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 思维导图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 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cc4872f5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0.png)
注意区别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做主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我国的国体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根本原因】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国体(非公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庄严宣告了我国国家政权的人民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题型1:我国国体的特点?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我国的国家政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坚持的力量,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众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民主具有阶级性,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没有全民民主和超阶级民主专政是一种管理手段,民主国家均存在题型2:为什么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题型3: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的原因?必要性重要性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只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题型4:实行专政的原因?必要性阶级矛盾已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矛盾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重要性国家担负着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维护国内正常社会秩序,抵御国外敌对势力侵略和颠覆活动的历史任务民主与专政的关系: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国家职能对内对外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发展抵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我国国家职能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肩负人民重托的人大代表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间接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维导图)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22645997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38.png)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必要性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 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根本任务 主要内容
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 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我们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 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大众的文化 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随着时代不断前进,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充满 生机和活力
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思维导图
![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276bedacf90f76c660371a18.png)
李白:浪漫主义 诗仙
唐朝:诗歌
杜甫:现实主义 诗史 诗圣
白居易: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朝:词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明清小说:《四大篆→隶书 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审美价值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魏晋南北朝纸成为重要的书写材料
四大发明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隋唐);胶泥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指南针:由战国司南改进,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 系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医学
东汉时期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万世宝典”
明朝的李时珍《本草纲目》,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东方药物巨典”
文学
春秋末年:《诗经》奠定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基础
战国时期:楚辞 屈原的《离骚》
汉朝:汉赋: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中国画
魏晋时期:总结绘画理论,真正意义的中国画出现。 隋唐:吸收外来风格 两宋:宫廷画进入最为活跃阶段。风俗画 元明:文人画(强调表达个性)
戏曲
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形成: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京剧
成熟:同光年间
发展:民国时期走向世界
天文:《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历法
夏朝:《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元朝:郭守敬《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生物必修三 人体内的环境与稳态 思维导图
![生物必修三 人体内的环境与稳态 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bfcbb6b4be1e650e53ea99bb.png)
二.细胞外液
(1)渗透压
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与溶 液的浓度呈正相关。 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3.理化性质
特点: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渗透压=细胞内液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ph=7.35~7.45呈中性。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在37℃左右
补充:
补冲: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有无机盐和蛋白质,决定,与细胞内液渗透压来说成 正比,互相影响
凡是与外界相通的环境,都属于外部环境,如消化道,呼吸道,输精管,输卵管, 子宫,膀胱等。所以消化液,汗液,尿液。泪液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
易错提醒:
代谢废物包括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首先到达的场所是组织液。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获取营养物质的场所是内环境,不能直接从外界获取。如 皮肤表皮细胞不能从空气中直接吸收利用氧气,而必须从组织液中获取。
态
的
结论③无论滴加盐酸还是氢氧化钠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比较以上
重
三组实验的结论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
要
类含有缓冲物质,因而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生物材料组)
性
五,内环境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
易错提醒: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过程是以类环境为桥梁的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内环境通过四大系统。(循环,呼吸,消化和泌尿的)直接参与,以及神经 系统的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完成物质交换。
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基础。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②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 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 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高考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单元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梳理
![高考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单元知识体系思维导图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b5e2f5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0.png)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
国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why
共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产
党
how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的
领
导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共
共产党的方案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产
党
执
建国方案正确
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初心使命、主心骨、三个深刻改变
强党的领 习思想凝心聚魂 导4点要 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的
求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
面 领
巩固执 政地位
全面从严治党(w2h)
完善执政方式 (what+how)
导
党做某事(党建)的意义
1.有利于保持党 的先进性和纯洁 性
保持先锋队性质、坚持宗旨、坚定人民立场、不忘初心使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
巩固执 政地位
全面从严治党(w2h) 完善执政方式(what+how)
党为什么要做某件事?
1、必要性:地位要求:1核心+3最+1关键 2、重要性:有利于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人民、时代前列)
有利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应该怎样做某事?
1、先进性角度(人民、时代) 2、加强全面领导角度
党怎样巩固执政地位?
