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聚焦倾向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自主性与控制性动机的中介作用术

合集下载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理论比较研究亢晓梅摘要:班级课堂里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行为,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运用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类研究。

国外学者艾雪黎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三种类型: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和知识中心式,利比特与怀特则从师生关系角度,将其划分为教师命令式、师生协商式和师生互不干涉式。

我国学者吴康宁等人把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划分为两组类型:第一组有师个互动、师班互动和师组互动,第二组有控制服从型、控制反制型和相互磋商型。

王家瑾运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构建了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模型:正向互动型和反向互动型。

关键词: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划分比较研究在班级课堂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互动行为,师生互动行为是其中非常重要和常见的一种。

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有多种类型。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些行为的规律,以便为提高师生课堂行为的有效性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有必要对丰富多彩的互动现象进行分类研究。

国内外的教育学者、心理学者和社会学者已经对此进行了不少研究。

一、国外关于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类型的研究在西方教育社会学中,师生课堂互动行为是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这一领域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发展速度很快,在互动类型的分析方面呈现出不同学科的学者以多学科方法相结合研究的特点,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

本文仅介绍和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几种类型。

1.艾雪黎等人提出的三种类型英国学者艾雪黎(B.J.Ashley)等人根据社会学家帕森斯的社会体系的观点,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

[1]教师中心式师生课堂互动行为的目标是把社会文化价值与规范灌输在所有学生的思想观念中,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教师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的角色被认为是社会文化的代表,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仅仅作为教师备课时想象的对象、上课时灌输的对象而存在。

调节焦点理论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调节焦点理论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调节焦点理论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学习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榜样。

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指导学生学习就显得比较难。

本文从心理学的调节焦点理论切入,谈谈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班主任怎样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具体从班主任行为、班主任语言及班主任与生互动三方面,以个体调节焦点与群体共享调节焦点两个层面进行引导,从而达到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学习能力;个体调节焦点;共享调节焦点一、引言Higgins提出的调节焦点理论(Regulatory Focuses Theory),描述了由于调节焦点的不同而导致的人们在行事过程中的重要差异,解释了人们趋利避害的特性。

Higgins指出,人们拥有两套基本的自我调节体系,一是促进型调节焦点(Promotion ),指对奖励的获取行为进行正向调节,使得人们关注于积极的目标;二是防御型调节焦点(Prevention),指对惩罚的避免行为进行正向调节,使得人们关注于消极的目标。

促进型调节焦点的个体表现为追求“理想自我”,关心希望、愿望和渴望;防御型调节焦点的个体表现为固守“应该自我”,关心职责、义务和责任。

促进型调节焦点占主导的个体更关心成绩和愿望,他们对奖赏的获得和缺失更敏感,会采取促进型的目标实现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富创造性,面对风险时表现得更加积极。

相反,防御型调节焦点占主导的个体更关心职责和义务,他们对惩罚的产生和缺失更敏感,会采取防御性的目标实现策略。

调节焦点的影响不仅是表现在个体层面,而且还表现在群体层面。

虽然调节焦点是学生个体的一个心理特征,但班主任也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形式在学生群体(学习群体)中间激发一种共享的调节焦点。

