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

合集下载

攀枝花概况

攀枝花概况

第2章项目区域概况

2.1 攀枝花市概况

2.1.1 自然地理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1°08′~102°15′北纬26°05′~27°21′。是长江上游第一城。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本项目位于攀枝花市东区。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

攀枝花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开发我国西部丰富的矿藏资源,改善我国工业布局而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和新的经济支撑点、川滇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攀枝花的资源得天独厚,已经查明的主要矿产有47 种,尤以钒钛磁铁矿为最其中钛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钒储量占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水能资源亦非常丰富。1999年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在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前为全国之最。装机容量50 万千瓦的桐子林电站即将竣工,新的水力开发还在进行。

攀枝花城市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11.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9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城市化水平达到60.1%。常住人口121.41万人,年平均增长1.07%。攀枝花的城市布局根据资源、用地、地形条件和工业企业的协作关系,在金沙江南

北两岸由西向东布置了功能不同、规模不等、相互联系的八个片区。城市中心区由炳草岗、渡仁、弄弄坪、攀密四个片区组成,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等职能于一体;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42 万人;城西分区由格里坪、河门口、陶家渡三个片区组成,以能源、建材工业和木材储运加工业为主,兼有向滇西北中转、集散物资和商贸功能,面积15-17平方公里,人口18-20万人;城东分区由金江片区和团山-马店河沿线组成,以铁路运输、物资集散和发展钛化工工业为主,面积9-1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一、市场概况

攀枝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川滇黔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该市拥有丰富

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川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攀枝花市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经济状况

攀枝花市的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农业方面,该市拥有大片的农田

和丰富的水资源,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工业方面,攀枝花市拥有一批重点企业,涵盖了煤炭、电力、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服务业方面,旅游业是该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三、市场规模

攀枝花市的市场规模庞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攀枝花市的年总消费额超

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家居用品、电子产品等消费品是市场的主要需求。

四、消费者画像

1. 年龄分布:攀枝花市的消费者年龄分布较为均衡,主要集中在25-45岁之间。

2. 收入水平:攀枝花市的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大部分居民属于中低收入

阶层。

3. 消费习惯:攀枝花市的消费者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性价比,偏好购买价格合理、品质可靠的产品。他们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4. 购物渠道:攀枝花市的消费者购物渠道多样化,包括实体店、超市、电商平台等。近年来,电商平台在攀枝花市的普及率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线购物。

五、竞争分析

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竞争:

1. 同行业竞争:攀枝花市的各个行业内存在着众多的竞争对手,如食品饮料行业有多家知名品牌;服装鞋帽行业有多家实体店和电商平台竞争。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

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121.41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

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

(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18.7%上升为21.44%,上升2.74个百分点,东区上升1.09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2.23、0.93、0.64个百分点。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标题:攀枝花市场分析

引言概述:

攀枝花市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本文将对攀枝花市场进行分析,从市场规模、竞争情况、消费行为、发展趋势和市场机会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一、市场规模

1.1 攀枝花市场的总体规模

攀枝花市场在四川省属于中等规模,市场潜力较大。

1.2 行业细分的市场规模

不同行业在攀枝花市场的规模差异较大,如房地产、零售业、餐饮业等。

1.3 市场增长率

攀枝花市场的增长率较稳定,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竞争情况

2.1 主要竞争对手

攀枝花市场主要竞争对手为当地企业和外来企业,竞争激烈。

2.2 竞争优势

各竞争对手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各有优势,互相竞争。

2.3 竞争策略

竞争对手采取不同的竞争策略,如价格战、产品创新等。

三、消费行为

3.1 消费者群体

攀枝花市场的消费者群体主要是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员,消费水平较为稳定。

3.2 消费偏好

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有不同的偏好,需求多样化。

3.3 消费趋势

消费者对于绿色、环保、健康等方面的产品需求逐渐增加,消费趋势向着高品质、个性化方向发展。

四、发展趋势

4.1 行业发展趋势

攀枝花市场的房地产、零售业、餐饮业等行业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4.2 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攀枝花市场的各行业将更加依赖于技术创新。

