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量记录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是指记录患者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液体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不仅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还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疗依据。下面将介绍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
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前,首先要准备好工具和记录表。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准备量杯、尿杯、尿盆、尿布、纸巾、记录表等工具。确保这些工具都是干净的,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2. 准确记录。
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时,一定要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对于摄入量,要记录各种饮食的摄入量,包括饮水、饮料、流食、固体食物等。对于排出量,要记录尿量、大便量、呕吐量等。尤其是尿量的记录,要准确到毫升,可以使用尿杯进行测量。
3. 时间记录。
除了准确记录出入量的数量外,还要记录出入量的时间。特别是对于排出量,要记录每次排出的时间,以便及时观察排尿或排便的规律性和变化。
4. 注意观察。
在记录出入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排尿和排便情况。对于尿液的观察,要留意其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于大便的观察,要注意其颜色、质地和次数等情况。
5. 交接班记录。
在交接班时,要将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及时记录在交班记录表上,并向接班护士进行详细的交接。这样可以确保患者出入量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6. 注意事项。
在记录患者出入量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记录尿量时,要确
保尿杯的底部是平的,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在记录饮食摄入量时,要尽量让患者将食物吃完,避免残留的食物影响记录的准确性。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示范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示范
摘要:
一、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概念与意义
1.出入量记录内容
2.临床意义
二、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
1.摄入量记录
2.排出量记录
3.特殊情况处理
三、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
1.重症患者管理
2.液体补充与纠正
正文:
一、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概念与意义
1.出入量记录内容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主要包括两部分:摄入量和排出量。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排出量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2.临床意义
准确地记录24小时出入量是反映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
指标,能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
1.摄入量记录
摄入量记录时,需注意记录每种液体的溶质名称。如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其他液体依此类推。若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
2.排出量记录
排出量记录时,以毫升为单位,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3.特殊情况处理
夜班12点以后来的病人可以不反馈到体温单,总结要写。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三、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应用
1.重症患者管理
对于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的患者,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起到关键作用。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一、出入量记录的内容:
1.出量:记录患者排尿量、呕吐量、排便量、引流液量、呼吸道分泌
物量、伤口引流液量等。
-排尿量:记录患者每次排尿的时间、量和性状(如颜色、清澈程度等)。
-呕吐量:记录患者每次呕吐的时间、量和性状。
-排便量:记录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量和性状。
-引流液量:记录患者每次引流的时间、量和性状。
-呼吸道分泌物量:记录患者每次抽吸呼吸道分泌物的时间、量和性状。
-伤口引流液量:记录患者伤口引流液的时间、量和性状。
2.入量:记录患者饮食摄入量、静脉输液量、血制品输注量、药物液
体剂量等。
