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检测试题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习题
第一节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不断增加的直线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D、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加速度和速度都不变的运动.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速度越大,则加速度也越大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D、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速度的方向. 3、质量都是 m 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则在下图所示的运动图像中表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 动的图像的是( )
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D.加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7 对于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增大的
B.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减小的
C.不管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
是 100m,头 20s 通过的路程是 200m,则这列火车(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都不对
2.一平直铁道线旁沿线每隔 50m 等距离竖立着电线杆,测得列车依次经过 1、22、25、30、
42、90 号电线杆所用时间分别为 8.8s、8.7s、8.7s、8.9s、8.8s、8.8s,则这列车( )
的说法是 ( ) A.t秒末速度最大 B.运动最初一瞬间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为零,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D.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大
7.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结论中,错误的有 ( ) A.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B.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变化快慢相等 C.在任意时刻速度的变化快慢相同 D.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
《常考题》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是3m ,则( ) A .物体的加速度是0.4m/s 2B .前3s 内的位移是6mC .第3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D .3s 末的速度是4m/s2.一辆汽车以20m/s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突然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立即刹车,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m/s 2。
从刹车开始计时,6秒内的位移x 的大小与第6秒末的速度v 的大小分别为( )A .48m x =,4m/s v =B .50m x =,0v =C .48m x =,0v =D .50m x =,4m/s v =3.某观景台离地高度为320m ,现有一位游客乘坐高速电梯由地面直达观景台,电梯先匀加速之后匀速最后匀减速到达观景台时速度恰好为零,他利用手机自带的计时器测得该过程总共用时82s ,其中电梯匀加速上升和匀减速上升阶段的时间各是2s ,据此计算电梯匀速运行过程中的速度为( )A .3m/sB .4 m/sC .5 m/sD .6 m/s4.如图所示,甲同学手拿50cm 长的竖直直尺顶端,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
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30cm ;重复以上实验,丙同学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 。
从乙、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同学的“反应时间”比丙小B .乙同学抓住直尺之前的瞬间,直尺的速度为4m/sC .若将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反应时间”刻度是均匀的D .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 ,则用该直尺和上述方法将不能测量他的“反应时间” 5.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B.质点甲前2s内的位移为20m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6.如图所示,木块A、B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的长度是L,B的长度是2L,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v1射入A,以速度v2穿出B,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时的速度为()A.221223+v vB.22123v v+C.1223v v+D.123v7.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置坐标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6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刻的位置坐标为6mB.初速度大小为5m/sC.前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D.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B.甲、乙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C.0~2s内与4s~6s内,甲的速度等大反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反向D.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9.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常用“对称自由下落法”测重力加速度g的值。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练习题(含答案)(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第I 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实际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s ,则小石子出发点离A 点约为( )A . 6.5cmB . 10mC . 20mD . 45m2、在水平面上有一个小物块质量为m ,从某点给它一个初速度,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A ,B ,C 三点到O 点速度为零.A ,B ,C 三点到O 点距离分别为s 1、s 2、s 3时间分别为t 1、t 2、t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3、距地面高5m 的水平直轨道A 、B 两点相距2m ,在B 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 ,如图。
小车始终以4m s 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 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 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10g m s 。
可求得h 等于( )A.1.25m B.2.25m C.3.75m D.4.75m4、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和2s。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 s由2/静止加速到2m/s,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A.关卡2 B.关卡3 C.关卡4 D.关卡55、一个木块在水平桌面上滑动,它在滑动时的位移方程为2x-=(其中,x单位为m,t单t6t位为s)。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体在0-4s时间内经过的位移为8mB.该物体在0-4s时间内经过的位移为10mC.该物体在t=4s时速度为8m/sD.该物体在0-4s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为11m6、如右图所示,I,II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A.甲、乙两小球做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B.两球在t=8s时相距最远C.两球在t=2s时刻速度相等D.两球在t=8s时相遇7、一辆小汽车a以20m/s的速度行驶在平直调整公路上突然发现正前方17m处有一辆大卡车b,从静止开始向同方向匀加速行驶,小汽车紧急刹车,刹车过程中“刹车失灵”.如图a、b 分别为小汽车和大卡车的v-t图象,将两车看成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2s时两车恰好到达同一位置B.因刹车失灵前小汽车已减速,不会追尾C.由于初始距离太近,即使刹车不失灵也会追尾D.若不发生追尾事故两车之间的距离至少应为17.5米8、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0﹣1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0﹣2s内的位移大小是6mC.0﹣1s内加速度是2﹣4s内加速度的二倍D.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9、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4s末两车相遇,由图可知()A.甲车的速度变化比乙车慢B.乙车出发时乙车在甲车之前20m处C.乙车出发时甲车在乙车之前40m处D.相遇前甲、乙两车的最远距离为4m10、如图是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A.若y表示位移,则t1时间内甲的位移小于乙的位移B.若y表示速度,则t1C.若y表示位移,则t=t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1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D.若y表示速度,则t=t111、如图所示的v﹣t和s﹣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为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时间内,甲车通过的位移等于乙车通过的位移B.0~1时刻相距最远C.丙、丁两车在t2时间内,丙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丁车的平均速度D.0~t212、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在前4s内(设向右为正方向)()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B.物体先向左运动,2s后开始向右运动C.前2s物体位于出发点的左方,后2s位于出发点的右方D.在t=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第II卷非选择题三、计算题(共52分)13、2015年7月9日,中国空降兵在“金鹰﹣2015”国际特种侦察兵竞赛中为国争光,跳伞运动员从350m的高空离开直升机,自由下落一段距离后才打开降落伞,设开伞后以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到达地面的速度为4m/s,求跳伞运动员下落的总时间及自由下落的距离.(g取10m/s2)14、一辆卡车正在平直公路上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路口处亮起红灯,于是立即刹车使卡车匀减速前进.当卡车速度减小到2m/s时,信号灯转换为绿灯,司机又立即放开刹车,换挡加速,只用了减速过程三分之二的时间就匀加速到了原来稳定时的速度.已知从开始刹车到恢复到原来的速度一共经历了10s,整个运动过程不考虑驾驶员反应时间.求:(1)汽车减速和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2)从开始刹车算起,2s末和8s末的瞬时速度.15、甲物体以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出发后10s乙物体从同一地点由静止开始出发,以a=0.4m/s2的加速度做与甲同方向的匀加速运动.问:(1)乙出发后多长时间才能追上甲?(2)甲、乙相遇前它们之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16、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的某一位置鸣枪,经过 1.00s 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s再次听到回声.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的距离为多少米?17、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上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m/s,跑道长100m.(1)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2)为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具有多大的初速度?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C C A C AD D ABC AD BC AD BD13.解: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经历了开伞前的自由落体运动和开伞后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两个过程,衔接这两个过程的是运动员开伞瞬间的速度,其位移关系如图所示.设运动员开伞瞬间的速度为v1,则有:,,且h1+h2=H,其中v2=4 m/s,a2=﹣2 m/s2,H=350 m,解得:v1≈34.4 m/s,h1=59m,下落的总时间t=≈18.6 s.答:跳伞运动员下落的总时间为18.6s,自由下落的距离为34.4m/s.14.解:(1)由题意得:t1+t2=10st 1═t2减速阶段:v1=v+a1t1加速阶段:v0=v1+a2t2联立得:减速过程a1=﹣1m/s2加速过程a2=1.5m/s2(2)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t=8s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2=v+a1t′得:v2=6m/sv 10=v1+a2t2′=2+1.5×2=5m/s.15.解:(1)设乙出发t秒才能追上甲,则满足s乙=s甲.即代入数据解得t=10s.(2)当甲乙速度相等时,两者之间距离最大.即at1=v代入数据解得t1=2.5s.所以甲乙之间的最大距离代入数据解得△sm=11.25m.答:(1)乙出发后经过10s才能追上甲.(2)甲、乙相遇前它们之间的最大距离是11.25m.16.解:人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t1=1.00s第一次听到回声,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1=v=170m,又经过t2=0.50s再次听到回声,即为从开始计时算起一共用了1.5s听的回声,则此峭壁离人的距离:s2=v=255m,则两峭壁间的距离:s=s1+s2=425m.答:两峭壁的距离为425m.17.解:(1)设飞机依靠自身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获得的末速度为vt由 v2﹣=2as,得vt==m/s=10m/s=31.6m/s由于vt<50m/s,所以飞机依靠自身的发动机不能从航空母舰上起飞.(2)设弹射装置使舰载飞机的初速度为v由v2﹣=2ax得:v==m/s=10m/s答:(1)飞机依靠自身的发动机不能从航空母舰上起飞.(2)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10m/s.。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3 m/s 2,对任意1 s 来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 m/sB.某1 s 末的速度比该1 s 初的速度总是大3倍C.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末的速度大3 m/sD.某1 s 末的速度比前1 s 初的速度大6 m/s 2.a 、b 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初速度不同,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①a 、b 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②a 、b 的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③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④a 、b 的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自由落体第5个0.5 s 经过的位移是第1个0.5 s 经过的位移的倍数为A.5B.9C.10D.254.