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教案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激发对诗歌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月亮,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月亮的认知和感受。
2. 朗读诗歌:(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停顿和语气。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理解诗歌:(1)教师讲解诗歌的内容,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
(2)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欣赏诗歌:(1)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
(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表达与创作:(1)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月亮的感受和想象。
(2)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使用《望月》的韵律和格式。
四、作业设计1. 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 完成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练习。
3. 写一篇关于月亮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望月》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也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在作业设计方面,通过朗读和背诵、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练习以及小作文的写作,学生能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教学设计
2.引出本课课题《望月》,让学生在课题中感受月亮的神秘与美好。同时,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针对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次去体会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方法方面: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月夜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古今诗人对月亮的描绘,了解月亮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加强对生字词的识记和运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月亮,尝试用所学知识描绘月亮,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选择一首描绘月亮的古诗词进行阅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词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月亮的情感表达。
6.课后实践,巩固提升: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观察月夜、创作月亮主题的小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7.关注情感,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古典诗词《静夜思》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月亮与诗人的情感联系。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月亮代表了什么,激发学生对月亮的探究欲望。
语文《望月》教案
语文《望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望月》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表达。
学习和掌握一些生词和短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和对话,推测人物的情感和动机。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传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望月》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描写了作者在月夜中的思考和感慨。
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
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理解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对月亮的印象和感受。
引出课文《望月》,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讨论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3.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推测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讨论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找出课文中的例子。
第四章:作业与评估4.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望月》,加强记忆力。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2 评估通过课堂讨论和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如《静夜思》、《月夜忆舍弟》等,进行比较和欣赏。
5.2 文化背景介绍唐朝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讨论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团圆、思念等。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利用图像和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望月》教学教案
《望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望月”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意图。
(3)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朗读水平。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望月”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望月”的感受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望月”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5.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望月”景象。
(2)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月亮”的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的意境。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望月》教学案例
《望月》教学案例
在教学“望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赏月亮、了解月相、传统月节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形成、特点和文化含义。
以下
是《望月》教学案例:
一、观赏月亮
在晴朗的夜晚,带领学生到户外观赏月亮。
观察月亮的形状、亮度、颜色等特点,让学生体验到月亮的神奇之美。
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望远
镜或望远镜App等工具更清晰地观测月亮,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二、了解月相
通过图表或实物模型展示不同月相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月相是
由月亮绕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导致的。
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模拟地球、月球的运动,加深对月相的认识。
三、传统月节
介绍中国传统的月节,如中秋节、元宵节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
和月亮的关联,探讨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观念和文化内涵。
可以组
织学生制作月饼、灯笼等传统手工艺品,感受中华文化中对月亮的独
特情怀。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学生成长在对月亮的观察中培养了对自然的热
爱和敬畏之心,同时也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望月不
仅是一次美好的教学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的教
育活动。
愿我们的学生在望月中,汲取到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他们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始终怀揣着对月亮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月亮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2)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谊,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望月》的朗读与背诵。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生字词的学习与应用。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境的理解。
(2)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音频文件。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月亮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读诗歌。
(2)搜集有关月亮的资料,了解月亮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音频文件,让学生跟随朗读。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美,激发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3. 讨论与分享:(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分享各自的感受。
(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五、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诗歌《望月》。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关于月亮的描绘。
3. 收集有关月亮的诗歌或故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展示自己的才华。
语文《望月》教案
语文《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望月》。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望月》。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进行写作。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望月》的文本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
3. 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黑板。
