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山地城镇建筑设计导则

合集下载

云南省城市第五立面及太阳能景观化设计技术导则

云南省城市第五立面及太阳能景观化设计技术导则

附件4云南省城市第五立面及太阳能景观化设计技术导则组织编制: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承担单位: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昆明新元阳光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英国阿特金斯集团昆明市规划局二〇一七年五月前言长期以来,建筑物屋顶往往属于建筑设计体系及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从属”地位。

在建筑设计中,除了突出于建筑檐口的坡屋顶及其他形态的标志性建筑屋顶外,建筑平屋顶往往被檐口所遮挡。

城市建筑屋顶空间往往被设计者、管理者、使用者和观赏者所忽视。

从云南省的建设情况来看,除少数城市对建筑屋顶形式有具体要求外,大部分城市对屋顶——城市第五立面,缺乏统一的形象、景观及功能要求。

由于对城市第五立面设计引导的缺失,导致云南民族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气候多样性、建筑多样性等地域特征得不到有效体现。

从现有建筑的使用来看,大部分城市老旧建筑的平屋顶存在着刚性屋面的隔热板破损严重,缺乏护理整修;柔性屋面的防水材料损坏,房屋功能下降;屋顶的排水不畅,杂草丛生、渗漏等诸多影响城市整体景观及使用需求的情况。

特别是由于居民住宅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普及,且由于安装的不统一、管理的缺失,使得城市住宅建筑屋顶杂乱无章。

屋顶水箱布置随意,管线纵横,施工及维修不便等等情况,极大的影响了建筑屋顶的景观性、安全性。

部分城市的“假坡顶”改造,由于未按照规范施工,“假坡顶”遮挡了原有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日照,影响了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居民投诉较多。

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来看,屋顶的私搭乱建情况时有发生,火灾、风灾等安全隐患严重,更造成了房屋屋顶的权属、管理等诸多问题,居民之间纠纷不断。

部分城市为追求“统一、整洁”的城市形象,盲目实行“平改坡”工程。

由于过程中的设计不到位、施工不细致,大量不合规的轻质材料的随意使用,已经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

从城市整体景观来看,缺乏统一的材质、质感、色彩的建筑屋顶扰乱了城市总体色彩及城市空间肌理,影响了城市天际线的构成。

昆明市城乡规划全覆盖镇(乡)域规划编制导则与验收标准

昆明市城乡规划全覆盖镇(乡)域规划编制导则与验收标准

市城乡规划全覆盖镇(乡)域规划编制导则与验收标准----------------------- -----------------------日期:附件1市城乡规划全覆盖镇(乡)域规划编制导则与成果验收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本市镇(乡)域规划编制和审批管理,规规划编制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市城乡规划条例》、《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镇(乡)域规划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围的镇(乡)建设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执行,不单独编制镇(乡)域规划;其他的镇(乡)域规划编制适用本导则。

第三条编制镇(乡)域规划。

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原则,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居住条件和镇(乡)环境面貌,保护历史文化,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镇(乡)域规划包括镇(乡)域总体规划和镇区(乡政府驻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部分。

其中,镇(乡)域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第五条镇(乡)域规划的组织编制和审批应当分别按照《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对镇规划和乡规划组织编制和审批的要求执行。

第六条编制镇(乡)域规划,应当遵守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以上位法定规划为依据,并符合有关技术规定。

第二章规划的制定第七条镇(乡)域规划由上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

成立由县(市、区)、镇(乡)领导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三结合一体化”规划编制工作机构,承担具体规划的编制任务。

第八条镇(乡)域规划需经过镇(乡)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报镇(乡)人民政府审核,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城市规划区的镇(乡)规划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
6.3.2(1)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是□否。
(2)砂浆全部采用预拌砂浆:☑是□否。
6.3.3(1)混凝土结构400MPa级及以上钢筋使用比例100%或超高、大跨度、负荷大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承重结构采用强度等级不小于C50混凝土用量占竖向承重结构混凝土总量的比例100%。
(2)钢结构高强度钢材使用比例%。
(2)居住建筑人均用地指标m2,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m2,地下空间建筑面积m2,机动车停车位个,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种公共服务设施。
(3)公共建筑容积率2.49,绿地率20%,地下空间建筑面积41355.72m2,机动车停车位784个,场地1000m范围内设有5种公共服务设施。
4.4.2(1)垃圾清运交通路线是否合理:☑是□否。
总负责人:
(盖章)
年月日
审图机构
审查意见
经审查,该项目施工图设计满足绿色建筑设计导则要求。
总负责人:
(盖章)
年月日
7.5.1生活热水采用的可再生能源系统形式为太阳能;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时其覆盖率为6%,保证率为0.55。
五、暖通设计
8.2.1(1)电机驱动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COP);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直燃型制冷、供热性能系数(COP),蒸汽型单位制冷量蒸汽耗量;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调机组,能效比(EER);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燃煤锅炉热效率,燃油燃气锅炉热效率。
(2)公共建筑除公共区域外其他区域照明功率密度值的最大值9。
9.4.1(1)电梯采用的节能控制措施按程序集中调控和群控,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采用的节能控制措施红外感应自动启停。
(2)配电变压器能效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 20052中规定的节能评价值的要求:☑是□否。