一小球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 点时速度为v ,到达C 点时速度为2v ,则AB ∶BC 等于A.1∶1B.1∶2C.1∶3D.1∶45.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第1 s 内就通过了全程的一半,物体还要下落多少时间才会落地A.1 sB.1.5 sC.2 sD.(2-1)s6.物体的初速度为v 0,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 倍,则物体的位移是A.av n 2)1(202- B.a v n 2202 C.a v n 2)1(20-D.a v n 2)1(202- 7.做匀加速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 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A.5 m/sB.5.5 m/sC.4 m/sD.3.5 m/s8.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A.乙比甲运动的快B.2 s乙追上甲C.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 m远9.一个石子从高处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在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s,则它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是A.5sB.7sC.9sD.3s10..从某高处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A.保持不变B.不断变大C.不断减小D.有时增大有时减小二、填空题(每题6分,共30分)1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从v增加到2v时经过的位移是s,则它的速度从v增加到3v时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___.12.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5 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的时间使质点匀减速到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为13.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急刹车后,经1.5 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s=9 m.,问这车是否违章?14.竖直悬挂一根长15m的杆,在杆的正下方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杆全部通过A点需要______s.(g取10 m/s2)15.一物体从离地H高处自由下落h时,物体的速度恰好是着地时速度的一半,则它落下的位移h等于______.三、实验题(10分)16.(4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取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17.(6分)在用接在50 Hz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开始起,每5个打印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标上0、1、2、3、4…量得0与1两点间的距离s1=30 mm,3与4两点间的距离s4=48 mm,则小车在0与1两点间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0分)18.(8分)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和64m,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 s ,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18.(12分)从斜面上某位置,每隔0.1 s 释放一个小球,在连续释放几个后,对在斜面上的小球拍下照片,如图所示,测得s AB =15 cm ,s BC =20 cm ,试求(1)小球的加速度.(2)拍摄时B 球的速度v B =?(3)拍摄时s CD =? (4)A 球上面滚动的小球还有几个?参考答案 1.B 2.A 3.B4. C 由v t 2-v 02=2a s ,知:v 2=2as 1,4v 2-v 2=2as 2,s 1∶s 2=1∶35.D6.A7.A8.D9.A 10.B11.38s 12. 5 m/s -2.5 m/s 213.违章解析:由于做匀减速运动,则平均速度20t v v v +=,又因为s =v t 所以9=200+v ×1.5解得v 0=12 m/s=43.2 km/h >40 km/h ,此车违章.14.115.4H 16.解析: 方法A 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 实际上也是由始末两个速度决定,偶然误差也较大,只有利用实验数据画出的v -t 图象,才能充分利用各次的数据减小偶然误差.故C 方法正确.B 方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物理图象中,两坐标的分度可以任意选取,根据同一组数据,在不同的坐标系中,可以做出倾角不同的图象.而物体的加速度是一个定值,因此只有在同一坐标系中,才能通过比较倾斜程度的方法,比较加速度的大小,但不能用tan α计算加速度.17.解析: 1.0103031-⨯==T s v m/s=0.3 m/s 因为s 4-s 1=3aT 2,所以a =32214101.0330483-⨯⨯-=-T s s m/s 2=0.6 m/s 2 18.解析:(1)常规解法:由位移公式得s 1=v A T +21aT 2 s 2=[v A ·2T +21a (2T )2]-(v A T +21aT 2) 将s 1=24 m,s 2=64 m,T =4 s 代入两式求得21所以a =2.5 m/s 2,再代入s 1=v A T +21aT 2可求得v A =1 m/s. 点评:运动学中的不少题目可有多种解法,但首先应熟练掌握基本的、常规的解法,熟能生巧,达到一定熟练程度后,再根据题目的条件选用合适的公式求解.19解析:(1)由a =2ts ∆知小球的加速度 a =221.01520-=-t s s AB BC cm/s 2=500 cm/s 2=5 m/s 2 (2)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即v B =1.0220152⨯+=t s AC cm/s=1.75 m/s (3)由于相邻相等时间的位移差恒定即s CD - s BC = s BC - s AB 所以s CD =2s BC -s AB =(40-15)cm=25 cm=0.25 m(4)设A 点小球的速率为v A因为v B =v A +at v A =v B -at =1.75-5×0.1=1.25 m/s 所以A 球的运动时间t A =525.1=a v A s=0.25 s ,故A 球的上方正在滚动的小球还有两个. 【答案】 (1)5 m/s 2;(2)1.75 m/s;(3)0.25 m;(4)2个。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试题答案及解析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答案】A【解析】解: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不会有能量损失,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故A正确;B、通过推理和假想,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得不出静止的结论,故B错误;C、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不可以直接得到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的结论,故C错误;D、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结论,与本实验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评】要想分清哪些是可靠事实,哪些是科学推论要抓住其关键的特征,即是否是真实的客观存在,这一点至关重要,这也是本题不易判断之处;伽利略的结论并不是最终牛顿所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因此,在确定最后一空时一定要注意这一点2.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质量为2 kg,管长为24 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同时在M处一个可看成质点的小球沿管的轴线以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一切阻力,取g="10" m/s2,求:(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大小为10 m/s,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N端穿出?(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 m,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必须落到管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求小球的初速度大小的范围。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检测试题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章末检测试题(本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物体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运动方向不变),下面结论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来越小B.加速度方向总与运动方向相反C.位移随时间均匀减小D.速率随时间有可能增大解析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A错;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同向时加速,反向时减速,B对;单方向减速的过程中位移越来越大,C错;单方向匀减速到零之前速率越来越小,D错。
答案 B2.有人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命题“重的物体下落快,轻的物体下落慢”错误的根源在于他:①不注意观察自然现象;②对此没有做深刻的逻辑推理;③对此没有进行科学实验;④对此没有进行归纳和总结。
你认为上述评论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根据生活经验和表面现象分析、归纳的结果。
答案 B3.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为x=t+0.5t2(m),从t=0时开始,运动了t1时间时,它的速度大小为5 m/s,则t1为()A.1 s B.2 sC.4 s D.8 s解析由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x=t+0.5t2(m)得物体的初速度v0=1 m/s,加速度a=1 m/s2,则由v1=v0+at1解得t1=4 s,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4.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从地面上某点正上方不同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
已知甲的质量比乙的质量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可能在空中相撞B .甲、乙落地时的速度相等C .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变化的快慢相同D .从开始下落到落地,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 ,与物体的质量无关,下落过程中,甲、乙速度变化的快慢相同,甲、乙不可能在空中相撞,选项A 错误,C 正确;根据v 2=2gh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v =2gh ,故两物体到达地面时速度不同,选项B 错误;由平均速度v =0+v2=v2知,两物体平均速度也不相等,选项D 错误。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B.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2.小鹏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到地上,苹果先落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3.图1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1中的a和b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甲与乙相遇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D.在0~t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个相等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2gHD.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6.某战车在伊位克境内以大小为4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则刹车后2 s内与刹车后5 s内战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A.1∶1 B.3∶1 C.4∶3 D.3∶47.图2如图2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 =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A.t1>t2B.t1=t2C.t1<t2D.不确定8.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 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它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x,它在中间位置x/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10.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前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B.前10 s内甲在乙前,后10 s乙在甲前C.20 s末两车相遇D.相遇前,在10 s末两车相距最远二、填空与实验(本题2小题,共14分)11.(6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4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图412.(8分)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图5(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 x 2-x 1 x 3-x 2 x 4-x 3 x 5-x 4 x 6-x 5 Δx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2)根据a =x n -x n -33T 2,可以求出:a 1=x 4-x 13T 2=______m/s 2,a 2=x 5-x 23T 2=________m/s 2,a 3=x 6-x 33T 2=________m/s 2,所以a =a 1+a 2+a 33=______m/s 2.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6分)13.(10分)从地面同时竖直上抛甲、乙两小球,甲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比乙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多5.5 m ,甲球落地时间比乙球迟1 s ,不计空气阻力,求甲、乙两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g 取10 m/s 2)14.(12分)一列长100 m 的列车以v 1=20 m/s 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000 m 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 2=10 m/s 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10 m/s ;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 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20 m/s ,共用了多长时间?15.(12分)从离地500 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求:(1)经过多少时间小球落到地面;(2)从开始下落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和最后1 s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16.(12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运动180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取10 m/s2)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答案1.D[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化,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CD [空气阻力对树叶影响较大,不能忽略;空气阻力对苹果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故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当没有空气阻力时,苹果和树叶只受重力作用,它们将会同时落地,D 正确.]3.A [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4.ABC [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 ,所以A 对;第一个1 s 内的位移x 1=12gt 20,第二个1 s 内的位移x 2=12g(2t 0)2-12gt 20=32gt 20,第三个1 s 内的位移x 3=12g(3t 0)2-12g(2t 0)2=52gt 20,则x 1∶x 2∶x 3=1∶3∶5,所以B 对;第1 s 末的速度v 1=gt 0,第2 s 末的速度v 2=2gt 0,第3 s 末的速度v 3=3gt 0,则v 1∶v 2∶v 3=1∶2∶3,所以C 对;通过三个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1)∶(3-2),所以D 不对.]5.D [二者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 =gt 可知,下落时间相同,则速度相同,A 项对.