4. 写作练习纸张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月亮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月亮的好奇和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月亮的认识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望月》,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跟读并模仿,加强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提高记忆和表达能力。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卡片或写在黑板上。
(2)学生朗读并模仿,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3)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并给出例句进行说明。
4. 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和讨论,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进行课文《望月》的朗读和背诵练习。
2.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编写一段小故事或描述一段情景。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对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会通过诗歌来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热爱。
2.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诗歌《望月》的字词理解和意境感受。
三、教学难点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望月》的文本。
3. 相关的背景资料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a.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月亮,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b. 提问学生对月亮的了解和感受,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2. 诗歌阅读:a. 分配诗歌《望月》的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
b.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诗歌解析:a. 对诗歌中的生僻字词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b. 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特点。
4. 朗读和背诵:a.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b.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加强学生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5. 创作练习:a. 引导学生以望月为主题,进行诗歌或故事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b.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给予鼓励和评价。
a. 回顾诗歌《望月》的主要内容和意境,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b. 强调诗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诗歌的意境和主题,对作者的情感态度有深入的理解。
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能够创作出有意义的诗歌或故事。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赏月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月亮的美丽和宁静。
《望月》教学教案
《望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皎洁”、“思念”等。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和意象,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通过模仿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月亮的喜爱和思念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诗歌《望月》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的关键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1)诗歌的韵律特点的分析。
(2)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诗歌《望月》的原文和译文。
(2)相关背景资料和图片。
(3)教学课件和教案。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望月》。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课件展示月亮的美丽景象,引起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2)引导学生分享对月亮的联想和感受。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诗歌《望月》,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诗歌。
3. 词汇学习:(1)教师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如“皎洁”、“思念”等。
(2)学生通过举例或组词的方式,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4. 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如诗句的排列、韵脚的运用等。
(2)学生通过讨论或回答问题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模仿创作一首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注意运用学到的词汇和韵律特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环节,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望月》的内容、词汇和韵律特点的理解程度。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望月》是中国传统诗词中著名的月亮诗篇,其诗意深远,感人至深。
本课程以《望月》为主题,通过阅读和解读这首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好。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望月》的基本诗意,感受月亮的美好;2.能够正确朗读《望月》;3.掌握古诗词韵律,培养感性语言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题:“月亮”,并利用图片、录音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月亮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文学作品中的表现等。
2. 课文学习(30分钟)1.教师进行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跟读,掌握课文的基本语调和韵律。
2.分析、解读课文内容,讲解生僻字词及词语的意义和联想,让学生准确理解并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3.进行多角度的课文解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诗歌创作(3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月亮的感知,创作一首诗歌。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并写成作品,倡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4. 诗歌分享(10分钟)选择几篇优秀的诗歌,由学生进行朗读和分享,让大家欣赏、体会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5.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月亮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诗歌创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入思考月亮的意义和美好,提升了学生的感性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诗歌分享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下一节课的课程安排,可以进一步挖掘《望月》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的美妙。
《望月》教学教案
《望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和评价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爱他人,珍惜亲情,懂得感恩。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诗歌《望月》的朗读与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歌结构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难点:1. 诗歌中深层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2. 对古典诗词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望月》,掌握诗歌内容、结构和情感。
(2)收集与诗歌相关的背景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3)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录音。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望月》,了解诗歌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人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望月》,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2)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总结韵律规律。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人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受,进行情感交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诗歌《望月》。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望月》。
2. 写一篇关于《望月》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选择一首古典诗词进行欣赏和评价,不少于100字。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望月》的内容,体会作者对月亮的描绘和情感表达。
学习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望月》的内容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
生字词的掌握和正确运用。
文学鉴赏和表达能力培养。
2.2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月亮的情感表达和寓意。
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结合个人经历进行情感态度的反思和表达。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望月》的文本。
生字词卡片。
教学课件或黑板。
学生作文本。
3.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阅读和思考。
舒适的座位安排,方便学生交流和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思考:“你们对月亮有什么样的感受和联想?”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或故事,为进入课文学习做铺垫。
4.2 朗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望月》,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解答学生的疑问。
