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工作技术交流
一级注册结构师_分值分配
一级注册结构师_分值分配一级注册结构师是一个高级职业资格,对于城市建设和工程项目的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监督作用。
为了保证注册结构师的质量和能力,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设置了一定的分值分配。
以下是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的分值分配安排的详细介绍。
1.理论考试(600分)理论考试是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的第一阶段,主要测试考生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理论考试分为两个部分:综合试题和专业试题。
综合试题占理论考试总分的60%,即360分。
综合试题包括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监理、勘察与设计、法律与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每个部分的分数分配如下:-规划与设计:80分-施工与监理:80分-勘察与设计:80分-法律与法规:120分专业试题占理论考试总分的40%,即240分。
专业试题主要测试考生对结构设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专业试题分为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分数分配如下:-结构力学:60分-结构设计:60分-结构材料:60分-结构施工:60分2.实务考试(600分)实务考试是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的第二阶段,主要测试考生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的实务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务考试分为两个部分:设计报告和技术交流。
设计报告占实务考试总分的70%,即420分;技术交流占实务考试总分的30%,即180分。
设计报告内容根据考试要求进行选择,考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和阐述,并对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说明和分析。
技术交流主要测试考生在实际工作中与其他专业人员和业主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能力。
考生需要进行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讲解,同时回答相关问题。
总结起来,一级注册结构师考试的分值分配如下:-理论考试:600分-综合试题:360分-专业试题:240分-实务考试:600分-设计报告:420分-技术交流:180分考生在理论考试和实务考试中的得分累加即为最终的考试总分。
根据考试总分的高低,结合其他评分要素,通过考核指标来确定考生是否符合一级注册结构师的资格要求。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探讨
1 结构 设计 师在建筑 结构设 计时应遵循 的基 本 原则
1 . 1结构设计师在建筑结构设计时应遵循安全性原则
从整体 上来说 . 建筑 结构应该符 合安全性 的要 求, 所以,
员应 该 根 据 侵 蚀 的 不 同情 况采 取 不 同 的措 施 :针 对板 构件 或 建 筑工 程 的 大 悬臂 梁构 件 .在 设 计 时应 采取 相 应 的措 施 增加 竖 向地 震 力 的稳 定 性 和 强 度 : 针 对静 定 的 建 筑 工 程 构 件 . 结 构
L o W C A R B o N W o R L D 2 0 1 3 , 6
技术 交流
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及合理设计方案探讨
李
【 摘
【 峰( 广东南 海国际建 筑设 计有限 公司, 广东南海 5 2 8 2 5 1 )
要】 当今, 在市场经济体 制下 , 我 国经济得 到了迅速 的发展 , 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取 得了令 人瞩 目的成就。我们都知道 , 建筑 事业的蓬勃发
总之 , 消 防给 排 水 的施 工过 程 看 似 简单 , 但 它 却 直 接 影 响 定. 施 工单 位 一 定要 保 障技 术 交底 工 作 的 顺 利 进 行 . 严 禁 违 规 着 人 们 的 正 常 生 活 。 随 着 更加 科 学合 理 制 约 机 制 的 实施 , 施 工 操 作 现 象 的 出现 人 员应 不 断 总 结 经验 教 训 , 在 完善 施 工 工 艺 的基 础 上 . 增 强 建
【 关键词 】 建 筑结构 ; 结构设计 ; 基本原则 ; 设计 方案 ; 探讨
【 中图分类号】 T U 3 1 8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3 ) 1 2 — 0 3 0 3 — 0 2
结构设计师工作总结个人
结构设计师工作总结个人
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师,我深知自己的工作责任重大,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这个行业里,我不仅要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工作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收获,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总结一下结构设计师工作的个人体会。
首先,作为结构设计师,我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我需要熟练掌握
结构设计理论和相关计算软件的使用,能够独立完成各类建筑结构的设计和计算。
同时,我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跟上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在工作中,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努力做到最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设计方案。
其次,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结构设
计师,我需要与建筑师、土木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进行沟通和协作。
我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同时也要理解和尊重其他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在团队合作中,我要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责任心。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遇
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我需要能够迅速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我还要对自己的设计负责,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结构设计师,我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
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责任心。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会成为一名更优秀的结构设计师,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技术交流】关于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
【技术交流】关于钢结构的【刚接】和【铰接】【正文】一:钢结构的刚接方式1.1 刚接概述刚接是指钢结构的连接方式,在连接点处实现了刚性连接,使得连接处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
刚接普通适合于需要承受较大荷载和变形要求较小的结构。
1.2 刚接的常见连接形式1.2.1 焊接连接焊接连接是利用焊接工艺将连接件(如焊缝)与钢结构件相连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
常见的焊接方式有电弧焊、气焊、焊丝焊接等。
该连接方式具有强度高、刚度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钢结构中。
1.2.2 螺栓连接螺栓连接是通过将螺栓与连接件相连接,再将螺栓紧固在槽孔中,使其形成固定连接。
螺栓连接具有拆卸方便、适应性强等特点,适合于需要拆卸的场合。
1.2.3 高强度螺栓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是一种特殊的螺栓连接方式,它采用高强度螺栓进行连接。
与普通螺栓连接相比,高强度螺栓连接具有更高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适合于特殊要求的工程。
1.3 刚接的适合范围和注意事项1.3.1 适合范围刚接适合于需要承受大荷载或者变形要求较小的钢结构连接,如大跨度桥梁、高层建造等。
1.3.2 注意事项在进行刚接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检查连接件的质量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确保焊接或者螺栓连接的质量和强度;- 钢结构刚接处的构件要进行防腐处理,以防止腐蚀和影响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设计要求,对刚接进行适当的验收和检测。
二:钢结构的铰接方式2.1 铰接概述铰接是指钢结构的连接方式,在连接点处实现了铰接,使得连接处具有一定的柔性和变形能力。
铰接普通适合于需要较大变形能力和位移自由的结构。
2.2 铰接的常见连接形式2.2.1 楔形钢连接楔形钢连接是一种常见的铰接方式,通过将楔形钢置于连接点处,使得连接处具有一定的铰接性能。
楔形钢连接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适合于一些要求较低的场合。
2.2.2 锚链连接锚链连接是一种特殊的铰接连接方式,常用于海上平台等场合,通过将锚链连接在结构上,实现结构的铰接性能。
设计结构岗位职责
设计结构岗位职责设计结构岗位职责11、结构工程师岗位职责(1)负责有关结构工程方面的监理管理工作。
(2)参与编制、审核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责。
(3)负责编制结构工程方面的有关监理文件,组织、指导、检查和监督监理人员的结构工程监理工作。
