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资料整理

自然辩证法资料整理

1、什么叫自然辩证法?其性质和研究对象,内容,范围和体系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周期性答: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的,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中,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非平衡态自组织理论证明,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环境中获取负熵流来抵消系统内部的熵产生,就可能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演化为一种稳定有序的结构。

同样,混沌理论也揭示了通向混沌的道路,说明了系统从有序向无序的转化过程。

在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中,正是由于以上两个演化才使得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自然界的系统演化,既不是单调地走向有序和进化,也不是单调地走向无序和退化。

有序和无序的不断转化,进化与退化的不断交替,使自然界处于永恒的物质循环之中。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1.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技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其中,两对矛盾:即人与自然、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之间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体系的始终。

2.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主要内容。

体系结构:全书由论文、札记、计划草案共181篇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6部分。

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导言。

论述了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主要成就,说明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第二部分:自然科学与哲学。

论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能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错误。

第三部分:辩证法。

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由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组成。

第四部分:物质的运动形式。

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时间、空间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五部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

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科学的分类是以研究对象的运动形式为主要依据,可以分为社会科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力学。

第六部分:劳动创造了人。

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间架起桥梁。

3.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简述)[答到八卦、五行]古代自然观的三个组成部分:探讨世界本原问题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问题的原子论,探讨天体运行规律的宇宙论(天体论)。

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与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自然辩证法资料

自然辩证法资料

1.什么是系统,如何理解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普遍存在方式?答:系统是由若干有特定属性的要素按特定关系而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它是由两个以上的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以及整体与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部分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出整体功能。

系统具有普遍性、动态性和整体性,其本质特征在于它的整体性。

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都是以系统方式存在的,自然界万事万物都是以系统方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

远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就确认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恩格斯曾明确指出系统是自然界物质的存在方式。

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系统,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而我们在这里所说的物体,是指所有的物质存在。

确认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不仅要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系统,而且要认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客体都自成系统。

从微观的基本粒子到宇观的总星系,从无机界到有机界等等,都是由其内部若干要素按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相互依赖而组成的、具有确定结构的相对独立的系统。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客体不仅自成系统,而且又互成系统。

大系统中有小系统,若干小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大系统。

这种互成系统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2.如何理解系统的整体性,普遍性特征答: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是由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的关系基础上组成的整体,这些关系的集合不能先于或脱离部分而存在,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但处于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不是单纯的叠加或者机械的堆积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的,从而使整体具有新的属性和规律,这些新的属性和规律与它的各个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具有的属性和规律有质的区别,他们不是部分属性和规律的相加,系统的本质特征在与它的整体性。

系统的普遍性。

用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其中任何事物都以系统形式存在着(不仅由极大量原子组成的宏观物体有关内在联系和复杂的相关作用,即使是比原子核还小的各种基本粒子,也是有其内部物质系统。

)同样,生命用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界,没有任何客体能够脱离系统形式而独立存在。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一、简答题1、自然辩证法含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的一般发展规律,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就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它的研究内容有: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科学的说明。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的统一。

(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汲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根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主要观点、特征(1基本思想:①唯物论与辨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主要观点:①自然界是先在的和历史的自然界②自然界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自然界③用辩证的思维认识世界(3特征:实践性、历史性、辩证性、批判性4、系统自然观的特征系统性、复杂性、演化性、广义性5、人工自然观的特征主体性、能动性、价值性6、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重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梳理汇总

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梳理汇总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A、自然辩证法的产生缘由:“自然辩证法”一词,最初是恩格斯为其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的部分手稿所定的一个归类题目,其本意是“自然界的辩证法”。

B、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C、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a、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概括和在科学技术认识与实践中的应用。

是一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反思性的特点。

作为学科名称,“自然辩证法”即是“科学技术哲学二b、自然辩证法是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整体上把握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

D、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包括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a、自然观。