4.3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询问同学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通过提问和举例来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4 讨论与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写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场景氛围。
每组选取一个例子进行分享和讨论,引导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方法和情感表达技巧。
5.2 评价方式: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相评价和反馈。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学生的描写方法和情感表达。
在课堂上选取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分享和讨论,给予表扬和指导。
语文《望月》教案
语文《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
2. 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3. 采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的主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2)简介课文作者和背景。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引导学生掌握。
4.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课自然景观的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课文的主旨。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参与程度。
2.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3. 生字词掌握:通过作业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节奏控制: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合理安排了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理解课文和参与讨论。
语文《望月》教案
语文《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掌握和理解。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 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3. 表演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望月》的文本和相关的生字词卡片。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播放课文朗读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小组讨论的桌椅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自然景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对课文主题“望月”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教师分发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组词游戏等方式,学习和掌握生字词。
4. 分析课文内容(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描写。
5. 表达能力培养(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表演,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的生字词和课文内容,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如书写生字词、复述课文内容或写一篇关于“望月”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问答、小组讨论等。
《望月》教学教案
《望月》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望月》这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创作背景。
(2)通过学习《望月》,使学生了解和感悟到月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丰富意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对月亮意象的感悟和审美鉴赏能力。
1.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望月》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诗人夜晚望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2.2 教学资源(1)教材:《望月》原文及注释。
(2)多媒体课件:月亮图片、诗人张九龄简介、古代诗词中月亮意象的视频资料。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月亮的美。
(2)简要介绍诗人张九龄及其创作背景。
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望月》,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对《望月》的理解和感悟。
3.3 课堂讲解(1)讲解《望月》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分析月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寓意。
3.4 课堂练习(1)学生背诵《望月》。
(2)学生模仿《望月》的写法,创作一首小诗。
3.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张九龄的《望月》,理解了诗意,感悟了月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美好意象。
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古典诗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望月》的理解、背诵和创作小诗等方面。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举办“月亮诗歌朗诵会”,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表达对月亮的感悟。
5.2 开展“月夜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月夜里观察月亮,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3 推荐阅读其他关于月亮的古典诗词,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悟月亮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寓意。
《望月》第一课时教案
《望月》第一课时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望月》第一课时教案《望月》第一课时教案(通用13篇)《望月》第一课时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应世界.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出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这篇文章与月亮有关,平常月亮都给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课题:21、望月谁来读读课题呢让我们感受到月的安详,月的皎洁.指名读课题.2、看图进入文章情境:先让我们来看几幅月下美景图.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欣赏图片,教师同时为图片配以有感情地解说: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3、教师谈话激趣:看完图片,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一个字——美!还想再看吗其实还有更多的月下美景图在我们的课文里,让我们把课文打开,仔细地品读课文.4、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生字注音,准确地读通课文,咬准字音,读通句子.二,初读课文.1、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2、交流了解课文大意: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指名回答.3、检查朗读:(1)出示生字词:晶莹闪烁光斑沐浴瞳仁不假思索云絮封锁呵欠清幽旷远外甥剪影气氛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哪些不理解全班交流.(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朗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4、理清文章脉络:(1)再读课文,刚才读错的地方注意纠正,读完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指名回答,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教师相机板书:月下江景舅甥赛诗外甥幻想我也幻想(3)指导学生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月下江景第1-2自然段舅甥赛诗第3-12自然段外甥幻想第13-19自然段我也幻想第20自然段5,选择朗读:你对哪个部分感兴趣就读哪个部分,要读好,读出感情,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6,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教师巡视指导.7,生展示朗读.第一部分读出月下江景的美;第二部分读出舅舅和外甥不同的语气;第三部分读出外甥的机灵可爱;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几句话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话.第一句写月亮出来了;第二句写江面;第三句写江两岸;第四句写月光为它们镀上花边.教师相机板书:月亮出来了……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月下江景江两岸……月光为它们镀上……4、自由读每一句话,想象每处的美景,哪些词语用的好,画下来,为什么用的好5,学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指导.6,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样端坐在那里."清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洁.教师出示对应的图片帮助理解,学生有感情朗读,用柔和,恬静的语气来读.(后三句用同样的方法.)7,欣赏组图,在音乐声中齐读第一部分.8,欣赏组图,看板书,根据图的提示和板书的提示不看书,尽量用书上的话说说月下江景.先自由说,再指名说,最后全班齐背第二自然段.9,总结: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一个字——美!教师板书.四,课堂作业:1、抄写生字词:闪烁光斑沐浴瞳仁比喻云絮封锁呵欠2、你对文章的第几部分最感兴趣这部分写的是_____,你喜欢这部分理由是______________.3、第二自然段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说说你的体会,你仿佛看到什么五,板书设计:月亮出来了……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月下江景美江两岸……21、望月月光为它们镀上……舅甥赛诗3-12外甥幻想13-19我也幻想20《望月》第一课时教案篇2作者:赵源林转贴自:镇江市句容双语实验小学点击数:177 《望月》教学设计二执教者:镇江市句容双语实验小学赵源林谈话导入1.当当当当当(听到这个开场白,我就想笑,想到了唐僧对待悟空,老师仿佛在说:“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时忍住了,但是事后想想,挺有意思的。
语文下册《望月》教案
语文下册《望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望月》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3.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通过课文理解人生哲理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望月》。
2.生字词卡片。
3.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月亮的印象和感受。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理解课文大意。
