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教案

合集下载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第一篇: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讲座教案

一、前言

中国民俗文化是一门以社会民间风俗习惯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人文科学。本讲座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民族、民俗学常识,讲座内容既包括了本学科的基本知识,也注重民俗文化内涵的揭示,同时也适当介绍了本学科的研究与最新发展。民俗实体部分的介绍构成了讲座的整体框架

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本讲座的学习,了解文化的本质内涵,理解并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了解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的起源和发展;理解民俗的分类,民俗的特点,民俗的功能;理解民俗与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关系;

了解民俗调查,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出现、发展和现状。

2.采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要求。第一讲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词语,自古以来,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来界定文化。堪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化”一词源自拉丁文的Cultura,原意是耕种和植物培育。以后逐渐由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精神领域。古罗马哲学家塞罗曾提出“智慧文化即哲学”的著名论断,其内涵则包含了人的心灵、智慧、情操、教育等内容。进入18世纪以后,伏尔泰、康德等思想家、哲学家不断赋予文化以精神或观念的意义。

《说文解字》上说“文,错画也,象交纹。”因此“文”的本意是指各色各样交错的纹理,如手掌上纹理交错称掌纹,天上日月星辰交错称天文,布帛纹理交错成文布纹。“化”的本意为改易、生成、造成,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如《易·系辞下》中“万物化生”的“化”,引申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说文解字》上“化,教行

河西学院《中外民俗》说课稿

河西学院《中外民俗》说课稿

《中外民俗》说课稿

说课教师:赵宏亮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中外民俗》,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法、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该门课程的整体构思,并以第一章绪论为例说明教学实施过程,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中外民俗》这门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的分类和介绍,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中外民俗知识,是其它任何课程不可替代的,同时也是旅游服务人员全面热情宣传中国,推介中国的

知识源泉。

本书知识结构上先总论后分论,全书共12章,1至4章总论用时20学时,5至12章分论用时20学时。

二、说学生

本课程做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是贴近生活的、生动活泼的人文课程。开设在大四第二学期,《旅游地理学》、《旅游文化学》、《客源国概况》是本课程的基础。学生都已在大学二、三年级学习过,基本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民俗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民俗的五特点

3.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民俗和旅游的关系

重点:1、民俗及其种类

2、民俗的基本特点

难点: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四、说教法

1.讲授法:讲授本章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2.激情引趣法:通过音乐、视频、图片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3.自身经历引导法:教师讲述自己在国内的旅游经历,尤其是民族文化的差异部分

4.参与介绍法:自由发言谈论自己所了解的民俗活动

五、说学法

要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歌曲MV:《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中外民俗》教案

《中外民俗》教案

《中外民俗》教案目录

第1章民俗概述

1.1 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1.2 民俗的基本特征

1.3 民俗的社会功能

1.4 民俗的形成

1.5 民俗与旅游

第2章服饰民俗

2.1 服饰民俗概述

2.2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

2.3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2.4 外国服饰民俗

第3章饮食民俗

3.1 饮食民俗概述

3.2 中国汉族饮食民俗

3.3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

3.4 中国港澳台地区饮食民俗

3.5 外国饮食民俗

第4章居住民俗

4.1 居住民俗概述

4.2 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4.3 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4.4 中国港澳台地区居住民俗4.5 外国居住民俗

第5章交通民俗

5.1 交通民俗概述

5.2 中国交通民俗

5.3 外国交通民俗

第6章农业民俗

6.1 农业民俗概述

6.2 中国汉族农业民俗

6.3 中国少数民族农业民俗6.4 中国港澳台地区农业民俗6.5 外国农业民俗

6.6 农业民俗与旅游

第7章工艺美术民俗

7.1 工艺美术民俗概述

7.2 中国工艺美术民俗

7.3 外国工艺美术民俗

第8章人际礼仪民俗

8.1 人际礼仪民俗概述

8.2 中国人际礼仪民俗

8.3 外国人际礼仪民俗

8.4 旅游交际礼仪

第9章岁时节日民俗

9.1 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9.2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

9.3 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9.4 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9.5 外国岁时节日民俗

