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二十世纪前半期西方文学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文学理论
二十世纪
语言
发展
批评
西方
分析
西方
文学理论
文学 普通
读者
二十世纪
认为
结构主义
理论Βιβλιοθήκη 梳理方式暴力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是伊格尔顿于1983年为英国普通读者撰写的一本专著。该书旨在系统 介绍和评论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和变革。伊格尔顿将纷繁复杂的文学理论革命梳理为三 条主要的发展脉络,即从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从现象学、诠释学到接受美学以及 精神分析理论。 在讨论文学的定义时,伊格尔顿认为文学是一种写作方式,它代表着一种“对普通语言所施加的 有组织的暴力”。然而,这种以“偏离”或“暴力”来定义文学的方式会产生新的问题,因为界 定什么是“普通语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在书中,伊格尔顿不仅梳理了二十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而且对各种文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的 分析。他提倡一种融会贯通的批评模式,认为这种批评的对象最终落脚在更宏观的“话语”而非 所谓“文学”之上。他还解构了那些看起来似乎坚不可摧的理论神话,以促进文学理论的发展。
目录分析
现象学的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何形成对文本的主观理解,而诠释学则更进一步探讨了理解和解 释文本的方法论问题。 从接受美学到精神分析的发展。这一脉络的是文学作品在读者心中的反映以及这种反映对读者的 影响。接受美学主要研究读者对文本的反应以及文本对读者的塑造,而精神分析则更深入地探讨 了文学作品与无意识心理之间的以及文学作品如何揭示出人性的潜意识层面。 伊格尔顿不仅对这三个发展脉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还对其产生和流变、问题和局限进行了深入 分析。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读者来说,《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无疑是一本极好 的参考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全面的理论知识,还展示了这些理论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伊格尔顿的 清晰、生动的行文风格使得这本书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和理解。

20世纪外国文学选讲课件第二讲

20世纪外国文学选讲课件第二讲
• 艾略特对于婚姻的厌恶、对于生活的惧怕,使他长期处于深深 的性恐惧、性压抑的情绪中
感或想象的某种东西的。”
○对于《荒原Leabharlann 的研究○ 学术界对于 《荒原》的研究最初普遍受制于艾略特的批评理论, 大都集中在对作品文本的 “细读”上,而一般很少联系作者的生平 经历、创作过程、心态来进行。如《T.S. 艾略特的诗歌和戏剧: 来源和意义的研究》《T.S. 艾略特:诗歌的设计》。
○ 直到60 年代,艾略特的批评理论开始受到理论界的质疑,批评界 对于 《荒原》等艾略特作品的研究也随之开始逐渐摆脱艾略特批评 理论的束缚;随着《荒原》原稿的发表,艾略特的生平遭遇连同他创 作时的精神状态才开始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如《艾略特的早年 生涯》,《T.S. 艾略特》《艾略特的新生》等
第2小部分,写的是在虚幻的城市里,士麦那商人尤金尼特先生 邀请叙事者 “我”到凯能街饭店吃午餐,到大都会过周末。
两处都是同性恋者聚会、活动的场所,此处的邀请暗含有同性猥 亵行为的意思。
第3小部分,写的是希腊神话人物帖瑞西斯的言说;描写的应该 是一种机械式的彻头彻尾的淫乱,男女之间毫无情感交流,有的只是 欲望与木然的承受。
○ 《荒原》选读
○ 第1章 “死者的葬仪”——恐惧荒芜的精神世界 《荒原》一诗描写的是4月的春天景色,第1章可以分为4个小的
部分;
第1小部分,首先描写了荒原景色及女贵族玛丽对自己孩提时代 生活尤其是对自己往昔浪漫史的追忆。
• 第2小部分,首先是引用 《旧约》中的典故描写荒原景象,并借 用西比尔的典故向叙事者坦言:“我要给你看恐惧在一把尘土 里。”诗歌紧接着就描述了一个失败的两性生活场景:男女之间 不仅不能心心相印,甚至连最起码的语言沟通也已断绝——“我 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睛也看不清了,我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 我什么都不知道。”

