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广告语的人称语用角色认知

合集下载

中西广告用语的异同

中西广告用语的异同

中西广告用语的异同作者:张昀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0年第05期一.有关“广告”与“广告用语”随着现代社会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媒体工具日益渗透人们的生活,广告,可想而知,必然也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在信息化时代,广告通过各种形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电视上、大街上、网站上……凡是人们生活可触及之处,广告都拥有它的一席之地。

有广告,就有广告用语。

广告用语,就是在一个广告当中伴随着视觉效果所出现的听觉用语,它用来解释广告设计的含义,说明广告产品的用途,以及用过该产品的人对其的评价。

很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广告用语对广告商收益的高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广告有不同的广告用语,不同国家的同一广告的用语也不相同。

广告用语,体现着国家和民族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基于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很大程度的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差异,这在他们的广告设计的理念和广告用语上体现的很明显。

二.中西广告用语的差异首先,先列举一个有关“尿不湿”中国和美国的广告,通过广告场景和广告用语体现出它们不同的思维方式。

情境一:中国“爱宝宝”尿不湿,宝宝也爱它。

场景:尿不湿的特写镜头,为了测验它的吸收量大、防漏,几位研究人员把一瓶接一瓶的水往上倒,它还不漏,来显示它的吸收量之大。

伴随的广告用语:它有XX薄,有XX层,经实验,能吸收XX水量,……情境二:美国场景:舒缓优美的音乐中,年轻的夫妇带着他们的两岁小孩在海滩边玩耍,小孩的裤子上有一个尿不湿。

一不小心,孩子掉到了海里,大海的水立刻被吸干。

伴随的广告用语:It is magic. It is what we dream for…从以上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广告情境和广告用语中,我们很明显地看出中国人和美国人在广告设计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中国人务实,强调一切用事实说话。

通过以上研究人员进行实验的场景以及介绍出尿不湿的厚薄、层数等都可以看出。

美国人性格豪迈、开放,有一种对立、夸张的因素。

浅谈中西方广告语

浅谈中西方广告语

浅谈中西方广告语一、语言和文化1、语言和文化的概念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是语言。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借助语言保存并传递文明成果。

概括地说,文化既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又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来说,一些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民族的历史地理、传统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聚集在物质之中又独立于物质之外的东西,我们称之为文化。

2、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首先,语言是部分,文化是整体,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次,语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向世人展示着它的具体内容。

最后,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赏析广告语,试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广告语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广告语中,中西方文化差异比较1.、价值观: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中西文化中一个比较突出的价值观问题就是对待个人与集体的态度。

在中国,集体主义主导着我们的社会。

人们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而且人们更倾向于实现集体利益。

除此以外,还认为衡量自我价值的主要依据就是对集体利益的贡献。

相反地,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更突出的是“我”而非“我们”,更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

麦当劳广告最能充分体现出中国的集体主义和西方个人主义间的差异。

在中国,麦当劳广告中通常是以家人团聚或朋友聚会为背景,渲染出温馨、和谐的大家庭的氛围。

然而,法国麦当劳广告中,曾以同性恋为内容主题。

在温暖的麦当劳餐厅里坐着一对父子,正进行着交谈,但是在这种氛围下儿子重视的不是眼前的父亲,惦记的却是自己的同性恋情人。

在广告最后出现了一句广告词“做你自己”,这则广告突出地反映了个人主义。

2、世界观:天人合一和人定胜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

天人合一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是历来被突出和强调的观念。

人们认为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人应当遵循天道。

例如:大草原,乳飘香,伊利奶粉美名扬。

这则广告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依相存,不可分割,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早已深植于中华儿女的头脑之中。

中外经典广告语

中外经典广告语

中外经典广告语(悬念式~)01. 你不妨看看那些强壮的小男孩正在吃什么!——美国民众燕麦制品公司麦片广告02. 以好味道著称于世——美国民众燕麦制品公司麦片广告03. 从八个方面增强您的体格。

——上海好好面包广告04. 生活始于40 岁。

——广州营养食品广告05. 我还要... ——北京三利食品公司广告06. 弹的好,弹的妙,弹的味道呱呱叫!——华龙今麦郎弹面广告07. 味道怎么好,一吃就知道!——辽宁金福糕点广告08. 打开罐头便能领略到大海的热情。