4.3 政策发展趋势

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将对攀枝花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为市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五、市场机会

5.1 新兴市场机会

攀枝花市场存在着一些新兴市场机会,如互联网+、共享经济等。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一、市场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市场分析是了解该市

经济发展、消费者行为以及竞争环境的重要手段。

1.1 经济发展

攀枝花市经济发展迅速,GDP持续增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攀枝花市去年的GDP达到1000亿元,同比增长8%。该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包括农业、制造业、旅

游业和服务业。

1.2 人口统计

攀枝花市人口数量稳定增长。截至目前,攀枝花市总人口约为2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农村人口占40%。人口结构年轻化,大部分居民年龄

在20至40岁之间。

1.3 消费水平

攀枝花市居民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

万元,同比增长10%。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

二、市场竞争分析

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主要竞争对手

攀枝花市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本地企业和外来企业。本地企业具有地域优势和

客户资源,而外来企业则带来了新的商业理念和技术。

2.2 竞争优势

攀枝花市的竞争优势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攀枝花市位于

四川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有利于物流运输。此外,该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电资源和农产品资源。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大量企业进驻。

2.3 市场需求

攀枝花市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服装、家居用品和旅游等领域。随着居

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质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三、市场前景分析

攀枝花市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1 经济发展前景

攀枝花市将继续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未来几年,

攀枝花市地理环境

攀枝花市地理环境

攀枝花市地理环境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南部,地处川西高原东部,三江汇流地带。攀枝花市地理环

境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特征。下面将从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

系河流等方面介绍攀枝花市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攀枝花市地处山地和盆地交汇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主要分布着川西北山地、

攀西盆地和攀西丘陵三大地形地貌类型。市区西北部是大雪山脉余脉,地势陡峭,气

候寒冷;东南部是攀西盆地,地势较为平坦,气候温和。攀枝花市地形多样,山水相间,风景秀丽。

气候特点

攀枝花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在0℃左右,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降雨集中在夏季,年

降水量约为1000毫米。气候适宜,四季分明。

水系河流

攀枝花市地处长江上游水系,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河流有攀西河、攀蓉河等,水系发达,有利于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攀枝花市地理环境水资源丰富,为当地经济

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攀枝花市地理环境多样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气候适宜,水资源

丰富,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和条件。

攀枝花市情介绍

攀枝花市情介绍

攀枝花市情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西南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1965年建市,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幅员面积7440平方公里,人口110万,城区建成面积61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超60%。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西至泸沽湖213公里,到丽江302公里,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川西南、滇西北重要枢纽城市。

攀枝花拥有丰富的矿产、水能、旅游资源,邓小平同志称赞“这里得天独厚”。概括起来可谓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独特,气候资源优越,民族风情浓郁。矿产资源富甲天下全市已发现矿种76种,钒钛磁铁矿探明储量73.37亿吨,远景储量超过100亿吨,已得到开发利用的矿产47种。其中,铁储量占全国的近20%,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61%、75%和全世界的11%、35%,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世界第一位。攀枝花还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非金属矿产,其中煤炭保有储量7.1亿吨,石灰石矿保有储量2.5亿吨,花岗石矿保有储量7500万方,苴却石矿保有储量600万方,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47.5万吨。气候资源独具特色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立体气候,享有“太阳城”的美誉,造就了攀枝花独特的光热资源优势,年平均气温20.3℃左右,无霜期 300 天以上,年降雨量760~1200毫米,全年日照时间2700多小时,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区全年无冬,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和总热量最高的地区。独特的光热资源造就了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反季节生长等特点,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条件十分优越。此外,由于光照充足,攀枝花太阳能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生物资源种类繁多攀枝花市境内生息繁衍的动物有264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9种;植物190余科、900属、2300余种,生物质原料、药用植物、油料植物、香料花卉植物等种类丰富,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前景异常广阔。其中:2.7亿年前遗留下来的,被生物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的攀枝花苏铁,成片生长,雌雄竞放,年年开花,与恐龙、熊猫并称为“巴蜀三宝”。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这里年均气温摄氏20度,全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四季可游,市内旅游资源独特,集溶洞、石林、瀑布、温泉、原始森林、高山草坪、地下海子、世界高坝、象牙微雕钢城为一体。拥有国家、省级森林公园多处,被称为植物学家的天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原始苏铁林,且年年开花,被誉为奇观;二滩国家森林公园的白坡山,有“种质资源基因库”之称;有植物立体分布的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有号称“中华奇洞”的米易龙潭溶洞;有世所罕见的红格氡气温泉;有彝风纯朴的攀西大裂谷格沙拉生态旅游区;有“小小联合国”之称的欧方营地;更有国际漂流培训基地奇趣横生、有惊无险的“万里长江第一漂”等。早有“回龙洞”新旧石器时期人类遗址和“南丝绸之路”遗迹,晚有举世惊叹的攀枝花钢铁基地和雄奇的二滩高坝水电站,古老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

