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传梁启超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练习:第三单元18谭嗣同传 Word版含解析.doc

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练习:第三单元18谭嗣同传 Word版含解析.doc

18谭嗣同传

人在经受了一些磨难后,性格与意志自然会变得坚强起来,因而就会想从容面对一切,也就是像歌词中写得那样:“疲倦惯了再没感觉,别再可惜计较什么”,因为我们“始终上路过”。坚强的性格与意志就是铲除成功路上荆棘的最有力的武器。

清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西元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发。起义之军百二十人持枪械攻入广州督府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闻风而

一、内容梳理

谭嗣同传⎩⎪⎨⎪⎧⎭⎪⎬⎪⎫第一部分(1~2段),变法前的救国行为第二部分(3~5段),变法中的壮烈行为第三部分(6段)人品、为学赞颂哀痛追悼

二、把握主旨

梁启超熟知传主的经历与性情,故其所述真实、可信、感人。传记以翔实的史实,记述了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高度颂扬了谭嗣同为变法维新鞠躬尽瘁、临危不惧、杀身成仁的精神,是后人了解谭嗣同的重要文献之一。

三、艺术特色

1.时间为序,层次清晰。

本文先概述后详述,全文以叙述为主,在叙述中也穿插了一些生动具体的描写和议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叙述的事情和描写的情景都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层次清晰。

2.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本文作者吸收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记文学写法,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尤其在第四段中,对谭嗣同、袁世凯两人对话及神情、动作的描写,把二人的性格鲜明地刻画了出来。

1.课文写光绪与慈禧矛盾紧张,有两个字十分传神,是哪两个

字?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光绪对慈禧是“畏”,因手中无权,“不敢行其志”。西后对光绪则是“忌”,虽然大权在握,但光绪毕竟是皇帝,一旦得势,无可挽救。一个力图守旧,一个意欲维新,矛盾不可调和。

谭嗣同传

谭嗣同传
第五段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 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 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 不昌的原因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没有出逃的人,无法谋划将来 遂相与一抱而别。 第六段: 于是互相拥抱一下就分别.
君资性绝特 于学无所不窥 故无所沾滞 善能舍己从人 则大服
天资超人 探求 无所拘束 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就非常佩服
南海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 曾吟联一副凭吊友人: 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 让康有为因为他的离去一度万 念俱灰的人就是: 谭嗣同(字复生)
第一课时
谭 嗣 同 像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谭嗣同、林旭、康广仁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 良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得到要巩 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手中将国家权柄夺 回来的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年(1898)6月 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封建顽固派首领慈 禧太后和旧官僚感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 立即采取措施,派奸诈阴险的荣禄任直隶总 督,统率北洋三军以重兵控制北京政局,9月 21日发动政变。新政只维持了103天,史称 “百日维新”。
以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
冥探孔佛之精奥
会通群哲之心法
衍绎南海之宗旨
未尝与俗吏一相接
第二段:
绅士某某等蹈厉奋发 (精神)振奋(行动)积极 相与讲爱国之理
第三段: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_0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_0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一:《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谭嗣同传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

侠,善剑术。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今

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林、刘

同参预新政。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

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

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

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

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

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初六日变遂发。是夜,袁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

之密谋。顷之,抄捕南海馆①之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

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

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

伊藤氏。”明日,君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力劝东游,曰:“不有行者,

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

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曰:“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3单元 18 谭嗣同传 含解析

2018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第3单元 18 谭嗣同传 含解析

18 谭嗣同传

本课话题——勇往直前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少年时代,是在国运衰颓、兵祸连绵中度过的。他刚满十六岁,家乡济南就被金兵占领了。他目睹烽烟翻滚,山河破碎,仇恨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间。

有一天,金人贵族中的一个中下级军官完颜千户耀武扬威地来到辛家,硬逼着辛弃疾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辛赞是个老实人,憋着一肚子气,勉强摆了一桌酒席。骄横的完颜千户几杯酒下肚后,更加得意扬扬,竟当众侮辱起敬酒的小孩儿来。

