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古代律令语言中的词汇比较

合集下载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较研究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 较研究
汇报人:
目录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定 义和分类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语 义比较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历 史演变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认 知语言学研究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教 学与翻译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比 较研究展望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 定义和分类
中日同形异义词:指在中日两 种语言中,字形相同但意义不 同的词汇
例子:如“手纸”在中文中意为信件,而在日语中意为卫生纸,两者在语义上存在关联 性。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 历史演变
历史背景:中日文化交流历史悠久,汉字传入日本后,逐渐形成了同形异义词
文化背景:中日文化差异导致对汉字的理解和使用不同,从而产生了同形异义词
语言背景:日语中存在大量的汉字词,这些汉字词在中文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从而产生了 同形异义词
同义异形词:指两个或多个词在形式上相同, 但意义不同的词
同义异形词:指两个或多个词在形式上相同, 但意义不同的词
同义异形词:指两个或多个词在形式上相同, 但意义不同的词
中日同形异义词的 语义比较
含义不同:中日同形异义词在含义上有所不同,如“手纸”在中文中意为信件,而在日语中意为卫生纸。
语境不同:中日同形异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也不同,如“娘”在中文中意为母亲,而在日语中意为女儿。
同形:指两种语言的词汇在字 形上相同
异义:指两种语言的词汇在语 义上存在差异

浅淡中日词汇中的顺序颠倒词

浅淡中日词汇中的顺序颠倒词

浅淡中日词汇中的顺序颠倒词

作者:于红张英男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2期

摘要:中日两国的交流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文化交往过程中,两国的文字更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对于我们学习日语产生了极大的便利。在中日两国的汉字词中,有一种词汇十分有意思,值得进一步研究,那就是顺序颠倒词汇,本文主要对此进行研究,进行分类归纳。

关键词:词汇顺序颠倒词汉语日语

众所周知,中国与日本有着二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历史,当然语言方面相互之间也有影响。古代日本曾大量引进中国文化,甚至引进汉字的同时,还利用汉字创造了自己的假名文字。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有容易理解,学起来很方便的一面,但不可忽视的是,虽然中日两国都用汉字作为语言的标记符号,但日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民族的语言,在使用汉字的方式上,却不尽相同,有时汉字相同意思却不同;有时汉字相同,意思也相同,而有趣的是书写时前后顺序正好相反。本文就汉语和日语的语素完全相同,但组成单词的汉字的排列次序却怡怡相反的现象作了研究。如日语的“制限”和汉语的“限制”等等。这是日、汉语言之间独有的语言现象。我们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这些日汉词汇的异同,否则就容易在书写时按汉语习惯排列组合方式来写。

本文针对此种语言现象,主要作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首先是通过大量的中日字典资料,对共时平面上的日、汉字序逆转的对应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指出日、汉字序逆转的词中从词形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

一、与日语相对应的汉语存在逆转现象

(注:左侧为日语,右侧为汉语,下同。)

暗黑――黑暗硬軟――软硬

中日同形同义词的对照研究

中日同形同义词的对照研究

中日同形同义词的对照研究

关键词:同形同义词;形容动词;词性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交流频繁,中日语言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影响。因此对中日语言,特别是对中日词汇的对比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日语研究的热点,并已取得众多成果。例如,在语构成方面,彭广陆(2009)中将“改建”—「改築」、“窃听”—「盗聴」这样的形态类似、意思相对应的中日词语称为中日同素语,并以中日同素语为对象进行考察。邵艳红(2010)从《近现代汉语新词词源词典》中抽取783例三字词,从『『明六雑誌』中抽取三字词748例,以抽取的三字词为研究对象,从形成过程、词性、语构成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在个别语为对象的对照研究方面,吴夫迎(2017)以“牺牲”和「犠牲」为研究对象,从语义特征、语法特征、含蓄特征三方面进行考察。

笔者通过在知网以“中日词汇对比”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其结果发现中日同形词的对比研究篇数最多。但在知网用“中日同形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时发现以中日同形词的研究中以同形异义词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最多,其次是同形类义词,以同形同义词为研究对象的相关研究最少。但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汉字词的习得易受到母语干涉的影响。同形同义词虽然意思相同,但是在词性、色彩,搭配等方面存在不同。同形异议词的显著差异不同这样的差异反而难以掌握,更易出错。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对同形同义词进行了考察。