攀枝花介绍

攀枝花介绍

攀枝花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以上城市,2005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

经纬度:北纬26°05′~ 27°21′,东经101°08′~ 102°15′。

攀枝花共有4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87%,4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占9%,其次是傈僳族、苗族、纳西族、满族、彝族、藏族、羌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瑶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锡伯族、哈尼族、独龙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

攀枝花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侯干燥,降雨量集中(全年815毫米),日照长(全年2443小时),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年平均气温20.3℃,是四川年热量值最高的地区,日照时数是四川盆地的2~3倍,最热月为5月,最冷月为12月或1月,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无霜期达300天以上;海拔低于1500米的河谷地带,全年无冬,无霜期长(全年达300天以上),被誉为天然的“大温室”;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高于13℃,接近热带气温与热量水平;夏季气温不高,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6℃左右。总体而言,攀枝花气候具有春季干热、夏季湿热,秋季凉爽、冬季温暖、四季不分明的特点。

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20.3摄氏度,河谷地区常夏无冬,全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得益于优良的立体气候资源,攀枝花一年四季有摘不完的水果,枇杷、樱桃、桂圆、荔枝、木瓜、香蕉、芒果、脐橙……一茬接着一茬,一批接着一批,让人尽饱口福。优良的阳光气候条件,也使得攀枝花成为多项体育运动的冬训宝地,金沙江“长江第一漂”漂流基地、国家皮划艇训练基地、四川省射击训练基地等相继在攀枝花落户,由此带来的系列体育运动休闲旅游景区也逐渐发展起来。

攀枝花市人口分布与道路设施布局空间自相关研究

攀枝花市人口分布与道路设施布局空间自相关研究

攀枝花市人口分布与道路设施布局空间自相关研究

李海蓉;阚瑷珂

【摘要】以攀枝花市各乡镇人口数据和道路路网结构为基础,运用空间分析技术综合研究人口分布和道路空间布局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空间关联性.研究表明:人口分布和道路布局均具有空间关联性,且均为正相关,说明该市人口分布和道路布局并非完全随机性,而是遵循空间相似值之间的空间聚集.为进一步探讨人口分布与道路布局之间的空间关联关系,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对两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分布与道路布局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联性.同时,局部空间自相关聚类图显示存在人口分布和道路布局“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片区,说明人口聚集程度受道路密度影响较大,进一步证实了两者间相互影响的关联关系.研究结论为攀枝花市城市规划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工程》

【年(卷),期】2014(014)020

【总页数】6页(P281-285,312)

