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合集下载

春节序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春节序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春节序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节的一些传统文化和习俗2.了解交响乐的基本构成3.学会欣赏《春节序曲》这首交响乐4.学会用简单的声乐或乐器演奏这首曲子的旋律二、教学重点1.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2.欣赏《春节序曲》这首交响乐三、教学难点1.学会用简单的声乐或乐器演奏这首曲子的旋律四、教学过程(一)前期准备1.布置题目:《春节序曲》的来历和特点。

2.让学生预习,掌握歌曲的基本情况。

(二)教学内容1.教师先让学生听歌曲片段,引导学生注意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要素。

2.具体分析乐曲特点,探究《春节序曲》的来历,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其独特魅力。

3.学生根据知识点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写一篇介绍春节的文章,并加入对《春节序曲》的感受和想法。

(三)欣赏教学1.欣赏完整的《春节序曲》。

2.请几位学生谈谈借鉴乐曲实现文化传承的思考,然后再听一次乐曲,让学生重温其演奏特点,理解其内涵,感受其美妙。

3.展现乐曲演奏过程,展示乐器演奏方法,让学生能够了解演奏过程,增强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实践操作1.老师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声乐或乐器演奏这首曲子的旋律,带动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组练习,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学生利用演奏器材演奏一个段落,和其他小组与得分。

3.学生练习,掌握歌曲乐曲,并演奏出乐曲特点。

五、教学总结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春节习俗,学习了交响乐的基本构成和欣赏《春节序曲》这首交响乐。

2.学生有机会实践操作,在小组里演奏乐曲中锻炼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学走向更加活跃,学生爱上音乐,爱上学习。

六、思考拓展1.教学中选用的音乐有哪些其他的曲目可以用在音乐课中教学呢?2.音乐教学应如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7篇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7篇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7篇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篇1【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案重点和难点】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教案过程】(一)组织教案:课堂礼仪,检查出勤,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刘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案情景。

(三)、讲授新课:1、赏画:油画《开国大典》2、讨论:★从画面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身临其境假象,我们置身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感觉如何。

3、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感受氛围。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

(师生共同交流)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

(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③、聆听引子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感受: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七年级音乐教案下册【篇一: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修订)】第一单元春之声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乐曲的结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红旗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乐曲《红旗颂》简介:包括作者、创作背景、乐曲结构等。

2. 乐曲分析: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3. 演唱技巧: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4. 课堂实践: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展示学习成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作者以及乐曲的结构特点。

2. 难点:掌握乐曲的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红旗颂》的创作背景和作者。

2. 乐曲分析:讲解乐曲的结构特点,分析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3. 演唱技巧讲解:讲解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技巧。

4. 课堂实践:分小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环节: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互相评价。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红旗颂》的了解程度,包括创作背景、作者、乐曲结构等方面。

2. 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表现,包括演唱技巧、团队协作等方面。

3.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以及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 准备《红旗颂》乐谱及相关资料。

3. 准备合唱所需的道具,如红旗等。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和演唱技巧。

2. 采用示范法,播放优秀演唱视频,让学生跟着学。

3. 采用实践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播放《红旗颂》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 讲解乐曲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了解乐曲的历史价值。

3. 分析乐曲的结构,讲解音乐主题、旋律特点、节奏节拍等。

4. 讲解演唱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节奏等。

5. 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青春期(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青春期对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2. 通过音乐表达青春期所带来的情感和体验。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2. 青春期对青少年的影响3. 音乐在青春期中的作用和表达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描绘青春期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思考。

2. 讲解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他们对青春期的认知。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身边可能发生的青春期问题,并记录下来。

4.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补充或疑问。

5. 引入音乐:播放一首表达青春期情感的音乐,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的情绪和能量。

6. 音乐欣赏分析:与学生一起分析选定音乐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内涵。

7. 课堂讨论:让学生就自己的青春期体验和情感进行分享和交流,鼓励他们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8.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并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探索音乐在青春期中的作用。

四、教学资源1. 青春期相关图片2. 表达青春期情感的音乐3. 小组讨论记录表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检查学生完成的小组讨论记录表。

3. 分析学生在音乐欣赏分析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以及对青春期概念的理解程度。

