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数学《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合集下载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精)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案)(精)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山丹一中周相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通过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确定双曲线的顶点、实虚半轴、焦点、离心率、渐近线方程等,熟练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类比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方法来研究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讨论、归纳,培养学生的观察、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 情感目标通过提问、讨论、合作、探究等主动参与教学的活动,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自主等良好的心理潜能和主人翁意识、集体主义精神 . 教学重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教学难点:双曲线的渐近线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练讲结合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问题引入:问题 1: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问题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有哪些?我们是如何研究的?双曲线是否也有类似性质?又该怎样研究?二、合作交流,探究性质: 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研究方法,我们根据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0, 0(12222>>=-b a by a x 研究它的几何性质 1. 范围:双曲线在不等式x ≥ a 与x ≤-a 所表示的区域内 .2. 对称性:双曲线关于每个坐标轴和原点都对称, 这时, 坐标轴是双曲线的对称轴, 原点是双曲线的对称中心, 双曲线的对称中心叫双曲线中心 .3.顶点:(1 双曲线和它的对称轴有两个交点 A1(-a,0 、 A2(a,0,它们叫做双曲线的顶点 .(2 线段 A1A2叫双曲线的实轴, 它的长等于 2a,a 叫做双曲线的实半轴长; 线段B1B2叫双曲线的虚轴,它的长等于 2b, b叫做双曲线的虚半轴长 .(3实轴与虚轴等长的双曲线叫等轴双曲线,其方程为: 练一练:1. 若点 P (2, 4在双曲线上,下列是双曲线上的点有(1 P (-2, 4 (2 P (-4, 2 (3 P(-2, -4 (4 P (2, -4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0(22≠=-m m y x(1焦点在 x 轴上,实轴长是 10,虚轴长是 8,则方程是(2焦点在 y 轴上,焦距是 10,虚轴长是 8,则方程是 :4. 渐近线(1概念:双曲线 0, 0(12222>>=-b a by a x 的各支向外延伸时,与这两条直线逐渐接近!故把这两条直线叫做双曲线的渐近线!(2双曲线 12222=-by a x 的渐近线方程为:x a b y ±= ,即 0=±b y a x (3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x y ±=.(4 利用双曲线的渐近线, 可以帮助我们较准确地画出双曲线的草图 . 具体做法是:画出双曲线的渐近线, 先确定双曲线顶点及第一象限内任意一点的位置,然后过这两点并根据双曲线在第一象限内从渐近线的下方逐渐接近渐近线的特点画出双曲线的一部分,最后利用双曲线的对称性画出完整的双曲线 .5. 离心率:(1定义: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 e=ac ,叫双曲线的离心率 .(2范围:由 c>a>0可得 e>1.思考:离心率可以刻画椭圆的扁平程度,双曲线的离心率刻画双曲线的什么几何特征?(3含义 :离心率是表示双曲线开口大小的一个量 , 离心率越大开口越大 . 思考:你能到处双曲线 0, 0(12222>>=-b a b x a y 的性质吗? 三、学以致用,巩固双基:例 1 求双曲线 9y 2-16x 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练习 1 求双曲线 9y 2-16x 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 .思考 1:请你写出一个以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 .思考 2:你能写出所有以为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吗 ?练习 2 求渐近线为 x y 34±=,且过点 4, 3(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四、小结反思,总结提高:1. 双曲线 0, 0(12222>>=-b a b x a y 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进线2. 比较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与椭圆的几何性质的异同五、作业布置 :必做:作业案 1-10 选做:作业案 11-12x y 34±=x y 34±=六、教学反思渐近线是双曲线的特有性质,也是教学的难点,但课程标准要求相对较低,不要求严格证明,为了突破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从已有认知水平出发,来发现双曲线的渐近线,然后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直观理解渐近线“渐近”的含义。

【参考教案】《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人民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案】《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教案内容:《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1. 教学目标(1)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掌握双曲线的焦点、实轴、虚轴、顶点等基本几何性质。

(3)能够运用双曲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双曲线的焦点、实轴、虚轴、顶点等基本几何性质。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4.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椭圆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双曲线的定义及性质。

(2)新课讲解:介绍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基本几何性质。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双曲线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双曲线性质的理解。

(4)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双曲线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1)复习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练习双曲线的性质分析。