——基茨牌金枪鱼罐头广告09. 看起来既脏又滑溜,但没有了它却又似乎少了什么........ ——法莱水产品广告10. 一朝落,满盆鲜。

——摩特瑟食盐广告11. “利普顿”熟悉点金术。

——利普顿调味品广告12. 妈妈回家了,别忘了买 ... ——北京三元营养奶广告13. 一天一个苹果,你会让医生失业。

——山东红富士苹果广告14. 家中一分子,个个都中意。

——狮球牌花生油广告15. 这里才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

——好迪膨化公司广告16. 只有品尝才能告诉你一切。

——好时光牌威士忌广告17. 答案在瓶中。

——标准威士忌酿酒公司广告18. “只要我口袋里还有钱 ... 。

”——格兰维特牌苏格兰威士忌广告19. 葡萄酒中最伟大的名字。

——罗马葡萄酒广告20. 打开瓶塞,你就会知道其魔力了。

——罗马葡萄酒广告21. 天地之别!——德国姜法啤酒广告22. 有朋自远方来。

有位从德国来的朋友,向各位问好。

她带来很多礼物给你们。

这份礼物是大家所迫切需要的。

她送礼的对象是谁呢?请看明日本报。

——德国汉司大药厂药品广告23. 千里迢迢。

从德国来到台湾的这位朋友,名字叫‘ ANI'。

我们给她起了中文名字叫‘恩旺’。

您的朋友恩旺,入境随俗,她带来10万份见面礼,将送给社会各界人士。

请您写信到XX信箱,随回邮,随即寄给您一份礼物,先到先送,送完为止。

——德国汉司大药厂药品广告24. 不可偷看!——德国豪斯饮食店广告25. 不要购买本店的卷烟,因为本店经营的卷烟尼古丁、焦油含量比其他店的产品高1%。

英汉广告语篇人称照应对比

英汉广告语篇人称照应对比

篇衔 接理论 为 基础 , 讨 英 汉 广 告语 篇 人 称 照 应 探
衔接手 段 的异 同 , 并进一 步挖掘其 原 因。
在语 篇 中 , 果 对 于 一个 词 语 的解 释 不 能 从 如 词语本身 获得 , 而必 须 从 该词 语 所 指 的对 象 中 寻 求 答案 , 就产生 了照应关 系【 1 这 3 。朱永 生进一 步
第2 3卷 第 1 0期
Vo . 3 No. 0 12 1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 会科 学) 社
Ju a o C ogi st eo eh o g(oi c ne or l f hnq gI t t f cnl y Sc l i c) n n ni T u o aS e
尽管汉语 与英语不 同, 但韩礼德和 哈桑提 出
收 稿 日期 :09— 4 2 20 0 — 7 作者简介 : 刘燕芹 (95 , , 17一)女 河北遵化人 , 硕士 , 讲师 , 主要从事英语教学 、 语用学研究 。
刘燕芹: 英汉 广告语 篇 人称 照应 对 比
17 5
应关 系 的词 语 , 能 对 其 进 行 语 义 阐 释 。从 上 下 方 文 可 以看 出 , 指 的是 上文 中的 a16 o o 两 者 i t 96V l , v 构成 照应 关 系 。例 2中的两 个 “ ” 指代 下 文 中 她 则 的“ 妈 ” 从 而使 整 个 上 下 文 成 为 一 个 前后 衔 接 妈 ,
例 1 1 er ao Wii te,i oe dte 3ya g , la Sisds vr s lm l c e h
t a u e y u s e h r :a 1 6 ov . e b u h tb — e r s r o e e e 9 6 V l H o g t e o i

中美广告标语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

中美广告标语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

中美广告标语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广告标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工具,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它不仅用于推销产品或服务,还通过其字句和隐含的文化价值观影响消费者。

本文将以中美两国的广告标语为例,对其中体现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对比研究。

从总体上来看,中美两国的广告标语都强调了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

然而,美国的广告标语更强调个体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如“做你自己”、“大胆追求”。

而中国的广告标语则更注重家庭、社会和和谐,如“家的感觉”、“社会和谐”。

美国的广告标语往往强调竞争和个人成就。

例如,耐克的“Just Do It”系列广告,强调个人努力和成就。

这种竞争和个人主义精神在中国广告中也有体现,但往往与集体主义精神并存。

例如,“与众不同,但与群同行”,既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也强调了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再者,美国的广告标语往往鼓励消费者追求快乐、享受生活,如麦当劳的“快乐就是麦当劳”。

而在中国的广告标语中,我们更经常看到的是鼓励人们追求品质、努力工作以实现个人价值,如的“不断追求卓越”。

美国的广告标语常常强调自由选择、个性化以及自我表达,如可口可乐的“分享这瓶可乐”。

相比之下,中国的广告标语更注重家庭、友情和社会责任,如百事可乐的“祝大家百事可乐”。

中美两国的广告标语在文化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

美国的广告标语倾向于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享乐主义,而中国的广告标语则更注重集体主义精神、工作伦理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侧重点的不同。

在理解这些差异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各自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也将继续深化。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广告标语可能会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同时也会更加重视跨文化传播和接受度。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融,中美两国的公益广告在很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它们都旨在培养文明市民,提高公众意识,教育人们如何保持人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以保证所有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人称指示语在中英广告语篇中的语用对比分析

人称指示语在中英广告语篇中的语用对比分析

□徐晓红
语 言 学
徐 晓 红 人 称 指 示 语 在 中 英 广 告 语 篇 中 的 语 用 对 比 分 析
1 20
[ 摘 要 ] 基于语料的分析和调查 ,对中英广告语篇中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性分析 ,总 结两种语言的广告语篇中人称指示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不同点和相似之处 。希望能对两种语言中人称 指示语的恰当使用起到借鉴作用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 ITIES
( Philosop 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8 年 6 月 人文社会科学专辑
人称指示语在中英广告语篇中的 语用对比分析
(二) 统计结果与对比分析 11 中英广告语篇中人称指示语语用功能的共同点分
析 。通过表 1 和表 2 ,我们首先对中英广告中人称指示语语 用功能的一些共同之处进行分析 。主要归纳以下几点 :
(1) 中英广告语篇中第一人称复数排斥性用法 用第一人称复数指称广告主 。广告主作为说话人的方

