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
肝脏超声造影
概述
一.超声造影剂在不同超声声压下的行为模式:
1.在低声压时,以线性共振为主,
2.中等声压时,出现非线性共振,即谐波,
3.高声压时,微泡破裂,非线性反应及谐波更明显,但持续时间短暂。
二.非线性共振-谐波的声学特性:
1.散射回声强度下降,旁瓣效应降低;
2.对低速血流检出率增高;
三.超声造影剂与CT、MR造影剂的差异:
1.CT、MR造影剂为小分子微粒,水溶性,可透过Cap,最终经肾脏排泄,而UCA不能透过Cap,只能停留在血液中,气泡破裂后最终经肺排出;
2.CT、MR造影剂可形成延迟期增强影像,而UCA在血管及血池中循环时,显像模式与CT、MR相同,但由于UCA不能透过Cap,CEUS很难形成延迟期增强。
四.声诺维:NO2代
1.其主要成分为六氟化硫气体,注射后15min内,都排出体外,其清除与性别和剂量无关。
2.药品包装盒:瓶装UCA粉末,5ml注射器,20G静脉穿刺针。使用时,将5ml N.S注入瓶内,震摇20s,6h内使用仍有效,每次抽取前,均需震摇小瓶5s,抽取式应倒置小瓶,如不慎抽吸过量,切忌回推,以免空气进入。
3.非心脏超声造影:团注法,剂量2.4ml,V=1ml/s,推注完毕后,立即快推N.S 5ml。
5.机械指数
MI是指声束聚焦区组织平均接受的超声压力近似值,美国规定的MI<1.9,MI过高时,UCA微泡容易破裂
6.肝脏超声造影图像观察与解释:
1.时相:动脉期:10-30s;门脉期:30-120s;延迟期:120s以后。
2.如果一个病灶内含有不同水平的增强,则定义为增强水平最高的那部分;
肝癌超声造影ppt课件
患者男性,53岁,因右半结肠癌入院。
二维超声检查发现肝二叶内数个稍强回声团,较 大约1.9cm×1.9cm,边界清,形态欠规则,内回 声不均,部分病灶呈“牛眼征”。
肝癌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 动脉期病 灶呈快速 均匀整体 高增强
肝癌超声造影
门脉期病 灶呈明显 低增强
门脉期早期 病灶内造影 剂即开始消 退,呈现典 型“快出”, 表现为低增 强
内回声欠均匀。余
肝光点增粗、实质
回声极不均匀
肝癌超声造影
肝癌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 பைடு நூலகம்脉期
2个病灶 内部分别 呈无增强 及低增强
门脉期病灶内造影剂逐渐充填,
较周围肝组织呈等增强
肝癌超声造影
延迟期病灶仍呈等增强;肝穿刺活检病理提示 病灶内部有异型细胞,考虑不典型增生结节
肝癌超声造影
肝硬化结节
超声造影表现: • 动脉期、门脉期及实质期均呈等增强
超声造影在肝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肝癌超声造影
超声造影在肝癌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 检测出肝内有占位性病灶,作出定性诊断。 • 对有恶性肿瘤的病人检测肝脏有无潜在病灶,如卫星结节或
转移灶,优于常规超声和CECT。 • 对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病人监测及时发现小肝癌。
• 肝肿瘤的治疗的应用 • 引导穿刺活检和消融治疗前的病灶准确定位。 • 评估肝肿瘤的介入消融治疗效果。 • 评估肝肿瘤生物治疗、放疗、化疗疗效动态评估。
肝脏超声造影分三个时
病理诊断结果:肝脏结节呈炎性肉芽肿
改变(肝结核)。
谢谢!
