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
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以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技能训练。
教学技能训练是指培养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教学素质的过程,它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技能训练中,有一些基本原则是需要遵循的。
教学技能训练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是指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
实践是指教师需要通过实际教学操作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在教学技能训练中,理论与实践应该相互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学技能训练要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因此,在教学技能训练中应该注重培养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教学。
第三,教学技能训练要注重反馈和评估。
教学技能的提高需要不断地进行反馈和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来了解自己的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获取更多的反馈和建议,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第四,教学技能训练要注重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
教师的教学技能是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
教师应该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跟上教育领域的最新发展。
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教育培训班、研讨会等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共同提高教学技能,促进专业发展。
教学技能训练要注重实践和反思。
教师的教学技能需要通过实际教学操作进行锻炼和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
通过实践和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加以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教学技能解读1.(判)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构成了教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起点。
17世纪末,教师教育机构开始萌芽2.(判)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
(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3.(单选)教学技能界定为: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4. 教学技能至少包括以下三层涵义:1.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3.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 (判)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
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
6. (判)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7.(多选)教学技能的特点:(一)示范性;(二)复杂性;(三)发展性;(四)操作性;(五)整体性8.(单选)美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微格教学的创始人德瓦特·爱伦9.(了解)教学技能分为: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指导技能、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等10.(多选)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一)目的性原则;(二)分解原则;(三)示范原则;(四)反馈原则;(五)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11.(单选)“角色扮演”就是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受训者在进行教学技能训练中扮演“教师”和“学生”等不同角色,用类似演戏的方式来提高受训者的教学技能水平。
12.(单选)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13. 微格教学的特点:(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14.(了解)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1)理论学习和研究;(2)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3)提供示范;(4)组织讨论;(5)编写教案;(6)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7)反馈评价;(8)修改教案,再循环15.(判断)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
如何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如何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是传递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而如何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实用,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几种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并分析其优势和实施方法。
一、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一种以具体实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解决。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实施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组或多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问题、找出关键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进行展示和总结。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案例中总结出相关理论,并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结合。
二、项目驱动学习项目驱动学习是一种以实际项目为依托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施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项目,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分工合作,完成项目目标。
在项目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不仅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三、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一种将学生送往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施方法: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训。
在实习期间,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实习实训结束后,学生还要进行实习总结和经验分享,从而将实践与理论进行深入结合。
结论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分析法、项目驱动学习和实习实训等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资格考试-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第一章教学技能概述1.教学技能概念: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包括三层含义:①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②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③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3.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4.微格教学:形成于美国20实际60年代的教育改革运动。
它是196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德瓦特·爱伦和他的同事首先开发建立的。
含义: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教学技能的实践性较强的方法。
第二章备课技能1.备课的涵义: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从宏观;二是深入章节从微观。
2.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3.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㈠通览教材,全面理解:①研究课程标准②研读教材,钻研教材必须做到懂、透、化③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㈡精读教材,深层领会:①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②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㈢精细加工,再创教材:①教材语言的转换②教材内容的取舍③教材内容的增补④教材内容的调整⑤教材内容的再加工。
4.教学进度计划:是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在了解学生、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基础上,对教学活动拟定的具体行动方案。
可分为: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进度计划和课时教学进度计划(即教案)。
5.教学目标:是学校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教与学的方向。
专业的教学理论与实践
专业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教学则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核心环节。
专业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如何将其有效结合。
一、教学理论的重要性教学理论是教学活动的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
它通过对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研究和总结,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学理论的主要作用如下:首先,教学理论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的准则,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时间,并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学理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理论指导,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潜力。
