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构成1-材料的物理特性(带图文)复习课程

室内构成1-材料的物理特性(带图文)复习课程
室内构成1-材料的物理特性(带图文)复习课程

第二章:室内技术构成

第一节:室内装饰材料的构成:

一材料的物理特性:

1材料的物理特性

a声学特性;

主要指吸音特性:内部呈孔状,材质较松软

常用吸音材料:木质吸音板、矿棉吸音板、布艺吸音板、陶瓷蜂窝吸音板、聚酯纤维吸音板、吸声软包等等

槽木吸音板:是一种在密度板的正面开槽、背面穿孔的狭缝共振吸声材料。常用于墙面或天花装饰。

产品结构

芯材:15mm或18mm厚的MDF板材。木质吸音板通常用密度为720kg/cu.m的二级MDF 板料做成,亦可根据用户要求使用一级的MDF板料。

饰面:三聚氰胺涂饰层,请按公司色卡选择,真木皮饰面,可按客户要求选择木皮和油漆及颜色。

吸声薄毡:颜色为黑色,粘贴在吸声板背面,具防火吸声性能。

板条宽度:128mm或按照客户要求订做。

板条长度:最长2440mm或按客户要求订做。

允许公差:宽度为0.1MM,长度为2MM。

拼版: 板条长边根据实际需要做成90度角的企口和凹口来拼接。

产品特点

科技产业——多种材质根据声学原理,合理配合,具有出色的降噪吸音性能,对中、高频吸音效果尤佳。

艺术产品——既有天然木质纹理,古朴自然;亦有体现现代节奏的明快亮丽的风格,产品的装饰性极佳,可根据需要饰以天然木纹、图案等多种装饰效果,提供良好的视觉享受。

环保产品——所有材料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甲醛含量极低,产品还具有天然木质的芳香。具有木质最高的防火等级B1。这点己通过国家权威部门检测通过。

安装简易——标准化模块设计,采用插槽、龙骨结构,安装简便、快捷。

产品用途

槽木吸音板适用于歌剧院,影剧院,录音室,录音棚,播音室,试音室,电视台,电台,商务办公厅,多功能厅,会议室,演播厅,音乐厅,大礼堂,体育馆,琴房,学校,休闲娱乐城,酒店,ktv,band房,机房,厂房,高级别墅或家居生活等对声学要求较严格的场所。

孔木吸音板:孔木吸音板是一种在密度板的正面,背面都开圆孔的结构吸声材料;不仅具有传统装饰隔热、防火、防尘、质轻、不改性、不腐烂等特点,更具有吸音效果佳、强度高、装饰性好、施工方便、环保性能优等特点;该产品填补装饰行业中高档吸声板材料的空白,使业主和设计师在选用声学材料时有了更多的选择,顺应了现代装修中回归自然、崇尚木质感觉的潮流。

吸音板的应用:

聚酯纤维吸音板

聚酯纤维吸音板地板,是经过穿孔、开槽复合制造而成,它的隔音能达到28分贝,走路震动的声音吸音达到55分贝。吸音隔音吸音地板的每平米为4000个穿孔率。正常成人走路的每个脚步面积不低于128个震动吸音地板孔,及小姐高跟鞋的顶尖都有4个吸音地板孔。地板防滑、防水、防静电、环保、防火、防辐谢。

地板正常用于公寓楼、酒店、体育场馆、大厦、餐厅、会议厅、舞台、学校及写字楼等公共场所

应用案例:

木丝吸音板

木丝吸音板的表面纹理表现出高雅质感与独特品味,可充分演绎设计师的创意和理念。该产品结合了木材与水泥的优点:如木材般质轻,如水泥般坚固,具有吸音、抗冲击、防火、防潮、防霉等多种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剧场、影院、会议室、教堂、工厂、学校、图书馆、游泳馆等处。

特点:

木丝吸音板以白杨木纤维为原料,结合独特的无机硬水泥粘合剂,采用连续操作工艺,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制成。该产品拥有只有通过合成若干不同的建筑材料才能获得的物理特性。

外观独特、吸音良好--独有的表面丝状纹理,给人一种原始粗犷的感觉,满足了现代人回归自然的理念。表面可做饰面喷色和喷绘处理,喷涂可达六次。吸音率最高能达到1.00。

结构结实--结构结实,富有弹力,抗冲击,在体育馆使用时可承受篮球、足球和排球的反复冲击而不会

产生裂纹或破损现象。

安装简单--易于切割,安装方法简单,一般木工工具即可。

抗菌防潮--25mm的板在85%的湿度条件下均可使用,包括露天和游泳馆,但直接接触水的地方除外。

节能保温、寿命长--由于主要是由木材加工而成,导热系数低至0.07,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温性能。经济耐用,使用寿命长,可按需求定制尺寸。

分类:

应用案例:

布艺软包吸音板:

特点

1、布艺吸声板备有多种颜色及图案的饰面布可供选择,也可由客户提供饰面布。并可根据声学装修或业主的要求,调整饰面布、框的材质。

2、吸声频谱高,对低、中、高频的噪声均有较佳的吸声效果。具有难燃防火、无粉尘污染、装饰性强、施工简单等

特点。

布艺吸音板的结构:1、产品结构——采用阻燃树脂边框内放置防火A级不燃的特制吸声棉,外包防火处理后阻燃B1级吸声布艺或皮革等制成(布,皮革防火处理后可达国家防火GB8624 1997 B1级同GB8624 2006 C级要求)

2、常见型号——方角、圆角、斜角、大斜角。

3、常用规格——1200X600X25mm、1200X600X50mm、600X600X25mm、600X600X50mm、600X800X25mm、600X800X50mm等各种规格

布艺吸音板使用范围:

