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教案(1)
地震优秀教案
![地震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b00fa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c.png)
地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的成因,以及地震会给人类造成的危害。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科学进取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防灾意识。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地震相关视频资料,引入新课。
2. 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地震的成因和危害,使学生对地震有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汇报关于避震的相关资料,掌握科学避震的方法。
(3)进行地震逃生演练,将自救知识转化为自我保护能力。
三、教学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应该掌握了地震的基本知识和避震方法。
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地震,要保持冷静,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
如有需要,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
小学科学14《地震》(教案)
![小学科学14《地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18bbf7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0.png)
小学科学14《地震》(教案)地震是地球上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它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灾害和挑战。
在小学科学14《地震》教学中,我们将介绍地震的基本知识,了解地震的原因和影响,并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首先,我们将从地震的原因开始讲解。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主要是因为地球内部的构造板块不断移动。
当板块之间的应力超过了它们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就会发生地震。
我们可以通过板块边缘的断层带和地震带来追踪地震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地震的影响。
地震可引发多种灾害,其中包括地面震动、地裂缝、土壤液化和次生灾害等。
地震所造成的破坏是巨大而严重的,建筑物的倒塌、桥梁的崩溃和道路的损毁等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
此外,地震还可能引发海啸、火山喷发和地滑等次生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在面对地震时,我们需要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来保护自己。
首先是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和普及。
我们要明确地震的危害,学习地震预警系统的使用方法,并且参与地震疏散演练。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选择在地震区居住的房屋应该具备较好的抗震条件,以减少地震造成的伤害。
此外,在地震发生时,我们需要迅速找到安全的地方,远离高大的建筑物、树木和电线杆等潜在的危险物体。
最后,我们将学习救援和重建的工作。
在地震之后,我们要积极参与救援工作,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为灾民提供安全的住所和重建家园的支持。
通过小学科学14《地震》的学习,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地震的原因和影响,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减少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美好。
地震来了教案6篇
![地震来了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e4731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8.png)
地震来了教案6篇地震来了教案篇1活动目标:1.了解大地震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危害。
2.了解地震的缘由和地震时的一些现象。
3.知道有地震时不要惊慌,树立自救意识。
4.初步培育孩子用已有的生活阅历解决问题的力量。
5.加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预备工作:地震来了怎么办》ppt活动流程:一、导入,让孩子看地震视频,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教师今日带了一段视频。
让我们看一看。
教师:你知道我们刚刚看的那幅画怎么了吗?(地震)3.教师: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是地震?(教师引导孩子从房屋破坏、地面开裂、人员伤亡等方面进展描述。
)教师总结:视频中,地面猛烈晃动,房屋纷纷倒塌。
人们纷纷哭喊着。
其次,引导孩子理解地震的意义。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叫地震吗?(由于地震是指猛烈的地壳运动,使地面快速震惊。
)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你知道吗?你知道吗?教师总结:我们人类生活在地壳里。
地壳不是静止的。
他总是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动来动去。
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壳在动?那是由于他行动缓慢。
假如他移动太猛太用力,地壳上的岩层承受不了地震的冲击而断裂,那么就有地震了!第三,结合ppt图片,了解地震带来的危害。
1.教师:你经受过地震吗?你在哪里见过地震?教师总结:我们这里没发生过地震,其他地方发生过大地震。
比方1976年中国唐山发生7.8级地震,2023年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2023年玉树发生7.1级地震!2023年雅安发生7级地震。
国外常常发生地震。
生产2.教师:地震时是什么场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危害!(教师用图片叙述)地震后教师收集了一些图片。
让我们来看看!教师总结:地震会摧毁全部的房屋,地震也会造成山体滑坡;导致大桥中断;很多人被压死了;许多人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许多孩子成了孤儿!第四,引导幼儿学习自救方法!教师:假如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活动反映:通过本节的学习和实践练习,全班小朋友都知道,虽然目前地震是人类无法避开和掌握的,但只要把握一些技能,就可以把灾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地震》精品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地震》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2cc1280b4c2e3f57276354.png)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3《地震》精品教案一、创设情境,展示暗箱1.谈话:同学们,我们生活着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有的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心旷神怡;有的却让人无法抗拒,甚至会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灾害。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思考,视频中发生的是什么现象?你看到了什么?(视频)2.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灾难,竟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地震)谁来说一说,你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地震发生的情景,如:房屋倒塌,大地裂缝。