-饮食摄入量:记录患者各餐的进食量、进食时间和性状。
-静脉输液量:记录患者静脉输液的种类、速度和输液时间。
-血制品输注量:记录患者输注血浆、红细胞等血制品的时间和数量。
-药物液体剂量:记录患者口服或静脉给药的药物液体剂量。
3.其他相关内容:记录患者发热情况、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生命
体征。
二、出入量记录的方法:
1.出量记录方法:
-排尿量:使用尿量容器收集每次排尿的尿液,并记录尿液量和性状。
-呕吐量:使用呕吐袋或量杯收集每次呕吐的物质,并记录呕吐量和
性状。
-排便量:使用便盆或便布收集每次排便的粪便,并记录排便量和性状。
-引流液量:使用引流袋或容器收集每次引流的液体,并记录引流液
量和性状。
-呼吸道分泌物量:使用抽吸管收集每次抽吸的呼吸道分泌物,并记
录分泌物量和性状。
-伤口引流液量:使用引流袋或容器收集伤口引流的液体,并记录引
流液量和性状。
2.入量记录方法:
-饮食摄入量:记录患者每餐进食的量和性状,可以使用餐具或量杯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一、出入量记录的内容:
1.输入量:包括各种液体的饮食、静脉输液、输血等。
2.输出量:包括尿量、排出物、呕吐物、引导排尿的尿袋等。
3.出血量:包括术后出血、创伤出血、鼻出血等。
4.排便情况:记录病人的大便次数、性状、质地等。
5.其他漏出物:如呕吐物、引流物等。
二、出入量记录的方法:
1.使用专用记录表格:可以使用纸质或电子表格,准备好记录项目的名称、单位和记录时间点。
2.记录频率:根据病人的状况和需要,通常每4小时或8小时记录一次。对于重症和需要严密监测的病人,可以每小时记录一次或更高频率。
3.准确记录:护士在记录的时候需要准确、详细地记录,特别是关键数据,如输液量应该准确点滴滴数,尿量应该准确记录到毫升。
4.迅速反映变化:出入量记录是一个监测病人病情变化的重要手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报告给主治医生和相关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累计和统计:根据每次记录的数值,把输入和输出的数值进行相加累计,或者进行统计处理,以及时评估体液平衡的情况。
6.交班记录:出入量的记录也是交班的重要内容之一,交班时应该把当天的出入量情况进行汇报,包括变化、异常情况以及相关处理情况。
三、注意事项:
1.注意卫生:在记录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戴好手套等,以避免交叉感染。
2.保持隐私:在记录出入量的时候,护士需要注重保护病人的隐私,如拉好窗帘,避免他人的窥视。
3.出入量数据的准确性:出入量数据的准确性对于评估病人病情和指导治疗至关重要,因此,护士在记录的时候要认真仔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范文(通用十篇)
24小时出入量记录范文(篇一)
工程预算是确定工程造价和工、料消耗的文件,是考核工程投资经济合理的依据。所以做好工程预算的审查工作,将有利于提高设计水平和投资效益。
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建筑工程土建预算的审查技巧。一、重视搜集完备的依据性文件
审查人员必须向有关部门和人员搜集完备的编制预算的依据文件、材料,包括:
1、建筑和结构专业提交的全套土建施工图;
2、总图专业提交的土石方工程和道路、挡土墙、围墙等构筑物的平立剖图;
3、工程所在地区的综合预算定额、建筑材料预算价格、间接费用和计取费用的有关规定文件;
4、工程所在地的类似工程预算文件及技术经济指标(供参考)。
二、抓住审查重点
工程量计算、单价套用和间接费的计取是审查工作的重点,应认真对待,一丝不苟。
1、工程量和单价的审查
审查时应注意:A、编制预算时所使用的综合预算定额是否适用于本工程;B、预算书中不得重列综合定额中已包含的工程量范围;C、是否按定额规定的规则计算工程量;D 、防止出现张冠李戴,错套单价的现象。
各分部审核的重点不同,现按分部分述如下:
(1)土石方分部
应注意、本分部仅适用于土石方、满堂基础及基础定额中未综合的土石方项目。
运土数量中,是否已扣除了回填土数量。如有地下室土石方工程时,在计算承台或砼基础时应扣减挖、填、运土的含量。计算挖土高度时,不得把底板(或承台)的底标高作为挖土高度,应扣除原泥皮线标高。地下室土方量要计入工作面的土方量。
要辨明挖土的土壤类别,以防止套错单价。对高地下水位地区应注意增列地下水排水费用。
(2)基础分部: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
以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为标题,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技巧。
一、什么是出入量统计及记录方法
出入量统计及记录方法是指对人体的液体出入量进行统计和记录的方法。液体的出入量是指人体通过各种途径摄入和排出的液体的总量。出入量统计及记录是医护人员在照料患者时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患者出入量的统计和记录,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出入量统计的方法
1. 尿量计算法:通过收集和测量患者的尿液量来统计出入量。通常使用尿量容器进行收集,并使用毫升为单位进行计量。每次收集尿液后,将尿量记录在病历表格上,并进行累加计算。
2. 体重法:通过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来统计出入量。每天固定时间称量患者体重,并将体重变化量转化为液体量。例如,每100克的体重变化对应着多少毫升的液体摄入或排出。
3. 输液计量法:通过统计和记录患者的输液量来计算出入量。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准确记录每次输液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和输液速度。根据输液液体的种类和输液时间,计算出输液的总量,并将其记录在病历表格上。
4. 饮食计量法:通过统计和记录患者的饮食量来计算出入量。医护人员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饮食情况,包括每餐的食量和饮水量。根据患者的回答,计算出每天的饮食总量,并将其记录在病历表格上。
三、出入量记录的要点