甲落地前,甲、乙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B 项对.甲落地所用时间为t 甲=2H g ,则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gt =g·2H g =2gH ,C 项对.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乙= 2×2H g =2·t 甲,故t 甲∶t 乙=1∶2,D 项错.]6.D [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 =v 0a=4 s ,所以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等于4 s 内的位移x 5=v 202a =80 m,2 s 内的位移x 2=v 0t -12at 2=60 m ,x 2∶x 5=3∶4.]7.A8.C[作出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 -t 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 c<t a<t b,所以c种方式先到达.] 9.AB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故有v1=v2.分别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讨论,可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定性分析法):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却不到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前边,故有v1>v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大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已超过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后边,故也有v1>v2.方法二(公式分析法):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v1=v20+v22,v2=v0+v2.因为v21-v22=(v0-v)24>0,故不管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1>v2.方法三(图象分析法):画出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均有v1>v2.]10.ACD11.1.5812.(1)1.60 1.55 1.62 1.53 1.61 1.580.05 3.2时间内误差允许匀加速直线运动(2)1.59 1.57 1.59 1.58解析(1)x2-x1=1.60 cm;x3-x2=1.55 cm;x4-x3=1.62 cm;x5-x4=1.53 cm;x6-x5=1.61 cm;Δx=1.58 cm.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2%.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采用逐差法,即a1=x4-x13T2=1.59 m/s2,a 2=x 5-x 23T 2=1.57 m /s 2,a 3=x 6-x 33T 2=1.59 m /s 2,a =a 1+a 2+a 33=1.58 m /s 2. 13.13.5 m /s 8.5 m /s解析 由最大高度公式H =v 202g有H 甲=v 2甲2g ,H 乙=v 2乙2g已知H 甲-H 乙=5.5 m可得v 2甲-v 2乙=110 m 2/s 2①又根据竖直上抛的总时间公式t =2v 0g有t 甲=2v 甲g ,t 乙=2v 乙g已知t 甲-t 乙=1 s可得v 甲-v 乙=5 m /s ②联立①②两式求解得v 甲=13.5 m /s ,v 乙=8.5 m /s14.160 s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1t 1=v 2-v 1a 1=10-20-0.25s =40 s . 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 2.t 2=x v 2=100+100010s =110 s . 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3t 3=v 1-v 2a 2=20-101s =10 s . 共用时间t =t 1+t 2+t 3=160 s .15.(1)10 s (2)5 m 95 m (3)125 m解析 (1)由x =12gt 2,得落地时间t = 2xg = 2×50010s =10 s .(2)第1 s 内的位移:x 1=12gt 21=12×10×12m =5 m ;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 内的位移为:x 9=12gt 29=12×10×92m =405 m . 所以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x 10=x -x 9=500 m -405 m =95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 ′=5 s ,其位移为x 5=12gt ′2=12×10×25 m =125 m .16.(1)305 m (2)9.85 s解析 (1)由v 21-v 20=2gx 1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 m /s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 22-v 21=2ax 2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后运动的位移x 2=125 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x =x 1+x 2=305 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 1=v 1g =6 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 2=v 2-v 1a =3.85s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9.85 s .。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运动的v-t图象,由图线可以判定( )A.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小B.零时刻P质点的加速度为零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D.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某一点代表此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从图中可以看出P质点的速度越来越大,故A错误.B.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切线表示加速度,所以零时刻P质点的速度为虽然为零,但是斜率(即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C.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即斜率逐渐减小最后接近零,所以P质点的加速度一开始大于Q的加速度,后来小于Q的加速度,故C错误.D.由于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坐标轴围成面积代表位移,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故D正确.故选D。
2.如图所示,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C三点,已知从A到B和从B到C速度的增加量△v均为2m/s,AB间的距离x1=3m,BC间的距离x2=5m,则物体的加速度为()A.1m/s2B.2m/s2C.3m/s2D.4m/s2【答案】B【解析】【分析】通过速度变化量相等得知两段过程所用的时间相等,结合平均速度推论和速度位移公式求出相等的时间间隔,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加速度. 【详解】因为A 到B 和从B 到C 速度的增加量△v 均为2m/s ,可知A 到B 的时间和B 到C 的时间相等,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B 点的速度1242B x x v T T+==;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2212B A v v ax -=即22442()(2)23T T T--=⨯⨯ 解得:T =1s则加速度222m/s 2m/s 1v a T ∆=== 故选B .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3.某物体做直线运动,设该物体运动的时间为t ,位移为x ,其21x t 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做的是匀加速直线运动B .t =0时,物体的速度为abC .0~b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2ab 2D .0~b 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2b 时间内物体做反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公式2012x v t at =+加得 02112x v a t t =+加即21x t 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测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踢毽子是我国民间的一项体育游戏,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近年来,踢毽子已经成为全民健身活动之一.毽子由羽毛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毽子的自由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B .铜钱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C .如果在月球上踢毽子,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D .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是因为有空气阻力的存在2.小汽车在嘉峪关至山丹高速公路上行驶限速120 km/h,大雾天气的时候高速公路经常封路,以免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如果某人大雾天开车在此段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能见度(观察者与能看见的最远目标间的距离)为50 m,该人的反应时间为0.5 s,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为能安全行驶,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 )A .10 m/sB .15 m/sC .10 3 m/sD .20 m/s3.一坐在火车上的同学在火车进站前发现铁路边有等距电线杆,于是从某根电线杆经过他面前(可视为该同学与电线杆相遇)时开始计时,同时记为第1根电线杆,5 s 时第10根电线杆恰好经过他面前,火车在25 s 时停下,此时恰好有1根电线杆在他面前.若火车进站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火车速度为0时,在地面前的电线杆的根数为( )A .第18根B .第22根C .第25根D .第26根4.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 图像表示出来(其中x 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面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5. 如图所示为两个物体A 和B 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开始运动的v -t 图线,已知在第3 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 )A .A 、B 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 B .3 s 内物体A 的平均速度比物体B 的大C .A 、B 两物体在减速段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D .t =1 s 时,两物体第一次相遇6.一物体自某高度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落地之前瞬间的速度为v .在运动过程中( )A .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发生的位移之比为1∶2B .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等于12vC .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D .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22v7.宇航员的训练、竞技体育的指导、汽车的设计等多种工作都用到急动度的概念.加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称为急动度,其方向与加速度的变化方向相同.一质点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A .t =1 s 时急动度是0.5 m/s 3B .t =3 s 时的急动度和t =5 s 时的急动度等大反向C .2~4 s 内质点做减速运动D .t =4 s 时质速度方向改变8.新冠疫情让2020届高三学生少了很多在校学习的时间,返校后为节约时间,小尧同学都是跑步去食堂吃饭.跑步过程中的1x v-图象如图所示,为一条不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假定从小尧的教室门口到食堂的道路为一水平直线道路,以教室门口为坐标原点,教室到食堂方向为x 轴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尧运动到x 1的时间为110122x x v v +B .小尧运动到x 1的时间为1012x v v + C .小尧运动的速度与位移成线性规律变化D .小尧运动的速度随位移的增加而增加,但不成线性规律9.汽车正以20 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司机因故立即刹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5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经过4 s 汽车速度变为零B .汽车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为40 mC .汽车速度均匀增加D .汽车刹车后位移越来越小10.小球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5 s 内的位移比前1 s 内的位移多0.2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加速度为0.2 m/s 2B .小球前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C .小球第14 s 的初速度为2.8 m/sD .第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0.2 m/s11.新交通法规定“车让人”,否则驾驶员将受到处罚.若以8 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驾驶员发现有行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前端距停车线8 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至少需1.6 s 汽车才能停止B .在距停车线6 m 处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C .若经0.2 s 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D .若经0.4 s 后才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1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出发,沿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速度的平方v 2随位移x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初速度为36 m/sB .甲的加速度为2 m/s 2C .两车在9 m 处相遇D .甲停止前,两车在2 s 时相距最远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6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4.(6分)如图甲所示,点光源位于S,右侧为竖直放置屏幕的横截面,P点位于S与屏幕之间中点,且SP连线垂直于屏幕.让一个小球从P点静止释放,光照射小球在屏幕上形成影子,影子在屏幕上的移动情况被数码相机连拍功能拍摄下来.图乙为拍摄到影子下落过程中的部分图象,已知该数码相机每秒拍摄10次,空气阻力忽略不计.(1)影子运动至位置C时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此时小球的速度为___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影子的v-t图象如图丙所示,可求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15.