二、教案内容:《双曲线的焦点与实轴、虚轴的关系》1. 教学目标(1)掌握双曲线的焦点与实轴、虚轴的关系。

(2)能够运用焦点与实轴、虚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双曲线的焦点与实轴、虚轴的关系。

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4. 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双曲线的定义及基本几何性质。

(2)新课讲解:介绍双曲线的焦点与实轴、虚轴的关系。

(3)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双曲线例子,让学生加深对焦点与实轴、虚轴关系的理解。

(4)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焦点与实轴、虚轴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1)复习双曲线的焦点与实轴、虚轴的关系。

(2)练习运用焦点与实轴、虚轴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双曲线的顶点与渐近线》1. 教学目标(1)掌握双曲线的顶点与渐近线。

(2)能够运用顶点与渐近线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双曲线的顶点与渐近线。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 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包括焦点、准线、渐近线等。

3. 能够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引导学生回顾椭圆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引出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强调双曲线的关键要素:中心、焦点、实轴、虚轴、顶点等。

2. 双曲线的焦点解释双曲线的焦点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焦点与实轴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验证双曲线的焦点性质。

3. 双曲线的准线介绍准线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准线与虚轴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验证双曲线的准线性质。

4. 双曲线的渐近线解释双曲线的渐近线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渐近线与双曲线的关系。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验证双曲线的渐近线性质。

5. 双曲线的对称性引导学生理解双曲线的对称性,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验证双曲线的对称性。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 利用图形软件或板书,直观展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帮助学生理解。

3. 提供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验证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理解。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巩固学生对双曲线几何性质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 图形软件:利用图形软件或板书,展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3. 练习题及答案:提供相关的练习题及答案,方便学生自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通过实例验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双曲线的焦点、准线、渐近线等性质。

利用图形软件或板书进行直观展示,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双曲线几何性质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双曲线的定义,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能够运用双曲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 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

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焦点、实轴、虚轴、顶点、渐近线等。

三、教学难点1. 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双曲线方程的求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双曲线的教学课件、教案、例题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预习双曲线相关知识,准备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椭圆的知识,引出双曲线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引导学生了解双曲线的定义,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求解方法。

3. 分析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双曲线的图形,分析双曲线的焦点、实轴、虚轴、顶点、渐近线等几何性质。

4.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决问题。

5. 课堂练习: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双曲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双曲线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性质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双曲线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双曲线几何性质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2. 多举例子,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双曲线的应用。

3.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高中数学_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数学_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二).教学流程1.温故知新复习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其目的是温故而知新,以旧带新,便于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新知识。

2.性质的推导类比椭圆几何性质的方法和步骤,探讨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等几何性质。

由于这几方面的性质与椭圆几何性质的讨论方法相同,所以,我主要采取了指导学生自学和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来完成这一重点知识的掌握。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自学等方面的能力。

3.探讨双曲线的渐近线为了突破难点我引导学生观察双曲线的形状,课下阅读课本试着小组合作探究曲线与渐近线的渐进关系,为本节课突破渐近线打好基础。

明确渐近线与双曲线的关系,并通过观察渐近线实质就是双曲线过实轴端点、虚轴端点,作平行与坐标轴的直线b y a x ±=±=,所成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数形结合,来加强对双曲线的渐近线的理解。

4. 例题分析为突出本节内容,使学生尽快掌握刚才所学的知识。

我选配了这样的例题: 例1.求双曲线 22916144y x -=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顶点坐标、离心率、渐进线方程。

解:把方程22916144y x -=化为标准方程221169y x -=. 由此可知,半实轴长4a =,半虚轴长3b =. 25c a =+= 所以,焦点坐标是(0,5)± 离心率54c e a ==,渐近线方程是043y x±= 选题目的:在于拿到一个双曲线的方程之后若不是标准式,要先将所给的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后根据标准方程分别求出有关量。

变式:22832x y -=的实轴长 虚轴长 ,顶点坐标焦点坐标 离心率 。

选题目的:和上题相同先将所给的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后根据标准方程分别求出有关量。

关键在于对比:双曲线的形状不变,但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改变,它的哪些性质改变,哪些性质不变?试归纳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数学教案设计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数学教案设计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2. 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包括焦点、准线、离心率等。

3. 能够应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介绍双曲线的定义,即所有到两个固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差为常数的点的集合。

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即\(\frac{x^2}{a^2} \frac{y^2}{b^2} = 1\)(其中\(a > 0, b > 0\))。