生:人们纷纷逃窜危害:生:有的人被倒塌的房屋压住了。
生:地震给人们带来了灾难。
3.师:是的。
大自然在赐予我们人类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对于地震这个词,想必同学们近几年在电视上经常看到,比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哪些画面总是让我们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对于地震,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生:生: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师:像同学们所说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如同风、云、雨、雪和雷电一样,但是它却是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老师搜集了一些地震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师:通过观看图片资料,你们都有什么样的感受?(生谈感受)预设:生:地震的破坏性太大了。
生:地震时太危险了,太可怕了。
5.师:既然地震的危害性这么大,那么关于地震,你们都想研究或了解它的哪些问题呢?生:地震是怎样发生的?我想知道在地震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我想知道怎样把地震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
我想知道地震时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能不能避免。
地震发生前,可能会出现什么异常的现象?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6.师:同学们都像小科学家一样提出了这么多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同学们对地震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
7.师:同学们认为在这些问题中我们应该先解决那个最基本的问题?生:地震时怎样行成的?8.师:对,要想了解地震与人类的关系和如何来预测,在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自救,前提必须知道地震形成的原因。
14《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14《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39e47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1.png)
14《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地震》,属于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带来的影响,通过学习地震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应对地震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地震的定义、地震的成因、地震的预测、地震的影响和地震的应对措施。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震的防范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地震的成因和地震的影响,教学难点是地震的预测和地震的应对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震的防范意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定义、成因、预测和影响。
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地震的成因和预测方法,以及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震的预测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因为地震预测涉及到复杂的地质学和物理学知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此外,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是一个难点,因为学生可能缺乏相关的实际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2. 讲解详细讲解地震的定义、成因、预测和影响,重点强调地震的成因和预测方法,以及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互动4. 实践5. 总结五、教学评价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例如,准备地震的成因和预测的图片、图表,以及地震对人类社会影响的视频。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例如,准备地震模拟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小球、滑道等。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
例如,设置分组讨论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地震的相关知识;设置实验操作台,让学生亲身体验地震模拟实验。
地震的安全教育教案3篇
![地震的安全教育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774de4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1b.png)
地震的安全教育教案地震的安全教育教案第一篇:地震的基本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地震的概念、地震的原因、地震的分类和震级等。
2. 掌握识别地震预兆的方法,例如动物惊恐、地面裂缝等。
3. 学习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了解防震减灾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概念和原因2. 地震的分类和震级3. 识别地震预兆4. 地震时的应急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震的基本知识。
2. 演示法:演示识别地震预兆的方法。
3. 实践教学法:模拟地震场景,让学生体验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吗?地震是怎么回事呢?”2. 讲授(1)地震的概念和原因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在短时间内释放,引起地球表面震动的现象。
地震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球内部能量的积累和释放,另一种是外部因素的作用,例如人类活动、天气变化等。
(2)地震的分类和震级地震按照地震波传播的方式可以分为地表地震、浅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按照震级可以分为微震、轻震、中震、强震和特大震等级。
(3)识别地震预兆地震前会出现一些预兆,例如动物惊恐、地面裂缝等。
学习和掌握这些预兆,可以提前预知地震的到来。
(4)地震时的应急措施地震时,应立即采取避震措施,例如躲到桌子下、躲到防震墙后等。
3. 实践模拟地震场景,让学生体验地震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地震的基本知识、掌握了识别地震预兆的方法,以及了解了地震时的应急措施。
第二篇:地震灾害的影响与防范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可能带来的各种灾害,包括建筑物倒塌、道路中断、水电断裂等。
2. 掌握地震防范的基本方法,例如规划建筑设计、参与防震演习等。
