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规范摘编
水准测量规范
高差/m +0.791 +0.793 +1.862 +1.866
进行方向
平均高差/m 高程/m +0.792 32.186 +1.864
备注
A Ⅰ
HA
2020/1/26
2.424 2.312
0.558 0.450 TP2
h2
TP1
Ⅱ
h1
D=1000m 大地水准面
C hAC HC
进行方向
TP3
h1
Ⅰ
2020/1/26
D=1000m 大地水准面
C hAC HC
测站 测点
BMA Ⅰ
TP1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2.014
1.223
高差/m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0.791
32.186
进行方向
后视读数 2.014
后视点
A
前视读数 1.223 前视点 TP1 h1
Ⅰ
HA
2020/1/26
hhb 0 f
如果不等于零,则高差闭合差为
fhf h
h
b
2020/1/26
各种路线形式的水准测量, 其高差闭合差均不应超过容许值, 否则即认为观测结果不符和要求。
不同等级的水准测量其高差 闭合差的容许值不同。
2020/1/26
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前进方向
a A
HA
大地水准面
B
b
2
2
1 h 1( 6.90 m 0 )3.45 m 0 22
h 3 .45 m 0
H H 3 . 6 m 5 3 3 . 1 6 m 2 8 3 . 4 6 m 5 CA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1.引言水准测量是地理测量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用于测量大地水平面的高程差。
一二等水准测量是水准测量中的高精度测量,要求测量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较高。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测量规范。
2.测量设备2.1 测量仪器:应根据测量精度要求选用精度较高的水平仪和高度仪。
2.2 校验仪器:测量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并应配备校验仪器进行现场校验。
3.控制点设置3.1 基准点:应选择相对稳定、不易受地质变动影响的地点作为基准点。
3.2 控制点密度:基准点应根据测区的大小和地形的复杂程度进行合理布设,控制点之间的距离不宜过大。
4.测量方法4.1 闭合水准测量:采用闭合环路的方法进行测量,以消除系统误差。
4.2 探测点设置:对测区内的高程变化较大的地点,应设置探测点进行测量,以提高测量精度。
4.3 测量过程:测量过程中应确保仪器水平仪和高度仪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干扰。
4.4 多次观测:对于重要控制点,应进行多次观测,并根据观测结果进行求平均值处理,以减小观测误差。
5.数据处理5.1 数据录入:测量数据应及时准确地录入计算机系统。
5.2 数据检查:对录入的数据进行仔细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5.3 数据处理方法: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包括精度分析、系统误差消除等。
5.4 数据输出:处理后的数据应进行输出和保存,以备后续使用。
6.成果报告6.1 报告内容:成果报告应包括测区的地形图、基准点分布图、高程图等。
6.2 报告要求:报告应清晰明了、准确完整,包括有关测量仪器和方法的详细说明。
6.3 报告提交:成果报告应在测量完成后的合理时间内提交给委托单位。
7.质量控制7.1 质量监督:对水准测量过程中的设备、人员和数据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质量的控制。
7.2 质量评定:对水准测量成果进行质量评定,根据测量精度要求进行评定等级。
8.安全措施8.1 人员安全:测量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遵守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规范
路线
视线 观 测 次 数往返较差、附合或
长度 水准仪水准尺 长度
环线闭合差
等级 /km
/m 与已知 符合或 平地 山地
点联测 环线 /mm /mm
等外
≤5
单面 DS3
2020/3/24
100
往返各 一次
往一次 ±40
L
±12 n
五、三、 四等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的技术要求
解决方法:
这时需要在两点间加设若干个立尺点, 分段设站,连续进行观测。
加设的这些立尺点并不需要测定其高程,它 们 只 起 传 递 高 程 的 作 用 , 故 称 之 为 转 点 , 用 TP (Turning Point)表示。
2020/3/24
进行方向
2.424 2.312
2.014 1.901
TP2
D=1000m 大地水准面
2020/3/24
C hAC HC
测站 测点
BMA Ⅰ
TP1
TP1 Ⅱ
TP2
水准尺读数/m 后视读数 前视读数
2.014 1.901
1.223 1.108 2.312
0.450
高差/m 平均高差/m 高程/m 备注
+0.791 +0.793
+0.792 32.186
