发兴致,表达高兴的心情。

二、解读诗句,疏通诗歌脉络。

上片共四句。前两句是说:喝醉后我暂且尽情欢笑,要发愁哪里有那工夫?三四句接着说:最近才发现古人的书,确实地、明显地全都没有对的地方。意思是说,古人在酒与心情关系上的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类的普遍看法完全是错误的,我辛弃疾的切身感受根本不是那样。恰恰相反,我是高兴,根本没有工夫发愁。

下片也是四句。总体上是写作者的醉态,通过诗人的醉态来充分表现“遣兴”的题旨。具体意思是,昨天晚上我醉倒在一棵松树边,问那松树自己醉得怎么样。我见它似乎要来搀扶我,于是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词阅读理解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词阅读理解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朝代)词人。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明月别枝

..惊鹊______

(2)路转溪桥忽见.______

3.对本词内容理解不恰当

...的一项是()

A.《西江月》是辛弃疾中年在江西闲居期间,夜行经过黄沙道,看到月夜乡村景色时写下的一首小令。

B.词人描摹了一幅江南山村初秋月夜图。

C.上阕中,夜间的“鸣蝉”反而更衬托出乡村的幽静。

D.下阕中的“星”“雨”,与上阕中恬淡清幽的氛围相得益彰。

【答案】

1.辛弃疾南宋

2.(1)横斜突兀的树枝(2)同“现”

3.B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学常识内容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识记可以按人物、国籍、时代、作品、称谓等来记就可以,也就是所说的“名、时、地、评、作”几个方面来识记。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的著名词人辛弃疾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2.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诗词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这里的“见”通“现”,显现;“别枝”是横斜突兀的树枝。

3.试题分析: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从词句“鸣蝉”“稻花”“蛙声一片”可以看出,抒写的

是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B项“词人描摹了一幅江南山村初秋月夜图”的表述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阅读附答案【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阻风三峰下阅读附答案

西江月·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去更好,今朝留宿何妨。水晶宫里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词人。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

所作。

②波神:水神。③准拟:预料,急于。

⑴“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一句中,哪两个词用的最妙,请简要分析。

(4分)

⑵结尾两句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整体表现了作者就是以怎样的胸怀看待风波险阻的?(4分后)

试题答案:

14⑴“领”和“唤”(1分后)。运用拟人手法(1分后),抒发自己幻觉的意象,

词人不说道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严禁高速行驶的实况,恰好相反却,水神热情地应邀

他观赏那幸福的夕阳景色。晚霞映衬的水面,闪烁着象鱼鳞般的波纹(1分后)。将这骤

然而至的不速之客图画得极具人情味,生动而形象。(1分后)

⑵比喻手法。(1分)前一句写一阵阵江中波涛的声响,就象水府在演奏美妙悦耳的

音乐。想象生动,新颖(1分)。达观、豪迈的胸怀。(2分)(显示出作者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西江月》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原文赏析及阅读答案

原文:

西江月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拼音:

míng yuè bié zhī jīng què ,qīng fēng bàn yè míng chán 。

dào huā xiāng lǐ shuō fēng nián ,tīng qǔ wā shēng yī piàn 。

qī bā gè xīng tiān wài ,liǎng sān diǎn yǔ shān qián 。

jiù shí máo diàn shè lín biān ,lù zhuǎn xī qiáo hū jiàn 。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词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4.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5.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6.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

7.“路转溪头忽见”透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8.“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阅读附答案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阅读附答

【诗词阅读及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阅读附答案

月光下的夜晚,西江穿过黄沙路中间(4分)

辛弃疾

不要用明月惊醒喜鹊,知更鸟在午夜的清风中发出声响。在稻花的芬芳中,你可以听到青蛙的声音。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以下解释不正确的项目为()(2分)

a.西江月:词牌名

b、《夜间黄沙路上》:标题主要指出文字的书写位置

c.说:通“悦”,高兴

d、看:通过“现在”,出现

10.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诗人描绘了一个山村的中秋月夜,充满了宁静的乡土气息,表达了丰收的喜悦。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山脊上惊喜交集的喜鹊、蝉和青蛙的叫声动静,突显了月光下乡村的温暖;可以表达下奎宁静气氛的风景包括稀疏的星星、小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参考答案:

9.c 解析:此处的“说”意为“谈论”。

10.分析:仲夏月夜。

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西江月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

月,小舟坐水眠空。雾窗春色翠如葱。睡起云涛正拥。¤往事回头笑处,此生弹指声中。玉笺佳句敏惊鸿。闻道衡阳价重。”次韵酬之。时余方谪宜阳,而洪归分宁龙安

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君诗秀色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创作背景

黄庭坚于崇宁甲申年(公元1104年)在荆州作《承天院塔记》,被执政者指摘其中很多语句“幸灾谤国”,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由鄂州出发,二月过洞庭湖,经过湖南长沙、衡阳、零陵等地赶赴宜州贬所。黄庭坚在长沙遇到惠洪,至衡阳而有唱和之词。

赏析

这首《西江月》词八句,两句一组,分为四组意思。上下片前两句写自己,后两句及惠洪。写自己处前虚后实,写惠洪处前实后虚。每片两意过接处,纯以神行,不著痕迹。山谷为江西诗派始祖,此篇亦是以诗法为词。《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引录其语云:“诗文不可凿空强作,待境而生,便自工耳。

每作一篇,先立大意;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乃可成章。“所谓”不凿空强作,待境而生“,就是有情事,有感受要写,才写。此首虽是和韵词,而有实事,有真情,绝非泛泛应酬之什。写法上虽短篇亦有层次,有曲折。上片由衡阳舟中的自己,转到长沙旅次的惠洪,用以连结的枢纽就是不久前的接席论诗,与此时的便道寄词。下片由南行途中的湘水流域匝月勾留,回溯导致此行的生平政治遭遇,瞻望还要走下去的千里程途。

首句“月仄金盆堕水”语本于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夜阑接软语,落月如金盆”;又苏轼《铁沟行赠乔太博》诗:“山头落日侧金盆。”仄同侧,金盆山谷词中形容圆月,加以“堕水”二字,

《西江月·平山堂》(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西江月·平山堂》(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前言】

《西江月·平山堂》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第三次经过平山堂时,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所作的一首词。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第一次,是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由京赴杭任通判,南下经扬州;第二次,是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北上途经扬州;第三次,是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从徐州移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则“三过平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此时四十二岁的苏轼,顿生弹指之间,半生倏忽已过的感慨。近十年的人生跨度中,自己固然已蹉跎岁月,尊敬

的恩师欧阳修亦已仙逝,而堂上仍留有他遒劲的手迹,更让人心生缅怀之念。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⑵平山堂:在扬州大明寺侧,欧阳修所建。《舆地纪胜》:“负堂而望,江南诸山拱列檐下,故名。”

⑶弹指:佛教名词,比喻时间短暂。《翻译名义集》卷五《时分》:“时极短者谓刹那也”,“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又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

⑷老仙翁:指欧阳修。苏轼于熙宁四年于扬州谒见欧阳

修,至此为九年,十年盖举成数。

⑸龙蛇飞动:指欧阳修在平山堂壁留题之墨迹。

西江月(高中诗词阅读)

西江月(高中诗词阅读)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参考译文】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上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赏析】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味无穷。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

西江月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西江月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西江月诗词阅读原文及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下面是第一我为你整理的《西江月》诗词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西江月》诗词阅读原文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诗词阅读题目

(1)"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分)

▲(2)请你绽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2分)

《西江月》诗词阅读答案

(1)既衬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出了分明接近旧屋的欢欣(惊喜),又表达了他由于沉醉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得意的入迷程度。(1分,紧扣"欢欣(惊喜)'"入迷',意对即可)