(4)审查承包人提交结构工程方面的方案、变更等,并向驻地监理提出报告。
(5)参加分项工程验收及隐蔽工程验收。
(6)负责结构工程施工中质量事件和质量事故的处理,并完成报告。
(7)配合、协助其他监理工程师完成监理工作,参与编制监理周、月报。
(8)负责主持召开结构工程质量专题会,贯彻质量意图。
(9)完成驻地监理工程师交办的其它工作。
2、钢结构设计师岗位职责1、负责轻钢结构建筑的施工图纸设计、加工图纸设计、结构计算等;2、对建筑方案进行审核,提出合理化建议;3、负责项目前提的分析可行性、配合前期项目报价的资料的提供;4、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结构问题并配合研发,做好产品的推广工作;5、参与项目前程项目的技术交底和施工现场施工指期的客户沟通和协调。
3、建筑结构设计师岗位职责1.与设计院沟通、协调,做好楼盘结构、室内室外效果等建筑设计和质量把关工作;2.组织专业技术调研、现场结构勘测工作,并编写《专业设计调研报告;》;3.编写《结构设计说明书》和《图纸目录》;4.负责初步审核结构设计文件和图纸,整体把握结构设计及效果设计;5.负责参与结构施工的技术交底工作;6.配合报审工作,参与图纸会审和重大设计变更工作;7.配合现场施工、质量检验、竣工验收、设计回访及设计技术总结工作。
4、产品结构设计师岗位职责1、负责新产品开发的报价等工作;2、负责新产品开发中的结构设计工作;3、负责新产品开发技术文件编制、及图纸的绘制工作;4、负责新产品开发中跟进模具制造、试模、模具验收等工作;5、负责新产品开发外购件的评估工作;6、负责新产品的试装、测试等工作;7、负责新产品的改进工作;8、负责新产品开发试制组织工作及试制鉴定、释放生产工作。
结构设计评副高工作总结
结构设计评副高工作总结
一、工作背景。
作为结构设计评副高,我在过去一年中负责了公司多个项目的结构设计评估工作。
这些项目涵盖了建筑、桥梁、道路等不同类型的工程,为公司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持。
二、工作内容。
在过去一年中,我主要负责了以下工作内容:
1. 对项目的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包括结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的考量;
2. 与项目团队合作,提出改进建议,优化结构设计方案;
3. 参与项目的现场勘察和技术交流,为设计方案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4. 撰写结构设计评估报告,向公司领导和客户汇报工作成果。
三、工作收获。
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以下收获:
1. 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工程的结构设计原理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2. 通过与项目团队的合作,学习了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3. 通过参与项目的现场勘察和技术交流,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撰写结构设计评估报告的经验,提高了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工作展望。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为公司的发展和客户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支持。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公司的学习培训和技术交流,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结构设计评副高工作总结到此结束,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也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谢谢!。
结构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个人感悟
个人感悟
结构工程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 细心和耐心。 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是非常 重要的。
个人感悟
必须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 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更好地 解决技术问题和取得更好的工 作成果。
未来展望
未来展望
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结构工程领域的相 关知识。
结构工程师专业技 术工作总结
目录 工作内容 主要成果 自我发展 个人感悟 未来展望
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
结构设计工作: - 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结
构设计,包括建筑物、桥梁等 工程项目。
- 分析和计算结构的荷载 和应力,制定合理的结构方案 。
- 进行结构模型的建立和 分析,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 全性。
工作内容
技术问题解决: - 协助解决工程项目中遇到的结构
技术问题。 - 进行现场勘察和数据分析,找出
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工作内容
技术支持与交流: - 与项目组成员和相关专
业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 - 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解答相关问题。
主要成果
主要成果
成功完成多个结构设计项目,包括高层 建筑、大型桥梁等。 提出了一些创新的结构方案,有效提高 了工程的效益。
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成为业界的专家 。
未来展望
参与更多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不断挑战自我。 为建设更安全、更稳定的工程 项目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主要成果
协助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使 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参与了多个技术交流会议,并 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
自我发展
自我发展
持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结构工程技术和 标准。
初创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
初创企业组织架构的设计在初创企业的早期阶段,设计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可以匡助企业实现高效的协作和顺畅的沟通,有效地分配资源和责任,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初创企业组织架构设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确定组织结构类型在设计初创企业的组织架构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组织结构的类型。
普通来说,初创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类型:1. 功能型组织结构:按照工作职能将员工划分为不同的部门,例如市场部、技术部、财务部等。
这种结构适合于初创企业的早期阶段,可以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但可能存在沟通不畅和决策滞后的问题。
2. 产品型组织结构:按照产品线划分部门,每一个部门负责一个或者多个产品的开辟和运营。
这种结构适合于产品线较多的初创企业,有利于加强产品的专业化管理,但可能存在资源分散和协作难点的问题。
3. 地域型组织结构:按照地理区域划分部门,每一个部门负责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业务。
这种结构适合于初创企业在不同地区开展业务的情况,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当地市场和客户需求,但可能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和协调难点的问题。
二、确定关键岗位和职责在初创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关键岗位的设定和职责的明确非常重要。
关键岗位通常包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首席财务官等,他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确定关键岗位后,需要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协调一致。
例如,在功能型组织结构中,可以设立市场部、技术部和财务部等职能部门。
市场部负责市场调研、品牌推广和销售策略制定;技术部负责产品研发和技术支持;财务部负责财务管理和投资决策。
每一个部门都应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同时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协作。
三、确定团队规模和层级在初创企业的组织架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团队规模和层级的问题。
团队规模应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发展规划来确定,既不能过大导致资源浪费,也不能过小导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
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目录由《建筑结构》编辑部、《施工技术》编辑部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于2007年7月12-14在北京成功举行。
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5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经专家审稿,共选出230余篇收入会议论文集,近800页,以《建筑结构》2007年增刊的形式公开出版,以下给出论文集目录,需要者可在编辑部邮购。