李(2012)中指出在日语教学基本词汇中与汉语完全同形的形容动词占多数。而形容动词本身具有特殊性,因此二字形容动词与与其相对应的汉语词的对照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中日语言对比

中日语言对比
作 用更 大
个 变 词语 素表 示 , 此外 , 根 和 变词 语 素 之 间 的结 合 并 不 紧密 , 词
两者都 有相 当大 的独立 性 , 词语 素好 像是 黏附 在词 根上 似 的。日 变
语 由平假 名 , 名 , 片假 日本汉 字 组 成 , 中平 假 名 和 片假 名 是 表音 其 符号 。 假 名 由中 国古代 草书 演变而 来 ; 名则 是从楷 书 当 中符 平 片假 合声 音 的部 分简 化 而来 , 用 来表 示外 来 语 ; 主要 日本 汉字 与 中文 的 写法 大体 相 同 , 于 中国 的繁体 字 , 以 上 的语 音是 汉语 的变 类似 多半
传 过去 的 , 直到 现在 , 日文 的发音 和 书 写也 与汉语 相 似 。本 文 着重 从 语 音 、 汇 、 法 等方 面 对 汉语 和 日语 进 行 对 比 , 而说 明 两种 词 语 从
语 言 间的差 异。
关 键词 : 汉语 ; 日语 ; 音 ; 汇 ; 法 语 词 语
0力; 、 允 亨 招 。 ) 语气 , 调是 说话 时 句尾 呈前 低 后高 的上 升 等 升 语 调 , 表示 征询 ( 是谁 , 常 他 知道吗 ? e箍 加 、 彼 耋 知 疑惑( 交给他 能 完成 ? 彼 任世 道 ? 圭芑加分 、 圭t加 。) 、 墨 否 。 )反 问( 、 难道 你 不 知
低 的下 降语 调 , 常表 示 陈述 ( 爸生 病了 。 c 通 爸 父 病氖 6 , 。 、 : ) ) 祈使 ( 说话 。 芒 别 < 芑0。)感 叹 ( 、 多么漂亮 的包 ! L 美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成语使用: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在使用上也有所不同,如“一石二鸟”在中文中常用于形容 做事效率高,而在日语中则常用于形容做事巧妙。
成语来源: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来源也不同,如“一石二鸟”在中文中来源于古代寓言故 事,而在日语中则来源于古代神话故事。
成语文化: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文化内涵也不同,如“一石二鸟”在中文中体现了中国人 的智慧,而在日语中则体现了日本人的巧妙。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成语使用: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 的使用频率和场合不同,反映了两 国语言使用习惯的差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成语来源: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 的来源不同,反映了两国历史文化 的差异。
成语寓意: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 的寓意不同,反映了两国价值观念 的差异。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注重 和谐、中庸、仁 爱等传统价值观
日本文化:注重 礼仪、尊重、忠 诚等传统价值观
同形异义:中日四 字成语在形式上相 同,但在含义上有 所不同
差异原因:历史、 地理、社会环境等 因素导致中日文化 的差异
第四章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 语的应用对比
中日同形异义四字成语的使用场合
中国:多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新闻报道等场合 日本:多用于文学作品、日常对话、新闻报道等场合 相同点:都常用于表达情感、观点、态度等 不同点:中国成语更注重寓意,日本成语更注重形象

