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方1.5.1乘方第2课时练习课件新版新人教版.ppt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学课件:1.5.1 第1课时 乘方(共15张PPT)
.
解:(1) (-4)3=(-4)×(-4)×(-4)=-64;
(2) (-2)4=(-2)×(-2)×(-2)×(-2)=16;
(3) 2 3 3= 2 3 2 3 2 3 =2 8 7.
思考: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归纳总结
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 整数次幂都是0.
- 1 (当n为奇数时)
(9)(-1)n=
1
(当.n为偶数时).
1.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a 幂
n 指数
2.乘方的符号法则: 底数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3)零的正整数次幂都是零
3.注意:
an与an 二者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作业课件 第一章 有理数 有理数的乘方 乘方 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规律的探索
6.(3分)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可知m 的值是( D )
A.38 B.52 C.66 D.74
7.(6分)观察下面各列数,研究它们各自的变化规律,并接着填出后面的三个数.
(1)-1,20-2,-5,-8,-11,___-__1_4______,____-__1_7______,___________,…;
3.(3 分)计算-3-32+32÷13 ×3 的正确结果是( A )
A.69 B.87 C.-3 D.15
4.(3分)(-1)2 020-(-1)2 020÷(-1)2 021的值为( D ) A.-1 B.-2 C.0 D.2
5.(12分)计算:
(1)(湖州中考)(-2)3+18 ×8;
解:原式=-7
解:(2)设 S=1+3+32+33+…+32 019,则 3S=3+32+33+…+32 020,所以 3S-S=
32
020-1,所以
2S=32
020-1,所以
S=32
020-1 2
,即
1+3+32+33+…+32
019=32
020-1 2
(3)设 S=5101+5102+5103+…+5200,则 5S=5102+5103+…+5200+5201,所以得 5S-S
(2)4×(-3)2-5×(-2)3+6; 解:原式=4×9-5×(-8)+6=82
(3)(宜昌中考)23×(1-14 )×0.5;
解:原式=3
(4)-22÷13 ×(1-12 )2;
解:原式=-3
(5)(厦门中考)10+8×(-12 )2-2÷15 ;
解:原式=2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的乘方.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与反思
目标检测
1、在46中,底数是,指数,
2、(-4)7读做;
3、(-4)12的结果是数(填“正”或“负”);
4、计算:=;
5、计算:(-1)2n+(-1)2n+1=;
课后作业
教材p47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通过练习使学生对这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加深理解
对折3次可裁成8张,即2×2×2张;
问题(1):
若对折10次可裁成几张?请用一个算式表示(不用算出结果)
2×2×2×2×2×2×2×2×2×2
有10个2相乘
若对折100次,算式中有几个2相乘?
在这个积中有100个2相乘。这么长的算式有简单的记法吗?
问题(2):
2个a相加可记为:a+a=a×2
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可记为:
七、教学评价设计
在探索法则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一个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的作用,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归纳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在练习设计中,设置不同难度的计算题,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训练,得到提高。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重难点,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设计了一定的试题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
a×a=a2
3个a相加可记为:a+a+a=a×3
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可记为:
a×a×a=a3
4个a相加可记为:a+a+a+a=a×4
那么4个a相乘可记为:
a×a×a×a=a4
n个a相加可记为:a+a+…+a=a×n
n个a相乘可记为:a×a×…×a=an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1.5.1 乘方
首页
末页
目录
教材全面解读
易错易混警示
重点题型剖析
中考教材对接
注意
乘方就是几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因此可以利用有理 数的乘法运算来进行乘方运算.根据乘方的意义可 知,我们现在所学的乘方中,其指数都是正整数.
首页
末页
目录
教材全面解读
易错易混警示
重点题型剖析
中考教材对接
例1 填空: (1)(-9)7的底数是__-_9____,指数是___7____,可读作 ___-_9_的__7_次__方____或__-9_的__7__次__幂_____,它表示 __7_个__-_9_相__乘_____,-97的底数是___9____,指数是 ___7____,可读作__9_的__7_次__方__的__相__反__数_____,它表示 _(-_(_2_)9_×_把_9_×2__9_×2__9_×2__9_×2__9写_×__成9_×_乘_9_方)__的. 形式为___72__4 __.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乘方运算的 先根据乘方的符号法则确定乘方的符号;
一般步骤
计算乘方的绝对值
首页
末页
目录
教材全面解读
易错易混警示
重点题型剖析
中考教材对接
(1)任何非零数的偶次幂都是非负数,奇 次幂没有这样的性质.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非零数的同一奇次 幂仍互为相反数,同一偶次幂相等. (3)1的任何次幂都是1,-1的偶次幂是1, -1的奇次幂是-1.