3. 学习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了解地震应急救援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灾害的影响2. 地震防范的基本方法3. 地震灾害中的紧急救援措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震可能带来的各种灾害和防范的基本方法。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地震》教案——第一课时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地震》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2fe9392a27284b73f3425012.png)
小学科学冀教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地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概念。
2.能说出地震会引起哪些灾害。
3.能通过搜集资料,弄清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给人类及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
2.能描述自己对地震给人类带来危害的感受。
3.能边演示边说明发生地震时应当采取哪些措施避免受到伤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通过交流发现自己在演习时,哪些行为需要改进。
2.对古代的科学发明产生兴趣并对科学家产生敬佩之情。
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通过模拟和查阅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设备、硬纸板、薄木片、书本、积木、饮料盒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各种大众媒体,对地震灾害有了一定的了解。
相信你对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还记忆犹新吧,而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区发生的7.8级大地震,数十万人被夺去了生命,是我国有史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听到这些你的感受是什么?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地震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9课地震二、新授师:关于地震,有没有问题要提出来?学生提出问题: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有没有前兆?我们能预测到地震吗?发生地震了,我们应该怎么自救?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困惑,提的问题也很有价值。
这节课我们就依次来研究这些问题。
活动1:了解地震的危害从身体上感受震动教师要求:找一块书本大小的硬纸板或薄木板,双手分别握住纸板的两边,均匀用力使它弯曲,直至折断。
教师:说说你在木板断裂时耳朵听到的,和双手感觉到的?学生互相交流,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木板断裂时听到的响声,就是地震发生时的巨大轰隆声。
木板断裂时的震动,就好像地层在断裂时的剧烈运动。
从心理上体会地震的危害:搭积木模型在托盘或书本上精心设计搭建自己的“家园”。
快速移动书本,观察自己精心搭建的“家园”有什么变化。
地震安全教案6篇
![地震安全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280e2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e5.png)
地震安全教案6篇地震安全教案篇1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当如何应变,掌控好逃命的技巧。
2、掌控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质素。
3、培育幼儿相互关怀的情感,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活动预备:课件《地震发生时,该如何应变》;发生地震的影片一张;桌子、椅子、脸盆、床、锅炉、衣柜等各7份;公共汽车3辆;商店一个〔用kt板制作一个大门和两面墙。
活动过程:一、谈话:1、小伙伴,最近在四川汶川发生了一件大事,是什么?说说你了解的状况。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呢?2、老师小结地震的可怕性,讲解会发生地震的缘由。
3、提问幼儿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应当怎样做?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像技能。
四、观看课件《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五、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开展争论:1、发生地震时,故事里面的小伙伴是怎么逃命的?2、我们还可以有其他的逃命方法吗?3、老师小结发生地震时该如何应变。
〔1〕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惶,要冷静。
〔2〕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3〕假如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4〕不能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你。
〔5〕假如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六、幼儿与家长们一起进行地震逃命演习。
1、场地布置:摆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脸盘、锅炉等;有商店;安排一些幼儿和家长坐在车子上;2、引导孩子们要留意别惊惶,要留意掌控躲、闪、钻、爬的技能,别撞倒别人,要相互关怀同伴是否脱离危急,相互扶持。
家长们要留意引导援助孩子们掌控好逃命技能。
活动评价:1幼儿们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觉,也是第一次进行地震演习活动,感觉特别新颖、有趣,每一个幼儿都表现得很激烈。
2、幼儿对发生地震时应当如何应变,毫无阅历可言,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变和逃命,但经过这一次活动之后,幼儿都掌控了发生地震该如何逃命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67fa1f856a561253d36f33.png)
地震安全教育教案(通用5篇)地震安全教育教案1地震安全教育教案1一、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预防地震伤害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动画和图的启发下,想像地球内部的运动。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地震的成因。
三、教学难点:地震的求生。
四、教学准备:flash课件、ppt图片、记分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吗?(二)新授1、了解地震成因初步了解地震是由板块和板块之间的挤压造成的(也叫弹性回跳说)。
2.地震既然对人类和大自然造成了这么大的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预测地震,从而尽量减少地震灾害呢?⑴东汉时的张衡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地震的预测了,现在的科学能使我们尽快了解地震的产生时间,但是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和现象也可以使我们提前知道地震即将发生。
老师和学生一起观看Flash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并尝试一起讨论其他预示现象。
(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过程。
使学生初步了解纵波、横波、体波和面波基本知识。
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做相应讲解,使学生对引起地震灾难的纵波(P波)、横波(S波)、体波和面波有一个基本概念。
) 纵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颠簸。
横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摇晃。