即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论。

b、科学技术工程产业观。

科学观是指科学的本质、特征、分类与发展动力;技术观是指技术的本质、特征、体系结构与发展动力;工程观是指工程的本质、特征、发展过程、发展动力和其与科学技术的划界;产业观是指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c、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是指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事实的获取、科学抽象与科学思维、科学假说的形成以及科学理论的创立。

技术方法论包括技术方法的内涵与特点、技术发明方法、技术预测方法、技术开发方法以及技术评价方法。

工程方法论包括工程系统方法、工程集成方法以及工程决策方法。

产业方法论包括产业化过程与机制。

d、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与社会。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而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意识形态也会对科技产生影响;科技应用具有两面性。

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一种崭新的科学的自然观,它吸取了历史上各种自然观的精华,摒弃了旧自然观的糟粕,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瑰丽的理论概括和根本观点。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与内容是什么?答:自然辩证法就是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观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这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关于自然的组成成分PDF59?1、在自然界组成上的假说:用自然的原因解释自然泰勒斯:水是万物的本原阿那克西曼德:无定形者阿那克西米尼:气赫拉克利特:火恩培多克勒:四根说(火、气、水、土)留基伯、德谟克利特:原子和虚空(二)宇宙结构模型PDF54?万物的本原是数。

1.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认为音乐和哲学可以净化灵魂。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音乐的和谐还是事物间的和谐,都体现了一种数的规定性。

2.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被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的规定性比物理属性更为普遍3.数字先于事物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

一切事物的形状具有几何结构,它与数字对应:1是点2是线,3是面,4是体,再由此产生四元素。

数是万物的本源,追求数的和谐是探索自然定律的过程中最有力的启发性原则。

菲罗劳斯:一切可能知道的事物,都具有数;因为没有数而想象或了解任何事物是不可能的。

托勒密地心体系:①地球静止不动地居于宇宙的中心。

②每个行星和月亮都在“本轮”上匀速转动,而本轮中心又在“均轮”上绕地球转动,只有太阳直接在均轮上绕地球转动。

地球与各个均轮的圆心有一定距离的偏离。

③水星和金星的本轮中心始终位于日地连线上,这一连线一年绕地球转一周;火星、木星、土星到它们各自的本轮中心的直线始终与日地连线平行,它们每年绕各自的本轮中心转一周。

自然辨证法整理资料

自然辨证法整理资料

自然辨证法整理资料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P8-10答:研究对象:第一,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与字眼的关系,即自然界的辩证法。

第二,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和技术研究的辩证法。

第三,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内容:由四个部分组成,即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P14答:基本内容:全篇共四束,辩证法和自然科学,自然研究和辩证法,自然界的辩证法,数学和自然科学,恩格斯不仅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同时还论述了科学技术的本质,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科学认识论的有关问题,从而确定了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总体框架。

意义:自然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划时代变革。

3.古代朴素自然观有什么特点?P38-39答:古代的朴素自然观表现为对自然的本性、特质、运动、联系与演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究,甚至有些思想已经进入到相当精深的层次。

然而,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它缺乏对自然从细节上进行精确描述,最终体现为以整体概观代替局部解析,以思辨玄代替真实过程,以神化人性代替自然规律。

总的来说是具有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特点。

4.为什么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发表看作是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革命性标志?P40答:《天体运行论》的主要观点有: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各行星都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自身在自转的同时也绕日公转,从而形成昼夜和四季;月亮绕地球公转,是地球的卫星;这些理论从根本上动摇了维护基督教神学的创世理论的“地心说”。