共享调节焦点实质为一种群体氛围,是指群体成员所感受到的其他群体成员所具有的寻求自我与适当的目标或标准相结合的倾向性。

它可以分为促进型氛围与防御型氛围。

在促进型氛围中,群体成员在任务中表现出对奖励的获取行为进行正向调节,使得人们关注积极的目标,群体中形成一种积极的促进氛围。

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教学监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小学教师的创造力培养观与创造性教学行为的关系:教学监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但 是从 社 会 学 的层 面 看 , 家 教 学 在 培 养 儿 童 对 社 会 的 居 适 应 能 力 和 人 际 关 系 处 理 等 方 面 还 需 加 强 。 孩 子 在 成 长 过 程 中 听 到 和碰 到 多种 不 同 的声 音 和 状 况 , 对 孩 子 的心 理 健 这 康 成 长 是 有 好 处 的 。居 家 教 学 是 否 成 功 与 家 长 的 态 度 也 很 有 关 系 。有 些 居 家教 学 的学 童 离 开 了 学 校 的 纪 律 约 束 , 家 而
2 1 0; 33 0
硬 背 为 主 。教 师 对 儿 童 多 是 严 厉 管 教 , 罚 是 普 遍 现 象 , 体 常
用 的有 罚 站 、 跪 、 罚 罚功 课 、 手 心 、 臀 等 。《 字 经 》 的 打 笞 三 中 “ 教 严 , 之 惰 ” 在 私 塾 教 学 中体 现 得 淋 漓 尽 致 。清 代 崔 师 , 学 古 写 一本 有 关 私 塾 教 学 的 《 学 录 》 主 张 教 师 对 学 生 蒙 , “ 讲贯教 训外 , 交 一言 , 示一笑 , 除 不 不 为 教 第 一 关 ” 用 意 , 是 防 止儿 童 不 服 管 教 , 如 此 师 道 尊 严 , 际 并 不 利 于 教 但 实
务 。居 家 教学 除 了 授课 地点 在 自己 家 中 , 母 亲 ( 亲 ) 责 由 父 负 教 学 外 , 程 安 排 和使 用 的教 材 与 学 校 差 异 不 大 。家 长弹性 课
地 为 孩 子 设 计 课外 活 动 , 如 烹 饪 、 务 整 理 、 事 训 练 、 例 内 军 参 观 博 物 馆 等 , 将 这 活 动 列入 学 习 的计 分标 准 内 。 并 我 国 古 代 的 私 塾 教 育 , 师 们 一 般 不 相 往 来 , 谈 不 上 塾 更 教 材 、 法 和 教学 资 料 等 方 面 的 交 流 , 学 内 容 主 要 包 括 识 教 教 字 、 字 、 : 习 文 等 , 的还 学 点 算 术 , 很 少 涉 及 到 其 写 读 和 有 但 他 学 科 。用 的 教 材 从 《 宁 经 》 《 家 姓 》 《 书 》 《 经 》 j 、百 到 网 、五 , 旨在 使 学 生 达 到 秀 才 的 水 平 。教 学 方 式 也 比较 呆 板 , 以死 记

调节聚焦倾向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自主性与控制性动机的中介作用术

调节聚焦倾向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自主性与控制性动机的中介作用术

调节聚焦倾向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自主性与控制性动机的中介作用术分类号G4431 问题提出教师创新a 作行为(innovaLive work behav-iors )是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主动变革教学观念、积极设计与实施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案,并促进学生有创新表现的行为过程的集合(Scott&Bruce ,1994;张敏,张凌,2012)。

研究表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不仅是衡量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核心指标和重要观测点,而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学校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Messann&Mulder, 2014)。

因此,探索影响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操控,对于激励教师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性、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影响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组织情境因素(组织要求、创新氛围、领导方式等)、个体因素(创新效能感、情绪情感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等)中,人格特质因素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hoi,2004;Hammon,d Neff ,Farr ,SchwalL&Zhao,2011;Madrid ,Patterson ,Birdi ,Leiva ,& Kausel ,2014 ;Montani ,Odoardi ,&Battistelli ,2014)。

目前,研究者依据不同的人格理论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 例如.Madrid 等(2014), Yesil 和Sozbilir (2013)发现大五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和开放性可以有效预测个体创新工作行为;Seibert ,Kraimer 和Crant ( 2001)及Thompson (2005) 等则分析了主动性人格对个体创新工作行为的作用,这对深化人格特质与创新工作行为的认识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Higgins ( 1997)在自我差异论的基础上发展出调节聚焦理论(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提出个体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两种差异显著且稳定的自我调节聚焦倾向一促进聚焦( promotion ,focus )的自我调节与防御聚焦 ( prevention ,focus )的自我调节,成为探索影响个体行为动机、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的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格理论之一。

增强教师专业自主性三篇

增强教师专业自主性三篇

增强教师专业自主性三篇《篇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专业自主性的提高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教师专业自主性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本计划的有效实施,进一步推动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发展。

本计划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教师专业自主性:1.提升教师专业知识水平:通过组织定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帮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通过设立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评选等激励措施,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自主性的提升。

本计划的实施将分为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进行需求调查,确定培训内容,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2.实施阶段:按照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并进行监督和评估。

3.总结阶段:对计划实施的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计划的实施,我期望能够实现以下目标:1.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教师的课堂教学自主权得到有效保障,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灵活。

3.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激发,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4.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入,共同促进专业成长和自主性的提升。

5.准备阶段:进行需求调查,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确定培训内容。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6.实施阶段:组织开展定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活动,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

鼓励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设立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师评选,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如研讨会、工作坊等,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共同成长。

社会文化理论和该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精选文档

社会文化理论和该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精选文档

社会文化理论和该理论指导下的二语习得、引言社会文化理论是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S.Vygotsky )提出来的,它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功能的发展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该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机能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由文化产品、活动和概念充当中介的、并受中介调节的过程(语言是首要的调节手段)。

