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随堂练习 第3课

合集下载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

2020-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第3课自主赏析拟行路难(其四)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位作者:鲍照。

1.作家作品简介鲍照(约415-470),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

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

他的骈文亦佳。

鲍照担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

代表作有《鲍参军集》传世。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

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

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3.文化常识【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1.字音识记①酌.酒(zhuó)②踯躅..(zhí)(zhú)③鲍.照(Bào)④拟.行路难(nǐ)2.辨形组词3.词语解释(1)泻.水置平地:倾、倒(2)举杯断绝..歌路难:停止(3)吞声..踯躅不敢言:声将发又止(4)吞声踯躅..不敢言:徘徊不前4.名句默写(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2)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3)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4)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1.这首诗中,诗人开篇写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淌的自然现象,写出了怎样的哲理?提示: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下文对命运、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门第决定人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一、说教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鉴赏唐宋诗词。

编者意在要求学生在前一单元系统学习四言诗、骚体诗、早期五言诗并了解意象的基础上,感受唐诗的意境,明了表现手法。

故而,教学的重点难点在于把握意境,明了手法,结合背景理解梦境与诗歌的内在联系。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的大胆离奇,特别是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深得高中生的喜爱,若能教学得法,将不仅能很好地贯彻大纲的思想,还能带领同学们进行独特的审美感受,从而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说学情我的教学对象是刚刚进入高二的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设问,或者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教学大纲,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1)诵读领悟,把握诗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五、说教法与学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诵读教学法学习诗歌,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时的节拍和情调。

说到诵读教学,它即是传统的又是时新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强调朗读和诵读,加强学生对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美妙。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2单元 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2单元 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shàn剡.溪嬗.变讪.笑舢.板 B.jī木屐.赍.助及笄.跻.身C.mínɡ日暝.冥.思酩.酊香茗. D.zhé折.本谪.居海蜇.蛰.伏2.下面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瀛洲剡溪渌水荡漾青云梯 B.层颠列缺丘栾石扉水澹澹C.倚石青冥訇然魂悸忽已瞑 D.长嗟浩荡霹雳崩崔谢公屐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旋、运转)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4.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 B.月照花林皆似霰霰:雪珠C.青枫浦上不胜愁胜:承受 D.应照离人妆镜台离人:离家在外的人5.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②一食或.尽粟一石B. 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②蒙旧业,因.遗策C. 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②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沛公安.在6.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 C.然而不王.者 D.虎鼓.瑟兮鸾回车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三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共52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三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堂实录(共52张PPT)

日16,空中闻天鸡17。千
花“句:迷恋着花,依靠着石,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暝(míng), 日落,天黑。19.”熊咆“句: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
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 响。“殷岩泉”即“岩泉殷”。殷,这里用作动词,震响。20.”栗深
忽已暝18。熊咆龙吟殷岩
林“句: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栗、惊,使动用法。21.青青:黑 沉沉的。22.澹澹:波浪起伏的样子。23.列缺:指闪电。
宿处今尚在12,渌水荡漾
上山时去掉前齿,下山时去掉后齿。木屐,以木板作底,上面有带子, 形状像拖鞋。15.青云梯:指直上云霄的山路。16.半壁见海日:上到半
清身猿登啼青云13梯。1脚5。著半谢壁公见屐海14,山山升腰上,就有照看棵到到大这从树棵海叫树上桃上升都,起,天的树鸡太枝就阳绵叫。延起三来17千,.天里天鸡,下:树的古上鸡代栖也传有都说天跟,鸡着东,它南每叫有当。桃太1都8阳.山”初,迷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
课文诵读-- 读准字音
yínɡ
mǔ shàn
瀛洲 天姥 剡溪
zhuó
jī yǐ
脚著 谢公屐 倚石
fēi hōnɡ luán
石扉 訇 鸾
jiē jué
长嗟 觉时 殷yǐn