(完整版)20世纪西方文学

(完整版)20世纪西方文学
❖以“机智”为中心特色的幽默风格。 ❖有意识的扩大语言技巧在现代戏剧舞台 上的作用,相对压缩或简化动作与情节。 ❖对固定的喜剧程式进行了谐谑摹仿。 ❖在写实手法的基础上引入、结合了梦幻、 象征、神话等非写实手法。
二、《巴巴拉少校》
1、情节梗概及主要人物形象 通过英国文学中常见的财产继承
权题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 金钱势力的无所不在,及人们陷于金 钱摆布的怪圈现象。
20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长河小说”。 它反映了世纪之交风云变幻的时代和具 有重大意义的社会现象。
❖ 通过主人公的游历经历去反映欧洲各国 的面貌。
❖ 描写了资产阶级文化和精神的堕落。 ❖ 描写了战争笼罩欧洲上空的严重威胁。
2、艺术特色
❖一部“现代心灵的道德史诗” ❖一部独具特色的“音乐小说” ❖遵循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的方法 ❖朴素中隐含着绚丽,流畅中蕴含着精粹。
2、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 ❖ 写实风格突出 ❖ 透过现实关照历史与传统 ❖ 喜剧效果强烈,并有讽喻意味。 ❖ 机智幽默的对话艺术。
第三节 劳伦斯
1、生平及主要创作
劳伦斯 David Herbert Lawrence 1885—1930
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 要的作家之一。
2、艺术特色
创作三阶段:1926年以前 1926-1933年 1933-1956年
二、《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1、情节梗概和主要人物
《大胆妈妈和他 的孩子们》剧照
2、艺术特色
❖ 内容简洁 ❖ 歌唱性因素 ❖ 开放形式 ❖ 共时性场景
第七节 德莱塞
1、生平和主要创作
西奥多 ·德莱塞 (Theodore Dreiser, 1871—1945)
❖ 以两性关系为创作核心,具有社会 批判、文化批判、心理探索等多重含义。

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文化

二十世纪前半期的文化
next
21
海 明 威
2、 现代西方美术
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
3、 现代西方音乐
现代西方的种种思潮对音乐也产生 了影响。现代音乐多抛弃了古典音
乐的华丽优美的传统,用粗犷、豪
放甚至是不协调的旋律,来反映现 代人希望摆脱现实生活、发泄内心 不满的心态
达达主义绘画作品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22
本章知识结构
next
10
2、 电子技术的发展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电子技术的发展
1906年,美国的德福雷斯特发 明了三极电子管 1920年,美国在匹茨堡建立 起世界上第一个广播电台 1928年,美国发明家兹沃里 金研制成功电视显像管 1936年4月,第一台脉冲式雷 达研制成功
早期的收音机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next
2
第十章二十世纪前半期的科 学技术与文化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哲学、社会科学与文学艺术
《世界现代史》全程课件
exit
3
第一节 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
一、 科学研究理论的突破
1、物理学
(1) 19世纪末 三 大 发 现
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
1898年居里夫人发现了钋、 镭等元素的放射性 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next
7
(2)抗生素的研制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研制成功 青霉素 40年代,应用在临床上,从而有效地控 制了猩红热、白喉、脑膜炎、淋病、 梅毒等传染病的蔓延 1944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成功 提取链霉素 1947年以后,又相继发现氯霉素、金霉 素、土霉素和四环素
弗 莱 明 在 实 验 室
10.0%