(8分)飞机着陆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0 s内前进450 m,此时速度减为着陆时速度的一半.试求:(1)飞机着陆时的速度;(2)飞机着陆后30 s时距着陆点的距离.16.(8分)一矿井深45 m,在井口每隔一定时间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当第7个小球从井口下落时,第一个小球恰好落至井底,取g=10 m/s2,问:(1)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多少;(2)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多远.17.(12分)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试计算:(1)从乙车开始运动多少时间后两车相遇?(2)相遇处距出发点多远?(3)相遇前两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18.(12分)某高速公路同一直线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轿车和货车,其速度大小分别为v1=40 m/s,v2=25 m/s,轿车在与货车相距s0=22 m时才发现前方有货车,若此时轿车只是立即刹车,则轿车要经过s=160 m才停下.两车可视为质点.(1)在上述情况下,轿车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为多大?(2)若轿车刹车时货车以v2匀速行驶,通过计算分析两车是否会相撞?(3)若轿车在刹车的同时给货车发信号,货车司机经t0=2 s收到信号后立即以加速度大小a2=2.5 m/s2匀加速前进,通过计算分析两车会不会相撞?单元训练卷答案 第1页(共6页) 单元训练卷答案 第2页(共6页)物理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答案】D【解析】毽子的自由下落过程中,羽毛受到了较大的阻力,故不能看作自由落体运动,A 错误;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是因为有空气阻力的存在,月球上没有空气阻力,铜钱和羽毛单独下落的加速度相同,故一起下落时不存在铜钱拖着羽毛的情况,B 、C 错误,D 正确.2.【答案】D【解析】在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之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在速度减为0前,汽车运动的位移为x =50 m 时初速度最大,设最大初速度为v ,则有vt +v 22a =x ,解得v =20 m/s,即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是20 m/s,D 正确.3.【答案】D【解析】设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为l ,根据逆向思维,将火车的运动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时间为25 s,取5 s 为一个周期,则每个周期内所走位移之比为1∶3∶5∶7∶9,第5个周期内的位移为9l ,则总位移为259259x l l =⨯=,即总共有26根电线杆,所以在地面前的电线杆的根数为第26根,D 正确.4.【答案】C【解析】0~t 1时间内物体沿正方向匀速运动,故A 错误;t 1~t 2时间内,物体静止,位移不变,且此时离出发点有一定距离,B 、D 错误;t 2~t 3时间内,物体沿负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仍为v 1,即x -t 图像中,0~t 1和t 2~t 3两段时间内的图线斜率大小相等,故C 正确.5. 【答案】D【解析】由v -t 图像与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两物体在3 s 内的位移不相等,而在第3 s 末两个物体相遇,可判断出两物体出发点不同,故A 错误;由图像与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3 s 内B 的位移大于A 的位移,则B 的平均速度大于A 的平均速度,故B 错误;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 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 1=4-21 m/s 2=2 m/s 2,B 在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 2=4-22 m/s 2=1 m/s 2,故C 错误;1~3 s 内B 的位移x B =12×(4+2)×2 m =6 m,A 的位移x A =⎝ ⎛⎭⎪⎫12×2×2+2×2 m =6 m,且第3 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所以t =1 s 时,两物体第一次相遇,D 正确.6.【答案】C【解析】物体某高度静止释放,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推论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故A 错误;设总位移为h ,根据h =12gt 2可得v 中=22v ,故B 错误;根据推论可知通过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2-1),故C 正确;根据推论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又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即v t /2=12v ,故D 错误.7.【答案】A【解析】t =1 s 时急动度Δa Δt =2-12 m/s 3=0.5 m/s 3,A 正确;图线的斜率表示急动度,则t =3 s 时的急动度和t =5 s 时的急动度完全相同,B 错误;0~4 s 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不变,做加速运动,C 错误;由v -t 图线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类比可知,a -t 图线与t 轴所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又由题知t =0时v =0,则0~4 s 内质点做加速度方向不变的加速运动,4~6 s 做加速度反向但速度方向不变的减速运动,D 错误.8.【答案】A【解析】由运动公式1x t x vv==⋅,可知在1x v-图象中图象与横坐标围成的面积为运动时间,故运动到x 1的时间为图中梯形的面积,即110122x xt v v =+,故A 正确,B 错误;根据图象可知斜率为定值01/1/v v k x-=,即001v v kxv =+,可见运动的速度与位移不成线性规律变化,且速度随位移的增加而减小,故CD 错误.9.【答案】AB【解析】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C 、D 错误;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加速度a =-5 m/s 2,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汽车停车时间t =v -v 0a =0-20-5s =4 s,A 正确;由于汽车经过4 s 就已经停止运动,故6 s 内的位移即为4 s 内的位移,x =v 0+v 2t =20+02×4 m =40 m,B 正确.10.【答案】AB【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Δx =aT 2得a =0.21 m/s 2=0.2 m/s 2,A 正确;小单元训练卷答案 第3页(共6页) 单元训练卷答案 第4页(共6页)球15 s 末的速度v 15=at 15=0.2×15 m/s =3 m/s,则小球前15 s 内的平均速度v15=0+v 152=32 m/s =1.5 m/s,B 正确;小球第14 s 的初速度等于第13 s 的末速度,则v 13=at 13=0.2×13 m/s =2.6 m/s,C 错误;小球第14 s 末的速度v 14=at 14=0.2×14=2.8 m/s,则第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15′=v 14+v 152=3+2.82 m/s =2.9 m/s,D 错误.11.【答案】AC【解析】车从开始刹车到停止所需时间t =v 0a =85s =1.6 s,A 正确;对车的刹车过程有0-v 20=-2ax 0,解得刹车距离x 0=6.4 m,即在距停车线6.4 m 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B 错误;由上述结论可得,汽车还能匀速行驶的时间Δt =x -x 0v 0=0.2 s,即经0.2 s 后开始刹车制动,汽车前端恰能止于停车线处,C 正确,D 错误.12.【答案】CD【解析】由v 2 – x 图象可知,甲、乙两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车的初速度分别为v 1=6 m/s 、v 2=0,故A 错误;由v 2-v 02=2ax 得v 2=2ax +v 02,可知图象的斜率k =2a ,则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分别为a 1=12k 1=-2 m/s 2、a 2=12k 2=1 m/s 2,故B 错误;甲车做减速运动的时间11103s v t a -==,甲、乙两车的位移分别为x 1=v 1t +12a 1t 2、x 2=12a 2t 2,甲、乙两车相遇,则x 1=x 2,解得t =4 s,因为t >t 1,所以两车相遇时,甲车已经静止,即两车在9 m 处相遇,故C 正确;甲、乙两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分别为v 1′=v 1+a 1t ′,v 2′=v 2+a 2t ′,甲停止前,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则v 1′=v 2′,解得t ′=2 s,故D 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2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6分)【答案】(1)从右向左 (2)0.25 0.67【解析】(1)由于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必然受到阻力作用,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相邻水滴(时间间隔相同)的位置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由题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其滴水的时间间隔为T =30 s 46-1=23 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小车运动到题图(b)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v A =0.117+0.1332T (m/s)≈0.19 m/s .由Δx =aT 2和逐差法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0.150-0.117)+(0.133-0.100)4T2(m/s 2)≈0.037 m/s 2. 14.(6分)【答案】(1)3.6 1.8 (2)2b a【解析】(1)影子运动至位置C 时的速度为 3.6m/s 2BD C x v T=≈,因P 点在光源S 与屏幕的中点,则影子的位移等于小球位移的2倍,则小球的速度等于影子速度的一半,即此时小球的速度为1.8 m/s.(2)由图象可知影子的加速度b a a=影,则小球的加速度也就是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1=22b a g a a==球影.15.(8分)【解析】(1)设着陆时的速度为v ,则x =v +v22t v =60 m/s.(2)设飞机从开始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 ′,则 a =v -v 2t =60-60210m/s 2=3 m/s 2t ′=v a =603 s =20 s<30 s 故x ′=v 22a =6022×3 m =600 m. 16.(8分)【解析】(1)设相邻两个小球下落的时间间隔是t ,则: H =12g (6t )2 解得t =0.5 s.(2)设第三个小球下落的位移为h 3,第五个小球下落的位移为h 5,由题可知,第三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4t ,第五个小球下落的时间为2t ,则可得h 3=12g (4t )2=20 m单元训练卷答案 第5页(共6页) 单元训练卷答案 第6页(共6页)h 5=12g (2t )2=5 m故h 3-h 5=15 m,这时第3个小球和第5个小球相距15 m. 17.(12分)【解析】由图像知两车初速度均为v 0=0,甲车的加速度a 1=Δv Δt =34 m/s 2,乙车的加速度a 2=Δv Δt =32 m/s 2,均做匀加速运动.(1)两车相遇时位移相等,设乙车运动t 时间后两车相遇,则甲、乙两车的位移为 x 1=12a 1(t +2 s)2,x 2=12a 2t 2 由x 1=x 2得12a 1(t +2 s)2=12a 2t 2代入数据解得t 1=(2-22) s(舍去),t 2=(2+22) s≈4.83 s . (2)相遇点离出发点的距离为x 1=x 2=12a 2t 2=12×32×(2+22)2m≈17.5 m .(3)如图知甲车行驶t ′=4 s 时两车速度相等,此时两车距离最大,二者距离为 Δx =x 1′-x 2′=12a 1t ′2-12a 2(t ′-2 s)2=3 m.18.(12分)【解析】(1)轿车经过s =160 m 的过程,由0-v 12=2a 1s 得轿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a 1=-5 m/s 2. (2)恰好不相撞时两车的速度相等,即v 1+a 1t 1=v 2 解得t 1=3 s 轿车前进的距离121197.5m 2v v s t +==货车前进的距离s 2=v 2t 1=75 m 因s 1-s 2=22.5 m >s 0,故两车会相撞.(3)假设轿车刹车后经t s 两车的速度相等,即v 1+a 1t =v 2+a 2(t -t 0) 解得8s 3t =轿车前进的距离s 1′=v 1t +12a 1t 2货车前进的距离s 2′=v 2t 0+v 2(t -t 0)+12v 2(t -t 0)2解得1800m 9s '=,2605m 9s '=因s 1′-s 2′≈21.7 m <s 0,故两车不会相撞.。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检测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检测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如图所示,A、B两小球用长为L的细线连接悬挂在空中,A距湖面高度为H,释放小球,让它们自由落下,测得它们落水声相差Δt.如果球A距湖面的高度H减小,那么Δt将()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法判断2.如图所示是汽车与自行车在同一直线上、从同一地点同向运动、同时计时而作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A.在2s时二者速度相同B.在4s时二者速度相同C.在2s时二者相遇D.在4s时二者相遇3.列车长为l,铁路桥长为2l,列车匀加速行驶过桥,车头过桥头的速度为v1,车头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2,则车尾过桥尾时速度为()A.3v2-v1B.3v2+v1C.(3v22-v21)2 D.3v22-v2124.一只叫Diamond的宠物狗和主人游戏,宠物狗沿直线奔跑,依次经过A、B、C三个木桩,B为AC的中点,它从木桩A开始以加速度a1匀加速奔跑,到达木桩B时以加速度a2继续匀加速奔跑,若它经过木桩A、B、C时的速度分别是0、v B、v C,且v B=v C2,则加速度a1和a2的大小关系为()A.a1<a2B.a1=a2C.a1>a2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如图,曲线a和直线b分别是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速度-时间(v-t)图线。