用于需做音质设计的各种高、中级装修场所:宾馆酒楼、办公室、影院、剧院、体育馆、录音室、演播厅、会议厅、歌舞厅、健身房、交易所、营业厅、卡拉OK厅、保龄球馆、语音室、排练厅、医院、图书馆、车站候车室、餐厅、试听室、家庭影院等。

应用案例:

生态木(再生木)吸音板:。

原理:采用的是30%-40%的高密度聚乙烯及70%-80%天然木纤维高压而成。

型号:小3000*159*10mm 大3000*204*16mm

应用范围:

特点:

(1)防水、防潮,根本解决了木制产品潮湿后容易腐烂、膨胀变形的问题,可以使用到传统木制品不能应用到环境中;

(2)防虫、防白蚁,有效杜绝虫类骚扰;

(3)多姿多彩,既可以具有天然质感和木质纹理,又可以根据个性来定制需要的颜色;

(4)非常简单的实现个性化的外型,可塑性强,能随设计体现个性风格;、

(5)高环保性,无污染,无公害,产品不含苯物质、无甲醛,为欧洲顶级环保标准;

(6)高防火性,有效阻燃,遇火自熄,不产生有毒气体;

(7)加工性能高,可钉、可刨、可锯、可表面上漆;

(8)安装简单、施工便捷、不需要复杂的施工工艺,节省安装时间和费用;

(9)不龟裂,不膨胀,不变形,无需维护与养护,便于清洁,节省后期维护保养费用;

(10)具有吸音节能的特点,使室内节能高达30%

应用案例:

吸音海绵:

吸音海绵是由三聚氰胺泡沫加工而成,具有独特的吸音、隔热、阻燃、耐高温、质轻等综合性能。在建筑装饰、交通车辆、水上船舶、航空航天、机电设备、工业吸音保温等领域中获得广泛使用。吸音海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金字塔吸音绵

金字塔吸音绵有美观的外形和良好的声学特性。基于这种设计,金字塔吸音棉增强了其安装功能,它提供了一个最小量的接缝。这可以让安装后更加美观。同时由于它的四棱锥外形,它还提供了一点额外的扩散,可使声音更有

活力。

房间保留原有的四条木制横梁型设计灯槽做扩散作用,并用5cm厚度高密度金字塔吸音棉贴于天花顶进一步加强扩散作用,天花其余部分刷涂选配调色深灰墙面漆。使用轻钢龙骨石膏板这种轻便低廉的材料砌房间墙壁和透声幕开孔墙,中间填上隔音棉(上图右)

楔形吸音海绵

楔形吸音绵是吸音绵组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和其他产品联合起来可以组成一个宽频带吸收体,可扩展的组合方案可以让其足以应对各种大小各种种类的空间,例如录音室,控制室,听音室,工作室,家庭影院,教室,多功能厅等等。

机箱侧盖内侧的锯齿状楔形表面可以起到吸音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静音享受,这着实是设计者出奇制胜的想法。(上图)

波峰吸音海绵

形状独特的波峰吸音海绵,使用于隔音降噪中。它对高频的吸收能力非常强,也可以用于吸音处理,以及要求较高的回放房间,例如控制室,混音室,听音室,家庭影院等等。波峰吸音海绵也常常使用在精密仪器,电子仪器的包装中。作为包装垫,它能很好的缓冲振动,保护设备,同时阻燃的特性,也让仪器更加的安全。

精品吸音海绵

外观平坦不同于以上三种,为了室内声学方案精心设计。它可以和其他产品随心所欲的组合,在形成一个宽频带的吸收体的同时,也创建了一个美观而且多变的外观。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广州地区新建XXX一级公路,经调查沿线路基土质为高液限粘土,填方路基高1.2m,地下水位距路床1.6~2.6m(根据学号循环选定一个值),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本公路位于广东省境内,是我国重要的公路干线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路基宽度按双向四车道设计,试分别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次,并计算出结构层的合理厚度,水泥混凝土路面还需进行接缝设计。 1.交通组成 近期交通量如下: 预测该路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下表,使用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2.路用材料 沿线地方材料:砾石、砂、石灰、碎石、电厂粉煤灰、矿渣 外购材料:沥青、水泥、矿粉 各材料工程性质由试验确定。 二、设计要求 (一)沥青路面设计 1、推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 2、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选用两种结构作比较);

3、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 4、确定路面土基回弹模量值; 5、路面结构厚度设计(进行路表弯沉、层底应力计算); 6、方案比选; 7、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水泥路面设计 1、确定设计基准期和标准轴累计作用次数; 2、确定交通等级; 3、确定板的平面尺寸并初拟路面结构组合和板厚; 4、确定材料的力学参数; 5、确定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 6、计算荷载疲劳应力和重载最大应力; 7、计算温度疲劳应力; 8、检查设计和验算标准,确定路面结构; 9、编制设计说明书。 三、个人设计参数选取(单人单题) 每位同学按一级公路重交通及以上公路标准,准备交通资料中的车型、车辆数和交通增长率,然后通过班长组织的抽签方式选用其他同学提供的交通资料进行路面设计。要求至少选取五种车型,必须保证其中至少一种车型后轴距大于3m,至少一种车型后轴距小于3m,其它自定。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按3-7%考虑。 四、需提交的文件和图纸 一)详细的设计计算书 1、沥青混凝土路面: ①确定结构方案; ②确定设计参数; ③计算待求层厚度; ④弯拉应力验算。 2、水泥混凝土路面 ①确定结构方案; ②确定设计参数;