六、拓展活动1. 邀请音乐专家或青少年心理专家到课堂上进行讲座和互动。

2.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演出或举办一个音乐分享会。

3. 让学生自己创作一首表达青春期情感的歌曲或编写一篇相关的音乐评论。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音乐和互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青春期的概念和特征,并充分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和体验。

但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情感表达,提供更多的创作和自由发挥的机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的欣赏和表达中来。

优雅-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优雅-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优雅-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优雅的音乐,在了解的基础上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和诠释优雅。

二、教学重点了解优雅风格的音乐特点,能听取优雅风格的音乐并感受其中的优雅气息。

三、教学难点能较为深入地了解和诠释优雅风格的音乐,从音乐构成、演奏方式、音色及音乐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谈论和分享最近的写真展览、芭蕾舞、绘画等文化艺术活动,向学生们介绍何为“优雅”。

借此,让学生学习到什么是优雅艺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 学习环节1.已知条件学生已学过的曲目:玛丽有小羊样。

2.学习目标通过和玛丽有小羊样相比,听取另一首优雅的音乐作品,并比较二者之间的音乐特点,了解什么是优雅的音乐。

听取优雅音乐、欣赏表演、参与问答互动、讨论总结。

3.学习过程(1)电视剧插曲欣赏环节,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优雅的音乐,播放音乐,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优雅的气息,了解该音乐的特点和作曲时的心情。

(2)欣赏表演环节,老师让学生跟随乐曲走、感受、把握曲子中表达的情感,通过观察表演者,了解如何在学习中表现自己的感情和情感。

3. 总结评价环节学生对刚才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收获并提出疑惑。

4. 作业布置听取经典的雅乐作品,从音乐构成、演奏方式、音色及音乐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比较和分析,并且对学到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总结。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什么是优雅的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们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和诠释优雅。

此外,学生对优雅风格的音乐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音乐审美领域的素养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学习评价-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学习评价-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学习评价-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音乐乐器的分类和特点;2.能够通过听音识曲,观察谱写、了解音乐变化等方式分析音乐作品;3.掌握和练习《欢乐颂》、《爱尔兰水手之歌》、《东方红》等乐曲。

二、教学重点1.音乐乐器的分类和特点;2.通过识曲、观察琴谱、了解音乐变化等方式分析音乐作品。

三、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乐曲分析,理解音乐变化等相关概念;2.如何辅助学生练习乐曲。

四、教学内容第一节:音乐乐器本节课主要介绍音乐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学生需要了解管乐、弦乐、打击乐等不同种类的乐器,以及它们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可通过展示视频或演奏现场,让学生听到、看到各种乐器的演奏。

第二节:分析音乐作品本节课将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如《欢乐颂》、《爱尔兰水手之歌》、《东方红》等,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分析方式,如识曲、观察琴谱、了解音乐变化等,进行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

第三节:乐曲练习本节课将针对具体乐曲进行练习。

学生需要准确地掌握乐曲的节拍、奏法等,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的演奏效果。

在实际练习中,老师可以配合进行指导和细节纠正。

五、教学方法1.观摩法:通过观看视频、演奏现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从而对它们的分类和特点有更清晰的认识。

2.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音乐作品,理解音乐变化等概念。

3.练习法:通过实际演奏练习,让学生逐渐掌握乐曲奏法,达到熟练演奏的效果。

六、教学评价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

在本课程中,我们会进行多次点名听音评价、练习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能力和进步进行评估。

同时,将学生的实际表现和练习效果与教学目标相比较,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最终,会在学生中进行评优评选,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七、教学反思本次授课体现出许多不足之处,如在音乐作品的分析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参差不齐;在演奏练习中,学生的细节掌握还不够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更加切实地进行课前准备,对学生进行更加精细的指导和细节纠正,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理解水平。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The 7th grade music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教师:风老师风顺第二中学编订:FoonShion教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红旗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结构及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红色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爱国情怀。

3. 通过学习《红旗颂》,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红旗颂》是作曲家李焕之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而作的一首歌曲。

2. 作品结构:《红旗颂》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红旗主题、赞美主题和抒情主题。

3. 音乐特点:歌曲采用了大调式,旋律激昂、恢宏,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红旗颂》的曲调、歌词和演唱技巧。

2.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背景,感受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合唱部分的协调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红旗颂》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歌词:让学生跟唱歌曲,熟悉歌词。