同时,教学理论也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理论可以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
教学理论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制度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学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教育教学。
教学理论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支持和指导,而实践则验证和完善了教学理论。
教学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为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践为教学理论提供了实证和反馈。
通过实践,教师可以验证教学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发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同时,实践也可以为教学理论提供新的思路和创新点。
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过程,将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转化为新的研究课题,推动教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三、如何有效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为了更好地结合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方面,有许多途径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与职业培养的结合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示范,使学生能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例如,在教授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理论知识,然后进行实践操作演示,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 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设计和实施实践项目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项目设计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科相关的实践项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通过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学生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与职业培养的结合将实践教学与职业培养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并了解相关的职业培养需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或实践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培养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的实际应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实践教学与职业培养的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践操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实践教学与职业培养的结合等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中。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1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1教学技能是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的整体体现2教学技能的形成是内外兼修的结果3教学技能是在教师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教学技能的分类:1备课技能2教学设计教学3课堂教学技能4教学方法技能5教学语言表达技能6教学媒体选用技能7学法指导技能8检查学习效果技能9说课与听评课技能10教学评价技能11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3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2分解原则3示范原则4反馈原则5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4教学技能训练方法:1观察法2书面作业法3对镜练习法4录音训练法5角色扮演法6模拟教学7介入教学8教育教学实习9微格教学5微格教学的特点: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技能训练单一集中,针对性强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
6微格教学的操作过程:(1理论学习和研究2确定要训练的教学技能3提供示范4组织讨论5编写教案6微格教学实践和记录7反馈评价8修改教案,再循环)7备课:是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的过程。
8备课的类型:1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2学期备课,单元备课和课时备课3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9备课的内容:1备课程标准2备教材3备学生4备教法5备学法10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1研究课程标准2研读教材3多渠道搜集教学资源)2精度教材,深层领会(1把握教材的内在特征2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1突出重点2突破难点3抓住关键))3精细加工,再创教材(1教材语言的转换2教材内容的取舍3教材内容的增补4教材内容的调整5教材内容的再加工(1认知性加工2趣味性加工3操作性加工))11理解学生的内容:1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2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3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4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状况5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6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7学生的家庭情况8学生班集体情况12了解学生的方法:1观察法和谈话法2调查研究法3教学反馈法4摸底测试法5资料分析法6阶段判别法。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
第一章教学技能解读1、(判断)20世纪90年代依赖,教师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技巧。
2、(单选)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心智活动方式。
3、教学技能、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三种不同形态。
4、教学艺术是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
5、教学技能既表现为教师个体的经验,又是教师群体经验的结晶,它根植于个体经验,又不是个体经验的简单描述。
6、(多选)教学技能的特点:示范性、复杂性、发展性、操作性、整体性。
7、(单选)美国教育改革家、微格教学的创始人是德瓦特爱伦。
8、(分解原则)教学技能分为:备课技能、教学设计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技能、教学语言表达技能、教学媒体选用技能、学法知道基恩那个、检查学习效果技能、说课与听评课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和教学反思技能。
9、(多选)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10、(多选)教学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日本教学家提出)、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11、(单选)微格教学是一个可控制的实践系统,利用这个系统可使师范生和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
12、(简答)微格教学的特点:(1)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技能训练针对性强;(3)信息反馈及时有效。
13、(判断)微格教学不能代替教育教学实习和实际的现场操作练习,而只是培养和训练教学技能的方法之一。
第二章备课技能1、(单选)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前提,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
2、(多选)根据备课把握的内容,可以把备课分为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3、(多选)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学法。
4、(简答)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1)通览教材,全面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实践结合
课堂教学中的理论实践结合概述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课堂教学中理论实践结合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理论实践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1. 加强研究效果: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研究效果。
2. 培养实践能力:理论实践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实际情况并做出正确决策。
3. 提升学生兴趣: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能够增加学生对研究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和探索的积极性。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理论实践结合常常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理论实践结合的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来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2.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实际场地或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经历和感受实践情境,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项目实践: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实践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 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际实验和数据分析,验证和应用理论知识。