“日心说”的创立实现了天文学上的革命,给宗教神学以沉重打击。

谓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其实也就意味着自然科学打破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从基督教神学中脱离出来,拥有了它独立的发展体系.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问世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提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当然这个结论也是错的,当时限于技术水平没办法),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着太阳转,这就打破了以前基督教神学中地球中心论的固有理论,是首次打破基督教神学的行为,因此其就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在哥白尼发表了“日心说”(就是《天体运行论》)之前,自然科学一直是宗教所掌控的,完全没有研究出自然科学的本质,反而愈发的将种种自然现象与宗教信仰、神权统治结合,成为教会控制人们思想的一种工具.《天体运行论》否定了宗教对于自然科学的解说,开创了根于严谨思考和周密演算的真正的科学研究,发出了推翻神学统治,走自然科学工作者自己的路的呼声.5.近代机械论自然观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产生的原因是什么?P44答:在16世纪至18世纪前期这一时期,不仅实现了天文学上的革命,并且在力学、数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也取得相当的研究成果,从而引起了自然观上的革命。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

自然辩证法总结汇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旨在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本质。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辩证规律,但也有其特殊的表现形式和规律。

下面将对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汇总。

第一,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的统一体。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矛盾统一体构成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存在的固有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统一是通过对立面的斗争而实现的。

事物的发展就是通过矛盾的运动和斗争而推动的。

第二,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封闭循环、波浪前进的,大起大落、递进不断的。

事物的发展是符合螺旋式的,既有周期性的重复,又有质的飞跃。

这种螺旋式的发展规律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第三,事物的发展是逐渐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正是通过这些曲折,事物才得以成长和发展。

例如,自然界中的生物进化过程就是一个经历了数百万年曲折发展的过程。

第四,事物的发展是有限度的。

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限度和发展阶段。

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辩证规律,不可能无限制地发展下去。

当事物达到一定的极限和停滞状态时,就会产生新的矛盾,推动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事物的发展是分阶段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和周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一个个的历史阶段。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不同的阶段和周期推动的,每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六,事物的发展是相对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发展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不变和绝对的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都有其自身的时空条件和限制。

事物的发展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规律来进行的,不可能超越自身的限制。

自然辩证法归纳

自然辩证法归纳

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自然界:是指有内在联系的―过程集合体‖。

3.自然观:研究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对自然界总体的、根本的看法。

4.观察方法:指人们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和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的仔细查看、记载、叙述自然界发生的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5.实验方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或特定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检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验:人们利用一定的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6.科学方法:科学认识的主体为了正确反映、复制客体,使用主观手段的总和。

7.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中,科研主体在一定时代条件和背景下,提出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中未解决的矛盾,它是科学研究的起点。

8.科研选题:在科学问题的引导下选择和形成今后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9.观察:有意识、有目的地感知研究对象的过程。

10.实验:人们利用一定仪器、工具,对研究对象加以人为改变以便精确认识研究对象。

13.分析: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分解为不同方面、部分、特点和属性。

14.综合:在思维中,在分析的基础上,将事物的各个方面、部分和领域联系起来,形成对事物总体的认识。

15.归纳法:从个别到一般,发现每个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和特点,形成一般结论。

16.完全归纳法:对一个事物的全体对象进行概括后,得出的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7.简单枚举法:根据某一属性在部分对象中重复出现,从而对该事物做出一般结论的方法。

18.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即从已知的科学原理、结论出发,推知某一事物的本质或规律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辩证法整理

⾃然辩证法整理⾃然辩证法第⼀节⾃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内容定义:所谓⾃然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以及⼈类认识⾃然改造⾃然的⼀般⽅法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法论。

研究对象:⑴⾃然界发展的总的规律;⑵⼈与⾃然相互作⽤的规律;⑶科学技术发展的⼀般规律;⑷科学技术研究的⽅法。

(与⾃然科学不⼀样:⾃然科学不研究总规律,不研究⼈与⾃然,只是某⼀物质运动的规律;与哲学不⼀样:哲学是⾃然界和世界的总规律,本课程只研究⾃然界的总的发展规律)主要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然观(2)科学技术观(3)科学技术⽅法论(4)各门⾃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然观:是⼈们对⾃然界以及⼈与⾃然关系的总的看法(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然观是⼈们对⾃然界本来⾯⽬的理解和描述。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部分,它要回答⾃然界运动、发展的总规律。