《云南省山地城镇道路工程设计导则》(试行)

《云南省山地城镇道路工程设计导则》(试行)

《云南省山地城镇道路工程设计导则》(试行)云南省山地城镇道路工程设计导则(试行)2013-12-01发布2013-12-25实施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4道路横断面 (5)4.1 一般规定 (5)4.2 道路规划红线 (5)4.3 道路横断面 (5)4.4 机动车道宽度 (6)4.5 路侧带宽度 (6)4.6 分车带 (7)4.7 道路横坡 (7)4.8 综合管线 (7)4.9 路缘石 (7)5道路平面和纵断面 (8)5.1 一般规定 (8)5.2 直线 (9)5.3 平曲线 (9)5.4 缓和曲线 (9)5.5 回头曲线 (10)5.6 纵断面设计 (11)5.7 平纵线形组合 (13)6道路交叉 (16)6.1 一般规定 (16)6.2 平面交叉 (16)6.3 立体交叉 (21)6.4 道路与轨道交叉 (22)7路基和路面 (24)7.1 一般规定 (24)7.2 路基 (24)7.3 路基防护与支挡 (26)7.4 特殊路基 (27)7.5 路面 (29)8桥梁和隧道 (30)8.1 一般规定 (30)8.2 桥梁 (30)8.3 隧道 (31)9绿化和景观 (34)9.1 一般规定 (34)9.2 绿化和景观 (35)10 道路辅助设施 (37)10.1 一般规定 (37)10.2 公共交通 (37)10.3 行人交通 (37)10.4 非机动车交通 (38)10.5 交通安全设施 (38)10.6 交通管理设施 (38)11附属工程 (41)11.1 道路照明 (41)11.2 道路排水 (41)11.3 道路弃方 (42)11.4 综合管廊 (43)前言2011年8月30日云南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

2012年11月21日,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推进会上,指出建设山地城镇要走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在“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建出特色”上下功夫。

某展示中心斜柱结构设计分析

某展示中心斜柱结构设计分析

某展示中心斜柱结构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2-08-09T05:06:11.989Z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第6期作者:刘锐清邓丹李发福[导读] 建筑功能为展示中心,坡地建筑,高差约14米,分三台处理场地高差,每台高差约5米。

刘锐清邓丹李发福云南康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500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31【摘要】建筑功能为展示中心,坡地建筑,高差约14米,分三台处理场地高差,每台高差约5米。

地上结构采用钢框架结构,楼面板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

由于本工程为坡地建筑,存在掉层,且为了立面效果,掉层端部设置斜柱,局部框架柱无法下落,导致斜柱带转换。

因此,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平面凹凸不规则,竖向不规则等多项不规则。

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和概念设计方法,对关键构件(斜柱、转换梁)和薄弱部位做了适当的加强,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且满足了业主对建筑功能效果的控制要求。

【关键词】斜柱;展示中心;结构分析;楼板应力分析0 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居住的要求不仅仅是关注居住功能以及面积大小的问题,对品质、健康、绿色、生态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因此,如何将建筑真实的融入到周边环境,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体现出一种可见的、系统的、生动的、人性的、生态的生活方式,将是现代建筑营销展示中心越来越凸出的重点。

因此,越来越多新建的展示中心将更贴近于生活、贴近于自然。

在坡地建筑的展示中心设计中,这种要求更加凸出,因此,对该类建筑的结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结合某山地建设项目展示中心分享结构设计时在实现建筑功能与效果的前提下,同时也实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并分享斜柱在本工程设计中的相关技术要点。

1 概况本项目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加速度0.3g,Ⅱ类场地,钢框架结构。

坡地建筑,场地高差约14米,分三台。

地上建筑为两层,局部掉层,总建筑面积约2683平米。

高差位置设置独立挡土墙挡土,主体设计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考虑放大。

云南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云南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暂行)(公示稿)组织编制: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承办单位: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曲靖市规划局2017年03月前言为具体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发〔2016〕18号)的要求,贯彻云南省城市工作暨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会议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城市设计管理办法》《城市设计技术管理基本规定》《云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结合云南省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要求,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制了《云南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

本审查要点的编制是解决当前云南省城市山水环境不显、空间“乱”、品质不高、特色不突出、城市建筑设计水平不高、历史文化破坏,保护不足等问题的迫切需求。

本审查要点力求在落实《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要求的基础上,明确全省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的重点,增强城市设计编制与审查管理的规范性,是指导各地城市设计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