第10章游艺民俗

10.1 游艺民俗概述

10.2 中国汉族游艺民俗

10.3 中国少数民族游艺民俗10.4 中国港澳台地区游艺民俗10.5 外国游艺民俗

第11章世界主要宗教

11.1 宗教概述

11.2 佛教

中外民俗教学计划

中外民俗教学计划

川大科技园职业技能培训学院

__2014___学年__ 第一__学期授课计划

任课教师郭瑞雪授课班级13级旅游

1,2,3班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

教材名称中国民族民俗

依大纲名称

本课程重、难点1、生产、生活民俗与礼仪、信仰民俗

2、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

授课计划编写说明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编写此计划

本学期计划

学时数108 教学

周数18

审批人

周学

时 6

授课按排理论教学104 教研室

主任

实践教学

习题课教务处

处长

复习课 2

机动 2 校长

合计108

教学授课进度安排表

周次日期授课章节内容摘要学时作业备注

1 民族概念;中国多民族的形

成和发展 2

课后

习题书上

2 中国多民族的特点及其概

况 2

课后

习题书上

3 民俗的概念;中国民俗的起

源与发展 2

课后

习题书上

4 民族民俗与旅游

2

课后

习题书上

5 生产民俗

2

课后

习题书上

6 生活民俗

2

课后

习题书上

7 礼仪民俗

2

课后

习题书上

8 信仰民俗

2 课后

习题

书上

9 汉族的形成、发展及民俗风

2 课后

习题书上

10 汉族与各少数民族的交流

2

课后

习题书上

11 北方少数民族(满,回,维,蒙,

朝鲜等族)的民俗风情 2

课后

习题书上

12 北方少数民族(哈萨克,达斡

尔,鄂伦春等族)的民俗风情 2

课后

习题书上

13 西南部分少数民族(苗,彝,

藏等族)的民俗风情 2

课后

习题书上

14 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侗,白,

傣,纳西等族)的民俗风情 2

课后

习题书上

15 中南及东南部分少数民族

(壮,土家等族)的民俗风情 2

课后

习题书上

16中南及东南部分少数民族

(瑶,黎等族)的民俗风情 2

课后

习题书上

17 中南及东南部分少数民族

中外民俗教材教案

中外民俗教材教案

中外民俗教材教案

教案标题:中外民俗教材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和比较中外不同民俗文化的异同之处。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民俗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心态。

3.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中外不同民俗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2. 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3. 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外民俗文化的异同。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民俗文化观念。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准备:

1. 中外民俗文化教材和相关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练习册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

Step 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中外不同民俗文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讨论并列举出他们所了解的中外民俗文化的例子。

Step 2: 介绍中外民俗文化(15分钟)

教师通过PPT或多媒体展示,介绍中外不同民俗文化的背景和特点。包括但不限于中秋节、春节、圣诞节、万圣节等。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Step 3: 学习相关词汇和表达(15分钟)

教师提供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并进行解释和示范。学生可以跟读和模仿,以加深对词汇和表达的理解和记忆。

Step 4: 比较和分析(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种中外民俗文化进行比较和分析。每个小组要准备一份报告,包括该民俗的背景、庆祝方式、相关习俗等,并重点突出中外异同之处。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和讨论。

Step 5: 总结和反思(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中外民俗文化的异同之处,并让学生反思他们对不同民俗文化的态度和观念是否有所改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立秋节气与中外民俗文化异同

立秋节气与中外民俗文化异同

立秋节气与中外民俗文化异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立秋节气的起源和意义。

2. 探究中外立秋节气的异同。

3.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立秋节气的起源和意义。

2. 中外立秋节气的异同。

三、教学重点:

1. 立秋节气的起源和意义。

2. 中外立秋节气的异同。

四、教学难点:

1. 探究中外立秋节气的异同。

2.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1. 引导学生回顾节气的概念和分类。

2. 提问:你们知道立秋节气吗?它在哪一天?有什么特点?

Step 2:学习立秋节气的起源和意义

1. 学生阅读材料,了解立秋节气的起源和意义。

2.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立秋节气的主要特点和庆祝活动。

Step 3:探究中外立秋节气的异同

1. 学生分小组,分别调查国内和国外的立秋节气庆祝活动。

2. 学生展示调查结果,比较中外立秋节气的异同。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异同?这反映了哪些文化差异?

Step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1.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立秋节气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跨文化交流活动,比如制作展板、演讲或展示节目等,展示中外立秋节气的异同。

六、教学资源:

1. 立秋节气的起源和意义的相关材料。

2. 中外立秋节气的调查材料。

七、教学评价:

1. 学生的调查报告和展示活动。

2. 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能力。

八、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化资料,深入了解中外节气文化的异同。

2. 学生可以参观当地的立秋庆祝活动,亲身体验中外文化的交流。

中外民俗教学目标

中外民俗教学目标

《中外民族民俗》教学目标

课程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也需要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了解、熟悉中外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对于国家间、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开展国际、国内文化旅游都极其重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和中外各民俗的认识,系统地掌握民俗的概念、基本特征和社会功能,以及民俗与旅游之间的密切关系,力争从民俗的深层文化内涵出发,揭示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为深入探索旅游文化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规律奠定基础;使学生既能对中外各国的风俗有所了解,又能根据民俗学的基本原理对中外众多民俗现象进行分析理解。为从事旅游相关专业工作及学好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思想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新理论,有效的树立起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团队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