肝血管瘤增强方式分以下两种 1、整体增强。 2、斑片状增强。
B超诊断结果:肝右叶(脏面)实质性占 位病变。 病理诊断结果:肝海绵状血管瘤。
填充较快者数秒钟肿瘤体增强,较慢者 则需3-4分钟,有的肝血管瘤持续增强 到延迟相。 少数肝血管瘤早期增强快速,数秒钟肿 瘤整体增强,认为瘤内存在动静脉瘘, 文献报道血管瘤动静脉瘘发生率为25.7 %-26.9%左右。
肝癌超声造影声像特点:
造影剂快进快出,在门脉相和延迟相消 退而使肿块呈低回声。
B超诊断结果
肝右叶近肝边缘处快进快出结节性质待 查,考虑恶性病灶可能大,建议AFP进一 步检查。
陈胜虎
男
33岁
Biblioteka Baidu
主述:反复右上腹部疼痛20余天。
超声检查结果:肝右前叶下段前方,肝
脏包膜外低回声实性肿块,考虑肝外炎 性肿块可能性大。
肝脏超声造影分三个时相
1、动脉相:自造影早期肿瘤血管增强开始到 门静脉内出现造影剂信号为止,出现时间多在 注射造影剂40秒内。 2、门脉相:主要表现为门静脉内高浓度造影 剂灌注,正常肝实质开始增强,在注射造影剂 后41-120秒内出现。
3、延迟相:肿瘤血管与门静脉内造影剂灌注 状态消失,肝实质强烈增强而肿瘤结节呈边缘 清晰的弱回声病灶,出现在造影后121-360秒.
技能带教11月-肝脏超声造影
• 老年女性、82岁 • 脑梗、冠心病、胆囊炎病史 • 饮酒史
• 二、 检查前准备 • 1. 造影剂制备及注射要求。
• 二、 检查前准备 • 2. 建立患者周围静脉通道。
• 二、 检查前准备
• 3. 了解受检者临床资料(病史、实验室 和其它影像学检查)和检查目的, 判断是否适合CEUS检查, 排除禁忌症; 并获得知情同意。
时间 结束 25-35 120 微泡消失(大约240-360)
• 五、临床应用
• 1. FLLs的定性诊断 • (1) 常见恶性FLLs的增强表现 • 3) 肝转移癌(Metastatic liver cancer, MLC) • 由于来源的肿瘤不同, CEUS表现可有不同。 • 86%为富血供病灶,
不伴有肝硬化的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流程图
摘自于欧洲超声造影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
欧洲超声造影规范建议
伴有肝硬化的肝脏局灶性病变鉴别诊断流程图
注:HCC为肝细胞性肝癌;DN为增生结节;RN为再生结节 摘自于欧洲超声造影使用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南()
富血供转移 性肝癌
局限性
• 肥胖的体型、肠气干扰、声窗差、移动伪像都可能 有碍于CEUS。
• 病变较小、在肝实质中位置较深时,超声造影可能 很难显示,尤其是在深度大于12cm和弥漫性脂肪改 变的肝脏中。
肝脏超声造影检查怎么做
肝脏超声造影检查怎么做
发表时间:2020-12-16T02:44:14.55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0期作者:杨萍[导读] 超声造影早已在心血管病变检查及超声诊断中广泛应用,于1986年才首次在肝脏诊断中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超声造影技术也获得进步,相较于之前,在肝脏微小病灶的诊断中,检出率有较大的提高。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641000
超声造影早已在心血管病变检查及超声诊断中广泛应用,于1986年才首次在肝脏诊断中应用。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超声造影技术也获得进步,相较于之前,在肝脏微小病灶的诊断中,检出率有较大的提高。近几年,超声造影成像借助新的造影技术和造影剂的静脉注射,能清晰的显示组织和微细血管的血流灌注,分辨率、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明显提高。超声造影的造影剂有两类,一类是灌肠或口服造影剂,一类是血管造影剂,而血管造影剂也称微泡造影剂。超声技术由实验研究发展为临床应用,尤其在肝脏疾病的诊断方面有较大的进展,相关研究已证实微泡造影剂的安全性。
1.造影原理
相关研究指出,造影剂之所以会显影,是因为造影剂内含有微小气泡。微小气泡的散射回声(背向)即为声像学上的回声。微小气泡与肝界面和血液的液界面形成较多的声学界面,从而出现造影效果。注入造影剂后,通过对造影剂的行踪进行观察,可以了解肝内微血管分布情况,从而诊断和鉴别诊断病变。
