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沛县杨屯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1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1

九年级班姓名______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编导者:赵老师审核人: 时间:11月日【课前诗背写】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宋),。

,,。

,。

,,。

(词牌《醉花阴》格式:7,5。

5,4,5。

7,5。

5,4,5。

)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第1课时(一节读和背两节展示)11月日【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及《战国策》的常识,掌握生字。

•2、了解“士”这种社会阶层。

3.讲之前能够正确流利地读熟背熟。

【学习重点】1.作者及《战国策》的常识2.有感情地诵读及熟练背诵,注意文本中的生字生词。

【学法指导】结合注释、工具书及导学案完成目标。

识记生字生词的注音正确读文。

认真听教师范读,注意句读。

【知识链接】1、《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又名《国策》、《国事》,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2.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汉皇族。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3.士,中国古代社会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会阶层,春秋战国时期,士是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之人的称呼。

士倾尽平生所学只为一展抱负,他们有士为知己者死的气概。

他们的活动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巩固统治者的地位.士分为“学士”:孔子、荀子等;“策士”:苏秦、张仪、邹忌、唐雎、触龙等;“术士”:荆轲。

【题组训练】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______》,是___末年___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又名《___》、《___》,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___策。

2、刘向:本名___,字___,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___家、_____家、___家,汉皇族。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唐雎.()(2)凛.然不可侵犯()(3) 怫.然()(4)亦免冠徒跣.()(5) 以头抢.地而( ) (6)聂政之刺韩傀.()(7)休祲.降于天()(8)天下缟.素()(9)秦王色挠.( ) (10)寡人谕.矣()。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如:使、易、其、许、以、虽、对、徒、抢、休、谕、谢等;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唐雎和秦王的性格;3.学习理解含蓄的外交辞令;4.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斗争的精神;5.了解《战国策》的相关知识。

【重难点】1.积累文中重要词语,如:使、易、其、许、以、虽、对、徒、抢、休、谕、谢等;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唐雎和秦王的性格;3.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斗争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文学常识】《战国策》【背景链接】《唐雎不辱使命》是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的故事。

唐雎,是安陵国的臣子。

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

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消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几年,秦国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

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技。

秦惠王曾派张仪入楚,把商于之地六百里许给楚怀王,条件是让楚与齐断交,结果傻头傻脑的怀王上了当。

秦昭襄王以十五城请易赵惠文王的和氏璧,结果骗局被蔺相如识破,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些事据唐雎出使,不过几十年的时间。

而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安陵君和唐雎选择与虎狼之秦作争锋相对的坚决斗争。

【梳理式练习】1.字音唐雎(j)怫然(fú)跣(xin)抢地(qing)韩傀(gu)休祲(jìn)缟素(o)色挠(náo)2.重点实词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曾经)秦王色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道歉)逆寡人者(违背) 天下缟素(白色衣服、丧服)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对……说、告诉) 秦王不悦(高兴)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愿终守之(希望)以头抢地耳(撞) 亦免冠徒跣(帽子) 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岂直五百里哉(仅仅、只)3.通假字秦王不说(“说”通“悦”,高兴愉快)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青色)4.一词多义徒亦免冠徒跣(光着,动词)徒以有先生也(只,仅仅,副词)怒:此庸夫之怒也(发怒)怀怒未发(愤怒,名词)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派遣,动词)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word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word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word版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能够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

2、准确翻译课文第一段,积累“使、欲、许、易、悦”等文言词语。

二、学习重、难点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一段。

三、资料链接《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

经西汉末年刘向之手编订,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2国策,共33篇。

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策略权谋、言论举止,反映了战国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极其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尖锐的社会斗争。

它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耐人寻味的幽默,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有重大的影响。

四、学习过程【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

3分钟后个人展示。

【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在6分钟内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对照课文注释,自主翻译课文第一段。

2、解释方框内的文言词语。

⑴使人谓安陵君曰使:⑵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欲:⑶以大易小易:⑷安陵君其许寡人许:⑸秦王不悦悦:⑹使唐雎使于秦使:【当堂训练】(15分钟)得分:一、填空。