3 5
=
27 125
.
(3)-(-4)3=-[(-4)×(-4)×(-4)]=64.
(4) 33 = 3 3 3 = 27 .
【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配套习题1.5.1含答案.docx
4.B - * 3= - -1=-
-1=- -1=- 1 .
5.
6. ± -
2015 2015
7.1 0 若 x,y 互为倒数 ,则 xy= 1,所以 (xy) = 1 = 1;若 x,y 互为相反数 ,则 x+y= 0,所以 ( x+y )2016= 02016= 0.
n
8.(1)8 (2)5 经过分析 ,设捏合次数为 n,则可拉出的细面条根数为 2 .
)
A.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B.三层住宅楼的高度
C.一层住宅楼的高度
D.一张纸的厚度
4.现规定一种新的运算 “*”,a*b=a b-1,如 3* 2= 32-1= 8,则 - * 3 等于 (
)
A. -
B. -1
C.- 2
D. -
5.把
写成乘方的形式为
,其底数是
.
6.
的平方是 ,
的立方是 Leabharlann .7.若 x,y 互为倒数 ,则 (xy)2 015=
; 若 x,y 互为相反数 ,则 (x+y )2 016=
.
★ 8.你喜欢吃拉面吗 ?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 ,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
就能拉成许多细面条 .如图所示 :
,再捏合、拉伸 ,反复多次 ,
(1)经过第 3 次捏合后 ,可以拉出
根细面条 ;
(2)到第
次捏合后可拉出 32 根细面条 .
9.计算 :
()
A.9 2 016-1
B.9 2 017-1
-
C.
-
D.
★ 11.观察下列各组数 :①-1,2,-4,8,-16,32,… ;②0,3,-3,9,-15,33,… ;③ -2,4,-8,16,-32,64,…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 《乘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 《乘方》教案一. 教材分析《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有理数的乘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乘方的意义,理解乘方的运算规则,为后续学习指数幂、对数等概念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在数学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既巩固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又为高中阶段更深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乘方作为一个新的概念,需要学生从新的角度去理解。
学生在学习乘方时,可能会对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规则产生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乘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例和练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乘方的概念:某商品打八折出售,即按原价的80%出售,问原价为100元的商品现价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问题。
2.呈现(15分钟)讲解乘方的意义和运算规则,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概念。
例如,2的3次方表示2乘以自己3次,即2×2×2=8。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乘方运算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题目,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乘方的魅力。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班级有30人,每次活动参加的人数是上一次的90%,问第三次活动参加的人数是多少?5.拓展(5分钟)讲解乘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科学计算、金融理财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 《乘方》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5.1 《乘方》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规则,并能够运用乘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幂”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并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规则。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这为学习乘方打下了基础。
但学生在学习乘方时,可能会对乘方的概念和乘方的规则感到困惑,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乘方的概念,理解乘方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规则,能够运用乘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方的概念。
2.有理数的乘方规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实践,让学生主动探究乘方的意义和规则。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教学案例和习题。
3.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划分和任务分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个实际问题:某商品打八折后的价格是120元,问原价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乘方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PPT展示乘方的定义和有理数的乘方规则,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和掌握乘方的规则。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乘方的练习,巩固乘方的概念和规则。
