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救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救赎与自由

倘若一个人无罪,却被判处了无期徒刑,人的一生就这样被毁了。没有证人,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无罪,或许换到生活中的普通人,是绝望还是崩溃,是沉沦还是救赎。“生存还是灭亡,这是个问题。”这个问题,杜弗伦给予了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在生存中救赎。杜弗伦不是一个伟人,也没有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存在于1994年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人物。

电影的剧情其实无须复述,欣赏一部经典的电影其实不是为了记住剧情,而是为了能在电影中能到一些感悟,在观看后能够有所思考,解读电影传递的内涵与意义。观影完毕,很多词语浮现在我的脑中,绝望、希望、自由、救赎、制度化等等,所有的一切被包含在救赎这个词语当中。

监狱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地方,特别是对于那些被判处了无期徒刑的犯人来说。一生,就在锒铛入狱的那一瞬间被毁得彻彻底底,与外界的社会隔绝了。他们看到的那一片天,即时是湛蓝的,却觉得那样的灰暗,那样的狭小,四面高墙把他们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希望压缩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对于生活,也已经麻木不仁了,每天重复着那样的工作,机械一般的生活,行尸走肉。回想走进肖申克的第一天,不适应,完全接受不了,到慢慢习惯了牢狱生活,到最后竟然离不开监狱。被制度化了,监狱的制度,海德利狱警的严刑暴打,每日语气冷冷的命令,这些所有的因素促成了犯人同样的行为习惯。那位出狱之后的老人是被制度化害死的,他的肉体获得了自由,但是他的灵魂依然被禁锢在囹圄中,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在社会中他失去了个人的价值,夜间诚惶诚恐地活着,因为他习惯了监狱,习惯了与狱友一同度过的日子,习惯了狱警的严厉呵斥,习惯了担忧被暴打,习惯在监狱的图书馆工作,几十年来每日如此,突然所有的都失去了,也就没有了支撑住生存下去的那“一口气”,自然,就绝望了,就走向死亡的路途。

片中的瑞德也一样,假释出狱后,假如没有超市老板的许可,挤不出一滴尿,这是制度化的后果。这也令我想起了双十二事变中的张学良将军,一直被蒋氏家族囚禁,因为他一直坚持抗争,所以才有活着的信念,但是被释放后,没有了坚持活着的信念,结果不久就逝世了。“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教育”这样层出不穷的例子不就是制度化的产物吗?

很小的时候,我被父亲带到工作的地方,父亲带我看了一排的房子,每个房子只有一张床,每张床上躺着或是坐着一个人,每个人穿得衣服一模一样,房子的铁门紧闭,只

有一个小小的窗口露出一点阳光。父亲对我说,你长大后不要干坏事,不然就要住这里,回不了家了。我当时害怕要死,直到几年后才知道父亲带我去的地方是监狱,一座真正监狱。那些犯人的表情,有些是面目狰狞,有些是垂头丧气,有些是面无表情。我没有看到一个挂着点微笑的脸。

监狱是一个很可怕的地方,将所有的希望都磨灭得一干二净。可是,杜弗伦没有像其他犯人一样,他好像根本就不属于监狱这个地方,走路的时候就好像是在公园休闲的散步,与众人格格不入。在一个毫无希望的希望地方,杜弗伦为什么还能够积极地对待生活,没有向现实妥协,我认为其中有很多的原因。其一是对现实中理性的认知,他明白自己是无罪,也接受了事实的真相,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在监狱中生活。其二实他的心中始终未放弃希望,未放弃对自由的追求。这是支撑他二十年来的一个信念,当然,他每天挖洞的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成果也是对他的激励。杜弗伦心中的理想国依然不灭,他甚至计划好了越狱成功后移居到太平洋墨西哥沿岸的小地方。还有一点,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对于情绪的管理,既然入狱的事情无法改变,就要摆正好心态,不能消沉,不能自暴自弃。人还活着,就不应该放弃希望,要从内在的价值观出发作出弹性的改变,调整心态先处理心里,再处理心情。

