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的历史演变及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欣赏感知:传统连环画的发展历程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欣赏感知:传统连环画的发展历程

传统连环画的发展历程世界上早期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如埃及的《名王功迹》(雕刻)、《死者之书》(绘画)等。

而我国的连环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

我们可以把我国连环画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分别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和低谷期。

一、萌芽期——两汉、南北朝、唐西汉时期连环画的雏形就已破壳诞生。

据史料介绍,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所创造的情节画,就是我国最早萌发的连环画。

最据代表性的当属河南洛阳“烧沟”61号汉墓壁画中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到了东汉,这种画的内容不但十分丰富,而且开始在绘画以外,有了“榜题”(即文字说明)。

两汉壁画,主要表达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

如《孔子见何馈》、《柳下惠覆寒女》等历史故事;《伏曦女娲》、《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

南北朝至唐代时期,画的样式更自由了,特别是遗存的敦煌壁画,那些佛教故事和本生故事画,都是用连续性的绘画表现出来的,可以说己经具有初期连环画的雏形了。

在莫高窟,有一组很完美的本生故事画,是北魏第257窟西壁的《九色鹿本生》。

此故事画是根据《佛说九色鹿经》绘制的。

整个故事采取横卷连环画的形式,共有九个画面表现了该故事的主要情节。

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绘画艺术上,都是现存鹿王本生故事保存最完好的。

美术片《九色鹿》就是据此编制的。

因此可以说,汉唐时期的壁画,已具有初步的连续性,表现了一段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

正是这种文学与美术的结合,才孕育出了连环图画的初步面貌,这为以后连环画的发展奠走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期——宋元明清北宋时期,因雕版发达,书籍中已出现了连续性的插图。

活字印刷的发明,使得连环画的创作,因印刷的方便,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开始出现了上图下文的形式。

多幅故事连环画《烈女传》,即首次用这种形式刊出。

元明时期,小说和剧本中连环性的插图更加盛行了,戏曲和文学十分繁荣,连环画艺术为了适应读者的“胃口”,及时转向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创作倾向。

如《新刊全相注释西厢记》,全书161页,页页有图,旁有标题文字;另一种刊本《西厢记》,没折半页图,两旁对句。

连环画赏析

连环画赏析

连环画赏析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对连环画进行赏析,从其起源、特点、发展和现状等方面进行客观完整的介绍。

一、起源连环画起源于中国汉代,最初称为“图画”,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特点连环画具有以下特点:1. 连续性: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形式独特,具有鲜明的连续性。

2. 通俗性:连环画的内容往往取材于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语言通俗易懂,符合人民群众的口味。

3. 艺术性:连环画不仅具有叙事功能,而且注重艺术表现,造型精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4. 传统性:连环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发展连环画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兴盛和衰落。

明清时期,连环画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大量的经典作品。

20 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连环画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仍然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期。

然而,随着电视、电影等新兴媒体的兴起,连环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连环画又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四、现状目前,连环画已经成为一种受到广泛关注的文化艺术形式。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和欣赏连环画,一些经典作品被重新出版,甚至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等形式;另一方面,一些新兴的连环画作者也逐渐崛起,他们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发布自己的作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连环画美术课件

连环画美术课件

01
02
03
图画
连环画的图画是连续的, 每幅图画之间有连贯的情 节和人物形象。
文字
每幅图画下方配有简洁的 文字说明,帮助读者理解 故事情节。
纸张和印刷
高质量的纸张和印刷工艺 能够增加连环画的收藏价 值。
连环画的历史与演
02

中国传统连环画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初步发展
中国传统连环画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以图像形式出现的。 在宋代,随着印刷术的普及,连环画开始以书籍的形式传 播。
繁荣时期
明清时期,连环画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并 出现了大量的连环画作品。这些作品多以历史故事、神话 传说等为题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当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时的 连环画多以现实题材为主,表现手法也更加丰富多样。
欧美连环画的发展历程
01 02
起源与初步发展
分析经典作品,提高鉴赏能力
总结词
深入剖析作品背景、人物塑造、画面布局等要素,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艺术手法。
详细描述
通过深入剖析经典作品的背景、人物塑造、画面布局等要素,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 手法,进而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审美观念
角色设计:人物造型与表情刻画
人物造型
设计角色形象,包括发型、服饰、动作等,以符合故事背景 和人物性格。
表情刻画
学习如何通过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 活动。
场景设计:背景与构图技巧
背景,营造出相应的氛围和情感。
构图技巧
学习如何运用线条、明暗、色彩等元素来构建画面,突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我国古代连环画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点