体波:P波和S波统称体波。
在地球内部传播。
面波:体波到达地表后激发的次生波——面波。
它沿地表传播,速度慢,对地面的破坏作用较大。
⑵我们了解了地地震的相关知识,那我们遇见地震时候该如何自救呢?接着观看Flash课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后),了解逃生基本要领,学生和教师一起学习,相互讨论包括如何抓紧时间逃生,哪些地方相对安全等。
提问:同学们相互讨论,地震来临时我们应该怎样自救?(看PPT课件)3.知识竞赛。
PPT课件。
规则:题答对加分,答错不减分,其他组补答正确可以加分,每答对一题加十分。
答题分为判断题和问答题。
地震来了安全教案(集合7篇)
![地震来了安全教案(集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a260b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9.png)
地震来了安全教案(集合7篇)地震来了安全教案第1篇活动设计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震的本领,加强幼儿面对地震,快速疏散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设计开展本节以“地震应急避险”为内容的安全教育课程。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从小树立保护自我的安全意识。
2.设计安全教育课程,以丰富地震知识,提高防震意识与幼儿应对危险能力。
3.通过演练,让幼儿懂得地震来时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培养幼儿掌握正确的逃生要领,从容应对地震灾害。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懂得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从容应对地震灾害的冷静心态和逃生要领。
活动准备教学用具:1.幼儿教师共同收集的地震安全宣传挂图,课件,地震视频小简段,爱心小背篓。
2.逃生小书包(手电筒,矿泉水,面包,打火机,刀子,绳子等)活动过程一、课前热身老师带领小朋友闭着眼睛听音乐,让幼儿感受地震来时天崩地裂的感觉,教师观察小朋友的表情。
听完音乐提问:1.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声音?(地震时的声音)2.小朋友听了音乐以后有什么感觉?(害怕)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使幼儿知道遇到地震时不要慌,要听从老师的指挥,有序的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那地震来了我们要怎么办?------(幼儿讨论问题)二、幼儿根据讨论的结果按自己的方法进行演练,教师对幼儿的演练过程做观察记录。
三、教师对幼儿的`撤离演练做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讲述观察记录,总结幼儿的演练效果(从幼儿的撤离路线和撤离时的动作进行评价)。
四、教幼儿安全有效的撤离1.学习正确的撤离动作提问:我们在撤离的时候如何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保护自己?(双手抱头,上身向前弯曲,快速撤离)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幼儿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使幼儿知道图中标记路径为安全的并且为最近路径。
)3.带幼儿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引导幼儿讨论:怎么走到达安全地带的路径最快,启发幼儿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可以分成两队,按顺序,听老师指挥,不拥挤等。
幼儿园大班教案《地震》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地震》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989f543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6.png)
幼儿园大班教案《地震》含反思幼儿园大班教案《地震》含反思篇1活动目标:1.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面对危险情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4.知道危险来临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逃生。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1.课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电筒、饼干、水、跳绳、书、玩具、收音机、手套、口罩、哨子。
活动过程:一、地震的危害1.孩子们,老师搜集到一段录像,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
(播放视频)提问:录像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发言)小结:是啊!刚才录像中大楼在摇晃,地面发出了剧烈的声响,这就是地震。
2.地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灾难,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让我们来看一看。
小朋友,可以把你看到的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
(教师走下去,听一听,问一问)再请个别幼儿起来说一说。
小结:地震发生后,出现房屋倒塌、大桥断裂、山体滑坡,给我们的生命、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地震实在是太可怕了。
二、地震来了怎么办1.如果地震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怎么办?2.地面出现剧烈的震动,我们躲在哪里安全些?请个别幼儿说。
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谁做的对,教师用泡沫板演示形成的三角区,让幼儿明白什么地方安全。
3.如果在这个教室里发生地震,该怎么办?请小朋友找个地方躲起来,看看谁找的地方最安全,保持的姿势最正确。
教师一边指导一边给做对的小朋友贴上一个小标志。
小结幼儿躲的情况。
什么时候往外跑?逃跑时应该注意什么?(有秩序,沿墙角跑,保护头部。
)可以用什么来护住我们的头?小朋友,听!是谁的声音?(放图片)他没有跑出去,被困在了里面,他用什么办法让别人知道被困在里面?什么时候喊?(有人时喊)为什么没人时不要喊?(保持体力)没有劲喊了怎么办?(哨子、敲击、寻找食物、想办法自救)小结:如果地震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先躲后跑,如果被困住好几天了,都没有人来救你,不要灰心,相信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
大班安全教案《地震来了》
![大班安全教案《地震来了》](https://img.taocdn.com/s3/m/cc42a84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b.png)
大班安全教案《地震来了》第一章:地震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是什么,地震发生的原因。
2. 培养幼儿对地震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定义:地球表层因地质构造运动而产生的震动现象。
2. 地震的原因:地壳板块运动、地壳断裂、火山爆发等。
三、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幼儿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
2. 开展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地震的了解。
四、教学评价1. 幼儿能准确回答地震的定义和原因。
2. 幼儿能表现出对地震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行动。
第二章: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我保护。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冷静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震发生时的正确行动:迅速低头、抱头、蹲下,寻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2. 地震发生时的注意事项:不乘坐电梯、不靠近窗户、不使用明火等。