3. 分析曲调:讲解歌曲的旋律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

4.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通过学习《红旗颂》,让学生理解作品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红旗颂》,加强演唱技巧。

2.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歌曲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下周上课时,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学的歌曲的感受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发言、参与合唱等。

2. 评价学生在合唱中的音准、节奏和协调性。

3. 搜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4.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音乐素养。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以便其他学生跟随学习。

3. 练习法:分组进行合唱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协调性。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心得,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八、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播放《红旗颂》的原唱或合唱版本,供学生欣赏和学习。

斑鸠调-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斑鸠调-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斑鸠调-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本课程针对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的内容,主要教授学生斑鸠调的演奏技巧,并使学生理解该调的音乐意义,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斑鸠调的音乐特点,能够辨别斑鸠调与其他音乐调式的区别。

2.掌握斑鸠调的演奏技巧,通过合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并分析斑鸠调的音乐作品。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修养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2.提前准备好斑鸠调的乐曲,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演奏训练。

3.2 教学内容1.介绍斑鸠调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斑鸠调的音乐特点、演奏技巧和历史渊源,使学生对斑鸠调的音乐有初步的了解。

2.斑鸠调演奏技巧的训练教师通过演示和讲解,带领学生学习斑鸠调的演奏技巧,如吹奏技巧、节奏掌握等。

3.实际演奏训练教师分发乐器,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演奏训练,通过合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斑鸠调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斑鸠调的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斑鸠调的音乐特点和音乐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3 课后作业1.听取斑鸠调音乐作品,并分析其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2.完成斑鸠调演奏的练习和作业。

四、教学效果与评估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实际演奏训练和音乐欣赏学习斑鸠调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学生演奏、评估学生的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并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渴望春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歌曲《渴望春天》学习,并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通过对散文《春》的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2、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渴望春天》,引导学生体验春天的无限美好,真正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道理;同时启发学生珍惜时间,发奋学习,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教学重点与难点:1、唱好歌曲《渴望春天》,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

2、了解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的相关知识。

教具准备:电子琴、音响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二、活动与体验──歌唱《渴望春天》。

(一)新课引入刚才同学们欣赏朱自清的散文《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渴望春天》。

(二)歌曲范唱1、听第一遍录音,回问题:听完这首歌曲,试着发现歌曲的特点: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句?几个乐句中有哪些相同的旋律片断?总结:歌曲的结构图式。

2、听第二遍录音,重点从第一句入手,让学生能简单的读出节奏。

了解弱起小节、不完全小节的概念。

(三)学唱新歌1、学生先在教师的伴奏中轻唱。

(多次反复练习)处理第一段:声音的技巧(气息)、情绪的表现(强弱的控制)等,要求:尽量用纯净的声音唱出艺术歌曲的感觉。

2、随电子琴唱词。

(体会这是一首旋律清新欢快,充满了天真、童趣的歌曲,具有典型的德奥民歌风格)3、难点突破:在反复的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轻快的特点。

4、情感体验,激发兴趣:要求学生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逐步明白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年的开始,是播种的季节,所以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我们中学生也象春天一样美丽,现在正处于打基础,认真学习的时候,我们要健康活泼的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通过情感升华,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演唱好这首歌曲的兴趣。

5、分组齐唱:将全班分成三组,分别齐唱这首歌曲。

春节序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春节序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春节序曲-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春节序曲》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

2.听懂《春节序曲》的旋律,并能口唱。

3.通过演奏和模拟,理解乐曲的节奏、速度和情感表达。

4.能够用简单的乐器自由创作符合《春节序曲》风格的旋律。

二、教学准备1.音乐教材: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

2.CD机、音响设备、音乐漫游器。

3.音乐乐器:钢琴或键盘、小鼓、镲子等。

三、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导入课程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故事、图片或音乐片段,让学生了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并且向学生介绍乐曲《春节序曲》的来源、历史和风格。

2. 听乐启发,感知乐曲教师播放一段《春节序曲》的音乐录音,并让学生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注意音符的节奏和速度。

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和想法。

3. 听说同步,感知旋律教师将《春节序曲》的简谱分发给学生,并指导他们边听边唱。

老师可以先帮助学生识别和记忆一些重要的旋律,例如前奏和主题。

然后,老师请学生跟着乐曲的节奏和速度唱,直到学生能够熟练地口唱。

4. 听说唱读,理解乐曲老师根据乐曲的节奏和速度,将学生分成两组或更多,分别按照不同的节奏和速度口唱。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用声音模拟一些乐器,如小鼓、镲子等,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5. 手把手教学,学会演奏老师向学生演示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技巧,如打击乐器和键盘弹奏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试演。