更好坚持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有 利于 加强 党的 全面 领导
全面系统整体落实党的领导(2点具体要求) 做到4力4始终(既是措施又是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 稳态与环境 知识点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a321790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5.png)
细胞的生存环境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体液概念在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组成细胞内液(2/3)细胞外液(1/3)内环境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成液和淋巴parent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组成物质营养物质代谢产物信号分子血浆蛋白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值血浆渗透压的大小细胞外液渗透压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维持因素维持酸碱平衡的体系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体温:幼年>成年>老年;女性>男性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内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过程内环境的稳态与意义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而不是恒定的状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实质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基础:人体器官、系统协调一致运行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基本方式: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突出树突轴突传导过程静息电位K⁺外流外正内负动作电位Na⁺内流外负内正传导方向膜内同向,膜外反向传导特点要求生理结构完整离体情况双向传导神经纤维间绝缘相对不疲劳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 树突的膜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含神经递质先前储存用后被讲解胞吐方式释放(非主动运输)线粒体突触前膜突触传递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突触传递的特点单向传导突触延搁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语言、听觉、视觉、运动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脑干维持生命必要下丘脑体温调节、渗透压感受器、调节内分泌活动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分级调节脊髓受大脑皮层控制人脑的高级功能语言、学习、记忆、思维等通过激素的调节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激素调节的概念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进行生命活动的调节称激素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的平衡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血糖→氧化分解→CO₂+H₂O+能量肝糖原→分解→血糖→合成→肝糖原、肌糖原等非糖物质→转化→血糖→转化→脂肪酸等非糖物质参与血糖平衡调节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级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关系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激素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功能人体的体温调节(体液调节)体温的平衡寒冷、炎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影响因素有机体代谢状态外界环境因素意义产热量和散热量动态平衡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体液调节)相关中枢水盐调节下丘脑产生渴觉大脑皮层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下丘脑的功能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第二道防线:体质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发现清除衰老、损伤、癌变细胞抗原和抗体抗原能够引起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体液免疫的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浆细胞→抗体二次免疫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免疫过程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记忆效应T细胞作用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免疫系统疾病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己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免疫过弱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遗传物质是RNA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免疫学的应用预防接种接种疫苗,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主要是得到记忆细胞)疾病的检测利用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相应的抗体检验是否有抗原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1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生长素发现达尔文尖端产生某种影响传递到下部鲍森·詹森影响可以通过琼脂片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拜尔尖端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弯曲相互对照温特影响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命名生长素合成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色氨酸→生长素)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又称极性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分布各器官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的分布在生长素旺盛部位植物的感性、向性运动向性运动概念受单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作用机制单向外界刺激→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各部分生长不均匀→向性运动种类向光性向水性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背重力性意义有利于接受充足的阳光而进行光合作用有利于植株的固定,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感性运动受到不定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或整体运动,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是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作用促进细胞的生长(伸长)促进果实的发育(培养无籽番茄)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特点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既可促进生长也可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消除顶端优势,提高产量发挥顶端优势人工实验方法归类云母片插入类暗盒开孔类切割移植类锡纸遮盖类琼脂块替换类匀速(高速)旋转类幼苗横置类失重类其他植物激素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乙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脱落酸促进果实成熟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分类萘乙酸NAA2,4-D应用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培育无籽番茄农业除草剂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系统破坏因素(1)、自然因素:火山、地震、台风、流行病毒等(2)、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ae96e62f705cc17552709d0.png)
想
王夫之——唯物主义
(《船山遗书》)
主张: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②认识论:一切事物通过观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意义: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意义
①是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 ②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③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宋 形成发展:
1、创立者:陆九渊(南宋)
明 理 学
核心: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 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陆王 心学
认识论: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2、集大成者:王阳明(明朝)
核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吸收了佛教思想(禅宗)
认识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4
背景:古希腊工商业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代表:普罗泰戈拉
主张: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强调人的价值
智者 学派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意义:
积极: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程朱 理学
1、二程(北宋)
核心:主张“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伦理
观: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人伦者,天理认也识”
论:提出“格物致知”
“父2、子理君学臣集,大天成下者之:定
朱熹(南宋)
《四书章句集注 》 理”。
全套高中数学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
![全套高中数学思维导图(清晰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a1c66a394693daef5ff73d33.png)
高中数学必修三目录 第一章 算法初步 算法与程序框图 基本算法语句 算法案例 第二章 统计 随机抽样 用样本估计总体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章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古典概型函数 任意角和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函数 y=Asin(ωx+φ)的图像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 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高中数学必修五目录 第一章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应用举例 实习作业 第二章 数列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 第三章 不等式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 性规划问题 基本不等式
圆的方程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 式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高中数学选修 1-2 目录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 步应用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 初步应用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 入 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第四章 框图 4.1 流程图 4.2 结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经济效益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②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生态效益①防止生态环境恶化;②降低污染,净化环境;③保护土地,提高土壤肥力社会效益①改善农民生活环境;②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经济效益①延长生产链,增加收入;②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污染治理费用
生态效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社会效益改善了人们生存环境;②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湿地的涵义
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
3.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1)数量在减少,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大河上游(如我国三江源
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东北三江平原湿地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5.保护湿地——案例措施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
地区具体措施
洞庭湖长江流域实行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措施
三江平原采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等措施
本考法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
关键在于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的分析方法。
长期(如一万年以来) 主要是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强近几十年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
一年内的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水有关
外流湖
萎缩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面积增加①退耕还湖;②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干旱区内流湖萎缩①气温变化,冰雪融量减少;②入湖河流水资源利用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