三、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地震模拟场景,让幼儿学会正确的自我保护动作。
2. 开展地震逃生演练,让幼儿熟悉逃生路线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评价1. 幼儿能正确回答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幼儿在地震逃生演练中能迅速、有序地行动。
第三章:地震后的应急处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后的应急处理方法。
2. 培养幼儿地震后的冷静应对和求助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地震后的行动:检查自己和他人的伤势,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2. 地震后的求助:拨打紧急电话、寻找安全的地方等待救援。
三、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讲解地震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和求助途径。
2. 开展地震后情景模拟,让幼儿学会地震后的应对和求助。
四、教学评价1. 幼儿能准确回答地震后的应急处理方法和求助途径。
2. 幼儿在地震后情景模拟中能表现出冷静应对和求助意识。
第四章:地震安全知识宣传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安全知识。
2. 培养幼儿地震安全防范意识。
1. 地震安全知识:如何预防地震、地震发生时的行动、地震后的应急处理等。
小学科学地震(教案)
![小学科学地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f4a80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50.png)
小学科学地震(教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让小学生们了解地震的原理和如何保护自己,本教案将介绍小学科学地震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措施。
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原因和地震波的传播方式。
2. 掌握如何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
3.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地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 模拟地震的实验器材。
3. 学生防护措施的手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听说过的地震的情况,询问他们对地震的了解,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地震对人们的影响。
二、地震原因的介绍(15分钟)1. 使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地震的原因,如板块运动和地壳活动。
2. 通过简单的语言解释板块运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外层是由多个板块组成的,当这些板块发生运动时,就会引发地震。
三、地震波的传播(15分钟)1. 介绍地震波的概念,地震波是地震能量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方式。
2. 分别介绍主要的两种地震波: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以像弹簧一样的形式传播的,而横波是以像水波一样的形式传播的。
3. 通过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地震发生时,我们能够感觉到地面在晃动。
四、地震模拟实验(30分钟)1. 给学生分组,每组提供一份地震模拟实验器材。
2. 指导学生按照实验器材上的说明进行实验,观察模拟地震时不同物体的反应。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地震波传播时会引起地面晃动,以及如何通过建筑物的设计来减少地震的破坏。
五、如何保护自己(20分钟)1. 分发给学生防护措施的手册,让学生自行阅读。
2. 鼓励学生总结手册中提到的应对地震的基本原则,例如在地震发生时迅速躲避到安全的地方,如桌子下或墙角。
3.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在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案,并向全班展示。
六、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地震的原因和地震波的传播方式。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和宣传,提高地震防灾意识。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地震》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地震》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928f8a9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d.png)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地震》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 培养幼儿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能力,能够做到冷静应对。
3. 培养幼儿与同伴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地震的基本概念:地震是地壳发生断裂,造成地面震动的现象。
2. 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保持冷静,迅速躲避,保护头部,有序撤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冷静应对,有序撤离。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故事书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教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
2. 基本知识讲解:讲解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保持冷静、迅速躲避、保护头部、有序撤离等。
3. 情景模拟:设置地震发生的情景,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演练,掌握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4.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地震发生时的经验和感受,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5.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总结地震发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反思自己在演练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6. 家园共育:提醒家长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地震安全意识。
7.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地震演练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地震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
地震安全教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幼儿对地震的概念理解较为模糊,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地震知识的讲解,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地震。