20世纪西方文学 PPT

20世纪西方文学 PPT

第二节 萧伯纳
1、生平及主要创作
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1856—1950) 英国20世纪杰出剧作家 192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思想内容
❖批判讽刺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 会现实。 ❖描写了中产阶级一代人的软弱。 ❖思考了更有普遍意义的人生态度与人 性问题。
3、艺术特征
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 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2、思想特点及艺术特色
德莱塞 漫画
二、《美国的悲剧》
1、情节梗概及主要人物 《美国的悲剧》是德莱塞成就的顶峰, “是对美国制度的一个控诉”。
2、艺术特色
❖ 将揭露“美国梦”的虚幻这一传统主题 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 质朴无华的真实感带来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
❖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西方现当代自然科学成就 ❖ 物质的兴盛
三、艺术特色
20世纪文学,特别是现代主义倾向 的文学,蕴含的是一种非理性人本意识, 它是对传统的以理性为核心的人本意识 的一种反拨,也显示了欧美文学在人文 观念上的新发展。
❖ 回到非理性状态 ❖ 对物质文明的反抗 ❖ “人道”、“理性”的否定与 复归
法国小说家、戏剧 家和散文家。
1915年,因“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 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 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 诺贝尔奖。
2、思想特点和艺术特色
❖ 善于描绘个人的奋斗和思想探索历程。 ❖ “长河小说”
二、《约翰 · 克里斯朵夫》
《约翰·克里斯朵夫》插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情节梗概及主要人物
2、艺术特色
传统与现代两重性
❖运用内视角的强化与外视角的集约之间 的复合式叙述。
❖在传统的“全知全能”的作者叙述中注 入了大量的心理分析和展示心理意象的呈 现。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课件第二章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课件第二章
• 在东欧、南欧和北欧,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也 纷纷涌现;
• 在拉丁美洲更是出现了举世瞩目的世界级的文学大 师。。
英国
20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 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
萧伯纳、劳伦斯、高尔斯华绥 、毛姆、 “愤怒的青 年” 、戈尔丁等
萧伯纳
特别是注意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诸如内心独 白、梦幻描写、时空倒序、象征、荒诞意识手法 的运用等等,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手段。
3、重视人物精神世界的探索
① 明显的内倾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的 手法更为丰富。
② 人物潜意识的探索,以反映人物完整的内 心世界。
③ 情节越来越淡化,更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 而不是情节的曲折。
杜亚美
马尔罗
海明威《第五纵队》
2、融汇了各种不同流派的艺术方法
现实主义作家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手法,注重情 节完整,结构严密,人物的典型和语言的纯洁; 另一方面又努力融汇各种不同流派的艺术表现手 法,借用传记、新闻等非艺术作品的写作形式, 融合电影、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新的表现手法, 以增强自己的表现力。
三、创作特征
1、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 把握时代的脉搏、撷取重大的社会题材,象旋 风一样追逐当代人的足迹,快速及时地反映瞬 息万变的现实生活和世界风云。 战争文学或反法西斯文学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 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类题材的作品中, 爱国主义的激情响彻云霄。
(法)杜亚美《受害者》(1917) (法)马尔罗《希望》(1938) (美)海明威的剧作《第五纵队》(1938)
索尔贝娄及其小说《赫尔索格 》、《洪堡 的故事 》:
第二节 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

20世纪西方文学-PPT精品文档

20世纪西方文学-PPT精品文档
1、文学活动和文学作品表现出了原有的看待世 界与人之间关系视点的根本转变; 中西文化间的两种思维进路:和合学说与二元 分立 “人本主义”含义的变化 2、由热衷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对自我深层意识 的探讨,即强调对所谓人的真正本质的挖掘; 异化感日趋严重 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越来越深 力图展示人类共同的命运,挖掘人类共同的本 质,要做整个人类的代言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西方文学的历史渊源
(1)人文主义的先驱但丁,大量引用《圣经》典 故,作为创作题材。据统计,莎士比亚每部戏剧引 用《圣经》典故平均达14次; (2)密尔顿的三部长诗(《失乐园》、《复乐 园》、《力士参孙》)均取材于《圣经》故事; (3)现代作家如王尔德、奥尼尔和福克纳,都 频频从《圣经》中汲取题材,进行创作。 作品的题材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文学样式来表 现的。就文学体裁而言,古代和中世纪文学早就为 西方近代作家所常用的一些基本文学形式奠定了基 础。古希腊、罗马的悲剧、喜剧,中世纪的“道德 剧”、“傻子剧”、“笑剧”等形式,给莎士比亚
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作为宗教的人道主义,来自远古的希 伯莱。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经,继承和发展了希伯莱文化, 其核心是“基督教人道主义”。中世纪教会文学所宣扬的 “忍让”、“宽恕”、“博爱”等思想,开创了近代西方 文学“基督教人道主义”的先河。如雨果、托尔斯泰 (“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人类之 爱”),陀思妥耶夫斯基呼吁人们忍受苦难,在痛苦中求 得灵魂净化,在宗教中寻求解脱;现代主义经典作家艾略 特信奉僧侣主义,认为宗教应成为人类文化的中心。 (三)美学理论 任何一种西方文学思潮,都有各自的美学主张和理论纲 领,众说纷纭,名目繁多,但在美学的基本问题——艺术 与现实关系上,却一直是围绕着“表现说”与“摹仿说” 而不断地演变着的。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第二讲 《尤利西斯》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第二讲 《尤利西斯》