·第一篇 加固改造工程实录·燕京饭店改扩建项目主楼改造结构设计………………………………………………张淮湧王树乐霍文营胡纯炀曹清何相宇卢燕 四川省展览馆加固改造设计…………………………………………………………………………………………………………吴小宾 陈钢 多层临街砖房改造为框架结构商场的改造加固设计……………………………………………………李林 陆建勇 刘晓东 胡煜 白永杰 某办公大楼的抗震加固与改造设计……………………………………………………………………………………………高会宗崔学才 钢结构托换的改造技术工程实例…………………………………………………………………………张建林 潘立 张吉柱 于岳 汪光文 综合性加固改造工程的结构设计实践………………………………………………………………………………………………………陈军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加层、改造及抗震加固………………………………………………………………………………………………刘军 既有建筑之间增置天桥并加固原结构设计实例……………………………………………………………………………………………刘军 武汉大学老理学院的可逆性加固设计………………………………………………………………………………………何斌陈寅贺怀建 无锡“摩天360”烂尾楼改造的结构设计与实践………………………………………………………………………许笑冰 刘传平 路佳 灵泉村古建筑的灾害分析与维修加固建议………………………………………………………………………王艳 武俊曦 刘思远 谭小蓉 南京某近代砖木结构加固与改造设计……………………………………………………………………………………………张伟斌 禹永哲 海口申鑫国际广场主楼结构改造与抗震加固设计……………………………………………………………段晓农 杨竹鹃 陈雪婷 张日进 某组合结构建筑改造加固实例……………………………………………………………………………………………………吴文锦 完海鹰 深圳某工程改造加固实例…………………………………………………………………………………………………………巴桂江 张苏芳 高层建筑的边柱变成中柱的加固设计…………………………………………………………………李华亭 王立超 田端峰 李鑫 吴英光 某老建筑的墙体托换的设计及施工…………………………………………………………………………………………………秦浩 完海鹰 北京地坛体育大厦结构设计及改造加固………………………………………………………………………………金来建聂威东张连奎 某多层厂房的二次加固设计及对后续设计使用年限的思考……………………………………………………………杨海滨石志民李玲 某电厂输煤栈桥结构加固设计…………………………………………………………………………黄建文 姚正治 张焕娥 侯杰 王广仁 某法院办公楼和法庭的改造加固设计………………………………………………………………………杨军张惠英叶知满李辉闫锋 文物建筑上海外滩23号大楼工程的加固修缮设计与技术…………………………………………………王连青 陆余年 蔡志鸿 沈晓明 某多层框架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赵士永 强万明 李占文 边智慧 上海杨树浦水厂内排架厂房改造加固设计……………………………………………………………………………欧阳煜张文杰戚继亮宜兴市某商厦结构改造加固设计…………………………………………………………………………………………………………陶礼斌 煤矿钢筋混凝土井架加固实例……………………………………………………………………………………………………张永忠 陈书杰 恒隆商业中心结构加固设计实例……………………………………………………………………………………………………………夏尧 砖混结构加固改造工程实例……………………………………………………………………………………………孙永利张寿利孙立鹏 某办公楼局部加层改造及加固设计……………………………………………………………………………………刘中华肖志斌耿翠珍 CFRP在香港广场商务大厦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杨君 陈道政 陈政中 某工程增设楼梯的结构改造……………………………………………………………………………………………杭中超肖良锦刘兴华 成都某车间混凝土排架柱的加固方法……………………………………………………………………………………………………刘家宁 超载钢结构行车梁的两种加固方法…………………………………………………………………孙学军王晔霞 蒋彦刚李爱国 盛丽萍·第二篇 加固设计分析与技术应用·既有楼板开洞研究…………………………………………………………………………………………………………………………万墨林 既有框架结构节点核心区周围的锚固……………………………………………………………………………………………………佟建国 F R P粘贴结构加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和技术……………………………………………………………………………………………吴智深 受条件制约状况下的改造加固工程实践……………………………………………………………………………………………陈宙 刘成斌 消能减震技术在某文物保护性建筑加固工程中应用……………………………………………………………花炳灿 于军峰 陈清祥 潘琪 基于能力谱法的耗能减震加固设计……………………………………………………………………………………冯传山李亚明熊学玉 应用消能减震技术进行结构抗震加固的推覆分析方法探讨……………………………………………………胡克旭 朱旭东 陈清祥 潘琪 砖混结构大空间改造工程的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刘兴家杨志杰李明柱 平遥古城墙加固技术研究…………………………………………………………………………………………………雷宏刚吕建国吴涛 牵引车混凝土轨道梁的加固方案设计……………………………………………………………………………………宋坤周洪彬赵建波 钢结构在托换技术中的应用……………………………………………………………………………………………张新中王桂英杨宏杰 结构改造设计中的几点体会和建议………………………………………………………………………………………………洪石坚 魏国威 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在南京某厂房改造中的应用………………………………………………………龚斌文 胡其龙 龚锐 体外预应力法在加固钢桁架中的实践……………………………………………………………………………………赵玲军张国龙吴涛 砌体结构改造工程承重墙体的两种托换方法…………………………………………………………………………………………王珺 徐勤 砖混结构建筑墙体托换设计与施工技术…………………………………………………………………………………郑立煌陈瑜张淮湧 注浆法在南京明故宫午朝门结构加固中的应用…………………………………………………………………………………陈兰兰 曹双寅 改扩建工业厂房基础设计的探讨…………………………………………………………………………………………………………付桂宏 既有建筑物增设电梯的连接设计…………………………………………………………………………………………………………谭方兰 高效预应力加固技术发展综述……………………………………………………………………………………………李延和李树林吴元高效预应力加固和改造技术的工程应用…………………………………………………………………………………………………项剑锋 高层建筑新增跨框架梁的设计……………………………………………………………………………李华亭王立超田端峰李鑫李健 置换混凝土法在圈梁加固中的应用…………………………………………………………………………………陈尚建欧阳普英侯发亮 托梁换柱施工技术在砖柱框架结构房屋改造中的运用………………………………………………………………………………林飞 唐颖 用PKPM对面层或板墙加固后砌体结构的抗震计算………………………………………………………………………………付洁 王志浩 国家商务部1号楼转换桁架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可靠性研究………………………………张良文 韩菲 张良慧 马志亮 侯公羽 陈彬磊 加固、改造设计的变刚度分析方法………………………………………………………………………………………王建 李烨 李青 钱鹏 加固方法与技术在某框架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光军孙帅李明义 撞击力作用下船闸人字门的受力分析与加固……………………………………………………………………………………徐海峰 朱召泉 BND工程结构抗震粘滞流体阻尼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重点工程中应用实例简介………………………………………彭枫北 刘康安 YZJ系列结构胶在古建筑加固工程中的应用……………………………………………………………………陈尚建 陈洲 候发亮 芦华清 对粘钢加固工程全过程质量控制的探讨……………………………………………………………………………………………………程峰 试论三管钢烟囱加固设计…………………………………………………………………………………………………………………魏利金 外粘型钢加固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的程序开发………………………………………………………………潘建立 欧阳煜 胡孔国 束天明 大截面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加固……………………………………………………………………………………………………………赵晓明 结构外部粘贴加固问题的探讨………………………………………………………………………………………………………………唐颖 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量分析及确定方法…………………………………………………………………………………………包越海 汪秀石 钢筋网砂浆(或混凝土)面层加固砌体墙CAD的研制…………………………………………………………………迟洪明 邓思华 何玮珂 碳纤维材料在梁板加固中的应用…………………………………………………………………………………………………………付国顺 延边地区改造地暖炕楼板加固的方案设计………………………………………………………………………………………………张鸿梅·第三篇 检测与鉴定及灾后处理·江阴长江大桥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测试鉴定和结果初分析……………………………………………………………………马良喆 陈永祁 单层钢结构厂房可靠性的状态评定方法………………………………………………………………………………张永利姚继涛钟龙娃 北京某厂房的检测鉴定和改造加固………………………………………………………………………………………………金来建 袁海军 炼铁高炉钢框架可靠性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吴广新 徐善华 李乃学 徐勇 结构鉴定加固的荷载作用效应与力学计算模型………………………………………………………………………………李京一徐克利 多层砖混房屋整体改造前的结构检测及安全性鉴定……………………………………………………………李林陆 建勇 张会林 索军森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厂房的抗震鉴定………………………………………………………………………………………………闫熙臣 高小旺 既有建筑安全与抗震性能检测鉴定的若干问题………………………………………………………………………高小旺 王伟 高炜 杨晨 某厂房火灾后的检测鉴定与加固处理……………………………………………………………………………………叶颂良陈宏何春凯某综合楼火灾受损后检测与加固修复……………………………………………………………………………………………………郑建军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检测鉴定中遇到的几个问题………………………………………………………………………………………栾向军 