本审查要点包括总则、编制重点、审查与管理及附则4部分内容。

本审查要点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制,由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导则编制单位及人员名单主编单位: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参编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建筑学院曲靖市规划局主要起草人:苏涵王世福汤远洲蒋金燕王明吴文俊翟浩宇陈贝叶朱德宝曾蓉梁峰陈华施炫常志勇主要审查人员:陈云丰邓宏旭张扬刘鑫陆映梅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编制目的】 (1)第二条【编制依据】 (1)第三条【适用范围】 (1)第四条【基本原则】 (1)第五条【编制类型】 (2)第六条【编制组织】 (3)第七条【成果要求】 (3)第二章编制重点 (4)第一节城镇体系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4)第八条【设计要求】 (4)第二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4)第九条【一图】(城市设计总图) (4)第十条【五准则】 (5)第十一条【一指引】(城市设计“六度”空间指引) (7)第十二条【一行动计划】(近期行动计划) (8)第十三条【一创新】(规划创新) (9)第三节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9)第十四条【一图】(城市设计总图) (9)第十五条【五准则】 (10)第十六条【一指引】(城市设计“六度”空间指引).. 12 第十七条【一行动计划】(近期行动计划) (13)第十八条【一创新】(规划创新) (14)第四节专项专类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 (14)第十九条【设计对象】 (14)第二十条【设计要求】 (14)第二十一条【一图】(城市设计总图) (15)第二十二条【五准则】 (16)第二十三条【一指引】(城市设计“六度”空间指引)17 第二十四条【一行动计划】(近期行动计划) (18)第二十五条【一创新】(规划创新) (18)第五节建设项目规划报批阶段的城市设计 (18)第一条【一图】(城市设计总图) (18)第二条【五准则】 (18)第二十六条【一指引】(城市设计“六度”空间指引)20 第二十七条【一行动计划】(近期行动计划) (20)第二十八条【一创新】(规划创新) (20)第四章审查与管理 (21)第二十九条【成果审查】 (21)第三十条【规划管理】 (22)第三十一条【公民参与】 (23)第五章附则 (23)第三十二条【条文解释】 (23)第三十三条【实施时间】 (23)附件一:总体规划阶段城市设计主要图纸及深度要求 (24)附件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城市设计主要图纸及深度要求 25附件三:城市设计审查要点及评分指导表 (27)名词解释 (28)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有效提升城市品质和特色,提高城市设计成果质量,加强城市设计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保障城市设计的审查管理和实施,结合云南省实际,编制《云南省城市设计技术导则及审查要点》。

山地建筑设计原理

山地建筑设计原理

山地建筑设计原理第一部分:山地建筑设计的背景和概述1、山地建筑设计的定义和特点山地建筑设计是一种专门针对山地地理环境的建筑理念,它强调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山地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设计理念注重在适应和利用山地地形、地貌、地质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

山地建筑设计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适应性:山地建筑设计应考虑所在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当地的文化和社会特点。

这种设计方法旨在与山地环境形成良好的适应性,以创造宜人的建筑空间。

(2)生态可持续性:山地建筑设计强调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采用可再生、可循环的建筑材料和能源,以实现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3)空间多元化:由于山地地形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山地建筑设计在空间布局、结构设计和功能安排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多元化特征。

这种设计理念注重在建筑内部和外部创造多层次、多角度的空间体验。

(4)形式独特性:山地建筑设计的独特性表现在形式、风格和造型等方面。

这种设计方法注重从山地环境中寻找灵感,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建筑形式,使建筑成为山地景观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山地建筑设计是一种关注环境、注重创新、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

它在适应和利用山地环境的基础上,创造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体验,充分展现了山地建筑设计的独特魅力。

2、山地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山地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其地形、地貌、气候等多重因素都与平地环境有所不同,因此,山地环境对建筑设计有着显著的影响。

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形适应:山地环境的地形起伏大,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到地形的变化,如何适应地形、利用地形是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问题。

建筑物的布局、朝向、高度等方面都需要与地形相协调,以最大程度地适应山地环境。

(2)地质问题:山地环境的地质条件复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地质问题,例如土地的承载力、地震、滑坡等。