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一些巩固乘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乘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利息、折扣等。
教师可以通过PPT 展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并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指导。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有理数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2.教学难点
(1)零指数幂的理解:理解零指数幂的意义,掌握a^0 = 1(a ≠ 0)的规律。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会对零指数幂的意义产生疑问,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示等方法解释零指数幂的含义。
(2)负整数指数幂的计算:掌握负整数指数幂的计算方法,理解其与正整数指数幂的关系。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有理数乘方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有理数乘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既要注重概念的理解,又要关注运算技能的培养。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几点反思: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有理数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形状的体积和面积。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演示有理数乘方的实际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1.关于概念教学:在讲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时,我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并通过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同学能够较好地掌握乘方的定义,但仍有部分同学对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的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理解情况,通过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4.提高学生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
5.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乘方 第2课时 有理数
第一章有理数学习目标..: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89+11×0.12.如果有___________,先算、________及_______运算,这样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议一议:下面两题的解法正确吗?若不正确,问题出在哪里?(1)136()-÷⨯-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级运算中,按照解:原式3(=-÷- 3=.22233()22=363÷) =0.(3)111()÷-解:原式16362=÷-÷ 113266=⨯-⨯1123=- 16=. 【自主归纳】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三、自学自测 计算:(1)23-()-(-6); 四、我的疑惑一、要点探究探究点1思考:30+5÷22×(-51)-1归纳:1.2.3.例1 计算:(1)2×(-3)3-4×(-3)+15;(2)(-2)3+(-3)×[(-4)2+2]-(-3)2÷(-2).探究点2:数字规律探究 例2 观察下面三行数:-2, 4, -8, 16, -32, 64,…;① 0, 6, -6, 18, -30, 66,…;② -1, 2, -4, 8, -16, 32,…. ③ (1)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2)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分析:观察①,发现各数均为2的倍数.联系数的乘方,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考虑,可发现排列的规律.1.计算 (1))1(10-×2+)2(3-÷4(2))5(3--3×)21(4-2.观察下列各式: 1=21-1 1+2=22-1 1+2+22=23-1猜想:1+2+22+23+…263= .若n 是正整数,那么1+2+22+…2n= .1.计算3(25)-⨯=( )A.-1000B.1000C.30D.-305.计算:(1)2223(23)-⨯--⨯; (2) 23122(3)(1)6293--⨯-÷-; (3)235()(4)0.25(5)(4)8-⨯--⨯-⨯-; (4) {1+[3)43(41--]×(-2)4}÷(-5.043101--).。
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方1.5.3近似数备课素材(新版)新人教版