5.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通过实际服务和接触社会实际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社区实践中。
总结在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实践的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发展。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际实践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际实践引言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它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组织地安排课程和教学的过程和方法,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的一种过程。
教学设计既具有理论性,也具有实践性。
理论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性依据,而实践则是教学设计的检验和落地实施的关键。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教学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教学设计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理论教学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石,它研究教学的本质、原则和方法。
教学理论主要包括认知学派、行为主义学派和构造主义学派等。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学科知识有深入的了解。
教师应该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发展趋势,以便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教学。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科知识的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提高教学质量。
3.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和教育活动的心理过程。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方式,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教学评价理论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评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学评价理论主要包括格式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方面。
格式评价是教学设计中的小结和总结,通过测验、考试和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
综合评价则是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和实际应用能力等方面。
二、教学设计的实际实践教学设计的实践是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和评估。
以下是教学设计的实际实践步骤:1.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它明确了教师想要学生达到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知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
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团队。
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加强培训、提供实践机会和建立学习平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学校教师的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力。
一、加强培训教师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机会。
首先,学校可以组织各类专业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授课。
这些培训可以围绕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等方面展开,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
其次,学校可以引入外部培训机构,与其合作开展定制化的培训项目,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培训,教师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提供实践机会教育理论只有结合实践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学校应该积极推动教师参与教育实践,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首先,学校可以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为教师提供实际操作的场所和条件。
比如,可以建立教研活动室、实验教室、艺术创作室等专门的教学空间,供教师进行教学模拟和实践操作。
其次,学校可以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开展实践项目。
例如,与当地企业合作,为教师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行业发展动态,了解新技术、新理念在实际应用中的情况。
通过实践,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三、建立学习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一个学习平台,为教师提供交流、分享的机会。
首先,学校可以成立教师研究小组或教研团队,让教师们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教学经验分享。
通过研讨会、学术讲座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激发教学创新的动力。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教师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和学习材料。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教师通常进行的教学反思是_____。
A : 教学前反思B : 教学中反思C : 教学后反思D : 横向反思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教学后反思是指在一堂课或一个阶段的课上完后,对自己已经上过的课的情况进行回顾和评价。
教学后反思也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
我们通常进行的教学反思,多是这类反思。
2、单选题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一个有关的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是_____。
A : 愉快教学法B : 情景教学法C : 尝试教学法D : 成功教学法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3、多选题根据课堂讲授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分为_____等类型。
A : 讲述B : 讲解C : 讲读D : 讲演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4、单选题学生具有向师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具有_____。
A : 复杂性B : 发展性C : 整体性D : 示范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
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使得教师教学技能的构成、水平和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具有直接和间接的自发影响力。
5、多选题课堂对话问题需要注意对“度”的把握,下列选项中把握恰当的是_____。
A : 对话尽量浅显,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B : 对话要深奥超前,以便促进学生的发展C : 对话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D : 对话尽量避免“对不对” 、“是不是”之类的提问参考答案: CD本题解释:【答案】CD。
解析:课堂对话既不易浅显,亦不能过于深奥。
浅显的随意对话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对话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
6、单选题讲酸碱中和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现象,王老师特意拿了实验仪器给大家做了实验,这种方法属于_____。
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一、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教师对教育目标、方法、手段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教育需求。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效性。
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注重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同时,教师要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和机会。
五、强化团队合作团队合作是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强化团队合作可以提高教师的协作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等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方法。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五篇范文)
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五篇范文)第一篇: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1.教师专业素质包括哪些内容?构成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内容:(1)专业知识;(2)专业技能;(3)专业情意的水平。
A.专业知识:作为一名专业的教师,应该具备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的知识,教育学科知识。
B.专业技能: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
教学技能与教学能力的完备结合是教学才能。
专业技能由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构成。
教学技巧有:导入,强化,变化刺激,分组活动,教学媒体运用,沟通与表达,结束补救教学技巧。
教学能力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
C.专业态度: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自我意象,尊重,工作动机,工作满意感,任务知觉,未来前景)(意义: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肯定的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的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2.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1)进入师范教育前的影响因素:父母和老师,价值取向,教师地位待遇等。