山地掉层建筑结构计算措施探讨

山地掉层建筑结构计算措施探讨
掉层层 数较多的建筑 。
二 4
图 1 某掉层建筑 A N S Y S水平地 震变形 图
山地建筑地基一般 分为全岩石或上部 土体 、 下部岩 石 的土 岩 地基 。全岩石 由于岩 石 刚度 强度 较大 、 变形 小对 主体结 构 影 响
1 . 1 掉层 建 筑结 构共性
1 ) 掉层 建筑一般位 于坡地 , 根据 G B 5 0 0 1 1 - 2 0 1 0建筑 抗震 设 小 。土岩地基 上部 土体 较为软弱为塑性材 料 , 覆 盖土层 越厚对 上
约 束情 况不一致 。平 面不 规则 , 在 横坡 向地震 作用 下扭 转 严重 。 岩石地基也 可采用 浅基 加抗倾 覆锚 杆的基 础形 式。基础 与地 基 3 ) 掉层 建筑部分墙 柱 在高 台的基 顶终止 , 属于竖 向不规则 , 置 于土体上 时对主 体的 约束最 弱。坡地 建筑 优先采 用便 于坡 地 地震 力在高 台处 被吸 收走一 部分 能量 。楼 层竖 向 刚度应 遵循 自 建筑施工 的桩 基形 式。 下 而上逐 渐减 小 的 原则 。某 掉层 建 筑 ( 第2 . 3节 中算 例 ) 底 部 3层楼层 向刚度详见表 l 。由于底 层柱 数 量少 , 掉层 建筑 剪 切
计规 范第 4 . 1 . 8条规 定 , 当需要 在条 状 突出 的山嘴 、 高耸孤 立 的 部结构影 响越 大。在经 济可行 的情况 下 , 可采 用 削坡 的方式 , 降
山丘 、 非岩石 和强 风化 岩石 的陡坡 、 河 岸 和边坡边 缘 等不利 地 段 低覆盖层厚度 , 将单 个大 的掉层 分成若 干 高度小 的掉层 , 之间 的 建 造丙 类及丙 类 以上 建筑 时 , 除保证 其 在 地震 作用 下 的稳 定 性 水平距离满足 一定 的高宽 比( 须根 据土层 性质 而定 , 例如 一般 硬

云南省山地城镇岩土工程导则

云南省山地城镇岩土工程导则

云南省山地城镇岩土工程导则(试行)2013-12-01发布2013-12-25实施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山地工程勘察基本规定 (3)3.1 一般规定 (3)3.2 场地分类 (3)3.3 勘察过程 (4)4各类工程的勘察要求 (6)4.1 地基基础工程 (6)4.2 边坡工程 (7)4.3 基坑工程 (8)4.4 地基处理工程 (9)4.5 特殊性岩土 (10)4.6 岩石地基 (10)5 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11)5.1 岩溶 (11)5.2 滑坡 (11)5.3 危岩和崩塌 (12)5.4 泥石流 (12)5.5 采空区 (13)5.6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13)6 地下水 (16)6.1 地下水的勘察要求 (16)6.2 水文地质参数的测定 (16)6.3 地下水作用的评价 (17)7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和勘察成果报告 (18)7.1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18)7.2 勘察成果报告 (18)8 岩土工程设计 (22)8.1 一般规定 (22)8.2 边坡工程 (22)8.3 地基处理工程 (23)8.4 基坑工程 (24)9 岩土工程治理及监测 (25)9.1 岩土工程治理程序及各职能部门的权责 (25)9.2 岩土工程治理施工控制要求 (25)9.3 岩土工程治理监测 (27)附图:云南活动断裂分布图前言2011年8月30日云南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号)。

2012年11月21日,省委书记秦光荣在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推进会上,指出建设山地城镇要走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在“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建出特色”上下功夫。

云南省山地区域分布广泛,且多处于高地震烈度带,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复杂多样,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特殊岩土类型多、分布广,岩土特性差异大,山区建设工程情况复杂,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2017云南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

《2017云南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
3 宜进行场地污染物 浓度的模拟预测,优 化建筑功能布局和场 地污染源位置。
场地中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有效的 治理与防护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符合各 项安全标准:
防治土壤氡措施: 1.选址避开。 2.封堵:深挖回填、密封隔离、减少裂缝、防 止地下水渗透。 3.排放:设置集氡措施、设置架空层、通风。
《云南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
《云南省民用建
筑绿色设计导则》 (试行)第4.0.3 条
云南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基本要求及支撑材料要件:
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设计应分专业进行设计,并应注明对绿色建筑施 工、调试及后期运营管理的技术要求。 施工图设计应提供相应星级绿色建筑支撑材料: 噪声设计分析报告、 日照分析报告、 采光分析报告、 室外风环境分析报告、 室内通风分析报告、 节能计算报告、 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计算书、 可再循环材料使用重量占所有建筑材料总重量的比例计算书、 高强度钢的比例计算书、 水资源利用方案、 照明功率密度计算书等文件。
建筑的间距。
对于新建项目的建设,应满足周边建筑及场地有关日照标准的要求。
对于改造项目分两种情况:周边建筑及场地改造前满足日照标准的,应
保证其改造后仍符合相关日照标准的要求;周边建筑及场地改造前未满足 日照标准的,改造后不可再降低其原有的日照水平。
《云南省民用建 筑绿色设计导则》 (试行)
《云南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审查要点》(试行)
1 规划布局应营造良
好的风环境,保证舒
适的室外活动空间和
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减少气流对区域微环
境和建筑本身的不利 影响;