它包括:a)物质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可分的、有结构与层次。

b)运动观:物质世界是在不断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状态是可以转换的。

c)时空观:物质是在⼀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的。

d)系统观:物质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结构的统⼀体。

科技观:是反映⼈们对⾃然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总的看法。

它要总结科学技术的特点以及性质、作⽤和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的⼀些规律性的东西。

科技⽅法论:是⼈类在认识与改造⾃然当中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的⽅法。

第⼆节⾃然辩证法的产⽣和发展创⽴过程(1)材料收集阶段:187305—187605(2)系统写作阶段:187807--18830314两种评价(1)爱⽒之评价:评价极低或否定评价。

(2)普⽒之评价:积极评价和肯定评价。

第三节学习⾃然辩证法的意义⾃然辩证法的作⽤:1.重⼤的科学命题往往也是深刻的⾃然辩证法问题。

2.伟⼤的科学家离不开⾃然辩证法⽅⾯的思考。

3.⾃然辩证法为⾃然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法论指导。

自然辩证法整理资料

自然辩证法整理资料

1、科技发展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两者有什么关系该如何协调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一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人类活动与地球各个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影响整个地球表层的环境问题,如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而导致的温室效应所引起的全球变暖,会使极地的冰盖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一些海拔较低,土地肥沃的河流三角洲被水淹没,同时还会引起海水倒港灌,污染地下水源.与温室气体增加相关的还有臭氧层的破坏等.二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区域环境问题.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森林滥伐、生物多样性的损失等,它们的累计效应足以影响全球.如由于土地不合理利用而造成受沙化影响的土地总面积20亿公顷;全球受水土流失和干旱危害的土地达26亿公顷;人类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大量的物种绝灭,仅在热带森林中每天至少就有一种物种正在消失.三是点多面广的工业污染问题.由于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所造成的土质、水质和大气污染,其累计效应也会影响全球.近几十年来,由于世界各国排入大气中的废气愈来愈多,酸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环境污染问题.怎样协调1、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离不开科学技术.我们应根据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及清洁生产的工艺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生态环境技术,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是最终化解危机的手段它是最终解决资源、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途径.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必须制定可持续的科技发展战略,为化解危机作好充分的准备.3、突破资本利益的限制,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调节机制,为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必要利用计划手段对可使用的资源总量在各年度间实施计划分配.计划调节的目的在于防止再生资源的过度损耗或非再生资源的过快耗竭,以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科技对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自然辩证法考试开卷资料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开卷资料整理

自然辩证法考试开卷资料整理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超级有趣又很有深度的学科呢,那咱们就开始整理这门课的开卷考试资料吧。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简单来说呀,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就像是一个桥梁,连接着哲学和自然科学啦。

这门学科研究的范围可广了,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到演化发展的规律,再到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去认识自然、和自然相处,都是它的事儿。

二、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1. 自然观方面。

这部分讲的是我们怎么看待自然界的。

古代的自然观可能比较朴素,像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气这些元素组成的。

后来呢,随着科学的发展,机械自然观出现了,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大机器。

而现代的自然观就更加注重系统和生态啦,强调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大系统,就像一个大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作用,少了谁都不行呢。

2. 科学技术方法论。

这可是很实用的一部分哦。

它告诉我们科学家们是怎么搞研究的。

比如说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科学家们就像侦探一样,通过仔细观察自然现象,然后做各种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还有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归纳就像是从一堆苹果里找出共同的特点,演绎呢则是根据一个大的原理推出具体的结论。

这就好比我们根据“所有的猫都爱吃鱼”这个大前提,推出“我家的猫也爱吃鱼”这个结论。

3. 科学技术观。

这是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结构、发展规律的部分。

科学技术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有时候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社会进步,像工业革命就是因为有了很多新的科学技术发明才发生的。

但有时候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这些,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管理和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

三、重点理论和人物。

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贡献。

马克思和恩格斯可是自然辩证法的奠基人呢。

他们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运用到了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研究中。