中日同形词分类对照研究

中日同形词分类对照研究

6中 2014年 第17期(总第463期)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246

【广角镜】 Wide-angle Lens

在日语词汇中,汉字组成的词汇占大多数。根据宫岛(1958)的调查显示,《例解国语辞典》收录的词汇汉字词汇占53.6%。而这些汉字词汇中有很多与汉语的词汇书写相同,就是所谓的同形词。本文就大量的例句进行对比考察,中文以《现代汉语词典》,日文以《広辞苑》为基础,就汉语和日语中书写一致(忽略简繁体的区别)但词义有所不同的两字汉字词进行对照分析。一、同形词的定义大河内康宪(1992)对中日同形词定义为“例如‘政治’‘文化’等在日语和汉语中字形相同的词汇,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单个汉字组成,并且同时可以音读和训读的词。”潘(1995)在此基础上补充了三个条件:用相同汉字表记;词源相同;中日两种语言现在使用的词汇。二、同形词的构成在对照研究中,同形词根据词义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类义词以及同形异义词。同形同义词是指汉字一致且意思相同的词;同形类义词是指汉字一致但意思有所不同的词;同形异义词是指汉字一致大意思不同的词。具体分类如表1。表1 中日同形词分类中日同形词例子同形同义词学校 健康 数学 留学 練習 政治 医学など同形类义词感動 失敗 愛情 医院 意見 一同 一枚など同形异义词看病 手紙 怪我 境内 下作 激情 汽車など(一)同形同义词三浦(1984)指出 “日本語においても、中国語においても意味が全く同じ単語。”即中日同形同义词就是日语和汉语中书写和意思完全相同的词。例如:例1-1うちの学校は山にあります。(我们学校在山里)例1-2 ;他学校毕业后进公司工作了。(彼は学校を出て会社に入った)。《大辞源》中对日语的“学校”的解释是利用在一定场所所设定的设施,集中学生、教师有计划地持续地从事教育的机构。而《现代汉语词典》对“学校”的定义是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由此可见,汉语和日语中“学校”一词在意思上是相同的。(二)同形异义词1.意思完全不同三浦(1984)就中日同形异义词的概念给出的解释是:意味がかなりまたは非常に違う単語(意思完全或者是十分不同的词)。参看以下例句。

中日敬语的自谦词汇对比探析

中日敬语的自谦词汇对比探析

中日敬语的自谦词汇对比探析

把中日敬语文化进行科学条理的对比,对加强和巩固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推动对外汉语言文化的教学和发展、促进敬语规范化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日敬语自谦语词汇比较敬语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语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汉语中的敬词、谦词和日语中的敬词头、敬尾词、固有敬语动词、恭谨体是极富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语言群落,中日敬语不仅传承了中日传统文化的精品要素,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的积淀,而且各自肩负着反映当代中日两国社会文明生活的重任,是文明语言的载体,是礼貌语的核心聚焦,是语言美的化身。把中日敬语文化进行科学条理的对比,对加强和巩固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推动对外汉语言文化的教学和发展,促进敬语规范化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社会文化生活的变迁,都会影响反映在语言中,会给语言或多或少打上时代的阶级烙印。在中日敬语中,自谦语的表述也不例外,它们存在着自谦语表述同一性的特征,同时也有迹然迥异之处。日本最早是先有语言,而后有文字,大约是在3世纪末、4世纪初,汉字传入日本,所以日语文字的定着是汉语文字贡献的结果,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化受到了汉语很大的影响,虽然汉语和日语是属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汉语——孤立语(靠词与词之间的顺序来确立表达的意义)而日语属粘着语,靠助词、助动词及用言(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和敬体语尾来陈述语义,但是由于大量汉语言文字的输入,在语义表述上尤其是中日自谦表述词汇中有惊人的共同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点。

中日敬语对比剖析

中日敬语对比剖析

摘要

本篇论文旨在研究中日两国敬语的异同,并从两国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书信敬语、称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全文共由四章构成。第一章主要是对中日两国敬语产生的历史原因及文化背景进行简要分析,并列举了一些例子。第二章主要是通过对中日两国书信中的敬语形式进行分析,并从问候语、头语、结语等固定表达词语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第三章则是从人称和称谓两大方面来进行对比,在人称中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三类来具体分析。称谓则分为一般称谓以及亲属称谓两类,并通过举例和列表的形式来加以分析。第四章主要研究词汇上的异同,从接头词和专有词汇两方面来进行了解,并举例分析。经过全面的举例分析,我们发现中日敬语因历史原因而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因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许多不同。比如接头词的使用,敬语的谈话范围等。总的来说,汉语只有谦敬词汇,日语敬语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体系。本文在研究中日敬语异同上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敬语;汉语;日语;敬意

Abstract

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honorific, and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ppellation honorific, lett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background in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honorific, and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through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letter honorific form analysis, and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research from the greeting, head of language, the fixed expression of words. The third chapter is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from the person and address two aspects, in person is divided into first person pronoun, second person pronoun, third person pronouns three specific analysis. The title is divided into general appellation and kinship terms in two categories, and through examples and the list in the form of analysis. The fourth chapter studi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vocabulary, to understand from two aspects of joint words and terminology, and example analysis. Through the exampl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we found that Japanese honorific owing to the historical reasons and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als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produced many different. Such as joint use of the word, honorifics conversation range. In general, Chinese only modest words, Japan Japanese honorific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This paper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Japanese honorific.