超声波法检验混凝土裂缝灌浆质量研究…………………………………………………………………………成勃 崔士起 崔全岳 周晓伟 无约束后锚固拔出法检测结构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吕宏迪王金山 孟宪才崔士起 贾志臣 胶粘剥离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王金山吕宏迪 孙兴亮崔士起 贾志臣 既有基础下基桩完整性双速度测试技术……………………………………………………………………………………………………韩亮 基于模拟退火法的基桩超声波CT成像……………………………………………………………………………………张杰 沈霄云 刘明贵 应用于桥梁损伤识别的小波空间变换基函数敏感性探讨…………………………………………………………薛祥 霍达 滕海文 李宁波 基于小波变换模极大值的钢筋位置雷达检测……………………………………………………………………………………谢慧才 詹润涛 基于粒子滤波器的结构损伤识别研究…………………………………………………………………李烨 王建 李青 钱鹏 薛松涛 唐和生·第四篇 性能试验分析研究·高强钢绞线网-聚合物砂浆加固大偏心受压RC柱的研究……………………………………姚秋来 张立峰 程绍革 王忠海 李红 李绍祥 锚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刘立新桑大勇王仁义 锚贴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桑大勇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刘立新 谢丽丽 一种主动式抗弯加固新方法——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技术……………………………………………吴刚蒋剑彪吴智深张敏田野 常用加固方法的比较以及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加固(P-SWR)新技术的优势………………………………吴刚 魏洋 吴智深 张敏 蒋语楣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吴刚 郑士暄 田野 魏洋 胡胜飞 预应力高强钢丝绳抗剪加固混凝土梁施工工艺及效果初探………………………………………………吴刚光超付田野马天抒朱虹 钢丝绳缠绕抗震加固大截面尺寸混凝土矩形柱的试验研究………………………………………………吴刚魏洋蒋剑彪吴智深王焰 聚合物砂浆预应力钢丝绳抗弯加固的研究……………………………………………………………………………………王天稳林汪勇 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二次受力加固R C偏压柱试验研究……………………………………………………………蒋隆敏尚守平赵成奇 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混凝土结构新技术研究………………………………………………卜良 桃全玥 尚守平 郭曙 胡尚瑜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装配节点加固试验研究……………………………………………………………………王冬雁 李振宝 卢海波 郭二伟 钢丝网(低含量)钢筋砂浆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熊光晶朱湛贤 刘金伟 混凝土结构胶锚固钢筋试验……………………………………………………………………………………姜长顺 刘振清 刘振辉 郑连盛 高强修补料简支梁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姜晓海 尹波 考虑二次受力C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负弯矩区的试验研究……………………………………………………张焕娥 刁波 姚正治 CFRP加固RC矩形柱考虑二次载荷作用的轴心受压承载力研究…………………………………………………………………………贺宪成 碳纤维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弯试验研究…………………………………………………………………………………………韩友强基于ANSYS的外包钢加固轴心受压柱有限元分析………………………………………………………………………范涛 徐湘涛 丁南生 二次受力下CFRP片材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缝分析………………………………………………………………………王艳芳 曹双寅 蔺新艳 加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方法探讨……………………………………………………………………………………………韩建聪 赵伟 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专用砂浆的研制……………………………………………………………刘聆东 高京林 张冬梅张和贵 快速修补路面用钢纤维混凝土的研究……………………………………………………………………………………李悦丁庆军胡曙光 掺和料混凝土护筋性能的试验研究………………………………………………………………………………………常亮朱晓娥刘金伟 E C C材料的研究进展与应用…………………………………………………………………………………………………丁一陈小兵李荣 关于加固改造工程的若干问题探讨………………………………………………………………………………………………………潘永强) 建筑结构胶的耐湿热老化性能研究……………………………………………………………………………………王文军李红旭张首文 FRP加固混凝土结构冻融循环耐久性能研究综述…………………………………………………………………朱虹 施嘉伟 吴刚 吴智深 CFRP布加固混凝土梁温度应力的实用分析…………………………………………………………………………………………………汪浩 钢筋混凝土梁抗弯加固对比试验研究…………………………………………………………………………………………刘卫东郑七振 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布粘结胶性能的研究…………………………………………………………………………周英武 王苏岩 李宏男 刘贵 B F R 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试验研究…………………………………………………………………陈尚建李大桥袁胜登侯发亮 玄武岩片材加固混凝土双向板的试验研究………………………………………………………………………陈尚建 陈洲 苏先科 李大桥 玄武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BFRP)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陈尚建 欧阳普英 苏先科 李大桥 高性能有机硅产品在混凝土加固改造中的应用……………………………………………………………………………………………俞海 TYFO SEH 51玻璃芳纶纤维复合材料在高温生料均化库库壁维修施工中的应用………………………………陈玺年 林文国 周雷春 H C C-B剪力连接件在新旧混凝土连接中的性能研究……………………………………………………………………………………陈家晖 经典粘结未来,安全源于专业——爱牢达 (Araldite )系列高性能建筑胶粘剂…………………………………………………张成英·第五篇 地基移位、纠偏、加固及灾害处理·厦门市人民检察院综合楼平移工程设计………………………………………………………………………罗开海 徐福泉 王亚勇 关建光 厦门检察院刑侦技术综合楼整体旋转平移技术………………………………………………………………徐福泉 罗开海 关建光 王亚勇 六层砖混结构综合楼斜向平移工程设计…………………………………………………………………杜健民李富民袁迎曙刘明王波 建筑物整体移位工程中的旋转技术………………………………………………………………………………张新中 张振辉 崔万杰 张伟 续建、改建工程基础设计的若干问题探讨……………………………………………………………………………………瞿革 杨毅萌 徐纬 哈尔滨世纪花园2号楼基础加固设计…………………………………………………………………………………王琨 欧阳志为 郑文忠 深圳某七层楼房基础加固及断柱纠偏的设计与实践……………………………………………………………………………胡吉松 邓金成 某科技综合楼预应力管桩断桩处理………………………………………………………………………………………………………石志民 复杂环境条件下短桩基础房屋的沉井冲水法纠偏………………………………………………………………………谢永健陈洋金伟民上海某多层砖混结构的倾斜分析和纠偏加固……………………………………………………………………………………赖允瑾 周生华 岛状永冻土地基上砖混住宅楼加固纠偏设计与施工……………………………………………………………………汤跃超孟和王佩琼 浅析静安顺德苑工程的老桩利用问题……………………………………………………………………………………………贾水钟 贾晓峰 某工程桩基偏位病害处理的设计与施工………………………………………………………………………………朱连勇任亚平张玉华 建筑物倾斜纠偏成套施工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张新民 张立敏 中型型钢工程成品跨地基的综合处理……………………………………………………………………………………………吕松华 吕爱忠 宁波市大榭开发区某小区2#楼事故分析与加固…………………………………………于长海 徐勇华 忻海骏 周公伟 彭永标 于长河 顶升纠偏托换结构设计方法及试验研究…………………………………………………………………………………周宁鲍宇清袁广林 钻孔压浆桩在杭州某立体库地坪中的加固应用………………………………………………………………………顾正维陈宇恩项建国 加固地基对基础形式的合理选取…………………………………………………………………………………………………………王志刚 双液注浆在基坑相邻建筑沉降控制中的应用…………………………………………………………………………谢弘帅顾宝洪谢永健 高压灌浆在岩溶地基基础设计处理中的应用……………………………………………………………………………………张凤菊 王凡莉 P H C桩复合地基在大型油罐软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周献祥朱金泰 任亚丽 某住宅楼夯扩桩基础事故处理……………………………………………………………………………………………………………汪祥仔 高吨位钢筋混凝土锚杆静压桩的拓展应用……………………………………………………………………鲍志法 胡天喜 杜如升 王擎忠 木兰湖渡假区牌楼抢险加固与纠倾……………………………………………………………………………………陈尚建胡长青侯发亮·第六篇 桥梁加固、维护与改造·高强不锈钢绞线网渗透性聚合砂浆在某铁路桥梁加固中的应用……………………………………………………李红有孔令水张天申 京沪高速公路连续梁桥劣化支座更换关键技术…………………………………………………………………………胡孔国娄宇刘玲利 时速160km/h铁路混凝土梁桥加固技术研究……………………………………………………………………………………赵成江 金增芳 铜绿山矿铁路人行天桥桥墩开裂破坏的机理分析与治理………………………………………………………………………………李相军 预应力箱梁桥腹板裂缝成因分析………………………………………………………………………………………李运喜刘永健杨岳华 地铁隧道施工中的既有桥梁改建加固………………………………………………………………………………………………岳峰贺健 某旧石拱桥检测与改造实例分析…………………………………………………………………………………………………………施有志 