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城市发展规划史以扬州市为例

合集下载

扬州概况

扬州概况

扬州概况——精致扬州伴您游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各位游客,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留给我们的千古佳句。花开如烟的三月,扬州到处弥漫着“烟雨江南”的景象。今天我们将去领略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风采。

一、地理地貌

扬州,简称扬。地处江苏省的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的南端。东和麋鹿之乡-盐城、凤凰城-泰州毗连,西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南临长江,与有着三千年历史的镇江隔江相望,北频淮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通扬运河贯穿东西。

扬州是中国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享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市总面积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整个地形是西高东低。现下辖广陵、邗江、维扬3区,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和被誉为荷藕之乡的宝应。

二、历史再现

吴王夫差构筑邗城是扬州建城的开始。战国时称广陵邑,西汉初称江都,后多次更名,自隋朝以来始称杨州。原先是木字旁的杨,后来演变为提手旁的扬。据说大禹治水以后,把天下分为九州,而扬州的出自于《禹贡》中的“淮海惟扬州”。九州的扬州包括了今天的浙江、福建、上海、江西、安徽和江苏省的苏南、苏中等地域。

公元605年,隋炀帝征调了数以万计的民夫开挖了南起临安,中经东都洛阳,北至北京的南北贯通的大运河。大运河全长1794公里,连接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钱塘江五大水系。使得扬州成为我国唯一一座与运河同步诞生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与生俱来的“运河第一城”。唐时扬州有“扬一益二”之说,“雄富冠天下”之誉。

到北京,看长城;到扬州,看运河。已成为一段美丽的佳话。夜晚的扬州让人魂牵梦挠,乾隆水上游已成为夜晚的主打品牌。坐龙船、品点心、看夜景、听专职导游讲解古运河,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扬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 分析

扬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 分析

扬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 分析

作者:练晓月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第19期

扬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练晓月江苏旅游职业学院

摘要:扬州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近几年来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发展成为国内知名、国

际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旅游城市。文章立足调查数据,借助SWOT分析法,对扬州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旅游产业;发展;SWOT

中图分类号:F590;F127???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28-0-02

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其涵盖面非常广,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大,能够促进

就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国务院于2014年8月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

扬州作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就有“烟花三月下扬州”、“十年一

觉扬州梦”、“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赞美扬州,而扬州也先后获得联合国

人居环境奖、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多年来,扬州市市委

更是将旅游业的发展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围绕“人文、生态、精致、宜居”这一城市发展特色,以“扬州——最中国的城市”为城市旅游形象,立足外来旅游者的需求,积极打造国际旅

游名城。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走访专家、学者和旅游产业从业人员,采用SWOT模型理论进行分析,分析扬州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缺陷,了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更好的促进扬州旅游产业的

发展。

一、扬州旅游产业发展的S (strengths:优势)分析

扬州本地调研报告

扬州本地调研报告

扬州本地调研报告

调研背景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城市,扬州是江苏省的重点城市之一。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扬州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扬州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旅游资源以及对外招商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扬州的发展提供参考。

调研结果

1. 经济发展

扬州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县级市,其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据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扬州市的GDP总量达到了5000亿元,同比增长8%以上。扬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制造业是扬州市的支柱产业,其中机械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规模最大。服务业方面,扬州市的旅游业、金融业和物流业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

2. 旅游资源

扬州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调研数据显示,扬州市的旅游业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扬州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包括瘦西湖、个园、句容寺等。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些景点呈现了扬州市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优美的自然景色。此外,扬州市还拥有一批优秀的酒店和餐饮企业,提供优质的住宿和餐饮服务。

3. 对外招商

扬州市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调研数据显示,扬州市的外商直接投资额连续多年保持增长态势,表明扬州市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

效。扬州市主要吸引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投资者。扬州市对外招商的重点行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服务业。扬州市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使得投资者能够在扬州市享受到较高的投资回报。