在该理论框架内,人类被理解为利用原有的文化工具创作新的文化工具,并由这些文化工具来调节他们的生理和行为活动。

语言的使用、组织和构筑是中介的首要手段。

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重要形式是通过社会和物质环境内的互动而得到发展的。

社会文化理论促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二语习得的社会环境。

在这个理论框架内,社会环境不仅仅被认为是学习者语言输入的来源,而且也是学习者认知能力发展的源泉。

冠杰,2006)本文将论述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理论原则和结构以及该理论指导下的下二语习得研究与教学。

二、社会文化理论产生的背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心理学这一学科下产生了众多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对象,而这些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遵循的是研究的自然科学法(如:行为主义),并试图找出心理过程的原因;另一类遵循的是传统的人文方法,它强调对心理行为的描述和理解(如:心理分析)。

源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分支牵引着心理学研究奔向了“动物”:将其研究聚焦于基本的或生物本身所具有的心理过程一一人类与其他物种(特别是灵长目动物)所共有的心理过程,这些心理过程大多是自动的,包括无意识的记忆和注意,以及对外在刺激物的反射反映;而强调描述的研究分支就将其关注点聚焦维果茨基所谓的较高层次的(心理)过程,如解决问题、有意识的记忆和注意、理性的思维、计划以及产生意义的活动。

维果茨基反对把意识从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完全排除出去,他发展了关于人类心理机能的统一的理论:他认为,心理机能区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然的、直接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社会的、间接的高级心理机能。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135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135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判断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正确。

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是_____A : 探究学习B : 合作学习C : 接受学习D : 自主学习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主要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3、判断题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后天环境起决定作用。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N。

解析:个体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个体心理的发展既不是简单地由遗传决定,也不只是由环境决定。

在个体心理的发展中,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先天遗传为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后天环境将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4、填空题在情绪三因素理论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

参考答案: 认知因素本题解释:参考解析:【答案】认知因素5、单选题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_____。

A : 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B : 一周之后复习C : 考试前复习D : 当天复习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及时复习的含义。

及时复习是指在课堂内容结束之后尽早对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以加深印象。

故选 A。

6、单选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B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C : 改革创新是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具体表现D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答案】C。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国家开放大学《教师心理专题》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师心理专题》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师心理专题》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一、概念题(每题5分,共20分)1.归因——是指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寻求行为的内在动力因素的过程。

当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或失败时,会寻找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一般说来,人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2.社会比较——指通过将自己与他人比较以获取有关自我的重要信息的过程。

3.表现目标——是教学目标设置的表述中的一种,这种目标设置要求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所应达到的最后结果,适用于检测缓慢变化的行为或情感,如元认知能力,对学习的兴趣。

4.适应性专长——是一种要求不断进化,扩充深度和广度的知识系统。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自我概念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1)际的自我概念;(2)理想的自我概念;(3)会的自我概念;(4)理想的社会自我概念;(5)期待的自我概念。

2.教师的常见角色有哪些?参考答案:(1)学习的指导者;(2)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3)行为规范的示范者;(4)心理保健者;(5)教育科研人员。

3.哪些因素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参考答案: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1)个体已有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往往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而多次失败的经验则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榜样的力量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信息对自我效能感也有重要的作用;(3)言语说明他人的建议、劝告、解释和激励等也可能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4)情绪唤醒正性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负性情绪则会减弱自我效能感。

4.创新思维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1)联想性;(2)求异性;(3)发散性;(4)逆向性;(5)综合性。

三、学习记录(30分)请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并画出教材第一章第三节第二个要点部分的内容,即围绕“改善自我认知,积极悦纳自我”这一主题,可以从哪些方面采取什么措施?四、教学反思日记(30分)请认真阅读教材第1章、第2章中有关教学反思的内容,撰写一份针对个人专业能力发展的教学反思日记(500字左右)。

教师自主性与教育创新的促进机制

教师自主性与教育创新的促进机制

教师自主性与教育创新的促进机制教师自主性与教育创新的促进机制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随着社会对教育要求的不断变化,传统教育模式面临诸多挑战,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其自主性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师自主性的内涵,分析其与教育创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促进教师自主性和教育创新的有效机制。

教师自主性一般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独立做出教育决策的能力。

这种自主性不仅包括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评估学生等方面,更涉及到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管理和提升。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自主性被视为促进教育创新的重要条件。

教师在较大的自主空间内,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合作学习的模式以及教育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

教育创新是指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的根本性变革。

它不仅仅是技术和工具的更新,更是教育思想与文化的变革。

教育创新的核心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教师自主性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动力和基础。

只有当教师能够根据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主动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才能够使教育真正实现创新。

在教师自主性与教育创新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

教师在自主的环境中能够勇于尝试新方法,探索不同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

而教育创新又为教师自主性的发挥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通过教育创新的实践,教师能够积累丰富的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加自信地进行自主决策。