我国古代连环画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点

我国古代连环画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点连环画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画种,它采用了连续画面的形式来叙述故事。

在长久的历史中,这种画种得到了深远的发展,成为了具有高度艺术性和文化魅力的一种艺术形式。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和艺术特点两方面,深入探讨我国古代连环画的魅力所在。

一、历史传承1.起源连环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早在唐代,就有了用古籍插图的形式来叙述事物的方法。

但真正的连环画则要追溯到元代。

元代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丰富多彩、多样性和新型艺术思潮涌现的时代。

在元代,一种“谷春画(或谷神乐画)”开始出现,相当于连环画的鼻祖。

这种画以线描为主,用一段长的卷轴,情节连绵不断,故事环环相扣,是中国古代画中一种独有的绘画题材。

2.发展随着时间的发展,连环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广泛应用于壁画、画册和刊物等领域。

当时的连环画被严格分为“插图”和“故事卷”,插图是专门用来装饰书本的画,故事卷则是叙述连续故事并且有长卷布局的画。

这种画种在明清时期经历了全面的发展,逐渐渗透到了民间文化的方方面面。

3.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连环画在某种程度上逐渐式微,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它的地位却仍然无可替代。

它的历史传承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为了推广中国文化,许多人重新发掘连环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使其得以延续并存在于新的载体中,如绘本、动漫等。

二、艺术特点1.布局连环画的布局特点是一条长卷式的画面布局,画面内容从左向右顺次展开。

它以一种连贯的形式,将多个画面结合起来,用来叙述故事。

这种布局形式让连环画具有了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更加宽广的空间和更为深入的内容表现。

2.线描线描是连环画的特色之一,以线为基础来构建画面,形态简洁而富于表现力。

连环画的线描要变化繁多,有粗有细,有虚有实,有黑有白等等。

作者不仅需把形体表现得准确,还需在表情、动作、气氛和环境等方面生动传神。

线条细腻、流畅,光影勾勒清晰,让人们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画面中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连环画发展简史

连环画发展简史

连环画发展简史连环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历史悠久。

从萌发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早的、具有代表性的连环画当属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上的"土伯吃蛇"和"羊骑鹤"两组时属西汉的故事画,虽然情节简单,但具连续性和故事性,为连环画的雏形。

到了清末民初,有了石版印刷,连环画艺术趋于成熟和巩固,刘伯良绘制的《薛仁贵征东》是第一部加文字说明的连环画。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了《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水浒》等之后,现代流行的连环图画模式和名称才全面应用和确立起来。

至于连环画在画面上"开口"讲话,是受1929年在上海上映的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的影响之后才普遍采用的。

1932年以后是连环画才真正红火起来,一批声誉很高的连环画名家如连环画界的"四大名旦"- 绘画作者朱润斋、周云舫、沈曼云、赵宏本受到广大的欢迎。

到了40年代,钱笑呆、陈光镒二位后起之秀又加入其中。

如沈曼云绘制的《伏虎女侠》、《豹儿》和周云舫绘制的《二十八宿》、《夜半歌声》等,因书盒上标有"保证亲笔绘画"的字样,曾成为畅销的连环图画。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49年-1966年,为连环画的繁荣期。

这时的连环画主要以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爱国增产运动、三反五反、抗美援朝、中苏友好和合作化高潮、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以及人民代表的选举、宪法和婚姻法的公布等国家大事、以及政治战线和生产战线上涌现出来的众多新人新事等为题材,注重写实。

如《山乡巨变》、《穷棒子扭转乾坤》、《朝阳沟》等都极具时代特征,是连环画收藏的一个最重要历史时期。

而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作品,更被读者和收藏者所看中。

如丁斌曾和韩和平绘制的《铁道游击队》、罗兴和王亦秋的《林海雪原》、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等,一再印刷。

至于那些经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宫廷轶事等古典题材的连环画,更是量大质优,其传统的绘画技法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为众多读者和收藏者所喜爱。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1课每段的连环画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1课每段的连环画