结论与建议

根据本次调研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扬州市中小企业长三角地区的商业中心

扬州市中小企业长三角地区的商业中心

扬州市中小企业长三角地区的商业中心

扬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推进,扬州市逐渐崭露出了商业中心的风采。本文将探讨中小企业在扬州市长三角地区的商业中心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一、商业环境的改善

近年来,扬州市政府积极推动商业环境的改善,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来吸引中小企业在此设立业务和发展。首先,市政府提供了便利的行政审批和注册流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创业环境。其次,市政府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利率和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此外,市政府还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减免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等,进一步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二、商业设施的完善

商业中心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商业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支持。扬州市政府密集建设了一批商业综合体和商务楼宇,提供了现代化的办公场所和商业配套服务。同时,市政府还引入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商业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扬州市的商业中心不仅仅包括传统的商业街区和购物中心,还涵盖了高科技产业园区和创新创业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三、中小企业的发展助推经济

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经济的推动起到

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在就业创造、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市

场拓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扬州市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本

地区经济的增长,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流入。中小企业的壮大

为扬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撑。

扬州风采—历史文化名城[1]

扬州风采—历史文化名城[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21/3/2
6
气候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 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 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 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 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2021/3/2
大家好
2021/3/2
1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
❖ 城市格局特色 ❖ 城市文物古迹及特色 ❖ 建筑风格城市风貌特色 ❖ 名城物质及精神特色
班级:城乡2013级
小组成员:严伟;罗慧解,孟令昊;姜梦雅
范晓娜;汪志英
2021/3/2
2
日期:2016.05.26
烟花三月下扬州
2021/3/2
3
地理位置
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 岸、江淮平原南端。南部濒临 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攘, 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 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 界。境内有长江岸线 80.5 公 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 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全长 143.3 公里,由北向南沟通白 马、宝应、高邮、邵伯 4 湖, 汇入长江。扬州市城区位于长 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
宋元扬州滨河花树增多,水中植物如荷、芦苇、萍、 芷、荻、蓼在诗文中多有出现,园林植物也较唐丰富。 郊区一片田园景色,经营种类较多,仅蜀冈就有茶、麦、 麻、梨、枣几种,各色乡土树种散步其间。街坊绿化也 较丰富,房前屋后多植竹、梅、菊、桂、芭蕉之属。

扬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扬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扬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至“十五”期末,全市已形成了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缆、电子信息制造、船舶制造、金属板材加工设备及制品、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八大主导产业和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优化了资源配置、带动了地方工业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一、发展现状

1、产业:2006年全市石油化工、金属板材加工设备、电工电缆、纺织服装、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船舶制造、医药及医疗制造业等八大产业完成总产值1499亿元,增长32%,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占比上升到%,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包括LED、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内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达408亿元,增长%,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到%;日化旅游用品、文体用品、玩具、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地方特色产业集聚发展势头良好;

2、18大特色产业集群:

1扬州化学工业园产业集群;位于仪征市,南临长江,北接宁启铁路和宁通高速公路,沿江高等级公路横贯园区;上游是南京化学工业园,下游是上海石化基地;目前,园区内集聚了中石化仪征化纤、美国UNIFI、日本东丽、英国博纳、台湾大连化工、中化国际等一批境内外知名的石化企业,已初步构建了以乙烯、丙烯、芳烃、氯碱为龙头的四大产业链,形成了精细化工、化纤纺织、石化物流等三大产业集聚的优势;

2市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以客车、专用特种车整车生产、研发,汽车底盘、发动机及其关键零部件、汽塑油箱总成、散热器等生产、研

发为主,配套以汽车服务贸易;规划建设中集物流装备工业园等;

3市经济开发区LED产业集群;目前,在开发区投产、在建及拟落户的从事生产开发的核心企业已有13家,其中:LED外延片、芯片生产企业3家,LED 后道封装生产企业4家,以及众多应用型企业;主要企业有先丰光电、虹扬电子、华夏光电、艾笛森、川奇光电工业园、正葳电子等;