中日文化比较-正文

中日文化比较-正文

中日文化比较

摘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日本文化独特神秘,长于摄取。中日文化都有悠久的历史,都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汇集各种文化因子形成的。对中日文化异同进行比较,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着不同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在研究日本文化时既要注意两者间的相似之处,更不能忽视两者之间的差异,旨在让人们从中透视出中日文化的差异,以便取长补短,完善和发展良好的民族文化。

前言

对于日本而言,他与中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人也曾经那么热情深入地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并把中国语言和文化引入到了日本本土,日本的每一样东西,每一种习俗,似乎都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历史上的日本曾经毫无保留地学习和沿用了中国的语言和习俗,又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正因这得天独厚的便利,自古以来两国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并且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日本文字中的汉字即是不言的铁证。但是,中日毕竟是两个不同国家和民族,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由此打造出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大相径庭。本文试从历史传统的差异等四个方面来折射两国文化的差异。

一、中日传统文化比较

日本古代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而四面环海的地理特征加上地震、火山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日本人始终怀有很强的危机感。为了“救亡图存”,他们博采众长,对一切有用的“舶来品”都乐于学习、接纳,但又非简单照搬的“拿来主义”,而是经过不断融合、变形,使之打上深刻的本土烙印。正是得益于这种文化特质,近代日本在亚洲首先摆脱了沦为西方殖民地的危险,随后又经历剧烈变革,最终走上了富国强兵的现代化道路。但与此同时,被视为“国粹”的神道教无时不刻在影响这日本的发展轨迹。尊奉儒学的日本人将“忠”看做儒学的核心,要求国民无条件地忠于天皇、服从命令,最终将整个民族拖上了侵略扩张的不归路。而在战后的经济复兴中,人们依然可以看到日本企业文化中所延续的“忠”的理念。

中日量词比较3

中日量词比较3

2.量词字形相同,但日语量词 与名词搭配的范围比汉语大
• 例如“枚”、“本”(见图表)

• • • • •
日本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现这样的错误: 这枚照片是我去昆明照的。(张) 你看看我新买的这枚画。(张) 中国又成功发射了一台火箭。(枚) 这次比赛,他获得了两個奖章。(枚)
日语的量 词
相配的名词
汉语的量词

小说
笔、箭、香烟、蜡烛、线 草、火柴、头发、蜡烛、葱 手巾、线、腿、裤子、路线 扫帚、小刀、伞

支 根 条 把
酒、酱油、牛奶
路线、电影、桥、胳臂 桥 磁带 胶卷 草、葱 电影
册 书、笔记本、杂志、画报

个 座 盘 卷 棵 部

• 日语量词“本”使用比较广泛,是日本学 生学习汉语的一个难点。例如: • 你怎么又长了一本白头发?(根) • 这本啤酒,我一个人就能喝完。(瓶) • 我喜欢这册杂志。(本) • 下雨了,我带了一本雨伞。(把)
2.汉日语言中对应的集体量词
类型 汉语常用 日语常用 汉语例句 日语译文 量词 量词
足 一双布鞋 一足の布 靴
成双成套 双 的物品 套 副
そろぃ、 一套机器 一組の機 組 械 对、組 五副扑克 五組のト 牌 ランプ
3.汉日语言中对应的容器量词
类型 汉语常用 日语常用 汉语例句 量词 量词 日语译 文

中日鬼文化之对比

中日鬼文化之对比

中日鬼文化之对比

作者:田少郁欧煜

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3期

摘要: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中日两国都有“鬼”文化,但两者之间有着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中日两国语言中与“鬼”相关的词汇的分析与对比,了解了中日两国“鬼”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中日;鬼文化;派生词;比较