促进教师自主性和教育创新的机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思考。

首先,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构建支持性环境,鼓励教师的自主探索。

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导致教师过于依赖于外部指令,缺乏创新动力。

因此,建立一个鼓励自主实践和创新的氛围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设立教师自主发展基金、提供创新项目的资金支持等方式,为教师的自主创新活动创造条件。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然而,研究者在探讨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的作用时,往忽略了中介模 型的重要调节作用。中介模型是指将自变量(例如师生关系)和因变量(例如小 学生创造性)之间的直接关系转化为通过中介变量(例如学习动机、自我效能等) 产生间接影响的过程。这些中介变量在师生关系和小学生创造性之间起着调节作 用,可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具有显著的直接作用。同 时,中介变量在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方面起到了显著的调节作用。这表明师生关 系通过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进一步影响其创造性。此外,我们还 发现自我效能在中介模型中具有更大的调节作用,这表明小学生对自己能力的认 知在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谢谢观看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 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有调节
的中介模型
目录
01 一、教师创造性教学 行为
02
二、小学生创造性思 维
03
三、有调节的中介模 型
04 四、结论与建议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 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教师作为学生成长 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其教学行为对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之间的,并引入有调 节的中介模型来深入解析其内在机制。
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的作用: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本次演示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和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 启示意义。为了更好地发挥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的积极作用,教育工作者应 该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同时,要中介变 量的调节作用,如学习动机和自我效能等,以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此外,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潜在的中介变量,如情绪智力、社交技能等在师 生关系和小学生创造性之间的调节作用。

教师自主支持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无畏_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教师自主支持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无畏_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教师自主支持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无畏_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教师自主支持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无畏: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科学学习在小学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许多学生在面对科学学习时常常感到畏缩和压力,并丧失了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并提高科学学习的成果,教师的自主支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教师自主支持如何影响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无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首先,教师的自主支持指的是教师在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提供自主性的支持和指导,鼓励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自主支持包括了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权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支持。

自主支持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的好奇心和投入程度。

科学学习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并探索未知的领域,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的自主支持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活动和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从而加深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此外,创造力效能感是指学生对于自己在科学学习中能够产生新想法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科学学习强调创新和发现,而创造力是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要素。

教师的自主支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造力效能感,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自信和动力。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支持,增强学生对自己创造力的认知和发展。

最后,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在教师自主支持与学生的科学学习无畏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效能感的增强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自己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信心,能够减轻学生面对科学学习时的压力和不安,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习无畏。

2023年度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点睛提分卷及答案

2023年度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点睛提分卷及答案

2023年度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教综》点睛提分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5题)1.热爱集体与自私自利、创新与保守、自尊与自卑属于()。

A.性格特征B.气质特征C.意志特征D.能力特征2.在操作技能形成阶段中,表现出多余动作消失这一特点的阶段是( )。

A.操作整合B.操作熟练C.操作定向D.操作模仿3.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 )的教育。

A.均等而有幸福B.一流而有尊严C.普及而有效率D.公平而有质量4.学生出现教师期待的行为后,教师发给小红星,学生可用小红星兑换奖励物或喜欢的活动。

教师采用的方法是()。

A.行为塑造法B.代币奖励法C.自我控制法D.系统脱敏法5.在较长时间内,通过系统搜集特定个体的有关资料,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过程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B.调查法C.行动研究法D.个案研究法6.以下选项不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A.模仿B.视觉适应C.经典条件反射D.操作条件反射7.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解决了“王冠之谜”。

这种思维是()。

A.直觉思维B.常规思维C.分析思维D.抽象思维8.用简要的词语写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再用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材料的要点及各种观点的直接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监视策略B.复述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9.小丁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其比率智商是()。

A.80B.85C.100D.12510.人们偶然看到天上的白云,会下意识地脱口说出它像棉絮、小山等。

这属于( )。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幻想D.幻觉11.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经常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地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自主性英语学习中教师中介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自主性英语学习中教师中介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自主性英语学习中教师中介作用的调查与分析近年来,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如何掌握英语,特别是如何做好自主性英语学习,依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研究的重点,就是在自主性英语学习中,教师中介作用的调查与分析。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自主性学习的定义。

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行为和思考来取得知识,而不是仅仅通过他人学习或接受机械性知识。

在这个概念下,自主性英语学习就是指学生自行学习英语语言,而不是依靠老师去完成教学目标。

可以说,自主性学习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能力的过程。

其次,让我们来谈谈教师在自主性英语学习中的中介作用。

一方面,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英语学习的语境中,通过自身的经验和体验,从而形成英语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进而促进学生真正可以掌握英语,可以获得英语知识。