(2)示例:半夜里,明月爬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拂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回旋;一阵阵清风缓缓吹来,幽静的田野里传来悦耳动听的蝉鸣声。(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 1分)。

《西江月》诗词鉴赏

此词中所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美丽,也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常常来此巡游,他描写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一首,以及这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的这首词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奇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回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由于月光光明,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肯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缓缓吹拂时,往往特殊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闲神往。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高中诗词阅读)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高中诗词阅读)

西江月·示儿曹以家事付之

辛弃疾

万事云烟忽过,一身浦柳先衰。

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

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

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注]词人一生为了恢复祖国的统一,屡建奇功,毕生坚持抗战,为主和派所不容。催科:官府催交的租税。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云烟”二字给人轻淡之感,其实轻淡中包含着词人对往事如烟的感叹。

B.上阕次句将自己比作入秋蒲柳,意思是说自己身体非常孱弱,过早地衰老了。

C.“早趁催科了纳”既照应题中“以家事付之”,同时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

D.结尾两句词人以“乃翁”自称,说自己依然还可以管管竹林、青山、绿水。

2.词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杜甫在《春望》中描写明丽春景让花鸟流泪,借以反衬

忧国之愁、思乡之苦的两句是:“,。”

(2)荀子《劝学》中表明君子的智慧、道德可以通过广泛学习、不断反省而提升的看法的两句是“,”。

(3)杜牧《阿房宫赋》中“”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答案解析

1.C(词中意思是词人嘱咐儿孙及早交纳赋税,家中的收入支出要做到心中有数,妥善安排,与“揭示了当时赋税的繁重”无关)

2.此词上阕写作者晚年的身体状况及闲适的心境,下阕表示自己将不再掌管家事,今后要寄情山水,感受自然。(3分)全词反映了作者的退居生活和心境,表面上看是显示自然恬

淡、看破红尘、超然物外的达观思想和风度,实际在词中激荡着未能为国家统一大业出力的压抑不平之气。(3分)3.(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原文及鉴赏

红楼诗词《西江月二首》原文及鉴赏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诗词阅读及答案】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解析理解

【诗词阅读及答案】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欣赏试题解析理解

【诗词阅读及答案】张孝祥《西江月-丹阳湖》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欣赏试题解析理解

西江月|丹阳湖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这首词作于1162春,作者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此前三,张孝祥曾

两次遭罢官。

(1)上阕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

略分析。(4分)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4分)

(1)展现的是一幅宁静优美.(2分)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作者驾舟荡漾在宽广的湖面上,迎来扑来一股和煦的春风(1分);湖边轻柔如丝的柳条,随风飘舞,不时拂面。(1分)

(2)下阕词人由景入情,直抒胸中的深沉感慨。(2分)仕途升沉的遭遇,使他深谙人情世故,也习惯了世路的艰辛,因此心态也淡泊平和许多,从而面对令人陶醉的美丽如

画的景象,词人心中满是欣喜,进而抒发了作者尽情地领略大自然风光的悠然自得的喜悦

之情。(2分)

赏析一

张孝祥:历阳乌江人。读书一过目不忘。绍兴二十四(1154),廷试第一。历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集贤殿修撰,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

安抚使,知潭州,徙知荆南湖北路安抚使。筑守金堤,自是荆州无水患。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卒,三十八。(节录《宋史》卷三百八十九张孝祥传)

这首词是张孝祥题在江苏溧阳县三塔湖三塔寺寒光亭柱上的。上片写重访三塔湖,

观赏优美的自然景象,怡然自乐。“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问讯”,寻访,这

【高中古诗词阅读】《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阅读及

答案

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别浦② 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西江月•

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①

辛弃疾

千丈悬崖削翠,一川落日?金。白鸥来往本无心,选甚风波一任。

别浦②

鱼肥堪脍,前村酒美重斟。千往事已沉沉,闲管兴亡则甚③

注①

此词作于《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之后。②

别浦:河流入江海之处。③

则甚:做什么。

(1

)这首词的上阕描写景色有何作用?(4

分)