五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1课是一篇关于连环画的文章,连环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连环画的定义、历史、特点、艺术价值和现代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连环画的定义连环画是一种以连续的图画形式叙述故事情节的艺术形式,通常由一系列画面组成,通过画面之间的衔接来展现故事情节的发展。

连环画既可以是单幅的作品,也可以是长卷形式的作品。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二、连环画的历史连环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最早出现在唐代,盛行于宋、元时期。

宋代的《宝卷》画风古朴粗犷,而明代的《寓言画》和元代的《杂画》则更加丰富多样。

到了清代,连环画逐渐形成了现代连环画的基本形式和风格。

三、连环画的特点1. 故事性强:连环画是通过图画来叙述故事情节的,因此具有很强的故事性,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画面连贯:连环画的每一幅画面都与前后画面相连,通过画面之间的衔接来表达故事情节的连贯性。

3. 色彩丰富:连环画在画面构图和色彩运用上非常讲究,往往色彩鲜艳,构图独特,给人以美的享受。

4. 表现形式多样:连环画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包括长卷、折页、横幅等,形式上体现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四、连环画的艺术价值连环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它能够展现我国古代文化的瑰丽和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连环画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

它还能够启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后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五、连环画的现代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艺术形式的不断更新,连环画在现代社会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

一些艺术家通过对传统连环画的研究和创新,使其在现代艺术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另连环画在儿童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成为了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形式。

连环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对于推动文化传承和促进艺术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0世纪中国连环画研究

20世纪中国连环画研究

三、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技术影 响
三、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技术影响
1、图像技术: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图像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艺术家们借 助摄影、印刷等技术,使连环画作品在图像清晰度、色彩丰富度等方面得到了显 著提高。
三、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技术影响
2、文本技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文本技术也在20世纪中国连环画中得到 了应用。艺术家们运用计算机字体设计软件等工具,使连环画作品的文本部分更 加美观、易读。
一、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历 程
一、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的中国连环画起源于20世纪初,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连环画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也不尽相同。
一、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历程
1、初创期:20世纪初至20世纪中叶,连环画主要受传统绘画和民间艺术的影 响,以单线白描为主,画面简洁明快。这一时期的连环画多以神话、传说和历史 故事为题材,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二、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艺术价值
2、文化内涵:20世纪中国连环画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作品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价值观和审美取向,成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20世纪中国连环画的艺术价值
3、艺术风格:20世纪中国连环画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极大的多样性。不同的 艺术家有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如有的注重线条的流畅,有的注重色彩的运用, 有的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等。
四、未来展望
1、数字化转型:随着技术的进步,连环画的创作和传播将进一步数字化。数 字绘画工具的发展将使艺术家们更加便捷地创作出高质量的连环画作品,而互联 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将使人们更加方便地欣赏和分享这些作品。
四、未来展望
2、多元化题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未来连环画作品的 主题将更加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历史、传说和武侠题材,科幻、奇幻、现代生 活等题材也将得到更多的展现。

闪闪的红星连环画未来发展趋势

闪闪的红星连环画未来发展趋势

闪闪的红星连环画未来发展趋势
一、引言
在我国丰富的民间艺术中,连环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尤其是那些以红色革命为题材的连环画,如《闪闪的红星》,更是深入人心。

本文将探讨闪闪的红星连环画的起源、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红星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闪闪的红星》是根据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讲述了一个孩子在战争年代成长的故事。

这部作品自问世以来,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连环画市场一度繁荣,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

三、闪闪的红星连环画的现状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转型,传统的连环画市场逐渐萎缩。

尽管如此,闪闪的红星连环画依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在当下,许多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通过网络、书店和民间收藏途径,寻找曾经的童年记忆。

四、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面对未来,闪闪的红星连环画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技艺,还要不断创新。

以下几点是未来闪闪的红星连环画发展的关键:
1.数字化传播: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将连环画制作成数字化产品,便于在网络、移动设备等平台上传播,吸引更多年轻读者。

2.跨界合作:与电影、动漫、游戏等领域展开合作,拓宽连环画的表现形
式和传播渠道。

3.原创作品培育:鼓励新锐画家和作家投身连环画创作,推动原创作品的发展。

4.教育推广:将连环画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让更多孩子了解并传承这一优秀传统艺术。