此外,教师在自主性英语学习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中介作用。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和完成有益的学习任务。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实现自主性学习的有效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技巧,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比如: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习得策略、提高学生的求知能力等。

最后,我们通过一些实际调查,来总结自主性英语学习中教师中介作用的现状。

首先,对于教师的中介作用,学生的接受程度大多是较高的。

学生认为,教师的协助为他们的学习任务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从而使他们的学习任务更加顺利。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在自主性英语学习中的中介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是学习英语的基础,也是学习英语知识的关键。

学生应当展开自主性学习,而教师则应该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发挥他们的潜力,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自主性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以实现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下运用刺激变换法进行生物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运用刺激变换法进行生物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运用刺激变换法进行生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时地采用刺激变换的教学方法,可以唤起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使之集中于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必须找到适当的中介,学生参与便是这种中介,而学生参与首先是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让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参与教学。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刺激变换教学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聚焦行为”定向刺激“聚焦”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吸引学生注意的手段。

它主要是通过言语说明、专门体态,或者言语与手势的结合来实现对认知的定向刺激。

1.言语聚焦定向刺激言语聚焦是指教师运用特定的言语及变换言语的模式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运用特定的提示性语言。

例如,在讲授尿的形成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成人一昼夜形成150毫升的原尿,而实上排尿量只有1.5毫升,所形成的那么多原尿到哪里去了?教师运用这种提示性的语言,一下就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下面的内容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

二是言语模式的变化。

教师在讲课时,通过变换声音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有意识的停顿或静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讲重点或难点内容时,先故意停一下,使学生不由自主地把目光投向教师,然后提高音量,加强语气,以强调内容的重要性。

例如,在学习水分的吸收方式与矿质离子的吸收方式以后发问:为什么水分的吸收与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停顿一下以后,引起学生的思考,部分学生回答,老师予以肯定。

在提问相对是什么含义?停顿片刻以后,教师提高音量,加重语气给出答案。

这样,在整个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老师言语模式的变化,能始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得到了知识。

2.体态聚焦定向刺激体态聚焦包括眼神接触,面部表情,头部、手臂及身体的动作等。

体态语是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它主要是用来引起注意和表达情绪。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中小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中小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中小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张晶;舒曾;胡卫平;孙汉银;贺琼;冷露;方晓义【摘要】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和西安市1所小学和2所中学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1689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班级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和学生沉浸特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2)班级创新氛围在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和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学生沉浸特质对班级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期刊名称】《心理与行为研究》【年(卷),期】2017(015)001【总页数】9页(P92-100)【关键词】创造性教学行为;班级创新氛围;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沉浸特质;中小学生【作者】张晶;舒曾;胡卫平;孙汉银;贺琼;冷露;方晓义【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2;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4.2创造性自我效能感(Creative Self-efficacy)是自我效能感在创造性领域的表现,指个体在从事特定任务时对自身是否具有产生创造性成果的能力的自我评价(Tierney&Farmer,2002),被认为是影响个体创造性表现的重要内在动机成分(Karwowski, 2011a;洪素苹,黃宏宇,林珊如,2008)。

近年来,不少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具有重要作用,它与创造力显著正相关(Tiernery&Farmer, 2004),可以正向预测个体的创造性行为表现(Karwowski&Lebuda,2013;Beghetto,Kaufman,& Baxter,2011),并在环境和个体创造性表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Madjar,2002)。

不同心理学流派的教学理论

不同心理学流派的教学理论

不同心理学流派的教学理论不同心理学流派的教学理论一、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行为方式或频率的改变,因此,行为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对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并评估学习者的行为,以确定什么时候开始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安排环境中的刺激,要设立引起学习者反应的各种提示,把学习材料分解成能按顺序掌握的小步子,以利于学习者作出恰当的反应并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对反应的强化或塑造,使学习者频繁地作出反应,进而不断取得进步。

因此,行为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主要表现为为行为结果而教学的教师中心取向。

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只涉及教学操纵和结果操作两个因素;结果操作由教学操纵直接决定,学习的结果(或行为的持久变化)是由强化的历程所控制的。

教师以及相应的教学手段是影响教学的重要的外部刺激,它直接主导和控制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且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为此,研究者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比如探讨了教师的提问与反馈方式、讲解的清晰性、课堂管理行为、提问后的停顿时间长短等各种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这种取向的教学理论强调从以下几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建立。