(2)计算检核
为了保证记录表中数据的正确,应对记录表中 计算的高差和高程进行检核。
检查内容:
后视读数总和减前视读数总和的二分之一
高差总和的二分之一
平均高差总和
C点高程与A点高程之差 以上这四个数字应相等。
否则,计算有错。
2020/3/24
水准测量规范
如果不等于零,则高差闭合差为
fhf h
h
b
各种路线形式的水准测量, 其高差闭合差均不应超过容许值, 否则即认为观测结果不符和要求。
不同等级的水准测量其高差 闭合差的容许值不同。
三、水准测量的施测方法
前进方向
a A
HA
大地水准面
B
b
hAB
HB
提出问题: 当已知高程的水准点距欲测定高程点较 远或高差较大时,不能安置一次仪器即可测 得两点间的高差。
+0.792
32.186
+1.864
+1.213
+1.512 +1.516 -1.932 -1.934
+1.514 -1.933
3.计算与计算检核
(1)计算
AC两点的高差等于各测站的高差总和,即
hACh
则C点高程为:
HHh
C
A
AC
在本例题中: hAC 3.45m 0
H C3.5 63m 6
+6.900
+3.450
(∑a-∑b)/2=+3.450
∑(h/2)=+3.450
四、水准测量的等级及主要技术要 求
在工程上常用的水准测量有:
三、四等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
1.三、四等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常作为小 地区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和施工 测量的高程基本控制。
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等外水准测量
等外水准测量又称为图根水准测量或普 通水准测量,其主要用于测定图根点的高程 及作工程水准测量之用。
记录:李翔
测站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水准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规范水准测量是地理空间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高精度、高准确性、高实用性等特点。
为了保证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严格遵守水准测量规范。
一、设备要求:(1)水准仪应具备高精度、稳定性好、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能满足要求的测量精度。
(2)三脚架要坚固稳定,以确保测量仪器不受外力的影响。
(3)基准点要选取坚固、稳定的地面,避免受到地震、地面沉降等因素的影响。
二、操作要求:(1)水准标尺应垂直放置,确保读数准确。
(2)每个测量点至少观测3次,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减小误差。
(3)观测时要避免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观测过程中要保持团队的默契,配合操作,避免误差的产生。
三、数据处理要求:(1)水准线的调整要采用闭合回路法,以提高水准线的准确性。
(2)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时,要排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保证数据的质量。
(3)在进行水准网平差时,要注意对中误差进行检验,确保平差的效果。
(4)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观测校正、重力校正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以提高水准测量的结果精度。
四、结果应用要求:(1)测量结果要进行审核和验算,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2)测量结果要进行有效的保存和备份,以便今后的查阅和使用。
(3)测量结果要合理应用,为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提供准确基础。
总之,水准测量作为一项重要的地理空间数据采集方法,需要严格遵守水准测量规范,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在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过程中,才能获得高精度、高准确性的测量结果,为地理空间数据的应用提供可靠的基础。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 选定水准路线和水准点 水准路线应沿利于施测的公路、大路及坡度较小的乡村路布设。水准路线尽量避免 跨越 )--& 以上的河流、湖泊、沼泽等障碍物。 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下列地点不 — !"$" —
第十篇 测绘技术应用规范管理相关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 "%!’ —
第十篇 测绘技术应用规范管理相关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时,应在作业期中间增加这两项各一次。 !"# 仪器技术指标 仪器技术指标按表 ! 规定执行。
表!