(11分)1、《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体史书。

经西汉末年之手编订,共国策,篇。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唐雎曰:“?”秦王曰:“,,以头抢地耳。

”二、给方框内的汉字注音。

(6分)唐雎()怫然()免冠徒跣()三、翻译句子。

(8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3、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4、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四、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

(选做题)(4分)1、《唐雎不辱使命》中表现秦王用武力要挟唐雎的一句话是:2、唐雎针锋相对的一句话是:《唐雎不辱使命》(二)一、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第二、三、四段。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导学案(人教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导学案(人教版)

22《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唐雎韩傀免冠徒跣以头抢地缟素色挠寡人谕矣聂政2、再读课文,简述大意。

课堂探究3、译读课文,把握情感。

(1、积累重点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及通假字,交流,积累。

)(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叙述者、唐雎、秦王各由一人担任,要读出人物应有的语气。

)4、边读边悟,分析形象。

唐雎:秦王:当堂检测阅读“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徒以有先生也。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 l )故不错.意也:( 2 )长跪而谢.之曰:(7.下列各组词句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② 太守谓.谁B.① 秦王不悦.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C、① 安陵君其许.寡人②潭中鱼可百许.头D、① 愿终守之.②愿借子杀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

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答:参考答案1、《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2、时代背景。

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6、〔 1 〕通“措”,置。

(2 )道歉 7 、B 8 、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 2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6.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目标.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反复阅读,理解文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性格;赏析人物的对话描写。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通过反复阅读,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具体语句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重点句子翻译。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型文言文精读课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任务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解决对策备习备习内容:1.朗读课文。

2.读准课文中的词语:唐雎(jū)怫然(fú)抢地(qiāng)韩傀(guī)休祲(jìn)跣(xiǎn)缟素(ɡǎo)色挠(náo)3.疏通文义。

参看书下注释,试着翻译课文,划出不懂得词语。

4.查阅相关资料,增加对作家、作品的了解。

5.《战国策》文辞优美,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备习检测内容:1.给加线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抢地()韩傀()休祲()跣()缟素()色挠()2.作者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33篇。

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谋议或辞说。

同时它还是一部散文集,文章的说理透彻,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3.文体知识。

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约12万字。

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2.《战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3.《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解答新人教版

2二、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目标】一、明白得并学习唐雎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精神。

二、学习要尊重史实的基础上评判人物。

3、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进一步积存文言辞汇,培育文言语感。

4、学习本文对人物言行简练传神的刻画方式。

【学习重点】学习评判人物,积存文言辞汇,培育文言语感【学习难点】学习本文对人物言行简练传神的刻画方式。

【学习进程】第一课时环节预设:导入7分钟、朗诵10分钟、独学8分钟、展现15分钟、模块一:预习反馈一、走近作者、作品《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要紧记叙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现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顺序,作新注。

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历史背景:这篇文章所记叙的是强国和弱国之间一场外交斗争的情形。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接踵翦灭各诸侯国,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发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唐雎(jū),战国时期魏国闻名策士。

为人有胆有识,忠于使命,不畏强权,勇于斗争并勇于为国献身。

有90岁高龄西说强秦使秦不敢加兵的魏国。

曾经在魏国衰亡后出使秦国,冒死与秦王抗争,粉碎秦王兼并安陵(魏国属国)的阴谋。

《战国策》中对此有详细记载。

二、字词积存一、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唐雎.()恣睢.()故不错.意也()逆.寡人与.()怫.然()徒跣.()以头抢.地耳()聂政之刺韩傀.也()休祲.()缟.素()秦王色挠.()秦王不说.()二、请同窗们说出以下词语的意思。

加惠:怫然:休祲:色挠:免冠徒跣:谢:谕:三、初步感知一、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什么缘故会发生那个故事?二、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如何的精神品质?四、熟读课文,(注意节拍、情感等)第二课时环节预设:导入2分钟、独学20分钟、展现18分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了解作品《战国策》。

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本名更生,字子政,沛(今江苏沛县)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本文选自《战国策·魏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出自《战国策》的成语有:南辕北辙、亡羊补牢、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门庭若市、狡兔三窟、狐假虎威、惊弓之鸟。