已知在t1时刻两车第一次相遇,由图可知()A.在时刻t1,b车追上a车B.在时刻t2,两车第二次相遇C.在时刻t2,a、b两车加速度方向相反D.在t1到t2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6.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所用的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2Δx(t1-t2)t1t2(t1+t2)B.Δx(t1-t2)t1t2(t1+t2)C.2Δx(t1+t2)t1t2(t1-t2)D.Δx(t1+t2)t1t2(t1-t2)7.龟兔赛跑的故事流传至今,按照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兔子和乌龟的x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兔子和乌龟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兔子和乌龟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乌龟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兔子先加速后匀速再加速C.骄傲的兔子在T4时刻发现落后奋力追赶,但由于跑得比乌龟慢,还是让乌龟先到达预定位置x3D.在T2~T 4,兔子比乌龟运动得快8.物体的初速度是v0,以不变的加速度a做直线运动,如果要使速度增加到初速度的n倍,那么经过的位移是()A.v202a(n 2-1) B.v202a(n-1)C.v202a n2 D.v202a(n-1)29.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相距为x的A、B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和7v,从A到B的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过AB中点的速度为4vB.经过AB中间时刻的速度为4vC.通过前x2位移所需时间是通过后x2位移所需时间的2倍D.前t2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t2时间通过的位移少1.5v t10.从某一高处释放一小球甲,经过0.5 s从同一高处再释放小球乙,在两小球落地前()A.它们间的距离保持不变B.它们间的距离不断减小C.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不断增大D.它们间的速度之差保持不变11.滴水法测重力加速度的过程是这样的:让水龙头的水一滴一滴地滴在其正下方的盘子里,调整水龙头,让前一滴水滴到盘子而听到声音时,后一滴恰好离开水龙头。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几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A.位移和加速度反向B.速度和加速度反向C.加速度不变,速度在变D.速度不变,加速度在变2.小鹏摇动苹果树,从同一高度一个苹果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直接落到地上,苹果先落地,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苹果和树叶做的都是自由落体运动B.苹果和树叶的运动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C.苹果的运动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的运动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D.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会同时落地3.图1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象分别如图1中的a和b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在t2时刻甲与乙相遇C.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D.在0~t2时间内,甲比乙的位移大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D.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个相等的位移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2∶3 5.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甲∶m乙=5∶1,甲从高H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高2H处自由落下,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二者速度相等B.甲落地时,乙距地面的高度为HC.甲落地时,乙的速度大小为2gHD.甲、乙在空气中运动的时间之比为2∶1- 1 -6.某战车在伊位克境内以大小为4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则刹车后2 s内与刹车后5 s内战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A.1∶1 B.3∶1 C.4∶3 D.3∶47.图2如图2所示,物体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第一次经光滑斜面AB滑到底端时间为t1.第二次经光滑斜面ACD下滑,滑到底端时间为t2.已知AC+CD =AB,在各斜面的等高处物体的速率相等,试判断()A.t1>t2B.t1=t2C.t1<t2D.不确定8.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 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9.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它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为x,它在中间位置x/2处的速度为v1,在中间时刻t/2时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关系为()A.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v1>v2B.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C.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1=v2D.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v1<v210.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同一时刻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3所示,由此可以判断()A.前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后10 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小B.前10 s内甲在乙前,后10 s乙在甲前C.20 s末两车相遇D.相遇前,在10 s末两车相距最远二、填空与实验(本题2小题,共14分)11.(6分)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如图4所示.A、B、C、D、E、F为相邻的6个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则粗测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 2 -- 3 -图412.(8分)如图5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中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个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单位:cm)图5(1)为了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请进行下列计算,填入表内.(单位:cm) x 2-x 1 x 3-x 2 x 4-x 3 x 5-x 4 x 6-x 5 Δx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________的位移之差,在________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________.(2)根据a =x n -x n -33T 2,可以求出:a 1=x 4-x 13T 2=______m/s 2,a 2=x 5-x 23T 2=________m/s 2,a 3=x 6-x 33T 2=________m/s 2,所以a =a 1+a 2+a 33=______m/s 2. 三、计算题(本题4小题,共46分)13.(10分)从地面同时竖直上抛甲、乙两小球,甲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比乙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多5.5 m ,甲球落地时间比乙球迟1 s ,不计空气阻力,求甲、乙两球抛出时的速度大小各为多少?(g 取10 m/s 2)14.(12分)一列长100 m 的列车以v 1=20 m/s 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000 m 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 2=10 m/s 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10 m/s ;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 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m/s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20 m/s,共用了多长时间?15.(12分)从离地500 m的空中由静止开始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 m/s2,求:(1)经过多少时间小球落到地面;(2)从开始下落的时刻起,小球在第1 s内的位移和最后1 s内的位移;(3)落下一半时间的位移.16.(12分)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运动180 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运动员就以14.3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 m/s,问:(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取10 m/s2)- 4 -- 5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答案1.D [只要有加速度,物体的运动速度就发生变化,位移和加速度的方向可以相反,速度和加速度也可以反向,例如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CD [空气阻力对树叶影响较大,不能忽略;空气阻力对苹果影响较小,可以忽略,故选项A 、B 错误,选项C 正确;当没有空气阻力时,苹果和树叶只受重力作用,它们将会同时落地,D 正确.]3.A [在t 1时刻,甲和乙速度均为正值,两物体均沿正方向运动,A 正确.在t 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的位移不相同,乙的位移比甲的位移大,B 和D 均错误.b 直线的斜率比a 的斜率大,即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C 错误.]4.ABC [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g ,所以A 对;第一个1 s 内的位移x 1=12gt 20,第二个1 s 内的位移x 2=12g(2t 0)2-12gt 20=32gt 20,第三个1 s 内的位移x 3=12g(3t 0)2-12g(2t 0)2=52gt 20,则x 1∶x 2∶x 3=1∶3∶5,所以B 对;第1 s 末的速度v 1=gt 0,第2 s 末的速度v 2=2gt 0,第3 s 末的速度v 3=3gt 0,则v 1∶v 2∶v 3=1∶2∶3,所以C 对;通过三个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1)∶(3-2),所以D 不对.]5.D [二者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v =gt 可知,下落时间相同,则速度相同,A 项对.甲落地前,甲、乙在相同时间内下落的高度相同,B 项对.甲落地所用时间为t 甲= 2H g ,则乙的速度大小为v 乙=gt =g·2H g =2gH ,C 项对.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乙= 2×2H g =2·t 甲,故t 甲∶t 乙=1∶2,D 项错.]6.D [刹车到停下所用的时间t =v 0a =4 s ,所以刹车后5 s 内的位移等于4 s内的位移x 5=v 202a =80 m,2 s 内的位移x 2=v 0t -12at 2=60 m ,x 2∶x 5=3∶4.]7.A8.C- 6 -[作出v -t 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 -t 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 c <t a <t b ,所以c 种方式先到达.]9.AB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故有v 1=v 2.分别对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减速直线运动进行讨论,可有三种方法:方法一(定性分析法):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小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却不到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前边,故有v 1>v 2.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大于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时间过半位移已超过一半,即t/2时刻在x/2位置对应时刻的后边,故也有v 1>v 2.方法二(公式分析法):设物体的初速度为v 0,末速度为v ,则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v 1= v 20+v 22,v 2=v 0+v 2.因为v 21-v 22=(v 0-v )24>0,故不管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均有v 1>v 2.方法三(图象分析法):画出匀加速直线运动与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均有v 1>v 2.]10.ACD11.1.5812.(1)1.60 1.55 1.62 1.53 1.61 1.580.05 3.2 时间内 误差允许 匀加速直线运动(2)1.59 1.57 1.59 1.58解析 (1)x 2-x 1=1.60 cm ;x 3-x 2=1.55 cm ;x 4-x 3=1.62 cm ;x 5-x 4=1.53 cm ;x 6-x 5=1.61 cm ;Δx =1.58 cm .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0.05 cm ,即各位移差与平均值最多相差3.2%.由此- 7 -可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所以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2)采用逐差法,即a 1=x 4-x 13T 2=1.59 m /s 2,a 2=x 5-x 23T 2=1.57 m /s 2,a 3=x 6-x 33T 2=1.59 m /s 2,a =a 1+a 2+a 33=1.58 m /s 2. 13.13.5 m /s 8.5 m /s解析 由最大高度公式H =v 202g有H 甲=v 2甲2g ,H 乙=v 2乙2g已知H 甲-H 乙=5.5 m可得v 2甲-v 2乙=110 m 2/s 2①又根据竖直上抛的总时间公式t =2v 0g有t 甲=2v 甲g ,t 乙=2v 乙g已知t 甲-t 乙=1 s可得v 甲-v 乙=5 m /s ②联立①②两式求解得v 甲=13.5 m /s ,v 乙=8.5 m /s14.160 s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1t 1=v 2-v 1a 1=10-20-0.25s =40 s . 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 2.t 2=x v 2=100+100010 s =110 s . 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3- 8 - t 3=v 1-v 2a 2=20-101 s =10 s . 共用时间t =t 1+t 2+t 3=160 s .15.(1)10 s (2)5 m 95 m (3)125 m解析 (1)由x =12gt 2,得落地时间t = 2x g = 2×50010 s =10 s .(2)第1 s 内的位移:x 1=12gt 21=12×10×12 m =5 m ; 因为从开始运动起前9 s 内的位移为:x 9=12gt 29=12×10×92 m =405 m . 所以最后1 s 内的位移为:x 10=x -x 9=500 m -405 m =95 m .(3)落下一半时间即t ′=5 s ,其位移为x 5=12gt ′2=12×10×25 m =125 m .16.(1)305 m (2)9.85 s解析 (1)由v 21-v 20=2gx 1可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 m /s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v 22-v 21=2ax 2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后运动的位移x 2=125 m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x =x 1+x 2=305 m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t 1=v 1g =6 s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 2=v 2-v 1a =3.85s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2=9.85 s .。
【高一】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检测试题
【高一】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检测试题3.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每一练我1.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物体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设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则下列关系式中误差最小的是()a、 a=(s2-s1)/t2b.a=(s4-s1)/3t2c、 a=[(s3-s1)+(s4-s2)]/4t2d.a=[(s4-s1)+(s5-s2)+(s6-s3)]/9t2分析:逐差法的优点是,每个数据都被平等地考虑,每个数据只使用一次答案:d2.对于点计时器打印的纸带,每6个点是一组数字。
对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正确判断是()a.相邻两个编号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b、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sc.相邻两个编号间的时间间隔为0.12sd、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60秒答案:b3.点播计时器播放的纸片上的点播不清楚,原因可能是以下哪一个()a.通的是直流电b.没有用复写纸c、针尖太长D.针尖稍短答案:d4.通过观察某一运动拍摄的频闪照片,发现照片中相邻物点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