计算材料课程设计--计算BN的弹性常数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2012 学年第1 学期 课程名称:计算材料学 一、设计题目:计算BN的弹性常数 二、完成期限:自2011 年12 月 4 日至2011 年12 月12 日共 2 周 内容及任务1.DFT基本理论,CASTEP使用方法 2.晶体模型的建立与几何优化,相关性质的计算。 3.计算BN的弹性常数 4.结果分析 5. 报告写作与修改 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工作内容 11-12-4-6 熟悉DTT理论,软件安装,认识界面,熟悉基本操作11-12-7 晶体模型建立,进行结构优化,计算物理性质 11-12-8 物理性质,力学性质的计算 11-12-9 计算BN的弹性常数 11-12-10-12 写出课程设计的总结实验报告.,修改成文 主要参考资料[1] Kohn W, Sham L J, Self-consistent equations including exchange and correlation effects [J]. Physical review, 1965, 140(4):A1133-A1338. [2] Hohenberg P, Kohn W. Inhomogeneous electron gas [J]. Physical review, 1964,136(3):B864- B871. [3] 谢希德, 陆栋.固体能带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1998. [4] Perdew J P, Chevary J A, Vosko S H. Atoms, molecules, solids, and surfaces: Applications of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for exchange and correlation[J]. Physical review B, 1992, 46(11): 6671-6687.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1

工程材料课设报告

工程材料课设报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课程设计 学院:航空宇航学院 专业: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学号: 完成日期:2009年6月18日

说明书目录 任务书---------------------------------------------------------------------------3 铸造件设计---------------------------------------------------------------------5 锻造件设计---------------------------------------------------------------------9 焊接件设计--------------------------------------------------------------------13 总结------------------------------------------------------------------------------17 心得体会------------------------------------------------------------------------18 参考文献------------------------------------------------------------------------18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课程设计的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初步达到在一般机械设计中,能合理选择材料,选择毛坯制造方法,并能合理地安排热处理工艺及零件制造工艺流程。 2.课程设计的选题: 本课程设计包括典型零件的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路线的安排,零件毛坯生产方法的选择(主要包括铸造(液态成型)、压力加工(塑性成形)和焊接(连接成型)三种成型方法)。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根据图纸熟悉产品的结构、各零件的作用和工作条件。 2)依据零件的受力情况(或给定的条件),环境即失效形式进行零件的选材设计(即选择合适的材料成分,组织及热处理状态)。 3)根据零件的使用条件、制造精度、形状尺寸、材料及生产性质等条件,对指定的零件毛坯进行毛坯部分种类的选择(即选择锻压铸造、或焊接的方法),并进行结构工艺分析、完成工艺设计的部分内容(铸件的铸造方法、浇注位置、分型面的选择、并在零件图上示意标出冒口位置;锻件结构工艺、选择的锻造方法;零件的焊接方法、结构工艺、合理布置焊缝等)。 4)对轴类零件(或齿轮)应设计制造工艺流程,正确选择热处理工艺,工艺流程的合理安排,并作详细的说明。 5)对上述第(4)项中的零件,用相应的材料制成试样,分别用自己设计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分别测其硬度、磨制试样观察其组织,判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并作分析。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参考教案

金属材料的物理特性 一、教学设计思路 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本课题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开展学习,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讨论、归纳总结得出金属的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和各自的特性,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常见金属与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学生发现生活、感受生活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教学过程围绕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习惯,教会学会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方法,使他们能对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合金的成分性能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学品质: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方法: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认识事物的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方法。 美育渗透:从生活中的金属制品,感受其丰富多彩的形状、颜色美。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合金的物理性质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问题—实验—观察—分析—结论的程序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 仪器、药品 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的合金的资料。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重庆邮电大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 《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设计 姓名: 李金徽 王莹 刘姝楠 班级: 1131001 1131002 1131002 学号: 2010213542 2010213570 2010213571 设计时间: 2012-6-4 指导教师: 朱伟

一、课程设计目的 在科学计算与工程设计中,我们常会遇到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对于系数矩阵为低阶稠密矩阵的线性方程组,可以用直接法进行消元,而对于系数矩阵为大型稀疏矩阵的情况,直接法就显得比较繁琐,而迭代法比较适用。比较常用的迭代法有Jacobi 迭代与Gauss - seidel 迭代。本文基于两种方法设计算法,并比较他们的优劣。 二、课程设计内容 给出Jacobi 迭代法和Gauss-Seidel 迭代法求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思想和MATLAB 程序实现,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算法的优劣。 三、问题的分析(含涉及的理论知识、算法等) Jacobi 迭代法 方程组迭代法的基本思想和求根的迭代法思想类似,即对于线性 方程组Ax = b( 其中n n n R b R R A ∈?∈,),即方程组 )1(2211222221211 1212111?? ???? ?=+?++??=+?++=+?++n n nn n n n n n n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b x a x a x a 将系数矩阵A 写为 )2(000000 21122 12122 11U L D a a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n --≡??? ?? ? ? ??---- ??????? ??----??????? ??= 若选取D M =,则U L A M N +=-=,方程组)1(转化为等价方程组 b x U L Dx ++=)(

大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xx 通过大学课程学习,在老师的带领下,我相信我的翻译水平会越来越好的,跟着老师的步伐,脚踏实地地前进,终会取得回报,在此分享心得体会范文。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xx篇1 眨眼一个学期过了,在这一学期中学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及应用,收获颇丰,虽然之前对于这些都有接触和了解,但通过学习才知道自己了解的还是太少了,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而通过这一学期计算机的学习正好弥补了自己的不足。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掌握的不是很好,但以后我会通过不断地练习去慢慢掌握。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通过结合自己本身有了几点体会: 1初学者对计算机都是比较薄弱的,对一些应用操作理解起来很困难要从整体上较好理解很把握应用软件,不是仅仅靠买几本专业书就能知道的,我们平时不仅要多做练习,记笔记,还要实际应用。 2要多了解相关知识,读思考,多提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使学习、生活、工作的资源消耗大为降低。我们是新一代的人用的都是高科技,也随着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需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工作,生活。 不过有时也要动我们的脑子,要个人亲身去体会,去实践,把各项命令的位置,功能,用法记熟,做熟。 3提高我们整体的知识,打好基础。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授课老师深入浅出,让我们自己积极动手操作,结合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使每个学员得到了一次锻炼的机会. 其次,学习了常用的办公软件,主要有word,excel,powerpoint等,以及常用的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学习了一些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方法,相信这次学习,会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电脑时能够得心