(2

)作者在《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说“

休说鲈鱼堪脍”

,在此为何说“

别浦鱼肥堪脍”

?(4

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

阅读答案

网整理

(1

)①

表达了对美好的自然风光的喜爱;(2

分)

为下阕的描写生活场景及抒发感慨作铺垫。(2

分)

(2

)“

休说鲈鱼堪脍”

是为了表达词人不愿归隐、希望为国效力的志向;(1

分)本词说“

别浦鱼肥堪脍”

写出了隐居生活的惬意,(1

分)借渔父不问国家兴亡之意,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意和无奈之情。(2

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古诗词阅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

【高中古诗词阅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高中古诗词阅读】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

西江的月亮很快乐。辛弃疾喝醉了,贪笑。我们得担心时间。最近,我开始觉得古籍上什么都没有。昨晚,宋边喝醉了,问宋边我喝得多醉。我只是怀疑,如果你放纵了,你是否应该帮助我。用你的手把我推开,然后说走。注:辛弃疾多次被弹劾,并被给予西江一个月的刑期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晚,宋边喝醉了,问宋边我喝得多醉。我只是怀疑,如果你放纵了,你是否应该帮助我。用你的手把我推开,然后说走。

注:辛弃疾中屡遭谗劾,赋闲20

(1

)整篇文章围绕哪个词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4

分)

答复:

(2

)“

最近,我开始意识到古籍认为没有什么是对的。"

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钟)

答:

答复:(1)

)醉。(1

(分钟)

上片写“

“喝醉了”

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

“喝得烂醉”

、“

“问歌”

、“

“我很想帮忙”

、“

放开,说“走”

,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3(分钟)

——

回答醉酒、醉酒和醉酒的三种含义。一点分析就意味着满分。

2

从表面上看,这意味着相信古书没有好处。事实上,这意味着有很多古籍。”

至理名言”

但现在它不起作用了。现实并不令人满意。(2

分)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2

积分)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古诗词阅读理解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古诗词阅读理解

苏轼《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他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①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①层霄:弥漫的云气。①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①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亮,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词的结尾,不写野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对野外春晨的景色做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答案】

1.B

2.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①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

①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①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参考译文】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上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赏析】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

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读来回

味无穷。

上片头两句写归途所见:“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

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

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

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

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

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

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此两句暗写月光。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醒他

的主人:要渡水了!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

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

尝乘一马,著连乾障泥,前有水,终不肯渡。济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词人在这里只是写了坐骑的神态,便衬托出濒临

溪流的情景。把典故融化于景物描写之中,这是很成功的一个例子。

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

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

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可以说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下片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溪水图,更进一

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溪”作一个量词,巧妙又无痕地把风、月与溪融为一体,并洗去了

风尘世俗之感。琼瑶,是美玉,这里比做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

可爱的意思。微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

溪晶莹剔透的珠玉。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为“琼

瑶”。由于感情的挚浓,使比喻的客体升到了突出的地位,因而它的

形象显得更鲜明,更生动。这种表现手法是从生活中来的,不背理,

更不违情。月色皎洁,加之以醉人痴语,怪不得异想天开,这是“理”;十分珍惜美好的月色,这是“情”。“情理交至”,这就更巧妙地揭

开了词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帷幕。这个境界是极为幽美、静谧、纯

洁的,如果有一丁点儿外物羼入,就会被损害,被践踏。此句以独特

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

赞美。

“解鞍欹枕绿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

桥上“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妙在

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它。作者在词中不去写“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的景致,而

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

的提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词人真实地记录了他第一次难忘的感受,因而也就给读者留下了第一次动人的印象。

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

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

作者善于把意和境浑然凝结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表现了自己与造化神游的畅适愉悦,读来回味无穷,令人神往。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

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

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

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

喧闹和生机。

C.词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

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让人顿生无限

遐想。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

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