我送北极参海狗油 (北极参海狗油) 。

例 6 : So I can see what is in t he wareho use , check up

o n o rder s to get my email as easily as loo king at my p ho ne (

Pocket Net Wireless Pho ne) . (4) 在中英广告语篇中“你/ yo u”的大量使用
ear ( Pearl Cor n) . (2) 中英广告语篇中第一人称复数包容性用法

中西文化视野下的汉英广告语比较

中西文化视野下的汉英广告语比较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CONTENTS
中西文化差异对 广告语的影响
汉英广告语的表 达方式比较
中西文化视野下 的广告语案例分 析
中西文化视野下 的广告语发展趋 势
PART ONE
西方文化 注重个人 主义,强 调个人自 由和权利
东方文化 注重集体 主义,强 调家庭和 社会责任
西方文化 注重理性 和逻辑, 强调科学 和实证
东方文化 注重感性 和直觉, 强调情感 和体验
西方文化 注重竞争 和进取, 强调个人 成就和成 功
东方文化 注重和谐 和稳定, 强调人际 关系和集 体利益
价值观念:西方注重个人主义,中国注重集体主义 审美观念:西方注重简洁明了,中国注重含蓄委婉 语言表达:西方注重直接表达,中国注重委婉表达 社会习俗:西方注重自由平等,中国注重尊卑有序
英文广告语:注重逻辑,多 用简单句、并列句等句型
中文广告语:注重意境,多用 四字成语、对仗等修辞手法
中文广告语:注重情感表达, 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英文广告语:注重信息传递, 多用直接、简洁的语言表达方

中文广告语:注重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常用成语、典故等 英文广告语:注重简洁、直接、明确,常用短句、动词、形容词等 中文广告语:注重情感表达,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英文广告语:注重理性表达,常用数据、事实等论证手法 中文广告语:注重文化内涵,常用传统文化元素 英文广告语:注重创新思维,常用现代科技元素
融合中西文化元素,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广告语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广告语的个性化和精准投放 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广告语 加强跨文化沟通,提高广告语的国际影响力

中英化妆品广告语篇中的人称指示语对比

中英化妆品广告语篇中的人称指示语对比

a d v e t r i s e me n t t e x t s a n d c o mp r e h e n d he t b u s i n e s s o b j e c t i v e i n c o s me t i c a d v e t r i s e me n t t e x t s b e a e r .
r e f e r e n c e s r e l f e c t t h e s i mi l a r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t h e h i g h e s t f r e q u e n c y o f t h e t h i r d p e r s o n i n t h e ma j o r
等等。这些特点表明人称指示语在化妆 品广告语篇的实际使用 中有规律可循,认识它们 为读者
更好地解读广告语篇及理解化妆品广告的商业 目的提供 了有 力的帮助 关键词:中英化妆品广告 :语篇 :人称指示语 :规律:对比 中图分类号:H 0 3 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 0 0 8 — 3 9 1 X ( 2 0 1 4 ) 0 4 — 0 4 1 5 — 0 4
LI N Sh u q i n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F o r e i g n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 Mi n n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A c o m pa r i s o n be t we e n pe r s o na l r e f e r e nc e s i n Ch i ne s e a nd

中外广告语中的隐喻和认知

中外广告语中的隐喻和认知

中外广告语中的隐喻和认知作者:未知来源:互联网更新:2009-4-20 阅读:栏目:语言文化中外广告语中的隐喻和认知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认知行为,以其特有的修辞功能和表达效果在广告中得到广泛应用。

隐喻的使用不仅使广告变得简洁生动、新奇而富有启发,还可以激起观众的想像力。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由于受语言、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对中外广告语中隐喻概念的认知有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隐喻;认知;广告;文化差异Abstract:As a language phenomenon and a cognitive behavior,metaphor is widely used in the advertisements for its unique rhetorical function and expressive effects. It not only makes the advertisements concise and vivid but novel and instructive. The metaphor in advertisement can also arouse the audience’s imagination.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metaphor examples from both Chinese and foreign advertisements,this paper holds that metaphor is the necessity of cognitive tool for human beings. Value metaphors,moral metaphors,comparison metaphors as well as the metaphor cognition are also introduced. The paper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due to linguistic,social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there are subtle distinctions in explaining metaphorical concept.Key words:metaphor;cognition;advertisement;cultural differences一、引言基于体验哲学之上建立起来的认知语言学已成为当代语言学的主流学派。

中西方文化的广告文本语用分析与比较

中西方文化的广告文本语用分析与比较

中西方文化的广告文本语用分析与比较一、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各种文化在相互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广告作为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不断在不同文化中流传。

因此,通过对中西方广告语的比较和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差异和特点,还可以为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好的指导。

二、语用分析与比较1、语用分析语用学是对语言的使用及其含义进行分析的学科。

在广告语中,语言使用者的意图、文化背景以及接受者的阅读反应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广告效果的达成。