【关键词】人口分布;道路设施;空间布局;空间自相关

【作者】李海蓉;阚瑷珂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1

人口分布与城市基础设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口作为城市系统中各要素的主体,人口的空间分布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以及城市交通、居住、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基础与前提[1],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布局具有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是人口活动的载体,城市基础设施通过拓展社会活动空间制约人口分布。传统的城市规划对人口的考虑仅仅局限在通过预测人口总体规模而确定用地规模上,在进行城市规划修编的时候很少考虑城市内部人口分布变动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因此在布局城市发展空间方面就有一定的局限性,实施效果不能较好地实现规划的初衷[2],容易造成城市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不均,出现重复建设和设施利用率低等现象。事实上,人口分布和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均具有较突出的空间属性,且两者间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也主要体现在空间分布上,因此,通过研究人口分布与城市基础设施在空间布局上的关联关系,将有利于指导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现以道路设施为研究对象,以攀枝花市为例,采用GIS

城市规划 攀枝花

城市规划  攀枝花

四.攀枝花市交通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道路形成“二环二横,四连五辐射”的主骨架。 外环:攀枝花绕城快速通道,中心城区交通保护壳,分流过境交通。 内环:中心区以及各大片区之间的快速直接联系通道,区域快速通道。 “二横”:沿金沙江两岸快速通道。 “四连”:金沙江南北两岸相连;仁和沟东西相连;江北四大片区相连;炳 草岗-金江-渡仁片区相连。
3.城市经济
攀枝花是依托于攀西资源开发,以攀钢为核心发展起来的 。攀钢集团是攀枝花城市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主体,经济 总量占了全市的60%左右。攀枝花的工业基本上都是重工 业,重工业中主要又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主, 占了重工业的近70%,几乎没有装备制造业。所以攀枝花 是一种以资源开采为主,对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的较为单 一的城市经济。2014年,攀枝花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GDP)首次突破7万元(约合11494.98美元),达70646元, 位居全省第一位。
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攀枝花市城市规划建设
姓名:何廷 学号:2014512337
目录
一、城市现状概况 二、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三、交通规划
四、公共设施规划
五、居住用地规划 六、总结
一、城市现状概况
1.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
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

丽江攀枝花经济一体化的人口因素分析

丽江攀枝花经济一体化的人口因素分析
从两地 区人 口自然增 长率来看 , 1 9 4 9 年 以来 , 我国人 口相 继 经历了 1 9 4 9 -1 9 6 4 年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高增长率 ; 1 9 6 5 -1 9 9 0 年高 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增 长率 和 1 9 9 5 年 以后低 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增 长率 三个阶段 。2 0 0 2 年至2 0 1 0 年, 丽江人 口自然 增长率都低于全 国的同期水平 , 但较为接近 , 而攀枝花则有6 年高 于全 国同期水平 , 只有3 年低于全国 同期水平 , 除了2 0 0 9 年和2 0 1 0 年 以外 , 攀枝 花的人 口自然增 长率都要 高于丽江 的同期水 平 , 丽 江与全 国的极差 为2 . 2 2 ‰, 攀枝 花与全 国的极 差为 1 . 6 2 ‰, 这说 明无论丽江还是 攀枝花 , 2 0 0 2 至2 0 1 0 年其人 口自然增长率都与全 国 同期水平 较为 接近 , 都进入 了低 出生率 、低死亡率、低增长率 的阶段 。
广角 I Wi d e R n g l e
丽江攀枝花经济 体化的人 口因素分析
和燕 杰 丽 江师 范 高 等专 科 学 校 云南 丽 江 6 7 4 1 9 9
摘要 : 丽江攀枝花两地人 口总量相当, 攀枝花人口密度要高于丽江, 但两地的人口密集程度在全国范围来看 , 还是处于较低的水
降 到 了2 0 1 0 年 的3 4 . 4 8 %, 而初 中程 度的则 由2 1 . 9 0 %上升 到 了 3 2 . 5 4 %, 高中程度和大学程度 的 比重也都有 了不 同程度 的上升 , 其他 的 比重 由2 7 . 9 8 %下 降到了2 0 1 0 年 的1 6 . 3 3 %, ; 在 同一 时期 , 攀枝 花每 1 o z r 人 口中 , 小学程 度 以及其他 的 比重都 有不 同程度 的 下降 , 而初 中、高 中以及大学 程度 的 比重 都有 了一定程 度 的 上升 ; 在这一 时期 , 丽江 的文盲 率 由2 0 0 0 年 的1 5 . 3 5 %下 降到 了 2 0 1 0 年 的7 . 8 8 , 而同一时期攀枝花 的文盲率则 由7 . 9 0 %下 降到 了 6 . 7 2 %。总的来看 , 两地区相 比较的话 , 攀枝花人 口受 教育 的程度 要高于丽江 , 这有一部分的原 因是攀枝花是在 “ 三线建设 ”的背 景下建设起来 的我 国西部重要 的钢铁基地 , 就有大量 的受过很好 教育 的人 口向此集聚 , 因此攀枝花有着较好 的基础 , 而近年来 , 丽 江人 口的受教育水 平有 了很大 的提高 , 如大学程度 所 占比重 , 在 2 0 0 0 年仅为 1 . 3 3 %, 而 同期攀枝花则 为5 . 0 8 %, 差距较大 , 而到 了 2 0 1 0 年丽江上升了5 . 3 7 个百分点 , 达到了6 . 7 0 %, 同期攀枝花上升 了4 . 2 8 个 百分点 , 达 到了9 . 3 6 %, 丽江的增幅要大于攀枝花 , 这有 部分我 国大学扩招 的原 因, 但还有一部分原 因是丽江旅游业 的 快速发展所产生的人才的集聚效应 。