2、背景资料: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航,自主学习1、学生通读课文,要求结合注脚读准字音。

2、掌握重点字词音。

唐雎(jū)怫然怒(fú)免冠徒跣(xiăn)以头抢地耳(qiāng)休祲降于天(jìn)天下缟素(găo)色挠(náo)韩傀(guī)谕(yù)二、夯实基础,合作探究1、根据老师讲述的节奏划分方法,学习小组间探究本文语句的朗读节奏。

2、老师解答疑难句子的朗读节奏。

3、掌握重点语句的节奏划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三、精讲点拨,提高能力1、学生自主借助注脚翻译课文。

2、教师解答疑难句子的翻译。

3、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

故不错意也(置意)天下缟素(白色的丝织品,这里指穿丧服)弗敢易(交换)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以头抢地耳(撞)寡人谕矣(明白,懂得)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秦王不说(通“悦”,高兴)2、重点掌握的文言语句。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年级学科:九年级语文授课内容: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主备教师:黄x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备课时间:XX、9、18班级:学生姓名22.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2、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

学时3课时知识链接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2.时代背景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这就是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

课前过关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逆()傀()徒跣()抢地()缟素()庸夫()色挠()学法指导朗读法、分析法、探究法第一课时新课导入自学互学一、翻译课文第一、第二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一)第一段使谓欲之易其加惠虽然受之弗敢说因使使(二)第二段谓以易何也且亡而以之存以为故错以请广而逆轻与对否是受虽岂直哉展示点评精讲点拨个体展示:小组展示:当堂测评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当堂测评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比较它们的词义。

①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许:高可二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2.翻译下列句子。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③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作业布置1.预习第三、第四段。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习型教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习型教学案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年级学科:九年级语文授课内容: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主备教师:黄x课型:新授课课时:3课时备课时间:XX、9、18班级:学生姓名22.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2、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

学时3课时知识链接1.《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2.时代背景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小国。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国想用诈骗手段吞并安陵,于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国谈判。

这就是弱小的安陵郡同强大的秦国斗争的故事。

课前过关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逆()傀()徒跣()抢地()缟素()庸夫()色挠()学法指导朗读法、分析法、探究法第一课时新课导入自学互学一、翻译课文第一、第二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

(一)第一段使谓欲之易其加惠虽然受之弗敢说因使使(二)第二段谓以易何也且亡而以之存以为故错以请广而逆轻与对否是受虽岂直哉展示点评精讲点拨个体展示:小组展示:当堂测评课堂小结作业布置当堂测评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注意比较它们的词义。

①使: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许:高可二黍许()安陵君其许寡人()2.翻译下列句子。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③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④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作业布置1.预习第三、第四段。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2019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一、预习导学【知识链接】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知识链接】2——关于正直的名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谚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谚语志无虚邪,行必正直。

——春秋管仲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

唐寒山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郭吉安世上没有比正直更丰富的遗产了。

——莎士比亚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正直为最好。

——英国谚语讲真话的人不需要记住自己说过的话。

——马克•吐温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

——[波斯]萨迪正直的人是神创造的最高尚的作品——[英]蒲柏因正直而获得的利益才是真利益。

——英国谚语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2、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小缟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大王加惠()故不错意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君其许寡人()3、结合注释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4、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虽然,受地于先王()否,非若是也()长跪而谢之曰()5、词语活用现象。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新版)新人

九年级语文上册 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新版)新人

22《唐雎不辱使命》1.通过多种方式“读”,读通文章,读懂句意,读懂人物。

2.通过品味词语、扩写段落,体会唐雎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1.查字典,查准字音;2、反复朗读课文,了解内容;3、上网查阅资料。

一、关于《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

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二、写作背景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相继吞并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

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在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