以下关于物体运动的判断是正确的()a.物体当时一定做匀速运动b、物体可能以匀速移动c.物体是先加速,再减速运动d、物体先减速,然后加速解析:频闪照相时相邻两物点间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所以当相邻两个点间的距离加大时,物体当时一定是在做加速运动;而后间距减小则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回答:C二、非5.电磁点阵计时器是一种用途-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电-答案:低压交流计时4~6 0.026.图3-12显示了使用频率为50 Hz的点定时器“测量均匀加速线性运动的加速度”时获得的纸带。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过关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C.牛顿 D.爱因斯坦解析:伽利略通过对运动性质和速度均匀变化的猜想与假设,推动了人类科学的发展,故选项A正确.答案: A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与时间成正比B.物体的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C.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与这段时间成正比D.若为匀加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加;若为匀减速运动,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解析:由v=v0+at和x=v0t+12at2,A、B错误;由a=ΔvΔt知C正确;当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速度减小,但位移可以增大,D错误.答案: C3.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该空降兵在0~t1或t1~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的结论正确的是( )A.0~t1,v=v12 B.t1~t2,v=v1+v22C.t1~t2,v>v1+v22 D.t1~t2,v<v1+v22答案:AD4.火车沿平直轨道以20 m/s的速度向前运动,司机发现正前方50 m处有一列火车正以8 m/s的速度沿同一方向行驶,为避免相撞,司机立即刹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至少应是( )A.1 m/s2 B.2 m/s2C.0.5 m/s2 D.1.44 m/s2【解析】火车减速行驶.当速度减为8 m/s时,刚好与列车相接触,有a=0 20-822×50 m/s2=-1.44 m/s2.答案: D5.下图分别是四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其中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解题流程】答案:BC[6.公交车进站时的刹车过程可近似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时的速度为5 m/s,加速度大小为1 m/s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进站所需时间为5 sB.6 s时的位移为12 mC.进站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5 m/sD.前2 s的位移是x=vt=5+42×2 m=9 m解析:逐项分析如下选项诊断结论A 利用速度公式t=0-v0a=0-5-1 s=5 s√B 因5 s时车已停下,不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因此5 s后的运动情况不能确定,不能将时间直接代入位移公式中求解. ×C 平均速度公式v=(v0+0)/2=2.5 m/s√D 前2 s的位移可用平均速度求,选项中的平均速度错误的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对时刻的理解错误. ×故选A、C.答案:AC7.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水滴自8 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当看到第五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的高度是(g=10 m/s2)( )A.2 m B.2.5 mC.2.9 m D.3.5 m解析:水滴在空中的分布如右图所示.由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比例式得h2H=716,h2=3.5 m.答案: D8.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下图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A和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A的速度比B更大B.在0~3 s的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 mC.t=3 s时,物体C追上物体DD.t=3 s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间距解析:由甲图可知,物体A、B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A>vB,故A、B正确;由乙图可知,t=3 s时,vC=vD,此时物体C与物体D之间有最大距离,故C 错,D正确.答案:ABD9.一辆汽车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计时之初,速度为6 m/s,运动28 m后速度增加到8 m/s,则( )A.这段运动所用时间是4 sB.这段运动的加速度是3.5 m/s2C.自开始计时起,两秒末的速度是7 m/sD.从开始计时起,经过14 m处的速度是52 m/s解析:由v2-v20=2ax得a=v2-v202x=82-622×28 m/s2=0.5 m/s2.再由v=v0+at得运动时间t=v-v0a=8-60.5 s=4 s ,故A对,B错.两秒末速度v2=v0+at2=6 m/s+0.5×2 m/s=7 m/s,C对.经14 m处速度为v′,则v′2-v20=2ax′,得v′=62+2×0.5×14 m/s=52 m/s,即D亦对.答案:ACD二、非选择题10.如图甲所示,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小车开始在水平玻璃板上运动,后来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所打出的纸带及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单位:cm)如图乙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间对应的时间间隔为0.02 s.试用作图法(v-t 图象)求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解析:设对应点1、2、3、4、5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v2、v3、v4、v5,则有v1=1.6+1.40.04 cm/s=75 cm/s=0.75 m/s,v2=1.4+1.20.04 cm/s=65 cm/s=0.65 m/s,v3=1.2+1.00.04 cm/s=55 cm/s=0.55 m/s,v4=1.0+0.80.04 cm/s=45 cm/s=0.45 m/s,v5=0.8+0.60.04 cm/s=35 cm/s=0.35 m/s;以速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描点法作出小车在薄布面上做减速运动时的v-t图象.将图象延长,使其与纵轴相交,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小车做减速运动的初速度为0.85 m/s,即为小车在玻璃板上的运动速度.答案:0.85 m/s11.一辆正在匀加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在5 s内先后经过路旁两个相距50 m的电线杆,它经第二根的速度是15 m/s,求它经过第一根杆的速度及行驶的加速度.解析:全程5 s内的平均速度v=xt=505 m/s=10 m/s中间2.5 s的瞬时速度v2.5=v=10 m/s加速度a=vt-v2.5t/2=15-105/2 m/s2=2 m/s2根据vt=v0+at,得15=v0+2×5,v0=5 m/s.答案: 5 m/s 2 m/s21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 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赶过汽车.试问.(1)汽车从开动后到追上自行车之前,要经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解析:(1)汽车开动后速度由零逐渐增大,而自行车速度是定值,当汽车的速度还小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大,当汽车的速度大于自行车的速度时,两者距离越来越小.所以当两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之间距离最大.有v汽=at=v自,t=v自a=2 s.Δx=v自•t-12at2=6×2 m-12×3×4 m=6 m.(2)汽车追上自行车时,两车位移相等.v自•t′=12at′2,代入数值处t′=4 s,v汽′=a•t′=3×4 m/s=12 m/s.。
高中物理-匀变速运动的研究 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匀变速运动的研究 测试题(含答案)1.在交警处理某次交通事故时,通过监控仪器扫描,输入计算机后得到该汽车在水平面上刹车过程中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2202x t t =-(x 的单位是m,t 的单位是s ).则该汽车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迹长度为( ) A.25 mB.50 mC.100 mD.200 m2.金属小球A 自楼顶由静止自由落下高度为1h 时,另一金属小球B 自离地面高度为2h 处由静止自由下落,两金属小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则楼高为( )A.12h h +B.2+C.2-D.2+3.从某高处由静止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1 s 从同一点再由静止释放另一粒小石子,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它们落地之前的任一时刻( )A.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C.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增大,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D.两粒石子间的距离将不断减小,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 4.下列实验过程中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的步骤顺序是( ) ①启动电源,用手水平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 ②关掉电源③取下纸带,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若干个点,如果数出n 个点,这些点划分出的间隔数是(1)n -,由此计算出纸带从打第1个点到打第n 个点的运动时间 ④把纸带装好⑤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 ⑥用刻度尺测量出从第1个点到第n 个点的距离A.⑤④①②③⑥B.⑤④①③⑥②C.⑤④①⑥③②D.⑤④①②⑥③5.A、B两质点在同平面内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其中①是顶点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②是过点(0,3)的一条直线,两图象相交于坐标为(3,9)的P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点A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2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B.质点B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前3s内,质点A比B向前多前进了9mD.在3s前某时刻质点A、B速度相等6.如图所示,AC是四分之一圆弧,O为圆心,D为圆弧AC的中点,A D C、、处各有一垂直纸面的通电直导线,电流大小相等、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整个空间还存在一个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未画出),O处的磁感应强度恰好为零.如果将D处电流反向,其他条件都不变,则O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A.1)BB.1)B- C.2B D.07.—质点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以质点开始运动时计时,经测量可知该质点在第3个t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3m,且3t时间末的速度大小为3m/s.则下列正确的是( )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1m/sB.质点在t时间末的速度大小为0.6m/sC.时间1s t =D.质点在第1个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0.6m8.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在水平路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 s 、第2个2 s 和第5 s 内三段位移比为( ) A.2:6:5B.2:8:7C.4:12:9D.2:2:19.甲、乙两物体所在的位置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之比为4:9,各自做自由落体运动,则甲、乙( ) A.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4:9 C.下落的时间之比为3:2D.下落的时间之比为2:310.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1t ,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2t .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 满足( )A.2112t t << B.2123t t << C.2134t t << D.2145t t << 11.如图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起跑线上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时的v t -图象,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甲、乙均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在1t 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C.在1t 时刻之前乙在甲的前方D.在1t 时刻之后二者能够相遇12.了提升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许多省市ETC 联网正式启动运行,ETC 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简称.假设减速带离收费站口的距离为50m x =,收费站总长度40m d =,如图所示.汽车以172km/h v =的速度经过减速带后,需要在收费站中心线前10m 处正好匀减速至236km/h v =,之后勻速经过中心线即可完成缴费,匀速过中心线10m 后再以相同的加速度匀加速至172km/h v =的速度正常行驶.若从汽车经过减速带时开始计时,则下列关于汽车运动的速度图象正确的是( )A. B.C. D.13.如图所示给滑块一初速度0v 使它沿倾角30 的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若重力加速度为g ,则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02v 时,滑块运动的时间可能是( )A .02v gB .02v gC .03v gD .032v g14.在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上,甲、乙两试验车在同一车道上匀速行驶,甲车在前面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乙车在后面以90 km/h 的速度行驶.当二者相距20 m 时,甲车立即以23m/s 的加速度制动,乙车司机看到甲车的制动红灯后也立即刹车制动,不计司机反应时间,则为避免两车相撞,乙车制动的加速度至少为( ) A.24.5m/sB.25m/sC.25.5m/sD.26m/s15.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0t =到1t t =的时间内,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122v v +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16.如图所示,一颗子弹以速度v 垂直射入三个固定不动的相同木块后做匀减速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木块时速度恰好为零,则子弹依次进入每个 木块时的速度大小之比和穿过每个木块所用的时间之比分别是( )A.123::v v v =B.123::3:2:1v v v =C.123:::1):1t t ι=-D.123::t t t =17.—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若物体在最初, 5s内通过的路程与最后5s 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2:11:5s s =,且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1m/s a =,则 ( )A.物体运动的时间可能大于10sB.物体在最初5s 内通过的路程与最后5s 内通过的路程之差为1215s s -=C.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sD.物体的初速度为10m/s18.—辆长度为 6.5m L =的公共汽车以036km/h v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外侧车道行驶,司机发现在其前方016.5m s =(汽车车头到自行车车尾)处的内侧车道有一辆长度为0 1.5m L =的自行车,自行车正以10.8km/h v =的速度同向行驶.由于自行车违章行驶,因此汽车司机立即刹车避免自行车驾驶员强行并道而造成交通事故,假设该过程中两车均沿当前车道行驶,结果经过两次错车,汽车从刹车开始运动50m s =后停下来.