2.肝脏超声造影检查的方法
首先需要设置造影条件,进入造影检查模式后,对成像条件进行调节,然后进行造影。探头的切面在感兴趣区,始终将病灶保持在图像中间。通过肘前静脉注射造影剂,一般为2.4毫升,如果患者有脂肪肝、肝硬化或比较肥胖,可以将造影剂量增加到4.8毫升。记时器打开后,对病灶、周围组织的动态变化情况和增强情况进行观察,持续5-6分钟。造影时将存储功能启动,按照检查的目的对动态图像进行存储。
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经静脉造影增强超声
•
专家论坛
•
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经静脉造影增强超声
毛木翼 夏焙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8.02.001
作者单位:518026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深圳市儿童医院超声影像科
通信作者:夏焙,Email :xiabeimd@
超声是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focal liver lesions ,FLL )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因鉴别诊断的局限性,常需行进一步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 )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检查。经静脉造影增强超声(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在欧洲已广泛应用于儿童[1]。2016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批准Lumason 静脉注射造影剂应用于儿童非心脏成像,在中国称该剂为声诺维(SonoVue )。2017年1月FDA 再次增加了SonoVue 在儿童的适应证,用于经膀胱输尿管造影成像。尽管CEUS 在成人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SonoVue 仍未在我国获准用于儿童,已有医疗中心在取得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将SonoVue 应用于儿童临床研究,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文就国内外文献报道的CEUS 在儿童局灶性肝脏病变诊断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一、剂量和适应证
FDA 批准SonoVue 用于小儿的剂量为0.03 ml/kg , 每次最大剂量2.4 ml 。在此之前,已有多国学者采用了不同的儿童给药方案,注射量因年龄、体重、造影目的和探头不同等而异,使用高频探头、病变较深或患者肥胖时,剂量需要增加。对于肝脏CEUS ,文献报道有以下应用方法[
肝癌超声造影
晚期相
实质相
动动脉相
转移CA
超声造影对转移性肝癌的诊断较有特异 性
造影表现:转移性肝癌动脉期呈快速厚 环状增强或整体增强。也表现为“快进 快出”,比原发性肝癌“进”得更快, “出”得也更快,消退更早。门脉期及 实质期呈明显的低增强,典型呈“黑洞 征”。
患者男性,53岁,因右半结肠癌入院。
二维超声检查发现肝二叶内数个稍强回声团,较大 约1.9cm×1.9cm,边界清,形态欠规则,内回声 不均,部分病灶呈“牛眼征”。
门脉相
血管瘤
患者女性,52岁,二维超声于肝左叶内探及一不 均质回声团,大小约3.9cm×3.2cm,边界清, 形态欠规则,内以稍强回声为主,相间不规则低 回声。CDFI显示病灶周边血流较为丰富
病灶动 脉期呈 周边结 节状高 增强
门脉期 造影剂 缓慢向 心性不 完全充 填,病 灶呈等 增强
至实质期病灶内部造影剂仍 未完全充填,呈等增强
是否有病灶? 如果有,那有几个? 1个,2个, 3个, 还是更多? 肿瘤在哪里?
明确有无残存肿瘤组织
基波
动脉相
仍然存活的部分肿瘤组织 快速填充 SonoVue.
精确地提示了需要进一步 治疗的部位.