(2)师范教育阶段的影响因素:师范生的社会背景,人格特质,学校的教育设施,环境条件等。
(3)任教后的影响因素:教师的生活环境。
(学校,社区)3.结合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现实,在当代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终身性,一体化必要性。
在教师教育终身性,连续性的要求下,我国的教师应迈上一个新的台阶:(1)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2)随着在职教师培训的不断发展,应逐步完善在职教师培训制度;(3)教师教育内容要科学化,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4)教师的教育方式和职前教育模式多样化;(5)教师在职培训与职前培训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校本培训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潜化优势就是加强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联系。
要如下条件保障:学校教师自主,质量保证系统,资金支持。
教育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育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行业的专业人才的一门学科,其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同时拥有实践经验。
理论与实践是教育学专业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产生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理论是指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和原则。
实践则是指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根据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依据,而实践则是检验理论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形成科学和高效的教育工作。
二、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点理论和实践在教育学专业中有着许多融合点。
首先,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其有效性。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其次,实践可以激发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会促使人们产生新的理论观点和解决方案。
最后,理论和实践可以相互借鉴和补充。
理论知识可以为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而实践经验又可以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在于培养具备教育专业素养的人才。
教育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可以了解教育工作的规律和原则,掌握教学设计和教育评价的方法,拓展教育思维和视野。
同时,通过实践锻炼,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育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成为既有理论素养又具有实践能力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四、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实施途径教育学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1.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在教育学专业的培养中,注重实践教学的设置和实施。
可以通过实习、实训、教学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2. 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课程设计:课程设置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
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教育工作者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践以及教育评价的能力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
一、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不断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将其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中。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具备对不同学科教育理论的掌握,了解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及个性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需要关注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践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独立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首先,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比如,在教授抽象概念时,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
其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只有不断实践和总结,教育工作者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三、教育评价的能力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科学、客观、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能力。
教育评价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也是教师指导教学的依据。
教育工作者应了解各种评价方法和工具的使用,能够根据学科不同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需要掌握数据分析和解读的技巧,能够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这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践以及教育评价的能力。
只有掌握了这些能力,教育工作者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事业的使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共5篇)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共5篇)第一篇: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第一章教学技能概述1.教学技能是包括心灵、感情和身体在内的整个人的行动,是一种全身心投入的知识、情感、行为整合的实践。
2.教学技能是教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是内外兼修的结果、在知识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3.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4.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教育理论课、教学技能课、学科教科法、课外活动、真实教学情景。
5.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观察法、书面作业法、对镜练习法、录音练习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介入教学、教育教学实习、微格教学。
第二章备课技能1.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2.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统揽教材、全面理解;精读教材、深层领会;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3.了解学生包括:①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认知状况;③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经验基础;④学生对学科的认识状况;⑤学生的学习意志、情绪和自信心;⑥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⑦学生的家庭情况;⑧学生班集情况。
4.了解学生的方法:观察法、谈话法、调查研究法、教学反馈法、摸底测验法、资料分析法、阶段判别法。
5.制定学年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要通过教材、内容项目要齐全、分析要准确深入、教学目标要明确,进度要合理科学、措施要得力。
6.编写教案的要求:①要高度重视、态度端正。
②要切合实际、坚持五性(科学性、主体性、教育性、经济性和实用性)。
③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
④要重视正本、关注副本。
⑤要认真备课、纠正“背课”。
⑥内容全面、及时调整。
第三章课堂教学技能1.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①语言规范、简明、生动;②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③要与板书、体态语相结合;④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教育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育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学科,旨在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此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并分析其对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
理论是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概括和归纳的抽象表达,而实践是理论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和验证。
在教育学专业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
二、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教育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借鉴。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教育工作者可以了解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实践。
例如,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践对理论的反馈作用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情境能够为理论研究提供新的问题和思考。
通过实践,教育工作者可以发现理论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创新。
实践的反馈可以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使教育学专业获得更加丰富和实用的理论体系。
