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教材的情况大致分为这三点。 首先,有部分教师还是照本宣科,仅局限于自己 使用的教材和对应的教参,对知识的拓展和开展 学生眼界方面做得不太够。 第二种情况就是说用教参、教辅代替了教材。很 多老师,由其是在高三的时候,经常就是把教材 放到一边,用一本参考书就一直讲下去。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把教材当作教参在使用,由于 有五套课标教材,所以有的老师虽然订了一套, 但是又把其他的四套都订着,作为参考,然后中 间相互补充、提炼,然后整成一套他所谓的新的 教材,这样不仅增加了自己的教学负担,也增加 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也就是科学 抽象法 在初中阶段,没有明确提出物理模型和理想化思 想,高中阶段就明确提出,要掌握物理模型的建 立和理想化的过程;其实,在初中教材中也有, 比如说《浮力》一节,我们探讨浮力产生的原因 时,“我们把一个正方体完全浸没在液体里”, 我们建立起理想模型。这也是为高中建立理想模 型做铺垫。 在高中物理来说,就更多了,有对象的理想,如 质点、单摆;过程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自由 落体运动。在整个教学中要逐步渗透这种思想。
高中的教学进度明显加快,课堂教学的密度大大 提高,概念多,公式多,物理规律复杂,物理规 律表达方法灵活,对数学能力要求高,例如力学 对三角函数的要求,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来学 习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对定义和公式不理解, 不注意适用条件,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 。
思维层面上
初中物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是比较 低的形象思维,对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不高 ,对物理问题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对思维方式要求比较高,常常要 用到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 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概 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 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这位老师在新课引入之后,他采用的是以 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他利用牛顿第二定 律F=ma和运动学的公式,利用这两个规律 推导出动量定理,在推到出这个动量定理 之后,他又推导出动量定理的两个推论: 在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减小作用 时间来增大作用力,反过来说可以通过延 长作用时间,来减小作用力,利用这个推 论他就解释了刚开始课堂引入的时候做的 那个鸡蛋落到软垫上不破的那个实验。 在这个环节之后,他又用自制的一个小实 验进一步地帮助学生理解动量定理。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伽利略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开创了运用数 学推理和实验研究相结合探究自然规律的科 学方法。
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曾 经评价说:“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运 用的科学推理的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 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真 正的开端。”
万有引力定律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在 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的物体引 力太小,很难用实验测定引力常量G。牛顿 当时未能给出准确的引力常量。
科学探究能力层面上 初中科学探究,主要是指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 ,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 取知识转化,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 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高中课程科学探究,主要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 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 物理规律。 例如:初中物理,摩擦力的探究: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高中物理摩擦力的探究:(1)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间压 力的关系(2)粗测最大静摩擦力 初中课程科学探究,注重探究过程的体验,初步处理实验 数据,简单描述实验结果,并尝试解释。高中物理科学探 究,注重探究或验证物理规律,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对 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描述。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困难:因为物体下落得太快了,
下落的时间和位移难以直接测量。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伽利略提出了新的实验方法:
将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转向探 究物体在斜面运动的问题。
实验证明:当
定义为匀变速直线运动。
如果不断加大倾斜角度,其比值:s/t2 仍然保持不变,则可以外推至倾角为90°, 其比值也保持不变。 伽利略间接地证明了自由落体是匀变速 运动。
首先通过一个演示实验,这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一 下就抓住了学生,而且这个实验很切合这节课的 主题。 美中不足的是,这样的实验结果会在学生的预期 之内没有什么悬念;还有一点美中不足的就是, 他尽管让两个鸡蛋是从同一水平高度下落的,但 是下面的垫子就放到桌子上,这个垫子的厚度不 应该被忽略。 这个设计实际上看似没有悬念,我们都知道结果 ,但是这个结果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不知道,怎 么来分析为什么在垫子上的鸡蛋没有被摔碎,而 摔到桌面上的鸡蛋摔碎了,显然在这样一个问题 之上,学生他知道结果但是不知道原因,老师就 从这来引入了要讲的物理内容,因此可以从这个 角度上来看,他的引入设计还是成功的。
几乎没有
44.8 38.8
7.5
8.9
偶尔有
经常有
几乎每节都有
52.3%的学生表示几乎没有或偶尔 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不同意见。
常用的教学方式还是以讲授为主 教学案例 其实在教学设计中新课引入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下面我们以力的分解为例,来看两个教学设计 的案例。 第一个教学设计是这样地引入新课的,这位老师 先复习力的合成,请同学们回忆什么是合力,分 力。结果学生就回答什么是合力和分力 ,然后老 师又问从作用效果上看合力,分力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是等效替换的关系,然后老师又问什么 是力的合成呢?学生说,已知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叫力的合成。然后老师又问,已知两个分力的大 小和方向怎么求合力呢?学生回答,力的合成遵 守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时候老师又接着说,与 力的合成对应,已知合力求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力 的分解,那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力的分解。他就 从力的合成来引入了力的分解。