大运河文化调研 扬州: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推进联动“一带一路”战略

大运河文化调研  扬州: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推进联动“一带一路”战略

大运河文化调研扬州: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推进联动“一带

一路”战略

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与我国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长

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高度契合,与前者关系尤为密切。江苏省是“一带一路”战略与大运河文化带建

设的“交汇点”,面对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全省始终站在国家

高度来认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性意义,切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并积极引导其与“一带一路”战略实现联动。

这其中,作为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的扬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对于我们思考大运河文化带与“一带一路”战略两者之间关系或能提供参考。2018年2月言之有范团队走进扬州,了解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发展。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条运河的合称。其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融京津、燕赵、齐鲁、中原、淮扬、吴越等地域文化于一体,成为探求中华文明生命轨迹的一条重要主线。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挺立不屈的脊梁,大运河则是中华民族流动不息的血脉。

从政治意义来看,大运河北连“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

南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它西北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南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

之路”,是“一带一路”上重要的桥梁和纽带。纵观“一带一路”全线,65国的节点城市有50多个,而其中的运河城市占了将近40%。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更多运河城市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扬州便是如此。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与大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扬州,一直致力于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留住运河文化记忆,建设城市经典,使千年运河的悠久文化得以不断传承、滋养后人。进入后申遗时代,坐拥双重政策红利的扬州期冀以运河水滋养着城市灵性,探索保护、传承、利用的“扬州样板”,打造世界级旅游和文化名城。

浅析扬州

浅析扬州

浅述扬州

摘要: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

关键字:扬州经济政治文化

1 扬州地理及行政辖区

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3区1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扬州市现辖广陵、邗江、江都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2个县级市。全市共有71个镇、5个乡和13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231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约460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约229.1万人。

扬州历史发展

在中国历史上,扬州曾有过三次鼎盛,第一次是在西汉中叶;第二次是在盛唐到晚唐时期;第三次是在明清时期。

扬州,作为地域称谓,《尚书》等古籍均有记载,为华夏九州之一。但很长时间里,今天的扬州和“扬州”一词并没有直接关系。

春秋时期,今扬州市区附近称邗。公元前486年,吴灭邗,筑邗城,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这是今扬州属地上最早的城市。越灭吴,扬地属越:楚灭越,扬地归楚。公元前319年,楚在邗城旧址上建城,名广陵。秦统一中国后,设广陵县,属九江郡。汉代,今扬州称广陵、江都,属十三刺史部中的徐州,而不属于扬州。它长期是王侯的封地。吴王刘濞“即山铸钱、煮海为盐”,开盐河(通扬运河前身),准备独立,景观盛极一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开始了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繁华时期。

扬州的发展现状

扬州的发展现状

扬州的发展现状

扬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境内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如瘦西湖、个园、何园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近年来,扬州市政府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城市建设的投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首先,扬州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城市经济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GDP达到1100多亿元,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扬州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机械与装备、电子信息、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尤其是在新兴产业方面,如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扬州积极引进企业和投资,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扬州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扬州是中国著名的交通枢纽城市,拥有京沪高铁、滁淮高铁、高速公路等便捷的交通系统。2019年,扬州通航机场——扬州泰州机场开航,进一步提升

了扬州的航空运输能力。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为扬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扬州着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市政府加大对旅游业和城市环境的投入,改善了扬州的风景名胜区,并加强了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扬州的城市规划注重生态环保,推广低碳出行,提倡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与此同时,扬州在社会事业方面也有显著进展,扩大了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扬州的创新创业环境逐渐优化。扬州为吸引创新型企业

和人才提供了一系列政策和优惠措施,如提供创业贷款、减免企业税费等。同时,扬州还设立了创新创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平台和资源。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并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扬州在经济、交通、城市建设和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未来,随着扬州城市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和市政府政策的持续支持,相信扬州将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态势,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富裕的城市。