2 总体规划阶段应针
对不同气候特征采用
适宜的建筑布局。在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

2020年(建筑工程管理)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

(建筑工程管理)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言本《导则》是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方针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实施云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导则》编制过程中,总结了云南省既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践经验,参考和借鉴了国家相关的现行标准、规范以及其它省市保障性住房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经认真研究和修改后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导则编制领导小组:组长:郭五代成员:赵智捷邓宏旭赵康杨渝李辉周建平何永康主编单位: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勘察设计质量协会参编单位:云南省设计院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要起草人:简宇航李跃春余广鵷席伟李浩冰任洁谢清荣秦进曹阳梅莹辉刘涛汪爱平李甫健李涛万林静要审查人:普柬陈思珣陈荔晓何喜钟阳刘建吴丹向剑凛苏力罗建方杨仙梅吴保刚郑文潘文目录1 总则 (1)2 术语 (2)3 选址与规划 (3)3.1 一般规定 (3)3.2 选址 (3)3.3规划指标 (4)3.4规划原则 (4)3.5 居住环境 (4)3.6交通与停车 (4)3.7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5)3.8无障碍设计 (5)3.9室外环境设计 (5)4岩土工程勘察................................................................................................................. (7)4.1前期工作...................................................................................................................... .7 4.2 现场及试验室工作 (7)4.3岩土工程勘察 (7)4.4岩土工程勘察验收 (8)5 建筑设计....................................................................................................................... . .9 5.1 一般规定. (9)5.2户型标准 (9)5.3 户型设计 (11)5.4 技术经济指标......................................................................................................... .11 6室内装修与设施 (12)6.1室内装修 (12)6.2室内设施 (12)7 结构设计....................................................................................................................... . (13)7.1一般规定 (13)7.2 地基基础 (13)7.3体系和材料 (13)7.4其他 (14)8设备设计 (15)8.1 给排水设计............................................................................................................... .15 8.2 暖通设计 (15)8.3 燃气设计 (16)9 电气设计 (17)10 节能设计 (19)10.1 一般规定 (19)10.2设计 (19)1总则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的方针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规范云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依照国家、云南省有关政策精神,特制定本导则。

《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2019

《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试行)》2019

《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试⾏)》2019⽇前,《昆明市城市设计导则(试⾏)》发布。

该导则的编制⼒求解决当前昆明市城市⼭⽔环境特⾊不突出、空间杂乱、品质不⾼、城市建筑设计⽔平不⾼、历史⽂化特征不⾜、城市设计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导则在落实《城市设计管理办法》要求的基础上,明确了昆明市域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实施的重点,增强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实施的规范性,是指导昆明市域范围内城市设计⼯作的重要依据之⼀。

昆明市域风貌分区引导图尊重⾃然地理特征,塑造特⾊景观风貌01市域层⾯塑造⾼原湖滨⼭⽔城市的⾃然环境特⾊尊重昆明⾼原⼭地地貌、⽔系密布的⾃然地理特征,充分发挥各类⾃然地质地貌的景观价值。

加强各县(市)⼭体、⽔体周边景观视线控制,塑造特⾊⼭地景观风貌。

02北部突出⾼原⼭地风貌加强三台⼭、拱王⼭、梁王⼭的⽣态保育,维护城市⾃然⽣态基底,构建完善的⽣态安全屏障,整合⼭体、河流、湖泊、湿地、森林等⽣态要素,严守⽣态保护红线,突出⾼原⽣态⼭林特⾊风貌。

03中部彰显⼭⽔相融现代都市风貌充分发挥“⼭、林、湖、河”等各类⾃然地貌的景观价值,塑造⾼原湖滨⼭⽔城市的⾃然环境特⾊,尊重⼭地地貌、⽔⽹密布的⾃然地理特征,彰显⾼原湖滨⼭⽔相融现代都市风貌。

04东南部展现喀斯特地质风貌严格保护坝区优质耕地,杜绝坝区城镇⽆序扩张,彰显坝区景观风貌特⾊的基础上,要对主要⾯⼭区域、⽔体、森林公园、⽥园风光、城市主要出⼊⼝及城市边界、重要开放空间等进⾏坝区空间格局进⾏管控。