老师可以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轮流演奏。

6. 自由创作,发挥想象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和发挥,完成自己的一个短小的旋律,以此展示自己对乐曲《春节序曲》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听、说、唱、演奏等多种方式,逐渐掌握了乐曲《春节序曲》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感知乐曲的节奏、速度和情感表达,掌握和运用了一些乐器演奏技巧,以及创作了符合《春节序曲》风格的短小的旋律。

这些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增强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教案所涵盖的内容,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西方音乐的基本理论和鉴赏能力。

2.掌握乐器演奏和合唱的基本技巧。

3.培养音乐表演和创作的意识。

4.提高音乐素养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理论与鉴赏(1)乐谱基础知识•了解乐谱的基本符号及其含义。

•学习乐谱上的节奏符号,掌握打拍子的方法。

•练习钢琴键盘和各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2)音乐的三要素•声音、节奏和旋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学习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摇滚音乐等。

•探索交响乐、器乐、室内乐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2. 乐器演奏(1)弦乐器的演奏•学习琴弓和演奏技巧。

•练习基本的弓法和左手指法。

•学习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小提琴协奏曲。

(2)管乐器的演奏•学习口形和唇形的重要性。

•练习吹奏技巧和音阶演奏。

•学习小号和长号的演奏方法,探索西方管乐的魅力。

3. 合唱(1)合唱基础知识•学习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练习唱准、唱响、唱调和音色。

•学唱不同类型的歌曲,如流行歌曲、古典歌曲、民歌等。

(2)声乐训练•学习思考和呼吸技巧。

•练习声音产生技巧和发声技巧。

•学习如何良好地管理嗓音和保护嗓音等。

4. 创作与表演(1)音乐创作•学习音乐理论和音乐表达技巧。

•探索音乐创作的不同形式,如作曲、编曲、歌词创作等。

•通过创造自己的音乐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2)音乐表演•学习音乐表演技巧和表现能力。

•练习如何与乐队和合唱团合作表演。

•学习不同类型音乐比赛的参赛技巧和策略。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知识和技能。

•组织演奏和合唱活动: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小组、乐队、合唱团等活动。

•使用多媒体教育软件:通过多媒体制作和分享收听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创造能力。

•教师本人示范教学:通过老师自己的教学演示,帮助学生掌握演奏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评估•考试评估:学生在学期中进行考核,考试内容包括乐理、演奏、合唱、创作和表演等方面。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凤阳花鼓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凤阳花鼓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凤阳花鼓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凤阳花鼓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凤阳花鼓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凤阳花鼓的认识和理解。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分解步骤、举例子、设置实践环节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3.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4. 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凤阳花鼓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凤阳花鼓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凤阳花鼓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凤阳花鼓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凤阳花鼓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春之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1单元《春之声》教案

春之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2学情分析全世界青少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年喜爱的歌曲。

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

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

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春之声》即《春之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这首作品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充满着无限的活力。

这首乐曲不同于作为舞蹈伴奏的圆舞曲,而是作为纯粹的音乐会曲目创作的。

乐谱中的各段落也没有其他圆舞曲一样,标上圆舞曲的顺序号。

体裁则兼具维也纳圆舞曲和回旋曲的特点3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4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乐曲《春之声》,创设情景,让学生说说乐曲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感受?再让学生判断这首歌曲的节拍。

(二)、欣赏《春之声》1.继续提问:这种生机勃勃的感受更接近于哪个季节给予我们的感受?2.教师出示作品名称——《春之声》3.出示课本中的两幅画作,请学生选择与刚才所听乐曲片段更为接近的绘画风格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4.简介曲作者。

5.出示第一主题谱例,带领学生边聆听、边跟着录音哼唱这段旋律。

同事画出旋律线,尝试分析这段旋律为何给我们以生机勃勃之感。

(二)、学唱歌曲《渴望春天》1.第一次聆听《渴望春天》初步熟悉旋律,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第二次聆听聆听第一段歌词:尝试即兴用动作表示歌曲各乐句的关联与变化。