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院系: 专业: 班级: 设计人: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设计 一、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郊区,占地面积145.45㎡,层高3.3m,共二层。该别墅离公路90多米远,地处松花江畔、背倚国家级森林公园龙潭山,地处雾凇大桥和龙潭大桥之间,与雾凇宾馆为邻,这里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空气清新、人文厚重。该别墅长12.18米,宽12.00米,高8.19米。 二、设计图纸 底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正剖面图 三、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①施工单位要参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方案的讨论,并据此组织编制施工组织机构。这是施工准备的中心环节,各项施工准备工作都必须按此进行。 ②施工单位要和建设、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和有关协议,在确定建设工期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明确分工协作的责任和权限。几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的建设项目,由总包单位和建设单位签订总包合同,总包与分包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分包对总包负责,总包对建设单位负责,总包和分包之间的职责划分要明确详尽。施工单位要主动协助建设、设计单位做好有关工作,这也是为本身的施工准备创造条件。 ③调整部署施工力量。根据工程任务特点,调整施工组织机构,特大的工程项目要组建新的施工机构。部署结集施工力量,既要满足工程进度的要求,又要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到工种配套、人机配套、机具配套,并根据工程布局相对固定施工和劳动组织。

(二)、条件准备 1、做好施工物资准备,编制好施工材料供应和设备需要计划 (1)依据工程形象进度和施工物资需要量,分别落实货源厂家进行合同评审,安排运输储备,以满足开工之后的施工生产需要。 (2)依据施工图和施工网络计划,按施工进度要求,按施工材料、规格、使用时间、供应厂家、材料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进行汇总,编制施工材料需要量计划。 (3)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要依据所采用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确定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和进场时间,确定施工机具的供应办法和进场后的存放地点,编制施工机械设备需要计划,为组织运输和确定施工现场存放位置提供依据。 (4)施工物资准备工作要根据施工预算,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计划来确定物资需要量和进入施工现场时间,依据物资需要量和进场批量时间来确定供货厂家签订加工订货供应合同。 2、项目经理部应做好劳动力组织准备 建筑施工企业要根据拟建项目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组建项目经理部。选派适应工程复杂程度和类型相匹配资质等级的项目经理,并配备项目副经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材料管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人员。 (1)按照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及工程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 (2)加强对项目经理部人员的安全、质量和文明施工等教育。 (3)向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交底,以保证工程项目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操作规程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等要求进行施工。 (4)建立职工考勤和考核制度,调动职工的施工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 (5)建立工地各项管理制度。要建立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制度、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建筑材料检查验收制度、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施工材料出入库制度、施工机械设备安全操作制度和设备机具使用保养制度等。使之成为约束、规范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作业人员的行为。 3、做好施工现场内部和外部准备,为工程建设快节奏创造条件 (1)施工现场内部准备。项目经理部要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平面图,搞好“三通一平”,进行施工场地平整,要做到施工现场路通、水、电通和平整场地。要拆除妨碍施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根据建筑总平面图规定标准和土方竖向设计图,进行挖土方或填土方。对施工现场做补充勘探,进一步寻找枯井、防空洞、地下管道、暗沟和隐蔽物,并及时处理,为基础工程施工创造有利条件。建造临时设施,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做准备。 (2)施工现场外部准备。主要表现在由于施工单位大都本身的施工力量有限,有些专业的施工,安装、运输都需要与专业化施工单位联合,与其签订分包合同,以保证工程按合同要求和质量要求交竣工。 四、施工方案简介 1.土方工程 内容:场地平整、浅基础与管沟开挖、路基开挖、深基坑开挖、地坪填土、

吉林大学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五种传动轴的静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的计算

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 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和专业需要结 合起来; 4.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个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机等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要求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题目 传动轴的强度、变形及疲劳强度计算 3-1 设计题目 传动轴的材料为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45),许用应力[σ]=80MPa,经高频淬火处理,其=650MPa,=300MPa, =155MPa,磨削轴的表面,键槽均为端铣加工,阶梯轴过渡圆弧r均为2,疲劳安全系数n=2,要求: 1)绘出传动轴的受力简图; 2)作扭矩图及弯矩图; 3)根据强度条件设计等直轴的直径; 4)计算齿轮处轴的挠度;(按直径Φ1的等直杆计算) 5)对阶梯传动轴进行疲劳强度计算;(若不满足,采取改进措施使其满足疲 劳强度); 6)对所取数据的理论根据作必要的说明。 说明: 1)坐标的选取均按下图6—1所示; 2)齿轮上的力F与节圆相切; 3)数据表中为直径D的皮带轮传递的功率,为直径为D1的皮带轮传递 的功率。