在情景模拟环节,部分幼儿表现出紧张、害怕的情绪,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让幼儿学会在地震发生时保持冷静。
在小组讨论环节,发现部分幼儿参与度不高,今后可以尝试采用更多样的方式,如游戏、角色扮演等,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要加强对家长的沟通,提醒家长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共同培养幼儿的地震安全意识。
幼儿园关于地震的教案7篇
![幼儿园关于地震的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c5e49ad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3.png)
幼儿园关于地震的教案7篇幼儿园关于地震的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学习地震时安全自救的常识。
2、培养安全和自救的意识。
活动准备:地震录像片。
活动过程:一、导入,让幼儿观看地震录像,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钟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画面,你们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吗?(地震)3、教师: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是地震?(教师引导幼儿从房屋破坏、地面裂开、人员伤亡等方面进行描述。
) 教师小结:视频里面的地面剧烈的摇晃,移动,房屋一间一间的倒塌,人们纷纷窜逃,哭声喊声连成了一片。
二、引导幼儿理解地震的含义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地震吗?(因为地震指的是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地面迅速发生颤动。
)你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呢?你知道吗?教师小结:我们人类是生活在地球的表现叫地壳,地壳不是静止不动的’,他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总是不停的运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壳在运动呢?那是因为他运动的慢,如果他运动力气过大、过猛,地壳上的岩层就经受不住里的冲击发生断裂,于是出现了地震!三、结合挂图,了解地震所造成的危害。
1、教师:你们遇到过地震吗?你在哪里见过地震。
教师小结: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地震,但是在其他地方发生过大地震比如我们中国唐山市在1976年发生过7.8级大地震,2008年在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2010年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在国外也经常发生地震,比如前段时间发生在日本的震惊全世界的9级大地震!2、教师:地震时有什么景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老师结合图片讲述)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地震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教师小结:地震了,会摧毁了所有的房屋,地震还造成了山体滑坡;造成了桥梁中断;压死压伤了许多人;许许多多的人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也有许许多多的小朋友成了孤儿!四、引导幼儿学习自救的方法!1、教师:地震是分等级的,当大地震时地面、房屋明显的摇晃,不要多久就会山崩地裂!如果是小地震的话,我们就会感觉有一点点的震感,一般不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我们这里发生地震了,你们会怎么做呢?教师小结:当发生大地震时,能跑就跑,“跑”是在地震发生初时,而且一定要跑到空旷的地方,四周不要有广告牌、电线杆等东西,以免倒下来时被砸到,跑的时候一定要抱着头,保护好头部。
地震一课教案
![地震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7bc9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f.png)
地震一课教案教案标题:地震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定义、成因和分类;2. 掌握地震的测量和预防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2. 地震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3. 学生实验用的玻璃容器、沙子、石头等材料;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地震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地震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思考。
探究(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地震的定义和成因,引导学生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2. 展示不同地震的破坏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地震的分类;3. 引导学生探究地震的测量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使用玻璃容器、沙子和石头等材料模拟地震,观察并记录地震的震动情况。
总结(10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归纳总结地震的测量方法;2. 教师进行总结,梳理地震的定义、成因、分类和测量方法。
拓展(15分钟):1. 展示地震的预防措施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地震的破坏;2.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地震预防方案,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想法;3. 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和指导。
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份地震相关的小测验,让学生检验自己对地震知识的掌握程度;2. 学生自行完成小测验,并相互交流讨论答案。
作业(5分钟):布置一份与地震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地震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2.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师应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湘科版1
![《地震》(教案)五年级上册科学湘科版1](https://img.taocdn.com/s3/m/00215c0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a.png)
地震教材解读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表的变化》中第2课的第一课时。
在上一课中,学生初步知道并概述有哪些力量在改变地表形态,在此基础上,本课开始分述,了解主要属于地球内部的自然力量、剧烈力量且与我国实际情况联系较紧密的地震,帮助学生了解地震引发的自然灾害现象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教材按照“了解”→“感受”→“防护”的顺序,编排了“了解地震”“感受震动”“地震时的自我保护”3个活动,同时继续发展学生整理资料、模拟实验、分析推理等能力,教育学生自我保护,关注地震监测技术,增强历史使命感。
教学目标【核心概念】10.地球系统11.人类活动与环境【学习内容与要求】10.4地球内部圈层和地壳运动5~6年级④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自然现象。
11.2自然灾害5~6年级③结合实例,知道地震灾害及其影响,树立自我保护和防灾减灾的意识。