门脉相 门脉相
病灶局部射频治疗(RFA)后
二维超声显 示原病灶部 位一稍强回 声区,范围 约 2.3cm×2.0 cm,边界可 辨,形态欠 规则,内回 声不均
Sonazoid及SonoVue超声造影下肝局灶性病变的灌注模式探讨及与增强MRI的比较研究
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肿瘤影像学》2020年第29卷第6期Oncoradiology 2020 Vol.29 No.6
559
·论 著·
Sonazoid及SonoVue超声造影下肝局灶性病变的灌注模式探讨及与增强MRI的比较研究
韩 红1, 2,丁 红1,黄备建1,毛丽娟1,方 超3,王文平1
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32;
2. 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 200032;
3.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超声科,上海 200031
[摘要] 目的:评价在示卓安(Sonazoid )及声诺维(SonoVue )两种不同超声造影剂下肝局灶性病变灌注模式异同,并与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进行比较。方法:25例肝局灶性占位患者,随机接受SonoVue 或Sonazoid 超声造影,患者均进行增强MRI 检查。观察肝内良恶性病灶在不同增强检查方式、不同超声造影剂下灌注模式的异同。结果:25例肝局灶性占位中恶性肿瘤11例,良性肿瘤14例。超声造影与增强MRI 在评价肝局灶性占位的动脉期增强与延迟期廓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00,P =0.50)。2例恶性病灶,超声造影显示延迟期廓清,但增强MRI 显示延迟期为等信号及环形增强。与SonoVue 超声造影相比,Sonazoid 超声造影时肝实质延迟期造影剂浓度高,观察病灶廓清时间更充分。结论:应用SonoVue 或Sonazoid 超声造影和增强MRI 均可用于肝内局灶性占位的诊断与鉴别,恶性病灶多表现为“动脉期增强、延迟期廓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在少部分患者中,超声造影、增强MRI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延迟期存在差异。两者互相补充,可进一步提高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关键词] 肝占位;超声造影;磁共振成像 DOI: 10.19732/ki.2096-6210.2020.06.007
肝脏超声造影指南2012版
肝脏超声造影指南2012版
摘要:
1.肝脏超声造影的发展历史
2.肝脏超声造影的应用范围
3.肝脏超声造影的临床优势
4.肝脏超声造影的指南解读
5.肝脏超声造影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一、肝脏超声造影的发展历史
肝脏超声造影是一种通过超声波对肝脏进行实时动态成像的技术。自2004 年我国批准第二代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 上市以来,低声压谐频造影技术在临床上迅速开展,在肝脏疾病方面的应用报道层出不穷。
二、肝脏超声造影的应用范围
肝脏超声造影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主要应用范围包括:
1.肝脏肿瘤的检测和定位:通过肝脏超声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肿瘤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2.肝脏弥漫性病变的检查:对于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肝脏弥漫性病变,肝脏超声造影可以直观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
3.肝脏血管疾病的诊断:肝脏超声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血管结构,有助于诊断肝脏血管疾病,如肝癌、肝血管瘤等。
三、肝脏超声造影的临床优势
肝脏超声造影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以下优势:
1.无创性:肝脏超声造影无需进行穿刺或注射造影剂,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风险。
2.实时动态成像:肝脏超声造影可以实时动态显示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变化,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高分辨率:相较于传统的超声检查,肝脏超声造影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微小病变。
4.广泛的应用范围:肝脏超声造影适用于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四、肝脏超声造影的指南解读
《肝脏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2012)》旨在规范肝脏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指南从肝脏超声造影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图像解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对比常规超声及增强CT在提高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
