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过关(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好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好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好版)1 简单解释就是,用不等号可以将两个解析式连接起来所成的式子就是我们这一章节所说的不等式。
不等式
例如2x+2y≥2xy,sinx≤1,ex>0 ,2xx是超越不等式。
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 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其实在一个式子中的数的关系,不全是等号,含不等符号的式子,那它就是一个不等式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程度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要素:①在同一平面②两条数轴③互相垂直④原点重合
三个规定:
①正方向的规定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
②单位长度的规定;一般情况,横轴、纵轴单位长度一样;实际有时也可不同,但同一数轴上必须一样。
③象限的规定:右上为第一象限、左上为第二象限、左下为第三象限、右下为第四象限。
相信上面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
初中数学知识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在同一个平面上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两条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为直角坐标系。通常,两条数轴分别置于程度位置与铅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程度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或Y轴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完整版)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第一章 有理数
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3分)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32,7,3
π+8,sin60o 。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3分)
1、单项式
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b a 2314-,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b a 23
1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c b a 235-是6次单项式。
考点二、多项式 (11分)
1、多项式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同类项
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6分)
1、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为未知数,(0a x 0≠=+b ax 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
第四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 (3分)
1、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
①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
②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
2、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完整版)初中数学各章节详细知识点
各章节知识点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
2.正数与负数的实际意义
3.有理数的概念
4.数轴的概念
5.相反数的概念
6.绝对值的概念
7.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8.有理数的加法法则(6分)
9.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10.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1.有理数的运算律
1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3.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6分)
14.有理数的乘方相关概念(乘方、幂、底数、指数)
15.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16.科学记数法(3分)
17.近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单项式、系数、次数)
2.多项式及其相关概念(多项式、项、常数项、次数)
3.整式
4.同类项的概念
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6.去括号法则
7.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6分)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概念
2.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方程的解
4.等式的性质
5.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6分)
6.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数字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劳动力
调配问题、增长率问题、商品利润问题)
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
1.几何图形的概念
2.立体图形的概念
3.平面图形的概念
4.立体图形的三视图(3分)
5.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6.点、线、面、体的概念
7.直线的相关概念(直线、相交线、交点)
8.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9.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0.线段的中点
1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2.两点之间的距离
13.角及其相关概念
14.角平分线(3分)
15.余角的概念
16.补角的概念
17.余角(补角)的性质(3分)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相交线的相关概念(邻补角、对顶角)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X1+X2+…+X 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最全)
初中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整理(最全)知识点分类
1. 整数
1.1 整数的概念
1.2 整数的进位与退位
1.3 整数的加减法
1.4 整数的乘法
1.5 整数的除法
2.分数
2.1 几个基本概念
2.2 分数的基本性质2.3 分数的加减法
2.4 分数的乘法
2.5 分数的除法
3. 小数
3.1 小数的概念
3.2 小数与分数的转化3.3 小数的加减法
3.4 小数的乘法
3.5 小数的除法
4.代数
4.1 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4.2 代数式的加减法
4.3 代数式的乘法
4.4 公式和方程
4.5 解一元一次方程
5. 轴对称与余弦定理5.1 轴对称的基本概念5.2 轴对称的性质
5.3 用轴对称解题
5.4 余弦定理的概念和性质
5.5 用余弦定理解题
6.勾股定理与三角函数
6.1 勾股定理的概念和性质
6.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应用勾股定理6.3 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6.4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6.5 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点重点
- 整数的进位与退位
- 分数的加减法
- 代数式的乘法
- 解一元一次方程
- 用轴对称解题
- 用余弦定理解题
- 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易错点
- 乘方与加减混淆
- 分数的错位相乘
- 代数式乘法计算错误
- 方程解错
- 三角函数概念混淆
- 勾股定理和余弦定理运用错误
- 计算精度不足
以上是初中数学的总复习知识点整理,祝您考试顺利!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第一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②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 N,我们把(X1+X2+…+X 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精华)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15篇
(精华)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15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1
一、线段的比
※1、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
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AB:CD=m:n,或写成.
※2、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3、注意点:
①a:b=k,说明a是b的k倍;
②由于线段a、b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k是正数;
③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出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
④除了a=b之外,a:b≠b:a,与互为倒数;
⑤比例的基本性质:若,则ad=bc;若ad=bc,则
二、黄金分割
※1、如图1,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2、黄金分割点是最优美、最令人赏心悦目的点.