渌水
dàn
澹澹

魂悸
译读--落实基础,了解内容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 微茫信难求2。越人 语天姥3,云霞明灭 或可睹4。天姥连天 向天横5,势拔五岳 掩赤城6。天台四万 八千丈7,对此欲倒 东南倾8。
泉19,栗深林兮惊层巅20。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
云青青兮欲雨21,水澹澹 兮生烟22。列缺霹雳2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3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

缘情而入文披文以入情——《梦游天姥吟留别》说课稿辽宁省实验中学作者:王国权本节课的思路大体如下: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鉴赏品味语言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在课前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重点难点:1、鉴赏、品味诗歌语言一般方法的引导是教学的重点。

2、对梦境深层含义的解读是教学的难点。

课堂教学思路一、导入设计:这是学生上高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

尽量将李白的一首诗放到第二单元——“诗的唐朝”中整体考量,并强调欣赏诗歌要注意反复诵读,联想想象,探究意境,体味沉淀诗中的思想情感。

通过大声吟咏,有利于学生进入今天所要营造的课堂艺术氛围。

导语尽量做到简短精辟。

二、新课设计:特别突出两点:(一)反复吟诵;(二)循序渐进,进行鉴赏诗歌一般方法的指导。

首先引导学生去读诗歌的题目。

《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提示学生以下三点:(1)“梦游天姥”;(2)“吟”;(3)“留别”。

然后在诗题的解析中介绍背景。

(1)点出“吟”是一种古诗体。

(2)留别是最终目的。

(3)梦游天姥是全诗主体。

吟诵37页这四行诗,思考作者梦游的原因是什么?文中哪一个关键词暗示了这一点?在前两行,天姥山究竟有什么特点如此吸引诗人,竟然迫不及待地要“梦游”呢?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的?在表现天姥山高峻的句子中哪几个词特别富有表现力,同时又各有侧重。

进而明确这些非常富有表现力的词往往是动词,又常常算上修辞。

(板书)另举一例,加以强调。

李白乃诗仙,出语自不凡。

在第二段前两行,哪个动词特别富有仙气?从中可体味出诗人的心情如何?之后由人们惯常心态入手,赏析品读月与李白性格的关系。

想象于静夜之际,李白乘风而行,脚下波光粼粼,头上明月朗照,何等自在!由东鲁到浙东一路有月相伴、相随、相知、相送,何其浪漫!其实由《月下独酌》中我们可以品味出李白入骨的寂寞:“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本诗中的月亦是如此。

但李白终究是李白,一个豪迈洒脱的“奇男子”“谪仙人”“伟丈夫”,纵使胸中沉郁至极,却绝不怨天,亦不尤人,而是一笑置之,乐观待世。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三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共37张PPT)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三课《梦游天姥吟留别》(共37张PPT)

抒情手法
手法简介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间 接 抒 情 情景交融 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直接对有关的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
把诗人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 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 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无论梦境多么美好,最后梦终归要醒来,梦中的一切顿时破灭。 “惟”“失”和“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一样,包含着 诗人失意与深沉的感慨,梦醒之后的留恋和惋惜。 一方面,这两句诗反映李白有人生如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在政治 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有些消极,是可以理解的。 另一方面,李白表达的是梦破灭后,最终还是躺在枕席上。就是 说,要回到现实,不能在梦中过日子。因此,李白人生态度的基调还 是积极向上的。
借古讽今
借历史上的人或事件来讽喻当朝统治者
知人论世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来到 京城。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想 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 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 下机。 初到长安,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 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 挤,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被唐玄宗赐金 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由布衣而 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 州话别,临行作本诗。故题又为《别东鲁诸公》 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自读。李白带我们领略的风景中,最让你有感 触的是哪一处?请概括该景点名称,找出意象描 绘出画面,概括画面的意境,并体会作者登山过 程的情感!
1.概括景点 2.描述画面 3.概括特色 4.体会情感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拟行路难(其四) Word版含答案

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所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无法尘封的诗人——“俊逸鲍参军”鲍照生前的遭遇让人扼腕叹息,过人才华给他带来的却是苦难,他只有在诗里和血呐喊。