5.结语
尽管未来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闪闪的红星连环画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连环画表现方法

连环画表现方法

连环画表现方法摘要:一、连环画的定义与特点二、连环画的起源与发展三、连环画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四、连环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五、如何欣赏连环画艺术正文:连环画是一种以图像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连续的图像讲述故事、表达思想的绘画艺术。

它起源于古代壁画、洞穴绘画等,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在我国,连环画又被称为“小人书”,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化底蕴。

一、连环画的定义与特点连环画以图像为载体,通过一幅幅画面连续呈现故事情节,让观者一目了然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

它具有以下特点:1.图像生动:连环画的画面生动有趣,能吸引观者的注意力。

2.情节连贯:连环画通过画面之间的衔接,使故事情节连贯有序。

3.表现力强:连环画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手法表现各种题材,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4.易懂易记:连环画图像简单易懂,适合各年龄段观众阅读。

二、连环画的起源与发展连环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壁画、洞穴绘画等。

在我国,连环画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古代:以壁画、石窟艺术为代表,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2.中世纪:以宗教绘画、民间绘画为主,如欧洲中世纪的圣经插图、我国南宋时期的《水浒传》插图等。

3.现代: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连环画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如法国画家埃尔热创作的《丁丁历险记》、我国画家张乐平创作的《三毛流浪记》等。

三、连环画的创作方法与技巧创作连环画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如:1.构图:合理布局画面元素,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2.线条:运用不同的线条表现物体的质感和空间关系。

3.色彩:运用色彩渲染氛围,突出画面重点。

4.表情与动作:通过人物表情和动作表现故事情节,增强表现力。

四、连环画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连环画在我国焕发出新的生机。

许多传统连环画作品得以数字化呈现,同时涌现出一批新生力量,如网络漫画、绘本等。

未来,连环画将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中国小人书发展历史

中国小人书发展历史

小人书在中国上海流行起来的,20世纪初叶,在上海形成并开始广泛流传的通俗图画读物始称连环画,俗称小人书。

常采用文图结合的形式,也有的只以绘画形式出现。

世界上早期的连环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世纪,如埃及的《名王功迹》《死者之书》等。

中国战国时代的铜器画已有记载攻战事迹的连环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连环画作为一种通俗的传播文化的艺术形式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中国现代美术的一个主要画种。

小人书学名叫连环画,是我国传统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连环画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故事画。

到了清末有了石版印刷,连环画艺术趋向成熟。

1929年受有声电影的影响,连环画在画面上“开口”讲话。

1932年以后,连环画才红火起来,出现了朱润斋、周云舫等名家。

1949年后连环画发展进入*** 期。

这时的小人书大多以土地改革、爱国增产、抗美援朝、宣传宪法、婚姻法等国家大事为题材。

一些古典名著、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的古典题材小人书也以质优而受读者欢迎,代表作有《三国演义》、《水浒》等。

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在五、六十年代。

这个时期,精彩纷呈的连环画作品争相问世,连环画界有“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之称。

赵宏本、钱笑呆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雅致细腻、栩栩如生;王叔晖的《西厢记》隽永飘逸、维妙维肖;刘旦宅的《屈原》质朴凝重、遒劲奔放;王弘力的《十五贯》虚实相间、梦笔生花;丁斌曾、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气势磅礴、引人入胜;杨逸鳞的《青春之歌》色彩鲜明、独树一帜;聋哑画家毅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笔触生动、振奋精神;贺友直表现湘西农村题材的长篇连环画《山乡巨变》被誉为“中国连环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文革”期间的1966年5月到1969年期间,小人书出版几乎是空白。

1970年开始,小人书的创作出版又形成了*** 。

《鸡毛信》、《小骑手》等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略论当代连环画的发展与创新

略论当代连环画的发展与创新

略论当代连环画的发展与创新当代连环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连环画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元化的艺术享受。

本文将从当代连环画的发展历程、创新表现和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当代连环画进行略论。

当代连环画的发展历程连环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起源于宋代,经历了元、明、清诸朝以及民国时期的发展演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连环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20世纪初,由于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的连环画面临了一次革命性的改革,传统的行书和章回体连环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现代意义上的连环画,这一时期的连环画艺术家们秉持着创新的精神,通过运用新的绘画技法和叙事手法,为连环画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随着当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连环画也不断在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为读者带来了更多元化的文化享受。

