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期上教案第24课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4课《〈梦溪笔谈〉二则》教案

《梦溪笔谈》二则1.了解课文记述的两则生动的事例和北宋以前自然科学所达到的高度成就。

2.学习详略得当突出中心的方法。

3.品味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4.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教学重难点】:1.文中重要实词的意义用法。

2.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内容导入(多媒体展示四大发明的图片,学生口述)介绍作者沈括。

二、学生自主学,疏通文意。

1、学生根据手中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自读课文,分小组交流:字音、字形、字义、语句意。

2、集体讨论探究,教师作归纳。

(1)字音、字形部分:喙(hui) 穰(rang) 梵(fan) 胠(qu) 箧(qie) 履(lu) 贻(yi) 钗(chai)(2)字义部分大穰:庄稼大丰收方:才级:层患:嫌、担心贴:赠给但:只盖:因为伏:通“服”胠箧:从旁边打开箱子以:用悉:全之:结构助词的其:代词,它的(3)语段意:(重、难点)方为秋田之害:译:正要成为秋田里庄稼的祸害。

则以钳搏之,悉为二段:译:就用嘴上的钳子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译: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未布瓦,上轻,故为此。

译: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

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译: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办,塔身就稳定了。

人皆服其精练译: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三、根据大家刚才的集体探讨对课文的了解、学生再次自习课文,简述文章主要内容。

答案:《以虫治虫》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作物获得丰收。

《梵天寺木塔》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塔动”问题的生动事例。

四、听老师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学生交流互读。

五、布置作业1、悉课文内容,掌握字音、字义、会翻译语段。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课时: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齐读导读,从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我们将要学的“月亮上的足迹”,就是真实地记录人类的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的:1.学会用示意图的方法,简化较为复杂的过程,把握课文内容。

(重点,涉及练习一)2.体会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的方法。

(难点,涉及练二)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能写关于“月”的想象作文(难点,涉及练习三)三、检查预习1.征程 zhēngchãng: 征途.2.健步 jiànbù:脚步轻快而有力.3.椭圆 tuǒyuán: 一种规则的卵形线;特指平面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为一常数的所有点的轨迹.4.铁锹 tiěqiāo:一种扁平长方形半圆尖头的适于用脚踩入地中翻土的构形工具.5. 测定 câdìng: 测量确定.6. 溅落 jiànluò: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落到指定的海域. 7.畅谈chàngtán:尽情的谈。

8.里程碑lǐchãngbēi: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作为标志的大事。

9.昂首挺立ángshǒu tǐnglì: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10.一叶孤舟yī yâgūzhōu:一条孤零的小船。

11.遥遥在望: yáoyáozàiwàng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补:12.观测guāncâ: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13.指令zhǐlìng∶指导;号令。

旧时公文的一种,是上级对下级呈请的批示。

告诉计算机从事某一特殊运算的代码。

14.合算hãsuàn:所费人力物力较小而收效较大。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七上语文第24课《散文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1、在诵读中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设想:《金色花》和《荷叶母亲》是表现母爱的两首诗歌,学好这一课,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培养语感,提高朗读能力;让学生体验亲情,激发他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这堂课以朗读贯穿,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体会文中的母子深情。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发表见解的能力,让学生理解尊母、爱母的主旨,并付出实际行动。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金色花》一、导入:播放《鲁冰花》音乐。

同学们你们在歌中听出了什么感情?(学生回答),不错是对妈妈的依恋之情,是对母爱的赞美,是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

母爱,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一起走进《金色花》体会大诗人泰戈尔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学生班内交流,教师出示课件补充)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代表作有《新月集》和《飞鸟集》等。

2、听读课文: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听读中想一下改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示例:轻松活泼,表现儿童的调皮。

3、自读课文,带着感情读给同桌听,准备朗读展示。

4、再读课文,思考:①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示例:“我”——一个机灵可爱的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人教版):第六单元 第24课 寓言四则

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新人教版):第六单元 第24课 寓言四则
2.探究《祀人忧天》的寓意。
示例:不要为没根据的事情而忧虑和担心。
(三)问题:拓展延伸。
1.人们常用“杞人忧天”比喻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这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示例一:我同意比喻那些不必要的担忧的看法。把人整天担忧天会塌地会陷,以至于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影响了正常的生活。“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他的这种担忧是毫无益处的。如果真的会天塌地陷,他担忧也无济于事;如果不会天塌地陷,他更没必要担忧。所以他这样做是非常不明智的,是没必要的。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狼和小羊》《农夫和蛇》《龟兔赛跑》等寓言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诙谐幽默的寓言故事,看看你会获得怎样的收获。
二、【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国别)作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并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后获得自由。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③骄兵必败。④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要时刻保持清醒,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备选问题
1.当赫耳墨斯昕到雕像者的回答“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时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示例:雕像者的回答如同一瓢冰水泼在赫耳墨斯的头上,让他大失所望、目瞪口呆、面红耳赤、尴尬不已。
2.“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一句中的“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示例二: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受人尊重。
2.发挥想象,续写《赫耳墨斯与雕像者》。
学习小助手: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或者还会做些什么?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定的生活道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诗两首》教案内容预览:24、诗两首一、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道德、情感、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准备在班里交流。

