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民间故事五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晋城民间故事五则
司马山、司马剑、御马坪的传说
白马寺山原叫司马山,山上有一石中木化石酷似一柄利剑刺入石中,被人们称为“司马剑”,半山腰的一片开阔地叫做“御马坪”,这是怎么回事呢?说来和魏大将军司马懿有关。
话说司马懿一生征战,战功卓著,官至大将军,封为长平候。
一日司马懿率一支轻骑到封地巡察,行至泽州城南十里处,见有一山,地势险要,便率队上山察看。
行至半山腰一开阔地,战马突然裹步不前,司马懿挥鞭策马,战马长啸一声奋起腾空,后蹄直立,仍不肯前行。
两随从也扬鞭催马,岂料竟马失前蹄,跪卧不起。
司马懿见状,心存疑惑,心想我一生征战,纵横沙场,山水无阻,所向披靡,何曾遇到这等怪事。
正百思不得其解,忽见路旁有一怪石似乎在嘲笑他,不禁心头大怒,拨出随身佩剑,大喝一声向怪石剌去,直见火星四迸,剑身竟剌入石中不能拨出,众随从见之皆惊叹不已。
这时,一随从上前禀报说,民间传说此山有一白龙神马,故我等凡马不敢上山。
司马懿听罢,双手合抱胸前,祈祷曰:我乃魏将司马懿,率兵前来,为保百姓平安,请神马放行。
说来也怪,司马懿祈祷完毕,胯下坐骑便一溜烟似的向山顶奔去。
司马懿上到山顶,放眼望去,泽州古城尽收眼底,方圆数十里皆在掌控之中,实为兵家要地,于是下令派兵驻守山上。
现山顶高处便是司马懿当年屯兵之处。
司马懿刺石之剑,天长日久,剑柄全无,剑身便成为化石,被人们称为“司马剑”。
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昭被封为高都公,后又被封为晋公。
司马昭一心想做皇帝,听说其父曾有神马相助,于是也骑马来到此山,请神马护佑他早成帝业。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终于在公元265年废魏,自立为武帝,建立了西晋王朝。
司马炎称帝后,追封其祖父司马懿为宣帝,其伯父司马胜为景帝,其父司马昭为文帝。
司马炎坐稳帝位后,便迫不及待的北上太行,来到当年这座无名山的开阔地,追思其先祖先父,并命人在山上修了一座晋庙。
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叫做“司马山”,把半山腰司马懿祖孙三代下马的那片开阔地叫做“御马坪”。
牛山玫瑰的传说
在白马寺山脚下的牛山村,生长着大片野生玫瑰,年年开花,生生不息。
每逢春夏,漫山遍野,花香四溢,蜂蝶群舞,煞是好看。
近几年,村民把这片野生玫瑰培育成了百亩玫瑰园,并开发出了玫瑰油、玫瑰酱、玫瑰茶等系列产品,惠泽着一方百姓。
人们都说,是玫瑰仙子给他们带来了福气。
说起牛山玫瑰,这里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
话说武则天当上女皇以后,仅统治人间还不满足,还想统治天地万物。
一日,武则天突发奇想,传旨要百花在某日辰时开放。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号,雪花飘飘。
圣旨一到,百花仙子个个面露难色,不知如何是好,唯有牡丹仙子拒不受命。
第二天辰时,就是武则天指定的开花时辰。
眼见时辰即到,平日里和牡丹仙子最要好的玫瑰
仙子相劝说:武则天虽为人君,但天意难违,还是从命吧!但牡丹仙子仍不从命。
相劝之中,不觉已过半个时辰。
第二天辰时,女皇率群臣前来观看,见百花相继开放,心中大喜。
但见百花丛中仍有两花未开,武则天面露愠色。
说话之间,一花绽放,仍有一花未开。
这时早有奴才来报:百花齐放,玫瑰花晚开半个时辰,牡丹花未开。
武则天大怒,传诏将牡丹连根拔起,烟薰火烧,逐出京城,发配洛阳。
女皇本想把玫瑰仙子一同发落,但又一想,自己养容驻颜要用玫瑰泡茶,每日洗浴要用玫瑰泡澡,随身衣物要用玫瑰薰香,便又传一旨:玫瑰仙子未按时辰开花,着鞭打二十。