四、相似多边形
¤1、一般地,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
※2、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
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五、相似三角形
※1、在相似多边形中,最为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2.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3、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的特例,这时相似比等于1.注意:证两个相似
三角形,与证两个全等三角形一样,应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4、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
似比.
※5、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初中数学知识点过关清单
事
件
的
概
率
通过列表、画树状图等方法列出简单随机事件所有可能的结果,以及指定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结果
事件的概率
可以用大量地重复试验获得频率来估计概率
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三角形
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的概念
垂线、垂线段等的概念
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定义
平行线的概念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简单物体视图的判断
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
直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根据展开图想象实物模型
视图与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
图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知识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
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有理数的运算: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两数相乘,同
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得0。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0不能作除数。。
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实数: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
多项式的次数。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整数
整数是由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组成,表示数轴上所有整数的集合。整数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1. 加法
加法是两个数相加得到一个和的过程。当两个正整数相加时,和仍为正整数;两个负整数相加时,和仍为负整数;正整数与负整数相加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数决定。
2. 减法
减法是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运算。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即被减数加上减数的相反数。
3. 乘法
乘法是两个数相乘得到一个积的过程。规定正数乘正数为正数,负数乘负数为正数,正数乘负数或负数乘正数为负数。
4. 除法
除法是一个数被另一个数整除的过程。除法中,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商。当除法中有正数和负数时,商的符号由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决定。
二、小数
小数是用分数形式表示的有限或无限不循环的十进制数。小数的运
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1. 加法
小数加法要对齐小数点,然后按位相加,最后保持小数点位置不变。
2. 减法
小数减法也要对齐小数点,然后按位相减,最后保持小数点位置不变。
3. 乘法
小数乘法要使小数点右移,将小数乘以一个整数,最后确定小数点
的位置。
4. 除法
小数除法要使除数和被除数都乘以一个倍数,使除数成为整数,然
后进行除法运算。
三、分数
分数是由一个整数表示的部分与一个非零整数表示的分母组成,表
示一个数与这个分母的比例关系。
1. 分数的基本概念
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割的部分,分母表示分成的
份数。分数的值为分子除以分母的商。
2.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要求分母相等,分子相加或相减;分数的乘法将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展开立体图形 直线、射线、线段
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
等角的补角相等
角
角的度量
角的大小比较
余角和补角
角的平分线
等角的余角相等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4.1 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用划记法记录数据,“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数据。 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属于全面调查。
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 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1.4.2 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b=a· 1 (b≠0)
b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 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 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二、实施调查 将调查问卷复制足够的份数,发给被调查对象。 实施调查时要注意: ⑴向被调查者讲明哪些人是被调查的对象,以及他为什么成为被调查者; ⑵告诉被调查者你收集数据的目的。 三、处理数据 根据收回的调查问卷,整理、描述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四、交流 根据调查结果,讨论你们小组有哪些发现和建议? 五、写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很多同学在复习初中数学时,因为没有对之前的知识进行梳理记忆,导致整体的复习效率不高。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⑴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⑵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⑶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⑷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提示: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线段相等、角相等,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又可与勾股定理联系,可得对角线与边之间的关系,即边长的平方等于对角线一半的平方和。
3、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4、因式分解要素:①结果必须是整式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③结果是等式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5、公因式: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6、公因式确定方法: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7、提取公因式步骤:①确定公因式。②确定商式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8、平方根表示法: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a叫被开方数。
9、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a≥0
10、平方根性质: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大全(完整版 )
第一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 0 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 有理数
有理数
正整数、 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 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 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 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 a 个单位长度。
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 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 a 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 0,0 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数的有关概念
1.有理数的意义
⑴ 数轴的三要素为 、 和 . 数轴上的点与 构成一一对应. ⑵ 实数a 的相反数为________. 若a ,b 互为相反数,则b a += . ⑶ 非零实数a 的倒数为______. 若a ,b 互为倒数,则ab = .
⑷ 绝对值⎪⎩
⎪
⎨
⎧<=>=)0( )0( )0( a a a a . ⑸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1≤a <10的数,n 是整数.