鲍照死后的冷寂更让人不胜感慨,他的诗文当时已与谢灵运齐名,正史中却无记载,仅在《宋书》《南史》中附带几句。

想想,世人谁不知李白?当时就名满天下,被誉为“谪仙人”,后世更奉为“诗仙”。

他的诗老少传诵,千古不衰。

杜甫虽一生困顿,但也被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

但是对后代的诗歌繁荣做出极大贡献的鲍照却籍籍无名。

或者也有名,只是我孤陋寡闻吧!但除去李、杜不说,上到屈原,下到龚自珍,说出一两首他们的诗,应该不算难为人吧,但是鲍照呢,不一定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吧!细细读他的诗,即使是他生活在李白之后,他的诗也绝不逊色,更何况他是李白的前人啊!他本该有更高的地位才对。

不过反过来想想,悠悠千载,多少帝王将相,多少才子佳人早被时光遗忘,鲍照一介寒士,而没有被历史尘封,留下200多首诗给后人,也足以显示他诗歌的魅力。

尚礼1.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赏读: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

只讲施而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而不讲施,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2.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赏读: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赏读:别人送我个桃子,我报答他个李子,对方给我多大好处,我也应该以相应的好处回报他。

人与人之间要礼尚往来。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鲍照(约415—470),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

鲍照家世寒微,但很有志气,有一妹鲍令晖,也善文学。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据史载,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终得赏识,获封临川国侍郎,后来也做过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之类的官。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3.1 将进酒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3.1 将进酒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 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赏析示例将进酒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奔流(bèn) 朝暮(zh o) 烹羊宰牛(p ng)B.金樽(z k n)寂寞(jì)钟鼓馔玉(zhuàn)C.欢谑(nü )恣意(zì)相时而动(xiàng)D.沽酒(k k)颓废(tuí)得鱼忘筌(quán)解析:A项,“奔”应读“b n”;C项,“谑”应读“xuè”;D项,“沽”应读“g k”。

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坚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让自己最大程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创造人生辉煌!B.如果说法国菜是风姿卓约的贵妇,日本料理是久居海上的渔夫,中餐是花样百出的魔术师,那么韩式烤肉则是似李白一般不拘小节的豪客,有着“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气。

C.李白最嬗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

李白的七言歌行采用大开大合、跳跃跌宕的结构。

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

D.李白以布衣之身藐视权贵,肆无忌殚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解析:B项,“卓”应为“绰”;C项,“嬗”应为“擅”;D项,“殚”应为“惮”。

答案:A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 须:必须。

B.斗酒十千恣欢谑谑:玩笑。

C.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即、就。

D.呼儿将出换美酒将:拿。

解析:A项,“须”意为“应当”。

答案:A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全唐诗》是清初编修的唐代诗歌总集,共收录四万多首诗歌,洋洋大观,波澜壮阔,成为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B.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经济就能发展起来。

事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语文 第03课 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优质试卷】2019-2020高中语文 第03课 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3课拟行路难(其四)1.作家作品鲍照(约415~470),字,南朝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

南朝时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称为“”。

他家世贫贱,曾任前军参军,后为乱兵所杀。

他诗文俱佳,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内容上多以咏叹仕途失意和描写为创作题材,艺术手法多种多样。

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

2.创作背景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是一个门阀制度最盛行的时代。

鲍照生活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黑暗社会,虽然胸怀大志,但却终因“身地孤贱”,一生沉郁下僚,报国无门,受尽了歧视和打击。

世道的不平,使得他对当时的腐朽制度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

在这首《拟行路难》中,诗人非常激愤地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和抑郁情怀。

3.给加线的字注音鲍照()劲健()踯躅()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泻水置平地②举杯断绝③吞声踯躅1.明远刘宋元嘉三大家边塞生活《鲍参军集》3.bào;jìng;zhí zhú4.①倾、倒;②停止;③徘徊不前。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

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

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

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

诗的第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于是,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

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3.“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

2020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解析版

2020年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3课拟行路难(其四)解析版

第一单元第3课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拟行路难(其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人生亦有命”句诗人想用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B.“酌酒以自宽……”句写诗人借酒自我宽慰,以歌声来排遣悲愤,终于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