三、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记忆。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举例说明。
四、课文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对比等。
2.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并解释其作用。
五、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文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哲理,如“人生如梦,岁月如歌”等。
2.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三、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写作题目,如“我的望月经历”。
2.学生当堂作文,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学生简要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课文拓展1.教师给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名言警句,让学生进行背诵和默写。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这些名言警句的理解。
三、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月亮的散文”。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教案1 一、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络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梦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赏月”局部1、出示画面一个词语描绘作者笔下的月光,相机引导学生结合画面,体会月色之美。
2、再读第2自然段,学生边读找出写得特别美的词,在下面加点。
3、组织交流,感悟月色的美。
4、配乐感情朗读。
三、精读“诵月”局部1、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2、多媒体出示诗句,引导理解品读诗句。
3、配乐感情朗读。
4、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诵月的诗句。
5、引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浸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四、精读“论月”局部1、小外甥眼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自由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2、指导读小外甥说的几句话,读出童趣。
3、读改编的诗歌,读出诗意。
4、想象: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呢?五、延伸拓展。
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教案2 教学目的1.理解“不假思索”、“绘声绘色”等词语;理解文中省略号和单句成段、省略提示语和衬托的写法;积累运用关于月的古诗词。
2.理解“凝望”、“出神”,体会小外甥望月的情景并想象朗读;在读文中,抓住细节、标点、特殊写法感受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有感情朗读。
3.想象写月亮的比喻和童话,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写作的美妙;在望月情境中,产生美妙的想象和写作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不假思索”、“绘声绘色”、“凝望”、“出神”等词语;体会小外甥望月的情景并想象朗读;在读文中,抓住细节、标点、特殊写法感受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并有感情朗读;积累运用关于月的古诗词。
《望月》教案设计
《望月》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体会作者对月亮的情感表达。
(3)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月亮的美。
(3)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理解诗歌的意象和寓意。
难点:分析诗歌的韵律和结构,体会作者对月亮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件:诗歌《望月》全文,图片、音频等辅助材料。
2.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3.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诗歌《望月》,了解作者和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放松心情。
(2)展示月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亮的联想。
(3)板书课题《望月》,介绍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诗歌(1)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韵律和节奏。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全班同学一起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3. 解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2)讨论诗歌的寓意和作者的情感。
(3)讲解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4.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月亮。
(2)分组讨论,创作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或故事。
(3)分享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望月》。
2. 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可以是散文、小说或诗歌。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诗歌和创作作业的质量。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望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瞳仁、不假思索、云絮”等词语。
2.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长江洪水灾情的紧急,初步领会人民子弟官兵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读通课文,理解词义,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谈话导入:出示月夜图,然后教师叙述:清幽的夜空,一轮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清辉。
有月的夜空是宁静而优美的。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和作者赵丽宏还有他的小外甥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感受望月的乐趣。
2.通过预习,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尝试学习,我来展示。
1.字词万花筒
(1)我会读。
清辉晶莹闪烁芦荡镀上外甥凝望
清幽旷远瞳仁不假思索比喻云絮船舱
①指名读词语
②理解部分难懂的词语
(2)我会写。
①指名说说哪些生字难写,注意点是什么?
②选择难写的字,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2.朗读训练营。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
3.结构梳理站。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自然段)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江中之月)第二段(3—20自然段)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诗中之月,想象之月)
第三段(21自然段)“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三、品味“江中之月”,对话启智。
1.师读课文,学生闭眼倾听,说说自己的感受,仿佛看到了什么?
2.仔细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哪一处描写深深吸引了你?画出相关的语句,写上自己的感受。
3.交流:
①景物:月亮江面芦荡树林
②山峰品读“安详”感受那份静静地美;品读“晶莹闪烁、跳动、伸展”等词,感受动态美,了解动静结合的写法。
③为什么称为“黑色的剪影”。
(月光下,树林、山峰等只留下黑色的轮廓,就像用黑色的纸减下来贴在远处。
)
④理解“镀”的意思:形容月光均匀地洒在物体的表面,而且还能闪闪发光,这一词的使用,更显出月夜的迷人。
⑤指导朗读,读出月夜的迷人。
四、课堂小结。
这一课,我们感受了“江中之月”的迷人,下一节课,我们再去品味“诗中之月”的清幽旷远以及“想象之月”的神奇。
五、作业超市。
1.抄写词语。
2.完成《补充习题》一到三大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感受月色之美,品味小外甥的奇妙幻想。
2、让学生主动感受诗文魅力,主动积累诗文,体会听说读写的乐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自我定向。
1.复习回顾,听写第二自然段。
2.相互交换批改。
二、品读课文,对话启智。
1.合作小贴士:
课文第二段,主要讲我和小外甥之间快乐地交谈,仔细读读这段文字,你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外甥,你又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画出相关的语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班级汇报。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班级汇报,对话启智。
△聪明好学(诗中之月)
①关注“挑战”,从挑战这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了解这些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天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思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思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寂寞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忧愁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思念
一轮明月,传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古诗的语言是凝练的,更是富有韵味的。
我们来学着作者和小外甥的样子来对诗。
③师生、生生对诗。
④月亮一直是古代文人雅士笔下的常客,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还有很多,
你能背几首吗?
⑤学生背诗。
△爱幻想(想象之月)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提问:“我”有没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问题?为
什么?
②出示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小外甥的比喻使作者感到
惊讶?(想象新奇,出人意外)
③聚焦“绘声绘色”,了解其意思。
④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读出小外甥的天真、可爱,富于想象。
⑤你觉得还可以把月亮比作什么?也展开你们的丰富想象吧!
三、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我”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我”会幻想些什么?(从小外甥的身上,他看到了祖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
2.感谢月亮,带给我们如此美丽的景象;感谢月亮,孕育出如此多情的诗篇;感谢月亮,让我们饱有如此美好的童心、童趣。
同学们,望月,读月吧,你会幸福地沐浴在月亮的清辉里,你会幸福地浸染在月的灿烂诗文中。
四、作业超市。
1.把自己关于“月亮”的想象写下来。
2.完成《补充习题》和《配套练习册》。
附板书设计:
“我”江中之月
望月诗中之月
小外甥想象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