他们的思想就像是一颗种子,在这个学科里生根发芽,让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自然和科技。

自然辩证法要点整理

自然辩证法要点整理

时被称之为“物理力”,而实际上是能量的特殊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一切物质都具有能量,能量不能自生自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从一种物质传递到另一种物质,其总能量是不变的。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证明自然界中物质形态具有统一性。

它打破了形而上学关于无机物之间没有联系的旧观念。

因此,自然界的“高技术”的概念最先是由两位美国女建筑师于20世纪60年代在她们合写的《高格调技术》一书中提出的。

对其含义,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从经济的角度,可以把高技术理解为应用先进和复杂的方法和工艺制造产品的技术,它表现出高增长率、高研究开发费用、高附加值和劳动密集等特征。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可以把高技术理解为根据基础科学研究而创造出的新的技术。

如果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可以把高技术理解为体现社会最新价值目标和最新生活方式的新技术。

综合上述因素,可以把高技术界定为建立在科学技术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能够对发展生产力,促一,包含着人与自然界相统一的意思。

天人合一即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认为人与自然界不是敌对的关系,具有不可割裂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即两方面相互依存的关系。

“天人合一”命题不仅蕴涵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蕴涵个体与群体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天人合一”不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且追求个体与群体的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追求人的感性欲求与社会伦理道德的和谐统一。

提倡“爱人”,即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即彼,亦此亦彼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前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形而上学是一种世界观及相应的方法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并且这种增减或者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事物外部。

用一个词概括形而上学的态度就是“非此即彼”。

辩证法刚好相反,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所引起的。

用一个词概括其观点就是“亦此亦彼”。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自然辩证法》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1)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2)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3)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观;科技观;科技方法论;科技社会论;中国科技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具体体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和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它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科技发展而改变形式;它的发展历程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等论争,并由此推动其演化和进步。

思想渊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基础和重要标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等特点的辩证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主要特征: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等。

作用: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缺陷:1受原始宗教和神话影响,存在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

2受当时自然哲学限制,不能在细节上科学具体地说明自然界,缺乏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定论的因果关系,都是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自然辩证法(整理版)

自然辩证法(整理版)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系统自然观第一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系统自然观的产生系统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思维方式1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涵基本内涵:系统自然观植根于系统科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它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

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

2 系统思维方式:随着系统自然观的确立,形成了一种探索组织性、复杂性问题的思维方式——系统思维方式。

所谓系统思维方式,是把对象当做一个系统的整体加以思考的思维方式,它根据系统的性质、关系、结构,把对象的各个组成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模型,研究系统的功能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定量化和精确化的特征。

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对象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把对象作为其构成要素以一定的联系组成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来考察,从整体、部分、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关系中捐不对象的整体性质和运动规律。

第二,认为由各要素组成的整体,具有不同于各要素功能简单相加的新功能.即认为系统具有非加和的性质——系统性质。

第三,把所观察的系统都看做动态的开放系统,认为任何系统都处于一定环境之中,它与外界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任何系统要得到自身的发展,必定是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第四,系统思维方式对某一具体系统的研究侧重于无序、不稳定性、多样性、不平衡性、非线性等方面,这与传统的干方百计将系统简化为稳定、有序、均匀、平衡、线性作用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别。

需要指出的是.系统思维方式与还原论、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不同。

它观察事物的侧重点不是部分而是整体;它不是立足于分析而是立足于综合;它不是像形而上学思维方式那样把分析与综合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的单向性思维,而是把综合与分析通过反馈耦合形成双向性思维。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自然辩证法提纲(整理内容版)

第一章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二者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主要观点、特征。

机械论自然观的内容物质观时空观运动观因果观相互作用观人类统治自然自然科学基础:近代自然科学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随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机械论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科学基础。