这一来,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宝剑,“噔、噔、噔”几步走到完颜千户面前,激昂地说:“趁诸位酒酣耳热,让我舞剑给大家助兴!”说罢,辛弃疾便挥剑起舞。只见他有时轻似燕子点水,有时重如泰山压顶。舞到兴头上,剑人合二为一,只有剑光闪闪,不知人在何处。正在这时,忽听辛弃疾猛喝一声:“看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完颜千户的脑门。

“啊——”完颜千户吓得面如土色,“扑通”一声,连人带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盘叮当落地,打得粉碎。辛弃疾急忙收剑做了个干净洒脱的收势,说了声“莽撞了”,从容地站立一旁。完颜千户惊魂未定.还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仆们上前扶起,他才不得不尴尬地说:“舞得好,好厉害的英武少年!”

这样的性格成就了辛弃疾,也为历史上留下了一位豪放派爱国词人。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鲁迅2.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

——张闻天

3.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高中语文选修9谭嗣同传 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选修9谭嗣同传 同步练习

谭嗣同传同步练习

一、基础字词

1、字音:

嗣倜傥虐谑

孽孳纂溯

朔役衍绎箴言桑梓觐见擢恸

擘画谒箧杵臼戮笺镂闰

2、成语:

私淑弟子:

指挥若定:

二、文言字词

1、通假字:

乃丁令而去

2、古今异义:

有开懋勤殿故事

胡乃荣之私人

经世之条理

3、词类活用

官湖北巡抚

刘大奇其才

而上畏西后

故及于难

穷大同太平之条理

4、重点字词:

淹通群籍

为父妾所虐

弱冠,从军新疆

经世之条理

人人怀国耻

君则激昂慷慨,大声疾呼

闭户养心读书

冥探孔佛之精奥

未尝与俗吏一相接

黄君遵宪适拜湖南案察使之命

提倡桑梓

皆君所倡论擘画者

锐意欲行大改革

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然,固有所闻

袁正色厉声曰

旋闻垂帘之谕

以流通经典为己任

因得遍窥三藏

其学术宗旨,大端见于《仁学》一书乃与师友论学论事书数十篇

持躬严整

面稜稜有秋肃之气

5、一词多义:

以:

会刘以养病去官

然终以巡抚君拘谨

以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

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

又以手抚颈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而以日新为宗旨

盖:

盖实兼学会与地方议会之规模焉。

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

盖向来不过笼络耳。

盖念南海也。

因得遍窥三藏,所得日益精深。

益:

益发愤提倡新学

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

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也。

三、句子翻译:

1、而皇上手无寸柄,无以为计。

2、即如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一事,胡乃荣之私人,荣遣其劾帅,而已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3、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4、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四、思想内涵:

1、请你查阅历史课本或相关资料回顾“戊戌变法”前后中国的历史。

2、面对同样的遭遇,本文的主人公谭嗣同舍弃了求生的机会而选择慷慨赴死,但本文的作者梁启超却在谭的劝说之下借助日本使馆的保护而得以免遭此祸。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传记选读》自我小测:18谭嗣同传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传记选读》自我小测:18谭嗣同传 Word版含解析

自我小测

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今年四月,定国是

..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

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

..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初,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及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君拟旨,先遣内侍捧历朝圣训授君,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

朝,有开懋勤殿故事

..,令查出引入上谕中,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君退朝,

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至二十八日,京朝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

..今日谕旨将下,而卒.不下,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语,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时诸将之中,唯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

召见,初三日夕,君径造

..袁所寓之法华寺,直诘袁曰:“君谓皇上何如人也?”袁曰:“旷代之圣主也。”君曰:“天津阅兵之阴谋,君知之乎?”袁曰:“然,固有所闻。”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唯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圣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谭嗣同传含答案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学案:谭嗣同传含答案