知识教育目标:全面了解民族的基本原理、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农业民俗、传统节日、宗教信仰等。

技能培养目标:结合实例进行分析、通过讨论、辩论获得对相关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并能够更好的解决日常工作工所遇到的难题。通过对知识的学习,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知识水平,近而提高学生

工作能力水平。

中外民俗教案

中外民俗教案

中外民俗教案

篇一:小教教案1

沈阳大学

教案

第1次第1页

第1次第 2 页

第1次第 3 页

第1次第 4 页

第1次第 5 页

篇二:第一章民俗概述

中外民俗课程单元设计

教案首页

第1 单元第9周 2 学时

单元标题:

模块一:民俗概述

课堂类别:

理论讲授

教学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民俗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民俗的特征与功能、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2、能力(技能)目标:

(1)能理解民俗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并能通过丰富旅游活动,提高经济效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民俗的特征与功能

2、难点:民俗的特征与功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案例分析法、讲授法、ppt演示法

教学材料及工具:无

教案正页

主要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新课内容

(一)导入任务,明确要求(10分钟)

播放红莓花儿开、康定情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三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观看我国旗袍图片;观看有趣的民谣,引起学生对民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1、民俗的定义及分类(15分钟)

(1)民俗的定义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从民俗与人类的关系上看,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它起源于人类社会

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展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

(2)民俗的分类

民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宝库,它的内容在不断的变化或扩展着。但是,民俗亦有它自身独特的类型和构架。按民俗的内容划分,我们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这是通常民俗学的分类方法。

经济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等。

各异的风土人情教案

各异的风土人情教案

各异的风土人情教案

第一章:引言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1.2 教学内容:

介绍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

探讨风土人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3 教学活动:

让学生展示他们对不同国家风土人情的了解。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风土人情对生活影响的观点。第二章: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培养学生对亚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2.2 教学内容:

介绍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如日本、韩国、中国等。

探讨亚洲国家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2.3 教学活动:

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亚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体验亚洲国家的传统习俗。

第三章: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培养学生对欧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3.2 教学内容:

介绍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如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探讨欧洲国家的饮食习惯和节日庆典。

3.3 教学活动:

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欧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进行美食制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欧洲国家的饮食习惯。第四章: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4.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培养学生对非洲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4.2 教学内容:

介绍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如尼日利亚、南非、埃及等。探讨非洲国家的音乐舞蹈和传统习俗。

4.3 教学活动:

让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非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进行音乐舞蹈表演,让学生体验非洲国家的音乐舞蹈。第五章:美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5.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美洲国家的风土人情。

中外民俗课件教材精讲

中外民俗课件教材精讲

2、苗族
苗族服饰是我国和世界上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 区域,有200种之余,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 族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 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头饰包括银角、银扇、银帽、银 围帕、银飘头排、银发簪、银插针、银顶花、银网链、 银花梳、银耳环等。佩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 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 制品,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 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 美称。这正是苗族服饰被称为是“穿在身上的百科全 书”的所在。
图2-5 旗袍
图2-7 满族男子发式
图2-6 满族头饰
2、蒙古族
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蒙古族长期 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 袍。长袍身端肥大,袖长,下摆均不开衩。蒙 古族服饰除长袍外还包括腰带、靴子、首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男子 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 衣高领。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 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 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 扣,格外醒目。
图2-8 朝鲜族服饰
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 民俗
1、回族
回族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穆斯林服饰的特征最显 著。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 白色制作的圆帽。圆帽分两种,一种是平顶的,一种 是六棱形的。回族妇女常戴盖头。服装方面,回族老 汉爱穿白色衬衫,外套黑坎肩(称“马夹”)。回民 根据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坎肩,既可当外套,又可 穿在里面。回族妇女的传统衣服一般都是大襟为主, 装饰内容很丰富。少女和媳妇很喜欢在衣服上嵌线、 镶色、滚边等,有的还在衣服的前胸、前襟处绣花, 色彩鲜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中国民俗文化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化》教材第四章“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文化”,详细内容包括: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中国民间艺术(如剪纸、泥塑、京剧等)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品欣赏;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增强民族自豪感。

2.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提高审美素养。

3. 让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中国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

重点: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让学生了解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中的传统节日习俗。

4. 例题讲解:讲解民间艺术品的鉴赏方法,以剪纸、泥塑、京剧

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欣赏并分析教材中的民间艺术品。

6. 讲解:介绍中国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如团圆饭、年夜饭等。

7.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

六、板书设计

1. 中国民俗文化

传统节日

民间艺术

饮食文化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方式

民间艺术的鉴赏能力

饮食文化中的民俗风情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请简述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庆祝

方式。

中外民俗文化教案设计(单元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教案设计(单元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