2. 双曲线的焦点和准线解释双曲线的焦点概念,即双曲线上每个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等于双曲线的离心率。

推导双曲线的焦点坐标,即\((\pm c, 0)\),其中\(c = \sqrt{a^2 + b^2}\)。

介绍准线的概念,即与双曲线对称的直线,其方程为\(x = \pm\frac{a^2}{c}\)。

3. 双曲线的离心率定义双曲线的离心率\(e\) 为\(e = \frac{c}{a}\)。

解释离心率与双曲线的形状的关系,即\(e > 1\) 表示双曲线开口向外,\(e < 1\) 表示双曲线开口向内。

4. 双曲线的渐近线介绍双曲线的渐近线概念,即当\(x\) 趋于无穷大或无穷小时,双曲线的曲线趋近于一条直线。

推导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即\(y = \pm\frac{b}{a}x\)。

5. 双曲线的对称性和周期性解释双曲线的对称性,即双曲线关于\(x\) 轴和\(y\) 轴对称。

介绍双曲线的周期性,即双曲线在\(x\) 轴和\(y\) 轴上具有无限周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使用图形和实例进行直观的解释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3. 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和提问: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理解程度。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2. 掌握双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包括渐近线方程、离心率、焦距等。

3. 能够应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2. 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3. 双曲线的离心率4. 双曲线的焦距5. 双曲线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2. 难点:双曲线渐近线方程的推导,离心率、焦距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双曲线的特点。

3.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椭圆的几何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双曲线的定义及其与椭圆的区别。

2. 新课:讲解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引导学生理解双曲线的图形特点。

3. 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教师给予指导。

4. 讲解:讲解双曲线的离心率和焦距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5.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练习题解答: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了解其对双曲线几何性质的掌握程度。

4.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课件2. 数学教材3. 练习题及答案4. 几何画图软件(可选)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双曲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2. 第二课时: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3. 第三课时:双曲线的离心率4. 第四课时:双曲线的焦距5. 第五课时:双曲线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教时教案 旧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教时教案 旧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双曲线的几何性质2教时教案旧人教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并能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出发,推导出这些性质,并能具体估计双曲线的形状特征.(二)能力训练点在与椭圆的性质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双曲线中的弦、最值等问题.二、教材分析1.重点: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解决办法:引导学生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得出,至于渐近线引导学生证明.)2.难点: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的导出和论证.(解决办法:先引导学生观察以原点为中心,2a、2b长为邻边的矩形的两条对角线,再论证这两条对角线即为双曲线的渐近线.)3.疑点:双曲线的渐近线的证明.(解决办法:通过详细讲解.)三、活动设计提问、类比、重点讲解、演板、讲解并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椭圆有哪些几何性质,是如何探讨的?请一同学回答.应为: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是从标准方程探讨的.2.双曲线的两种标准方程是什么?再请一同学回答.应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的标下面我们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来研究它的几何性质.(二)类比联想得出性质(性质1~3)引导学生完成下列关于椭圆与双曲线性质的表格(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启发、订正并板书).<见下页>(三)问题之中导出渐近线(性质4)在学习椭圆时,以原点为中心,2a、2b为邻边的矩形,对于估计仍以原点为中心,2a、2b为邻边作一矩形(板书图形),那么双曲线和这个矩形有什么关系?这个矩形对于估计和画出双曲线简图(图2-26)有什么指导意义?这些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只引起学生类比联想.接着再提出问题:当a、b为已知时,这个矩形的两条对角线的方程是什么?下面,我们来证明它: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可写成:当x逐渐增大时,|MN|逐渐减小,x无限增大,|MN|接近于零,|MQ|也接近于零,就是说,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部分从射线ON的下方逐渐接近于射线ON.在其他象限内也可以证明类似的情况.现在来看看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怎样的?由于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方程是由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方程,将x、y字母对调所得到,自然前者渐近线方程也可由后者渐近线方程将x、y字这样,我们就完满地解决了画双曲线远处趋向问题,从而可比较精再描几个点,就可以随后画出比较精确的双曲线.(四)顺其自然介绍离心率(性质5)由于正确认识了渐近线的概念,对于离心率的直观意义也就容易掌握了,为此,介绍一下双曲线的离心率以及它对双曲线的形状的影响:变得开阔,从而得出:双曲线的离心率越大,它的开口就越开阔.这时,教师指出: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可以类似得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与坐标系的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五)练习与例题1.求双曲线9y2-16x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请一学生演板,其他同学练习,教师巡视,练习毕予以订正.由此可知,实半轴长a=4,虚半轴长b=3.焦点坐标是(0,-5),(0,5).本题实质上是双曲线的第二定义,要重点讲解并加以归纳小结.解: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化简得:(c2-a2)x2-a2y2=a2(c2-a2).这就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由此例不难归纳出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六)双曲线的第二定义1.定义(由学生归纳给出)平面内点M与一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叫做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是双曲线的离心率.2.说明(七)小结(由学生课后完成)将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按两种标准方程形式列表小结.五、布置作业1.已知双曲线方程如下,求它们的两个焦点、离心率e和渐近线方程.(1)16x2-9y2=144;(2)16x2-9y2=-144.2.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1)实轴的长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x轴上;(2)焦距是10,虚轴长是8,焦点在y轴上;曲线的方程.点到两准线及右焦点的距离.作业答案:距离为7六、板书设计。