【四川冷知识】攀枝花的人口构成和方言分布

【四川冷知识】攀枝花的人口构成和方言分布

【四川冷知识】攀枝花的人口构成和方言分布

攀枝花是四川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它是四川唯一一个外地移民(建国后)占多数的城市,也是四川唯一一个广泛使用东北方言的城市。

2008年,有关部门搞了一个攀枝花外地移民籍贯统计,据统计,攀枝花人口中有538667人籍贯为外地,而本地籍贯(含米易盐边)只有40余万人。

省内移民籍贯最多的是南充,共102366人;其次是内江,有54761人;第三是凉山,24356人;第四是达州,22843人;第五是遂宁,22604人;第六是成都,17747人。第七至第十分别是泸州、乐山、宜宾、自贡,人数1.5万至8千。

省外移民中,最多的是重庆,共48404人;其次是云南楚雄州,6479人;第三是辽宁省鞍山市,5538人;第四是云南省丽江市,4649人;第五是辽宁省锦州市,4469人。外省移民较多的城市还有云南大理州、湖北省武汉市、辽宁省辽阳市、辽宁省阜新市、山东省烟台市等,各几千人。

攀枝花的人口分布大致以横贯市区的金沙江为界,江北主要集中了攀枝花钢铁公司、攀枝花矿业公司、攀枝花煤炭(集团)公司、第十九冶金建筑公司等国有大中型企业,除第十九冶金建筑公司以湖北人居多外,其余皆以东北人为主。江南集中了市级党政机关和商业、交通、运输、教育、文化、艺术等服务行业,其移民主体来自四川省内和重庆市。

所以,金沙江也就成了天然的攀枝花市区方言分界线,即江北通行东北官话,江南通行西南官话。

(图片均来自网络)