18谭嗣同传

重难突破

1.参照谭嗣同的生平简历,划分课文层次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部分(1~2):记述谭嗣同的身世,以及在湖南省创办新政的情形。

第二部分(3~5):记述维新运动的过程。

第3段:谭君被召入京,参预新政。

第4段:谭君在戊戌变法前夕,为抢救危局而做的努力。

第5段:政变发生后,谭君所采取的措施及遇难过程、就义场面。

第三部分(6):叙述谭嗣同的著作以及评论他的学术思想。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袁世凯的老奸巨猾、装模作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要在袁、谭二人的对话。

袁对帝一方表现得似乎感恩戴德,“旷代之圣主也”,“圣主乃吾辈所共事之主,仆与足下,同受非常之遇”,十分忠诚,“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而且愿效全力,“竭死力以补救”,动听得很,一谈到如何为人、如何对待“圣主”,立即“正色厉声”,何等虔诚端庄、驯顺正直,一提如何看待荣禄、如何铲除障碍,又“怒目视”,骂荣禄如“狗”,又何等“疾恶如仇”、慷慨激昂!待看过“密诏”,“详”悉“救主之条理”以后,立即说“事急矣”、“须急归营”以如何如何云云,更显得“救主”之事重大紧急。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个袁世凯急急去向刚被骂为“狗”的荣禄告密,与“向来不过笼络”的荣禄勾结。十足的两面派手法。而最滑头的是,当谭问他“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袁“笑而不言”,让人是非莫辨。

谭嗣侗传翻译

谭嗣侗传翻译

谭嗣侗传翻译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小时候就死了母亲,被父亲的小妾虐待,受尽孤臣孽子之苦,所以操心危难的事,忧虑祸患比较多,品德才智一天天增长起来。20岁从军新疆,游巡抚刘锦棠的幕府。刘锦棠很欣赏他的才华,打算向朝廷推荐他,恰逢刘锦棠因为侍奉亲人而辞官,事情没有结果。自此以后十年,谭嗣同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看风土人情,物色英雄豪杰。然而最终因为他父亲为人拘谨,不许他远游,未能了却其游览四方的志向。自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后,谭嗣同更加发奋提倡西方的新学,起始在浏阳开设了一个学会,征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琢磨学问品性,这实际上是湖南全省新学的起点。当时,康有为先生正在北京与上海倡设强学会,天下的有志之士,都奔走响应。谭嗣同于是从湖南沿江而下,到上海,再游历北京,打算拜谒康先生,可是先生正好回广东,所以没有见到。我正在北京强学会任编辑工作,始与他相见,告诉他康有为讲学的宗旨,治理国家的思想,他听了很受感动,十分欢喜,自称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从此学识更加长进。

当时中日议和的〈马关条约〉刚刚签订,人人心怀国耻,士气稍有振作。他慷慨激昂,大声疾呼。海内有志之士,看到他的丰采,听到他的言论,便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因父亲的要求,他做了候补知府,在金陵等待补官一年,闭户静心读书,深探孔子、佛家学说的精奥之处,融会贯通群贤的思想方法,推广康有为的学说宗旨,写成了〈仁学〉一书。又经常到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大事,

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

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

谭嗣同

梁启超

节选自《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饮冰室合集》第一册)。节选部分的上文,记述了谭嗣同的身世及其甲午战争以后在湖南宣传维新创办新政的情况;下文记述了他的著作,评述了他的学术思想。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1898年8月曾被征入京,参与戊戌变法。9月政变发生,变法失败,与林旭、杨锐等六位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著名学者。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注释】:

…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农历,公历是六月。

…定国是之诏‟决定国家大计(指变法维新)的诏书。国是,国事。

…君‟对谭嗣同的尊称,原传开头已称谭君,故这里省称君。

…徐公致靖‟江苏宜兴人,光绪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主张变法,荐康有为、谭嗣同等,升侍郎。戊戌政变后罢官下狱,后被释。