1.5 有理数的乘方1.5.3 近似数复习导入 1:(1)我班有________名学生,________名男生,__________名女生;(2)我今年________岁;(3)我的体重约为________千克,我的身高约为________厘米;(4)我们的数学课本有________页.(5)量一量我们的数学课本的长度是________厘米,宽度是________厘米.问题2: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数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师生共同完成:问题1中(1)(5)与实际完全符合,(2)(3)(4)是与实际接近的) 与实际接近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近似数.[说明与建议] 说明:提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观察身边熟悉的事物,收集一些数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建议: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准确数与近似数吗?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近似数?1.阅读报道:中国是世界面积第3大国;中国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844米;中国共划分为34个省级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中国共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700万人.2.回答问题:你能找出这篇报道中的精确数据和近似数据吗?[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阅读一篇报道,找出其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其一可以改变枯燥的概念复习,使复习环节变得更加有趣;其二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例如此报道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们的祖国,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和探究作铺垫和准备工作.建议:可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实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羊村超市开业了,懒羊羊买东西的时候发生了纠纷,一斤大米1.9元,一斤半大米共2.85元,可是,懒羊羊没有5分钱的零钱,村长又不愿意,懒羊羊给了村长3元,村长又没办法找零钱.怎么办呢?喜羊羊总是有办法.他想了什么办法呢?原来是四舍五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说明与建议] 说明:用来源于学生身边的问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诱发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建议:先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命题角度1] 准确数和近似数的意义近似数识别的方法:①语句中带有“约”“左右”等词语,里面出现的数据都是近似数.如“某城市约有100万人口”“这篇文章有2000字左右”,这两个语句中的100万和2000都是近似数.②诸如“温度”“身高”“体重”“长度”等这些词语用数据来描述时,这些数都是近似数.如:“现在的气温是-2 ℃”“小明的体重是55千克”,这两个语句中的-2和55都是近似数. 例 下列各题中的数据,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某字典共有1234页;(2)我们班级有97人,买门票大约需要800元;(3)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是21.0厘米.解:(1)1234是准确数;(2)97是准确数,800是近似数;(3)21.0是近似数.[命题角度2] 精确度的确定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我们就说这个数精确到哪一位.(1)普通数直接判断;(2)对于科学记数法形式(形如a×10n)的数,先将其还原成普通数,再看a最右边的数字处在哪个数位上,则其就精确到了哪个数位.(3)带有“文字单位”的近似数,在确定它的精确度时,分两种情况:当“文字单位”前面的数是整数时,则近似数精确到“文字单位”;当“文字单位”前面的数是小数时,则先将近似数还原成原来的数,再看最原小数中最右边的数字的位置.例1 12.30万精确到(D)A.千位 B.百分位 C.万位 D.百位例2 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3.20×10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精确到百位B.精确到个位C.精确到万位D.精确到千位[命题角度3] 按要求取近似数题目要求精确到哪一位,就观察下一位确定是“舍”还是“入”.例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3049(精确到0.001);(2)199.5(精确到个位);(3)48.396(精确到百分位);(4)67294(精确到万位).解:(1)0.03049≈0.030;(2)199.5≈200;(3)48.396≈48.40;(4)67294≈7×104.P46练习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1)0.003 56(精确到万分位);(2)61.235(精确到个位);(3)1.8935(精确到0.001);(4)0.0571(精确到0.1).[答案] (1)0.0036;(2)61;(3)1.894;(4)0.1. P47习题1.5 复习巩固 1.计算:(1)(-3)3; (2)(-2)4;(3)(-1.7)2; (4);(-43)3(5)-(-2)3; (6)(-2)2×(-3)2.[答案] (1)-27;(2)16;(3)2.89;(4)-;(5)8;(6)36.64272.用计算器计算:(1)(-12)8; (2)1034; (3)7.123; (4)(-45.7)3.[答案] (1)429 981 696;(2)112 550 881; (3)360.944 128;(4)-95 443.993. 3.计算:(1)(-1)100×5+(-2)4÷4;(2)(-3)3-3×;(-13)4(3)××÷; 76(16-13)31435(4)(-10)3+[(-4)2-(1-32)×2];(5)-23÷×; 49(-23)2(6)4+(-2)3×5-(-0.28)÷4.[答案] (1)9;(2)-27;(3)-;127572(4)-968;(5)-8;(6)-35.93. 4.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235 000 000; (2)188 520 000; (3)701 000 000 000; (4)-38 000 000. [答案] (1)2.35×108;(2)1.8852×108; (3)7.01×1011;(4)-3.8×107.5.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3×107,1.3×103,8.05×106,2.004×105,-1.96×104. [答案] 30 000 000;1300;8 050 000; 200 400;-19 600.6.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03 56(精确到0.0001); (2)566.1235(精确到个位); (3)3.8963(精确到0.01); (4)0.0571(精确到千分位).