却说玫瑰仙子被打的遍体鳞伤,见牡丹仙子被折磨的奄奄一息,不顾自己浑身伤痛,执意要护送牡丹仙子去洛阳。
洛阳人早已知道牡丹仙子一身傲骨,相争用纸包了牡丹根茎回去栽种,竞一时弄的“洛阳纸贵”。
玫瑰仙子见人们这样喜欢牡丹仙子,便放心地告辞。
返回途中,玫瑰仙子俯首向大地望去,见一山郁郁葱葱,山脚下有一村落炊烟袅袅,阡陌纵横。
心想,我私自外出,已犯天条,回去必定受难,不如在此生根,为百姓造福。
于是在白马寺山脚下的牛山村旁,便生出了一丛丛的玫瑰。
牡丹仙子奉旨发配洛阳,毫无顾忌地生长繁育,落了个“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而玫瑰仙子由于是私藏民间,虽花香色艳,却不敢声张,至今也名气不大,只是默默无闻地为一方百姓奉献着自己。
当地村民用玫瑰花当茶饮,养容驻颜。
不信,你去牛山村看看,那里的女人个个面若桃花,美似天仙。
黑龙潭的传说
白马寺山下有一村叫牛山村,牛山村东北处有一潭叫黑龙潭,是古泽州八景之一的“龙潭夜雨”之所在。
潭边石崖上有“古龙泉”、“龙潭骤雨”、“神龙致雨”等古石刻多处,被古人称为“八景第一灵迹”。
相传潭中有一黑龙行云布雨,又因附近山上生长着一种黑色小蛇,故名“黑龙潭”。
传说黑龙潭的龙王十分灵验。
过去天旱时,晋城十里八村的百姓都到这里祈雨,千求千应,百求百灵。
民国初年,天大旱,晋城县有个朱县长也到黑龙潭为民求雨,结果上午十时祈,下午二时就下了透雨。
朱县长为感谢龙王施雨之恩,每年五月十三至十五由县府拨出专款,在牛山村唱三天“官戏”敬谢龙王。
这三天官戏,一直延续到解放后。
古时百姓祈雨,形式大致相同,但有两个村祈雨都与众不同。
这里有两个传说听我给你道来。
传说之一、张东村抬着棺材来祈雨。
泽州县的张东村,过去每年也都要来黑龙潭祈雨。
但每次祈雨都要死一人,每次来祈雨都是抬着棺材淋着雨回。
这是为什么呢?话还得从头说起。
说很久以前,有一老年夫妻一直未曾生育。
一年老夫人突然怀孕,生下一子,因肤色甚黑,便唤作黑孩。
黑孩尚未成年,老夫妻便相继逝世,黑孩只好投靠了张东村的舅舅。
舅母见平添了一张吃饭的嘴,便老大的不高兴,常恶语相加,黑孩也无怨言。
有一年,舅舅种了二
亩高粱,让黑孩去锄,黑孩竟把满地的高粱都锄光了,只在地中央留下了一棵高粱。
舅母知道了大骂,舅舅也直接头。
但黑孩却说,别看只一棵,秋后不少收。
每逢天旱时,黑孩就爬到井口边向井里看,不一会就有乌云飘过来给这棵高粱下雨。
到了秋天,这棵高粱长得像棵大树,黑孩爬在高粱树上砍高粱,舅舅在高粱树下打高粱,打下的高粱装满了舅舅家的三间楼房。
舅母问了一声:怎么还有呢?结果高粱树上就一颗高粱也没有了,舅母顿时就拉长了脸。
黑孩见舅母容不下自己,便对舅舅说:我走了,以后有事就到牛山东北的水潭找我吧!舅母听了恶狠狠地说:谁稀罕你,谁求你让死了谁。
过了几年,天又大旱,人们都说牛山村东北的黑龙潭如何如何灵验,舅舅猛然想起了外甥临走时说的话,才知道黑龙潭的龙王原来是外甥。
于是就带着村人去祈雨。
到了黑龙潭,村人都跪在地上磕头烧香,舅舅由于是长辈就找了块石头坐在边上。
黑龙见舅舅带着村人来祈雨,立刻就行云布雨,不一会就乌云密布,雷鸣电闪下起了大雨。
但黑龙也没有忘了临走时舅母恶狠狠说的那句话。
所以张东村每次祈雨都莫名其妙地死一人,每次都是抬着棺材来祈雨。
传说之二、牛山村祈雨求龙王奶奶。
黑龙潭的龙王虽然灵验,但牛山村祈雨,却不求龙王求龙王奶奶。
原来龙王娶了牛山村的姑娘做媳妇,是牛山村的女婿。
牛山村东北面依村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七进七出,时隐时现,河水便源自黑龙潭。
村里有一村姑,从小就喜欢到村边的小河去洗脸,长大后出落的如天仙一般,人见人爱,求婚的人排起了长队,但面对
求婚者,姑娘总是神秘的笑而不答。
姑娘十六岁那年,有一次去村边小河洗衣,回来就得了一种怪病,不吃不喝,昏睡不起,病了几个月,容貌不变。