第二讲《尤利西斯》一、神话结构《尤利西斯》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征是采用了神话框架,即把布卢姆的故事与荷马史诗《奥德赛》进行类比,从而给小说带来某种内聚力和统一性。

奥德赛是古希腊征服特洛伊的英雄,尤利西斯是他的罗马化名。

《奥德赛》这部史诗写的就是尤利西斯在特洛伊(今土耳其境内)大战后历经艰险,流亡十年才回到国内,杀死众多情敌,和妻子、儿子团聚的故事。

在西方文学中,《奥德赛》最早确立了寻求、浪游、回归的母题,根据这三个母题,《奥德赛》的故事情节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尤利西斯远征特洛伊之后,很多求婚者纠缠尤利西斯的妻子珀涅罗珀,儿子贴雷马科就外出寻找父亲。

这一部分与乔伊斯《尤利西斯》的第一部分(前三章)对应,斯蒂芬正是一个寻找精神父亲的追寻者,而布卢姆正是精神父亲的象征。

《奥德赛》的第二部分写尤利西斯十年历险漂泊的过程,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第四到第十五章布卢姆的历险相对应。

《奥德赛》的第三部分写尤利西斯回归家乡,和儿子一起设计杀死情敌,与妻子团聚。

在小说中正巧对应第十六到第十八章,写精神上的父子布卢姆和斯蒂芬在街头相遇,一起回家。

因此,可以看出,乔伊斯精心建构了自己的小说与《奥德赛》的平行对应关系,原来他设计的全书十八章都有题目,都分别取自史诗《奥德赛》,三个部分也有题目:贴雷马科,尤利西斯的漂泊,回家,这样一来与《奥德赛》的对应就更清楚了。

但到了书出版的时候,乔伊斯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把题目都删掉了,只剩下书名《尤利西斯》。

恐怕是因为原来的设计太直露了。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乔伊斯在三个层面模仿了《奥德赛》:一、主题:追寻、漂泊、回归;二、采用了《奥德赛》中的结构,使用了荷马史诗中的形象和象征;三、遵循了《奥德赛》的情节和场景描写,比如第十一章写布卢姆在酒吧中听音乐和歌唱,模仿的就是《奥德赛》中关于赛壬女妖的故事。