1. 准确记录:出入量的记录要准确无误,避免因记录错误导致的液体平衡计算错误。医护人员在记录时应仔细核对数据,确保没有遗漏或重复记录。
2. 及时记录:出入量的记录应及时进行,不要拖延或忽视。特别是在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液体平衡的情况下,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记录,以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是指对患者每日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的一种护理工作。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及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准备工作。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之前,首先要准备好记录表格、笔、尺子等工具,以及患者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同时要对记录表格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2. 准确记录液体摄入。
患者的液体摄入包括饮水、饮料、流食等,护士在记录时应当准确记录患者每次摄入液体的种类、时间和数量,并及时记录在病历上,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摄入情况。
3. 准确记录尿量。
尿量的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尿量的增减往往能够反映患者的
肾功能和水盐代谢情况。护士应当使用尿量杯进行准确的尿量记录,每次记录尿量的时间和数量,并及时清空尿量杯,以便下次记录。
4. 注意精确计量。
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时,护士应当注意精确计量,尤其是液体
摄入的数量,可以使用专用的量杯或注射器进行计量,避免因为估
算或不准确的计量导致记录错误。
5. 及时记录。
出入量的记录应当及时进行,不能拖延或遗漏。特别是在患者
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当加强对出入量的记录,以便医生及时了解患
者的病情变化。
6. 定期汇总。
护士应当定期对患者的出入量进行汇总和分析,及时发现患者
的异常情况,并向医生进行汇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7. 注意卫生。
在进行出入量记录时,护士应当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
免污染记录表格或患者的食物和饮水,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
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
以出入量的统计及记录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出入量统计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统计和记录方法。
一、出入量统计的重要性
出入量统计是医疗护理中重要的一项工作,通过统计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体液平衡状况,及时发现并纠正体液紊乱,是评估患者病情和指导治疗的重要依据。
出入量统计主要包括尿量、排便量、呕吐量、呼吸道分泌物量、伤口渗液量、饮食摄入量等。通过统计这些指标,可以了解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判断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出入量统计的方法
1. 尿量的统计:尿量的统计是指记录患者每次排尿的量和频次。通常使用容量量杯或尿壶进行尿液的收集和测量,然后记录在统计表上。尿液的颜色、气味等也应该记录下来,以便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和水电解质状况。
2. 排便量的统计:排便量的统计是指记录患者每次排便的时间、性状和量。通常使用排便量量杯或称重器进行排便物的收集和测量,然后记录在统计表上。排便的颜色、质地、气味等也应该记录下来,以便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肠道通畅情况。
3. 呕吐量的统计:呕吐量的统计是指记录患者每次呕吐的时间、性状和量。通常使用呕吐量量杯或称重器进行呕吐物的收集和测量,然后记录在统计表上。呕吐物的颜色、气味等也应该记录下来,以便评估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胃肠道疾病的进展。
4. 呼吸道分泌物量的统计:呼吸道分泌物量的统计是指记录患者每次咳痰或鼻涕的时间、性状和量。通常使用咳痰量杯或纸巾进行分泌物的收集和测量,然后记录在统计表上。分泌物的颜色、黏稠度等也应该记录下来,以便评估呼吸道疾病的进展和感染的情况。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是指记录患者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液体量,是评估患者体液平衡情况
的重要手段。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
出入量记录是评估患者体液平衡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水
电解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准确的出入量记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患者的液体和电解质紊乱,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2. 出入量记录的方法。
(1)准备工作,在记录出入量之前,首先要准备好相应的记录表格或记录本,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观察,了解患者的饮食摄入量、排尿情况、呕吐情况等。