例如,中西方在表达产品功能时的差异,以可可银行为例,在中国,它的宣传广告语是“安全可靠的银行”,而在西方,同样的宣传广告语则是“最受欢迎的金融服务机构”。

这一组广告文本语进行了语用分析,可以发现,中西方在语言使用上存在差异。

在中文广告语中看重的是产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功能属性,而在英文广告语中则突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对品牌的喜爱。

此外,习惯和情感领域也是广告语的重要语用学分析领域。

以中式文化广告语为例,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和家庭情感的美好渴望。

西式广告语倾向于追求个性化,出彩且让消费者强烈印象深刻,个性强、引人注目。

中西方广告语的比较,展现出了文化价值观、消费习惯和情感体验的语用关系。

2、语用比较(1)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为广告语创意提供了不同的灵感。

中式广告语常常强调传统的信仰观念,比如尊重长辈、重视分内的职责和仁爱之心。

而西式广告语更加注重创意和差异化。

以手机广告为例,在中国市场上,厂商通常通过手机品质、功能、花式壳等方式进行推广;而在西方市场上,厂商更倾向于用美女姿势、思维火花等方式进行宣传。

(2)市场需求中西方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例如,在时尚类别广告中,西方广告强调时尚波动不定,多样性、创造性和独特性,并注重实际功能和时尚使用的可能性,而中国广告强调文化的永恒和传承,强调福利、情感需求、防御、恐惧、不安或团体关系等复杂的诉求。

从广告语的角度看中西差异

从广告语的角度看中西差异

从广告语的角度看中西差异摘要广告一直是文明的重要一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

广告创意源自生活,由于中西方的生活背景差异,导致广告人价值取向的不同,有着不同的思维逻辑。

因此,在进行广告创意时,就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诠释同一个商品的时候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本文将主要从中西广告语方面探讨中西差异。

关键词:广告;思维方式;文化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

语言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及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广告是一门艺术。

“广告作品要有艺术感染力,不仅要吸引观众,还要触动其情感,使其对企业及商品产生好感进而引导购买行为”(胡屹1999)。

广告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从侧面揭示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价值观念。

二、语言方面的差异英汉广告的语言差异集中表现在韵律方面。

汉语历来讲究韵律和节奏,主要表现在音节的重叠和押韵上。

重叠是汉语所特有的。

如:①柔柔的风,甜甜的梦②舒舒服服入睡,清清爽爽醒来③清凉凉的世界,暖融融的爱心诸如此类的音节重叠,不但增加一些新的语法意义,还形成语言的美感。

在节奏和韵律方面,汉语和英语有很大的差别,汉语以音节计时而英语则以重音计时,汉语广告一般以意群决定它的节奏,停顿的位置,平仄也合于一定的标准。

琅琅上口的广告语必须押韵而且往往同调相押(有的不计声调)。

如:④李宁领带,王者气派⑤狼迹天涯伴你行,与狼共舞传真情例④两个节拍为一个义群,两个义群间稍有停顿,两个义群各占一个节拍。

例⑤前4个音节占两个节拍,后3个音节也约占两个节拍。

讲究节拍,富有节奏美,会给人以美妙的音乐感、韵律美,便于口头宣传。

然而在英语广告中,总是按照轻重音交替出现的模式安排节奏,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重音,重音决定节奏,而且重读的单词往往押韵。

若以重读音节为主干,声调较高,响度较大,读得较清楚,占用的时间也较长;以弱读音节为辅助,声调较低,响度较小,读得快而弱,占用时间短。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一、文化差异中英文化差异是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西方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商业广告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中文广告更注重情感色彩的营造,强调感性、亲和的交流方式。

而英文广告则更倾向于理性、直接的表达方式。

英文广告中常使用的"amazing"、"incredible"等形容词,强调产品的独特性和出色之处。

而中文广告则更倾向于使用"人人称赞"、"无人能敌"等形容词,突出产品的社会认可度和市场地位。

二、语言表达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表达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英语言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表达习惯,在广告中的使用也有所差异。

中文广告常使用形容词和动词的组合,以及词语的反复、重复来强调产品的优点和特性。

而英文广告则更倾向于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注重句型的多样化和声音的押韵。

在中文广告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XX使您更自信,XX让您更美丽",强调产品能给人带来的改变和提升。

而在英文广告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是"XX makes you more confident, XX makes you more beautiful",注重强调产品的功效和效果。

三、文化符号商业广告在传递信息和吸引目标受众方面,经常使用各种文化符号。

中英商业广告中所使用的文化符号也会因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

中文广告中常使用的文化符号包括:红色、春节、精美的包装等,这些符号在中国文化中代表了喜庆和美好的意义。

而英文广告中常使用的文化符号包括:美国国旗、自由女神像、快乐的家庭等,这些符号在西方文化中代表了自由和幸福的意义。

四、语气和情感商业广告作为宣传和推销产品的媒介,语气和情感的表达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语气和情感的表达上也有所不同。