现代的连环画作品在叙事语言、绘画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更加贴近当代大众的生活。

当代连环画以其别开生面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丰富的艺术特点,不断吸引着更多的读者,成为了当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代连环画的创新表现当代连环画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题材创新。

传统的连环画作品往往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主题,而当代连环画则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

一些作品以现代都市为背景,讲述了现代人的生活境遇和精神追求,另一些作品则关注社会现象和人文情感,向读者呈现了更加真实和有血有肉的形象。

其次是表现手法的创新。

当代连环画家们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尝试,采用了更丰富的绘画风格和叙事方式,将传统的连环画叙事模式与现代的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为作品赋予了更加生动和鲜活的艺术感染力。

一些当代连环画作品还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元素,通过手机、电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为连环画这一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连环画发展史(两汉至五代)

连环画发展史(两汉至五代)

连环画发展史(两汉至五代)一、两汉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的汉代,我国的绘画艺术有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宫廷壁画”、“祠堂壁画”、“墓室壁画”风靡一时,内容大都是宣扬圣贤先人的事迹。

在这些壁画中,有不少是多幅连续性的叙事故事画。

如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的《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就是一幅不分届的描绘多种神话传说和墓主(墓主是西汉初第一钛侯、长沙诸侯国丞相利苍的妻子)生前生活场景相结合的连续多幅的故事画。

同时出土的还有《马王堆一号墓漆棺故事画》和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气功强身图》也称《导引图》,画面形式都有连续叙事的明显特点。

1.“土伯吃蛇”和“羊骑鹤”《美术》月刊1981年第4期上发表过一篇《我国现存最早的连环画》。

据该文介绍,马王堆一号汉墓漆棺“为四层套棺,中间两层是黑地彩绘棺和朱地彩绘棺,上面皆有云气,在云气的间隙画了很多神怪人物”。

这些神怪人物有的是成组的带有连续性的故事画。

其中列举两例,这就是“土伯吃蛇”和“羊骑鹤”。

土伯吃蛇画在黑地彩绘棺棺盖上①一秋低头寻找东西。

②秋见到一条蛇。

③秋将蛇衔起,喂一有兽头、张口、翘舌而作人立状的怪物(即土伯)。

④土伯把蛇吞下去。

羊骑鹤画在黑地彩绘棺右侧板上①一羊牵一鹤,鹤露出半个身子,好像刚刚来到。

②羊牵引鹤,鹤不愿走,羊使劲拽。

③羊骑在鹤身上,鹤背负着羊向前走。

据考释,土伯是地下的主神,吃蛇是防止蛇对死者尸体的侵害。

羊是吉祥之意,鹤是古人崇拜的神物,古人认为人死后升仙是骑鹤上天的,故“羊骑鹤”寓意希望死者升仙上天。

这两组画已经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和故事性,秋、蛇、土伯、羊、鹤等形象也都刻画得栩栩如生,饶有意趣。

为连环画的雏形。

2. 《二桃杀三士》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比较完整的早期连环画壁画有洛阳西汉墓墓室壁画《二桃杀三士》。

故事讲述的是春秋时齐景公将两个桃子赐给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论功而食,三人弃桃自杀。

事见春秋·齐·晏婴《宴子春秋·谏下》,比喻借刀杀人。

连环画发展史(宋元至清末)

连环画发展史(宋元至清末)

连环画发展史(宋元至清末)至宋元明时代,出现了连续性较强的插图连环画。

尤其是随着雕版印刷的繁荣,连环画越来越多,如明代出版的《胡笳十八拍》和《孔子圣迹图》,以及《虞氏平话五种》、《全相平话三国志》等。

明末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利用单幅或多幅的图画,加上和画面相应的文字,说明劳动人民的生产过程。

这些都已经具备了今天连环画的基本构成要素。

清末石印术的使用,使连环画发生了划时代的转变。

清代晚期,值得注意的是石印连环画和年画连环画。

光绪十年(1884),《点石斋画报》刊载了关于朝鲜东学党事变的连环画十幅,绘记事变发生的始末。

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文益书局出版了连环画《三国志》,全书二百余幅画面,是近代石印连环画的第一部。