(2)记录饮食摄入量,记录患者每餐的饮食摄入量,包括饮水、饮料、流食
和固体食物等。要准确记录每种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量,可以使用标准的容量单位进行记录,如毫升、升、克等。
(3)记录排尿量,记录患者每次排尿的量和次数,要注意排尿的颜色、气味
和透明度等情况。排尿量的记录要准确无误,可以使用尿量杯进行测量,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4)记录呕吐量,对于需要呕吐的患者,要及时记录呕吐的量和次数,以及
呕吐的时间和原因。呕吐量的记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消化道功能和营养状态。
3. 出入量记录的注意事项。
(1)准确性,出入量记录要求准确无误,不得漏记、错记或多记。记录时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换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及时性,出入量记录要及时进行,每次出入量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记录,不能拖延或遗漏。及时记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规范出入量的记录
出入量记录是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准确记录患者的输入
和输出情况有助于医务人员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
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规范的出入量记录能够提供临床决策的依据,有助
于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下面我将从出入量记录
的目的、要求以及操作流程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出入量记录的目的
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是为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保证患者的安全,并为医学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具体目的如下:
1.了解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评估患者的肾功能、心功能等器官的工作情况;
3.观察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4.预测患者的趋势,提前做好安排;
5.为医生提供科学依据,辅助诊断与治疗。
二、出入量记录的要求
1.准确性:记录人员应该准确记录患者的所有出入量,如病人摄入的
液体、食物、静滴的药物,以及尿量、呕吐量、引流液量等等。不应疏漏,更不应私自篡改和伪造记录。
2.及时性:记录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不可拖延。应采
用统一的时间标准,以保证记录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3.完整性:应记录患者的全部出入量,不可遗漏任何重要内容,及时
添加补充信息。
4.一致性:记录人员应统一使用相同的单位、数值表示形式,避免产
生混淆。同时,所有记录应按照规定格式进行,以保持一致性。
5.注明特殊情况:如患者发生呕吐、腹泻等情况,应在记录中注明特
殊情况,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6.示意明确:应该用相应的符号、缩写等清晰明确地表示出入量类型。并保证记录的易读性,避免产生歧义。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是非
常重要的。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体
液平衡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下面将介
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以便帮助医护人员进
行规范的记录工作。
首先,准备好记录表格。可以使用专门设计的出入量记录表格,也可以自行制作一个简单的表格。表格的左侧为入量项目,右侧为
出量项目,每个项目下面都有相应的空格用于填写具体的数值。确
保表格清晰明了,便于填写和查阅。
其次,明确各项出入量项目的内容。入量项目包括饮食摄入量、静脉输液量、口服药物摄入量等;出量项目包括尿量、呕吐量、引
流液量等。在填写记录表格时,要将各项出入量项目具体细化,确
保不遗漏任何一项。
接着,确定记录时间间隔。一般来说,出入量记录的时间间隔
为24小时,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重症患者或需要严密监测的患者,可以缩短时间间隔,将记录时间分为白天和夜晚两个时间段进
行记录。
在记录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记录时要准确,尽量使用标准的计量单位,如毫升、克等,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描述词语;其次,记录时要及时,尽量在出入量发生后立即记录,避免遗忘或混淆;最后,记录时要连续,不要出现漏填或跳项的情况,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最后,对记录的出入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出入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体液平衡情况是否稳定,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以及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该采取的处理措施。同时,对记录的出入量数据进行总结,可以为医疗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记录内容及方法