赛壬是居住在海岛上的女妖,其歌声使任何人都无法抗拒,听到的人都狂奔上海岛,因而送命。

第二讲 二十世纪前半期西方文学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 教学课件

第二讲 二十世纪前半期西方文学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 教学课件
◆享乐是人生唯一的目标。 ◆成为自己生活的旁观者,可以避免生活中烦恼。 ◆你的错误不是对生活所知太少,而是知道得太多了。你已把童年时期曙
光中所拥有的那种精美的花朵纯洁的光天真的希望,快快乐乐地抛在 后面了,你已经迅捷地奔跑着经过了浪漫进入了现实。 ◆离婚的最主要原因是结婚。 ◆男女因为误会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 ◆男人结婚是因为疲倦,女人结婚是因为好奇,结果双方大失所望。
(1)作为预言的月亮,营造了一种神秘恐怖 的氛围
(2)作为美和纯洁象征的月亮,在莎乐美和 叙利亚青年眼中
(3)作为欲望的月亮,希律王眼中的月亮
★除了与莎乐美形象相呼应外,月亮还 控制着该剧的整体气氛,并象征和暗示着剧 情的发展。如莎乐美准备为希律王跳舞时, 月亮的颜色由银白转为血红,预示了约翰必 然的命运。
盖,约翰!为何你不看着我?难道你怕我吗,约翰,所以 你才不敢看着我?……还有你的舌头,像是四处喷洒毒液 的红蛇,现在不再动了,再也不说话了,约翰,那条向我
吐出怨恶的猩红毒蛇。很奇怪,不是吗?那条红毒蛇是怎 么了?……你的心中没有我,约翰。你拒绝我。你向我口 出恶语。你以妓女看我,以荡妇待我,我,莎乐美,希罗
受过良好教育,曾就读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牛津 大学莫德林学院。
才华卓著,钟情于创造美的作品。
离经叛道,个性自由,衣着前卫,因为同性恋情被 捕入狱两年。
2、王尔德的文学观
《谎言的衰朽》:
★探讨了艺术与道德、
功利的关系。艺术只
★探讨了艺术与生活、 美与现实的关系。生
追求美,与道德无关, 甚至可以背道而驰。
三、王尔德
1、王尔德其人其事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又 译奥斯卡·怀尔德,全名奥斯卡·芬 葛·欧佛雷泰·威尔斯·王尔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1854 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英国唯美 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英国著名的作家、 诗人、戏剧家、艺术家.童话家。《典雅》 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课堂PPT)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课堂PPT)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也是欧洲长篇 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 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产 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11
古希腊戏剧(代表着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12
古罗马文学
新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1、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和愚昧的封建 主和宗教势力。
2、标榜崇尚理性。这个理性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与后来资 产阶级启蒙的理性不同。它强调人的情感要服从于理性,特 别是爱情要服从政治的调节,即个人的情感生活要顾及国家、 顾及政权的需要。
3、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对戏剧来说,要恪守 “三一律”
爱的理想画面,而是一个欲望横流、道德沉降的社 会时由深沉的绝望、沮丧和颓唐同那些金钱梦、美 女梦,鲜花梦混杂在一起,构成的一股自我张扬、 自我怜悯、自我钟爱的情感浪潮。
36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 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 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 件下产生的。
公元前10世纪左右在意大利半岛形成自己的原 始村落,通过不断的战争,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取代 希腊,在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霸权,欧洲的文学也 从希腊时期转变到了罗马时期。
古希腊:海洋民族,富于浪漫的情调,具有充沛的 想象力和灵性
古罗马:农耕民族,务实,具有坚强的团结的民族 力量
“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
古罗马文学承袭古希腊的古典文化,两者一脉相承,
使得拉丁文化不断传承。
13
维吉尔(前70年-前19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 其史诗《埃涅阿斯纪》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 史诗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欧洲第一部文人史诗) 故事第一次提出了爱情与责任的冲突,在这一点上 显示了罗马人与希腊人很大的不同——他们很重视 自己对民族所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远比他们个人 的情感和爱情重要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二十世纪前半期西方文学
二、艺术主张
“为艺术而艺术”(这一口号由法国哲学家 库辛于1818年提出),认为文艺应超然于现实生 活之外,于政治或道德无涉,强调超然于生活的 “纯粹的美”,颠倒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一 味追求艺术技巧和形式美。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对 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气息和庸俗 作风的反抗,意在突出艺术创造及审美活动的独 立性与无利害感,并力图调和审美标准与道德、 功利以及愉悦之间的关系。