序号
仪器指标项
" 标尺弯曲差 ’ 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 ( 标尺基、辅分划常数偏差 ) 一对标尺名义米长偏差 ! 标尺分米分划误差 * 调焦透镜运行误差 + ,角 # 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 . 竖轴误差 "% 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 "" 垂直度盘测微器行差 "’ 一测回垂直角观测中误差
"$%&& 禁止使用
’%- 校正,自平水准仪应送厂校正
"$!&& 禁止使用
%$!&& 禁止使用
% $ ’%’ $ %-
禁止使用 禁止使用
($%- 禁止使用
上表中自动安平水准仪磁致误差指自动安平水准仪在磁感应强度为 %$%!&/ 的水平 方向上的稳恒磁场作用下,引起视线的最大偏差。
* 水准观测
$"% 观测方法 $"%"%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 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 $"%"&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单程观测。 支线必须往返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 $"& 设置测站的要求 三、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尺承。观测应在标尺分划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 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表 * 规定执 行。
水准测量规范
水准测量规范-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水准测量水准测量:国家水准测量依精度不同分为一、二、三、四等。
一、二等水准测量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三、四等水准测量直接为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提供所必须的高程控制。
精度低于四等的水准测量称为等外水准测量。
本节阐述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布设形式、技术要求、选点埋石、外业施测和内业计算等有关内容。
一、水准路线的布设形式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所经过的路线称为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每隔一定的距离需要埋设一个固定点,称为水准点。
水准测量的目的就是以已知高程点为起算点,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水准点的高程。
根据已知水准点的情况和测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水准路线可以布设成以下三种形式。
(1) 附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进行水准测量,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上。
(2) 闭合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环形路线进行水准测量,测定沿线上水准点的高程,最后又回到该水准点。
(3) 支水准路线:从一已知高程的水准点出发,沿一条水准路线测定沿线上其他水准点的高程,最后不与任一已知高程点连测。
为了提高成果的精度及其可靠性,规范规定支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观测,且应限制支水准路线的长度。
(4)水准网二、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水准测量对所使用的仪器类型、水准路线长度、不符值或闭合差的限差等都有相应的规定,其中四等及等外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如表4-27所列。
三、水准路线选线和水准标石埋设(1)收集资料在确定水准路线布设形式之前,首先要收集已有的水准测量资料,包括水准路线图、水准点“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
而且还应到实地调查,确定已知成果可否利用。
(2)图上初步选线在测区已有的地形图上设计拟定的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应尽量选设在地势平坦、土质坚实、施测方便的道路附近,尽量避免通过水滩、沙土、易塌陷易受雨水冲刷的地区。
水准测量规范规定
一、水准测量的作业方式
现在沉降观测中大多使用高精度的数字水准仪,在控制网及首期观测中,多使用往返测。
其他各期观测中,多采用单程观测兼用中间点测量。
具体作业方式见下表:
二、建筑变形测量的等级、精度指标及其适用范围
我们大多数建筑物沉降观测中多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具体适用见下表:
三、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1、二等水准观测,应根据路线土质选用尺桩(尺桩质量不轻于1.5kg,长度不短于0.2m)或尺台(又名尺垫,尺台质量不轻于5kg,实际在沉降观测中,多用3kg尺垫)作转点尺承,所用尺桩数,应不少于4个。
特殊地段可采用测钉作为转点尺承。
2、观测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及重复测量次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16中规定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中规定。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一、引言水准测量是一种基本的测量手段,广泛应用于土地测量、建筑工程、地质勘探等领域。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是为了规范水准测量工作,提高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
本规范详细规定了水准测量的各项工作内容、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概述水准测量是通过测定大地水准面上各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的高程差值,从而确定地面上各点的高程位置。
水准测量主要包括一、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其中一等水准测量是最精密的,四等水准测量是最简单的。
本规范重点介绍了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
三、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水准仪或测量水准管来测定水准点的高程值,通过比较各水准点的高程值,计算出高程差值,得到地面上各点的高程位置。
水准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依赖于测量设备的精度和测量方法的正确与否。
四、水准测量的准备工作1.测区选择根据工程需要和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选择适合的测量范围。
一般情况下,三等水准测量适合于城市和平原地区,四等水准测量适合于乡村和丘陵地区。
2.设站选择根据测区的地形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设站点,要求站点地势平坦,视线通畅,避免建筑物和高大树木等障碍物。
3.设备准备准备好水准仪、三角尺、三脚架、水准杆等测量设备,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4.人员培训对水准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测量设备的使用方法、测量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方面的培训。
五、水准测量的具体操作1.设站在设站点上架设水准仪,对水准仪进行调平和校正,使其准确指向水准点。
2.观测根据测区的地形地貌和测量要求,按照测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进行高程值的观测。
3.书写记录观测数据要及时书写记录,并进行审核,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数据处理对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各个水准点之间的高程差值,并绘制等高线图。
六、水准测量的质量控制1.设备检查水准测量前要对测量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完好性。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以下是 8 条关于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1. 水准测量时,仪器得摆稳当啊!比如说就像盖房子,根基不稳怎么行呢?咱在测量的时候,如果仪器晃晃悠悠的,那测出来的数据能准吗?肯定不行呀!所以仪器的稳定至关重要。
2. 你知道吗,读数得读仔细喽!这就好比咱们看书,一目十行能行吗?读数不准确,那后面的工作不就都乱套啦!比如看到一个数值,可千万不
能读成哇!