谭嗣同传

谭嗣同传

谭嗣同传

先生姓谭名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少有大志,博览群书,晓算数,好科学,知历史,明政治,游学于数省,其学日渐。

而时清廷以奄奄一息,外强入侵,内乱纷起,马关和议初定,民皆愤然,先生同梁启超、康有为等公车上书,高呼“拒和、迁都、变法”,未得重视。

白驹过隙,倏忽双秋,先生于湘省创报刊,开矿山,修铁道,建学会,宣讲变法维新之道,每集会者皆千百人,闻者无不感动。先生深解守旧之害,故着《仁学》一书,脱尽桎梏,高谈哲学,亦启今之科学。

戊戌年间,先生深得光绪帝赏识,《明定国是诏》既下,先生同康、梁办学校,兴工商,除冗官,然则光绪帝无权,其年九月,慈禧政变,囚光绪帝于瀛台,袁世凯反叛,局势骤变。先生置自身安危于不顾,欲救光绪帝,屡败。先生本可逃往日本,但其毅然回绝,曰:“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若有之,请自嗣同始。”既而被捕,题诗于狱壁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逾数日,被押解至法场,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又三。

曾有人曰:“先生迂腐,本可逃亡,何不逃乎?”先生以血振醒众生,启明道路,有何迂腐?先生何其忠乎,为国而置生死于度外!先生何其勇乎,拥护新法,宁死不屈!先生虽死犹荣。

曾有挽联曰:“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节选自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饮冰室合集第一册...

节选自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饮冰室合集第一册...

谭嗣同

梁启超

节选自《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饮冰室合集》第一册)。节选部分的上文,记述了谭嗣同的身世及其甲午战争以后在湖南宣传维新创办新政的情况;下文记述了他的著作,评述了他的学术思想。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1898年8月曾被征入京,参与戊戌变法。9月政变发生,变法失败,与林旭、杨锐等六位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著名学者。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同参预新政,时号为“军机四卿”。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注释】:

…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农历,公历是六月。

…定国是之诏‟决定国家大计(指变法维新)的诏书。国是,国事。

…君‟对谭嗣同的尊称,原传开头已称谭君,故这里省称君。

…徐公致靖‟江苏宜兴人,光绪时,任翰林院侍读学士,主张变法,荐康有为、谭嗣同等,升侍郎。戊戌政变后罢官下狱,后被释。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_0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_0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一:阅读答案及翻译

谭嗣同传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

侠,善剑术。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今

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林、刘

同参预新政。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

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

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

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

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

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初六日变遂发。是夜,袁

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

之密谋。顷之,抄捕南海馆①之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

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

伊藤氏。”明日,君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力劝东游,曰:“不有行者,

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

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曰:“各国变法,

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传教师版

谭嗣同传教师版

谭嗣同传梁启超

1、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

..(洒脱不拘)有大志,淹.(广博,深)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父继洵,官湖北巡抚。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完全)

极孤孽.(庶子)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弱冠

..(男子20岁左右的年纪)从军新疆,游巡抚刘公锦棠幕府。刘大奇.(引以为奇,看重)其才,将荐之于朝;会.(恰逢)刘以.(因为)养亲去官,不果。自是十年,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视风土,物色豪杰。然终以巡抚君拘谨,不许远游,未能尽其四方之志也。

2、自甲午战事后,益.(更加)发愤提倡新学,首在浏阳设一学会,集同志讲求磨砺

..(讨论研究),实为湖南全省新学之起点焉。时南海先生方.(正)倡强学会于北京及上海,天下志士,走集应和之。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游京师,将以谒先生,而先生适.(正好,恰好)归广东,不获见。余方在京师强学会任记纂之役,始与君相见,语以南海讲学之宗旨,经世之条.理.( 措施 ),则感动大喜跃,自称私淑.(善,好 )弟子,自是学识更日益进。时和议初定,人人怀国耻,士气稍振起。君则激昂慷慨,大声疾呼。海内有志之士,睹其丰采,闻其言论,知其为非常人矣。以.(因为)父命就.(就任)官为候补知府,需.( 等待 )次.( 依次