扬州历史文化特色

扬州历史文化特色

扬州是一座居于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化积淀厚重,旅游资源丰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教齐全,近年来,扬州市政府注重发挥宗教文化在奢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围绕旅游宣传,场所战事。文化弘扬等方面,女里促进宗教对扬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扬州旅游业走特色、文化、内涵的发展之路来源:未知;编辑:he;更新时间:2010-07-13;阅读:146次导读:守护城市天际线 随着城市高楼大厦的竞相攀高,如今能眺望远处的天空已成为许多城市人的奢望。但在古城扬州、全国著名的瘦西湖风景区,这里的天空还像多年前一样高远。 记者站在瘦西湖熙春台放眼远眺,一条由绿树、碧水、青瓦勾勒出的优美曲线将视线带向天际,十分流畅和舒展,看不到任何阻碍视线的高楼大厦。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张锦秋评价说,这里是国内唯一没有视觉污染的风景名胜区。 扬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刘流说,为了保护瘦西湖流畅舒展的天际线,规划部门严格控制湖区周边的建筑高度。扬守护城市天际线随着城市高楼大厦的竞相攀高,如今能眺望远处的天空已成为许多城市人的奢望。但在古城扬州、全国著名的瘦西湖风景区,这里的天空还像多年前一样高远。记者站在瘦西湖熙春台放眼远眺,一条由绿树、碧水、青瓦勾勒出的优美曲线将视线带向天际,十分流畅和舒展,看不到任何阻碍视线的高楼大厦。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规划领域的知名专家张锦秋评价说,这里是国内唯一没有视觉污染的风景名胜区。扬州市规划局副局长刘流说,为了保护瘦西湖流畅舒展的天际线,规划部门严格控制湖区周边的建筑高度。扬州人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个巧妙的“土办法”———放气球。瘦西湖周边哪里要建新楼,相关建设部门都会到扬州市气象局去租气球,然后规划、建设等部门一起派人按设计高度、在建筑物开建的位置向空中放飞,其他工作人员则分散在瘦西湖的白塔、玉亭桥、二十四桥等主要景点向气球方向眺望。气球消失在瘦西湖视野的位置,就是建筑允许达到的最高高度。这确保了未来新建的建筑不会破坏景区的天际轮廓线,也确保了站在瘦西湖任何一点上都看不到一处高楼。2006年,扬州迎宾馆扩建新楼,设计高度为23米,但经过“放气球”试验,最后“砍”至18米。“扬州对天际线的严格守护,也延伸至5平方公里的老城区。”扬州市古城保护办公室副主任叶善祥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扬州汶河路一幢商业办公楼,因为高度超出审批许可,影响了古城整体风貌,不少市民和人大代

扬州概况导游词

扬州概况导游词

扬州概况导游词

扬州概况导游词1

扬州市,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诗词之市、中国温泉名城。扬州是中国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三角洲北翼,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也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所辖的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与仪征市位于通扬运河以南,高邮市、宝应县则位于通扬运河以北。扬州市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至今已有近25的建城史。[1]扬州被誉为“扬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誉。9月14日,米尔肯研究所首次发表了“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报告。3月5日,标准排名发布“中国大陆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扬州以336。75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第49位。

扬州概况导游词2

扬州是一个文化古城。她美丽而又神秘,她迷人而又可爱,她的文化更是令人折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扬州,感受扬州。熟悉扬州的人们都知道,扬州以丰厚的文化底蕴而文明世界。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等等都为扬州添上了绚丽的一笔。不光瘦西湖、个园、何园、大明寺等等都为扬州添上了绚丽的一笔,而且扬州双博馆已成为国际、国内颇有影响的藏品丰富、功能齐全、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收藏地方文物30000余件。