阅读冰心表现母爱的诗篇。

查阅有关冰心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泰戈尔的资料,多媒体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金色花》《金色花》的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写的是一个假想,“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像??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体味诗歌感情基调上,控制好语速、节奏和重音,提高朗读质量。

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

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和想像在诗歌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计1、导入母亲是孕育万物的源泉,是推动世界走向光明的根本动力。

母爱是人类情感中最崇高、最美好的。

现在请同学设想向母亲表达爱意的方式,然后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说一段话。

(学生略思考后,2?3名同学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表达母子之间亲密感情的散文诗??《金色花》。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叫、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检查生字词(可用大屏幕投影)2、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播放音乐配音),学生仿读。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木兰诗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木兰诗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木兰诗《木兰诗》是北朝乐府中篇幅较长的叙事歌辞。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堪称乐府诗中的“双璧”。

《孔雀东南飞》写哀艳感人的爱情悲剧,而《木兰诗》是一曲传奇式的女性英雄的赞歌。

关于《木兰诗》的创作时代,前人曾有讨论,主要有北朝和唐代两种说法。

现代文学史家大多肯定它是北朝的作品,最有力的证据是它被记录于南朝陈释智匠《古今乐录》中,而《古今乐录》是智匠于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撰录的,则《木兰诗》产生于陈光大二年前是毋庸置疑的。

北朝民风强悍,连女子也不例外。

《李波小妹歌》写道:“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北史·李安世传》)这个李雍容骑马快如飞蓬,左右张弓,发必中的,技艺精强,说明能骑惯射在北朝女子中确是不乏其人。

《木兰诗》出现于这一时代不仅可能,而且是十分自然的。

这首歌辞叙述的是少女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用引人入胜的笔墨,出色地塑造了一个英勇的女性形象:她是个普通的女子,又是个金戈铁马的英雄。

在古代文学史上,描写妇女的作品车载斗量,那些以女性为玩物而吟咏的文字固然不值一提,就是在那些同情妇女、甚至赞美她们的反封建精神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又何曾看到过这样光彩夺目、充满英雄气概的形象!她不仅“弯弓征战学男儿”,解除老父的忧患,而且“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巾帼压倒须眉,建立了赫赫战功。

最后又鄙弃荣华,谢绝高官,宁肯回到亲人身边,重叙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

木兰身上,汇聚着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而又淳朴的美德。

她乔装十年、驰骋沙场的传奇般的经历和洋溢全诗的高昂的英雄主义的精神,又无不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木兰诗》称得上是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不少地方还出现了许多关于木兰的传说和遗迹。

木兰代父从军虽然不一定是历史事实,但于此正好说明这个形象确实赢得了广大人民的衷心喜爱,正好说明诗篇所具有的强烈的艺术魅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枯叶蝴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枯叶蝴蝶》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鲁教版五四制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由迷枯叶蝶的悲剧你联想到了什么?说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
四、精读课文,探究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师点拨:(一)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描写之细腻:
1、枯叶蝴蝶是如何装假作伪的?(第三自然段)
2、下面我们仔细来看一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枯叶蝴蝶的伪装的?在这段话中有些词语作者用的比较贴切,你能找出来吗?
五、小组展示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枯叶蝴蝶》,懂得了做人要坦诚,要以真面目示人,要表里如一,不要装假作伪的道理,在这里我送给大家一句话:让诚实成为品格,让学习成为习惯。这是本文给我们的启示,也是我们做人的最高境界!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做一个坦诚之人。
七、布置作业




枯叶蝴蝶
徐迟
装假作伪
枯叶蝴蝶———————————濒临灭绝
做人要坦诚 表里如一
写作手法:对比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先记叙后议论,叙为议设,议从叙生
课外作
业布置
必作
伴你学
选作
阅读名著
教后心得
课 题
枯叶蝴蝶课型新授课主备 Nhomakorabea教师
二次备课教师
教学
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描写之细腻。
2、结合语境,领悟作者议论的独特深刻,揣摩含义深刻的句子,探究文章主旨。
教 学
重点
难 点
1、在学习中体会描写的细腻
2、体会关键语句的含义,探究文章主旨
教学资源
多媒体、导学案
教法与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
3、还有没有哪些词语作者用的好?
4、分析枯黄与枯槁的区别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除了比喻外作者在本段中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语文版)2016年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木兰诗》教案(语文)