补缺)金陵者一年,闭户养心读书,冥探

..( 融会贯通)群哲之心

..(深入探究)孔佛之精奥,会通

法,衍绎

..(演绎,发挥)南海之宗旨,成《仁学》一书。又时时至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事,未尝与俗吏一相接.(接触,交往)。君常自谓“作吏一年,无异入山”。

谭嗣同传译文

谭嗣同传译文

谭嗣同传译文

1. 简介

谭嗣同(1897年-1927年),字汉臣,湖南耒阳人,国共两党先后尊为“革命烈士”。

2. 谭嗣同的传译工作

2.1 传译的背景

谭嗣同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积极参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活动。他担任了国共两党的联络工作,促进了两党的合作。同时,他还积极从事传译工作,帮助中国人理解国际形势和学习外国先进思想。

2.2 传译的内容

谭嗣同在传译工作中,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他主要从英文、法文和俄文等外语进行翻译,将外国重要的文件、文章和学术论文引进中国,使广大中国人民受益。

2.3 传译的意义

谭嗣同的传译工作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传译外国的政治理论和经济学说,他促进了中国革命思想的发展,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谭嗣同还通过翻译军事方面的文献,加强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谭嗣同传译工作的影响

3.1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谭嗣同通过传译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他将列宁、托洛茨基等大师的思想引入中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

谭嗣同的传译工作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使他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力量和优越性。

3.2 对中国军队的影响

谭嗣同通过翻译军事方面的文献,提高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和素质。他将外国的战争经验和战术原则引进中国,使中国军队能够更好地与敌人作战。谭嗣同的传译工作帮助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3.3 对中国学术界的影响

精选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8谭嗣同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

精选2018年秋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古风余韵18谭嗣同传检测粤教版选修传记蚜

18 谭嗣同传

人在经受了一些磨难后,性格与意志自然会变得坚强起来,因而就会想从容面对一切,也就是像歌词中写得那样:“疲倦惯了再没感觉,别再可惜计较什么”,因为我们“始终上路过”。坚强的性格与意志就是铲除成功路上荆棘的最有力的武器。

一、内容梳理

《谭嗣同传》⎩⎪

⎪⎧⎭

⎪⎬⎪⎫少有大志

倡导新学参与新政访袁救主以身殉法生平著述一生救国于危亡甘为变法牺牲 二、把握主旨

本文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热衷于改革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家,他临危不

惧,视死如归,千方百计关怀同志,认识到变法必须流血,超越了历史上主张革新的政治家的认识。

三、艺术特色

1.时间为序,层次清晰。

本文先概述后详述,全文以叙述为主,在叙述中也穿插了一些生动具体的描写和议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叙述的事情和描写的情景都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层次清晰。

2.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本文作者吸收了我国源远流长的传记文学写法,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尤其在第四段中,对谭嗣同、袁世凯两人对话及神情、动作的描写,把二人的性格鲜明地刻画了出来。

1.课文描述光绪与慈禧矛盾紧张的片断里,有两个字十分传神,是哪两个字?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光绪对慈禧是“畏”,因手中无权,“不敢行其志”。西后对光绪则是“忌”,虽然大权在握,但光绪毕竟是皇帝,一旦得势,无可挽救。一个力图守旧,一个意欲维新,矛盾不可调和。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篇一:高三复习第2部分第1章第4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

第二部分第一章第四节

巧译文言修辞的几种方法

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传情达意。凡含修辞之言,或互文见义酣畅淋漓,或含蓄婉转绵里藏针,或譬喻贴切生动传神??因此,要读懂文言文就要弄清文言文中这些常用的表达技巧,以便帮助我们理解文意,巧妙翻译。

(一)比喻的翻译

1.明喻:仍译为明喻。

例:剽疾如猿猴。

析:可译为“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

2.暗喻: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

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析:可译为“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