东南部充分展现喀斯特地质地貌,加强保护地质地貌⾃然景观风貌。

都市核⼼区总体城市设计鸟瞰图显格局:彰显依⼭、滨湖的⼭⽔城市格局特征都市核⼼区保护“群⼭环抱、池海湖泽、⼭⽔相融”的⾃然⼭⽔格局,加快⾯⼭“五采区”的植被修复和⽯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滇池流域综合治理,控制环滇池区域及阳宗海区域特⾊⼭⽔风貌,严守环滇池区域、滇中东区、安宁地区、阳宗海地区四个坝区的城市开发边界,保护城市⾃然⼭⽔格局。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2.10.18•【字号】云建设[2012]758号•【施行日期】2012.10.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的通知(云建设〔2012〕758号)各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局,有关单位:为进一步明确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和设计要求,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现将《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2年10月18日云南省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筑设计导则(试行)(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前言本《导则》是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方针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实施云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在《导则》编制过程中,总结了云南省既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践经验,参考和借鉴了国家相关的现行标准、规范以及其它省市保障性住房相关标准,在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经认真研究和修改后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和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导则编制领导小组:组长:郭五代成员:赵智捷邓宏旭赵康杨渝李辉周建平何XXX主编单位: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省勘察设计质量协会参编单位:云南省设计院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省建筑工程设计院主要起草人:简宇航李跃春余广鵷席伟李浩冰任洁谢清荣秦进曹阳梅莹辉刘涛汪爱平李甫健李涛万林静主要审查人:普柬陈思珣陈荔晓何喜钟阳刘建吴丹向剑凛苏力罗建方杨仙梅吴保刚郑文潘文目录1 总则2 术语3 选址与规划3.1 一般规定3.2 选址3.3规划指标3.4规划原则3.5 居住环境3.6交通与停车3.7公共服务配套设施3.8无障碍设计3.9室外环境设计4岩土工程勘察4.1前期工作4.2 现场及试验室工作4.3岩土工程勘察4.4岩土工程勘察验收5 建筑设计5.1 一般规定5.2户型标准5.3 户型设计5.4 技术经济指标6室内装修与设施6.1室内装修6.2室内设施7 结构设计7.1一般规定7.2 地基基础7.3体系和材料7.4其他8设备设计8.1 给排水设计8.2 暖通设计8.3 燃气设计9 电气设计10 节能设计10.1 一般规定10.2设计1 总则1.0.1 为贯彻落实国家保障性住房的方针政策,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要求,规范云南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依照国家、云南省有关政策精神,特制定本导则。

山地农村居民点竖向规划研究与实践--以云南省禄劝县新村移民安置点为例

山地农村居民点竖向规划研究与实践--以云南省禄劝县新村移民安置点为例

第52卷第3期2021年3月Vol.52,No.3Mas.,2021人民长江Yangtee&Roeee文章编号:1001-4179(2021)03-0209-05山地农村居民点竖向规划研究与实践——以云南省禄劝县新村移民安置点为例李琳,刘东(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摘要:我国山地面积分布较广,建设山地农村居民点,是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典型山地位置由于地形坡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给山地建筑竖向规划设计带来了诸多困难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小台地竖向布置方案,在台地前缘设置垂直支挡结构,并结合道路、管线、房屋基础等详细讨论了山地农村居民点竖向布置方案的设计要点%研究提出的山地建筑竖向布置方案成功应用于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项目——禄劝县新村移民安置点工程,实现了空间布局合理、建筑功能实用、生态环境优美以及工程投资少等要求%研究成果对提升山地农村居民点竖向设计水平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关键词:山地建筑;居民点竖向规则;小台地;垂直支档结构;边坡稳定性中图法分类号:F301.2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j.nkC1001-4179.2021.3.36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41.67%,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青海、新疆、西藏等地$1]o为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确保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加快山地农村居民点建设,在农村实行“统一规划建房、就近集中安置”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_3]。

工程场地竖向规划是山地建筑设计的重要内容$4「5],常常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居民生活、节约用地、保证居民点整体稳定性以及节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众多因素"其中备受关注的设计难点在于复杂山地位置坡度较大和地质条件复杂多样,对总平面图布局合理性、场地整体稳定性、道路纵坡确定以及土方量等影响较大,增加了竖向规划设计难度$一8],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竖向布置方案"本文结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项目一禄劝县新村移民安置点规划设计,针对安置地的复杂地形和地质问题、开展了竖向设计方案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山地农村居民点竖向设计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对策"1工程概况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涉及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下辖4个乡镇,经征求当地政府和移民意愿后,规划建设禄劝县新村移民安置点,就近集中安置征地移民。