⑹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 的数
起,到 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2.数的开方
⑴ 任何正数a 都有______个平方根,它们互为________.其中正的平方根a 叫 _______________. 没有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为______. ⑵ 任何一个实数a 都有立方根,记为 . ⑶ =2a ⎩
⎨
⎧<≥=)
0( )0( a a a .
3. 实数的分类 和 统称实数. 4.易错知识辨析
(1)近似数、有效数字 如0.030是2个有效数字(3,0)精确到千分位;3.14×105
是3个有效数字;精确到
千位.3.14万是3个有效数字(3,1,4)精确到百位.
(2)绝对值 2x =的解为2±=x ;而22=-,但少部分同学写成 22±=-. (3)在已知中,以非负数a 2
、|a|、 a (a ≥0)之和为零作为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2. 实数的运算与大小比较
1. 数的乘方 =n
a ,其中a 叫做 ,n 叫做 . 2. =0
a (其中a 0 且a 是 )=-p
a
(其中a 0)
3. 实数运算 先算 ,再算 ,最后算 ;如果有括号,先算
里面的,同一级运算按照从 到 的顺序依次进行. 4. 实数大小的比较
⑴ 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 的点表示的数总比 的点表示的数大.
⑵ 正数 0,负数 0,正数 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 绝对值小
3.整式及其运算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 或表示 连接而
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3. 整式
(1)单项式:由数与字母的 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 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所有字母的 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 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 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 做多项式的 ,其中次数最高的项的 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不含字母的项叫做 . (3) 整式: 与 统称整式.
4. 同类项:在一个多项式中,所含 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 也分别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的法则是 ___.
5. 幂的运算性质: a m ·a n = ; (a m )n = ; a m ÷a n =_____; (ab)n
= . 6. 乘法公式:
(1) =++))((d c b a ; (2)(a +b )(a -b)= ;
(3) (a +b)2
= ;(4)(a -b)2
= . 7. 整式的除法
⑴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把 、 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武里含
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⑵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 ,再把所得的商 .
4.因式分解
1.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 的形式.分解因式要进行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2. 因式分解的方法:⑴ ,⑵ ,
⑶ ,⑷ .
3. 提公因式法:=++mc mb ma __________ _________.
4. 公式法: ⑴ =-22b a ⑵ =++2
22b ab a , ⑶=+-2
22b ab a .
5. 十字相乘法:()=+++pq x q p x 2
.
6.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一“提”(取公因式),二“用”(公式). 7.易错知识辨析
(1)注意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
(2)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中字母,不仅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
5.分式
1. 分式: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 A B 的形式,如果除式B 中含有 ,那么称 A B
为分式.若 ,
则 A B 有意义;若 ,则 A B 无意义;若 ,则 A
B
=0.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 .用式子表示为 .
3. 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 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4.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 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 5.分式的运算
⑴ 加减法法则:① 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 ②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 ⑵ 乘法法则: .乘方法则: . ⑶ 除法法则: .
6.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有关概念
⑴ 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注意被开方数a 只能是 .并且根式.
⑵ 简二次根式
被开方数所含因数是 ,因式是 ,不含能 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 同类二次根式
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 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性质 ⑴; ⑵
()
=2
a (a ≥0) ⑶ =2a ;
⑶ =ab (0,0≥≥b a );
⑷
=b
a
(0,0>≥b a ). 3.二次根式的运算
(1) 二次根式的加减:
①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 ;
②再把 分别合并,合并时,仅合并 不变.
第三章 方程(组)和不等式
7.一元一次方程及其应用
1.等式及其性质 ⑴ 等式:用等号“=”来表示 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⑵ 性质:① 如果b a =,那么=±c a ;
② 如果b a =,那么=ac ;如果b a =()0≠c ,那么
=c
a
. 2. 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⑴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 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 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不同.
⑵ 一元一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
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 ()0≠a . 3.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①去 ;②去 ;③移 ;④合并 ;⑤系数化为1. 4.易错知识辨析:
(1)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首先在整式方程前提下,化简后满足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
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像
21
=x
,()1222+=+x x 等不是一元一次方程. (2)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就是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要注意:①方程两边不能乘以(或除以)含有未知
数的整式,否则所得方程与原方程不同解;②去分母时,不要漏乘没有分母的项;③解方程时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