“鬼”对于大家而言都不陌生,据考证,“鬼”一词最先是产生于人类先祖的认识,通常情况下与不可思议的现象及异常情况相关。近世以来,日本的鬼的形象被逐渐固定下来,即人一样的身体,头上长角,裸身,腰系虎皮,手持铁棒的形象。而在中国的鬼多与死者灵魂相关,称人死后的灵魂为鬼。由此可以看出,受古代中国佛教和阴阳道方面文化的影响,日本的“鬼”虽然在意义上与古代中国有一些共通之处,但也存在较多差异。随着时间的变化及本土文化的影响,鬼的性质及形象都发生了变化。

关于鬼文化的中日对比,目前已有很多优秀的先行研究。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日词汇中与鬼相关的表达,对两国的鬼文化进行对比分析。

一、汉语中的与“鬼”相关的词汇

在中国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关于鬼,有“鬼,人所帰爲鬼”的解释。与“鬼”相关的词汇大多基本意义为亡灵,也包含很多派生义。归纳下来包括:

1、对有恶癖的人的比喻

此类词汇包括:酒鬼、赌鬼、烟鬼、吝啬鬼、讨厌鬼、懒鬼、贪吃鬼、饿死鬼等。

2、表示暗地里做恶事

此类词汇包括:鬼鬼祟祟、鬼头鬼脑、鬼话连篇、鬼蜮伎俩、鬼把戏、捣鬼、鬼花招、心里有鬼、心怀鬼胎、鬼点子、鬼主意等。

3、表示不可思议的事情或现象

此类词汇包括:鬼斧神工、鬼使神差、鬼迷心窍、鬼剃头等。

中日死亡语言禁忌比较

中日死亡语言禁忌比较

翻译103班罗丽莎2010220812 中日死亡语言禁忌比较

语言本来是劳动创造并与劳动生产一起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交际工具。但是在对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不理解的环境里,语言往往和某些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或者同某些自然力给人类的福祸联系起来。这样,语言就被赋予了一种它本身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语言成了祸福的根源。谁要是得罪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加倍的惩罚;反之,谁要是讨好这个根源,谁就会得到庇护和保佑。这就自然而然地导致了语言的禁忌和灵物崇拜。

而在众多的语言禁忌中,死亡则可以认为是人生旅途的终点。在人的一生中“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如此,自古至今,“死亡”一直都是被忌讳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日本文化中,最早的有关“死亡”的忌讳语出现于平安时代的伊势斋宫,这些忌讳语被称为“斋宫忌词”。“斋宫忌词”是神官害怕因冒犯神意招致灾难的发生而避免使用与佛教有关的词语。“斋宫忌词”共16 个,其中与“死亡”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主要有7 个。它们分别是: “ナオル( 直る) 、ヤスミ( 休み) 、シオタレ( 潮垂れ) 、アカアセ( 赤汗) 、ナヅ( 撫つ) 、クサビラ( 草片·葺) 、ツチムラ( 土叢) ”。

对此,有如下解释: “‘ナオル’是‘死亡的对立表现’,‘ヤスミ’是‘因病而卧病在床’,‘シオタレ’是‘因泪而沾湿了袖子’,‘アカアセ’是‘血的比喻表现’,‘ナヅ’是‘打’的对立表现,‘クサビラ’是死兽的比喻表现,‘ツチムラ’是墓的表现”。

其中生病了卧病在床,表示极有可能患有重病因而让人联想到死亡;有人去世时,亲友的泪水也会沾湿袖子;而死亡的发生极有可能伴随着血液因为又被称作血的比喻表现;死兽即让人想到死掉的动物尸体;墓地更是直接让人联想到死亡。

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

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

地域差异:日本各地区的亲属称谓可能会 有所不同,未来可能会出现地域差异的趋 势。
中日亲属称谓未来发展的比较与展望
语言环境变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日亲属称谓的使用可能会受到外来文化 的影响。
社会结构变化: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可能会对亲属称谓的 使用产生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日亲属称谓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在传承和创新中找到平衡,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平安时代:开始出现日语化的亲属称谓,如“お母さん”(妈妈)
江户时代:日语化的亲属称谓逐渐普及,如“お父さん”(爸爸) 明治维新后:受西方文化影响,引入一些新的亲属称谓,如“おばあちゃ ん”(奶奶)
中日亲属称谓的演变过程
中国亲属称谓的起源:古代汉语中,亲属称谓主要源于家族制度和宗法制度 日本亲属称谓的起源:古代日语中,亲属称谓主要源于家族制度和神道教信仰
中日亲属称谓的未来发展 趋势
章节副标题
中国亲属称谓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代化趋势:随着社会现代化进 程的加快,亲属称谓可能会逐渐 简化和统一。
网络化趋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一些网络用语可能会逐渐渗透到 亲属称谓中,形成新的称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国际化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 中国亲属称谓可能会受到国际文 化的影响,出现一些新的称谓。