例如: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伽利略提出近代实验科学;牛顿提出分析+综合的研究方法;哈维提出血液循环学说;波义尔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特征:(1) 静止、片面、孤立、绝对(2) 割裂了不同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到运动的统一性和多样性(3) 能说明自然界存在但无法解释演化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自然科学领域里新理论不断涌现:1、星云假说2、地质渐变论3、生物进化论4、细胞学说5、原子论与元素周期律;尿素的合成6、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主要观点:包括运动形式学说和自然图景两个方面:运动形式学说以运动形式为基本范畴来把握自然界的普遍联系以运动形式的逻辑展开来揭示自然界的演化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演化规律是从低级到高级自然图景自然界的事物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特征: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天然自然与人类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2、系统论自然观:系统的几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态自然观: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生态自然观观点与特征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及其原则系统的四要素:系统的组成结构环境功能。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①环境为系统提供生存条件并控制系统的发展变化②特定的环境会迫使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系统的功能系统整体与部分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加和性与非加和性两个方面:1、加和性关系:在系统中,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有质的承续性和量的守恒性2.非加和性关系(整体突现性关系)由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部分中旧质的消失并在整体中产生出新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怎样理解它与各门科学内容之间的关系?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3.如何理解科学的本质?4.如何正确协调人与自然的发展?5.科学技术发展需要怎么样的社会条件?请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加以思考。

参考资料收集: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怎样理解它与各门科学内容之间的关系?(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改造自然与认识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界——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自然辩证法的三部分内容:(1) 自然观:自然界的一般规律;(2) 科技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3) 方法论(科学方法论):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

在哲学研究概括的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大领域中,自然辩证法是其中的一大领域。

在自然辩证法中,“自然”作为研究对象,是指整体的自然或自然的整个领域,自然辩证法必须透过现象而达到实在,必须凭借人的理性以理论思维的方式“超越”呈现于感官的现象界去寻找答案,而这正是自然辩证法为哲学的本质所在。

此外,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还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

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

(2)自然辩证法与各门科学内容之间的关系:自然辩证法(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融合。

科学学科之间只存在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普遍理性“有无”的区别。

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

哲学对科学实施方法论指导;科学是哲学的具体材料。

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

科学通过普遍理性的层次跃迁改造哲学;哲学将科学中的普遍理性选择性的吸收。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当代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领域,即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部”,而对这个“结合部”的研究又是紧紧地围绕着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只有研究科学与自然、人文、社会这三者的结合,才有可能科学地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事实上,自然辩证法作为联系辩证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的桥梁,它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作为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和在人类社会中展开与发展的过程,它又反映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交叉。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范围很广的学科,可以称之为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也正由于自然辩证法涉及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技术学科等许多学科领域,因而开展这项研究工作,需要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科学方法等多重知识结构,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科学技术工作者合作联盟,才能取得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摘要:本文依据一次对专业导师谢长生老师的专访(文后附专访笔录),从科学的层次结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意义等几个方面论述了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如何将自然辩证法的哲学原理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学习研究工作,并列举了一些实例来论证自已的观点。

关键词:图灵机原理;元胞自动机;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这涉及到学科门类的层次结构问题。

对于一门实际的科学门类,研究内容实际上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这有许多划分方法。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是把一个学科类别分为四个层次:最高的一个层次是哲学层次,第二层是科学层次,第三层是技术层次,最后一层是具体的应用层次。

哲学层次研究的内容与自然科学不尽相同。

计算机同时也是自然界的一个事物,它的计算过程是类似人脑的,计算机能不能思维,是不是会有意识,未来会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就是哲学层次的问题。

而自然科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研究就是在科学层次和技术层次,主要是在比如图灵机原理这些问题。

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研究的问题比自然科学层次更高一些,研究一些比较宏观的问题;自然科学研究一些理论、比较精确的定理,以及设计实际的机器设备。

但是,两者研究的问题显然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计算机从本质上讲是人的思维规律和机器相结合的产物,那么对思维规律的研究和对机器的研究是不可分割的。