[答案] (1)0.0036;(2)566;(3)3.90;(4)0.057. 综合运用7.平方等于9的数是几?立方等于27的数是几?[答案] 3或-3;3.8.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都是a ,高是b ,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怎样计算?当a =2 cm ,b =5 cm 时,它的体积和表面积是多少?[答案] V =a ×a ×b ;S =2(a ×b +a ×a +a ×b ).V =20,S =48.9.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约是1.1×105 km/h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 m/s ,试比较两个速度的大小.[答案] 340 km/h<1.1×105 km/h.10.一天有8.64×104 s ,一年按365天计算,一年有多少秒(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答案] 3.1536×107秒. 拓广探索11.(1)计算0.12,12,102,1002.观察这些结果,底数的小数点向左(右)移动一位时,平方数小数点有什么移动规律?(2)计算0.13,13,103,1003.观察这些结果,底数的小数点向左(右)移动一位时,立方数小数点有什么移动规律?(3)计算0.14,14,104,1004.观察这些结果,底数的小数点向左(右)移动一位时,四次方数小数点有什么移动规律?[答案] (1)0.01,1,100,10 000,向左(右)移动两位;(2)0.001,1,1000,1 000 000,向左(右)移动三位;(3)0.0001,1,10 000,100 000 000,向左(右)移动四位.12.计算(-2)2,22,(-2)3,23.联系这类具体的数的乘方,你认为当a <0时下列各式是否成立?(1)a 2>0; (2)a 2=(-a )2; (3)a 2=-a 2; (4)a 3=-a 3.[答案] 4,4,-8,8,(1)成立,(2)成立; (3)不成立;(4)不成立. P51复习题1 复习巩固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号把这些数连接起来:3.5,-3.5,0,2,-2,-1.6,-,0.5.13[答案] 图略,-3.5<-2<-1.6<-<0<0.5<2<3.5.132.已知x 是整数,并且-3<x <4,在数轴上表示x 可能取的所有数值. [答案] 如图所示:3.设a =-2,b =-,c =5.5,分别写出a ,b ,c 的绝对值、相反数和倒数.23[答案] 2,2,-;,,-;5.5,-5.5,.122323322114.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和是多少?互为倒数的两数的积是多少? [答案] 0,1. 5.计算:(1)-150+250;(2)-15+(-23);(3)-5-65;(4)-26-(-15);(5)-6×(-16);(6)-×27;13(7)8÷(-16);(8)-25÷;(-23)(9)(-0.02)×(-20)×(-5)×4.5;(10)(-6.5)×(-2)÷÷(-5);(-13)(11)6+-2-(-1.5);(-15)(12)-66×4-(-2.5)÷(-0.1); (13)(-2)2×5-(-2)3÷4; (14)-(3-5)+32×(1-3).[答案] (1)100;(2)-38;(3)-70;(4)-11;(5)96;(6)-9;(7)-;(8);(9)-127529;(10);(11)5.3;(12)-289;(13)22;(14)-16.3956.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内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 (1)245.635(精确到0.1); (2)175.65(精确到个位); (3)12.004(精确到百分位); (4)6.5378(精确到0.01).[答案] (1)245.6;(2)176;(3)12.00; (4)6.54.7.把下列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100 000 000; (2)-4 500 000; (3)692 400 000 000.[答案] (1)1×108;(2)-4.5×106; (3)6.924 ×1011. 8.计算:(1)-2-|-3|; (2)|-2-(-3)|. [答案] (1)5;(2)1. 综合运用9.下列各数是10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 82,83,78,66,95,75,56,93,82,81.先估算他们的平均成绩,然后在此基础上计算平均成绩,由此检验你的估值能力. [答案] 平均成绩79.1分.10.a ,b 是有理数,它们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 把a ,-a ,b ,-b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a <a <bB .-a <-b <a <bC .-b <a <-a <bD .-b <b <-a <a [答案] C[解析] 一对相反数在原点的两侧,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所以a 的相反数-a 在表示b 的点的左侧,b 的相反数-b 在表示a 的点的左侧,数轴上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小,所以选C.11.某文具店在一周的销售中,盈亏情况如下表(盈余为正,单位:元):星 期 一 星 期 二 星 期 三 星 期 四 星 期 五 星 期 六星 期 日 合 计 -27.8-70.3200138.1-8188458 表中星期六的盈亏数被墨水涂污了,请你算出星期六的盈亏数,并说明星期六是盈还是亏?盈亏是多少?[答案] 盈,盈38元12.当温度每上升1 ℃时,某种金属丝伸长0.002 mm.反之,当温度每下降1 ℃时,金属丝缩短0.002 mm.把15 ℃的这种金属丝加热到60 ℃,再使它冷却降温到5 ℃,金属丝的长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最后的长度比原长度伸长多少?[答案] 先伸长0.09 mm ,再缩短0.11 mm ,比原长度伸长-0.02 mm.13.一年之中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变化,1个天文单位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即1.4960亿km ,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个天文单位是多少千米.[答案] 1.496×108千米.拓广探索14.