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进行吞并,由此引起了两国之间的一场外交斗争。

这篇文章记叙唐雎出使秦国,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折服秦王的经过。

三、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唐雎jū怫然fú 韩傀guī免冠徒跣xiăn缟素găo庸夫yōng色挠náo以头抢地qiāng休祲jìn 寡人谕yù四、解释下列词语1、重点词句加惠: 给予恩惠长者: 忠厚长者错意:置意休祲: 休:吉祥.祲:不吉祥,吉凶的征兆挠:屈服长跪: 古人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靠在脚跟上.跪时上身挺直,表示庄重,意为直身而跪.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着头.2、古今异义虽然——今:表转折古:即使这样是——今:表判断古:这样易——古:交换今:容易谢——今:感谢古:道歉,谢罪3、词类活用广: 形容词做动词扩大轻: 形容词做动词轻视缟素: 名词作动词穿孝服五、整体把握1、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2、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3、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4、你如何评价唐雎?忠于使命,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大义凛然六、思考下列问题(一)第一自然段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一21.陈涉世家【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说出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2、读懂、读熟课文,结合课文了解人物性格和文中的思想内涵,背诵精彩语段.3、从作者和陈胜身上学习树立远大理想的重要性。

认识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学习语文的帮助【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运用视频介绍预习案【资料链接】★【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知识链接】2——《史记》简介:《史记》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本纪记述了历代帝王的事迹;世家主要记述诸侯王国的事迹;列传则是人臣之传.《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知识链接】3-—秦末农民起义的情况简介: 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苛捐杂税繁重.到秦二世时,赋税更加严重了,人民痛苦不堪,阶级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陈胜、吴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动领导了大泽乡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给予秦朝的暴政以致命的打击,促使了秦速亡,使由秦始皇开始的而想万世统治中国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的15年便被刘邦的西汉政权所取代。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学案(3)(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二二唐雎不辱使命【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培养学生朗读、复述、翻译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学习重点】1、朗读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知识链接】1、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战国策》当初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和本子,西汉末年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臣策士的活动,写了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文笔挥洒自如,描写人物活动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富有文学意味。

2、关于正直的名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谚语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谚语志无虚邪,行必正直。

——春秋管仲丈夫志气直如铁,无曲心中道自真。

唐寒山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郭吉安世上没有比正直更丰富的遗产了。

——莎士比亚几何以直线为最近,修身以正直为最好。

——英国谚语你若正直,不要怕人诽谤。

——[波斯]萨迪正直的人是神创造的最高尚的作品——[英]蒲柏因正直而获得的利益才是真利益。

——英国谚语【自主学习】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请广.于君()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天小缟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大王加惠..五百里哉()..也()岂直..()故不错意秦王怫然..有先生也()安陵君其.许寡人()..怒()徒以(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4、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新人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 新人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2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新人----15fbe318-6ea5-11ec-ac6c-7cb59b590d7d[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新人每当你看到过去人们感到快乐的原因,如果你同意彼此的观点,你就会在文字中哀悼,这是无法与你的思想相比的。

对生死的真知灼见是虚假的出生,而《齐鹏商》是虚假的作品。

未来着眼于现在和过去。

可怜的丈夫!因此,当时的人们被列出来并记录下来。

虽然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东西,但它们都很快乐,并带来了一个。

后来的游客也会感到亲切。

【精品】九年级语文上册《22+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含答案)+新人教版word版一、课前自学1.注意以下发音:唐雎jū怫fú然免冠uān徒跣xiǎn逆nì色挠náo以头抢地qiān庸yōn婪休jìn缟括o素傀uī2、知识积累(1)了解作家和作品《战国策》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共有33篇。

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

记事上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2)相关背景战国末年,秦国以秋风扫落叶的气势,一个接一个地消灭了诸侯国。

汉朝于公元前230年灭亡,魏朝于公元前225年灭亡。

安陵是魏国的一个小诸侯国。

秦国试图利用“换地”的政治骗局,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制服人民的士兵(秦国人民经常以移民的名义杀戮国家),这导致了安陵王将唐举派往秦国。

2、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训练学生朗读、翻译、复述能力。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炬畏权、敢战、善战的小国大臣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了解民族文化的热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2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1.积累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了解故事情节。

3.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4.学习对比,衬托,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5.学习唐雎不畏强暴,敢于为国家利益而斗争的精神。

第一课时一、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雎( ) 怫( ) 跣( ) 抢( )祲( ) 缟( ) 傀( ) 挠( )2、请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加惠:怫然:休祲:色挠:免冠徒跣:谢:谕:3、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