大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大学课程学习心得体会总结篇1 为期八周的构成研究课程让我感触彼深。自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有趣到苦恼制作的困难,再到体会学习这们课程开阔思维的乐趣。这每一步每一时期在现在回忆起来都是学习中成长的宝贵历程。构成研究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其中充满乐趣也极富挑战性.我们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够体会到该"如何做"这要比整天在理论中找寻答案更有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 构成是物体有序形成的要素,设计离不开构成,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将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产生出无穷变化的图形,从而给人一种特殊的视觉效果。它不同于绘画,也不同于其它一些图案,它实际上是一种带有某种规律性、抽象性的图案的设计。抽象图案依据从具象形态中提取的视觉元素如点、线、面等,运用点的分布,线的节奏变化,面的组合,以及黑白、色彩的对比,形成不同的空间变化、组合关系,表现情感、韵律和力量。平面构成可以使画面的关系,几何化,图案化等等,通过组合规律和构形技巧,几何作图的基本方法,构思、设计、表达,使设计内容更加艺术和完美。 立体构成是以纯粹的或抽象的形态为素材,探讨更合理,更完美的纯形态构成。它把感性的与理性的统一结合起来,按视觉效果,进行设想来构成理想的形态。 学习立体构成的关键在于创造新的形态.提高造型能力,同时掌

握形态的分解、对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思维方法为我们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为积累更多的形象资料,从中选优创造条件。我们掌握构成形态的认识是由浅到深,从自然形、变形、夸张到装饰形象,从提炼归纳到抽象形态的复杂过程。立体构成也是以自然生活为源泉,它可分解为点(块)、线(条)、面(板),作为形态要求的形体,可在自然形态中找到根据。天、地、日、月、山川、湖泊、花草……从宏观到微观,无不具备特有的物象形态而无所不在。 立体构成和平面构成的学习步骤是一样的,都是有点线面这些基本要素入手。多个点同时出现时,强弱对比程度高的点将成为视觉中心,这是构成是角逐次的因素之一。一个好的作品就是要有他的视觉中心,杂而不乱,乱而不失中心。 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不同的是,它是有体量的。体和量难以分割。如果作品体量不明显,那就不够立体,通常会被老师点评为“很平面化”。所以,不管作品是给人以舒适,坚硬,令麽,还是亲和的感觉,除形状外,体块的质量也在视觉感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立体设计离不开材料的因素。有些想法,用纸做出来的和用铁丝做出来的东西,不仅感觉不一样,还关系着作品的成败。有些想法只能用某些材质才能做出效果。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哪怕是废物,能使你的作品发光,就是有用的东西。作品在于求新。 立体构成可以说是对平面、色彩与空间的综合理解。研究的方向是追求有关形态的所有可能性,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加强对造型观念的

金属材料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 1板带钢的基本简介 (2) 2制定生产工艺流程与工艺制度 (3) 2.1制定生产工艺 (3) 2.2制定工艺制度 (3) 2.3坯料的选择 (3) 2.4轧辊辊身长度的确定 (3) 2.5轧辊辊径的确定 (3) 3基本参数的计算 (4) 3.1轧制道次的计算 (4) 3.2产品尺寸确定 (4) 3.3最大压下量的计算 (4) 3.4压下量的分配 (5) 4轧制速度和轧制时间的确定 (5) 5轧制温度的计算 (16) 6轧制压力的计算 (17)

1板带钢的基本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行业对板带钢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板带钢已成为最主要的钢材产品,约占钢材总量的45%,在汽车、造船、桥梁、建筑军工、食品和家用电器等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板带钢还是生产焊接钢管、焊接型钢及冷弯型钢的原料。 当前,在工业比较发达的几个主要产钢国,板带钢在轧制钢材中所占比重达60%~70%,甚至更高,板带钢的生产技术水平在轧材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轧钢生产发展水平的标志,也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水平高低的指标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对板带钢的品种规格、尺寸精度及性能都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板带钢按厚度一般可分为厚板(包括中板、厚板及特厚板)、薄板和极薄带材三大类。我国一般称厚度在4.0mm以上的为中厚板(其中4~20mm的为中板,20~60mm的为厚板,60mm以上的为特厚板),4.0~0.2的为薄板,0.2mm以下的为极薄带材或箔材。目前,箔材最薄可达0.001mm,而特厚板可厚至500mm以上,最宽可达5000mm。热轧板带钢的厚度和宽度范围见下表。 分类厚度范围/mm 宽度范围/mm 特厚板>60 1200~5000 厚板20~60 600~3000 中板 4.0~20 600~3000 薄板0.2~4.0 500~2500 带材<6 20~2500 本设计的产品为L 30的中板设计 ?2200 mm mm?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目录 一、 关于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2) 二、 设计题目 (2) 三、 设计内容 (3) 3.1 柴油机曲轴的受力分析 (3) 3.2 设计曲轴颈直径d ,主轴颈直径D (6) 3.3 设计h 和b,校核曲柄臂强度 (6) 3. 4 校核主轴颈H —H 截面处的疲劳强度,取疲劳安全系数n=2。键 槽为端铣加工,主轴颈表面为车削加工 (6) 3.5 用能量法计算A —A 截面的转角y θ,x θ (7) 3.6对计算过程的几点必要说明 (9) 3.7 改进方案 (10) 四、 计算机程序设计 (10) 4.1程序框图 (10) 4.2计算机程序 (11) 4.3输出结果 (12) 五、 设计体会 (12) 六、 参考书目 (12) 一、 关于材料力学课程设计 1.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在于系统学完材料力学之后,能结合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独立地计算工程中的典型零部件,以达到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之目的。同时,可以使学生将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现代计算方法及手段融为一体,既从整体上掌握了基本理论和现代的计算方法,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把以前所学的知识(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