从杜弗伦进监狱之后的第七个星期,他的自我救赎和对于其他人的救赎这个持久的行动就开始进行了。整整二十年的救赎,杜弗伦每天用石锤挖掘墙壁,希望与日俱增,就像是我们平日之中,每天都能够做好一点一滴的小事情,这就是为以后成就大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遇到难以完成的任务,分解成一步一步来做好,那个被瑞德说要六百年挖好的地道,杜弗伦竟然用二十年就挖好了,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信念,他做到了。没有事是难以完成的,只有有没有一颗渴望完成的心而已。杜弗伦渴望自由的世界,这个信念二十年来从来没有改变,他的自我救赎,成就了自己的愿望。

在自我救赎的同时,他积极建设监狱的图书馆,帮助汤米考取证书,还有把自己的朋友瑞德从绝望中拯救回来。他同时也救赎了海德利狱警和典狱长,倘若不是他出狱后举报贪污,海德利还会一直的私吞钱财,还会一直残暴对待犯人,典狱长还会一直洗黑钱,还会执迷不悟。杜弗伦给予他们一记重重的还击,与其说是举报,不如说是另一种方式的救赎,唯有惩治唯利是图的狱警与典狱长,他们才能够从歧途中醒悟过来,才能不在罪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末了,典狱长自杀,因为他明白监狱的黑暗,失去自由的可怕,生存还是灭亡,他选择了自灭。

我同时也很欣赏瑞德,他在众多的犯人中显得很理性,他深谙监狱中的为人处世之道,

他为了能够在监狱中能够安身立命,很平静的生活,对于假释出狱,也没有抱有什么期望。他也可能想过在肖申克监狱中结束一生。他是一个聪明人,除了大麻毒药,什么都能够弄得到手。假如没有瑞德的帮助,虽然仅仅是提供了一把石锤和一张足够大能够覆盖住洞口的海报,但是这对于杜弗伦的帮助是极大的,这两件物品是杜弗伦越狱必须的。也由此看出,瑞德在狱中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游刃有余,他懂得身边的人的脾性,他懂得怎样笼络狱警的人心,他懂得与杜弗伦相处与交流。

瑞德选择融入了监狱,这是为了生存才做出的选择。他想抗争,对于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化。但是他有心无力。社会上很多人都这样,随波逐流,只要能够好好活着就足够了。可是,加入杜弗伦当初也是这样想,接下来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发生,绝对的不可能。自由,即时人在监狱外,心却被禁锢于成形的制度化监狱中,也算不上自由。只有当肉体与灵魂都自由了,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当画面切换到杜弗伦爬出约等于三个棒球场长度的下水管道,在风雨中尽享自由,这一刻,他的灵魂和身体合一,真正从监狱中被释放出来了。当瑞德到达太平洋沿岸,和杜弗伦紧紧相拥的时刻,他也懂得自己真正地自由了。因为杜弗伦对他的救赎,所以才没有重蹈覆辙,当他精神濒临崩溃的时候,他记起了对杜弗伦的承诺。也就是那一个承诺,成为了瑞德的救命稻草。

大学后,很多人都颓废了,包括我,我承认。好像大学的校园就像是肖申克监狱,我就在里面毫无目的无所事事地活着。仅仅是活着而已,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逃课,迟到,睡懒觉,玩游戏,几乎和身边的人一样的生活模式。我也不想这样的,可是我身边的人都这样,所以我就这样了。看了心理学的书之后,我才明白这叫做群体效应。因为身边的人都这样,所以才跟随着,把自己当初的热血和希望都丢掉了。如果不这样做,是不合群的。希望总会存在的,存在于心中。也许我的内心还不够杜弗伦那般的强大,也许我的信念还不够坚定,二十年的信念都能够坚守着,我的信念在一个学期中就灰飞烟灭。这样强烈的对比,令我惭愧不已。

也许,不是也许,我找回了我的理想,换一种心态,能影响我是我的内心想法,能左右我的是自己。能够救赎自己还是自己本人,希望与理想从来都没有抛弃我,我为何要抛弃希望与理想呢?

“救赎之道,就在其中。”救赎之道,不仅仅是圣经中摆放的小石锤,更是心中对于自由的渴望。对于我,救赎之道,其实也说不上救赎,是从颓废的生活中走出,是改变内在的价值观,想着积极的方面走。无论现实多么黑暗,总会有星光照亮布满荆棘的道路。即时世界被抽去了所有的光线,黑漆漆的一片,尽管微笑着,因为牙齿还是白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