出入量是指人体通过各种途径摄入和排出的液体量。对于病人来说,
出入量的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病人的液体平
衡状况,从而判断病情的变化和提供相应的治疗。下面将详细介绍出入量
记录内容及方法。
1.出量记录
出物包括尿液、呕吐物、排便物、体液引流(如引流管、胃管、胸管等)、伤口渗液和痰液等。出量的记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尿量:记录尿液的次数和量,可以使用尿量尿壶或尿尿杯放置在厕
所或病床旁边。记录时要记下时间和量,并保留样本。
-排便:记录排便的次数和性状,如固体、液体或半固体。对于大便
样本的收集需要医生或护士指导。
-呕吐物:记录呕吐的次数和性状,如颜色、稠度等。
-引流液:记录体液引流的量,如引流管或胸管的引流量。
-渗液:记录伤口渗液的量,如手术切口渗液或创伤处的渗液。
-痰液:记录痰液的量和性状,如黏稠度、颜色等。
2.入量记录
入液包括口服液体、输液、饮食等。记录入量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口服液体:记录口服液体的种类和量,例如水、茶、果汁等。
-输液:记录输液的种类和速度,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液等。
-饮食:记录患者的进食量和种类,注意记录流质饮食和固体饮食的
摄入量。
3.出入量的计算和评估
出入量的计算要准确,并结合病人的情况进行评估。
-计算:每天结束时将出量和入量分别统计总量,记下日期、时间和
总量。
-评估:将出入量进行对比,并结合患者的体重、血压、心率、呼吸
频率、皮肤弹性等指标,来判断病人的液体平衡情况。如果出入量不平衡,可能反映出病人出现失水或水中毒的情况,需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示范
24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示范
【实用版】
目录
1.24 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概念与重要性
2.24 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内容与格式
3.24 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与注意事项
4.24 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作用与意义
正文
一、24 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概念与重要性
24 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是护理工作中常用的一种记录方式,用于全面、准确地记录患者在 24 小时内的出入量情况。出入量是指患者摄入和排出的水量、食物、药物等物质总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生理需求、评估治疗效果及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二、24 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内容与格式
24 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基本信息、记录时间、出入量具体内容及数量、大便次数及性状、小便次数及尿量等。记录单的格式一般采用表格形式,以便于记录、查看和统计。
三、24 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与注意事项
1.填写方法:在记录单上详细记录患者每日摄入和排出的各种物质,包括饮水量、食物量、药物剂量等。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大便次数、性状及小便次数、尿量等,并及时记录在表格中。
2.注意事项:
(1)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遗漏或错误。
(2)在记录时,要区分出入量的种类和数量,以免造成混淆。
(3)记录时间应准确无误,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4)在记录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护士或医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四、24 小时出入量护理记录单的作用与意义
1.评估患者的生理需求:通过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可以了解患者的饮水量、食物摄入量等生理需求,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患者出入量的规范记录
一、出入量记录的要求:
1.出入量记录是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每天至少记录4次,根据患者病情可适当增加次数。
2.出入量记录应准确、规范、全面,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每次记录应包括时间、出量、入量、特殊情况等内容。
4.出量包括尿量、呕吐物、大便、胃液、引流液等,入量包括口服液体、静脉输液、血制品、胃管喂养、其他管路喂养等。
5.特殊情况包括输血、切口引流、剧烈呕吐、大量失血等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
二、出量记录的规范:
1.尿量:准确记录每次尿量,包括尿量的颜色、味道以及是否有氨臭味。如有尿失禁,可使用尿模进行收集,尽量减少误差。
2.呕吐物:记录呕吐物的性质、颜色、味道等,如有胃内容物呕吐,可记录胃液量。
3.大便:记录大便的性状、颜色、次数等,如有大量腹泻,可使用尿不湿或便盆进行收集。
4.引流液:根据引流管的引流情况记录引流液量,包括有管引流、引流漏、引流量等。
三、入量记录的规范:
1.口服液体:记录患者口服液体的种类、量数以及进食情况。
2.静脉输液:记录静脉输液的类型、输液速度和输液时间。