学、算法语言、计算机和材料力学等)综合运用,又为后继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等)打下基础,并初步掌握工程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对实际工作能力有所提高。具体的有以下六项: (1)使学生的材料力学知识系统化、完整化; (2)在系统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运用材料力学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3)由于选题力求结合专业实际.因而课程设计可以把材料力学知识和专业需要结 合起来; (4)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多门课程的知识(高数、制图、理力、算法语言、计算 机等等)使相关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5)初步了解和掌握工程实践中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6)为后继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参加设计者要系统地复习材料力学的全部基本理论和方法.独立分析、判断、设计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画出受力分析计算简图和内力图.列出理论依据和导出计算公式.独立编制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给出计算结果.并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 3.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一般过程 材料力学课程设计与工程中的一般设计过程相似.从分析设计方案开始到进行必要的计算并对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材料力学设计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设计准备阶段:认真阅读材料力学课程设计指导书.明确设计要求.结合设计题目复习材料力学课程设计的有关理论知识.制定设计步骤、方法以及时间分配方案等; (2)从外力变形分析入手,分析及算内力、应力及变形,绘制各种内力图及位移、转角曲线; (3)建立强度和刚度条件.并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及必要的公式推导; (4)编制计算机程序并调试; (5)上机计算,记录计算结果; (6)整理数据,按照要求制作出设计计算说明书; (7)分析讨论设计及计算的合理性和优缺点,以及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二、设计题目 某柴油机曲轴可以简化为下图所示的结构,材料为球墨铸铁(QT450—5),弹性常数为E 、μ,许用应力[σ],G 处输入转矩为e M ,曲轴颈中点受切向力t F 、径向力r F 的作用,且2t r F F = 。曲柄臂简化为矩形截面,1.4≤h D ≤1.6,2.5≤h b ≤4,3l =1.2r ,有关数据如下表: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3篇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3篇 学校每个月都有学生对老师的评教,但是只能知道分值,却不知学生真实的对我的课程的想法。所以现在课程中期或结束时,让学生写总结,当然有些学生会写些奉承的话,我说了,对我提出好的建议或对我的点。提出的可以不留姓名。其实对我来说学生是最好的老师,我的进步其实也是学生带来的,只有学生知道需要什么,他们更乐于什么样的授课方式。 这位同学比较尖锐:说上了三个星期的课,还不知道立构的概念 立体构成是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研究三维形体创造规律的造型活动;根据创造规律,利用抽象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强调的是“构思和感觉”。 提的很好,看来学生要的还是我做示范,以后加强。 我其实还是挺好说话的/ 优点是让学生我信心,指出缺点是让学生提高。吸收: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2): 这是这个学期的最后一门课程,因为我们比别的班多一周的7,所以有点紧张,不过感到紧张的时候感到充实,刚开始觉得不就是折两张纸吗?觉得很简单,但是真的做的时候,拿到自己手上却折不来,时间过的也快,眼看一周的时间过去了,可是手上的作业才折了几张,而且过了老师的基本上是没有的才觉得不能眼高手低,什么是都得动自己手去用心的做。 折了好多作业以后才觉得有了点手感,感觉折这个作业很有意思,老师很关心我们,因为折了许多老师说有的可以,那就说明自己还是可以的,所以老师给了我们许多信心,让我觉得更有信心去学了, 在这个课程的学习中我发现一个法则觉得世间万物,的构造都非常相识,世间万物孕育成长衰之季节的时时变化`````````所有的运动变化都呈现某种相识的节奏与规律,

立体构成在造型的过程中追寻来自然的启示,把散乱的变化的表现的真切或其他的东西,用自己的思想形式结合的组织,构成具体的样式或表现自己对自然和认为的美感。 在做综合构成的时候发现任何立体心态的构成都有自己的目的性,并存在一定的意义,他们互相对比联合,叠加。。。。。。组合变化创造自己思想感觉不同的形态豆油不同的内涵。。。。 虽然我们的作业谈不上什么想象,但是我觉得好多人都有一种前在的感觉,偶尔看着自己的作业却发现没什么感觉,当我在开始做的时候我很把自己的思想。情绪,情感。。。。。。都表象在作业上。。。但是我做不到那种感觉,偶尔只是想想。。。。 以前的时候总以为认为着仅仅只是课程而已,但亲于体会到是,我感觉到,立体构成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我掌握了构成的方法,对构成有了一定的审美认识,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转眼间课程结束了,哦觉得没学完一门课程就会长大一些,这门课程让我发现我身边的每个物体。 包括在环境中都是立体构成,让我去感觉他们的美。。。。。最后我感到我们的老师他很漂亮也很认真的知道我们学习认识。。。祝我们老师新年快乐。。。 还有很多的课程感言以下子是形容不了的,希望自己在以后的课程中用心去体会会每个来之便宜的东西。。。。 立体构成课程小结(3): 我们这阶段所学习的立体构成是三大都成中的一项。三大构成非常重要,它是学设计者的必须科目。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其含义是将不同形态的几个以上的单元重新组构成一个新的单元。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形态的材料和形式的造型基础科学。立体构成所研究的对象是立体形态和空间形态的创造规律。具体来说就是研究立体造型的物理规律和知觉形态的心理规律。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金属材料工程《综合课程设计I》

理学院金属材料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一 1 实训目的 通过训练,使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巩固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独立工作能力。为学生毕业择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 实训地点 理学院三坡八栋一楼材料工程实验室101,104,117,118,119,120,122室等。 3 实训时间 本课程设计实训时间安排在开课学期考试周前两周进行,由实训班级学习委员协助教师完成分组(具体分组数目和学生名单按实际班级),提前通知各位学生,了解时间地点内容安排及相关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应提前一周以上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时间初定为:周一、周二、周三下午。请准时。每次一个大组参加。 4 实训对象 金属材料专业各班学生 实验分组:分为6个大组,一组10人。一大组可以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3-4人。 5 指导教师 梁建烈、祝金明、尹彩流、蒙洁丽、朱其明、陈玲、蓝奇、崔雪鸿、李光丰 6 实训纪律和守则 一、学生在实训期间必须遵纪守法,讲文明、讲礼貌,虚心好学,充分展现一名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良好精神风貌。要按指定的时间进行实验。准时进入实验室,不得迟到、早退,各组组长要认真做好实习期的考勤。 1