英汉广告语篇中人称指代的语用功能

英汉广告语篇中人称指代的语用功能
者较大的选择 自由,一方丽可 以将 自己与广告 中人
个对长者或社 会地位 高者等表示 尊敬 的 “ , 您” 而
英 语并无相应的对等词 。另外 ,从社会 指代关系的 角度来看 , 汉语相对复杂 , 现在两个方 面 : 体
I 类、尊他 : ( 贵 贵校 / 国/ 贵 贵公子 ) 尊 : ; ( 尊驾/ 尊府/ 尊夫人 ) 阁下 ;
经过对 比发现 , 英语广告倾向于使 用积极礼貌策略 . 而汉语 广告倾 向于运 用消极礼貌策略 。
关键词 英汉广告 微观语篇要素 人称指代 语 用功 能
1 引 言
h 、 se 他 ̄ /h y e 她/ h 、 1 t 要么是篇 内指 向, ' e ] 即指代语篇 中的人物角色 ; 要么是篇外指 向, 即指代借助情境或
括式则是把受众包含 在 内。包 括式 w ( e汉语 与此对
语篇 因素对礼貌策略实现的影响。本文采用两个语 料库0 在定量统计 的基础上作定性分析 。 。 以保证论
析的客观性 。 2 英语和汉语中的人称指代词语 在人称代词上 。英语 和汉语 具有共性 。两种语
应 的主要是 “ 咱们” 是 符合 积极礼貌策略的。 I 作 ) I

物 等同; 另一方面也可将其 中的 “ ” 他 理解 为与已毫 无干系 的他人。这样 , 者并 没有 逼迫受众 , 作 而是 允

般说 来 ,在其他 语体 中,第 三人称代词他 /
41—
维普资讯
许其有选 择的 自由, 消极礼貌策略 因此得 以实现 。 此外 ,在广告 中作者还经常将 自己或读者不定 指化 , 某人 / n ” “ 如“ oe 、任何人 / no e等 。 ayn ” 运用不定 指代词表现为泛泛指称 ,而不涉及具体 的某个人 。 因此 , 在很多情形下 , 广告语篇 中没有 出现对读者 的 任何指称 。这样 , 在读者看来 , 作者在进行广告对象 定位 时似乎并非针对 自己而显得客观 。这也就是实

从中英文化妆品广告语看东西方文化差异-最新文档

从中英文化妆品广告语看东西方文化差异-最新文档

从中英文化妆品广告语看东西方文化差异一、引言化妆品市场在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为许多著名化妆品品牌提供了巨大商机,如兰蔻,资生堂,倩碧等。

人们购买化妆品的原因并不总是基于个人需要,也因为品牌背后的隐含意义:象征了优越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

因此,化妆品公司利用了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想尽一切办法说服他们购买自己的化妆品,如利用化妆品广告宣传。

然而,化妆品广告中最具吸引力的部分是语言。

本论文从语言学方面比较中西方化妆品广告语,期望找出其反映的文化差异以及导致语言差异的原因。

当然,本文也希望为广告商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中文广告语(一)语音方面:多使用双关。

双关语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方式。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因此,成功撰写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双关语广告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语言字面的含义,用作双关语的词通常与产品的某种特点或品牌名称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例如:1.趁早下“斑”,请勿“痘”留。

(某化妆品广告语)。

这个句子与办公室的流行用语“趁早下班,请勿逗留!“有着相同的发音。

广告商使用“斑”和“痘”,完全表达了产品能有效祛斑、祛痘的作用。

中文中,“斑”和“班”的发音相同,“痘”和“逗”的发音相同。

然而,他们的意思却完全不同。

这里广告商在广告中运用相同的发音表达了完全不同的意思,也表述了产品的效果,这就被称为双关语。

2.金斯顿曾在她的作品中说:“只有中文里有双关语”。

(金斯顿,1982)在中国的文化中,双关语非常受欢迎,因为中文里,很多字听起来相似。

几千年来,中国是一个基于人际关系的国家,因此,中国人不喜欢用文字直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想法,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真正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双关语是处理人际关系中最普遍的交流方法。

(二)句法方面:多使用排比句。

排比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活动已经跨越了国界,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文化差异成为了商业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方面进行探讨。

一、称呼方式在中英商业活动中,称呼方式存在差异。

在中文中,人们更加注重礼仪,通常使用姓氏加上职位或者先生/女士作为称呼。

例如:“张经理”、“李先生”等等。

而在英文中,人们讲究实用性,一般直接使用名字或者职位做为称呼,例如:“John”、“Manager Smith”。

二、文化背景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文化背景也存在着差异。

对于中国的商业广告而言,中华文化的影响较强,往往会体现出节日、吉祥等元素。

例如:“恭贺新春”、“吉祥如意”等等。

而英国商业广告的文化背景则是西方文化,通常会涉及到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

三、逻辑结构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逻辑结构也不一样。

在中文广告中,通常会使用排比和倒装的方式表达,例如:“望天门山,独秀入云霄。

”在英文广告中,通常采用一些简单明了的句子,例如:“Just do it.”四、表达方式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文广告中,会使用大量的比喻、典故和修饰语等等来表达。

而在英文广告中,通常采用简明扼要的方式表达,力求突出广告的主要内容。

五、文化价值观最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中的文化价值观也存在差异。

在中文广告中,强调的是情感价值,例如亲情、友情、爱情等等。

而在英文广告中,则更加强调个人自由、追求和创新等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文化差异比较大,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两国文化,才能更好地进行商业活动。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敬称与称呼:中文商业广告中常使用敬称来表示对消费者的尊重,比如“尊敬的顾客”、“敬请光临”等。