(语文版)2016年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木兰诗》教案(语文)

1教学目标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2学情分析两课时教学3重点难点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4.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代父从军的故事,传颂千古,家喻户晓。

你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学生猜:花木兰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写木兰的乐府诗《木兰诗》(教师板书课题)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片2)1.会背诵全诗。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了解木兰的形象。

4.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的向往。

三、文学常识(幻灯片3)《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并称为“乐府双壁”。

它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幻灯片4)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要求:(1)标自然段序号;(2)用笔画出不会读的生字词,并结合课下注释标注拼音。

(3)读准字音,朗读全诗。

2、检测字词(幻灯片5)出示字词,要求学生读出正确的读音并将其标注在生字旁。

唧唧(jī)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辔(pèi)头溅溅(jiān)燕(yān)山啾啾(jiū)朔(shuò)气金柝(tuò)铠(kǎi)甲十二转(zhuǎn)红妆(zhuāng)著(zhuó)旧时裳(cháng)云鬓(bìn)帖(tiē)花黄3、二跟读课文,读出节奏。

(幻灯片6)教师放朗读示范读音,请学生跟读,要求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出诗歌的节奏。

学生跟读。

4、三默读课文,疏通文意。

(幻灯片7~8)自学讨论:要求(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全诗。

语文:第24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doc

语文:第24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doc

第24课《散文诗两首》《金色花》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分析《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

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2、教学目标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而提高朗读能力。

(2)体会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B、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查资料,了解作者以及作品的背景情况。

(2)学生通过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主题。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亲情,孝敬回报父母,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4、教学难点深层品味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1、教法说明本节课采取“美读感知法”和“交流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并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深刻感悟到作品的内涵。

2、学法指导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并结合自身体验,归纳出朗读的方法,从而提高自身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也许知道泰戈尔,但对他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他们虽然读过一些文学作品,但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这方面的文学修养。

这首诗因为它是反映儿童内心世界的,也正是学生自己内心的感受,所以他们不但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更有参与活动的热情。

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新人教版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l.知识与能力①速读课文,能快速理清文章思路②提高理解、归纳能力及信息筛选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进行交流、探究②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坚信有梦想去努力就一定能实现。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处理信息的能力。

2.激发学生探索月球乃至宇宙奥秘的兴趣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相信只要有梦想最终就可以实现。

教学方法1.师生间和同学间的讨论式多向交流2.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3.(开放式)探究法教学准备1了解月球及宇宙知识;做好课件并搜集与太空相关的网站。

2.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并上网查询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寻梦的)鸟儿飞过天空,没有留下痕迹,却在人类心中唤起亘古不变的梦想。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先萌生飞天梦的民族,追寻着梦想,我们已经在奥妙无穷的太空中留下串串足迹。

伴随着不懈的追求,凭着智慧和勇气,人类已经把登上月球这千古神话变为了现实!30几年前(1969年)三位人类的精英已经将足迹踏上了月亮,今天,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探寻──《月亮上的足迹》二、检测预习字词检测:1、解释词义观测可望而不可即惊心动魄里程碑昂首挺立指令遥遥在望故障海域一叶孤舟2、比较字形:遐想闻名遐尔瑕疵应接不暇3、区分词义:合算核算三、整体感知全文内容(一)快速阅读·整体把握文本1、根据预习,归纳文本主题词:明确:登月里程碑梦想成真2、请快速浏览课文,在感受人类登上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感悟人类寻梦之旅,1)把握故事梗概,讨论完成2)用一句最简明的话表述文章内容,要注意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明确:时间:公元1969年7月16日至25日(1969年7月21日上午1l点56分20秒)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州人物: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事件: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月一句话:1969年美国三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提问:要素中,哪一点最富于变化?明确:──时间要素(二)把握登月全过程要求:登上月球又是多么庞大而又细微的工作,作者却能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讲述得清清楚楚。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24《寓言四则》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24《寓言四则》 教案

24 寓言四则教学目标1.了解本课四则寓言的寓意。

2.利用语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图片上的语言故事,你认识吗?东郭先生和狼、狐假虎威、拔苗助长。

二、预习检测1.文体知识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是带有讽喻和讽刺的故事。

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采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走近作者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