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常规超声检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根据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点,结合病史给出初步良恶性判断后,进一步超声造影检查,对病灶造影剂灌注过程进行分析,得出综合判断;所有患者均行增强CT检查,最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常规超声检查特点,初步诊断:良性肿瘤21例(29.6%),恶性肿瘤50例(70.4%);经超声造影诊断:良性肿瘤24例,恶性肿瘤47例;增强CT诊断:良性肿瘤26例,恶性肿瘤45例;经病理检查,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46例。超声造影检查肝脏良恶性肿瘤诊断敏感性为93.61%,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2.96%,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良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肝脏的肿瘤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标签:超声造影;肝肿瘤;增强CT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良恶性的早期无创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超声虽可以诊断病灶的存在,但对肝脏肿瘤定性诊断的能力有限,临床上往往还需借助增强CT/MRI检查来决定治疗方式[1-2]。本研究应用超声造影检查7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探讨其在肝脏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62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其中男47例,女15例,年龄29~71岁,平均(46.4±12.5)岁;肝脏病灶共71个,直径1.3~14.2cm,平均(6.1±2.7)cm。71例病灶全部经穿刺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肝细胞性肝癌(HCC)37例38个,肝转移癌7例8个,肝血管瘤11例14个,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3例4个,肝硬化结节4例7个。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病变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是20世纪医学研究取得重大成就的领域之一,而超声造影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刚开始只适用于右心造影,而后逐步发展到心之外的各脏器。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作为强烈的声学反射体和散射体,在超声仪器上可产生多种成分的回波信号,使组织和器官影像增强、并呈现时间及强度差异的方法,了解各实质脏器的组织血流灌注,通过对血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解脏器的生理和病理改变,从而对其功能及病变性质进行判断。
超声造影剂在肝脏灌注中的表现
由于肝脏具有双重供血的特征,所以使其在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后可以观察到三个典型的血管时相:却动脉期相、门静脉期相及延迟期相。动脉期相一般为肘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30秒内,门静脉期相一般为30~120秒,延迟期相一般为120~360秒或更长。
造影剂及仪器使用的方法
目前,我国较多用的为“声诺维”第三代造影剂,使用前先用带有20G针头的三通管肘中静脉注射并静脉留置针,然后向装有“声诺维”的瓶子内注入5ml 生理盐水并用力振摇,并用注射器抽取1.6ml-2.4ml向静脉作弹丸式注射,注射完后用5ml生理盐水冲管,多病灶时先对主要病灶进行造影检查,必要时于延迟时相再次注射1.2ml、1.6ml或2.4ml造影剂对次要病灶的观察。
仪器一般配备对比脉冲序列、脉冲反相谐波成像、能量脉冲反相谐波影像、相干造影成像技术、实时造影匹配成像技术、造成影微血管灌注成像、编码谐波造影等造影软件的超声仪及其相应探头。
检查方法
检查前要透彻了解所使用的造影剂、设备及配备的软件、灌注生理学知识、造影时扫描方案的设计、扫描时的步骤、造影时的数字化采集存储、造影时的阅片分析等。造影前先用二维、彩色多普勒、频普多普勒先检查,以明确病灶的部位、范围、大小、性质以及血流状态、RI、PI等参数的测量,这样造影时能对主要病灶的观察以及对次要病灶的兼顾。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肝脏的临床应用
近十年来,随着高效、稳定的新型造影剂的不断研发应用,以及造影剂成像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造影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不仅能增强组织器官回声强度及多普勒信号强度,提高辨别细微结构能力和血流显示的敏感性,并且能够显示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状况。超声造影技术已成为现代影像技术中观察组织器官结构同时显示血流功能状况的技术,并将影像诊断推进到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新高度。同时,随着分子影像学的迅速发展,靶向性微泡造影剂也将为影像诊断及治疗学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一、超声造影剂及其成像基本原理
综合超声造影剂的基本结构和显效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微泡类造影剂和微粒类造影剂,其中研究应用的主要类型为微气泡类造影剂。在气泡外加一层薄膜保证气体不弥散溶入血液,克服了自由气泡存活时间过短的局限性,直径小于10μm左右的包膜气泡可通过肺循环,用于左心及外周器官造影。此类包膜微泡造影剂是目前应用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含悬浮颗粒的胶状体可用于增强组织器官的背向散射,且有较好的造影效果,它的存活时间长,但考虑到毒性的影响,只能小剂量使用,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新型的包膜类造影剂是目前超声造影剂发展的主流,已成功应用于临床中。基于其同所含气体成份的不同,包膜类超声造影剂可分二代:
第一代造影剂,即空气型微泡造影剂,以Albunex、Levovist为代表,Albunex 系一种以白蛋白为包膜的微泡,其微泡内气体为空气,Levovist系一种以半乳糖为包膜的空气型微泡造影剂。第二代造影剂,即氟化气体型微泡造影剂,以SonoVue、Optison等为代表,与第一代造影剂相比,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微泡内气体变为高分子的氟化气体,另外其微泡包膜由脂质物质/或表面活性剂代替了蛋白类,使微泡稳定性更佳。这些变化使得第二代造影剂具有更优的稳定性与持久性,是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超声造影剂,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组织造影增强。
超声造影与增强CT_检查诊断小肝癌效能比较
∗基金项目:河北省廊坊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编号: 2022013121)
作者单位:065000河北省廊坊市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超声科(郝永欣,孟祥安,骆允);感染性疾病科(高美丽);放疗科(刘欢);影像科(刘磊);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超声影像科(沈荣)
第一作者:郝永欣,女,32岁,医学硕士,主治医师㊂E-mail:li-uhuahua0428@
通讯作者:沈荣,E-mail:SR4568521@ ㊃肝癌㊃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效能比较∗
郝永欣,孟祥安,骆允,高美丽,刘欢,刘磊,沈荣
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诊断对小肝细胞癌(HCC)的效能㊂方法㊀2020年1月~ 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104肝脏小结节患者,病灶直径ɤ3.0cm㊂均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㊂应用2018年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对肝脏小结节分类,分析CEUS与增强CT诊断小肝癌的效能㊂结果㊀CEUS与增强CT对肝脏小结节分类有93例(89.4%)一致,一致性良好(Kappa系数=0.749,P<
0.05);在104肝脏小结节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HCC者42例(高分化29例,低分化13例),肝脏良性结节62
例;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EUS与增强CT诊断小肝癌均有较高的效能(P均<0.05),CEUS与增强CT以LR-4/LR-5为判断HCC的标准,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61和Kappa=0.803),显示CEUS的诊断效能稍优于增强CT 诊断;高分化HCC患者CEUS检查达峰时间和开始廓清时间分别为(29.4ʃ4.8)s和(62.4ʃ5.7)s,均显著长于低分化者ʌ分别为(25.0ʃ4.3)s和(51.8ʃ5.2)s,P均<0.05ɔ㊂结论㊀CEUS和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均有较高的效能,在某些情况下,CEUS检查可能更具优越性,对评估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可能有帮助㊂
肝脏超声造影
第71页/共83页
第72页/共83页
3. 介入诊疗领域的应用 (1) 引导靶向穿刺 1) 应用目的: ① 常规超声下显示不清或边界不清的病灶,在CEUS引导下穿刺活检可清晰显示靶灶, 提高活检的准确率,减少穿刺针数。 ② 肝癌消融或其他局部治疗后,通过CEUS检测出常规超声难以辨认的残存或局部进 展的肿瘤,并在CEUS引导下精准穿刺,补充治疗。 ③ 肝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后,通过CEUS检测出常规超声和CECT难以辨认 的存活肿瘤,并在CEUS引导下联合消融治疗,提高局部疗效。 2) 引导方法: 拟穿刺活检的病例参考CECT/CEMRI的图像定位。对消融、TACE后需要补充治疗的 病例,首先局部消毒铺巾、局麻,准备好穿刺针具,再注射造影剂,在肿瘤范围显示 最大、肿瘤边界最清楚时进行穿刺。
第47页/共83页
第48页/共83页
6) 肝局灶性脂肪变或缺损 (Focalfatty change or sparing) 与肝实质同步增强,同步消退,三期均呈等增强。
第49页/共83页
第50页/共83页
第51页/共83页
第52页/共83页
7) 肝囊肿 (Livercyst) 表现为三期无增强,边界清楚。
第67页/共83页
第68页/共83页
第69页/共83页
2. FLLs的探测 (1) 应用目的: 1) 提高检测微小FLLs的灵敏度。 2) 探测被CECT/CEMRI发现但常规超声未能显示的病变。 3) 介入性诊疗领域的应用(详见下述)。 (2) 检查方法 1) 一般的探测在注射造影剂后有顺序地搜索式扫查全肝,不要遗漏每一个肝段和死角, 直至认为扫查充分或造影剂清除为止。 2) 对已由CECT/CEMRI检测出的病变,对照CECT/CEMRI的图像或采用融合成像技术, 确定病灶位置,然后注射造影剂,找出病灶并观察其增强表现。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分析
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肿瘤影像学》2020年第29卷第6期Oncoradiology 2020 Vol.29 No.6
565
·论 著·
通信作者:沈以松 E-mail:139****************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分析
沈以松,罗 鑫
江苏省宝应县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江苏 宝应 225800