(姚梅林、王泽荣、吕红梅:《从学习理论的变革看有效教学的发展趋势》,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创设有助于传递信息、训练技能的教学环境按照行为主义的学习观,要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有组织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环境来支持教师或其他信息源向学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让学生有机会反复操练技能,直至熟练化。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材料,安排好练习的时间进程,并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提供反馈,对学习全程进行控制。

由于正确的反应只有在无关刺激很少的情境中才更有可能出现,所以,教学情境应该是有所控制的、简化的情境,而不是真实的情境,因为后者很容易诱发错误,一旦产生错误,就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来矫正错误,这势必要降低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类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类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类(l)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研究从国外现有的有关研究来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重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第二类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第三类认为两种涵义兼而有之[1]叶澜,白益民,毛机,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2。

属于第一类理解的具体表述有以下几种:霍伊尔(Hoyle,E.)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佩里(Perry,P.)认为,“专业”一词不同的人在使用它时可能代表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就其中性意义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迭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

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己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

”富兰和哈格里夫斯指出,他们在使用教师专业发展这一词汇时,既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

属于第二类理解的具体表述有以下几种:利特尔(Little,J.W.)明确指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

其一是教师掌握教室复杂性的过程,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特定的教学法或课程革新的实施,同时也探究教师是如何学会教学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和专业成熟,以及他们如何长期保持对工作的投入等。

其二是侧重研究影响教师动机和学习机会的组织和职业条件。

有些学者虽然没有对教师专业发展做出具体界定,但从他们对词汇的使用、选择和翻译中可以明显看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

如斯帕克斯和赫什(sparks,n.&Hirsh,s)曾明确表示,他们在文章中把专业发展(Professionaldevelopment)、教师培勺11(staffdevelopment)、在职教育(inserviceeducation)等作为完全可以相互替代的词汇交叉使用。

2023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点睛提分卷及答案

2023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点睛提分卷及答案

2023北京市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点睛提分卷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过度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行为古板、孤独、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定等属于哪类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A.禀赋优异儿童B.智能不足儿童C.学习困难儿童D.情绪困扰儿童2.对于学习迀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是()A.形式训练说B.概括化理论C.共同要素论D.关系理论3.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4.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A.消除敏感反应B.消除肌肉紧张C.呈现厌恶刺激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5.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为()A.认知策略B.认知能力C.基本认知D.元认知6.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掌握、记忆知识的策略属于()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策略7.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的是()A.有意义接受学习论B.认知--结构学习论C.完形--顿悟说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8.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A.强化B.惩罚C.消退D.逃避条件作用9.教师常有一种错觉,以为学生必定按他们讲的意义去理解。

这属于课堂交往中的()A.课堂语言障碍B.心理障碍C.角色地位障碍D.课堂效果障碍10.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A.应有的责任感B.应有的义务感C.积极地社会功能D.应有的道德面貌11.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影响12.一个实足年龄为10岁的儿童,如果他的智龄是12岁,其智商是()A.120B.84C.83D.10013.一个人把对某人的感情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的心理现象,叫()A.认同B.移植C.投射D.回归14.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四种二语习得理论

四种二语习得理论

四种二语习得理论1、中介语理论(Interlanguage)by SelinkerML TLchiglishmother language target language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Positive transfer(正迁移)母语的干扰:Transfer(迁移)Negative transfer(负迁移)正迁移(positive):母语帮助目标语2、文化移入说(Acculturation . Model)--by Schunman(舒曼)3、渐进体系说(Approximative System)循序渐进(Graduality)Palmer ( 帕默) "Snowball"四先原则: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先死后活,先集体后个人。

4、输入说(Input Theory)S.D.Krashen(克拉申)对于二语的习得,要进行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i+1"即"input+1","1"相当于不定量"n"“中国外语立体教学理论”by “张正东”所用甚少四、环境对外语教学的影响Critical period 关键期假说“13”is the critical age1、印度狼孩2、非洲黑猩猩孩3、辽宁猪孩思考题:语言学对我国外语教学有什么样的启示第二部分:外语教学流派(Schools of FILM )教学目的:1、了解英语教学法主要流派。

2、借签第四讲:一、FLIM: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一).GTM(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s始于18世纪末19世纪中,源于欧洲(西欧),(18世纪前的拉丁语)中国从1872年开始,同文馆标志着中国班级教学的开始。

GTM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

主要特点如下(弊端)1、重视书面语,轻视口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节聚焦倾向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自主性与控制性动机的中介作用术分类号G4431 问题提出教师创新a 作行为(innovaLive work behav-iors )是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主动变革教学观念、积极设计与实施新颖的教育教学方案,并促进学生有创新表现的行为过程的集合(Scott&Bruce ,1994;张敏,张凌,2012)。