四、教育学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教育学专业在培养学生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这样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更能在教育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因此,教育学专业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成长。
五、如何提高教育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育学专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课程设置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案例教学、讨论等方式提供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实践环节方面,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实地实习和实训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真实的教育实践。
3. 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经验,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教育实践。
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培训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则是教师培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领域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教师需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践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
理论为实践提供指导,实践则为理论验证提供依据。
在教师培训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育理论的实用性和局限性。
教师在培训中通常会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学法、评估与反馈等相关理论,这些理论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基本框架。
教师通过学习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和学习障碍,从而制定出更为有效的教学计划。
然而,仅仅依靠理论的学习并不足以培养出优秀的教师。
教师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应用这些理论,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课堂观察和同行评议等方式进行。
通过这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观察到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反馈以及同伴的评价,从而更好地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理论的学习需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师在实际课堂中应用所学的理论,进行不同的教学探索,例如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
教师在实施这些教学策略时,会发现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距,他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课堂的实际情况。
这种调整本身就是一个理论实践结合的良好范例。
教师可以通过反思实践中的问题,回到理论中寻找解决方案,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另一方面,教师在实践中的经验也会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发展与更新。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教师在当前教育环境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往往无法通过先前的理论框架来解决。
这时,教师对教学实践的深刻理解可以促使教育理论的进一步研究。
从而推动教育工作者在理论上的创新与发展。
在高校和教师培训机构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措施可以多种多样。
例如,教师培训课程中可以设置案例分析环节,让教师们对真实的课堂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育是培养学生才智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实践教学作为一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探讨实践教学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一、实践教学的概念和意义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实践活动以及实地考察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其中并进行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
相比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际操作。
实践教学对学生的意义重大。
首先,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生动性,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最后,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践教学的核心。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实验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并通过实际观察和数据统计来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实验教学法,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法是一种通过实地考察来学习和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实地考察中能够亲身接触到实际问题和现象,通过观察和实地调研来深入了解所学的知识。
实地考察能够使学生从理论中脱离出来,更加贴近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实习实训法实习实训法是一种通过实际实习和实际操作来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能够进一步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复习题
二、多选题
1、在我国,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中,把教学技能分为五类:⑴教学设计技能;
⑵使用教学媒体技能;⑶课堂教学技能;
⑷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能;⑸教学研究技能。
2、教学技能训练的原则:目的性原则、分解原则、示范原则、反馈原则、训练与自我完善相结合原则。
3、教学技能训练的途径:⑴教育理论课;
⑵教学技能课;⑶学科教法课;⑷课外活动;⑸真实教学情景。
4、备课的内容: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5、一个完整教学目标的表述由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对象、表达学习效果的行为、表现行为的条件、学习程度。
6、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一般由标题、说明部分和教学进度三部分构成。
7、教案内容主要由概况、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四部分组成。
8、按教案是纸质还是采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的,把教案分为纸质教案和电子教案两类。
9、课堂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引发兴趣、进入课题。
10、课堂讲授的类型: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基本类型(根据课堂讲授方式的不同)。
11、根据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关于认知目标的层次把课堂提问划分为:回忆提问、理解提问、应用提问、分析提问、综合提问、评价提问六种类型。
12、根据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言语行为时是否参与其中,可以把课堂倾听分为介入型倾听和非介入型倾听两大类。
13、课堂对话的特点:民主性、生成性、多边性、开放性、倾听性。
14、课堂对话的类型:包括人与客体的对话、人与人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对话三个方面。
15、课堂板书的特点:直观形象性、高度概括性、艺术性。
16、课堂板书的类型:文字板书、图画板书、综合式板书。
17、教学反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激励、调控、媒介、预测四个方面。
18、教学强化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方法促进和增强学生某一行为向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教学行为。
19、按操作手段的不同,可以把教学强化分为语言强化、标志强化、动作强化、活动强化四种类型。
20、课堂观察的方法:㈠目视法(扫视法、巡视法、注视法、凝视法)㈡提问法。
21、教学口语的基本特征:教育性、科学性、针对性、规范性、口头性、启发性、可接受性。
22、教态语言的特征:辅助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
23、教态语言的功能:教育功能、传递信
息功能、激励功能、强化功能。
24、教态语言的类型:身姿变化(站姿、
走姿、手势)、面目表情、外表修饰(服装
服饰、发型配饰、美容化妆等)三个方面。
25、对学生新型学习能力的指导主要包括
四个方面:信息能力指导、自主学习指导、
合作学习指导、探究学习指导。
26、探究学习的特点:与接受学习相比,
探究学习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过程性和
实践性四个基本特点。
27、说课的类型:从说课的功能角度划分,
说课主要有研究性说课、示范性说课、检
查性说课、评比性说课。
28、教学反思的特点:超越性、实践性、
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
29、教学反思的过程:教师反思实践分为
四个循环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
—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
三、简答题
1、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2、微格教学的特点
3、备课的类型:
4、钻研教材的意义:
5、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
6、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
7、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
8、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
9、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
10、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
11、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
12、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
13、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提高的途径
14、简述说课的作用:
15、听课的基本要求
16、评课的基本要求:
17、使用教师成长档案袋就注意的问题
18、教学反思的途径:
1、教学技能训练的方法有哪些?