[摘要] 目的:观察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实时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表现,评价CEUS 在肝脏局灶性病变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行CEUS 检查的50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62个病灶)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EUS 特征。结果:以穿刺标本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CEUS 检出62个肝局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如下: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85.7%,胆管细胞性肝癌(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CC )100.0%,转移性肝癌(metastatic hepatic carcinoma ,MLC )100.0%,肝血管瘤94.1%,局灶性增生结节(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 )92.3%,肝硬化结节100.0%,肝局灶性脂肪缺损100.0%,肝局部炎性病变100.0%。1个HCC 误诊为肝血管瘤,1个肝血管瘤和1个FNH 均误诊为HCC 。恶性病变组的始增时间早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病变组的达峰时间、始消时间明显早于良性病变组,持续时间明显小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肝脏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大部分具有典型的增强模式。结论:CEUS 通过提供肝内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清晰反映出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增强特点,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准确率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关键词] 肝脏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DOI: 10.19732/ki.2096-6210.2020.06.008
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
3.超声造影显示:动脉相病灶周边为高增强, 门脉相和延迟相为等或低增强;病灶
内部依液化程度不同动脉相呈稍低或不
均匀增强,门脉相和延迟相出现早于正 常肝组织的轻度消退。
肝脓肿治疗后
肝囊肿
肝囊肿是较常见的一种生长缓慢的肝 内局限性良性病变。常由体检时发现,可无 症状,较大囊肿可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 包块。囊肿破裂时可出现出血、休克、腹痛 等相应症状。
诊断要点:
圆形或椭圆形壁薄的无回声暗区,后方 伴增强效应。超声造影显示病灶3期均无增 强。
多囊肝
多囊肝是一种以肝脏多发性散在的囊 肿致肝损害为特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常 伴有多囊肾、多囊脾、多囊胰、多囊肺及 肠道多发囊肿等。临床常为无症状的肝肿 大,肝功能异常,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 延长、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和门冬酸氨基 转移酶增高等。
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
⑴均匀性脂肪肝:肝脏轻、中度增大,肝实 质前半部呈弥漫性均匀增强,光点细密, 远场回声衰减,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肝静脉变细。
⑵非均匀性脂肪肝:根据肝内脂肪分布的不 同分局灶型、叶段型、弥漫型。
2.多普勒超声:均匀性脂肪肝CDFI血流显示 稀少,非均匀性脂肪肝的局限性回声异常 区血流显示走行正常。
性团块。 2.团块内或周边可见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
频谱多普勒显示为动脉血流频谱。 3.超声造影显示“快进快出”的增强特征。 4.有时可见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相 周边结节状增强、中央无增强、环状增强 小病灶:快速整体增强 早期完全增强呈高回声 轮辐状动脉离心性供血,供养动脉 增强呈等回声
增强呈等回声
增强呈等回声 增强呈低或高回声 无增强
整体增强呈高回声 无增强区域 周边增强、中央无增强 内部分隔增强肝段增强呈高回声 肿瘤整体增强呈高回声 无增强区(坏死) 周边增强 无增强区(坏死) 周边部增强 无增强
门脉相 部分或整个肿瘤向心性增强
高回声 中央疤痕呈低回声 等回声
延迟相 肿瘤整体增强 中央无增强(部分血栓形成、纤维化) 等或高回声 中央疤痕呈低回声 等回声
等回声
等回声
等回声
等回声
无增强
无增强源自文库
增强呈等回声 高回声、无增强区域 周边高或等回声增强 周边低回声、分隔增强呈高回声 等回声或低回声 无增强区(坏死) 低回声 无增强区(坏死) 低回声或无增强
等回声 无增强区域 周边高或等回声增强,中央无增强
低回声
低回声或无增强
低回声或无增强
病灶种类 肝血管瘤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 局部脂肪缺损 局部脂肪变性 再生结节 肝囊肿 肝腺瘤 肝脓肿 肝细胞性肝癌 少血管型转移性肝癌 胆管细胞性肝癌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 典型特征 附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