而在英文商业广告中,常使用直接的称呼,如“Dear customers”、“Welcome”等。

2. 动词与形容词的使用:中文商业广告常使用动词来强调产品的功能或效果,如“让您拥有更美好的生活”、“让您尽情享受”等。

而英文商业广告则更倾向于使用形容词来描述产品的特点和优势,如“better”, “faster”, “more efficient”等。

3. 过度说辞的使用:中文商业广告常使用夸张的描述和过度的修饰词,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如“史上最…”、“领先全球”等。

英文商业广告则相对更加直接和简洁,避免使用过于夸张的说辞。

4. 文化符号与隐喻的运用:中文商业广告经常运用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和隐喻,如中国古代的名人典故、书法、传统服装等,以增加产品的亲和力和文化认同感。

而英文商业广告则更倾向于使用国际通用的文化符号和隐喻,如自由女神、纽约时代广场等。

5. 幽默与情感的表达:中文商业广告常使用幽默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通过搞笑、夸张的手法来传递信息。

而英文商业广告则更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温情、感人的故事来打动消费者的心。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敬称与称呼、动词与形容词的使用、过度说辞的使用、文化符号与隐喻的运用以及幽默与情感的表达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英语言文化的差异,也体现了中英商业广告在传达信息和吸引消费者方面的不同偏好和策略。

当跨文化进行商业广告的翻译和创作时,需要注意这些差异,并灵活运用相应的语言文化策略,以确保广告的有效传播和文化适应性。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

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看中英语言文化差异中英商业广告用语是中英语言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体现,反映了中英两国商业交流中的不同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分别从语言方式、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三个方面来说明中英商业广告用语的差异。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语言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中文广告通常使用较为直接的陈述句,强调产品的功能和性能。

中国广告中常见的宣传口号“品质保证”、“物美价廉”等都是对产品品质和价格的直接表述。

而英文广告则更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口号和标语,强调产品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英国某牙膏广告的口号是“每日一刷,美丽百倍”,强调了牙膏的美白功能和使用的频率。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文化传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广告常常借助于一些传统文化符号和象征来表达产品的特点和品质,比如龙、凤、中国结等。

中国广告还常常使用名人或成功人士的形象和名言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

而英国的广告则更注重通过幽默、夸张、讽刺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并通过情感的表达来打动消费者的心。

英国某啤酒广告通过演绎一个搞笑的情景来推销产品,具有较高的娱乐性。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在思维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文广告由于受到汉字的特点和中文的思维方式的影响,常常运用象征性语言和直观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产品的特点和意义。

中国某手机广告用“一部手机,一座城市”来表达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而英文广告则更倾向于运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产品的优势和独特性。

英国某汽车广告用“像一阵清风,让你摆脱束缚”来表达汽车的舒适性和自由感受。

中英商业广告用语体现了中英两国语言文化差异。

在语言方式上,中文广告倾向于使用直接陈述句,而英文广告则倾向于使用简洁明了的口号和标语。

在文化传统上,中文广告借助于传统文化符号和名人形象来增加吸引力,而英文广告则倾向于使用幽默、夸张等方式。

在思维方式上,中文广告常常使用象征性语言和直观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广告则倾向于使用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

中西广告语的人称语用角色认知

中西广告语的人称语用角色认知

中西广告语的人称语用角色认知
富饶
【期刊名称】《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7(000)004
【摘要】言语交际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语言的认知过程,因此从认知语用和文化心理的角度来探讨广告人称的产生、发展、使用和理解的过程,可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广告言语中人称的心理暗示和角色提示,同时也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理解和使用广告人称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富饶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05
【相关文献】
1.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充实研究
2.英文报刊广告语篇中的人称指示语及其语用功能
3.手机软件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4.手机软件广告语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
5.礼貌原则视域下人称指示偏离的语用意义——化妆品广告语篇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告语言的叙述方式通过广告语言的人称和语气对广告的目标受众进行角色定位和角色提示, 使 消费者主动或自觉地对某种角色认同 , 从而达到促使其通过实施消费行为来获得心理释放或情绪的满 足。广告语言的角色认同实际上就是要充分发挥广告语言的内涵与张力 , 不仅让受众从语言本身获得 特殊的感染和启发, 而且更重要的是从语言的人称指称中得到明显的心理暗示和情绪激发。恰当而准 确的人称能有效地激发受众对广告产品的感受和认同 , 促进广告文案目标效果的实施。我国的传统研 究大多关注广告文案的句法变化和修辞特征, 而本文主要从文化心理、 道德观念、 语用学和语言心理学 的四种视角着重对广告言语中人称角色的认知语用特征进行探讨。 1 . 第一人称以求认同 广告语言人称的特定指称是运用语言人称的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及第三人称进行目标明确的角色 认同。广告语言运用第一人称进行自我转述是基于引导目标受众产生强烈的熟悉感与相似感 , 由此激 发消费者对广告产品在心理上获得自然的信任 , 这种信任是第一人称中 我 与 我们 等人称代词的运 用 , 将目标消费者带入一种情境认同的氛围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以宗法家庭为背景的。这种文化核心部分是祖宗观念、 后代观念。中国传 统文化的家庭本位外推, 即有了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观念。虽然它把修身作为根本, 实际上修 身的内容还是宗法家庭所要的尊尊、 亲亲观念 , 即孝、 悌、 慈。一个人在家要少孝、 中爱、 老慈, 在外交朋 友要守信义 , 对国家要忠君爱国 , 否则 , 这个人也就失掉了做人的资格。虽然中国文化也要求爱护人、 尊 重人, 但它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的本位思想 , 而是一种家族本位和社会本位。中国文化强调的不 是人的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而是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责任义务。因此 , 社会群体为本位的文化价值取 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国广告文案撰写人往往会不自觉地避免第一人称表达法 我 的使用。 中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 这一点在人称的使用上也有所体现。与西方语言不同 , 汉语中有多 个同样表达 我 这一含义的谦词 奴 、 敝 、 拙 、 在下 等。吕叔湘说 : 由于种种心理作用 , 我们常 有在单数意义的场所用复数形式的情形 ! !最常见的是 ∀我 = 我们 # , 这类用法实在代表一种谦卑的口 吻。
2007 年第 4 期 ( 总第 103 期 )
黑龙江社会科学
H e ilo ng jiang Soc ia l Sciences
N o 4, 2007 G ene ra.l N o . 103
中西广告语的人称语用角色认知