二、每次实验前,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基本了解实验内容,目的,实验步骤及机器和仪器的主要原理与使用方法等。 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小组长负责管理使用的设备,并组织分工和统一指挥。 四、要爱护实验室的一切设备,非指定使用的机器设备不得乱动,以免发生危险或损坏事故。 五、在实验过程中,如机器或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向实验指导人员报告,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 六、实验结束后,要清理机器、仪器工具。如有损坏、应及时向实验指导人员报告,听候处理。 七、要保持实验室的清洁和安静,养成良好的科学作风。 八、实验完毕后,要认真做好实验报告,并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九、实训结束,学生要认真写个人实训总结及自评实习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实训期间的表现等情况写出实训评语和实训成绩(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五个等级)。 7 考核要求 要求同学在实训期间,认真学习,弄清原理,掌握相关器件的工作方法及维护维修要求,熟练使用仪器设备。安全完成实训任务。 指导教师应分组分段讲解,分段考核,实际考核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实习结束后,根据同学的实训表现(含考勤、规范操作、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等)(30%)、要求:请参加实训的同学按时向指导老师报到,作为考勤凭证。 实验报告(30%)、要求:实验报告必须手写,实验图片打印粘贴在报告相关处。 分组考核成绩(40%)综合给出同学本次实训成绩。考核要求:实训结束,报告提交后选定时间分三大组在对应指导老师处进行考核。 8 训练实习内容 8.1 金相显微镜的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 2

金属的物理性能测试

金属的物理性能测试 金属材料的性能一般可分为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两大类。使用性能是指材料在工作条件下所必须具备的性能,它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物理性能是指金属材料在各种物理条件任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包括:密度、熔点、导热性、导电性、热膨胀性和磁性等。化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室温或高温条件下抵抗外界介质化学侵蚀的能力。包括:耐蚀性和抗氧化性。力学性能是金属材料最主要的使用性能,所谓金属力学性能是指金属在力学作用下所显示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相关或涉及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它包括: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及疲劳强度等。 1密度:密度就是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2热性能:熔点:金属材料固态转变为液态时的熔化温度。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或温度降低1℃时所放出的热量。 热导率:在单位时间内,当沿着热流方向的单位长度上温度降低1℃时,单位面积容许导过的热量。 热胀系数:金属温度每升高1℃所增加的长度与原来长度的比值。 3电性能: 电阻率:是表示物体导电性能的一个参数。它等于1m长,横截面积为1mm2的导线两端间的电阻。也可用一个单位立方体的两平行端面间的电阻表示。 电阻温度系数:温度每升降1℃,材料电阻的改变量与原电阻率之比,称为电阻温度系数。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叫电导率。在数值上它等于导体维持单位电位梯度时,流过单位面积的电流。

4磁性能: 磁导率:是衡量磁性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性能指标,它是磁性材料中的磁感应 强度(B)和磁场强度(H)的比值。磁性材料通常分为:软磁材料(μ值甚高,可达数万)和硬磁材料(μ值在1左右)两大类。 磁感应强度:在磁介质中的磁化过程,可以看作在原先的磁场强度(H)上再 加上一个由磁化强度(J)所决定的,数量等于4πJ的新磁场,因而在磁介质中的磁场B=H+4πJ的新磁场,叫做磁感应强度。 磁场强度:导体中通过电流,其周围就产生磁场。磁场对原磁矩或电流产生作 用力的大小为磁场强度的表征。 矫顽力:样品磁化到饱和后,由于有磁滞现象,欲使磁感应强度减为零,须施 加一定的负磁场Hc,Hc就称为矫顽力。 铁损:铁磁材料在动态磁化条件下,由于磁滞和涡流效应所消耗的能量。 其它如力学性能,工艺性能,使用性能等。

计算力学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力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作者: 学号: 学院: 专业(方向): 题目: ANSYS软件建模 指导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评阅者: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2015 年 9 月

题目1: 下图所示为一个支座类零件的结构示意图,要求用ANSYS软件建立相应的实体模型和有限元离散模型,说明所用单元的种类、单元数和节点总数。(单位:mm) 解题步骤: 1、定义工作文件名、标题,并更改工作目录 将文件名和标题均改为zuoye1,工作目录改为H:\ANSYS。 2、选择计算类型 选择Main Manu>preferences,勾选Structural。 3、定义单元类型 选择Main Manu>Preprocessor>Element Type>Add/Edit/Delete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内选择Solid Brick 8node 185单元,点击OK。如下图。 4、自底向上创建几何模型 (1)绘制底座:选择Main Manu>Preprocessor>Modeling> Create>Volumes> Block>By Dimensions命令,输入相应的坐标参数,点击OK,生成底座。见下图。

(2)打圆孔:选择Main Manu>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Volumes> Cylinder>Solid Cylinder命令,输入相应参数,先后建立两个圆柱模型,然后选择Main Manu>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Subtract>Volumes 命令,减掉两个圆柱,从而打出两个圆孔。如下图。 (3)倒圆角:选择Main Manu>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Areas>Area Fillet命令,选择需要倒角的两个面,输入圆角半径,创建出两个圆弧面,然后选择Main Manu> 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Divide>Volume By Area命令,切割出两个圆角,最后选择Main Manu>Preprocessor>Modeling> Delete>Volume and Below命令,删除圆角外的多余部分。如图所示。 (4)绘制底座凹槽:选择Main Manu> 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 Volumes>Block>By Dimensions命令,输入凹槽各点坐标,在凹槽位置创建出一个和底座重合的长方体块,然后选择Main Manu>Preprocessor>Modeling> Operate> Booleans>Subtract>Volumes命令,在底座中减去重合部分即可。如图所示。