例: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万有引力常量的测定
库仑定律的发现
赫兹实验
地磁场的发现
人类对太空的不懈追求
在古希腊,哲人亚 里士多德认为物理下 落的速度与物体所受 的重力大小成正比, 即重物比轻物先落地。 他的观点一直维持了 2000多年之久。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1638年,伽利略 提出了质疑,从 亚里士多德的理 论出发提出了两 个矛盾的结论。
老师普遍反映时间紧、任务重,教学任务完不成 。首先课标组在反思是否在研制课标的时候,对 内容的量上考虑是否恰当。作为教材编写者是在 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创造,比如某一个课标内 容,转换为教材的时候,就会出现若干的内容。 然后从教材编写者到教学的老师们又有第三次创 造,而这一次创造,有的老师们可能会把老版本 的教材、各个版本的新教材,加上他收集到的信 息全都揉在一块。那么,带来时间紧任务重的原 因,还来自我们教学一线的老师。所以教师在用 教材的时候,怎样做取舍,怎样用好教材是很重 要的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教学设计是这样的,新课开始,老师请同学们用 事先准备好的橡皮筋做一个小实验,用橡皮条挂一个重物 ,然后要求橡皮条两端慢慢的先从一开始夹角比较小,然 后慢慢地逐渐分开,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橡皮条长度的变化 ,学生在做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这个夹角变大 的时候,橡皮条的长度越来越大,夹角逐渐变小,橡皮条 的长度逐渐变小,学生在体会的过程中,做了这样一个引 入,第二个活动,老师要求同学们做一个游戏,首先他邀 请两个男同学,力气比较大 ,然后进行拔河比赛,具体的 操作是,中间一根绳子,两个男同学彼此想把对方拉过来 ,但是势均力敌,谁也拉不过来谁,这时候请了一位女同 学,在绳子中间轻轻一拉, 结果两个大力气的男同学都被 拉过来了,对这个现象 ,学生们非常感兴趣 ,想知道这 是为什么,这个时候老师就引入了要想解释这是为什么, 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力的分解,学习了力的分解,我们就可 以解释这是为什么了。这个时候学生们就非常有兴趣地学 习力的分解了。
学习方法层面
初中物理涉及问题的特点,简单、直观、 具体、形象;高中物理分段运动、连接体 、临界状态;初中物理涉及公式、定理、 定律,少、简单、容易记,高中物理涉及 公式、定理、定律多、可从不同的角度分 析应用。
初中的学习由于教学的进度比较慢,对概念规律 反复讨论,变化不多;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简 单、机械,不习惯于复杂计算;也不习惯于独立 思考,只要记住公式,把题中的已知条件代入就 可以知道答案。
进行知识上的复习与补充 因为初中到高中有些知识需要复习,
在第一章力学中大部分内容初中已学过的 ,如: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在教学中必 须做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知识有些需要必要的补充。比如:数学方 面知识,如三角函数、斜率、弧度概念、 极限思想等等。
注意把握教学起点
高一阶段教学起点高了,学生学习起来比 较吃力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
书中指出,尽管大球和小球未同时落 地,但先后仅相差两指宽。这细微的 差异他认为是空气阻力引起的。他推 断轻重物体下落的速度不受其所受重 力大小的影响。
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探索的回眸
伽利略运用他那超凡的智慧探究物体下 落的问题,他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最简单的 变速运动,即匀变速直线运动。 在那个时代测量物体下落的时间还是十 分的困难,伽利略巧妙地运用数学分析和逻 辑以及实验方法,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
重视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
特别是高一学生,老师首先要起示范的作 用。比如,在受力分析中要画受力分析图 ;运动问题中要有画运动的图景。 还有平时在书写字母的时候,上下标写得 规范,在解题过程中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这“必要的文字说明”不是多余,其实是 思维的规范过程。
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方面,使学生尽快入门
英国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 运用扭秤,经过多次的实验,精确 地测出了引力和精度很高的引力常 量,在今后的八九十年内竟无人超 过他。
卡文迪许扭称实验装置
卡文迪许实验精确地测量出了引力常量,使
得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老师讲授为主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的机会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大量的书面练习 其他
自学
30.5 50.8
12
0.6
5.4 0.8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 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 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高中课程特点 知识层面
高中物理要求上明显加深加宽,有以下显 著特点:1.从直观到抽象。初中讲物体的运 动,高中讲质点的运动;2.从单一到复杂: 二力平衡到多力平衡,从初中的匀速直线 运动到高中变速运动和圆周运动;3.从标量 到矢量:初中的代数运算到高中的矢量运 算;4.在语言上从浅显表达到比较严谨的表 达,物理量从定性讨论到定量的计算。
教 继续 学 解 课后 决 回避 启发 学 批评 生
校长 教师
很尴
尬
其他
46.0%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够用启发的方法讨论学 生所提出的问题,但更多的教师采取的是不理睬、 回避甚至批评的方式;只有16.0%的校长认为教师采 用启发、讨论的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比如,对物体受力分析,初中学生也接触 了,教学中,应该是“按序分析”→“隔 离分析”→“定态分析”→“动态分析” ,我们在一个时期内,将受力分析的思想 、方法让逐步学生体会,而不是一蹴而就 。另外,我们还要把握起点,还要控制课 堂容量。
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新课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是“体验”与 “生成”;表明物理知识不是简单的知识 积累,需要学生“内在的消化与吸收”, 这就是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对老师而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 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避免 人为的“走弯路”,可以降低高中物理学 习的台阶。 教学中,比如 “路程和位移”属于这种情 况,从标量到矢量,这就是知识的迁移过 程或顺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