( 黑龙江大学 西语学院 , 哈尔滨 150080) 要 : 言语交际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语言的认知 过程 , 因 此从认知语 用和文化 心理的角度 来探讨广
[ 1]
例如, ∃红楼梦 %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 刘姥姥一面走, 一面说道: 您老是贵人多忘事了, 哪里还记
得我们。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里说话人采用第一 人称复数, 无疑在有意无意中抬举了听话者, 从而显得尊重他人, 或者说谦虚、 客气。在家族本位和社
双 % ) 老支书试图劝说喜旺担当重任。而采用
咱 这种称呼会使喜旺感到支书对他特别亲近。这样, 他 就容易接受建议。现实生活中 , 由于人们常爱用 咱 字句来表达对别人 ( 也可能包括说话者本人 ) 的建 议 , 所以原先的转述意味就渐渐被人们忘记了。这是非语言意义的习惯化所致 [ 2] 。广告文案撰稿人就 是利用这一点引导目标受众产生强烈的熟悉感和亲近感 , 将目标消费者带入一种情境认同的氛围中。 2 . 第二人称提示 自我谦逊、 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汉语中的尊称 您 、 君 、 贵 、 尊 、 阁下 等就 是这一准则的直接体现。广告是商战中的一种重要宣传手段 , 应该使用对受众表示尊重、 理解和真诚帮 助的广告语言, 才能唤起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的高度信任感 , 才具有相当强烈的号召力和说服力。当 然 , 更重要的是让受众感觉到广告主是以谦逊的态度说话, 不是目中无人自吹自擂。虽然自我谦虚不是 西方民族的典型道德标准 , 且英语中的第二人称只有 you 这一种表达法, 但尊重他人、 为顾客着想也 是西方民族所遵守的道德原则之一。 无论是中国广告还是英语广告, 人们采用第二人称总是为了试图达到某种同样的目的或效果, 即运 用一种假设与受众面对面交流情境, 通过第二人称代词 , 使受众能够感觉到在进行一种对等的交流, 其 目的也是通过广告语言造成一种模拟的交流语境, 缩小受众在接受广告时的心理距离。这样既能有助 于受众对广告产品所产生的利益的理解与确认 , 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围绕产品的生活情境 , 在这个生活 情境中受众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己的角色存在, 并在这种自我的存在情境中认同广告产品的价值利 益。例如: You# re co ld, you# re w e, t you # ve never fe lt hea lthier∋ ∋ ∋ T ropicana Pure P re m ium Doub le V ita m in C w ith 100 % E has the essential antio x id ants that help m ainta in a hea lthy i m m une system. ( 你凉到彻 底 , 全身湿透。你从未感觉到像现在这般健康。 ∋ ∋ ∋ T ropicana 特纯双倍 含有维生素 C , 100% 维生素 E。富含维持健康的免疫系统必不可少的抗氧化成分 ) 。这则广告文案不仅通过语言描述了喝多碧佳 / 佳力阳光果汁的场景 , 而且通过第二人称进行明确的语言指称和角色提示, 标题不仅营造了一种清凉的 气氛, 而且由于第二人称叙述方式加强了这一愉悦情绪和 特纯 的清凉氛围, 从而具备了受众阅读标 题时所需要的那种瞬间的冲击力。在这则广告里第二人称体现了相对于其他人称所具有的优点 , 强化 与受众的相关性 , 给消费者明确的心理提示和角色认同的暗示。 3 . 第三人称以求客观暗示 第三者的叙述处在一种较冷静、 公平的语言叙述角色, 形成一种受众在接受时与接受对象的心理距 离。它既不像第一人称那般给受众一个明确的角色的认同 , 也不像转述群体话语那样把受众拉入到一 种情境气氛中进行角色归位, 它给受众一个较客观的事实, 一种看似没有进行任何的修饰与润色的事 实 , 让受众完全根据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判断。 广告语言转述第三者话语的使用 , 客观上造成了受众与广告情境的分离。广告语境让受众处于一 个较分离的角色位置上, 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广告产品价值利益所产生的生活意义 , 这种状态与 文学艺术中提出的 间离效果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 间离效果 , 是德国戏剧家与评论家 Berto lt Brecht独特的戏剧理论, 间离效果 与爱森斯坦 的 蒙太奇 , 成为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戏剧术语。 