(1)秦王不说(2)故不错意也(3)轻寡人与(4)仓鹰击于殿上(5)寡人谕矣4、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2)“非若是也”(3)“休祲降于天”(4)“虽千里不敢易也”(5)“长跪而谢之曰”5、一词多义。

(1)使: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使人谓安陵君曰(2)徒: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3)夫: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然:虽然受地于先王秦王怫然怒(5)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以头抢地尔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6)之:聂政之刺韩傀也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长跪而谢之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7)于:受地于先王唐雎使于秦休祲将于天仓鹰击于殿上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词类活用)。

(1)天下缟素..(2)轻.寡人与(3)请广.于君7、作者链接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他在学术文化上的主要贡献是对古籍做了全面系统的分类整理工作,其作品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

8、文体链接。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历史散文集。

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策略言论,分为东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11国共33篇。

9、背景链接公元前230年和前225年,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被秦国所灭,其余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了,又过了几年,秦就统一了天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使命》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2、培养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学法指导:
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等细节评析,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课文提示:
唐雎是战国时代一位铮铮铁骨、堂堂正气的铁血男儿,面对凶残狡诈的秦王,他大义凛然,慷慨陈词,终于折服了秦王,完成了使命。

唐雎这种顶天立地、宁折不弯的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学习本文要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领会“布衣之士”的凛然正气;还要在课外搜集一些不畏强暴的英雄事例,与同学交流合作、探究,从中汲取有益的养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唐雎.()怫.然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休祲.降于天()天下缟.素()色挠.()韩傀.()
2、结合书下注释和资料,解释下列短语的意思。

加惠:怫然:免冠徒跣:
抢地:休祲:色挠:
谢:谕:
唐雎不辱使命()
以大易小()请广于君()
以头抢地耳()
休祲降于天()
天下缟素()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寡人谕矣()
3、结合注释和资料,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4)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5)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6)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7)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秦王不说()故不错意也()仓鹰击于殿上()
5.找出文中古今异义字。

虽然,受地于先王()
否,非若是也()
长跪而谢之曰()
6.词语活用现象。

轻寡人与()请广于君()
7、诵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课时:二人教版九年级李旻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读一读写一写本文的字词;
能力目标:借助注释和工具疏通文意。

重点难点:体会秦王和唐雎这两个对立的人物在性格上的反衬作用。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
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简介《战国策》和相关背景。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停顿,培养语感。

(四)再读课文,用1-2句话概括故事的内容,思考:
1、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哪个?
2、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五)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1、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要求?
2、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唐雎又是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驳,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3、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六)、知识应用:
1、每个同学以“……表现了……”(或“……写出了……”、“……反映了……”)说一句品析课文语言的话。

如:
①“秦王色挠,长跪而谢”,表现了秦王的外强中干;
②“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写出了秦王盛气凌人、以强凌弱的心态;
③“挺剑而起”反映了唐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



七、体会下列句子中的弦外之音。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②与臣而将四矣。

八、读课文,思考:
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

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3、从文中找句子
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教后记
杨屯中学九年级语文助学案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课时:三人教版九年级李旻
学习目标:
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人物形象。

二、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

三、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
二、课堂拓展巩固: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
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
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百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虽千里不敢易也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②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③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④非若是.也()
⑤长跪而谢.之曰()⑥寡人谕.矣()
3、本文讲述了的事故,表现了唐雎的精神。

4、文中描写秦王神态的词语有“不悦”、“”“”,
表现了秦王和的特点。

5、翻译句子。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6、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①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义:今义:
②虽然
..,受地于先王古义:今义:
③虽.千里不敢易也古义:今义:
④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古义:今义:
7、秦王所说的“天子之怒”具体指什么内容?秦王提出“天子之怒”有何用意?
8、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无理请求,安陵君和唐雎的话却各有分寸,试比较安陵君和唐雎言辞的不同特点。

(四)链接中考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唐雎使.于秦②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C、①徒以.有先生也②以.头抢地尔
D、①此庸夫.之怒也②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D、①轻.寡人与②尔安敢轻.吾射
11、翻译下列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文:
12、结合人物语气,说说秦王的形象。

13、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国家如何才能真正摆脱强国给予的屈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