研究表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不仅是衡量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核心指标和重要观测点,而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学校继续发展的重要动力(Messann&Mulder, 2014)。

因此,探索影响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操控,对于激励教师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性、实现学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影响教师创新工作行为的组织情境因素(组织要求、创新氛围、领导方式等)、个体因素(创新效能感、情绪情感等)、社会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工作经验等)中,人格特质因素一直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hoi,2004;Hammon,d Neff ,Farr ,SchwalL&Zhao,2011;Madrid ,Patterson ,Birdi ,Leiva ,& Kausel ,2014 ;Montani ,Odoardi ,&Battistelli ,2014)。

目前,研究者依据不同的人格理论开展了大量实证研究. 例如.Madrid 等(2014), Yesil 和Sozbilir (2013)发现大五人格特质中的外倾性和开放性可以有效预测个体创新工作行为;Seibert ,Kraimer 和Crant ( 2001)及Thompson (2005) 等则分析了主动性人格对个体创新工作行为的作用,这对深化人格特质与创新工作行为的认识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Higgins ( 1997)在自我差异论的基础上发展出调节聚焦理论( regulatory focus theory ),提出个体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两种差异显著且稳定的自我调节聚焦倾向一促进聚焦( promotion ,focus )的自我调节与防御聚焦 ( prevention ,focus )的自我调节,成为探索影响个体行为动机、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的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格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促进聚焦倾向占主导的个体在工作中努力实现自我理想、希望和愿望,积极追求达到目标的促进战略,对正面的结果出现 (或不出现) 敏感;而防御聚焦向占主导的个体在工作中努力避免失败和错误,注重履行个人的责任和义务,更多选择防止错误而实现目标的防御战略,对负面结果的出现(或不出现)敏感。

研究发现,个体调节聚焦倾向与创造性( creativity )之间有密切的关联,且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对创造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促进聚焦能激活积极情绪唤醒度和增强个体的认知灵活性,有利于个体创造性的发展。

而防御聚焦追求避免失败的策略不利于个体创造性发展( Forster & Dannenberg ,2010 ;Herman&Reiter-Palmon ,2011 )。

创造性是产生创新行为的重要前提基础( Klijn&Tomic ,2010),但创造性不等同于创新工作行为。

创新工作行为不仅需要具有创造性所强调产生的原创性和新颖性思想的能力(Amabile ,1996;Runco,2003). 而且需要在工作情境中对这些新观念加以评估、执行及实现,两者之间存在重要差异(An-derson ,De Dreu,&Nijstad ,2004 ;De Dreu,Nijs-tad ,Bechtoldt ,&Baas,2011 ;Hammondet al. ,2011)。

因而,调节聚焦倾向是否也会像影响创造性一样影响教师的创新工作行为,又是如何影响创新行为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考察。

工作动机(work motivation ,)作为激发和维持工作行为的重要内部动力,与个体自我调节倾向、创新工作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一方面,已有研究表明工作动机是影响创新工作行为的重要预测变量,不同类型的工作动机对创新工作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Zhou 和Shalley (2003)认为“内部动机促进个体创新T 作行为,而外部动机则阻碍创新工作行为”:卢小君和张国梁(2007)则提出“内部动机是促进个人创新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同时对创新构想的产生和执行发挥正向影响,外部动机则只在创新构想的执行阶段产生促进作用”;Frey ,Lnthje 和Haag (2011)认为“内部动机对创新工作行为起实质性作刚,而外部动机影响不明显”。

近年来,在自我决定动机理论(Deci & Ryan, 2000)启发下,研究者更多从工作动机外部激发因素逐渐被内化为内部工作动机过程的角度. 探讨工作动机与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在外部动机内化为内部动机过程中,按动机自主性程度的高低,可区分出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部动机等五种类型动机调节方式。

外在调节自主性程度最低,内部动机自主性程度最高(Vallerand ,Pelletier ,&Koestner ,2008)。

研究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外在调节和内摄调节等自主性程度较低的动机调节方式合称为控制性动机,即个体出于内部(如内疚)或外部(如他人的要求)压力而做出某行为;将认同调节、整合调节和内部动机等自主性程度较高的动机调节方式合称为自主性动机,即个体出于自己的意愿和选择而行事(Vansteenkiste ,Ryan,&Deci ,2008)。

据此理论,Schellenbach-Zell 和Grasel (2010)考察了教师自我决定动机与学校创新行为的关系,发现教师自我决定动机水平是预测其创新工作行为的重要因素,自主性动机与创新工作行为正相关显著,控制性动机则与创新工作行为负相关显著。