双博馆,顾名思义就是里面记录了扬州的光辉历史。那么就让我们共同去探索扬州双博馆的奥秘吧!扬州双博馆建筑造型独特,外观采用荷叶造型,使之融入紧邻的湖滨地理环境,实现建筑与自然的交融,反映了“和谐”的建筑理念。自然流畅、没有棱角的建筑外观线条抽象地反映了水的属性,是扬州地方特色文化精神的提炼。双博馆它从春秋时代吴王夫差创建邗城开始;汉代继以广陵城;隋唐由于南北大运河的开通,扬州成为经济发达的国际都市;明、清两代,随着漕运和盐务的兴盛,扬州再度出现令人眩目的繁华。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

城市发展规划史范文

城市发展规划史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起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

社会的进步,城市规划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将以古代

城市规划、中世纪城市规划、工业时代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规划为时间轴,探讨城市发展规划史。

古代城市规划史:

古代文明是城市规划的起源地之一、古代城市规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方便交通和防御。早在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规划有序的城市。他们采用了严格的几何形式,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宗教场所、

居住区和贸易区。与此同时,古代中国的颐和园和长城也是中国古代城市

规划的杰作。

中世纪城市规划史:

中世纪时期,城市规划的重点由防御转向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欧洲的

中世纪城市是根据城市市场和城堡的位置建立的。城市的主要街道是竖直

于城市市场的,并且从城堡延伸出来,以便于国王和贵族进行管理和控制。这些城市通常由高墙和城堡保护,以确保城市的安全。

工业时代城市规划史: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城市规划开始面临新的挑战。以英国工业革命

为例,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城市面临着严重的住房

短缺、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系列城市规划

法案被引入,包括《都市改造法》和《新建筑法》。这些法案为城市规划

提供了法律依据,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史: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城市规划开始注重人类的健康和幸福。现代城市规划的理念包括可持续发展、人性化和社区参与。这些理念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芝加哥世博会,当时的建筑师丹尼尔·伯纳姆提出了“城市美化”和“露天博物馆”的概念,以改善城市环境和人们的生活质量。近代城市规划的代表性案例包括纽约的中央公园和新加坡的现代城市规划。

扬州:千年古城焕发青春风采

扬州:千年古城焕发青春风采

扬州:千年古城焕发青春风采

作者:王飞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08年第10期

“今后扬州将以沿江开发为平台,以各类专业园区为载体,按照量质并重、引资选资并重、一二三产并重、推介产业与推介城市并重的思路,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大范围推进产业向我市集聚。”

在中华文明渐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古老而青春的城市,一直占据着历史的潮头,引领着时代的繁华。扬州,无疑是这些中华名城之一。

古代的扬州,已成为中华古典文化的一个符号。无论是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还是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都在华人心中积淀成挥之不去的一种情愫。浩荡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把扬州从昨天的繁华盛唐推向了今日的和平盛世。改革开放的春天揭开了扬州发展新产业、建设新经济的篇章。

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化,我国出口形势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扬州市政府计划重点发展哪些产业,采取哪些措施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塑造新扬州形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本刊记者对扬州市副市长闻道才进行了专访。

对外贸易:“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请问扬州在发展现代工业与保护古代文明方面各有怎样的举措?古城在展示千年“风韵”和“青春绚丽”方面又有怎样相得益彰的配合?

闻市长:千年的古运河孕育了扬州的古代文明,往日的辉煌造就了扬州通史式的文化长廊。而从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走出,如今人们所看到的扬州更是春风十里,处处涌动着激情,处处展现着新姿。

如今的扬州,濒江近海,位于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是长江三角洲辐射苏北、鲁南、皖东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这些地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重要桥头堡。