C.“心非木石岂无感”是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面对社会的黑暗,人间的不平,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D.“吞声踯躅不敢言”含蓄地说明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

【答案】B(“最终使自己忘却了苦闷和悲伤”说法有误)2.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

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篇,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D.起首两句诗人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答案】A(鲍照为南朝诗人)二、文本阅读阅读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完成后面的题。

3.“泻水”四句作者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

结合全诗和作者身世经历,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谈谈这是什么样的愁。

【答案】“泻水”四句言不当愁,接着写借酒浇愁,但满怀的悲愁岂是区区几杯酒能驱散的?“吞声踯躅不敢言”,是说将已经爆发出来的巨大的悲慨吞咽下去。

“不敢言”三字蕴含着无穷的含义,表明诗人所悲、所感、所激愤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是有着重要的社会政治内容的大事。

4.第七、八句在整首诗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表现了什么思想内容?【答案】第七句是对前几句的总结,诗人驱不散的愁苦,实际上是对世事的感慨,用反问句式,使全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

高中语文 第03课 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第03课 拟行路难(其四)(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3课拟行路难(其四)1.作家作品鲍照(约415~470),字,南朝东海(今山东郯城西南)人。

南朝时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称为“”。

他家世贫贱,曾任前军参军,后为乱兵所杀。

他诗文俱佳,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内容上多以咏叹仕途失意和描写为创作题材,艺术手法多种多样。

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

2.创作背景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是一个门阀制度最盛行的时代。

鲍照生活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黑暗社会,虽然胸怀大志,但却终因“身地孤贱”,一生沉郁下僚,报国无门,受尽了歧视和打击。

世道的不平,使得他对当时的腐朽制度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

在这首《拟行路难》中,诗人非常激愤地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和抑郁情怀。

3.给加线的字注音鲍照()劲健()踯躅()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泻水置平地②举杯断绝③吞声踯躅1.明远刘宋元嘉三大家边塞生活《鲍参军集》3.bào;jìng;zhí zhú4.①倾、倒;②停止;③徘徊不前。

1.全诗突出了一个什么字?试结合诗的内容加以分析。

全诗突出一个“愁”字。

这首诗的开头以常见的自然现象作为起兴,用平地上的水向四面八方流,比喻人生因门第不同,命运也不同。

这两句中,隐含诗人的不平之气。

但是这种现象,像大自然一样,很难改变。

诗的第三、四句,诗人以“命”来自我安慰,声称不要“行叹复坐愁”。

不过实际上愁是消除不了的。

诗的第五、六句,诗人就借酒浇愁,用唱歌断绝忧愁。

然而,“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于是,诗的第七句:“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句式,直说“人心有感”,发出了抗争。

2.诗歌开头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这个比喻是说,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这是古代的血统论。

3.“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两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呢?应该学会自我宽慰。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蜀相书愤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3课蜀相书愤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3课/蜀相/书愤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cí)大散.关(sǎn) 人才济.济(jǐ)B.塞.外(sài)泪满襟.(jīn) 千载.难逢(zài)C.斑.驳(bān)歌行.体(xíng) 踯躅.不前(chú)D.频.仍(pín)柏.森森(bǎi) 难分伯仲.(zhòng)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隔叶黄鹂空.好音空:空闲B.两朝开济.老臣心济:扶助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D.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相当,不相上下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自古就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朝历代都不乏游记佳作,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不绝。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白朴的《天净沙·秋》等等。

这些诗、词、曲杰作虽不一,风格各异,但无一不是历代相传的游记华章。

A.口碑载道留传体裁B.口碑载道流传题材C.脍炙人口留传题材D.脍炙人口流传体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支持、尊重、保护原创,同时也要尊重投入者在文化创作中必可替代的作用。

B.生态教育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对象包括决策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普通公民。

C.这样做,既吸收了受众广泛参与报道,使报道实现多维度视角,呈现丰富的价值取向,又使报道变得具有说服力、人情味、丰富多彩。

D.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以来,何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5.下列四句诗依次填入选文恰当的位置处,正确的一项是(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第3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第3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明确文体>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表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