求两车从刚开始相遇到两车刚好分开所用的时间. 19.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 的低压交流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按打点的先后顺序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 、B 、C 、D 、E 、F 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从A 点开始在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 、b 、c 、d 、e 段),将这五段纸带由长到短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 坐标系中,如图所示.(1).若把每一段纸带的右上端连接起来,结果得到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纸带做__________运动,且直线与-x 方向夹角越大,说明纸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__(选填“越大”或“越小”).(2).从第一个计数点A 开始计时,为求出0.25s 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__________(选填“a ”“b ”“c ”“d ”“e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10.0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2.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__m/s2.20.沿x轴正方向运动的质点A和质点B其位移一时间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A和曲线B,已知t=时,直线A和曲线B刚好相切.求:质点B的加速度恒定且大小为22m/s,3st=时的速度大小;(1)质点B在0t=时质点B的坐标值.(2)0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根据2202x t t =-可知,该汽车的初速度020m/s v =,加速度24m/s a =-.刹车时间020s 5s 4v t a ∆-===-.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的位移为刹车痕迹长度,根据2012x v t at =+得21205m 4550m 2m x =⨯-⨯⨯=.B 正确.2.答案:B解析:根据212h gt =,知22112211,22h gt h gt ==,楼高2212122211()()22h h H g t t g g g=+=+212()h h =+,故B 正确. 3.答案:B解析:当第一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t 时,第二个石子运动的时间为1t -(国际单位制).2112h gt =① 1v gt =② 221(1)2h g t =-③ 2(1)v g t =-④由①③得:12h gt g ∆=- 由②④得:v g ∆=因此,h ∆随t 增大,v ∆不变,B 选项正确. 4.答案:A解析:进行实验前应充分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在接通电源前,要将纸带装好,实验开始时应先接通电源,等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拉动纸带;打点结束后,应立即关闭电源以保护打点计时器.最后将纸带与打点计时器分离,进行纸带处理.故选项A 正确. 5.答案:C解析:对A 有212x at =,解得22m/s a =,选项A 不符合题意;质点B 以2m/s B v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选项B 不符合题意;在前3s 内,质点A 比B 向前多前进了3m,选项C 符合题意;在3s 前某时刻两图象的斜率相等,该时刻质点A B 、速度相等,选项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A解析:设A C D 、、处的电流在O 点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0B ,则由O 点的磁感应强度恰好为零可知,0B B =+,即01)B B =-,现将D 处的电流反向,其他条件不变,则O 处的合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B B B B '=+=,选项A 正确,B 、C 、D 均错误. 7.答案:D解析:根据位移公式212x at =可知,前2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221(2)2x a t =,前3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231(3)2x a t =,因此第3个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32Δ3m x x x =-=,由速度公式v at =可知,3t 时间末的速度大小为333m /s v a t =⋅=,由以上式子可解得25m/s , 1.2s 6a t ==,AC 错误;质点在t 时间末的速度大小11m /s at v ==,B 错误;质点在第1个t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2110.6m 2x at ==,D 正确. 8.答案:C解析:质点在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前5 s 内的每1 s 内位移之比应为1:3:5:7:9,因此三段位移之比为()()135794129++=∶∶∶∶. 9.答案:D解析:根据v =知,高度之比为4:9,则落地的速度之比为2:3,故A 、B 错误;根据vt g =知,速度之比为2:3,则下落的时间之比为2:3,故C 错误,D 正确. 10.答案:C解析:运动员离地后做竖直上抛运动,则可以按其逆过程——自由落体运动计算,将H 分为相等的4段,通过各段所用时间由上至下分别为1234T T T T 、、、,则满足123411)(2T T T T =-∶∶∶,则212t t ==,则2134t t <<,故只有C 正确. 11.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乙均做句加速直线运动,且乙的加速度大,选项A 错误, 1t 时刻之前,v v >甲乙,甲在乙的前方,选项C 错误10t 时间内, x x >甲乙,故1t 时刻两物体没有相遇,选项B 错误;在1t 时刻之后,由于v v >甲乙 ,所以二者能够相遇,选项D 正确.12.答案:A解析:根据題述,汽车做勻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22122.5m /s 2(/210m)v v a x d -==+-, 在1214s v v t a-== 时汽车速度减小到236km /h 10m /s v ==,之后匀速运动210m 10m2s v +=完成缴费,然后在26s t =时开始加速,运动124s v v a -=后加速至172km /h 20m /s v ==的速度正常行驶.对应的速度图象为A. 13.答案:C解析:已知54km/h 15m/s,25m/s v v ===甲乙,设乙车制动的加速度大小至少为a ,设经过时间t 恰好追上,由速度公式得:v a t v at =-甲甲乙-由位移关系得:221120m 22v t a t v t at -=--甲甲乙联立解得:24s, 5.5m/s t a == 而甲车刹车到零的时间5s 4s v t a '==>甲甲,甲车还没有停止,故A 、B 、D 错误,C 正确. 15.答案:A解析:v —t 图象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的大小,可知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而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A 正确,C 错误;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用122v v +来表示,乙的运动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B 错误;图象斜率的绝对值代表加速度的大小,则甲、乙的加速度均减小,D 错误. 16.答案:AC解析:设每个木块的厚度均为d (子弹的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位移公式212x at =有2312d at =、()223122d a tt =+、()2321132d a t t t =++,解得123:::1):1t t ι=-,选项C 正确,D 错误;根据速度公式v at =有()1321,v a t tt =++()22333,v a t t v at =+=,解得123:::1v v v =17.答案:BC解析:物体运动的逆过程可以看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最后5s T =的运动,2212s aT '=,对最初5s T =的运动,22111()22s a T t at =+-,12:11:5s s =,联立解得3s t =,即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s ,选项C 正确,A 错误.最初5s T =的运动,22111()27.5m 22s a T t at =+-=,最后5s 内通过的路程为22112.5m 2s aT '==,则物体在最初5s 内通过的路程与最后5s 内通过的路程之差为1215m s s -=,选项B 正确.物体的初速度为()8m /s v a T t =+=,选项 D 错误318.答案:49s 6解析:解:已知036km /h 10m /s,v == 10.8km /h 3m /s v ==由汽车运动50m s =后停下来,则加速度为202v a s-=代入数据得21m/s a =-则汽车相对自行车做初速度为0(103)m /s 7m /s v '=-=,加速度为21m /s a =-的匀减速运动设汽车车头到达自行车车尾历时为1t ,则2001112s v t at '=+,代入数据解得13s t =(111s t =舍去)设汽车车尾到达自行车车头历时为2t ,同理可得20002212s L L v t at '++=+,代入数据解得27s t =则第一次错车时间为21Δ4s t t t =-='第一次错车后汽车的速度为023m /s v v at v =+=='第一次错车后汽车的位移为, 202212s v t at =+' 1107m (1)2=⨯+⨯- 49m 45.5m 50m ⨯=<第一次错车后自行车将反超汽车,并在汽车停止后完全反超,从第一次错车后到自行车完全反超汽车,有0Δ12.5m v t s s L L =-++=''' 解得第一次错车时间12.525Δs s 36t '==' 所以错车总时间为ΔΔΔt t t =+'''= 25494s s s 66+= 19.答案:(1).匀减速直线; 越大;(2).c; (3).2解析:(2)纸带剪贴后,x 轴方向每条纸带宽度相同,正好与时间对应,竖直长度为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由=x v T可知纸带长度对应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图线可看做v —t 图象,速度均匀减小,纸带做匀减速运动,图象斜率绝对值越大,加速度越大.(2).求0.25s 时的速度,即求0.2~0.3s 内的平均速度,0.2~0.3s 内的位移恰好是纸带c 段对应的长度.(3).利用20x a T ∆=,得()20m n x x m n a T -=-,有202m/s 4e ax x a T-==-,所以加速度的大小为2m/s 2. 20.答案:(1)8m/s (2)7m -解析:解:(1)由题意可知,质点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方向与x 轴正方向相反. 由题图可知,质点A 的速度A Δ82m /s 2m /s Δ3x v t -=== 3s t =时,直线A 和曲线B 刚好相切,根据位移一时间阁线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此时质点B 的速度B A 2m /s v v == 则对质点B 有B0B v at v += 其中22m/s a =-得质点B 在0t =时的速度B0B 8m /s v v at =-= (2) 0s 3内,质点A 的位移A A 23m 6m x v t ==⨯= 质点B 的位移B0BB 15m 2v v x t +==3s t =时质点A 和质点B 到达同一位置则0t =时质点A 和质点B 的距离B A 9m s x x =-=又0t =时质点A 的坐标值为2m ,则0t =时质点B 的坐标值为7m -。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综合检测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综合检测题(含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1-6为单选,7-10为多选,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1.有关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运用逻辑推理,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得快B. 猜想落体运动一定是最简单的变速运动C. 通过实验验证,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位移成正比的结论D. 通过实验验证,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的结论2.甲、乙、丙三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同时经过某一路标时速度相同,从此时开始,甲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速度又相同,则()A.甲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B.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C.丙车先通过下一个路标D.同时通过下一个路标3.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前进,司机发现正前方x处有一辆自行车以4 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a=-6 m/s2的匀变速运动,若汽车恰好碰不上自行车,则x的大小为()A. 8.33 mB. 7 mC. 3.33 mD. 3 m4.一旅客在站台8号车厢候车线处候车,若动车一节车厢长25 m,动车进站时可以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他发现第6节车厢经过他时用了4 s,动车停下时旅客刚好在8号车厢门口,如图所示.则该动车的加速度大小约为()A. 2 m/s2B. 1 m/s2C. 0.5 m/s2D. 0.2 m/s25.如图所示的曲线a、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图线.由图可知()A. 在0到4 s这段时间内,a车与b车同向运动B. 在0到4 s这段时间内,a车速度逐渐减小,b车速度逐渐增大C. 在0到4 s这段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小于b车的平均速度D. 在4 s时,a车的瞬时速度大于b车的瞬时速度6.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固定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0.1 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2 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0.8 m,由此不可求得()A. 质点运动的初速度B.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 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D. 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7.(多选)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如图所示.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效果,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B. 斜面实验“减小”了重力的作用效果,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时间C. 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能直接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D. 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8.(多选)为了求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子从楼顶自由下落,若空气阻力不计,则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值就能计算出楼房高度(重力加速度g已知)()A. 石子下落时间B. 石子落地的速度C. 下落第1 s内的位移D. 石子通过最后1 m所用的时间9.(多选)一辆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在第2 s末司机关闭发动机,以后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已知第 3 s内的平均速度是9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匀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 汽车在第3 s内的位移大小为18 mC. 关闭发动机后汽车速度减到零所需的时间为5 sD. 关闭发动机后汽车最多能滑行25 m10. (多选)如图为一质点沿直线运动的v t图象,已知质点从零时刻出发,在2T 时刻恰好返回出发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在T时开始反向运动B. 0~T与T~2T时间内的位移一定不相同C. 0~T与T~2T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D. T秒末与2T秒末速度大小之比为1∶1二、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11. (8分)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已知打点频率为50 Hz).(1)实验时下面步骤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A. 释放纸带B. 