双曲线教案高三

双曲线教案高三

双曲线教案高三教案标题:双曲线教案(高三)教案目标:1. 介绍双曲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帮助学生理解双曲线的方程和图像;3. 培养学生解决与双曲线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能力;4. 引导学生应用双曲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双曲线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图像;3. 双曲线的焦点、准线和渐近线;4.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5. 双曲线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双曲线的图像和性质;2. 掌握双曲线的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3. 运用双曲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相关教辅资料;2. 学生准备:教材、作业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双曲线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并复习椭圆和抛物线的知识,为引入双曲线做铺垫;2. 提问学生对双曲线的认识和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介绍双曲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包括焦点、准线和渐近线等;2. 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图像,引导学生理解双曲线的形状和特点;3. 解释双曲线的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方程,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表示方式下的双曲线图像。

三、示例分析(15分钟)1. 给出一些具体的双曲线方程,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绘图来分析双曲线的特点;2. 解答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2. 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提高解题效率和质量;3. 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和总结,纠正错误和不足。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 给出一些与双曲线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2. 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对本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2. 强调学生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的重要性;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练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三数学《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
(二)推进新课
1.范围:在x=a ,x=-a 的外侧,是无限延伸的。

(不是封闭曲线)
2.对称性:关于x 轴、y 轴和原点都是对称的。

x 轴、y 轴是双曲线的对称轴,原点是对称中
心,又叫做双曲线的中心。

3.顶点:
(1)双曲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叫做双曲线的顶点。

)0,()0,(21a A a A 、顶点是
(2)如图,线段叫做双曲线的实轴,它的长为2a ,a
叫做实半轴长;线段叫做双曲线的虚轴,它的长
为2b,b 叫做双曲线的虚半轴长
(3)实轴与虚轴等长的双曲线叫等轴双曲线。

4.离心率:(1)定义: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

(2)e 的范围:c>a>0,e >1
(3)e 的含义:e 是表示双曲线开口大小的一个量,e 越大开口越大!
11)(2222-=-=-=e a
c a a c a b 也增大增大且时,当a
b e a b e ,),,0(),1(+∞∈+∞∈∴,即e 增大时,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增大。

5.渐近线
)0,0(,122
22>>=-b a b
y a x 双曲线 b y x a
=±直线叫做双曲线的渐进线.
6.双曲线的性质
7.由双曲线方程推出渐近线方程
2222
2222(0)0.x y x y a b a b
λλ-=≠⇔-=双曲线渐近线方程
(三)讲解范例:
1.求与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并且经过点(-3,2)的双曲线方程.
(四)课堂练习
1.4.焦点为(0,6)且与双曲线有相同渐近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2.已知双曲线的实轴的一个端点为A 1,虚轴的一个端点为B 1,且|A 1B 1|=5,则求双曲
线的方程。

(五)布置作业
(C组题)1.实轴长为4且过点A(2,-5)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A. B.
C. D.
(B组题)2.双曲线与直线y=kx-1只有一个公共点,求k的值.
(A组题)3. 证明:双曲线 (a>0,b>0)上任意一点到两渐近线的距离的乘积是一个定值.
2019-2020年高三数学《圆的一般方程》教案
教材分析:

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一般方程,以及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一般方程。