扬州历史

扬州历史

繁盛原因与表现:P29-32
鉴真:
• 唐扬州人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六次 东渡,终达日本。对日本的医药学、书 法、建筑、雕塑、美术等都有巨大促进 作用。其携来的干漆夹纻像及其弟子指 导下完成的唐招提寺木雕群,是日本雕 刻史的起点。其弟子设计的唐招提寺建 筑和西大寺佛塔,在日本建筑史上值得 大书一笔。日本人称其是一位站在奈良 文化最高峰的人,同时也是替以后平安 文化开道的人。他一生对中日两国人民 友好和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他为崇 高理想舍生忘死、坚韧不拔的精神,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P33-35
吴征镒:

吴征镒 (1916— ),号白兼,别名白坚。 1916年出生在江西九江,祖籍安徽歙县,寄 籍江苏仪征,从小在扬州长大。 中国科学 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 学家,植物区系研究的权威学者,从事植物 科学研究已逾60年,专长植物分类地理学和 药用植物学。《中国植物志》(中、英文版) 主编。2008年1月8日,吴征镒院士获得了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书中无
唐朝:
• 唐朝:唐朝中后期,扬州 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工商业 城市,其经济地位已经超 过长安、洛阳,有“天下 之盛,扬为首”之说。 P29
繁盛原因与表现:P29-32
• 1、农业的开发 • 迫于战争,北人南迁,将先进的技 术和生产工具带到了南方;同时又 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使南方经济 得到迅速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扬州地处交通要隘,是北方流民的 主要集中地之一,土地资源得到很 大开发,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农作 物产量大大提高,为手工业和商业 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扬州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开题报告

扬州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开题报告

扬州市生态承载力评价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扬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快速,城市环境的压力愈发明显。生态承载力评

价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制定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环

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扬州市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可以为城市可

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扬州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探讨其发

展动态和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扬州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分析,并对城市环境进行分类和定量分析。

2.选择合适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和模型。

3.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扬州市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并综合分

析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4.探讨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发展动态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旨在达到以下目标:

1.全面了解扬州市生态环境状况,为其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建立合适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提供

可操作性方案。

3.评价扬州市的生态承载力,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4.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扬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和评价方法等相关知识,并对扬州市生态环境进行分类和定量分析。

2.实地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扬州市民对城市环境的评价及其需求,为评价指标的建立提供参考。

3.统计分析法:通过收集和整理数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综合分析生态承载力和城市环境发展情况。

扬州2022城建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扬州2022城建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扬州2022城建规划方案

前言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规划必须坚持“以

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基本出发点,全面协调各项建设

任务,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更加优美、便捷、宜居。本文档主要介绍扬州市在2022年内的城建规划方案。

扬州市简介

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是扬子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区域。总面积6594平

方公里,辖12个县(市、区),总人口约5.2万人。扬州市历史文化悠久,是江

苏省乃至全国文化名城,素有“京畿明珠”、“鱼米之乡”等美誉。

城建规划方案

城市居住区规划

扬州市在未来五年的规划中,将以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城市建设为中心,

建设多层、高层住宅,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同时,要积极推动城市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居民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

城市商业区规划

扬州市将通过大力推进商业提质升级,打造现代商业体系,为市民和游客提供

更加优质、多样化的服务。扬州将坚定不移地推进老城市、新城区商业现代化攻坚战,加快做好商业综合体项目规划及前期工作,力争2022年市区商业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并打造一批创新型、特色型的消费、文化、娱乐等综合场所。

城市交通规划

扬州市将坚持“公路大市”、“水城特色”的城市交通模式,主要建设方向是改善

交通组织和服务质量,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城市交通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新兴业态的发展。未来五年,将建设一批新型城市交通枢纽,优化市区交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和城市停车设施,加强旅游交通建设,提升城市交通服务水平。

城市公共服务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城市发展规划史

——浅谈扬州城市发展规划史

摘要:

从城市的形成,兴起,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看城市规划在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所处的地位,有利于理解城市规划的功能,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城市扬州规划史发展

Abstract:

From the city formation,rising,development,and the evolution historical process,we can look out the function of urban planning in the different time,and the status which locates.It is advantageous in understood the planning function,and provides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or the Chinese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 city YangZhou programming history development