3.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还原成本体。

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析:“尘网”比喻污浊的官场。全句可译为“误入污浊的官场,一去就是三十年”。

(二)借代的翻译

由于古今词语意义发生转变,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事物。

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析:“北”借代“元军”。全句可译为“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三)互文的翻译

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翻译时要把两部分合二为一。

例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析:应合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全句可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掩映”。

例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析:“朝歌夜弦”应合译为“早晨和晚上都唱歌弹琴”。

(四)对文的翻译

我们了解了“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推求实词的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可以由简单的词推求难以理解的词,还可以由学过的词推求未曾见过的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谭嗣同传|梁启超|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谭嗣同传|梁启超|阅读答案翻译译文

谭嗣同传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少倜傥有

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首在浏阳

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

无不感动。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

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林、刘同参预新政。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君与康先

生捧诏恸哭。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三日夕,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

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又以手自

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

得富贵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

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

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初六日变遂发。是夜,袁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

后”之密谋。顷之,抄捕南海馆①之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

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明日,君携所著书及诗

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力劝东游,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遂相与一

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

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

嗣同始!”卒不去。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

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

留肝胆两昆仑。”就义时,慷慨神气不少变,高呼: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年仅三十有三。

(节选自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略有改动。)

注:①南海馆:康有为先生的居所。

【参考译文】

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

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写文章,喜欢侠义

之举,擅长剑术。最早在浏阳开设了一个学会,每七天,

大型集结众人,进行讲学。他慷慨激昂,谈论天下大事,听的人无不受到感动。

1898年4月,皇上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下达后,谭

嗣同因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征调入京。提拔他为四品卿

衔军机章京,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可

是西太后及贼臣更加嫉恨他们。等到29日,皇上赐给密诏:“朕位几乎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的话。谭嗣同与康有为捧诏大哭。当时诸将之中,只有

袁世凯长期驻守朝鲜,力主变法。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

以优惠的待遇结交袁世凯,希望(眼下的)危急形势或许能够(得到)援救,言辞极为激烈直率。八月初一,皇上召见袁世凯,特意赏赐侍郎的官位。初三日晚上,谭嗣

同直接造访袁世凯暂时居住的法华寺,直接拿出密诏给

他看,说:“今天可以救出皇上的人,只有您了,你要

想救就赶快救吧。”又拿手抚摸自己的脖子说:“如果

不打算救皇上,请到颐和园告发我,然后杀了我,可以

得到大富大贵。”袁世凯庄重严厉地说:“您把我袁某

人当成什么人了?我和您同样受过皇上的不同寻常的礼遇,救护的责任,不独在您,如果有救助的办法,我很愿意

听一听。”于是十分详细地相互商量救助皇上的具体环节。

初六那天,事变终究发生了。谭嗣同从容对我说:“从前要救皇上,已经无法救助;现在要救康先生,也无可挽救了,我已经没事可做,只有等待死期了。虽然如此,天下事明知它难做,还是要尽力去做到它,您试着进入日本使馆拜会伊藤博文先生。”第二天,谭君带来了他著的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和家书一箱托付给我,尽力劝我东渡日本,说:“没有出逃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谋划将来;没有赴死的人,没有什么可以拿来酬答皇上。”于是相互拥抱分别。初七、八、九三天,谭嗣同还与侠客谋划救助皇上,事情最终没有成功。初十日,便被逮捕。被逮捕前一天,好多日本志士苦苦哀劝他东游日本,他就是不听,他说:“各国变法,没有不从流血才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不昌的原因。如果有的话,那就请从我谭嗣同开始吧!”最终没有离开。谭嗣同被关到监狱以后,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了下面一首诗:“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就义的那天,谭嗣同慷慨激昂,神气没有什么变化,(突然)大声喊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君就义的时候,)年仅33岁。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擢:提拔,选拔

B.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到……去,造访

C.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首:告发

D.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谒:阻止,阻拦

16.D/谒:拜见

17.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B.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C.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D.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17.B/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