难点:二元二次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的关系及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问题提出
方程表示什么图形?方程表示什么图形?(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方式)
对给出的方程通过配方,化成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第一个方程为,它表示以(1,-2)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第二个方程为,由于不存在点的坐标满足这个方程,所以它不表示任何图形。

2、探索研究:
方程02
2=++++F Ey Dx y x 在什么条件下表示圆? 配方得4
4)2()2(2222F E D E y D x -+=+++。

(1)当时,方程表示以为圆心,为半径的圆;
(2)当时,方程表示一个点

(3) 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
形。

关于的二元二次方程
022=+++++F Ey Dx Cy Bxy Ax 成为圆方程的充要条件是(1)和的系数相同且不等于0,即A=C0;(2)没有这样的二次项,即B=0;(3) 。

对于圆的一般方程,要熟练地通过配方法,求出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方程,仍然采用待定系数法,但要注意的是待定的方程是设标准方程还是设一般方程,这要根据已知条件而定。

3、思考交流
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各有什么特点?
圆的标准方程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明显;圆的一般方程表明圆的方程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

圆的一般方程与圆的标准方程可以相互转化。

例1:已知方程x 2+y 2+2kx+4y+3k+8=0表示一个圆,求k 的取值范围。

分析:由二元二次方程成为圆方程的条件,得到关于k 的不等式。

解:方程x 2+y 2+2kx+4y+3k+8=0表示一个圆,
∴0)83(44)2(2
2>+-+k k ,解得
∴当时,方程x 2+y 2+2kx+4y+3k+8=0表示一个圆。

总结:在圆的一般方程022=++++F Ey Dx y x 中,系数D 、E 、F 必须满足。

例2:求经过三点A (1,-1)、B (1,4)、C (4,-2)的圆的方程。

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022=++++F Ey Dx y x ,
A (1,-1)、
B (1,4)、
C (4,-2)三点在圆上,代入圆的方程并化简,得 ⎪⎩
⎪⎨⎧-=+--=++-=+-20241742F E D F E D F E D ,解得D =-7,E =-3,F =2
∴所求圆的方程为。

总结:待定系数法是求圆的方程最常见的方法,但是在求圆的方程时是设标准方程还是设一般方程,要由已知条件确定。

一般地,如果由已知条件易求得圆心坐标、半径或需要利用圆心坐标或半径列方程,常选用标准方程;如果已知条件与圆心坐标、半径无直接关系,常选用一般方程。

例3、已知线段AB 的端点B 的坐标是(4,3),端点A 在圆上运动,求线段AB 的中点M 的轨迹方程。

解析:如图点A 运动引起点M 运动,而点A 在已知圆上运动,点A 的坐标满足方程。

建立点M 与点A 坐标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建立点M 的坐标满足的条件,求出点M 的轨迹方程。

解:设点M 的坐标是(x,y ),点A 的坐标是
()()00,.B 43M AB x y 由于点的坐标是,
且是线段的重点,所以000043,,22
24,23
x y x y x x y y ++===-=-于是有 ① 上运动,所以点A 的坐标满足方程,即

把①代入②,得()()
22
241234,
x y
-++-=22
3
1
2
y
⎛⎫⎛⎫
+-=
⎪ ⎪
⎝⎭⎝⎭
3
整理,得x-
2
M ⎛⎫ ⎪⎝⎭33
所以,点的轨迹是以,为圆心,半径长为1的圆
22
练习:
1、若(2m2+m-1)x2+(m2-m+2)y2+m+2=0的图形表示一个圆,则m的值是___。

2、已知ABC的顶点坐标分别是A(1,1)、B(3,1)、C(3,3),求ABC外接圆的方程。

3、过圆外一点Q向圆O:作割线,交圆于A、B两点,求弦AB中点M的轨迹。

小结:
1、“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是图形,要指出形状、位置、大小(范围)等特性;后者是方程(等式),不仅要给出方程,还要指出变量的取值范围。

2、在探求点的轨迹时,可先用信息技术工具探究轨迹的形状,对问题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然后再从本质上分析轨迹形成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制订合理的解题策略。

课后作业
(C组题)1. 圆上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最大值是()
A. B. C. D.
(B组题)2将直线,沿轴向左平移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相切,则实数的值为()
A. B. C. D.
(A组题)3. 已知圆和轴相切,圆心在直线上,且被直线截得的弦长为,求圆的方程.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