希律王墓
一、淡化内容
1、淡化故事情节
压里斯多德的戏剧观念,古典主义的戏剧观 念,戏剧冲突与情节的重要性
2、抑制戏剧冲突(与《俄狄浦斯王》、《哈 姆雷特》相比)
二、突出形式,全力营造了一个由语言、色彩、声 音、形体构成的美丽世界。
1、对语言自身审美特性的突出,通过比喻、押韵、 反复等手法使人们忘记了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沉 浸在语言本身的意义之美、音乐之美上,也就是 说淡化了语言的交际功能。让观众在曲折婉转的 语义世界中流连忘返。
活模仿艺术,美存在 ★艺术与形式的关系。
于艺术中,与现实无
形式就是一切,是至
关。艺术等于谎言,
高无上的目标。
等于美。观点打破了 ★艺术和批评的关系。
“艺术摹仿现实”的
批评不是理性的,而
传统观念。
是创造性的。
3、《莎乐美》
《圣经.马太福音.14》中:
那时,分封的王希律听见耶稣的名声, 就对臣仆说: “这是施洗的约翰从死里复活,所以这些异能从他里面发 出来。” 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 约翰拿住锁在监里。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 不合理的。”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 约翰为先知。
受过良好教育,曾就读于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牛津 大学莫德林学院。
才华卓著,钟情于创造美的作品。
离经叛道,个性自由,衣着前卫,因为同性恋情被 捕入狱两年。
2、王尔德的文学观
《谎言的衰朽》:
★探讨了艺术与道德、
功利的关系。艺术只
★探讨了艺术与生活、 美与现实的关系。生
追求美,与道德无头发太可怕了,上头沾满了泥巴与 灰尘。像是戴在你额前的可笑皇冠。像是盘绕在 脖子上的一段段黑色小蛇。我不爱你的头发…… 我想要的是你的嘴唇,约翰。你的嘴唇彷佛是象 牙高塔上的一段红带。彷佛是由象牙刀所切出来 的石榴。泰尔(Tyre)园里盛开的石榴花,比玫 瑰更显鲜红,但却相形失色。国王警跸的喇叭声, 令敌人胆寒,但却相形失色。你的嘴唇比起踩在 酿酒桶上的脚要来得鲜红。你的嘴唇比起出没于 神庙上鸽子的脚要来得鲜红。它比起从林中走出 的屠狮者的脚要来得鲜红。你的嘴唇像是渔夫在 破晓的海上所寻获的血红珊瑚,那些只贡奉给国 王的血红珊瑚!……它就像是莫比(Moab)人在 矿场中挖出的朱砂,那些只贡奉给国王的朱砂。 它就像是波斯国王的领结,以朱砂染色,再以珊 瑚嵌饰而成。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东西比得上你鲜 红的嘴唇……让我吻你的嘴。
莎乐美对约翰身体的赞美:
莎乐美:约翰,我渴望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就像 园里从未染尘的百合。你的身体就像山中的雪一 样洁白,就像犹太山上的雪,从山谷中流到平原。 阿拉伯皇后花园里的玫瑰,都不及你身体的白晢。 阿拉伯的玫瑰,阿拉伯的香料,落日时的余辉, 海面上月亮的吸呼……这一切都比不上你身子冰 洁的万一。让我抚摸你的身体。
(1)众多描述性的段落作为人物的台词出现,这些 描述美轮美奂,例如对约翰身体的描述,对约翰头 发的描述,对约翰嘴唇的描述。又如希律王对自己 拥有的宝物的描述作用是一样的,它们的共同点是 审美性大于使动性,强调语言本身对观众听觉和想 象的影响,强调语言自身的魅力。
(2)利用层层递进的反复来实现对戏剧节奏的控制, 把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扣人心弦,产生了音乐 般的效果。剧中大量出现有规则、有固定间隔的 台词重复,其作用如同音乐和诗歌中的反复,一咏 三叹,造成极强的节奏感和旋律感。
盖,约翰!为何你不看着我?难道你怕我吗,约翰,所以 你才不敢看着我?……还有你的舌头,像是四处喷洒毒液 的红蛇,现在不再动了,再也不说话了,约翰,那条向我
吐出怨恶的猩红毒蛇。很奇怪,不是吗?那条红毒蛇是怎 么了?……你的心中没有我,约翰。你拒绝我。你向我口 出恶语。你以妓女看我,以荡妇待我,我,莎乐美,希罗
莎乐美:你的身体太可怕了,像麻疯病人。像是
受到毒蛇于其上横爬穿刺;像是蝎子于其上筑巢 而居。像是所有一切令人作呕物事的白色坟墓。 太可怕了,你的身子太可怕了。是你的头发令我 迷恋无法自拔,约翰。你的头发像是串葡萄,就 像是以东(Edom)葡萄园里垂下的串串黑色葡萄。 你的头发像黎巴嫩(Lebanon)的杉树,像是黎 巴嫩的巨大杉木,树影可容狮子休憩,可以让强 盗在白昼躲藏。漫漫长夜,当月亮隐藏她的脸庞, 当众星消失,但这一切都不黑暗。在世上没有任 何东西比得上你头发的黑沈……让我抚摸你的头 发。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 欢喜。 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
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 子里,拿来给我。”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 席的人,就吩咐给她。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 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
希律王
三、王尔德
1、王尔德其人其事
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又 译奥斯卡·怀尔德,全名奥斯卡·芬 葛·欧佛雷泰·威尔斯·王尔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 Wilde,1854 年10月16日—1900年11月30日)英国唯美 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英国著名的作家、 诗人、戏剧家、艺术家.童话家。《典雅》 杂志将他和安徒生相提并论。
啊!你总算要承受我吻你的嘴了,约翰。好!我现在要吻
你。我要用我的牙齿,如同咬着水果一般地吻你。是的,
我现在要吻你的嘴,约翰。我说过的;我是不是说过呢? 我说过。啊,我现在要吻你……但为何你不看着我,约翰? 你那双令人胆寒的眼睛,充满愤怒与轻蔑的双眼,现在却
紧闭着。你为何要闭着眼睛呢?睁开眼睛吧!扬起你的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