《书籍设计》课程总结及作业讲评

《书籍设计》课程总结及作业讲评 在此之前,我们对书籍设计的基本理论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书籍设计艺术是一个多侧面,多层次,多因素,主体的,动态的系统过程。要想给予全方位的阐释,就不仅停留在对封面设计的关注上,要对今天的美学、图像学、设计学、工艺学、编辑学等理论作一番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依据所处的时代、经济条件及社会环境等诸元素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与作者或编辑共同探讨书籍的主题内容,确定设计的定位与风格。 成功的书籍设计应具有到位的书籍形态,严谨的文字排版,准确的图像选择,有时间体现的余白,有规矩的构成格式,有动感的视觉旋律,到位的色彩配置,个性化的纸材运用,毫厘不差的印刷工艺,与内文有相关的文化元素,来升华内涵的视觉感受,最后达到书籍与信息阅读功能的完美融合。 下面,就2004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第六届全国书籍艺术展,进行评价与分析近年来我国书籍设计的优、缺点,来引导我们对书籍艺术的设计与欣赏的方向。 与历届相比,这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展品最多活动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共评出金银铜奖248件。在这些作品背后蕴含的是对传统设计观念的突破、对书籍整体设计理念的探索和对视觉传达概念的思考,充分展现了在新的设计理念指导下书籍设计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书籍设计界5年来与时俱进的设计大检阅,书籍设计师提倡的由装帧向书籍整体设计的转换概念,在观念上具有实质意义的进步。可以归纳以下十个方面: 一、书籍设计整体概念在增强 许多设计师不仅注重封面的外在包装,还在设计中强化了书籍视觉传达语言的叙述,如对图像、文字在书籍版面中的构成、节奏、层次以及时空的把握,均各具风格特点的展开。一些优秀的书籍设计已经摆脱老面孔,以崭新的书籍形态面对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书籍设计正在从书籍的表面装帧向书籍的整体设计的观念过度。 如:张红的《梦游手记》、小马哥的《守望三峡》、王子源的《湘西楠木雕》、王序的《土地》等,均对书籍设计的整体信息传达概念有很好的把握。 《梦游手记》小插图大气势

材料工程聚丙烯腈课程设计说明书

材料工程聚丙烯腈课程设计说明书 1概述 1.1聚丙烯腈生产的历史 聚丙烯腈PAN是由以丙烯腈经聚合反应得到。而由AN含量占35%?85%的共聚物制成的纤维称为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在国内聚丙烯腈纤维或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商品名为腈纶。早在1894年法国化学家牟若Moureu首次提出了聚丙烯腈的合成,直到1929年德国的巴斯夫(BASF)公司成功地合成出聚丙烯腈,并在德国申请了专利(DRP Nr58035l和654989)。1942年德国的赫博特雷思(Herbed Rein)和美国杜邦(Du Pont)公司同时发明了溶解聚丙烯腈的溶剂二甲基甲酰胺(DMF)。由于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1950年才在德国和美国实现了聚丙烯腈纤维的工业化生产,德国的商品名为贝纶(Perlon),美国的商品名为奥纶(Orlon),它们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聚丙烯脯腈纤维品种。目前,聚丙烯腈基碳纤维产量约占全球碳纤维总产量的90%,其中小丝束碳纤维约为23165t/a,占73.4%,大丝束碳纤维约为8400t/a。日本有三家大公司从事碳纤维的生产、研究和开发,东丽公司、东邦人造丝公司和三菱人造丝公司是世界著名的碳纤维生产企业,日本东丽、东邦和三菱三家公司的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生产能力合计为17500t/a,占世界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总能力的75.5%,基本控制了世界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的生产。 在聚丙烯腈基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方面,世界总生产能力为84000t/a,福塔菲尔、卓尔泰克、阿尔迪拉、爱斯奇爱尔等四家公司垄断了世界聚丙烯腈基大丝束碳纤维的生产。其中福塔菲尔公司为3500t/a,占世界聚丙烯腈基大丝束碳纤维总生产能力的41.7%,居世界的首位。 美国是碳纤维生产大国,更是消费大国,世界碳纤维40%以上的市场在美国。美国1996年碳纤维生产能力约为4500t,其中卓尔泰克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亚平伦城和匈牙利的布达佩斯附近建了5条碳纤维生产线,1997年的总生产能力达3000t左右,一跃成为世界上生产碳纤维的最大集团之一。 目前,美国正在开发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五大新市场,即清洁能源车辆、土木建筑工程、近海油田勘探和生产、风力发电机大型叶片、高尔夫球杆和球拍。这是推动美国和世界碳纤维复合材料大发展的动力。随着碳纤维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成本的下降,在增强木材、机械和电器零部件、新型电极材料乃至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应用必将迅速扩大。 除日美之外,德国、英国和韩国也具有一定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能力。据预测,今后世界碳纤维及复合材料需求量将稳定高速增长。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碳纤维,历经近40年的漫长历程。在此期间,由于国外把碳纤维生产技术列人禁运之列,严格控制封锁,制约了我国碳纤维工业的发展。我国科技工作者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从无到有,逐步建成了碳纤维的工业雏型,20世纪70年代初突破连续化工艺,1976年在中万方数据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条PAN基碳纤维扩大试验生产线,生产能力为2 t/a;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高强型碳纤维的研究,于1998年建成一条新的中试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