#四川##历史##攀枝花头条#

攀枝花市人口来源及其构成

攀枝花市人口来源及其构成

攀枝花市⼈⼝来源及其构成

攀枝花市⼈⼝来源及其构成

蔡斌

[注] 1.攀枝花本地⼈:指的是祖籍在今攀枝花市或祖祖辈辈在今攀枝花市⼟⽣⼟长,且世代居住在今攀枝花市⾄少三代以上的⼈。

2.外来移民:指的是1965年建市以来因参加⽀援攀枝花的建设、务⼯、经商、⼯作学习等因素陆续迁居、移居今攀枝花市的⼈。

3.移民后代(亦称为移民新⽣代):指的是幼年时来到今攀枝花市成长、⽣活或者外来移民在今攀枝花市⼟⽣⼟长的下⼀代或后代。

4.攀枝花⼈:现今居住在攀枝花市范围内的所有⼈的统称,包括本地⼈和外来移民及其后代。

1965年3⽉20⽇,攀枝花特区⼈民委员会正式成⽴。4⽉22⽇,国务院批复四川省⼈民委员会的请⽰报告,同意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市。1987年1⽉23⽇,经国务院批准,渡⼝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所辖三区(东区、西区、仁和区)两县(盐边县、⽶易县)是先后于1965年8⽉、1965年11⽉、1974年11⽉、1978年2⽉、1978年10⽉陆续5次从周边云南省的永仁、华坪,四川省的会理、盐边、⽶易等5县划⼊的。建市之前,据1964年全国第⼆次⼈⼝普查资料,今攀枝花全市⾏政管辖区内(包括盐边、⽶易两县全部及会理、华坪、永仁三县之⼀部)总⼈⼝数为28.9324万⼈,其中汉族⼈⼝有24.3358万⼈。开发建设初期,攀枝花(不包括20世纪70年代划⼊的平地、⼤龙潭、⽶易、盐边⼤部分地区)有原住民8万多

⼈,他们是1965年8⽉由云南省永仁县仁和区的仁和、⼟城、总发、灰美来、中坝、学房、兴隆、鱼塘、⽵⽊⼭、⽥房、啊署达、纳拉、灰⽼、太平、新村、混撒拉、红⽯岩、灰嘎18个公社、⼤⽥区⼤⽥、银⿅、⽚拉⽴、永富、⼤⽵、旺⽜、啊喇、官房、起查喇9个公社,华坪县三阳区新华、少义、布德、⽟泉、新⽣、新民、共和7个公社,⼤兴区福⽥、平江、和平3个公社共计10个公社,四川省盐边县的同德、民政、务本、银江4个公社,1965年11⽉由会理县的新民、安宁2个公社划归今攀枝花的。到1965年底,以上43个公社共计8.0836万⼈,加上当时从全国各地调进今攀枝花市区的建设队伍4.1407万⼈,全市共有12.2243万⼈,这就是今攀枝花市最初形成的⼈⼝规模。

攀枝花是几线城市

攀枝花是几线城市

攀枝花是几线城市?

攀枝花目前属于五线城市。

攀枝花,四川省辖地级市,地处中国西南川滇结合部,位于四川最南端,北距成都614公里,南至昆明273公里,西连丽江、大理;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夏季长,四季不分明,而旱、雨季分明;全市总面积7414平方千米,下辖3个区、2个县。截至2021年底,攀枝花市户籍总人口107.52万人,常住人口121.4万人。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享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的美誉;攀枝花是万里长江上游第一城,金沙江、雅砻江在此交汇;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门户,是四川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最近点;攀枝花是四川唯一的亚热带水果生产基地,盛产芒果、枇杷、莲雾、石榴、草莓、樱桃等特色水果,一年四季鲜果不断。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一、市场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该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连接四川与云南、贵州的重要节点。攀枝花市经济发展较快,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游客。本文将对攀枝花市的市场进行详细分析。

二、人口与消费能力

攀枝花市的人口规模较大,截至目前,全市常住人口已超过300万人。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能力逐渐提高。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攀枝花市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长,消费水平稳步提升。这为市场提供了广阔的消费潜力。

三、主要行业

1. 农业:攀枝花市农业发达,主要农产品包括水稻、玉米、柑橘、苹果等。农业产值占领了市场的重要比重,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2. 工业:攀枝花市工业发展较为成熟,主要涉及冶金、化工、电力等行业。攀枝花市拥有多家大型工业企业,为市场带来了稳定的工业产品供应。