当以传记、戏曲、小说为内容的年画兴起之后,群众逐渐不满足于观赏其某一段情节,而要求看到故事的全过程,这样年画连环画便应运而生。

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等是著名的年画连环画产地。

桃花坞年画始于明代,盛于清代。

一、宋、元、明1. 永乐宫壁画宋、元、明的连环画,在庙宇壁画中就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如元代山西永济(旧址)永乐宫纯阳殿彩色壁画(共52幅),是道教始祖吕洞宾(神话故事中的八仙之一)的画传。

全殿壁画共有212平方米,以连环画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吕洞宾从在咸阳降生起,一直到赶考、得道、成仙的故事。

每幅画的主题都很清晰明确,绘画的技法多样,生活气息浓厚。

有元至正十八年(1358)作者“禽昌朱好古门人张遵礼”等人的题记。

这是一件集体绘制的作品,但难能可贵的是,风格却颇为统一。

2. 《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相传唐代的阎立本和杨宁、以及宋代的李唐、明代的尤求、仇英都画过这一题材的作品,有的叫《胡笳十八拍》,也有的叫《胡笳图》,还有的叫《蔡琰归汉图》、或《文姬归汉图》,能容都是根据东汉蔡琰(文姬)作的辞曲所绘,辞意描绘的是:东汉末年蔡琰在战乱被匈奴掳去,后经曹操遣使赎回来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连环漫画的发展历程

连环漫画的发展历程

连环漫画的发展历程漫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壁画和连环画。

在古代的埃及、希腊和罗马文化中,人们会在壁画上绘制图像来讲述故事,这可以被视为最早形式的连环画。

在中国,宋代的连环画《百子图》也是较早的连环画作品之一。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连环画开始在欧洲传播。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欧洲,连环画成为大众流行娱乐的一种形式,广受欢迎。

最早的连环画出现在法国,例如世界上第一部连环漫画《绅士偷袜》于1833年在法国出版。

20世纪初,随着日本漫画的兴起,连环漫画开始演变成为现代的形式。

在日本,漫画被广泛应用于报纸、杂志和书籍。

同时,漫画艺术也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研究。

1930年代,日本漫画家手冢治虫创作了《铁臂阿童木》,这是第一部受欢迎的长篇科幻连环漫画,开创了日本漫画的新时代。

二战期间,漫画成为宣传战争和提升士气的重要手段。

同时,在美国,超级英雄漫画开始兴起,例如超人和蜘蛛侠等系列,开创了西方超级英雄漫画的黄金时代。

1960年代,日本的漫画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被称为“漫画热潮”。

大量的漫画作品诞生,涵盖了各个题材和类型,为后来的日本漫画业奠定了基础。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漫画正逐渐从纸介质转向数字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发展,网络漫画和手机漫画成为新的发展方向。

越来越多的漫画作品通过在线平台发布,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浏览。

总的来说,连环漫画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壁画到印刷连环画再到现代漫画的过程。

不断创新的技术和创意使得漫画成为一种受欢迎的大众娱乐形式,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略论当代连环画的发展与创新

略论当代连环画的发展与创新

略论当代连环画的发展与创新当代连环画是指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连环画作品,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绘画形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代连环画也不断在艺术表现形式、题材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当代连环画的发展历程、创新思路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略论。

一、当代连环画的发展历程连环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随着社会变化和观念更新,连环画也不断涌现出新的风格和内容,逐渐走向多样化和现代化,成为了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形式。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连环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是中国连环画的黄金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国连环画创作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包括历史传统故事、革命传统故事、社会生活题材等。

中国连环画也开始引进西方绘画艺术的技法和理念,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连环画创作风格。

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连环画开始面临着新的发展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连环画传播方式和受众群体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连环画形式逐渐走向衰落。

与此新兴的网络媒体为连环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使得连环画的传播方式得到了革新和拓展。

二、当代连环画的创新思路在当代社会,连环画的创新不仅仅在于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更在于内容和传播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当代连环画需要不断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实现连环画创作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1. 融合传统与现代当代连环画的创新思路之一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元素,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创作出融合东西方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的作品。

这种创新思路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使连环画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观众。

2. 借助新媒体传播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连环画成为了当代连环画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互联网平台,连环画作品可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受众也更加全球化和多元化。