中日“死亡”词汇对比探究

中日“死亡”词汇对比探究

1. 日语资料 日语死亡词汇来自『分類語彙表』。该表根据词义
容。语言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语言本体表面,深入了解 分类,将收录的约 8 万词分成 5 个部门,95 个项目和
语言背后的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词汇为语言的一部分, 895 个分类项目。同时,按照词语的用法分成“体の類(即
而且“词汇属于语言的指意实体单位,对文化的反映直 没有词尾变化的独立词)”、“用の類(即包括动词,形容 接、直观,往往能直接对应着某个具体的文化事件。”[4]63 词和形容动词)”和“相の類”三类。表示“死亡”意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中日两国文化一衣带水,从唐代开始,日本曾陆续派 出遣唐使和遣宋使来华学习,从此,日本在语言和文化上 深受中国的影响。其中,汉字对日本的影响最明显。“据 文献记载,汉字自公元 3 到 4 世纪传入日本后一直使用 至今。虽然日本在公元 8 世纪就已经发明了日文假名,
一举措。
注 释:
因其文化属性最为外露和浅显,通过词汇的对比能够探 义的词汇属于“自然物および自然現象(自然物及自然
究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从词汇对比分析的角 现象)”部,“生命”项目中“死”这一分类项目。该分
度探究中日文化的差异,是语言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类项只包含“体の類”和“用の類”两类。
语言与文化相互作用,受文化观念的影响,语言观念
六、结语
①上海房地产数据均来源于外文数据库 CEIC。

文化学导论__中日文化对比

文化学导论__中日文化对比

中日文化交叉

说起日本文化,很多人会先想到日本的三道——茶道、花道、书道。当然还有樱花、武士(武士道精神)、清酒、和服……这些已成为日本的著名的代名词。

而众所周知,日本文化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从中国取的经。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都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方面。

而在历史的不断演变中,日本文化也由单纯的从中国拿来,到了慢慢将中国文化吸收,使其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出彩的一部分。

接下来我就从我自己的理解体会出发,讲讲我眼中的中日文化的交叉点,或者说是日本文化中的中国元素。

1.茶道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中国从来不叫茶道,要叫也叫茶艺。因为在中国人的眼中,“道”这个字是十分高尚和尊崇的。如道德、道理、道家(道教)、孔孟之道等等。

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茶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人民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样不可少的生活调剂品,或者说是平常用品。

日本茶道的源流是中日两国通过僧侣传播、茶禅一体的一种文化交流。

当时,日本承袭我国的茶文化,几乎照搬一切典章、制度,过程比较繁琐。

中国茶艺虽然成熟但讲究的是自然随性,惬意、质朴,因此规程不会那么死板固定。但是在日本,茶道在刚传入时就是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在日本贵族、上层阶级中转播开来的,具有权威性,而且是由僧侣传播的,含有佛教思想的精神层面在里面。因此日本人对待茶文化比较谨慎,对茶道也有一种崇尚的意味在里面。

虽然中日茶文化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如日本的茶文化有很多的流派,而中国的茶文化在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后慢慢融汇成一家;中国的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之间互相补充,而日本茶道主要反映中国的禅宗思想,是茶与禅的融会贯通,融进了日本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从构词法角度看中日二字汉字词

从构词法角度看中日二字汉字词

从构词法角度看中日二字汉字词

摘要:中文和日语都使用汉字,且其中二字汉字占有较大比例。本文结合中日学者研究,从构词法角度比较中日二字汉字词的异同。对比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中日词汇的构词规律,希望为中日语言习得、翻译及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构词法;二字汉字词;中日比较

一汉字词的界说

中国周围的一些国家和民族,曾经对汉字作过借用或改造,但现代语言中已大多消亡。而现代日语中汉字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讨论现代汉语和日语中的汉字词。