结合具体的数的运算,归纳有关特例,然后比较下列数的大小: (1)小于1的正数a ,a 的平方,a 的立方; (2)大于-1的负数b ,b 的平方,b 的立方. [答案] (1)a >a 的平方>a 的立方; (2)b 的平方>b 的立方>b .15.结合具体的数,通过特例进行归纳,然后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认为对,说明理由;认为错,举出反例.(1)任何数都不等于它的相反数;(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同一偶数次方相等; (3)如果a 大于b ,那么a 的倒数小于b 的倒数. [答案] (1)×(零的相反数为0);(2)√((a )2n =[(a )2]n =[(-a )2]n =(-a )2n );(3)×.(若a >0>b , 则1a >0>1b)16.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式,将结果写在横线上:1×1=________; 11×11=________; 111×111=________; 1111×1111=________. (1)你发现了什么?(2)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111 111 111×111 111 111的结果吗? [答案] 1;121;12321;1234321;(1)每单个乘数有几个1,积就从1数到几,以后在倒数回来; (2)12 345 678 987 654 321.[当堂检测]1. 下列属于准确数的是( ). A .我国有13亿人口 B .七年二班有49名学生C .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为76岁D .北京到太原的距离为512km2.【2012•西宁改编】2012年5月28日,我国《高效节能房间空气调节器惠民工程推广实施细则》出台,根据奥维咨询(AVC )数据测算,节能补贴新政能直接带动空调终端销售1.030千亿元.那么1.030四舍五入精确到0.1的近似数是( ) A .1 B .10 C .1.0 D .1.033. 对近似数:2.03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精确到百分位 B.精确到百位, C. 精确到万位 D.以上都不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1.5.1有理数的乘方》教案设计
答:对折 2 次20 次的厚度是 0.1×220 毫米=104857.6(毫米),
答:对折 20 次的厚度是 104857.6 毫米.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将纸的层数化为幂的形式,找出这些幂与对折次数的对应
关系. 三、板书设计
2
1.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正整 数次幂都是 0. 3.与乘方有关的探求规律问题
里到外进行.注意要灵活掌握运算顺序. 解:(1)(-5)-(-5)×110÷110×(-5)=(-5)-(-5)×110×10×(-5)=(-5)-25=
-30; (2)-1-{(-3)3-[3+23×(-112)]÷(-2)} =-1-{-27-[3+23×(-32)]÷(-2)}=-1-{-27-2÷(-2)}=-1-{-27-(-
次方;(2)当an表示运算结果时,读作a的n次幂.
乘方的符号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2)零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零;(3)负数的偶
次幂是正数,奇次幂是负数.注意(-a)n与-an及()n与的区别和联系.
(五)课堂跟踪反馈
1.课本P42练习第1、2题.
2.补充练习
(1)在(-2)6中,指数为
解析:要求每次对折后纸的厚度,应先求出每次折叠后纸的层数,再用每张的厚度乘以
纸的层数即可.纸的对折次数与纸的层数关系如下:
对折次数
1
23
4
…
20
纸的层数
2
4
8 16 …
21
22
23
24
…
220
解:(1)∵有一张厚度为 0.1 毫米的纸,将它对折一次后,厚度为 2×0.1 毫米,
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方 1.5.1 乘方 第1课时 乘方学
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1课时 乘方学习目标1、理解乘方的意义,探究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会进行乘方的运算2、通过合作交流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重点:乘方的意义及运算难点:乘方的运算一、自主学习:1、复习巩固:①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及运算方法:②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2、导学:(1)一般地,几个相同因数a 相乘,即........a a a ,记作 ,读作求n 个相同因数的 ,叫作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 。
在n a 中,a 叫做 ,n 叫作 。
当n a 看作a 的n 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 。
特别地一个数也可以看作这数本身的一次方,如5就是5的一次,即155=,指数为1通常 不写。
(2)警示: ①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n 个相同因数连乘的简便形式; ②幂是乘方的结果,它不能单独存在,即没有乘方就无所谓幂;③乘方具有双重含义:既表示一种 ,又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④书写格式:若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含运算关系的式子时,必须要用 把底数括起来,以体现底数的整体性。
(3)拓展:底数为1-,0,1,10,0.1的幂的特性:(1)n -=0n = (n 为正整数) 1n = (n 为整数)10n =____个0), 0.1n =0.00…01 (1前面有______个0)(4)乘方的符号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 数,负数的偶次幂是 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 。
(5)参照乘法运算的方法进行乘方运算。
(6)用计算器作乘方运算。
二、合作探究:1、计算:2010(1)- 5(2)- 38 3(5)- 41()2- 4(10)- 3(2)-- 223-× 2、2(3)-= ;23______-=3、已知n 是正整数,那么2(1)n -= ,21(1)n +-=2 4、如果一个有理数的偶次幂是非负数,那么这个有理数是 。
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方1.