中国连环画发展历史

中国连环画发展历史

中国连环画发展历史
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历史
小人国商城
中国连环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到清末和中华民国初年,随着石版印刷技术的发展,连环画开始作为通俗读物出现
XX年第一本石印连环画《三国志》由上海文艺书局出版20世纪XX年代以后在文化启蒙运动和出版业的发展中,连环画逐渐广泛流行北京称连环画为小人书,上海称图画书XX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西游记》时,定名为连环图画
XX年代,连环画受到鲁迅、瞿秋白、茅盾等人的重视鲁迅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指出,不要视连环画为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下等物事”他还在《论“第三种人”》中认为连环画可以产生L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那样伟大的画家茅盾在《连环图画小说》等文中,对连环画的改革提出了重要意见,认为当时遍布上海街头的连环画书摊,无形中成为上海民众最欢迎的活动图书馆,并且也是最厉害、最普遍的民众教育的工具!
当时连环画主要根据旧小说、戏曲和电影编绘而成,内容大都宣扬神怪武侠、诲淫诲盗和封建迷信出版者主要为了营利,编绘者大多为了养家糊口,作品多粗制滥造,印制低劣但也有一部分连环画家的创作态度较为严肃,如XX年代上海朱润斋绘的《三国志演义》,注意描绘的真实性,使连环画开始摆脱了戏剧舞台式的画法还有些连环画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和旧社会黑暗势力,或是歌颂历史上的爱国英雄人物XX年代上海赵宏本的连环画即其一例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留京外史》,也都以揭露、批判和幽默性受到广泛欢迎在解放区,油印、石印和铅印的画册、画报广泛流传,连环画发挥的宣传教育作用尤其突出古元、力群等用木刻连环画表现人民的斗争事迹莫朴、吕蒙、亚君合作的木刻连环画《铁佛寺》(共幅)彦涵的《狼牙山五壮士》等,至今仍不失为艺术质量较高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环画的历史演变及发展概况
1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连环画
连环画是我国传统艺术绘画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我国特有的艺术瑰宝。

连环画是通过连续性的画面,采取图画和文字相结合形式的一种故事画。

它具有形象化、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等特点,是深受广大群众所欢迎的,一种老少咸宜的“大众精神食粮”。

连环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远在一千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壁画中就创造了这种连续性的图画,这种连续性的图画就是我国最早的雏形的连环画。

那时古代这种连续性的图画內容也很丰富,大体有宗教的、圣贤的、小说戏曲的等等类型的均有。

从宋代以后,随着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与发展,就有了连续性比较强而且分幅也较明确的连环画了。

到了清代中后期随着发展起来的年画及这种连续图画,大多又是采用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分格成十多幅或几十幅画面的连续图画了。

古代连环画的发展虽然类型很多,但纯属独立的连环画却极少见到,大多都是依附于文字,成为文字的一种附属品。

直到清末民初在印刷技术上得到更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连环画才真正得到发展并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

在一九二五年,才有了“连环图画”这个名字。

2旧中国反动统治下的与解放区的连环画
连环画有图有文图文并茂,以图为主,有故事、有情节,而且通俗易懂,它一出现就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发展很快。

但是在旧社会,连环画根本就不被重视和支持,画了内容较好的,揭露了旧社会黑恶统治的作品,就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另一方面由于连环画深受群众的喜爱,又被书商资本家看中后,作为牟利的工具,因此,在内容上日趋低级及荒诞;此外,还被一些为艺术而艺术的人们所轻视,认为是雕虫小技,加以排斥。

这样,连环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形成后,却又遭到多方面摧残而不能健康的发展和提高。

对此,中国文化新军的英勇棋手鲁迅先生曾深痛而恶绝之,他一再呼吁革命的美术工作者要重视连环画这个思想武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里,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的美术工作者则创作了不少革命内容的新连环画。

同时,也创作了不少油印的、幻灯的、漫画的、木刻的等形式的连环画。

通过印刷出版的连环画画册,一般篇幅都较短小而精悍,像西野的作品《刘家胜打地堡》、古元的作品《独胆英雄》、罗工柳的作品《李有才板话》、吕蒙的作品《铁佛寺》、江有生的作品,《曹文选》、力群的作品《革命教师刘保堂》、林军的作品《不朽的战士》、彦涵的作品《狼牙山五壮士》等等。