桥梁整体顶升关键技术研究………………………………………………………………………………………………………蒋岩峰 蓝戊己 T形刚构桥梁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工艺…………………………………………………………………………………………郭逢庆 路敦军 危旧双曲拱桥的承载力评估…………………………………………………………………………………………………………乔永平 李冉 桥梁超载通行能力评定……………………………………………………………………………………………………………………罗国权 大筑低温施工裂缝灌注胶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祝亦霖朱天顺王玲骆彬王华福祝丰胡俊 大筑高温施工粘钢胶在桥梁加固中的应用…………………………………………………祝亦霖朱天顺王玲骆彬王华福祝丰胡俊·第七篇 加固改造施工技术·公主坟综合商业大厦加固改造施工技术……………………………………………………………………………………………江泽维 李梓 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门诊楼改造工程综合施工技术………………………………………………………………胡晓 邢义志 抗震加固改造施工技术在建设部大院旧楼改造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陈章 两例变高度预应力箱梁桥底板崩裂修复施工技术………………………………………………………………………郭正兴刘家彬陈岳 四川发展大厦托梁拔柱卸载加载工程实测………………………………………………………………………………张瀑鲁兆红邓典达 高强聚合物砂浆在钢丝绳网-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刘聆东刘丙宇 高京林张冬梅 张和贵 静力切割技术在奥体中心体育场改造工程中的应用……………………………………………………………………………白凡玉 邱国江 增大截面加固法在奥体中心体育场加固中的应用…………………………………………………………………………………………赵瞳 清华大学科学馆加固工艺实例分析………………………………………………………………………………………………张明轩 高全臣 某宾馆结构改造施工技术…………………………………………………………………………………………………………………陈明雄 既有建筑物基础隔震加固施工方法…………………………………………………………………………………张新中 王磊 李雨阁 张伟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改造为框架结构商场的施工………………………………………………………李林张会林 李向阳王玉林 王铁山 深圳某大厦地下室底板渗漏水综合处理技术的应用…………………………………………………………范世平 滕年保 张宏宇 孔广亚 天津某大厦地下室基础底板抗渗加固施工…………………………………………………………………………………………纪明 袁玉禄 平顶山市某工程质量综合处理技术……………………………………………………………………………翟国政 张志林 朱清峰 李广贤 阿炳故居砖砌体注浆绑结加固技术………………………………………………………………………………………………………李今保 结构加固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综合应用…………………………………………………………………………………张明禄董毅张光磊 综合加固技术在北京工人体育场改建工程中的应用…………………………………………………………………谢俊 顾亚军 陈娣 袁梅 某砖砌双内筒烟囱施工分析研究…………………………………………………………………………………………李晓辉幸莉仙张楠 混凝土裂缝压力灌浆的有限元分析………………………………………………………………………………崔士起 成勃 王金山 张敬朋 石拱桥加固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冯浩雄 钢筋网喷射砂浆加固墙体施工………………………………………………………………………………………………………崔希恩 纪明 悬空自动扶梯接口放线施工与坐标定位及安装…………………………………………………………………………………………龚金京 某科技会展中心加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张云富 颜天代 某大楼混凝土柱加固设计与施工实践……………………………………………………………………………………………………卢润安 碳纤维加固技术在某烂尾楼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卢润安·第八篇 耐久性研究·既有混凝土受弯构件承载性能评估………………………………………………………………………………………………刘兴远 林文修 在硝酸盐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与防护………………………………………………………………………………雷宏刚吴涛吕建国某港口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叶颂良 广州市某招待所混凝土楼面结构裂缝出现原因分析……………………………………………………………………………王玉倩 沈蒲生 白云堡豪苑别墅裂缝原因分析与加固处理………………………………………………………………………………王良福张季超李楠 某砌体结构裂缝的鉴定与加固修缮……………………………………………………………………………………朱玉仲曲增民张正君 压力注浆加固技术在采空区地基加固中的应用…………………………………………………………………………………耿兆统 杨建庭 既有地下管线综合评估应用………………………………………………………………………………………………………李永录 李晓东·第九篇 其他·新型背槽式外挂石材幕墙的抗风承载力鉴定………………………………………………………齐玉军陆新征 叶列平侯建群 于鲁辉 嵌岩扩底桩抗压承载性能分析及试验研究………………………………………………………………………武敏刚 黄挺 戴国亮 龚维明 历史建筑加固与修缮中对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沈吉云 王志浩 多层砖房改造方案和拆除重建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李林 李向阳 王玉林 王铁山 直线布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自振频率分析………………………………………………………………………………熊辉霞 张耀庭 约束界面中阻力件抗剪承载力研究…………………………………………………………………………………………………陈斌 李少云 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张拉控制参数实测研究…………………………………………………………………………杨建江 刘治 锚垫板结构形式的优化设计……………………………………………………………………………………………吴辉琴黄任常谢肖礼 端阻力临界值在某车间基础方案优化设计中的应用…………………………………………………………………………付中兴张连中 考虑累计损伤的钢框架杆系层间模型……………………………………………………………………………………………………华宏雷 地震行波作用下的埋地管线最大地震反应探讨………………………………………………………………翟贺李鹏程李志明李永录 某大楼安全性鉴定中密肋楼盖计算模型的探讨……………………………………………………………………………………………陈颖 新型索托结构的施工监控…………………………………………………………………………………………………………………龙湘敏。
大同大剧院模板体系设计与应用技术交流0530
模架体系设计
3、支撑架设计特点:
3.1 结构模架支撑空间高,跨度大,大、小剧场中心区域支撑高度从 地下-9.05m至壳体顶面总高度为45.80m;
3.2 不规则壳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支撑架受力复杂,不仅轴向受压,同 时必须考虑立杆顶部水平力;同时,不规则的壳体给顶部支撑稳定设 计和模板体系(模板和主次龙骨)设计带来极大难度;
模架体系设计
2、清水混凝土施工特点:
2.1 部分结构要求清水混凝土效果,清水混凝土面积约7500㎡,清 水混凝土面积大.
2.2 清水混凝土壳体均为异形构件,壳体墙斜度为15°和25°内倾墙 体,壳体墙最高约为15m,体型复杂,清水混凝土效果,预计会有 一定难度。
2.3 门窗洞口造型特异,洞口施工难度较大。
大同大剧院混凝土薄壳结构 模架体系设计与施工应用
北京城建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模架体系设计 三、施工过程照片
四、质量标准和保证措施 五、模架拆除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大同大剧院工程简介:大 同大剧院工程位于大同市御东 新区文瀛北路西侧,是展示大 同市特色文化的窗口和展示城 市魅力的地标性建筑,日本矶 崎新工作室+上海现代设计集 团联合设计,北京城建十建设 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施工。
大剧院三维动画
工程概况
2、建筑概况:大同大剧院总 建筑面积47376m2,地下二层, 地上四层,建筑最大高度为 37.05m,建筑外形东西向最 长126m,南北向最长162m。 大剧院外部呈不规则的起伏状, 酷似萦绕的云雾,又似连绵的 山脉。
大剧院立面效果图
3
工程概况
、 效 果 图
工程概况
由于壳体强度高、刚度大、用料省、自重轻,覆盖大面积,且 其造型多变,曲线优美,表现力强,因而深受建筑师们的青睐,故 多用于大跨度的建筑物,如展览厅、食堂、 剧院、天文馆、厂房、 飞机库等。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范本7篇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范本7篇篇1一、引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结构设计团队成员之一,参与了多个重要项目的实施。
在此,我将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总结,以期为新一年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工作内容概述1. 参与多个重要项目的结构设计工作,包括桥梁、建筑、道路等;2. 负责项目结构设计方案的制定与优化;3. 与团队成员协作,完成结构设计计算与图纸绘制;4. 参与项目风险评估与质量控制工作;5. 参与设计方案的客户沟通与技术交底。
三、重点成果1. 成功完成A大桥的钢结构设计,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与美观性;2. 在B高层建筑设计中,创新采用新型结构体系,降低造价的同时保证了结构安全性;3. 主导C体育场馆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确保场馆满足各项赛事需求;4. 与团队合作,完成D高速公路的路线设计与优化,提高了道路通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5. 提高了团队内部协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提升设计质量。
四、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 遇到的问题:部分项目地质条件复杂,给结构设计带来挑战。
解决方案:深入进行地质勘察,组织专家团队进行多次研讨,采用合理的结构体系与基础处理方法。
2. 遇到的问题:客户对设计方案要求不断变更,导致设计周期紧张。