正文:

中国早期的城市,是在城内设市以后产生的,后来随着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一些交叉路口,水路码头,军事要塞,或人口集中的地方也形成了城市。这些城市并不一定筑城,但它们都是真正的城市。因为这些地方既有众多定居的人口,又有市场,符合早期城市的基本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出现、人类居住环境的复杂化,产生了城市规划思想并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旧的城市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要求的情况下,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往往出现飞跃。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思想和整体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这些城市规划思想和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城市规划的成就,集中体现在作为“四方之极”、“首善之区”的都城建设上。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采用了大小城制度,反映了“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要求。西汉长安城将宫室与里坊结为一体;三国时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方式;南北朝时代的洛阳城加强了全面规划,都为中国古代前期城市建设的高峰——隋唐长安城的建设起了先导作用。长安城的建设成就是唐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及于日本、朝鲜等国的都城建设。宋开封城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按照五代周世宗柴荣颁发的诏书,有规划地进行扩建的要例。后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延绵千年的城市里坊制逐渐废弛。北宋中叶,开封城走向较为开放的街巷制体系,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结构形态。元大都的规划汲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理想都城的规划思想,而又作了因地制宜的处理。由大都城演变而成的明北京城,可说已集中国古代都城城市规划之大成。清代在北京城远近郊区大力经营园林和离宫别馆,使北京成为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和建设的最辉煌实例。我们今天主要谈谈扬州的城市规划史。

行走在扬州老城区,青砖黛瓦如旧,小巷深幽依然。驱车新城,道路更宽、车流更畅,国展中心、双博馆等一批建筑洋溢着现代气息。在今日扬州,你随时可以在古朴与新潮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间穿梭。2500年前,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古扬州诞生。经历了两汉的烟雨、三国的战乱、隋唐的演义、宋元明清的更迭,扬州至今还保存着浓郁的文化气质,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隋炀帝开运河三游江都,扬州出现了畸形的繁华。隋初的江都,约有居民一万户。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增长至七万七千余户,四十六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当时扬州已是国内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港口,被称为东方四大商港之一,时称“扬州富庶,甲于天下”。唐代扬州城的规模,包括一个正方形的子城和一个长方形的罗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子城,亦称牙城。官衙多集中城内。罗城是在蜀岗下发展起来的商业区和居民区,杜牧诗有“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为了抗金,知州郭棣利用唐罗城南半部改筑成宋大城。南宋末年,蒙古军压境,贾似道以宋大城位置较低不易据守,在蜀岗上唐子城故址筑城,因该城筑于宝祐年间,故称“宝祐城”。在宝祐城与大城之间筑夹城,三城形似蜂腰,又称“蜂腰城”。现存扬州老城区系明朝所筑,明初,元帅张德林以旧城虚旷难守,截城西南隅筑而守之,这就是现在的“旧城”。明朝中叶,为防止倭寇侵犯,知府吴桂芳在城东筑城,此即今之新城。清代沿用明城。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经济、文化又出现了极度繁荣的局面,康熙与乾隆先后曾六下江南,六次来到扬州。瘦西湖上园林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说,文化活动十分昌盛,“扬州八怪”开创了画坛上的一代新风,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清末,由于铁路的修建、海运的兴起、运河的淤塞,封建统治的衰落和战争的摧残,扬州的繁华逐步消失了。“七分规划,三分建设”,对5.09平方公里的老城,扬州“像给小姑娘开双眼皮”一样慎之又慎地保护,而对新城、新区,扬州又通过规划避免了依托现有老城“摊大饼”式地向外扩展。