汉语中所有的词都是汉字词。从词源上看,汉语中的汉字词绝大多数是汉族语言的词,但也有一小部分是非汉族语言的外来词。如葡萄、罗汉、马拉松等是音译外来词;啤酒、卡车、茄克衫等是半音半义的外来词。

在日语中,很多和语词也用汉字表记,本文不讨论训读汉字词,仅讨论音读汉字词,基本等同于日语中所说的“汉语”。本文中所讨论的日语二字汉字词等同于日语中的“二字汉语”。日语中關于“汉语”的认定存在分歧,如原来土生土长的训读和语词汇,后来借用汉字书写,并改为音读,包括“出强、大根、返事”等。类似的再如“寿司、氮配”原本为和语词汇,用假名书写。这类词中的汉字仅具表音功能,有学者认为不能列入“漠捂”范畴。

二日语中的二字汉字词

日语的“汉语”词汇中,二字词最多,且二字词还能与其他语素构成三字词、四字词。根据国立国语研究所进行的“初级中学教科书词汇调查”(1987)结果,使用频率前998位的词语中,“汉语”有403个,其中二字词327个,占81.1%,词例如“物质、政治、生活、鼋流、地域”等。以上虽是一项小范围统计,但从中也可看出二字汉字词在整体汉字词中具绝对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古代律令语言中的词汇比较

江西农业大学肖遥(江西南昌330045)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一苇可航”,两国有文字记录的文化交流,也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最初主要是中国移民迁居日本,以后有了中日两国之间的使节往来,奈良,平安时代的遣隋史,遣唐使,以及中国的聘日使。此外还有各种留学人员,如入唐的留学生,学问僧。到了近代,两国间的交流途径就更加的多样化。

中日之间法律的相互学习和吸收,古代日本通过学习中国的法律制度,加快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法制社会的过渡。近代中国通过向日本和西方先进思想的学习,促使了民族的觉醒,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清王朝统治,使得民主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法治社会的日益成熟,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确实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法治是保障社会和谐的制度手段和关键因素,本文将以法律词汇为切入点,比较古代中日法律语言的异同。

公元646年(日本大化2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史称大化革新。大化革新的主要内容就是仿效中国唐朝的各项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同时也引进了中国法律语言的运用。

中国古代的律令语言都是文言的,以书面文语词汇为主。日本的古代律令主要是从中国引进,为了凸显律令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律令文本都通过汉字来表述,而极少使用假名符号。因此,大部分都与母体相类似,但由于日本又有着自己特定的社会现实和国情特点,文本具体的地方略微有所修改,本文会截取这些不同点,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较的分析作出适当的阐释。

案例一

中国律令:在官司,谓近關州縣,即准状尚书省,仍蹏送至京。若勘无徒以上罪而妄诉者。诉徒流,还得徒流。妄诉死罪,还得死罪。妄诉除免,皆准比徒之法。

日本律令:在官司,谓近關國郡,即准状太政官,仍蹏送至京。若勘无徒以上罪而妄诉者。妄徒流,还得徒流。妄诉死罪,还得死罪。妄诉除免,皆准比徒之法。

在这段材料中,中文的州县在日语中变成了国郡。唐朝,依山川形势划全国为10道,道下辖府,州(府州同级),府和州再分别下领各县。后因增设节度使,成为后期的道——节度使——府(州)——县制,安史之乱以后道已成为虚设,唐末实际还是三级制。日本的行政区划为三级,国郡县。国相当于中国的郡,郡相当于中国的县,日本没有县这个行政单位,郡往下就是村子。随意在这段材料中,中国用的是州县,日本用的是国郡。这是由于两国的行政区划不同所造成的。在官吏制度上,唐朝時皇帝权利最高。皇帝下设三个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省下面是六个部,吏部,礼部,刑部,工部,兵部,户部。

日本则是天皇为最高权力者,下设神祇官和太政官,在下設中務,式部,治部,民部,兵部,刑部,大蔵,宮内八省。因此在中国律令中准状尚书省,在日本律令中,就修改成为准状太政官。这是由于两国的官吏制度不同所造成的。