解决方案: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合理安排设计周期,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客户需求。
3. 遇到的问题:团队成员间沟通不畅,影响工作效率。
解决方案:定期组织团队会议,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五、自我评估/反思过去一年里,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积极参与项目工作。
在项目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在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方面还有提升空间,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六、未来计划1. 深入学习结构设计领域的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2. 加强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团队工作效率;3. 积极参与更多项目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客户沟通能力,确保设计方案满足客户需求;5. 关注行业动态,及时了解行业动态与市场趋势,为公司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结构工程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结构工程师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背景本文是我作为一名结构工程师在试用期期间的工作总结,总结主要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成果、个人成长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工作内容在试用期期间,我主要负责公司的结构设计工作。
具体而言,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结构设计和分析,包括商业建筑、住宅建筑以及桥梁工程等。
我负责了项目的结构计算和分析,制定了合理的结构方案,并参与了施工图的编制。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了项目组内的技术交流和工作汇报会议,与其他工程师合作完成了项目任务。
工作成果在试用期期间,我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
首先,我成功完成了分配给我的结构设计项目,并准确地完成了结构计算和分析。
其次,我与同事合作解决了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提高了项目的设计质量和施工效率。
另外,我也通过阅读相关的技术资料和参加培训课程,不断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个人成长在试用期期间,我不仅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得到了自身的成长。
首先,通过参与各类项目,我对结构设计的整个流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结构方案,如何进行结构计算和分析,如何与其他部门进行协作等。
其次,通过与同事的交流和合作,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经验和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我也从失败和挫折中吸取教训,逐渐成长为一名更加成熟和专业的结构工程师。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通过试用期的工作,我对于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展望。
首先,我希望能够继续在结构设计领域深耕细作,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我希望能够参与更多复杂的项目,挑战更高难度的任务,不断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其次,我也希望能够与其他部门的同事建立更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多方协作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试用期期间,我不仅成功完成了分配给我的工作任务,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果。
通过不断学习和成长,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对未来的工作有了更明确的展望。
浅谈结构设计——关于结构嵌固端
浅谈结构设计——关于结构嵌固端在一个结构技术交流群里,提出了如下问题:当地下室顶板无法作为设计嵌固端,嵌固端下移,顶板和B1分别作为嵌固端包络设计.如何操作?这个问题的背景是:虽然顶板无法完全满足嵌固条件,但事实还是具有一定的嵌固作用,应该考虑嵌固作用对结构的影响,这就是包络设计的原因.记得以前,超限会上,也有专家提过这一点.两种办法分别如下:1)包络设计的两个模型,如果顶板嵌固,要删掉全部地下室,按顶板嵌固,进行上部结构配筋设计;然后B1层嵌固,模型保留一层地下室,B1楼板作为计算嵌固端,再设计上部结构,最后两个模型包络配筋.2)两个模型均带全部地下室,计算嵌固端永远在基础底板.比如共有3层地下室,取B3楼板作为计算嵌固.然后将顶板和B1分别设置为设计嵌固端(通过设置嵌固端所在层号),然后进行包络配筋.(注意:采用第二种方法,要同时修改地下室层数和设计嵌固端对应层号,同时改变m值高度范围.)刘孝国等人写过一篇文章,曾提到:“不带地下室的结构,地震作用下结构塑性铰一般出现在结构最底部;对于带地下室的结构,由于地下室土体的约束作用,导致地下室顶板下层产生刚度突变,地震作用下可能使高层建筑的塑性铰由基础顶转移到地下室顶板以上.”为了保证塑性铰出现在地下室顶板,规范对地下室刚度和承载力提出了一定的加强措施.从这点来说,对半嵌固位置加强,是有必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塑性铰确实出现在预估的位置.与此相关的一个相似问题是,“对带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假如嵌固端选在地下室顶板,上部结构配筋时,是否需要按带地下室与不带地下室两个模型进行包络配筋?”针对此问题,上篇文章给出的解答是,“当地下室顶板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应按取消掉地下室进行上部结构的内力分析、配筋设计及规范相关控制指标的判定.地下室部分不进行地震作用的分析,上部结构计算的剪力即基底剪力通过地下室的顶板直接传递给地下室,在地下土体约束作用下,上部地震作用仅仅传给地下一层,不再向下传递.诸如,刚度比、刚重比、剪重比、周期比、位移比及层间位移角指标,也应该是在取消掉地下室的模型上计算得到的,并与规范限值进行比较.”仅按上部结构来配筋的做法,不少人可能觉得不放心,因为毕竟带地下室的模型才更“真实”,一些工程师倾向于按包络配筋.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带地下室的模型,柱底、墙底约束其实是更弱的,因为少了转动约束,所以底部弯矩应该更小,配筋也应该更小(如果是按计算配筋控制的话),如果采用嵌固模型,相当于人为放大了配筋,岂不是不利于塑性铰出现在柱底?”然后,我们再来说回“真实”.如果带地下室的模型更真实,那为何指标分析又采用不带地下室的模型呢?中震及大震分析,通常又采用不带地下室的模型呢?楼板和梁为何不在模型中通过偏移做到顶平呢?还有,计算倾覆弯矩的时候,采用轴力方式和抗规方式,究竟哪个更真实?我们整个规范体系都是建立在一些假定条件基础之上的,过度“真实”是否有意义,是否能与规范要求匹配?与其追求“真实”,不如考究现实条件与计算假定是否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之内,说到底,这才是工程师的价值.有些项目,嵌固端做在基础顶,结构计算时,很自然地按简单嵌固模型来计算.但对应地,是不是应该保证基础顶满足嵌固条件呢?恐怕有些工程师就疏忽了这一点,忘记了复核.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出了一个《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若干规定》,其中提到,“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或空心方桩基础,当地梁线刚度不能达到底层结构柱线刚度2倍以上时,不应采用单柱单桩和单柱梁桩”.这个规定,就是为了保证柱底的嵌固假定,当然,是否需要这么严格,值得讨论.嵌固端是结构设计很重要的一个边界条件,这是应该做实的地方.但是否要做得绝对“刚”呢?也未必,其中的辩证关系,可参考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说说结构设计中的“相对性”》.对应地,有些地方,是应该做虚的,比如预设塑性铰的地方.遗憾的是,更多时候,我们是按照规范来设计,很多工程师(包括本人)对结构性能掌握得比较浅,容易误用规范,盲目加大.我记得有一次超限审查,有位专家提问说,“这个结构在Y向没有连梁,你们的耗能机制如何实现?大震作用下,耗能构件耗散了多少能量?”结构设计本身是要在不确定性中寻求一个确定性,荷载是怎样的?我们不是完全搞得清楚,但我们要搞清楚,地震来了,哪些构件需要它们先破坏,做出点牺牲.整个结构破坏是否能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式出现?结构不怕破坏,怕的是始料不及,出乎意外地破坏.林同炎大师设计的美洲银行就是这方面的一个经典案例,完美地利用连梁损坏拯救了整个大楼.结构设计,是一门讲究虚实的艺术,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才能实,盲目地追求高冗余度,将所有的地方都做实,即如《孙子兵法》所言,“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屈曲约束支撑在结构设计中的若干应用问题探讨 -技术交流---安东亚
耗能型防屈曲支撑参数列表(第一组参数)
刚度 K 屈服力 Ny 芯材面积 A 材料强度 fy 支撑长度 L
2 屈服位移与支撑长度的合理匹配
耗能型防屈曲支撑参数列表(第二组参数)
屈服位移 材料强度 fy 支撑长度 L
y
K
EA L
定义匹配参为 C 2
y
fy L E
等效参数计算案例
E
能量(kNm)
140,000 120,000
2.00E+08 100,000 2.00E+0880,000 2.00E+0860,000 2.00E+08 40,000 2.00E+08
20,000 0 0
sigmay 输入总能量 (KN/m2) 阻尼耗能 2.08E+05 结构自身非线性 2.11E+05 耗能 2.06E+05 BRB 耗能 2.28E+05 2.17E+05
10 20 30 时间(s)
A 1.44E-02 1.42E-02 1.45E-02 1.31E-02 1.38E-02
40 50
L 6 5.92 6.062 5.476 5.763
5-耗能效果与支撑数量的定量化规律如何?