《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制图标准(试行)》2011

《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制图标准(试行)》2011
图3指北针
5.3.4图例
图例应排列在图上适当位置。图例的大小以能与图上的内容相协调,图例应与图上要素相对应.
图例表示样式与附录A表示样式一致。
5.4
现状图、规划图的图内注记应按照附录A的相关规定执行。
5.5 项目区边界
项目区边界应着色,色带内侧为项目区边界,所着颜色应不压盖地物地貌要素。边界线图式见附录B。
图2图签样式
5。3。2图廓整饰
图上每隔10厘米展绘一直角坐标网线交叉点.内、外图廓间靠近图廓角和整百公里数的坐标线,应注出完整的公里数,横坐标数字前应加注该图所在的投影带号,其余坐标线只注出以公里为单位的小数点前二位和小数点后一位,图廓角应标注经纬度。
外图廓用粗实线绘制,内图廓用细实线绘制。
图名采用黑体,字体大小与图面相协调,位置置于图廓正上方。
前 言
为加强对云南省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保证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质量,实现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化,特制定土地整治项目制图标准(试行)。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规划整理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批准.
本标准由云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规划整理中心归口并负责解释.
农田保护工程1农田防护林项目特性表723建设内容7231土地平整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土地平整工程在图面上清晰反映土地平整区域标示田块编号田块编规划设计阶段土地平整工程清晰标示出平整区与非平整区标示平整区的田块编号平整坎高平整面积平整方量田块编号以t后带数字表示如第一田块表示为t1如有土方调配要反映平整区之间的土方调配情况用箭头体现土方调配的方向箭头上部标注调配距离下部标注土方数量并绘制土方量调配表
5。6 项目区缩略图
规划设计阶段,现状图和规划图必须提供项目区缩略图,可研阶段可根据项目区情况,必要的时候提供。

云南省山地城镇建筑设计导则

云南省山地城镇建筑设计导则
图示2536山地建筑的上下段分别按其建筑高度及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并应符合下表的规12山地建筑分类高层山地建筑一类二类单多层山地建筑山地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7m住宅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山地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且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m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藏书超过l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除住宅建筑和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公共建筑537当下段建筑分类低于上段建筑分类时下段建筑按上段建筑分类和下段建筑自身使用性质确定其分类
云南山地区域面积分布广泛,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山地城镇建设对建筑
设计提出了地形、环境有效结合的特殊要求。在山地地形、地质、环境特殊的条件下进
7.1 给排水设计···············································································································19 7.2 暖通设计···················································································································20 7.3 电气设计···················································································································20 8 山地建筑工程技术与自然生态保护················································································22 8.1 工程技术设计原则···································································································22 8.2 绿化技术···················································································································22 8.3 水文组织···················································································································23 8.4 挡土墙及护坡···········································································································23 8.5 自然生态保护···········································································································24

云南省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云南省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云南省城市综合体规划技术导则(报批稿)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设计院2013年8月前言[编制目标]为加快我省城市综合体推进工作,创新城市建设理念,突出城市综合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城市综合体建设促进城市功能整合和土地集约利用,实现城市综合体与城市发展的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导和规范我省城市综合体的规划选址、设计与建设,提高城市综合体的建设质量。

编制组经过调研,依据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标准,参考国内部分省市和省内城市综合体建设实践,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分为八章,第一章为总则,第二章为概念和类型,第三章为规划编制,第四章为规划指标引导,第五章为建设用地引导,第六章为城市设计引导,第七章为其他要求和第八章附则。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概念和类型第三章规划编制第四章规划指标第五章建设用地第六章城市设计第七章其他要求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1.1为规范有序地推进城市综合体建设,制定本导则。

1.2本导则适用于云南省在建、新建和改扩建的城市综合体,我省城市综合体规划设计、项目申报行政许可、技术评审、省级扶持认定依据本导则执行。

非县城驻地的镇、乡驻地、园区、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等城乡社区综合体可参照执行本导则。

1.3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应按照“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规划招商、项目推进”发展路径,建设与我省城市体系和资源环境、发展水平相适应,规模适度、功能合理的城市综合体,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色的城市综合体发展道路。

1.4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应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合理布局、产业互动,集约高效、彰显特色,有序推进、注重品质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二章概念和类型2.1云南特色城市综合体2.1.1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城市综合体是由三种及三种以上的城市功能有机结合的建筑组群,是依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组合多项成城市经济功能,经济业态和内部空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城市生活空间。

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建设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of indoor wirelesssignal coverage system(DBJ 53/T-27-201X)(修订)(征求意见稿)主编部门:云南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批准部门: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x年 xx月xx 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5年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复审结果的通知》(云建标〔2010〕300号)文的要求,在原云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建设规范》(DBJ 53/T-27-2010)的基础上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结合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情况及云南省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了室内无线电信号覆盖系统设计和验收的基本要求,修订了部分章节。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主要技术要求;建筑与机电工程;室内覆盖系统验收;附录A、B、C等。