间离效果 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重视观众对 作品的 旁观 态度, 重视让观众处在一种相对客观、 冷静的角度来观看和理解戏剧作品, 而不是把观众 强迫性地带入到戏剧情节之中 , 以强烈的戏剧气氛来感染观众, 使观众完全无原则无意识地被剧情牵着 鼻子走 , 最大的效果是观众对剧作冷静而深刻地去理解和认识, 从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广告借用第三者的叙述目的, 也是先让受众去旁观 , 从旁观的角度观察和体验广告产品的价值, 在 一种暂时的利益关系的 缺场 中 , 没有任何心理负担或风险压迫的状态下, 获得对广告产品更深刻的 理解和认同。 在日常生活层面上, 中国与西方文化性格的另一个显著区别是中国人重 情 , 西方人重 理 。重 理 是常常运用概念、 判断、 推理等逻辑方式来认识、 思考社会、 自然和人生 , 思维模式多以冷静、 抽象、 & 116&
逻辑的把握入手。也正因为如此 , 第三人称表达法是英语广告中常见的一种文风, 这种表达法往往使 叙述显得客观、 公正。 4 . 非确定指称 ( 1) 模糊信息源 非确定人称的转述可以分为模糊信息源和可推断信息源。模糊信息源是指广告语言尽可能模糊信 息来源的确定性 , 从而淡化广告受众在性别、 阶层、 职业等社会角色的强烈的归属意识 , 实行无差别的转 述 , 让受众在更广的集体的共识层面来理解和体会广告产品的利益和价值。与确定指称相区别 , 非确定 指称使受众能够体验到更广的社会角色意识。广告语境没有把受众归属到某一种群体可能的角色认同 上 , 而是让受众在社会生活、 人际交流、 公共环境等更共性的层面来认识广告产品。孔府家酒的广告语 孔府家酒, 叫人想家 体现了一种 游子 文化 ∋ ∋ ∋ 树高千丈, 叶落归根。孔府宴酒广告语则是 喝孔府 宴酒, 做天下文章 , 更是传统酒文化的体现。南方黑芝麻糊的广告在中国老幼皆知 , 其广告口号 南方 黑芝麻糊, 抹不去的回忆 , 具有一种悠远的意境和浓郁的人情味 , 蕴涵着一种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一 种怀旧的情绪, 其中的浓情厚谊恰当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调。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 消费者在 向往美好未来的同时 , 一些过去被忽视的风俗、 文化、 传统在广告中得到重视。消费者心底里的中国文 化情怀被激发出来, 进而产生共鸣。 人们往往把新信息与长时记忆中所储存的信息联系起来 , 心理语言学称之为增添。而增添过程中 的一个特殊形式就是做出推断。我们在处理新信息的过程中往往会进行推理, 而且这些推理会结合到 事件的记忆表征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就更难以区分哪是原来的 , 哪是推理得来的。推理虽然不是 自动形成的 , 但是如果推理有助于把句子和语段结合, 我们便会这样做。推理既不是回述的失误 , 也不 是读者凭想象所做出的随机行为, 它是语篇结构的内在特征。作者往往省略了一些他认为读者能够自 己弄清楚的东西。人们往往难以把直接说出的语言信息和根据该信息所做出的推理区分开来 , 这对广 告制作很有使用价值。 ( 2) 可推断信息源 人们对于语篇的记忆存在于三个层面上, 即表层表征、 命题表征和情景模型。在表层表征层面上我 们会不做任何改动地记住所听到或看到的每一个原词。在命题表征中 , 我们通过对原词进行分析推理, 得到其确切的隐含意思, 最后将所得到的隐含意思在大脑中构建成相应的图式保存在情景模型中。由 于每个人的大脑中储存了很多这样的情景模型 , 所以转述人不必详尽述说, 他相信听者会借助情景模式 进行联想和推理 , 从而对言语未尽之处加以补充。这正是广告文案撰写人常常加以利用 , 乐此不疲之 处。每个广告商都希望自己所推出的商品广告让受众过目不忘, 而经过分析推理得到的信息, 往往会更 加令人印象深刻。在信息源可以确定的情况下 , 广告商常常依据自己的需求, 将信息源隐去, 但这并不 意味着信息源无从 (考证 ) 知晓。 中西文化对中西广告语言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中西广告语言也在多方面反映出中西文化的种种特 点。人们对广告语言中人称角色的提示和暗示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 如常规 知识、 文化背景和心理因素等 ) 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 反映社会文化的广告语言更容易被人们所理 解和接受, 可大大促进广告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