第1课《新疆舞曲第2号》教案

第1课《新疆舞曲第2号》教案
(4)音乐理论知识的应用: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将音乐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演唱和演奏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难点,确保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理解透彻。
第1课《新疆舞曲第2号》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课《新疆舞曲第2号》教案,本节课以人教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民族音乐》中的《新疆舞曲第2号》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
1.了解新疆舞曲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节奏和旋律;
2.学唱《新疆舞曲第2号》,掌握其音高、节奏和歌词;
3.分析《新疆舞曲第2号》的曲式结构,了解其创作背景;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新疆舞曲的基本概念。新疆舞曲是我国新疆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形式,其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它是我们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反映了新疆民族的生活气息和情感表达。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以《新疆舞曲第2号》为例,分析其节奏、旋律和曲式结构。这个案例将帮助我们了解新疆舞曲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传达民族音乐的魅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新疆舞曲的节奏和旋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特殊节奏和升降调式,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新疆舞曲相关的问题,如“新疆舞曲的节奏特点是什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学习。这个操作将演示新疆舞曲的基本动作和韵律感。
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新疆舞曲第2号》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新疆音乐?”(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新疆舞曲的奥秘。

卡林卡-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卡林卡-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卡林卡-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歌曲《卡林卡》,掌握其基本节奏和曲式。

2.技能目标:
通过唱歌和演奏口语短语的练习,准确表达歌曲意境。

3.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与演奏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兴趣和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和曲式;
2.通过演唱与演奏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
1.整首歌曲的合理组织和塑造;
2.唱词和口语短语的准确表达。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介绍歌曲《卡林卡》的曲式和节奏,并播放演示录音。

2.主体环节
1.给学生发放《卡林卡》歌曲的歌词和谱子,让他们逐字逐句地读唱,熟悉歌曲的基本内容。

2.组织学生分组,选择一名学生演唱、一名演奏伴奏。

3.学生按照分组自主练习,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调整。

4.学生进行合奏演练,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5.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演唱,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3. 结束环节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点评总结,并展示其他版本的《卡林卡》。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在练习中对歌曲的掌握速度较快,但在演唱和演奏时的表达还不够自然和流畅。

这让我反思到需要加强口语练习的质量和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好地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另外,多使用音视频技术来让学生听听看看不同版本的《卡林卡》,培养他们对音乐鉴赏的能力。

春天来了-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春天来了-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春天来了 -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春天来了”这首歌曲;•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能够正确地唱出歌曲;•理解和认识春季的变化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在音乐欣赏和歌唱中积极地体验和表达情感;•学生能够发扬合作精神,在集体演唱中参与;•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3.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在歌曲欣赏和歌唱中产生对春季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欣赏,感受和表达歌曲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情境;•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歌曲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情境;•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学录音带;•ppt课件;•课本;•知识型电子白板或投影仪;•麦克风或喇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问候学生和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的内容,让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氛围。

2. 歌曲欣赏(10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带,指导学生闭目静听,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气氛;2.成语“春回大地,百花齐放”是形容春天的诗句,教师提醒学生在听歌的过程中,关注歌曲中表现春天特点的部分;3.鼓励学生谈论自己对歌曲的感觉,不同的学生可以表达不同的看法和体验。

3. 歌曲教唱(30分钟)1.教师演示歌曲的唱法和节拍,指导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有个初步的认识;2.教师将歌曲分成几个部分,让学生分组学唱;3.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演唱,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4.每个小组单独演唱,然后整个班级一起演唱。

4. 歌曲表演和评价环节(15分钟)1.学生通过小组演唱,表现出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协作中提高了音乐能力和自信心;2.学生可以主动或被邀请上台进行表演,展现自己;3.教师根据学生表演的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改进和提高。

5.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简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心得体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发现、积累和提高自己。

姑苏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姑苏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姑苏行-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南管音乐的特点和演奏形式。

2.能够辨认《姑苏行》中的旋律和节奏,并进行唱跳演奏。

3.锻炼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姑苏行》南管乐曲
2.唱、跳、演奏
三、教学过程及重点
1. 前置知识铺垫
介绍南管音乐的基本知识,其特点为主音器和节奏器分开进行,演奏形式活泼欢快,曲调热烈高亢。