家人请了几个郎中,都诊断不清得的什么病。
无奈之下,家人只好到黑龙潭求黑龙保佑。
到了龙王庙,却见龙王供桌上有村姑一戒指,家人才明白原来是龙王看上了村姑。
家人回来后,村姑已安然去逝。
村里人知道后,就敲锣打鼓给龙王娶亲。
至此,牛山人就供奉起了龙王奶奶。
每年五月十三至十五唱戏时,村人都吹吹打打,请龙王和龙王奶奶来看戏,唱完戏还要毕恭毕敬把龙王和龙王奶奶送回去。
天旱时村里的女人们便头顶荷叶向龙王奶奶祈雨,每次龙王奶奶都让龙王普降甘雨,有求必应。
据说,龙王和龙王奶奶十分恩爱,那山上生长的黑蛇,就是龙王和龙王奶奶的龙子龙孙。
(口述人;冯国瑾牛光标)
成汤庙、娘娘池及火烧汤王的传说
白马寺山连为一体的小析山下原有一成汤庙,是古时人们祈雨之所,现庙已不存。
遗址旁有一石碑,为元代泽州府达鲁花赤所立,碑文记载了汤王庙祈雨获应之事。
相传汤王庙原计划建成“金梁玉柱,四室一门”,但筹建人牛皮吹大了,无法实现,只好用荆木横梁,榆木立柱,四块石头做了一门,被人戏称“荆梁榆柱,四石一门”。
离汤王庙不远处,依次排列大中小三个天然小池,即嘉润池,亦
俗称提梁池,黑虎池和娘娘池。
相传第三个小池为汤王娘娘洗浴之处,故曰娘娘池。
传说商朝皇帝汤王下凡时身带雨布,可他即位后,早把雨布一事忘了。
每当天上乌云翻滚时,汤王看一看天,说这天下不了雨,天上乌云顿时散了。
长时间不下雨,地上连年大旱,土地干裂,树木焦枯,老百姓饿死无数。
后来,老百姓不知从哪得来消息,知道了天上不下雨是汤王作怪,就自发起义,把汤王提住,放在一堆干柴上要把他烧死。
大火点着了,熊熊大火把汤王烤得疼痛难忍,这时一只野雀(喜鹊)飞来,大火薰的野雀把嘴里啄着的一根树枝也掉在火里。
汤王想:人们恨我,你也恨我,来头上添柴。
我封你三伏天不能喝水,三九天不能进窝,一直流传下来。
再说汤王在火中实在吃不住了,嘴里说,就不能下一阵雨。
话刚落音,就听晴天“圪叭”一声雷响,瓢泼大雨从天而降,顿时就把大火浇灭了。
旱情这才有了缓解。
以后,汤王才想起自己掌握着雨布,该下雨时他就说下雨,该晴天时他就说晴天,于是天下风调雨顺,老百姓才过上了好日子。
食草沟的传说
白马寺山顶上原有一座小庙,庙里有一大一小两个和尚和一头毛驴。
毛驴给和尚拉碾拉磨,小和尚天天给毛驴割草。
有一天,小和尚出门割草,忽见一白马向东南方向的一条沟奔去。
小和尚猜想这可能就是人们传说中的神马。
于是便悄悄跟在白马后面看个究竟。
只见白马来到沟里,正低头吃一片鲜嫩的肥草,奇怪的是那片草吃了即长,永远也吃不完。
待白马走后,小和尚去白马吃草的地方去割草,割了即长,割也割不完。
小和尚回去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老和尚。
老和尚听说后,心想,神马吃草的地方,吃了即长,这草地下面一定有宝。
于是二人连夜就去白马吃草的地方挖宝。
他们挖呀挖,挖到二尺深的时候,挖到一块石头,石头中间有一凹槽,两人就把这凹石带了回去。
第二天,老和尚出门办事,小和尚趁老和尚不在,想偷偷吃碗拉面解馋,不料老和尚提前回来,小和尚慌乱之中将拉面倒入凹石中。
老和尚见小和尚偷吃拉面,十分气愤,一巴掌朝小和尚头上打去,结果把僧帽打落凹石中。
小和尚赶紧抓起僧帽往头上戴,竟发现凹石中还有一顶僧帽,伸手一抓,凹石中又有一顶僧帽,一连抓了几顶,还是抓不尽。
老和尚断定这凹石是“聚宝盆”,便急忙开箱取出一绽元宝放入凹石中,结果抓了一绽又一绽,不一会金灿灿的元宝就堆了一堆。
后来官府老爷知道了这件事,下令要收回“聚宝盆”。
老和尚闻讯慌了,急忙和小和尚抬着凹石出了寺院,连夜埋到山上一棵松树下。
为了便于日后寻找,他们还把松树平了顶。
第二天,官府老爷带着兵马搜遍了小庙也未见“聚宝盆”的踪影,只好扫兴而去。
官兵走后,俩和尚急忙去山上找那棵松树挖“聚宝盆”,谁知到了山上一看,漫山遍野的松树都成了平顶松,再也没法找到“聚
宝盆”了。
后来,人们就把白马吃草的那条沟叫做“食草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