本规范由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云南省无线电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及相关解释,由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本规范的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将有关资料寄送至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昆明市滇池路1008号,邮编:65022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云南有限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主要起草人:马国良张晓洪刘波涂春明李华文饶曙民赵波张瑞萩李浩夏伟张晶柳林林车晨庄晓源陈昌谋杨永贵吴洋张林昆张国军主要审查人:目次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缩略语) (4)3 基本规定 (5)4 主要技术要求 (7)5 建筑与机电工程 (9)5.1机房的选址与设计要求 (9)5.2供电及接地系统 (11)5.3消防与安全 (13)5.4天线设计要求 (14)5.5管线设计要求 (15)6 室内覆盖系统验收 (18)6.1验收要求 (18)6.2性能验收 (18)6.3机房土建验收要求 (19)附录A主要相关标准 (20)附录B需设室内覆盖系统的主要建(构)筑物 (21)附录C本规范用词说明 (23)1 总则1.0.1为了促进云南省公用移动通信发展,规范室内移动通信设施建设,合理共享台(站)址资源,节约综合成本,保证移动通信网络质量,充分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保护无线电电磁环境,维护社会公众、移动通信用户、运营单位的权益,特制订本规范。

山地城市空间设计探索——以绿春县城东部新城区城市设计为例余谦李茜楠王七林

山地城市空间设计探索——以绿春县城东部新城区城市设计为例余谦李茜楠王七林

山地城市空间设计探索 ——以绿春县城东部新城区城市设计为例余谦李茜楠王七林发布时间:2023-06-30T12:45:42.898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3年8期作者:余谦李茜楠王七林[导读] 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的过程中“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拆真建假、大拆大建”的现象十分普遍。

当前存在的城市特色、建筑文化的缺失,除了有决策机制、公众审美、文化思潮、设计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外,也与传统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中间环节缺失、规划普及面不广等问题有关。

城市设计虽然不是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但在目前多元化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

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云南昆明 650228摘要: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城市更新和新城建设的过程中“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拆真建假、大拆大建”的现象十分普遍。

当前存在的城市特色、建筑文化的缺失,除了有决策机制、公众审美、文化思潮、设计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外,也与传统的规划编制管理体系中间环节缺失、规划普及面不广等问题有关。

城市设计虽然不是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但在目前多元化的城市发展背景下,其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

关键词:中国哈尼城;城市设计;要素控制;管理应用《中国大百科全书》给城市设计下的定义是:“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设计。

一般指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为近期开发地段的建设项目进行详细规划和具体设计。

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各种活动创造出有一定空间形式的物质环境,内容包括各种建筑、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方面,必须综合体现社会、经济、城市功能、审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因此也成为综合环境设计。

”城市设计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居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1、城市设计对绿春县城东部新城区建设的意义1.1城市功能地位提升,城市建设要求提高2014年4月1 日,红河州州委州政府在哈尼梯田保护管理工作专题会议上指出加强哈尼梯田保护管理过程中,做好“一城十景百村二十万亩”的工作,重点建设绿春中国哈尼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前言
2011 年 8 月 30 日云南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
化科学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1〕185 号)。2012 年 11 月 21 日,省委书记秦光荣在
全省保护坝区农田建设山地城镇推进会上,指出建设山地城镇要走具有云南特色的城镇
化发展道路,在“建得起、建得好、建得美、建出特色”上下功夫。
2.1 项目选址·····················································································································2 2.2 项目规划·····················································································································2 2.3 生态建设·····················································································································3 3 场地设计······························································································································4 3.1 建筑布局·····················································································································4 3.2 交通组织·····················································································································4 3.3 竖向设计·····················································································································5 3.4 道路设计·····················································································································5 3.5 管线综合·····················································································································6 3.6 绿化景观·····················································································································6 4 建筑设计······························································································································8 4.1 设计原则·····················································································································8 4.2 单体设计·····················································································································8 5 消防设计······························································································································9 5.1 设计原则·····················································································································9 5.2 消防道路和扑救场地·································································································9 5.3 建筑分类和防火设计·······························································································10 5.4 防火分区···················································································································13 5.5 安全疏散和楼梯设置·······························································································13 5.6 消防电梯···················································································································14 5.7 耐火等级与构造·······································································································15 6 结构设计····························································································································16 6.1 设计原则···················································································································16 6.2 场地···························································································································16 6.3 地基和基础···············································································································17
云南山地区域面积分布广泛,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山地城镇建设对建筑
设计提出了地形、环境有效结合的特殊要求。在山地地形、地质、环境特殊的条件下进
云南省山地城镇建筑设计导则
(试行)
2013-12-01 发布
2013-12-25 实施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目录
1 总则······································································································································1 2 项目选址与规划··················································································································2
7.1 给排水设计···············································································································19 7.2 暖通设计···················································································································20 7.3 电气设计···················································································································20 8 山地建筑工程技术与自然生态保护················································································22 8.1 工程技术设计原则···································································································22 8.2 绿化技术···················································································································22 8.3 水文组织···················································································································23 8.4 挡土墙及护坡···········································································································23 8.5 自然生态保护···········································································································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