打开打点计时器(2)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可以判断实验时重物连接在纸带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3)已知纸带上记录的点为打点计时器打的点,所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 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12.(8分)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a. 安装好实验器材.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0、1、2、…、6点所示.c. 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x 1、x 2、x 3、…、x 6.d. 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e. 分别计算出x 1、x 2、x 3、…、x 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x 1t 1、x 2t 2、x 3t 3、…、x 6t 6.f. 以x t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标出x t 与对应时间t 的坐标点,画出xt t 图线.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__ 和________.(填选项代号)A. 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D. 秒表E. 天平F. 重锤(2)将最小刻度为1 mm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丙所示,则x2=________cm,x5=________cm.(3)该同学在图丁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xt t图线.(4)根据xt t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0=________m/s;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m/s2.三、计算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4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 (8分)一辆沿平直路面行驶的汽车速度为36 km/h,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是4 m/s2.求:(1)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汽车滑行的距离;(2)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滑行一半距离时的速度;(3)从开始刹车至停止,滑行速度为初速度一半时汽车滑行的距离.14. (10分)2018年1月24日,南宁三中教工进行了“真爱杯”踢毽子比赛,全校老师一起体验让毽子做竖直上抛运动的感觉,高一年级双根老师能用身体最多部位踢毽子获民间“花样毽子王”称号.现构建如下模型:设某毽子(视为质点)以3 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1)毽子上升的最大高度h1;(2)0.5 s内毽子运动的路程s;(3)0.5 s内毽子的平均速度v.15. (12分)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一辆巡逻车由静止开始启动追赶前方1 500m处正以4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违章卡车,巡逻车以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v m=50 m/s以内.问:(1)在追赶的过程中,巡逻车和卡车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巡逻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追上卡车?16. (14分)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求:(2)汽车三段运动过程的总位移.【参考答案】1. B2. B3. D4. C5. B6. A 2. BD 3. ABD 5. ACD 10. BC11. (1)BA(2)左(3)9.75(4)重物受到空气阻力(其他合理即可)12. (1)A C(2)3.0013.20(3)见解析图(4)0.18 4.813. (1)12.5 m(2)5 2 m/s(3)9.375 m14. (1)0.45 m(2)0.65 m(3)0.5 m/s,方向竖直向上.15. (1)1 660 m(2)175 s16. (1)4 s(2)96 m。
高一物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检测试题
试验:探讨匀变速直线运动1.在探讨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1-4-8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运用的沟通电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1-4-82.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更的规律”的试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在试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楚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 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图1-4-9所示.图1-4-9图1-4-10(1)假如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是________ m/s.(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依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描点(如图1-4-10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3.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1-4-11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16.6 mm,x B=126.5 mm,x D=624.5 mm.图1-4-11若无法再做试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取2位有效数字);(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 A、x B、x D和f表示).4.一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运动过程中在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1-4-12 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若已知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 s,则利用该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__ m/s2.位置4对应的速度为________ m/s,能求出4的详细位置吗?________.求解方法是:_____________ (不要求计算,但要说明过程).图1-4-125.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更的关系,所用沟通电的频率为50 Hz,如图1-4-13为某次试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 cm,x2=4.74 cm,x3=6.40 cm,x4=8.02 cm,x5=9.64 cm,x6=11.28 cm,x7=12.84 cm.图1-4-13(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计数点 1 2 3 4 5 6 各计数点的 速度/(m·s -1)0.500.700.901.101.51(2)依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 -t 图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如图 1-4-14所示,由图象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图1-4-141解析:T =5×0.02 s =0.1 s ,v E =DF 2T =2.30+2.620.2 cm/s =0.25 m/s ,a =(DE +EF +FG )-(AB +BC +CD )(3T )2=7.82-5.11(0.3)2 cm/s 2=0.30 m/s 2.答案:0.25 m/s 0.30 m/s 22解析:(1)依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D 点的速度等于CE 段的平均速度,即 v D =CE 2T =5.60×10-22×0.02m/s =1.40 m/s.(2)依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 图象如图所示,求出加速度为5.00 m/s 2. 答案:(1)1.40 (2)5.003解析:(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故t =5T =0.1 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 v C =x BD 2t =(624.5-126.5)2×0.1×10-3=2.5 m/s.(3)设x B -x A =x 1,x C -x B =x 2,x D -x C =x 3,则x 3-x 1=2at 2,x 2-x 1=at 2,即x 3+x 2-2x 1 =3at 2,t =5T =5f ,故x D -3x B +2x A =75af 2,所以a =(x D -3x B +2x A )f 275. 答案:(1)0.1 s (2)2.5 (3)(x D -3x B +2x A )f 2754解析:从图中读出5、6之间的距离为37.5 cm -24.0 cm =13.5 cm,3、2之间的距离为 6.0 cm -1.5 cm =4.5 cm ,利用逐差法有x 56-x 32=3aT 2,求出a =3.0×10-2 m/s 2;位置 4对应的速度为v 4=x 352T =24.0-6.02×10-2 m/s =9×10-2 m/s ;欲求4的详细位置,可以采纳逐差法利用(x 6-x 4)-(x 4-x 2)=4aT 2求解. 答案:3.0×10-2(2.8×10-2~3.1×10-2均可) 9×10-2 能 利用(x 6-x 4)-(x 4-x 2)=4aT 2可以求出位置4的详细位置(其他方法合理均可)5解析:(1)5点的速度利用平均速度替代,即v 5=x 5+x 62T ,这里T =0.08 s ,代入数据算得v 5=1.31 m/s.(2)描点画图象,由速度图象找到斜率即为加速度a =2.5 m/s 2. 答案:(1)1.31 (2)图象略 2.4~2.6实图例1.分析比较下面三个图象中各段及一些特别点的物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1.在研究某物体的运动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打下如图1-4-8所示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由纸带上的数据可知,打E点时物体的速度v=________,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1-4-8
2.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在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某一点记作O,再选依次相邻的6 个点作为测量点,分别标以A、B、C、D、E和F,如图1-4-9所示.
图1-4-9图1-4-10
(1)如果测得C、D两点相距2.70 cm,D、E两点相距2.90 cm,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
度是________ m/s.
(2)该同学分别算出打各点时小车的速度,然后根据数据在v-t坐标系中描点(如图1-4
-10所示),由此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3.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
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1-4-11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16.6 mm,x B=126.5 mm,x D=624.5 mm.
图1-4-11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 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取2位有效数字);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用x A、x B、x D和f表示).
4.一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运动过程中在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1-4-12 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若已知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 s,则利用该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__ m/s2.位置4对应的速度为________ m/s,能求出4的具体位置吗?________.求解方法是:_____________ (不要求计算,但要说明过程).
图1-4-12
5.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
频率为50 Hz ,如图1-4-13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 5、6、7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 1=3.20 cm , x 2=4.74 cm ,x 3=6.40 cm ,x 4=8.02 cm ,x 5=9.64 cm ,x 6=11.28 cm ,x 7=12.84 cm.
图1-4-13
(1)请通过计算,在下表空格内填入合适的数据(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1 2 3 4 5 6 各计数点的 速度/(m·s -
1)
0.50
0.70
0.90
1.10
1.51
(2)根据表中数据,在所给的坐标系中作出v -t 图象(以0计数点作为计时起点);如图 1-4-14所示,由图象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
图1-4-14
1解析:T =5×0.02 s =0.1 s ,v E =DF 2T =2.30+2.620.2 cm/s =0.25 m/s ,
a =(DE +EF +FG )-(AB +BC +CD )(3T )2=7.82-5.11
(0.3)2 cm/s 2=0.30 m/s 2. 答案:0.25 m/s 0.30 m/s 2
2解析:(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打D 点的速度等于CE 段的平均速度,即 v D =CE 2T =5.60×10-2
2×0.02
m/s =1.40 m/s.
(2)根据描点作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小车的加速度. 图象如图所示,求出加速度为5.00 m/s 2. 答案:(1)1.40 (2)5.00
3解析:(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故t =5T =0.1 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 v C =x BD 2t =(624.5-126.5)2×0.1
×10-3=2.5 m/s.
(3)设x B -x A =x 1,x C -x B =x 2,x D -x C =x 3,则x 3-x 1=2at 2,x 2-x 1=at 2,即x 3+x 2-2x 1 =3at 2,t =5T =
5f ,故x D -3x B +2x A =75a
f 2,所以a =(x D -3x B +2x A )f 275
.
答案:(1)0.1 s (2)2.5 (3)(x D -3x B +2x A )f 2
75
4解析:从图中读出5、6之间的距离为37.5 cm -24.0 cm =13.5 cm,3、2之间的距离为 6.0 cm -1.5 cm =4.5 cm ,利用逐差法有x 56-x 32=3aT 2,求出a =3.0×10-2 m/s 2;位置 4对应的速度为v 4=x 352T =24.0-6.0
2×10-2 m/s =9×10-2 m/s ;欲求4的具体位置,可以
采用逐差法利用(x 6-x 4)-(x 4-x 2)=4aT 2求解. 答案:3.0×10-
2(2.8×10-
2~3.1×10
-2
均可) 9×10-
2 能 利用(x 6-x 4)-(x 4-x 2)=
4aT 2可以求出位置4的具体位置(其他方法合理均可)
5解析:(1)5点的速度利用平均速度替代,即v 5=x 5+x 6
2T ,这里T =0.08 s ,代入数据算得
v 5=1.31 m/s.
(2)描点画图象,由速度图象找到斜率即为加速度a =2.5 m/s 2. 答案:(1)1.31 (2)图象略 2.4~2.6
实图
例1.分析比较下面三个图象中各段及一些特殊点的物理意义。
图象的意义:
斜率的意义: A 点的意义: AB 表示: BC 表示: CD 表示: D 点的意义: DE 表示:
例2.探究学习P35页10.
在一条宽马路上某处A 、B 两车同时开始运动,取开始运动时刻为计时零点,它们的v-t 图象如图所示,在0~t 4这段时间内A 、B 两车的运
动情况是( )
A。
车在0~t 1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t 1时刻改变运动方向
B。
在t 2时刻A 车速度为零,然后反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最远
C。
t 4时刻车追上车 D。
t 4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例3.一做直线运动物体的x-t图象如图所示,画出物体在8s内的v-t图象。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