3. 服务业:攀枝花市的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包括金融、旅游、餐饮、医疗等领域。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攀枝花市的服务业对市场的贡献越来越大。

四、市场竞争状况

攀枝花市的市场竞争状况相对较为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同行业竞争:攀枝花市的各个行业竞争对手众多,市场上同类型的企业数量庞大。这使得市场上同质化产品较多,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技术等手段来脱颖而出。

2. 价格竞争:攀枝花市的市场价格相对较低,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较为激烈。

这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来保持竞争力。

3. 品牌竞争:攀枝花市的市场上存在一些知名品牌,这些品牌在市场上具有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

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121.41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

历次普查常住人口

(万人)增加量

(万人)

每年平均

增加量

(万人)

增长率

(%)

1964年“二普”28.93

1982年“三普”81.5252.59 2.92 5.92

1990年“四普”94.8113.29 1.66 1.91

2000年“五普”109.1714.36 1.44 1.42

2010年“六普”121.4112.25 1.22 1.07

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

(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18.7%上升为21.44%,上升2.74个百分点,东区上升1.09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2.23、0.93、0.64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五普”以来,攀枝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

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城镇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城镇人口达到72.97万人,城镇化率为60.1%,比全省高19.92个百分点。表明攀枝花市城镇化进程得以深入推进,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与“五普”普查结果相比,“六普”少数民族人口在人口总量中所占比例提高,少数民族人数增加的速度超过汉族。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3.88万人,占85.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7.53万人,占14.44%。同“五普”相比,汉族人口减少8.65万人,减少1.68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60万人,增长1.68个百分点。

(四)性别比略有下降,但仍偏高

人口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之比,主要反映的是男性和女性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2.89万人,占51.80%;女性人口为58.52万人,占48.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07.47。“五普”总人口性别比为109.74,十年间攀枝花市人口性别比下降。

常住人口性别比除了受到出生婴儿性别比、分年龄性别比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净迁移人口性别比差异的影响。本市人口迁移流动量相对稳定,因而其常住人口性别比也一直较为稳定。从历次人口普查看,随着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调整,性别比呈明显下降趋势。

(五)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家庭户规模缩小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有家庭户36.78万户(表二),家庭户均人口为3.3人,比“五普”减少0.12人/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04平方米,平均每户拥有2.7间房间,两人便可拥有一间房间。家庭户规模进一步缩小的

原因:一是生育人口减少,二是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子女与老年人分居的增多。

家庭户规模的缩小,必然伴随着本市家庭代际关系的变化。普查数据显示,二代户占家庭户总数的46.09%;一代户和三代户,占家庭户总数的比重分别是34.35%和18.88%;四代及以上户仅占家庭户总数的0.68%。与2000年相比,一代户占家庭户的比重上升了8.36个百分点,而二代户的比重则下降了7.71

个百分点。二代户组成的家庭仍然是本市家庭户的主体。其中,又以核心家庭即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为主要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转变,独立意识的增强和晚婚晚育思想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大家庭“变”为小家庭,未婚男女的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

表二:攀枝花市家庭户类别

单位:户、%家庭户类别“六普”家庭户户数“六普”比重“五普”比重

合计37.88100100

一代户13.0134.3525.99

二代户17.4646.0953.80

三代户7.1518.8819.51

四代及以上户0.030.680.70(六)流动人口总量增加,流入人口多于流出

“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共登记外来半年以上人口32.09万人。其中,市内5.28万人,市外26.81万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22.06万人。分区(县)看,外来人口最多的为东区,占攀枝花流入人口总数的40.86%,其次为仁和区,占22.80%。在外出人口中东区流出人口占攀枝花流出总数的36.72%,其次是西区占21.1%。

从外省流入地看,云南、重庆流入最多,分别达到1.46万人,1.39万人,占外省流入总数的34%和33%,攀枝花流入人口中青年占绝大部分。15~29岁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