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李白的另一首立意迥然不同的留别诗。

(板书课题、作者>ok4D96bXjl“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二、诵读并分析课文(一 >诵读并分析①段师: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ok4D96bXjl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ok4D96bXjl师: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板书:缘由>ok4D96bXjl(二>诵读并分析②段师: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②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ok4D96bXjl(边分析边板书>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师: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推荐作品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杂诗十二首(其二)越中览古一剪梅今别离(其一)记一记1.字音(1)薄帷.() (2)翔.()鸟(3)获骋.() (4)鹧.()鸪(5)红藕.() (6)玉簟.()(7)罗裳.() (8)锦.()书(9)须臾.() (10)绸缪.()(11)杳.()悠悠(12)吹襟.()答案:(1)wéi(2)xiáng(3)chěng(4)zhè(5)ǒu(6)diàn(7)cháng(8)jǐn(9)yú(10)móu(11)yǎo(12)jīn2.词义(1)薄帷..鉴明月薄帷:(2)白日沦.西河沦:(3)不眠知夕永..夕永:(4)欲言不予和.和:(5)有志不获骋.骋:(6)红藕香残玉簟秋.秋:(7)明知须臾..景须臾:(8)不许稍绸缪..绸缪:答案:(1)薄薄的帐幔(2)落下(3)夜长(4)应和(5)驰骋,这里指大展宏图(6)秋凉、秋意(7)片刻、短时间辨一辨1.一词多义(1)号①孤鸿号外野()②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③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④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2)景①荡荡空中景()②春和景明()③良辰美景奈何天()④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答案:(1)①哀号②名称;称号③宣称;扬言④命令,引申为发布命令(2)①通“影”,月光②日光③景色,景致④大2.词类活用①薄帷鉴.明月:②气变悟时易.: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答案:①名词作动词,照②形容词用作动词,变换,改换③下,名词活用作动词,填一填1.作者简介(1)阮籍(201~263),时期魏国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其父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

阮籍与齐名,同为“”之一。

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阮籍年轻时很有政治抱负,但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为了全身远祸,他不得不在政治漩涡中小心翼翼。

他的诗歌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晦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2)陶渊明(352或365或372或376-427),字,别号,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

时期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

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诗三大类。

(3)李白(701~762),字,号。

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有“”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

有《李太白集》30卷。

(4)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山东济南人。

她诗、词、文、赋无所不精,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被誉为“”。

她的词在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人称“”。

是宋代派的典范。

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诗词的熏陶,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著名学者。

而她的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她与丈夫流寓南方,赵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其词以南渡为界,前期词写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和极尽相思之苦的思妇情结;南渡之后,其词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词风凄苦悲怆、哀婉动人。

(5)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号,朝著名爱国诗人、改革家、教育家。

近代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

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

黄遵宪的作品有《己亥杂诗》《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等。

被誉为“”“近世诗界三杰”之冠。

答案:(1)三国嵇康竹林七贤(2)元亮五柳先生靖节东晋田园(3)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4)易安居士一代词宗易安体婉约(5)公度人境庐主人清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2.文化常识正始文学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西晋立国(265)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政治现实极其严酷,正始文人很少直接针对政治现状发表意见,而是避开现实,以哲学的眼光,从时间和空间范围来观察事物,讨论问题。

他们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因此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

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最基本的特点。

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

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他们主要成就在哲学方面。

后者又称“”,指阮籍、嵇康、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七人。

其中、的文学成就最高。

答案:竹林七贤理一理1.思路归纳(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行为感受缺少知音所见孤独苦闷所闻惊惧不安徘徊忧伤不已(2)内容情感白日、素月感伤冷风、不眠悲切孤独日月掷人、有志不骋痛苦(3)对比义士尽锦衣宫女满春殿今日荒凉惟有鹧鸪飞,内容情感荷殒香消图凄凉独上兰舟图孤单思念落花流水图伤感(5)《今别离(其一)》手法今轮船火车离情别绪古车、船离别之苦答案:(1)抚琴(2)挥杯、孤影(3)旧时繁华(4)雁回月满图(5)对比2.主题提炼(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首诗写诗人深夜弹琴和孤独不安的忧思,诗人用的手法,通过他夜中难寐、徘徊户外的一系列举动和眼前所见所闻,抒发了一种难以名状又难以排遣的深沉愁绪。