㈠观察法;㈡书面作业法;㈢对镜练习法;
㈣录音训练法;㈤角色扮演法;㈥模拟教
学;㈦介入教学;㈧教育教学实习;㈨微
格教学。
2、微格教学的特点:㈠强调理论
与实践的紧密结合;㈡技能训练单一集中,
针对性强;㈢信息反馈及时、有效、全面。
3、备课的类型:㈠个人备课和集体
备课(参与人数的多少);㈡学期备课、单
元备课和课时备课(备课把握的内容);㈢
课前备课和课后备课(备课的时间先后)。
4、钻研教材的意义:㈠有助于教
师掌握教材的逻辑体系;㈡有助于教师科
学设计教学内容;㈢有助于全面贯彻和落
实课程标准。
5、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㈠通览教
材,全面理解;㈡精读教材,深层领会;
㈢精细加工,再创教材。
5、编写教案的基本要求:㈠要高度
重视,端正态度;㈡要切合实际,坚持“五
性”㈢要优选教法,精设课型;㈣要重视
“正本”关注“附件”;㈤要认真备课,纠
正“背课”;㈥要内容全面,并及时调整。
6、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㈠导入
要有针对性;㈡导入要有启发性;㈢导入
要有趣味性;㈣要恰当把握导入的“度”;
㈤导入要有艺术性。
7、课堂讲授的基本要求:㈠语言
要规范、简明、生动;㈡要时刻关注学生
的反馈信息;㈢要与板书、体态语相配合;
㈣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8、课堂提问的基本要求:㈠合理
地设计问题;㈡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㈢
要目的明确,把握好时机;㈣提问的语言
要准确、具有启发性;㈤提问的态度要温
和自然;㈥要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9、课堂对话的基本要求:㈠营造
对话的气氛;㈡选择适当的对话话题;㈢
真诚地倾听学生言说;㈣要提高对话质量。
10、课堂板书的基本要求:㈠要精
选内容,突出重点;㈡要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㈢要形式灵活,布局合理;㈣要文
字精当,科学性强;㈤要书写规范,示范
性强;㈥要把握时机,适时板书。
P85-86
11、教学反馈的基本要求:㈠反馈要
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目的;㈡要多途径获
得学生的反馈信息;㈢反馈必须及时;㈣
反馈必须准确;㈤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反馈。
12、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㈠内
容要精心选择;㈡难易要适度;㈢数量要
适当;㈣题目要有启发性;㈤形式要灵活。
13、教学口语表达技能提高的途径:
㈠提高内在修养水平;㈡强化语言外化能
力;㈢在实践中进行训练。
14、简述说课的作用:㈠说课为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对话交流提供了平台;
㈡说课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质
量;㈢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15、听课的基本要求:㈠听课前要
先定计划;㈡听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㈢听课时要注意“听”重点内容;㈣听课
时要认真记录;㈤听课时要善于思索;㈥
听课后要及时总结交流评价。
16、评课的基本要求:㈠评课标准
要多元化;㈡要坚持评课之道,讲评课之
德;㈢评课要有激励性。
17、使用教师成长档案袋就注意的问题:
⑴教师本人是档案袋的主人;⑵学校要为
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提供帮助;⑶学校要
恰当利用档案袋评价教师。
18、教学反思的途径:㈠阅读理
论文献,在理论解读中反思;㈡撰写教学
日志,通过写作进行反思;㈢寻求专业引
领和同伴互助,在对话讨论中反思;㈣征
求学生意见,从学生反馈中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