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台安全播出事故人因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电台安全播出事故人因研究
作者:熊俊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7年第06期
摘要随着广播电台播出技术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日益提高,人为因素逐渐替代技术系统成为导致事故的最主要隐患。本文对己在航空、煤矿、铁路、医疗等领域里广泛应用的人因分析和分类系统(HFACS模型)进行了贴合安全播出实际的补充和完善,建立了广播电台安全播出事故人因分析分类模型(HFACS+BS模型),提出了5评价因子,并对其中的3项做出了调整。
关键词电台;安全播出;事故
1 安全播出概念定义管理要求
广播电台主要工作流程是采集、制作、播出、传输和覆盖。采集是指记者赴新闻现场进行采访录音获取新闻素材的工作环节;制作是指编辑或记者对采访录音进行音频剪辑、录音、合成,最终形成播出节目的工作环节,制作过程中会使用到音频工作站、媒体资产管理软件、节目发播审核软件等技术系统;播出是指节目正式向社会播出的环节,广播电台节目互动性强,直播时段多,播出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人为操作,涉及的岗位有播音员或主持人、导播、嘉宾等;传输和覆盖是广播电台节目播出的最后两个环节,将节目播出数字信号通过台内的技术系统传输到无线发射台,然后通过无线发射覆盖到听众所在的区域。
广播电台有多种播出形式,主要包括直播、录播和现场直播等。直播是广播节目后期合成和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录播是播出音频工作站按照预先编排的时间和顺序播放节目的播出方式;现场直播是广播电台在新闻事件或大型活动现场搭建直播台进行现场报道并同时发送给听众的播出方式,常用于重大事件、文艺演出的报道活动。
在这几种播出形式中,现场直播最能体现广播的优势。现场直播将活动现场的直播信号传送回台内进行播出,使广大听众能够第一时间听到节目现场的实况。相比直播和录播来说,现场直播形式是播出和报道同步进行,最大的特点是现场感、即时性和不可预见性,听众和广播电台共同经历正在发生的事件的全过程。日常现场直播是广播电台各播出频率在日常广播宣传工作根据业务需要和频率节目定位进行的现场直播,一般由播出频率自行安排;重要现场直播主要是上级宣传部门下达的重大宣传报道任务,主要针对的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能够形成声势、引起共鸣、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比如重要会议、全局性的重大活动、重大成果展示、重要节庆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等,一般由广播电台全台统一指挥协调。
2 广播电台安全播出故人因分析分类模型
HFACS模型虽起源于航空安全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该模型获得众多行业的认可,已被广泛应用到煤炭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安全等领域事故调查分析中。
从上节安全播出事故的定义看出,责任事故包含责任单位组织管理原因和责任个人员工自身原因,这两个原因属于人为因素范畴,本节将基于HFACS模型建立广播电台安全播出事故人因分析分类模型(HFACS-Broadcast Safety,HFACS+BS)。
由于HFACS模型是以航空安全事故为背景设计的人因分析模型,其他领域应用HFACS 模型时,对部分事故致因分类条目设置进行了贴合性修正,有的领域还对该模型的结构和层次进行了扩充。在运用此模型对安全播出事故分析时也会出现部分HFACS事故致因条目与安全播出事故原因存在表述上的模糊性,所以,本节将结合广播电台安全播出的实际特点,对HFACS模型进行调整和补充。
HFACS+BS模型共五个层次,其中前四个层次均来自于HFACS模型,相比于原模型,主要进行如下三项调整:
(1)在“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层次,将该层的二级原因(操作者状态、环境因素、人员因素)和三级原因(精神状态差、生理状态差、身体/智力局限、机组资源管理、个人的准备状态、物理环境、技术环境)进行了整合重组,形成了“人员不安全状态”、“班组不安全状态”、“技术不安全状态”、“物理环境不安全状态”四项。
(2)在“不安全行为”层次,将该层的三级原因(技能差错、决策差错、知觉差错、习惯性违规、偶然性违规直接列入第二级原因。
(3)在HFACS模型4层的基础上,增加“不当的异态处理”层次,从而模型的结构扩充至五层。
前两项调整更贴合广播电台安全播出实际情况,更改之后对于安全播出事故分析更为直接明确,描述更为清晰,避免了概念混淆。
日常播出中,技术设备出现异常状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广播电台技术系统中的关键核心设备,如播出工作站、话筒、延时器、CD播放设备都进行了主、备设备冗余设计,同时在线运转。当设备出现异常状态后,工作人员应按照应急预案在规定的时间内(秒级)进行主、备设备切换。在播出过程中,除了技术设备出现异常状态之外,可能还会发生其他异常状态,如果异常状态已发生或事故不可避免时,及时有效的处理是抵御事故发生、扩大、蔓延并减轻危害后果的有力措施。异态处理对安全播出事故的影响主要表现异态处理是否及时和异态处理措施是否合理。如果异态处理不及时或事故处理决策不当,将会延误挽救时间,导致播出异态演变为播出事故、影响扩大和定性升级。鉴于上述原因,特在HFACS模型四个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当的异态处理”这个层次。
补充之后,HFACS- BS模型共有五个层次,分别是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行为、不当的异态处理。其中,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是隐性差错层次,不安全行为、不当的异态处理是显性差错层次。
3 结束语
本文首先介绍了广播电台工作流程、安全播出和安全播出事故有关概念以及安全播出事故界定标准。然后基于HFACS模型,结合广播电台安全播出实际特点,建立了广播电台安全播出事故人因分析分类模型(HFACS+BS模型),HFACS+BS模型五个层次分别是组织影响、不安全的监督、不安全行为的前提条件、不安全行为、不当的异态处理。在HFACS模型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三项调整,其中两项调整是对原模型的整合重组,调整之后更为明确、清晰和直接,第三项调整是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当的异态处理”层次,包括异态处理不及时和异态处理措施不合理,调整之后模型结构更完整,更贴近安全播出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