Gorozidis 和Pa-paioannou (2014)则对218 名希腊教师自主性和控制性动机与创新工作行为的关系进行了追踪研究,得出自主性动机较之于控制性动机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创新工作行为。

鉴于自我决定动机具有文化差异(Markus&Kitayama ,2003;Tseng,2004 ),不同自主性程度的工作动机是否也会类似地影响我国教师的创新工作行为,需要进一步验证。

另一方面. 个体自我调节聚焦倾向作为重要人格特征反映了个体对事物的期待和价值追求,具有动力特征。

促进聚焦的个体追求理想终极状态,为实现希望和愿望易倾向选择更富进取性的策略,其工作动机具有较高程度的自主性. 而防御聚焦的个体追求责任终极状态,更为关注自己的职责和义务. 往往倾向选择规避失败的方法,其工作动机较多的受制于外部因素,其控制性程度较高。

此外,现有研究虽未直接考察自我调节聚焦倾向对自主性和控制性动机的作用,但大量实证研究直接或间接的证实了自我调节聚焦倾向是工作动机强度的重要因素。

例如,Lockwood,Jordan 和Kunda (2002)通过词汇启动实验探讨了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对学生的学业动机的影响. 发现促进聚焦激活了学生积极行为榜样,产生较高强度的学业动机,而防御聚焦则激活了消极行为榜样. 产生较低强度的学业动机。

De Lange 等(2011)通过对90 名荷兰员工的追踪研究也发现防御聚焦较之于促进聚焦弱化了个体的工作动机强度。

由于工作动机强度是个体在工作中的自我决定水平的有效反映,因而,可以认为高强度工作动机意味着高自主性动机,低强度工作动机代表着高控制性动机。

据此可以假设,促进聚焦占优势的教师其自主性动机更强、控制性动机较弱,防御聚焦占优势的教师其控制性动机更强、自主性动机较弱,且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会通过对自主性和控制性动机的影响进而影响其创新工作行为,即教师自主性和控制性动机在教师调节聚焦倾向与教师创新工作行为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但已有研究没有对此予以关注。

综上. 本研究将在调节聚焦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的基础上. 考察教师自我调节聚焦倾向对其创新工作行为的影响. 并探索自主性和控制性动机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

依据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提出研究假设:(1)促进聚焦积极影响着教师创新工作行为,防御聚焦消极影响着教师创新工作行为:(2)自主性动机相对于控制性工作动机更为积极预测教师创新工作行为;(3)促进聚焦与自主性动机正相关显著,与控制性动机负相关显著. 防御聚焦与自主性动机负相关显著,与控制性动机正相关显著;(4)教师促进聚焦和防御聚焦通过对自主性和控制性动机的作用进而影响其创新工作行为. 即自主性和控制性动机分别在促进聚焦、防御聚焦和教师创新工作行为中起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2.1被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西部某城市4所中小学校384 名教师进行纸笔测试,被试均被当面告知指导语并表示理解问卷的评分方式,每位被试完成测验所需时间为15 -20 分钟。

最后回收有效问卷352份,有效率为91.67%。

其中,小学教师194 名,中学教师158 名,平均年龄33.71 岁:男教师136 名,女教师209 名,性别资料缺失7人:教龄10年以下109人.11-20 年146人.21 年以上93人,教龄资料缺失4人;初级(含未定)职称142 人,中级职称163 人,高级职称42人,职称资料缺失5 人。

2.2研究工具2.2.1通用长期倾向调节聚焦量表采用Lockwood,Jordan 和Kaplan (2002)编制的长期倾向调节聚焦量表对教师的调节聚焦倾向进行测量。

因该量表最初用于学生被试,许多项目与学业有关,故而在使用前对其进行适当的修订,以适应于教师群体(例如,将“学业”修改为“工作”)。

量表共有18 个项目,促进聚焦和预防聚焦各有9个,采用李克特5级计分.1〜5分别对应“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其中,促进聚焦主要指教师在工作目标设定上旨在追求成功,如“我经常设想我将如何实现自己的希望和愿望”:防御聚焦主要指教师在工作目标设定上旨在避免失败. 如“我总在想着怎样才能避免人生中的失败”。

本研究中,两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78 和0.70 ,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结构效度良好(X2=222.25,X2/df=2.44 ,CFI=0.91 ,TLI=0.90 ,RM-SEA=0.086,SRMR=0.064).2.2.2教师自我决定动机问卷采用Roth,Assor.Kanat -Maymon 和Kaplan (2007)编制的教师工作动机调节方式问卷对教师的自我决定动机进行测量。

问卷包括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和内部动机四个维度,每个维度4个项目,共计16个项目,使用李克特5点评分.1 —5 分别对应“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