结构规模:5层框架(类似于 申都大厦体量) 柱子总数量:约300根 BRB数量:32根 基本规律1: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使用BRB时,BRB耗 能以牺牲变形为代价,而混凝土框架本身的 弹性变形范围较小,因此“主体结构控制在 弹性阶段,主要由BRB耗散地震能量”的想 法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中较难实现。
Ny fy A
定义匹配数为 C1
C1 KL E Ny fy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
结构设计工作总结范文,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作为结构设计工程师在公司工作中取得了
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通过不懈努力和团队合作,我成功
完成了多个项目,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和成就。
首先,在项目设计方面,我深入学习了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能够独立完成结构设
计方案,并且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合理的优化和调整。
在与其他部门
的协作中,我也能够及时解决设计上的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团队合作方面,我能够积极参与团队讨论,提出自己
的建议,并且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我善于与同事沟通合作,共同
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也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
资源,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
项目管理和沟通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
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做到更好。
总的来说,过去一年是充实而有意义的。
我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谢公司给予我的机会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混凝土技术交流会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参加混凝土技术交流会,并代表我国混凝土行业发表一下我的看法和观点。
在此,我要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们共同探讨混凝土技术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和新趋势。
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现状混凝土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材料,其技术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混凝土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土材料性能不断提高。
通过优化配合比、改进生产工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 混凝土结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
从传统的梁、板、柱结构向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多元化结构发展,满足了不同工程需求。
3. 混凝土施工技术不断进步。
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施工手段,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
4. 混凝土行业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制定了一系列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了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混凝土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混凝土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1. 资源环境约束。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水泥、砂石等资源,同时产生大量废弃物。
如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混凝土技术发展的重要课题。
2. 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如裂缝、渗漏、冻融等,严重影响工程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混凝土行业创新能力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混凝土行业在关键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4. 混凝土行业人才培养问题。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目前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
三、混凝土技术发展方向与建议针对以上挑战,我认为我国混凝土技术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推进绿色混凝土技术。
研发低能耗、低排放、高强度的绿色混凝土,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优化混凝土结构设计。
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耐久性和安全性。
3. 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
桥梁技术交流会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桥梁技术交流会上发言。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组织者,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今天,我们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桥梁技术领域的新进展、新成果,这对于推动我国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我对桥梁技术交流会的几点发言:一、桥梁技术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桥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到跨江跨海大桥,我国桥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以下是桥梁技术发展现状的几个方面:1. 材料创新:新型高性能材料不断涌现,如高强度钢、高强混凝土、预应力高强钢丝等,为桥梁结构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
2. 结构设计:桥梁结构设计更加合理,考虑了多种因素,如地质条件、环境因素、荷载效应等,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3. 施工技术:施工技术不断进步,如装配式施工、绿色施工、信息化施工等,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环境污染。
4. 监测与养护:桥梁监测与养护技术日益成熟,为桥梁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桥梁技术发展趋势面对未来,桥梁技术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环保: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桥梁建设将更加注重绿色环保,如采用低碳材料、绿色施工技术等。
2. 智能化:桥梁智能化技术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桥梁的实时监测、预警、维护等功能。
3. 模块化:桥梁模块化设计将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同时便于运输和安装。
4. 跨界融合:桥梁技术将与其他领域如交通、通信、能源等融合发展,实现桥梁功能的多元化。
三、桥梁技术交流的重要性桥梁技术交流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习、分享的平台,具有重要意义:1. 提高技术水平:通过交流,了解国内外桥梁技术最新动态,借鉴先进经验,提高我国桥梁技术水平。
2. 促进技术创新: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桥梁技术突破,为我国桥梁建设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3.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桥梁行业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对xx建科院图纸的交流意见
对xx建科院图纸的交流意见1.总图:1.1 总图和我公司设计的内容关系不大。
我们对总图没有意见。
2.结构专业:2.1 由于我们对结构专业很陌生,对这个专业的图纸也看不懂。
只要求保证本建筑各层的梁下标高,楼板厚度符合要求并且能预留好预留孔洞就可以。
3.建筑专业:3.1 贵院的施工图中没有门窗的规格和形式。
由我公司负责设计和提供的门窗的规格有我们来保证,贵院的图是否注明见我们的图纸为好。
由贵院设计的门窗(有些门要保证规格以方便进出设备,有些门要预留风口,外墙上的百叶窗上加方便拆卸和清扫的防虫网)要符合我公司图纸的要求,见我公司施工图005号图(通施-平面01)和041-044号图(通施-门01-04)。
贵院的施工图。
3.2 贵院的施工图污物处理层的通往集水池的排水沟没有。
见我公司施工图006号图(通施-平面02)和022号图(通施-水02)3.3 墙上、楼板及屋顶的预留孔洞、设备基础和预埋件在贵院施工图上没有体现。
因为土建施工时土建结构的施工队主要是看贵院的施工图,预留孔洞、设备基础及预留预埋在土建时就要做好。
我们认为在墙上和楼板的预留孔洞、设备基础和预埋件贵院的施工图中有所体现为宜。
见我公司施工图025 -034号图和041 -052号图。
4.设备专业:4.1 贵院的施工图中没有体现对我公司的给水(冷水和热水)和排水的要求。
在我公司施工图021-024号图(通施-水01-04)中给出了我们需要的上下水点(或地漏)的位置和要求,这些图只是上下水的条件图。
如何从用户总的给水点(包括冷水和热水)引到我们要求的位置及从我们给出的排水点(或地漏)引到总的排水管要麻烦贵院来设计并在施工图中体现。
4.2 贵院的施工图中没有体现对我公司的蒸汽预留的要求。
在我公司施工图038-040号图(通施-蒸汽预留01-03)中给出了我们需要的蒸汽点的位置和要求,这些图只是蒸汽系统的条件图。
如何从用户蒸汽供汽点引到我们要求的位置及冷凝水回到锅炉房系统要麻烦贵院来设计并在施工图中体现。
技术交流总结
1.交流心得的开头怎么写通过了熟悉和了解,我为能进入公司这个团队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到自身的压力。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长处,更快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我在工程中主要负责的是整个装置区地下管网、工艺外管的安装工程以及加压气化、甲烷化和圆形储煤场三个装置的安装工程进度款的审核工作。
今年一期工程主要整个装置地下管网的安装,由于工程量比较大,参加施工的单位基本上都参与了地下管网的施工,每个月的进度审核量比较大,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就深入各个施工现场了解工程进度,提前做好每个月工程量进度的汇总工作,截止到12月底,整个装置共安装地下管道约58136米,管件、法兰、阀门共计安装了892个,审核施工单位地下管网安装进度款约466万元,甲供材共计2835万元;加压气化装置气化炉安装由于吊装工作与气化炉的安装就位工作分离开来,我就结合定额说明和借鉴相似的工程中出现的气化炉安装项目,合理的审核施工单位的工程进度款,共计346万元;空分35KW和综合楼的电气安装进度款审核共计16万元;另外还参与了一些临时项目的工程预算的审核工作。
新环境、新机遇、新挑战,如何优质、高效、按期、安全、文明地建设好该项目,是作为我们工程师该思考的问题。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以铁的纪律来约束自己,不断学习新技术新经验,善于总结,团结同志并融入到团体中,也希望公司的领导能给我更多的理解和更大的支持,争取为项目的开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本人xxxx,男,xxxx年九月二十八日出生。
二00七年毕业于xxx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xxxx年获得国家助学金,二00六年在赤大高速、赤通高速从事工程施工测量、工程监理、试验室工作,本人从二00六年至今一直从事公路桥梁工程技术工作。
通过近四年的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下面是在专业技术方面的工作总结,以便评审组织审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组结构件之 FPC
铜箔依特性可分为以下类 1.压延铜(RA铜,Rolled Annealed Copper), 2.电解铜(ED铜,Electro-deposited Copper) 3.高延展性电解铜(High Density Electro-deposited Copper) 一般情况下,压延铜与电解铜在FPC外观上可以简单判定:压 延铜产品线路背面一般为黑色,而电解铜线路背面为黄色。 其应用与比较整理如下:
触摸屏设计注意事项
7:带触摸屏的模组,在厚度,成本方面允许的前提下,尽量要求加上铁框,因 为目前供应商一般在触摸屏背面加水胶(适合大批量生产),厚度只有 0.05mm,触摸屏和背光接触部分只在胶框部分,不能保证粘贴效果,在 运输或者组装中易偏位,如果偏出背光模组外形之外,TP很容易破碎. 8.为防止TP与LCD之间进灰尘,需要对整个模组做密封设计,一般在TP下 方加海绵垫或者打黄胶. 9.TP组装后点亮模组有水波纹,一般有以下解决措施 1.更改LCD上偏光片为磨砂片 2.加大TP与LCD之间的距离.如果TP的ITO玻璃基板厚度为0.55mm以下 时,触摸笔很容易让TP变形,至少需要保证TP底部与LCD上部之间距离 为0.25mm. 10.由于FILM材料关系,在进行划线寿命测试时,需要使用150g力进行试验, 触摸笔笔头需要使用硅胶材料. 11.有时在高温高湿试验条件下,TP内部 FILM与ITO GLASS之间进水,这 是因为部分TP供应商的工艺条件所决定的,他们在这两者之间设计了 通气孔,以保证气压平衡.