1998年图灵奖的获得者提出了计算机领域当前研究的12个重大问题,里面有一些科技问题,也有哲学层次也就是自然辩证法的问题。

也就说明,在科学研究这个领域,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是密不可分的。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当一个计算机专家去研究分析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思考它哲学层次的问题,同时依据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哲学层次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从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总结、归纳,同时很多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得到了解决。

在这方面,图灵可以说是计算机学界的哲学大师。

在哲学层次上,对于计算机能不能思维,会不会有意识这个问题,他提出了一个检验方法:现有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如果对于我们出的任何问题,人写一个答案,机器打印一个答案,如果分辨不出是人的还是机器的答案,就说明机器是可以思维的,这就是著名的“图灵检验法”。

现在计算机还是做不到这一点。

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推理论证,总是可以找出计算机回答的规律,这与人脑思维是有区别的。

这是自然科学对于哲学层次问题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研究是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的。

比如机器能不能思维这个问题,对应于这个问题,科学层次上在研究人工智能,如果说自然辩证法已经明白了机器和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对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就有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很多问题是认识研究自然世界不可回避的问题,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

从具体的例子上讲,自然辩证法中有一个问题,复杂的自然界是如何产生,如何发展的?同时在生物信息科学技术中,发现生物体含有的信息量是非常大,非常复杂的,这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现在有了一个解释。

这就是著名的“元胞自动机原理”。

也就是:基本的规律非常简单,但是进行数以万计的叠加后,所得到的结果就会看起来非常复杂。

这个规律后来应用于生物学、计算机学、地理学等学科,解决了相当多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自然辩证法和自然科学互相促进的例子。

自然科学和自然辩证法的不断发展,互相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

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时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很多自然科学实现的东西,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由于计算机的迅猛发展,现在产生了两个认识:一方面有人认为,机器有可能产生意识。

另一个方面,有人发现计算机是人做程序指挥它来做的,根本离不开人的意识,它是严格按照人的设定执行的机器,可人的意识是相对独立的,两者可以说有本质的差别,也就是机器是不可能产生人的意识的。

目前还没有定论,但是却说明哲学和计算机学科的相互作用,互相给对方提问题,互相给对方提供方法来解决问题。

自然辩证法对于自然科学研究者有着不容忽视的指导意义。

很多自然科学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是在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的。

在自然科学的计算机存储研究中,对于网络海量存储的研究,从长远来看,有可能作出无限的存储量。

但是,哲学指出,一切概念都是相对的,无限只是相对于有限而言。

计算机在早期的时候,只有几M的硬盘,现在几十G 的硬盘对于那个时候来说,可以说是无限。

明确了这一点,那么只要作到适合用的存储量就可以了。

当前,基于哲学思想,微软公司正在研究一个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把一个人的一生记录下来,事件小到日常的生活,每件事如何处理都有详细记录。

显然总结大量的著名科学家,企业家的一生的方方面面,这对于高等教育一定会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对于自然科学某一专业的学生,哲学能够增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哲学明确指出,一些科学家,尤其是取得极大成功的科学家,它们不一定毕业于本专业,而是他们对于自己研究的领域有极大的兴趣;还有学科是分层次,分类别的,应该不仅仅只会本层次本专业的知识,知识是触类旁通的。

某种意义上讲,只有无用的人,没有无用的知识。

在哲学的价值观里经常提倡的职业精神,学习也要有一种专业精神,如果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没有高人一等的认识,那么毕业后很难有所作为。

当今的世界日新月异,这需要新的认识,这其实也是辩证法中的认识论原理,认识是一个自低到高无穷无尽的过程。

总之,作为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技术的纽带,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现在已有学校将广义的自然辩证法学科延拓成科学技术学,两者的进一步融合一定会促进科学的快速发展。

2.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观,是对科技价值观的反思)利弊——举例:克隆人a价值是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范畴。

科学技术价值是应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来考虑和评价科学技术对个人与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是指现实的人与满足某种需要的科学技术的属性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