2. 乐器演奏
1.分角色:学生分为主音器和节奏器两组。

2.乐器准备:准备笛子、二胡、唢呐、锣、鼓等南管乐器。

3.讲解演奏方式:主音器演奏基本旋律,节奏器负责提供节奏。

4.练习演奏:反复练习合奏乐曲《姑苏行》。

3. 歌唱
1.师生一起唱《姑苏行》。

2.对歌曲进行分段唱,强化旋律记忆。

3.两个组合唱,体验南管的热烈和欢乐。

4. 舞蹈
1.了解南管舞蹈的特点为脚下生风,舞姿热烈。

2.学生学习和模仿南管舞蹈,跳出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四、教学反思
学生们对南管乐曲《姑苏行》产生积极的兴趣,对它的演奏和唱法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和尝试,促进了课堂气氛的提升。

同时通过学习南管乐曲,锻炼了学生在合作中的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了音乐和育人的双重教育目标。

编创-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编创-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编创 -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的创作过程和编曲方法;
2.掌握简单的编曲技巧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编创,是让学生了解音乐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并亲自动手进行创作和编曲。

本教案选用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作为参考教材,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音乐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创作和编曲。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
通过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喜欢的音乐和音乐类型,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

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音乐制作。

第二步:讲解
1.介绍音乐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2.分享编曲经验和方法。

第三步:实践
1.将同学分成小组;
2.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音乐创作和编曲;
3.学生需要自己创作音乐和编排曲子。

第四步:总结
1.带领同学们对创作的过程和编曲的方法进行总结;
2.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经验。

五、教学评价
1.知识获取能力:学生能够了解音乐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2.动手能力: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音乐创作和编曲;
3.创新思维: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六、教学注意事项
1.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要鼓励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经验。

七、教学延伸
1.让学生在音乐软件上进行编曲;
2.让学生录制自己的音乐并进行演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春之声一、编写意图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

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

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

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

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

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

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

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

3.配乐散文:《春》。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

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1.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学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精心设计。

如:(1)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彩色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力,用语言描述春天的景色;(2)可用优美的旋律导入;(3)可用简短的诗句导人;(4)可用录像资料(风光片,春景图,配乐散文)导入。

要求学生共同参与。

2.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

教师也可以发动学生自主找一些抒情音乐的录音并请大家边听边讨论,选择合适的乐曲作为背景音乐。

3.播放歌曲《渴望春天》。

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也可以用钢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

5.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相同的旋律片段。

如:一、二乐句的开头:(插图)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

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

如(插图)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

7.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

提示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感受音乐:①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

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

②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pp)、弱(p)、中强(mf)、强(f)、很强(ff)。

你认为歌曲应该用哪种力度表现最合适。

③应该用怎样的情感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④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

8.在老师钢琴伴奏下,(或用录音带伴奏;老师指挥)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

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

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

9.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伴奏型可由师生共同设计,更多的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

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内容:1.欣赏:《新疆之春》小提琴曲《春晓》歌曲《春节序曲》管弦乐曲《春天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2.器乐:学吹竖笛《春游》3.创作与表演:为旋律创作歌词,并表演。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以描绘春天为主题的声乐、器乐作品,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感受其抒情性、审美性。

2.学会用竖笛吹奏《春游》。

3.通过学生创编歌词、填词唱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一)欣赏1.《新疆之春》(1)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表达的情绪,如:豪放、乐观、奔放、流畅、欢快、载歌载舞等。

(2)出示《新疆之春》的主题旋律片段(第一、二部分),引导学生对两个部分的主题片段进行分析。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如:各部分的演奏形式有什么不同?第一部分主题是钢琴伴奏,小提琴以装饰音、强音、跳弓等多种演奏形式出现,第二部分则是小提琴以双音演奏舞曲般的节奏和拨弦的形式演奏,让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

(3)通过欣赏《新疆之春》,使学生了解新疆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及他们的精神风貌。

2.《春节序曲》(1)边听边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如:热烈的、欢腾的、载歌载舞的等。

学生小组讨论并谈感受。

(2)将不同部分的音乐主题用板书、投影、课件等方式呈现出来。

请学生边听边对比音乐的不同特点,如:欢快的、抒情的、流畅的、赞美的等情绪特点,以及力度上的特点。

(3)学生自主地找一段主题旋律并为其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表现特征。

3.《春晓》使学生了解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春晓》这首诗构思精巧,令人回味无穷,加入黎英海的配曲,更使其意境深邃。