3.血制品:记录输血的种类、输血量以及输血时间。
4.胃管喂养:记录胃管喂养的种类、量数以及进食情况。
5.其他管路喂养:如胆囊引流、胸腔引流等,记录相应的输入量。
四、特殊情况记录:
1.输血:记录输血的种类、输血时间以及输血量。
2.切口引流:记录切口引流的量数和性状。
3.剧烈呕吐:记录呕吐物的量数和性状。
4.大量失血:记录失血量和输血情况。
五、附加说明:
1.出入量记录要及时进行,每次记录后应在记录单上签名,并在记录
出入量的记录范文
出入量的记录范文
出入量记录是指记录患者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液体量。这对于监测患者
的液体平衡,判断体内液体的代谢和排泄有重要的作用。正确记录出入量
可以提供医护人员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体液紊乱等问题,及时采
取措施进行干预。
出入量记录分为两部分:出量记录和入量记录。出量记录是指记录患
者通过排尿、排便、呕吐和大量出汗等途径排出的液体量。入量记录是指
患者通过摄入食物、饮水、输液等途径摄入的液体量。通常,出量用毫升(mL)表示,入量用克(g)或升(L)表示。以下是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1.出入量记录的重要性
液体平衡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重要,对于病患来说尤为
关键。正确的出入量记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评估患者的液体状态,判断患
者是否存在脱水、体液积聚或其他液体平衡紊乱的情况。此外,出入量记
录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评估治疗的效果,指导液体管理的调整,并提供给
医生进行最终诊断和治疗决策的依据。
2.出量记录
出量的记录主要包括排尿量、排便量、呕吐量和大量出汗等。
-排尿量的记录:每次排尿时记录排尿的液体量(单位为毫升)。注
意记录尿液的颜色、气味和透明度等,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如排尿异常、尿潴留等)。
-排便量的记录:每次排便时记录排便的数量和性状(如水样、稀便、干便等)。注意排便的次数和颜色等,及时报告出现异常情况。
-呕吐量的记录:若患者发生呕吐,应记录呕吐的时间、频率和呕吐
的数量。注意呕吐物的性状,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大量出汗的记录:对于容易出汗的患者(如发热、运动过量等),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方法
出入量记录是指记录患者每日的饮食摄入量和排泄量,是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和水电解质平衡的重要依据。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出入量记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 准备工作。
在记录出入量之前,护士需要准备好相关的工具和记录表格。包括量杯、尿杯、尿壶、出入量记录表等。确保记录表格的格式清晰明了,便于记录和查阅。
2. 准确记录。
在记录患者的饮食摄入量时,需要准确记录每种食物的名称和摄入量。可以使用标准的量杯或者称重的方式进行记录。同时,需要注意特殊饮食,如流质饮食、软食或者禁食等情况。在记录排泄量时,需要记录每次排尿的量和次数,以及大便的性状和次数。对于呕吐、引流液等排泄物也需要进行记录。
3. 注意事项。
在记录出入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仔细观察患者的饮食摄入情况,尤其是流质饮食或者禁食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摄入量,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对于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护士需要协助喂食,并记录喂食的量和方式。
在记录排泄量时,需要注意尿液的颜色和透明度,以及大便的性状和气味,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告医生。
对于留置导尿管或者引流管的患者,需要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以及引流管的通畅情况。
4. 交接班和沟通。
在交接班时,护士需要将患者的出入量情况进行详细的交接,包括当班的出入量情况、特殊情况的处理和医嘱执行情况。同时,需要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传达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和发现的异常情况。
5. 管理与评估。
出入量记录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护士需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出入量情况,并根据记录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估和处理。对于出现异常的出入量情况,护士需要及时报告医生,并根据医嘱进行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40 小米粥 200 20:20
20:30 黄瓜 120
2012 .6.13 07:00
张丹 尿 350 张丹 张丹 大便 150 赵伟
11:35 白菜米饭 150 11:50 鸡蛋汤 300
12:30 13:45
16:05
苹果
100
王丽 24小时
总结
1620
1180 赵伟
奶
220
李彤
常见问题