案例二

中国律令:諸不應度關而給過所者,取而度者亦同,若冒名取度所而過者,各徒一年。

日本律令:凡不應度關而給過所者,取而度者亦同,若冒名取度所而過者,各徒一年。

中国律令:諸私度,有他罪重者。主司知情,以重者論,不知情者,依常律。

日本律令:凡私度者,有他罪重,主司知情,以重者論,不知情者,依常律。

中国律令:諸領人兵度關,而别人妄隨度者。將領主司,以官司論。

日本律令:凡領人兵度關,而别人妄隨度者。將領主司,以官司論。

观察这三段律令文本,中国律令和日本律令所对应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只是中国律令多以“诸”字开头,而在日本律令中则多用“凡”字,总起下文。新华字典中,“诸”字解释如下: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凡”字解释为平常普通,也有纲要,概括之意。在中文语境里面看不出来区别。日本国语字典中“凡”字作副词解释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大概,表范围和约数;第二种是从全局或者整体把握,一般而言怎样,用来一起下文。“诸”字在日语中主要是和另外一个字合在一起构成词语使用,很少单独使用或引起句子。看到这儿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律令常用“字”引起,而日本律令多用“凡”字来引起了。这是由两国中汉字在不跨文化背景中的不同意义和使用特点所决定的。

案例三

中国律令:若家人相冒,杖八十,主司及官司知情,各與同罪。

日本律令:若家內人相冒,杖八十,主司及官司知情,各與同罪。

观查这段律令文本材料,我们发现在中国律令中使用的是“家人”一词,而到了日本律令中,就变换成为了“家内人”一词,难道日本社会分为家内人和家外人两种不同群体吗?我们知道,在日本社会中,人们根据亲疏远近,将自己的家庭,公司,社会分成了内和外两个不同的社会。虽然只是字面上面小小的差别,在实际生活中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在这段文本材料中,是这种意思吗?查阅了和那段律令同时代的《养老令●户令》中间有一段规定:“凡家人所生子孫,相承為家人,皆任本主驅使,唯不得尽頭驅使,及買賣”。可以发现在这段材料中,有涉及到“家人”这个词汇。那么在日语中“家人”和“家内人”是不是一个概念,日语中的“家人”和汉语中的“家人”,是否是一样的意思呢?查阅了相关的日本文献,在日语中,家人从事的是奴役性的劳动,其劳动成果被国家和拥有他们的主人所占有。但是他们的人身不能买卖,也不能受到严酷的驱使。可见家人的地位近似于奴隶,又不是完全意义上奴隶,可以称为“准奴隶”。而在汉语中,“家人”即为自己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与自己有着直系血缘关系或者婚姻关系的亲人。两个是不一样的概念,汉语的“家人”,相当日语中的“家内人”。因此在中国律令中的“家人”,到了日本律令中即转换为“家内人”。

案例四

中国律令:諸緣邊城戊,有外奸內入,謂非眾成師旅者。

日本律令:凡緣邊之城戊,有外奸內入,謂眾不滿百人者。

在这段律令文本中,中国律令中使用的是“师旅者”一词,在日本对应的律令文本重则修改为“百人者”。这段中文律令文本下面,并没有相关文字对“师旅”作出具体的法律解释,多少人的规模才为师旅。当然,就这一段材料,我们无法得出古代法律解释学并不十分完善的结论。后查阅相关的文献,有一段记录“依周礼,五百人为旅,两千五百人为师”。然而这并不能解决我们的疑惑,五百人为旅,两千五百人为师。师和旅完全是不同的概念,而且相差很大,那么在这段律令具体实际应用的时候究竟是达到旅就应该报告,还是得等到师级才报告呢?明显这儿具有很大模糊性,汉语的模糊性在这里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日本律令材料中,就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直接给出了确数“百人”。我们也并不能断定日本律令就较母体中国律令要好。日本是一个海岛小国,面积狭窄,人口稀少,便于治理。中国幅员辽阔,面积巨大,在很多具体事情上无法给出准确的限定,这时候就得使用模糊性语言来表述,才比较具有现实可行性。

中国律令:連接寇賊,被遣斥候,不覺賊來,徒三年。

日本律令:連接寇賊,被遣斥候,不覺賊來,徒二年。

中国律令:及應舉烽燧而不舉,應放多烽而放少烽者,各徒三年。

日本律令:及應舉烽燧而不舉,應放多烽而放少烽者,各徒二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