《中外民俗》教学⼤纲

《中外民俗》教学⼤纲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

授课时数:72学时(课内理论教学64学时,课内实训8学时)

适⽤专业:旅游管理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中外民俗》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民俗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本课程主要从民族与宗教两个⾓度对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民俗进⾏介绍,旨在通过学习让学⽣了解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居住民俗、饮⾷民俗、服饰民俗、节⽇民俗、⼈⽣礼仪民俗、宗教信仰民俗和禁忌民俗,了解国外信仰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部分国家的民俗民风。

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渗透职业素质与社交礼仪的重要性。运⽤⼀些案例和资料中有教育意义与专业相关的有价值的东西对学⽣进⾏潜移默化的引导与教育,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让学⽣了解社会⼤的⽅向以及健康向上的社会现象,展现社会的阳光⾯。引导学⽣树⽴正确的⼈⽣观和价值观。因为学⽣是旅游专业,是导游的预备军,在教学当中随时渗透导游职业的道德取向,引导学⽣换位思考,从⼀个旅客的⾓度思考如何去做⼀名合格的导游,培养学⽣良好的道德修养与职业素质。

⼆、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本课程从旅游⾏业⾃⾝性质与特点出发,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的职业能⼒为⽬的,在教学中,理论以够⽤为主,知识以适⽤为度,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以教师讲授、指导与学⽣实训相结合,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式,充分利⽤数据、图⽚、案例分析、讨论等⽅法,突出应⽤性特点,⼒求精讲博收,培养学⽣的基础理论⽔平与应⽤能⼒,提⾼学⽣的综合素质。

导论部分主要让学⽣了解民俗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民俗的分类分类,同时理解民俗,在旅游中所起的作⽤以及旅游对民俗的影响。教学的重点是民俗的概念、民俗的特征、民俗的分类、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在教学中应注意运⽤具体的民俗事象进⾏分析,利于学⽣的理解与掌握。

大学中外民俗教案

大学中外民俗教案

课程名称:民俗学

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外民俗文化的概念、特点及研究方法。

2. 掌握中外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如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

3. 比较中外民俗文化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1. 中外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内容。

2. 中外民俗文化的比较分析。

教学难点:

1. 中外民俗文化的跨文化理解。

2. 学生对民俗文化的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简要介绍民俗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民俗文化对于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此重要?

二、讲授新课

1. 民俗文化的概念及特点

- 解释民俗文化的定义、内涵和范围。

- 分析民俗文化的特点,如传承性、地域性、民族性等。

2. 中外民俗文化的代表性内容

- 以节日为例,介绍中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以及外国的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

- 以民间艺术为例,介绍中国的剪纸、年画、皮影戏等,以及外国的狂欢节、斗牛节、赛龙舟等。

3. 中外民俗文化的比较分析

- 比较中外节日习俗的异同,如春节与圣诞节、中秋节与情人节等。

- 比较中外民间艺术的异同,如剪纸与圣诞节装饰、皮影戏与斗牛节等。

三、课堂讨论

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本民族的民俗文化?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

四、课堂小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民俗文化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俗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五、作业布置

1. 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撰写一篇简短的介绍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民俗》教案目录第1章民俗概述

第2章民俗的定义及分类

第3章民俗的基本特征

第4章民俗的社会功能

第5章民俗的形成

第6章民俗与旅游

第7章

第8章第2章服饰民俗

服饰民俗概述

中国汉族服饰民俗流变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民俗

外国服饰民俗

第3章饮食民俗

饮食民俗概述

中国汉族饮食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民俗中国港澳台地区饮食民俗外国饮食民俗

第4章居住民俗

居住民俗概述

中国汉族居住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民俗中国港澳台地区居住民俗外国居住民俗

第5章交通民俗

交通民俗概述

中国交通民俗

外国交通民俗

第6章农业民俗

农业民俗概述

中国汉族农业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农业民俗中国港澳台地区农业民俗外国农业民俗

农业民俗与旅游

第7章工艺美术民俗

工艺美术民俗概述

中国工艺美术民俗

外国工艺美术民俗

第8章人际礼仪民俗

人际礼仪民俗概述

中国人际礼仪民俗

外国人际礼仪民俗

旅游交际礼仪

第9章岁时节日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概述

中国汉族岁时节日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岁时节日民俗中国港澳台地区岁时节日民俗外国岁时节日民俗

第10章游艺民俗

游艺民俗概述

中国汉族游艺民俗

中国少数民族游艺民俗

中国港澳台地区游艺民俗

外国游艺民俗

第11章世界主要宗教

宗教概述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其他宗教

第12章我国主要民俗村和民俗博物馆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

云南海埂民俗村

北京民俗博物馆

南京民俗博物馆

天津民俗博物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