非显性失水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 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 ① 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 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 ② 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 约失水 1000ml; ③ 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 ④ 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 失更为惊人。
含水量 食物 米饭 大米粥 大米粥 面条 馒头 花卷 烧饼 油饼 豆沙包 菜包 水饺 蛋糕 饼 干 油 条 煮鸡蛋 1个 单位 1 中碗 1 大碗 1 小碗 1 大碗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个 1块 1块 原料重量(g) 含水量(g) 100 50 25 100 50 50 50 100 50 150 10 50 7 50 40 240 400 200 250 25 25 20 25 34 80 20 25 2 12 30 食物 松花蛋 藕粉 鸭蛋 馄饨 牛奶 豆浆 蒸鸡蛋 牛肉 猪肉 羊肉 青菜 大白菜 冬瓜 豆腐 带鱼 1 大碗 1 大杯 1 大杯 1 大碗 单位 1个 1 大碗 原料重量(g) (g) 60 50 100 100 250 250 6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4 210 72 350 217 230 260 69 29 59 92 96 97 90 50
出入量记录的方法
① 用蓝钢笔填写眉栏各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病
室、床号、住院号、诊断及页码。 ② 日间7~19时用蓝钢笔记录,夜间19时至次晨7时用 红钢笔记录。 ③ 记录同一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在同一横格上开 始记录;对于不同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应各自 另起一行记录。 ④ 24或12h就患者的出入量做一次小结或总结。需要 时应分类总结,并将结果用红笔填写在体温单相应 的栏目上。
1 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大多依靠家属和陪护人员 提供资料,单凭经验估计出入量。 护士不能一直陪伴病人,需要家属提供一些资料, 家属由于缺乏知识或疏忽而造成漏记、多记或少 记。 2 使用不准确 的量具:临床引流袋虽有刻度,但 实际数量并不准确,尤其是两刻度之间更难估算 准确。
常见问题
3
对于易收集的易记录,但对于难收集的或 需要进行换算的,记录比较困难。如:尿 失禁、出汗、切口渗液、发热、气管切开、 呕吐腹泻等。 4 液体的计算错误:如重复记录或累加错误。 5 其他因素:如不熟悉事物的含水量,不重 视静脉注射或口服药液等。
出 入 量 记 录 单
日期 时间
入 名 称
量 ml
出 名 称
量 ml
签名
日期 时间
入
量
百度文库
出
量 签名
名称
ml
名称
ml
2012.6.12 07:15 粥鸡蛋
200 150
李彤
李彤
18:25 馒头
30
李彤
张丹
08:30 09:35
水
18:30 土豆牛肉 150
尿 180 李彤 李彤 李彤 王丽
尿大便 500
每日排出量
① 尿量
② 大便量
③ 咳出物量(咯血、咳痰)
④ 呕吐物量 ⑤ 出血量 ⑥ 引流量 ⑦ 创面渗液量
大便中的含水量
① 便秘:含水量约5-15%,硬度类似老
玉米粒 ② 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 似面团或香蕉肉。正常成人便量300g, 约含水70ml。 ③ 糊状便:此类型便含水约50-80% ④ 稀便(水样便):含水量达80%以上
采取的措施
1 护士要以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完成工作。 不能单靠经验,要依据真实数据来记录。 2 做好家属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向他们讲解记录 出入量的必要性。多次宣教,教会他们记录的具体 方法,取得他们的配合。 3 使用标准的量具。 4 认真评估病人的出入量,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准确 性。鼓励病人使用固定的水杯、餐盒,便器。记录 时每次写上时间,列表记录。以免出入量混淆。对 已记录的做标记,避免重复记录。 5 加强制度管理,使用出入量专用表格,护士长要加 强检查,并加以指导和督促。
出入量的概念 每日出入量的记录
常见的问题和 对策
出入量的概念
出 量: 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 ① 显性失水: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穿刺液、 引流液、伤口渗出液等。 ② 非显性失水:指皮肤不显汗或出汗及呼吸道呼出水 分。 入量:进入体内的所有液体。 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和输 血量。
常见食物的含水量
含水100%:鲜奶、饮料、茶水、水
含水>90%:粥、汤、豆腐、新鲜蔬菜和水果 80%±: 酸奶、冰激凌、稠粥 70%±: 米饭、薯类、新鲜鱼虾、肉、蛋、豆腐干、摊
饼
30%±: 馒头、饼、面包、火烧、面条、各种肉类熟食、
粉丝、腐竹、点心、干货(做熟)
医院常用食物含水量
正常成人每日水的出入量平衡量
来源量(ml) 摄入量(ml) 饮水或饮料 1200 食物 1000 内生水 300 合计 2500 排除器官 排出量(ml) 肾脏(尿) 1500 皮肤(蒸发) 500 肺(呼吸) 350 大肠(粪便) 150 合计 2500
每日摄入量的记录
• 饮水量 • 食物中的含水量 • 输液量 • 输血量
常见水果含水量
名称 西瓜 甜瓜 西红柿 萝卜 李子 樱桃 黄瓜 苹果 梨子 重量(g) 含水量(g)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79 66 90 73 68 67 83 68 71 名称 重量(g) 含水量(g) 葡萄 桃子 杏子 柿子 香蕉 橘子 菠萝 柚子 广柑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65 82 80 58 60 54 86 85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