中国的城市规划“千城一面”的设计,现代的鸽笼建筑,早已把城市污染得没了气质。而走进扬州古城,一股浓郁的历史文化风情却让记者眼前一亮,如同发现了一个融古典风韵和现代浪漫为一体的美女。不单单是因为这座城市文化古迹保存得完好,也是因为城市设计中的文化品位。说古典,是因为扬州城内的古建筑保存得相当完好。说现代,扬州老城区并非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现代气息的建筑装饰,而是每个现代建筑都进行了质朴和精致的仿古处理,与古城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这所有的一切,都要归功于规划。正是规划的保护让这个城市的气质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扬州公元前486年建城以后,汉代以来历代城池遗存相互叠压,为中国留下一部完整的城市建筑史。规避“千城一面”,在扬州也已拥有不短的历史。1949年至1957年,为国民经济恢复阶段,解放初期,扬州拆除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全部城墙。修筑盐阜路、泰州路、南通路,连同原有淮海路形成环城路,同时拓宽城中主要街道国庆路、渡江路、广陵路、甘泉路等,形成“田”字型的城市道路网骨架,在古运河上架设通扬桥、渡江桥、解放桥,为城市向东向南延伸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西部建设文教区,新建扬州师范学院、苏北农学院和扬州工学院等。这段时期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到8.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为12万人。1958年至1966年,是国家经济调整、发展阶段。大跃进掀起工业建设的高潮也给扬州城市发展带来机遇,由于城市东南交通便利,依靠和利用老城区现有市政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等有利条件,城市主要向东、南方向发展。在短短的几年时间,扬州已形成城西南宝塔湾化工区、城南机械工业区、城东轻工、食品工业区和城东北建材、机械工业区,兴建工厂上百家,这批工业区建设基本上都邻近老城区边缘或沿古运河沿岸分布。这段时期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到13.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为15万人。1967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城市建设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城市发展缓慢。这一时期新建石塔桥、石塔路,打开城市向西的通道;兴建友谊路、友谊桥,改善城市北出入口的交通;在城南建设徐凝门桥。同期陆续修建了部分规模较小的住宅区。城市规模略有增大,城市用地规模为1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为15.5万人。1977年至1988年,经过1977年开始的拔乱反正,从1978年起城市建设进入全面发展新时期,主要表现在加强城市旧城改造提升内部功能,逐步向老城区外围延伸和扩展,城市规模由小城市跨入中等城市的行列。发展速度在加快的同时也暴露出城市存在的问题,如老城区人口密度过高,对外交通不畅,市内交通拥挤等问题,此时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到24.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为28.5万人。1988至1995年,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发展方向主要向西、向南,相继建设了西部新市区、南部经济开发区。近年来,西部新市区发展迅速,人口规模不断增加,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新区已初步形成。开发区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地处主城区南端,至1995年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已达到43.2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规模为44.3万人。从解放后至80年代初,扬州城市发展布局经历了一个由东、南、西、北全方位沿老城区外围扩张与拓展的过程,用了30多年时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了1.5倍,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了1.4倍。其发展主要是依托老城区既有的城市基础设施,贴近老城的边缘、沿城市道路轴线、顺应城市河流而逐渐向外围发展,中途出现了几次城市发展的高潮期。

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布局是“依托旧城,边缘外延”,城市发展主要向北,即利用原有城市各项设施,并加以完善和增强,扩大城市规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切实可行的,也是中小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时,认为原有城市模式愈来愈不适应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古城保护、环境容量与经济建设、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规划中的宁启铁路将成为城市向北发展的“门槛”,原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不能适应城市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该轮总体规划中将城市发展方向调整为“保护古城,向西延伸建设新市区,向南建设经济开发区,跳跃开发沿江港口工业区。”为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体现区域老城区,在东部、北部又有门槛障碍的情况下,利用城市西部新区紧邻老城区,既无天然门槛又有便捷交通条件,加上地形地貌优越,地势广阔等有利条件,发展建设西部新市区。同时为城市南部经济开发区、沿江港口工业区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服务、生活配套的大后方基地。将老城区的保护及港口工业区的建设有机的联系起来,为城市规模发展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