(1)科学观念: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了解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2)科学思维:能对地震模拟实验中的发现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类推地震现象及现象产生过程,并尝试进行解释。
能根据现有材料设计地震现象的模拟实验,并利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表达自己的设计。
能根据地球结构的相关资料,分析、推理地震的成因。
能根据对实验现象和证据资料提出自己的假设和观点,并在相互交流分享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建立从发现地震现象到解释地震成因由表及里的联系。
(3)探究实践:能用模拟实验法或查阅资料法,初步推测地震的成因。
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地震模拟实验的构思、设计和实施,并且能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处理和描述。
(4)态度责任:学生能对地震现象发生的过程及原因感兴趣,并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愿意与他人就科学想法上的分歧进行沟通和交流,形成集体的观点。
尝试辩证看待地震现象,建立辩证的科学态度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模拟实验法或查阅资料法,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集中释放引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地震》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地震的成因及引起的危害。
2能根据实验方法进行地层皱褶和折断的模拟实验,并能根据实验现象推想地震的成因。
3能收集和整理地震灾害的资料。
4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进行学习,并把自己的收获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对地震的成因进行推理、想象。
教具准备:
学生准备:
1.有关地震的文字、图片资料。
2.毛巾(每组三条)、长30厘米直径0.5厘米、1厘米的干木棍、薄木片。
教师准备:
1.地震的视频资料(现象)、课件资料(地震成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地震吗?老师搜集了一个地震发生时的资料片,我们一起来开一看。
同学们在观看时注意地震发生时有什么现象。
播放录像片
提问:谈一谈伴随着地震发生时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总结(声音、地面出现裂缝、大地震动)
师:那是什么力量使这么高大的建筑物晃动倒塌(李老师,建筑物晃动倒塌就能说明大地在震动,我能这么表述吗?)甚至使大地出现裂缝呢?(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
)
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看课件(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是有一层一层的岩石组成的,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
二、用模拟实验模拟地震成因
猜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猜测
师:大家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做实验)
师:对,实验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我们看不到,我们只能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来模拟地震的成因。
出示实验要求:1把几条颜色不同的毛巾叠放在桌上,当做水平的岩石层。
两手按在“岩层”上,把它慢慢向中间挤压,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汇报
师引导:如果毛巾是地壳的岩层,同学们想象会发生什么现象?
同学们在前面猜测到岩层断裂会形成地震,那岩层为什么会断裂呢?下面我们接着做实验
2用手握住木棍(直径0.5厘米干木棍、直径1厘米的干木棍、薄木片。
)两端,用力将它压弯,继续用力压,直至压断。
注意当木棍被压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三、分析现象,认识地震的成因
学生汇报:听到响声,木棒断裂,手震动,可能谈到不同粗细的木棍手用力大小不同,声音和对手的震动也不同等。
师:如果把小木棍当做地壳的一段岩层,同学们想象会发生什么现象?
地壳的板块由岩石构成,同学们想一想,如果1米厚的岩石发生断裂是什么情况?(什么样的声音、怎样的裂缝、震动)10米厚的岩石发生断裂是什么情况?发生地震时断裂的岩层有几千米厚,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一个木棍在断裂时都会引起我们手的震动,几千米厚的岩石层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快速、突然的断裂引起的震动,释放出的能量该是何等的巨大。
师:通过我们的实验,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汇报交流。
(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用模拟实验来研究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和科学家的认识一致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播放地震成因视频资料。
(壳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岩层不能承受时,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
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振动,这就是地震。
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是由岩层断裂引起的。
)
四、搜集整理资料,认识地震危害
(1)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了解到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会造成房倒屋塌,人员伤亡,除此之外,地震还有哪些其他危害呢?同学们课下搜集了许多资料,现在同学们现在小组中把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一下、然后分分类,把自己感兴趣的那类资料再进行整理,一会儿我们每个组派一名代表把自己小组的资料在全班和大家来一起交流。
好吗?
学生在小组交流地震危害的资料。
汇报:谁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把地震的危害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请其他同学们注意认真听,倾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交流(地震对地质的破坏、环境、建筑物、生产生活等)(李老师:您在这里给我提了一个问题,问我能在学生整理资料前告诉学生吗。
我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我认为这些不能在学生整理资料的时候告诉他们,学生在课前搜集了大量不同形式的资料,首先课上简单交流,然后分类,在整理感兴趣的一种分类,保护了孩子的主导性,同时也体现了您说的从量到质的变化。
您说我可以这样理解吗?想听听您的意见。
)
五、课堂小结,形成新的问题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那么对于这种会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想提出来继续研究呢?
谈话:看来关于地震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的问题。
比如地震的预测我们还不能准确预报,这就需要我们课下继续研究下去,当然你还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实地观察、上网查资料等其它方法进行探究。
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研究地震的专家,为地震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板书设计:
19地震
压力不能承受
地壳板块——→褶皱——→断裂——→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