(2)《杂诗十二首》(其二)全诗写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诗人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是陶渊明咏怀诗中的代表作。

抒发了的悲哀和世无知音的寂寞。

(3)《越中览古》全诗通过昔时的繁盛和眼前的凄凉的对比,表现的主题。

(4)《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此词写闺情。

上片写词人的独居生活,下片以为主。

全词抒发了词人独居生活的寂寞与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5)《今别离(其一)》全诗采用的手法,写出了新式交通工具轮船带给人们的离别之苦,表现了近代人在离别观上的新认识。

答案:(1)象征(2)时光流逝、壮志难酬(3)人世变化和盛衰无常(4)抒情(5)古今对比想一想1.《咏怀八忧思伤心的诗句是:,。

答案: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2.《越中览古》表达作者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

答案: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3.李清照在《一剪梅》中引用范仲淹《御街行》中的“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句子是:“,,。

”答案: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4.《今别离》写出离别匆匆的句子是:“,。

,。

”答案: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文本细读】一、整体感知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通篇写“忧”,却未明言为什么而“忧”。

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政治态度,说说你的看法。

答:答案:阮籍生活在魏晋时代,身仕乱朝,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常恐罹谤遇祸。

诗人对魏晋时代的黑暗社会现实不满,想说又不敢说,客观上又无法言说。

因此,满心忧愁,却又不便明言。

2.《越中览古》一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答:答案:①对比手法。

前三句写出古越的热闹繁华,与尾句现今的荒凉、衰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盛衰无常的感慨。

②虚实结合。

由眼前荒凉之景引发联想和想象,写出越国的繁华,虚实相生。

③借古讽今。

通过揭示越国由繁华至衰败的原因,借此讽谏当朝者不要重蹈覆辙。

二、细节探究3.“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中的一“掷”一“骋”有何深刻含义?二者关系如何?答:答案:“骋”,写出志向之远大;“掷”,写出日月之飞逝。

“日月掷人去”愈迅速,“则有志不获骋”之悲慨,愈加沉痛迫切。

人生短促,时间匆匆,愿望也将落空,令人感慨难平。

4.《一剪梅》上片与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答:答案:词的上片寓情于景,寓情于事,写出了诗人从昼到夜一天所见之景、所做之事、所生之情。

下片直接抒情,以内心独白方式展现细腻的情感。

5.“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答:答案:①“红藕香残”,既表明荷花凋谢,又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②“玉簟秋”,既表明竹席变凉,又有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三、思维发散6.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同样是深夜忧思,同样是借景抒情,二者所写的意象、意境和情感的表达有哪些不同?答:答案:阮诗意象有薄帷、明月、清风、孤鸿、翔鸟、北林,意境凄清寂静,情感表达隐晦曲折;陶诗意象有白日、西河、素月、东岭、万里晖、空中影、风、枕席,意境廓大光明,情感表达朴素直率。

【技法指导】一、技法讲解鉴赏诗词中的事物形象事物形象主要是指诗歌中渗透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这些物象因注入了诗人的情感而作为“意象”出现在诗作中,诗歌中对草木花果、虫鱼鸟兽以及月露风云的形象描写,往往表达出诗人的审美情怀,具有象征意义。

“托物言志”是其常运用的表达技巧,因而鉴赏这些事物形象就不能停留在表层,而应更多地关注其内涵。

只有了解形象所蕴涵的文化意义,才能准确地欣赏作品中具体事物形象的特定含意。

(一)常见的事物形象类举连理枝,指干和枝交错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并飞,古典诗歌里常用此比喻恩爱夫妻。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做:纵使。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的能力。

“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容易引起人们的感春伤别之情。

另外,“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之说,所以,“杨柳”还象征离别,可指惜别、怀人等。

“飞絮”既扣暮春时节,又寓年华易逝或漂泊不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