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曲结合歌曲的深刻内涵,并吟诵全诗。

4.《春天奏鸣曲》(1)作品是贝多芬所作10首小提琴奏鸣曲中的第五首,该曲因音乐绚丽甘美,明澈如水而得名。

共四个乐章,可以选听其中的第一乐章,教师可以根据优美、抒情的旋律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2)组织学生讨论:乐曲第一部分中,小提琴演奏和钢琴伴奏有什么特点?(二)学吹竖笛《春游》1.教师弹琴,学生轻声哼唱旋律,熟悉曲谱。

2.学生练习吹奏。

学生相互帮助掌握技术难点。

3.引导学生找出乐曲中旋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如:二、四句旋律完全相同,第三句变化;结尾不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为乐曲配打击乐伴奏,在有标记的地方敲击三角铁或其他打击乐器。

(三)创作与表演1.请学生即兴为《春节序曲》(教材内容)的旋律配一段歌词,并试着唱一唱。

分小组创编,然后为大家展示成果。

2.师生共同表演《春节序曲》音乐片段。

形式:弹奏、舞蹈、扭秧歌、敲锣打鼓、演唱,教师要将全体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表演,表演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也可教师、学生讨论安排角色。

第二单元红旗飘飘一、编写意图本单元承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祖国颂歌》的主题意义,旨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从音乐材料上看,有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有歌剧《江姐》选曲、有管弦乐、有通俗歌曲、有合唱歌曲。

虽然主题相对集中,但音乐表演形式各异,如《绣红旗》为女生齐唱;《红旗颂》为管弦乐合奏;《红旗飘飘》为独唱;《国旗颂》为合唱。

从音乐与相关文化的渗透上看,本单元也做了较为细致的处理。

比如,“音乐故事”介绍了国歌产生的背景以及词曲作者田汉、聂耳在强烈的爱国情感召之下的创作激情,这与20世纪上半叶“抗战”前夕的历史紧密关联;与《红旗颂》同时呈现的配图是当代美术史上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著名油画《开国大典》 (董希文作),与视觉艺术相结合,同时也从音乐、美术的角度讲述着历史,提示学生关注音乐所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红旗飘飘》是2000年中国奥运代表团壮行的歌曲,所配插图为中国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的照片,将体育与音乐相关联,等等。

从时间上看,进行到本单元教学时大约在4月初的“清明”前后,与学校组织的祭扫革命先烈陵园等活动在教育内容上比较贴近。

二、教学安排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为“唱歌”和“创编”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音乐活动”。

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国歌》,对《国歌》比较熟悉。

本单元既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习的《国歌》内容,同时对演唱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求掌握弱起起唱、三连音等特性节奏,还要求学生“准确地背唱《国歌》”。

《绣红旗》可以设计为歌表演的教学形式,学生可以分角色表演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狱中庆祝新中国诞生的情景。

《红旗飘飘》可让学生分组表演奥运会时的情景,可以是代表团人场式,或者是颁奖升旗等情节。

欣赏《国旗颂》时可让学生结合乐谱注意倾听第二声部。

结合观看开国大典时的历史盛况的录像,感受《红旗颂》的辉煌气势。

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唱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音乐故事:国歌的故事。

3. 音乐欣赏:《绣红旗》。

教学目标:1.通过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和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体会国歌的情绪,理解国歌的来历,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 结合欣赏《绣红旗》创编歌表演。

教学过程:(一)唱歌1.学生随音乐《红旗颂》走进教室。

2.师生谈话:教师引导学生:看谁能唱出刚刚听到乐曲开头由小号演奏的曲调。

3.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启发学生根据“国歌的故事”等资料,说说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

4.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录音、影视或教师范唱)。

(2)教师指挥学生随录音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注意启发学生对演唱的效果进行评价。

(3)学生探究:歌曲速度、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4)引导学生随音响(录音、影视、伴奏等)听好前奏,准确地把握弱起起唱,唱准三连音,有表情地唱熟歌曲的曲谱和歌词。

(5)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如自由改变本歌的速度、节拍(如2/4变3/4)与节奏(如变弱起为强起;改变三连音节奏),并与前面进行对比,体会音乐情绪及风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引导学生随琴声或录音机唱乐谱(包括前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