1.5 有理数的乘方1.5.1 乘方第2课时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置疑导入 归纳导入 类比导入活动内容:多媒体展示24点游戏的画面.游戏规则: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代表负数,黑色代表正数,J ,Q ,K 分别表示11,12,13.图1-5-7问题1:怎样将扑克牌上的数字通过我们学习的有理数运算得到24呢?问题2:在游戏中需要运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将这些运算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在一起,你想在游戏中尽快地胜出又该怎样准确地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说明与建议] 说明:从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建议:问题1让学生自由探究,然后列出算式,学生会得到:(7-5)×(4+8),(8-7+5)×4等算式,问题2由教师提出,学生回答,引出本节课题.活动内容:完成下列题目.问题1:我们目前都学习了哪些运算?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问题2:完成下列运算12+13×2-30÷5;30+4×(5+3)-2.问题3:尝试解决(-3)×(-8)÷6;18-6÷(-2)×(-13)2. [说明与建议] 说明:通过回顾小学时的混合运算,提出并尝试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类比简单的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揭示课题,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也为接下来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建议:问题1设计成自由发言形式,鼓励学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问题2设计成考一考的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定一名学生报出答案,师生共同订正后引导学生叙述小学时学过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问题3设计成闯关的形式,完成后,教师指定一名学生分析运算的顺序,并报出答案,师生共同讨论,从而引出课题.教材母题——教材第43页例3计算:(1)2×(-3)3-4×(-3)+15;(2)(-2)3+(-3)×[(-4)2+2]-(-3)2÷(-2).【模型建立】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依次进行.这一顺序,在使用运算律的时候要紧扣使用条件,不能盲目使用.【变式变形】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C )A .(-1)4×32=6B .8÷(-110)×5=8×(-12)=-4C .-32×19=-1D .4-(-8)÷2=4-4=02.计算12÷(-3)-2×(-3)的值为(C )A .-18B .-10C .2D .183.计算-16÷(-2)3-22×(-12)2的值是(B ) A .0 B .1 C .-3 D .-44.计算:(-3)2÷15×0-54的结果是__-54__. 5.在算式1-|-2□3|中的□里,填入运算符号__×__,可使得算式的值最小(在+,-,×,÷中选择一个).6.使用2,3,6,9四个数字列出一个算式,使得四个数的运算结果是24(每个数只使用一次).算式为__2×6+3+9=24(答案不唯一)__.7.(1)(13+16-12)×(-12); (2)2×(-3)2-5÷12×2. 解:(1)原式=13×(-12)+16×(-12)-12×(-12) =-4-2+6=0.(2)原式=2×9-5×2×2=18-20=-2.[命题角度]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注意事项:1.三个顺序:(1)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按照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的顺序计算.(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2.注意事项:(1)注意分清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每一步运算都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绝对值.(2)进行分数的乘除运算时,一般要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把除法转化为乘法.(3)能用运算律的一定要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例 计算:[-32×(16-12)2-0.2]×412÷(-214).解:[-32×(16-12)2-0.2]×412÷(-214)=[-9×(16-36)2-15]×92÷(-94)=[-9×(-13)2-15]×92×(-49)=(-9×19-15)×[92×(-49)]=(-1-15)×(-2)=(-65)×(-2)=125.P44练习计算:(1)(-1)10×2+(-2)3÷4;(2)(-5)3-3×⎝ ⎛⎭⎪⎫-124;(3)115×⎝ ⎛⎭⎪⎫13-12×311÷54;(4)(-10)4+[(-4)2-(3+32)×2].[答案] (1)0;(2)-200316;(3)-225; (4)9 992.[当堂检测]1. 求(1+ 31)÷(31-1)× 83之值为( )A .-43 B. 83 C.31 D.3162. 计算(- 2)²÷(-1.6)- 47÷2.5之值为( ) A .-1.1 B.-1.8 C.-3.2 D.-3.93. 计算(-1)3×(-2)4÷(-3)3之值为( )A .38 B.2716 C. 8116 D.316 4.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规定它的运算法则为:a ⊕b=a 2+2ab ,例如:3⊕(-2)=32+2×3×(-2)=-3.则(-2)⊕3的值为______ .5. 计算:(1) 103(1)2(2)-⨯+-÷4;(2)4211(10.5)2(3)3⎡⎤---⨯⨯--⎣⎦.参考答案:1. A2. C3. B4. -85.