创作了不少反映工农兵斗争生活的连环画作品,对革命斗争起
了一定的宣传、鼓动及教育作用。

当时在解放区尽管物质等各方面条件差,连环画的发展还不很普遍,但连环画发挥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受到了根据地广大工农兵群众的拥护。

这也使连环画本身经受了考验,证明连环画这个画种,是有前途的,并且只有和革命事业相结合,才能有更广阔的前途。

那时解放区的连环画运动,实质上是为今后连环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建国后迅猛发展的灿烂辉煌的中国连环画
全国解放后,连环画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下,由于连环画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旧连环画得到了改造,使新连环画在思想、内容形式及绘画造型艺术上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连环画才有了飞跃的发展,并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连环画作品。

如连环画获奖作品:《山乡巨变》、《穷棒子扭转乾坤》、《铁道游击队1—9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我要读书》、《西厢记》、《渡江侦察记》、《白毛女》、《交通站的故事》、等等;还有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优秀连环画新作:,《白鹿原》、《尘埃落定》、《地球的红飘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兄弟》、《画说全聚德》等等。

创作出了上亿万册的优秀连环画,使群众愈来愈喜欢连环画了,连环画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与风格。

自新中国诞生以来,连环画已伴随着我们几代人的成长,对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均有着极重要的影响。

至今,年长一点的人们谈论起来还感慨的说:《我们这代人都是看着连环画长大的!》
在连环画辉煌发展的同时,我国并拥现出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连环画大师,如:何友直、刘继卣、丁斌曾、韩和平、赵宏本、钱笑呆、顾炳鑫、王叔晖、华三川、华君武、王绪阳、贲庆余、卜孝怀、任帅英、墨浪、费声福、程十发、张乐平、王弘力、关景宇、赵宝林、沈尧伊、、雷德祖、戴敦帮、徐有武、陈玉先、杨逸麟、庞帮本、赵国经、王美芳、詹忠效、陈衍宁、尤劲东还有刘晓刚、李章庭、丁宁源、王力志、杨文仁、周申、车天德、沈冬、窦世奎、项维仁、朱双海、庞先健、谢颖、张丽华等等。

还拥现出一批颇有名气的连环画编辑出版家、文学脚本家、理论研究家,如:倪延风、姜维朴、黎鲁、杨兆麟、白宇、徐淦、吴兆修、洪斯文、曹作锐及刘延江、徐永林、关景宇、何兵等等。

多年来,连环画的工作者们努力继承和发扬着连环画的传统风格与形式,力图延续它的辉煌。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和提高,数字信息化也进了民家,把民众特别喜欢的三大精神食粮:电影、戏剧、连环画由影剧院搬进了千家万户的家庭电视上。

从此人们看戏、看电影再也不用往影剧院跑了,在自己家里就能舒舒服服的观看。

而各地的影剧院虽然已无影无踪地消失,但我国各地的电影、戏剧事业相对更加发展了,电视观众几乎达到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连环画虽也面临新的转型,并失去了原有的辉煌,生存也几乎困难重重。

但这总是个暂时的现象及过度,低谷过后市场将更为广阔。

2009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对当前连环画工作作出了重要批示,批示中明确指出:“宣传文化出版部门要支持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发行,使连环画成为永葆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之
花。

”刘云山同志的重要批示,显示了中央对连环画出版形式的肯定和对连环画出版工作的重视及关心!更是对连环画及连环画出版工作生存及发展的强有利的保证。

我们应当相信连环画在不久的将来定能重新崛起与复兴,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连环画新时代即将来临。

愿我们这一代及下一代再再一代人,一定要从老一辈连环画工作者身上获得鼓励、获得希望、获得经验,来传承我们的连环画事业,再创连环画新的辉煌!愿此文能燃起更多连环画读者们的关心,期盼连环画能仅快复苏,更现中国连环画的辉煌!附:插图《连环画选页》
1..梅兰芳蓄须明志插图:谭青/绘画
2.徐特立断指血书为救国插图:谭青/绘画
3.叶挺在烈火中永生插图:谭强/绘画
4.冯如在国际飞行比赛中一举夺魁插图:谭强/绘画
5.霍去病征战大漠南北插图:谭孝先/绘画
6.辛弃疾突入金兵营帐捉获叛徒插图:谭孝先/绘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