金面无氧化、腐蚀、脱落和分层现象。
FPC可靠性测试标准
2.可焊性测试: 测试条件:锡炉温度:260±5℃ 浸锡时间:3-5 Sec 测试方法:FPC在100 ℃下烘烤20分钟后,涂上助焊剂(松香)放入锡炉中焊锡 测试标准:焊盘浸润(上锡)面积:≥95% 3.耐热性测试: 测试条件:锡炉温度:280±5℃ 浸锡时间:10 ±2 Sec 测试方法:FPC在100 ℃下烘烤20分钟后,放入锡炉中浸锡; 测试标准:基材无变色、分层、起泡现象; 4.弯折次数测试 : 针对弯折FPC和滑盖机FPC,模拟客户使用条件对弯折次数进行测试。
LED背光模组
CCFL背光模组
EL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结构
LED背光模组组成结构 单色B/W型: 1.导光板+反射膜+扩散膜(+彩膜)+遮光胶带+遮光片 2.胶架+导光板+扩散膜(+彩膜)+遮光胶带 3.LED SMT组品+导光板+反射膜+扩散膜(+彩膜)+遮光胶带+遮光片 4.LED SMT组品+胶架+导光板+扩散膜(+彩膜)+遮光胶带
黑/白遮光胶胶
背光主要参数
1.发光区: Cstn/TFT 发光区比LCD A.A区单边大0.40mm; Fstn 发光区比LCD V.A区单边大0.40mm; 2.内框: 比LCD外围尺寸单边大0.10或0.15mm; 3. 胶框高出LCD至少0.05mm,以免跌落时损伤LCD; 4.色坐标要求: 一般定义TFT为X/Y=0.25-0.285 X>Y CSTN为X/Y=0.275-0.31 X>Y 5.亮度要求: 根据可以要求计算,一般TFT透过率为6.5%,Cstn透过率4.5%,触摸屏透过率80%。 6.驱动电流及驱动方式: 7.背光中心厚度:决定LED灯的高度 8.均匀性:彩屏不小于80%,单色屏不小于75%
FPC曾经出现过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问题点 薄ZIF型金手指折断 1. 2. 3. 1. 2. 3. 相应改善措施 采用无胶系材料,Cu膜厚度由1/2oz.更改为1/3oz.; 沉金改为电镀金 调整镍金厚度 铜箔厚度务必为35um; 基材和盖膜的开口错开0.3mm以上; 金手指上尽量避免打过孔
镂空板金手指断裂
电阻式触摸屏设计要求
符 号 A B 代 表 意 义 VA区至边缘(X向) VA区至边缘(X向) 推荐值(mm MIN) 1.8 1.8
C
D E F G H I J
AA区至边缘(X向)
AA区至边缘(X向) VA区至边缘(Y向) VA区至边缘(Y向) AA区至边缘(Y向) AA区至边缘(Y向) FPC外形尺寸(1) FPC外形尺寸(2)
模组结构件之触摸屏
触摸屏分类:
电阻式 光学式 超音波式 电容式
电阻式触摸屏的断面构造
电阻式触摸屏结构简介
上 上层膜结构 聚 表 面 酯 硬 化 膜 层
Polyester Sheet
Polyester Sheet
ITO 层 银浆绝缘层 成品 压敏胶 银浆绝缘层 底层玻璃结构
绝缘点阵
ITO层
2.3
2.3 3.8 1.8 4.8 2.8 2.0 8.0
触摸屏开窗示意图
触摸屏的AA区比LCD的AA区单边大0.5mm,机壳的开口区 域要与触摸屏的A.A区等大或者单边大0.30mm以内,泡绵 位臵比TP A.A区单边大0.30mm。触摸屏的ICON包含在TP AA区内.
触摸屏设计注意事项
1. 上下两层ITO薄膜之间有许多细小的透明隔离点把两层导电层隔开绝 缘,为了不影响组装后的整体显示效果,需要控制绝缘点的尺寸(直 径)小于0.05mm。 2. 基层玻璃的厚度尽量选用0.7mm以上的,否则整个触摸屏在组装和使 用过程中容易破碎。 3.触摸屏反面需贴耐高温双面胶(3M966),且四周尽量形成封闭环, 以防止灰尘杂物进入到LCD与触摸屏之间。 4.触摸屏外形尺寸尽量设计成比背光外形尺寸单边小0.20mm,注意公 差影响,便于生产对位 ,触摸屏超出模组外形后易破裂。 5.TP底部加贴黑色铭板,可以方便TP共用,还可以减少漏光问题. 6.TP引出端FPC在弯折区域不可以打过孔,防止FPC弯折后断裂
基板玻璃
偏光片 彩色滤光片 定向层 液晶
基板玻璃
ITO透明电极 偏光片 背光源
CSTN产品厚度一览表
玻璃厚度(mm) 两片偏光片厚度(mm) 整体厚度(mm) MAX 0.21/0.44/0.46±0.04
0.4±0.05 全透:超薄光面0.25 单轴片:0.48 半透: 0.5 1.25 1.35 1.40
FPC分板时被撕裂
焊接金手指折断
1. 2. 元件焊盘引出线路折 3. 断 4. 5. FPC拐角易撕裂 FPC不好焊接 PI补强板易变形 1. 2.
1. 2.
1.
焊盘最前端设计为锯齿状 PCB板上的焊盘前端超出FPC金手指0.5mm以上
有条件的尽量选用FR4材料或者不锈钢补强板
模组结构件之背光
背光模组: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是液晶显示器(LCD)光源的提供者, LCD本身并不发光,必须在LCD面板上加上一个发光源,方能达到较亮的显示效果。 背光模组即是提供LCD显示器产品中一个背面光源的光学组件。 背光模组分类(以光源分类): LED型 (以LED作光源) CCFL型(冷阴极灯管作光源) EL型 (电致发光片)
备注超薄片是普通视角, 厚的片 Nhomakorabea超宽视角, 都有光面及磨砂两种
0.35
全透:0.32/0.48
1.1/1.25
0.4±0.05
全透:0.32/0.48
1.2/1.35
0.5±0.05
全透:0.32/0.48
1.4/1.55
LCD—一些注释
A.A区:指显示区域,可以测量 V.A区:是虚拟的,一般比A.A区单边大0.5mm或以上,仅供生产工艺 参考,在A.A区到V.A区之间,此区域以内不可以有任何可见物体。 环氧胶及填充物需在V.A.区域以外。 根据显示的样品判断视角的方法 1:CSTN:显示屏上方往自己眼睛方向移动,发现画面越来越白,远离 眼睛时,画面越来越黑,视角即为从下往上看为最佳。反之则为 从上往下为最佳视角。 2.TFT:TFT判断方法与CSTN相反。
FOG金手指断裂
1. 2. 3.
调整镍金厚度; 金手指尽量不超出玻璃边金手指; 背面加12.5 um PI补强
热压引脚的Pitch总值标注为X(0/-0.05); 在FPC LAYOUT时考虑FPC扩展率 FPC联板尺寸不宜过大,特别是FPC上带有连接器等引脚较密的封 装元件 带有连接器等引脚较密的封装元件的开激光刻钢网 设计中能加定位孔的尽量加上,便于SMT定位 封装焊盘大小设计合理 器件尽量远离焊接焊盘 元器件背面尽量少走线,多铺铜,既可增强抗干扰,又可使元件区 域平整些
0.4±0.05
0.55±0.05
全透/半透:0.49/0.55
1.70/1.75
负性全透POL两片厚 度约0.4mm,负性半 透POL两片厚度约 0.46~0.50mm
0.7±0.07
全透/半透:0.49/0.55
2.00/2.10
1.1±0.1
全透/半透:0.49/0.55
2.90/2.95
LCD—CSTN
备注
CSTN无完视角片, 单轴片(普通片) 价格较便宜
0.5±0.05
全透:超薄光面0.25
单轴片:0.48 半透:0.5
1.45
1.55 1.60
TFT产品厚度一览表
玻璃厚度(mm)
0.3
两片偏光片厚度(mm) 0.28/0.44±0.04
全透:0.32/0.48
整体厚度(mm) MAX
1.0/1.15
模组结构件之FPC
双面FPC基材结构示意图
Copper Adhesive Base film Adhesive Copper
基层 Base film: 12.5、25、50、75、125um(PI\PE) 铜薄分Copper Foil:电解铜和压延铜 覆盖层Coverlay Film: 12.5、25、50、75、125um(PI\PE) 补强板Stiffener 目前常用单面板,双面板均以1/2oz,1/2mil 为标准材料 FPC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弯,但不可以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