(1)0(2)61师生对话有理数混合运算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生:自从学了负数之后,我们知道了在有理数这个“大家庭”中又增加了“新成员”,请问老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与小学里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相同吗?师: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与小学里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相似,但因引入负数概念和乘方运算以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因此也有它的特点.生:那请你说来听听:师:好的!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是: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生:那何谓同级运算呢?师:为了便于计算,我们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分为三级:其中加法和减法称为一级运算 ,乘法和除法称为二级运算 ,乘方称为三级运算,还是现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如计算:32-50÷22×101-1时,就应先算32和22,再算除法和乘法运算,最后再算减法运算. 生:结果等于436,对吗? 师:你做得很对!生:可有些题如果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去做的话,过程复杂、繁琐.有时候甚至做不出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师:你问得好,有理数的运算要遵循运算顺序,但并不一定要刻板地执行,这就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技巧问题,有理数运算的技巧性很强,掌握一些常见的技巧对提高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大有帮助,常见的运算技巧有:①灵活正用、逆用有理数的运算律,②灵活进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③将互为相反数的和、互为倒数的积、有因数0的先结合、④正、负数分别结合相加,⑤分数中,同分母或分母有倍数关系的分数结合……都能使运算过程简明、快捷. 生:举个例子来说明吧!师:比如,在计算:-3.375×12+4.375×12-36×(181-121+91)时,将前两项逆用分配律,提取12、后面再直接利用分配律,可使过程变得简单生:我来试试,果真如此,运算过程的确很简单,免去了小数乘法和分数的通分运算的麻烦,结果等于9,对吗?师:对,明白了运算律在有理数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了吧! 生:我明白了!有这样一道题:计算(-87)÷(431-87-127),我是这样做的:原式=(-87)÷431-(-87)÷87-(-87)÷127=2,可老师说我做错了,请问错在哪里呀? 师:你这种做法犯了个张冠李戴、滥用运算律的大错!这也是很多同学常犯的错误!我们知道乘法对加法有分配律,可除法并不满足,也就是说在除法运算中不能随意套用分配律,只有将除法转化为乘法以后才能运用.生:那这道题的运算顺序就应该是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运算,再做除法运算了啦! 师:是的,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有时候还要创造条件进行巧妙计算,比如计算:211⨯+321⨯+431⨯+……+200820071⨯的值 生:这道题可以通分再计算啊!师:哈哈!千万别硬做,繁琐难算又易错!若想到通分,这道题将无法计算,这道题的规律是:211⨯=1-21,321⨯=21-31,431⨯=31-41,……200820071⨯=20071-20081由于中间的各项一正一负,相加后都抵消了,只剩下首项和末项,这样问题就迎忍而解了呀. 生:我来验证一下,果然如此,最后的结果是20082007,对吗? 师:对!这种方法叫裂项相消法,凡是带有省略号的分数加减运算,可以用这种方法,可要掌握哟!生:哦,我懂了,我前次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计算: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1999+……+6+5—4—3+2+1的值,我想按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去做,运算过程复杂,请问老师还有其它好的方法吗?师:这道题如果按部就班自左到右依次计算,可以算出结果,但运算量大,稍有闪失,还可能全军覆没,因此这种方法不可取.生:那你能告诉我一种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吗?师:可以呀!你观察一下,此题有2个特点:①题中的“加数”或“减数”自左到右依次少1;②自2006向后,都是先两个加数相加,再连减两个数,因此这样想,从2006起,由左向右,每4个数组成一组,例如(2006+2005-2004-2003),而每组中,第一个比第三个大2,第二个比第四个大2,正因如此,所以每一组数的计算结果都相同,都等于4,这样一来,就将这道题转化为可分成多少个这样的组?是否还有剩余?因题中涉及到的加减运算的数共有2006个,每4个一组,共有2006÷4=501……2,即共分成501组,还剩两个数,∴原式=200712444501=+++++个.这种方法叫做“适当分组”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有理数运算技巧.生:听了你的讲解,我大有启发,你能否给我总结一下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该注意些什么吗? 师:好的,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先审题,看题中有哪几种运算和哪几种括号,计算时要先确定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注意去括号的顺序,并按规定的顺序进行括号里的运算.在运算过程中要注意运算符号,先确定每一步运算结果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对每一步的运算要做到有理有据,切勿滥用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生:那谢谢老师,再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