传说原为奴隶,后获得自由。

他善于讲寓言故事来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3.《伊索寓言》《伊索寓言》,以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

其中大部分可能为伊索本人或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其他人所作,同时也包含一些此前和此后出现的寓言故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

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4.神话人物(1)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

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耳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2)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女神,主神宙斯的妻子。

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3)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

掌管旅行和商业。

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他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三、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1.了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主要内容,理解寓意。

(1)不指读、不动唇、不分心,遇到故事中的人物就用方框标注出来,遇到你认为关键的信息(词语)就用横线标注出来。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卖油翁》导学案2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卖油翁》导学案2

《卖油翁》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的朗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把握人物形象。

4.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文集》。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2、资料连接:①陈尧咨,蜀地人,宋真宗时的状元。

陈尧咨善射,以铜钱作靶标,一箭就能射入方孔中。

陈尧咨还特别擅长隶书。

可以说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②古代的六艺: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算术)。

③这是一篇人物故事,文中描写了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的言行),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积累字词:(1)注音:咨()矜()圃()睨()矢()颔()忿()酌()覆()杓()(2)解释字词:善:矜:尝:释:睨:去:颔:汝:知:精:但:安:轻:酌:置:覆:徐:沥:因:惟:遣:(3)通假字:①但手熟尔:尔:②徐以杓酌油沥之:杓:(4)一词多义:A、射:①陈康肃公善射()②吾射不亦精乎()B、以:①公亦以此自矜()②以我酌油知之()③以杓酌油沥之()④以钱覆其口()C、尔:①尔安敢轻吾射()②无他,但手熟尔()D、而:①释担而立()②久而不去()③而钱不湿()④笑而遣之()E、之:①睨之()②颔之()③酌油知之()④酌油沥之()⑤笑而遣之()(5)词类活用:①尔安敢轻吾射:轻:②吾射不亦精乎:射:③但微颔之:颔:4、句子翻译: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语文版语文第24课《过秦论》教案

语文版语文第24课《过秦论》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用事实作根据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了解贾谊对秦王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了解作者借古讽今、劝谏汉文帝施仁政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了解贾谊的政治主张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归纳掌握归纳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3、理解课文中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段。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

2、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词采华丽、千变万化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识辨积累。

【课时安排】 4课时(1、读课文并落实字词;2、3、指导翻译;4、作业、背诵。

)【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导入课文:二、作者简介选一生读注解①。

教师稍作补充: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著名的文学家。

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

年二十提出改革制度的主张,表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得到汉文帝的赏识,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

正如毛泽东诗中所讲,梁王落马而死,贾谊以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一颗璀璨夺目的巨星从此长逝历史天空。

所著政论文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为有名。

三、背景简介战国时代,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各国竞相改革。

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功效卓著,秦国空前强大起来,于是以秦统一为主线的多年的兼并战争开始了。

如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等,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最后秦终于兼并了六国。

秦统一天下之后,对百姓横征暴敛,滥施严刑苛法;对异族大肆兴伐。

它的暴政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民怨沸腾,终于在秦二世元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

随着人民起义的风起云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也是历时最短(16年)的王朝很快结束了。

西汉初年,经历春秋战国楚汉战争500多年的战争,社会经济受到极大的破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木兰诗》教学设计
小关中学:余江海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给课文生字注音并组词。

2、学生能够朗读课文。

3、学生能够翻译课文。

4、学生能够解决(六)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师导语:(书面略)
二、常识关:10分。

1、把学生分成四组,各组学生对作者作简介。

2、(注:教师根据学生简介情况酌情给分,每组满分10分)
3、教师对文学常识作补充说明。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
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三、生字关:10分。

1、把学生分成四组各自注音并组词。

2、生字:
3、(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注音组词情况酌情给分,每组满分10分)
4、师生课堂检查更正。

四、朗读关:10分。

1、把学生分成四组分别朗读各自由教师划分的文段。

2、朗读:
3、(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朗读情况酌情给分,每组最低分5分,最高分10分)
4、教师针对各组朗读情况作点评。

五,翻译关:10分。

1、把课文分成四个板块,每组抽数名同学翻译各自的板块。

2、翻译:
3、(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朗读情况酌情打分,最低分5分,最高分10分)
4、教师根据学生翻译情况作点评和更正。

第二课时
六,理解关:60分。

学生举手抢答。

(注:教师根据各组学生回答情况酌情打分,Y道问题每道问题最高分60/Y分)
教师设置问题:
七、作业关:
完成教师设置问题。

(注:完成理解关中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其目的是对知识让学生增加印象,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复习和巩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