3. 测量的路线规划也很重要呀!这就像走路一样,得有个明确的方向。
如果路线乱七八糟的,不仅耽误时间,还可能出错呢!比如说一会儿走直线,一会儿又绕弯,这不是找麻烦吗?
4. 立尺的位置得选对哦!想象一下,就好像是给运动员安排跑道,位置不对怎么比赛呢?立尺偏了那么一点,测量结果可能就差好多呢!
5. 水准测量不能着急呀!急急忙忙的能做好吗?就像做饭,火急火燎的能做出美味佳肴吗?得一步一步慢慢来,稳稳当当的。
6. 数据记录可千万别出错啊!这就像是记账,记错了可就麻烦大啦!比如说把 5 写成 6,那后面的分析不就都错啦!
7. 对环境因素也要注意呢!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好像是戴着墨镜看东西,能看得清楚准确吗?风大呀、雨大呀,都可能会影响测量的精度。
8. 测量人员的操作得规范呀!这就如同开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一样。
要是随心所欲地操作,那测出来的数据还能靠谱吗?不规范的操作绝对不行哟!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每一项都很关键,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所以一定要特别认真、严谨地对待!。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范本模板】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
1 一般规定4.1。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4。
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4.1。
3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
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1。
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
4的规定。
表4。
1。
4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水准测量等级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mm)符合水准路线平均长度(km)水准仪等级水准尺观测次数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偶然中误差M△全中误差Mw与已知点联测附合或环线一等±1 ±2 35~45 DS1 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4二等±2 ±4 2~4 DS1 瓦尺或条码尺往返测各一次往返测各一次±8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4.1.5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6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4.1.7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B。
0。
1、图B。
0.2、图B。
0。
测量规范——精选推荐
测量规范施⼯测量规范⼀、平⾯⾸级施⼯控制点测区内⾄少有三个D级控制点作为⾸级控制点或不低于E 级GPS平⾯控制点作为施⼯控制点。
⾸先对已有⾸级GPS控制点按国家E级要求进⾏点位复核,测量结果符合D级精度要求。
当施⼯控制GPS点远离测区边界距离⼤于10KM或⼤于GPS测程,应按国家E级GPS规范布设测区施⼯控制⽹,控制⽹为闭合⽹或全⾯⽹。
1、选点点位应在基础稳定、净空条件较好、保证视场障碍物仰⾓⼩于150,便于架GPS接收机的位置。
点位应远离⾼压线100m,远离⼤功率⽆线电发射源300m,同时。
应考虑周围⾼⼤的地物(如楼房、⼤桥、⼭头等)、地形对⽆线电的影响,点位应尽量选择⾼点。
选好点后埋设测量标志点,点位的埋设按国家四等要求。
同进做好点之记。
2、观测(1)、观测应满⾜下列条件:①、卫星⾼度⾓应不⼩于150;②、观测时应不少于30min;③、采样间隔应为15~60s;④、观测卫星数应不少于四颗,卫星分布象限应不少于⼆个;⑤、观测时点位⼏何图形强度因⼦(PDOP值)应不⼤于8;⑥、使⽤单频接收机时,基线长度应不⼤于20km。
⑦、观测记录格式统⼀采⽤下列格式3、数据处理⼆、⾼程控制测量测区内⾄少有三个Ⅲ等⾼程控制点作为⾸级控制点或不低于Ⅳ等⾼程等控制点作为施⼯控制点。
⾸先对已有⾸级⾼程控制点按国家Ⅲ等要求进⾏点位复核,测量结果符合Ⅲ等精度要求。
当测区⾼程控制点远离测区边界距离⼤于10KM或⼤于GPS测程,应按国家E级GPS规范布设测区施⼯控制⽹,控制⽹为闭合⽹或全⾯⽹。
确定⾼程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个测区应采⽤同⼀⾼程基准,本测区采⽤珠基⾼程系统;控制⽹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路线或结点⽹等形式,困难地区可布设成⽀线形式;⾸级⾼程控制点应埋设永久性标⽯。
控制点的位置应⾼于⾼⽔位线,并应选择在地基稳固、便于观测和埋设标⽯的地点。
对于三、四等不准点,严禁在河岸⼤堤上埋设标⽯。
三、四等⽔准点应绘点之记。
⽔准测量测站的观测顺序应为:三等:后-前-前-后四等与图根:后-后-前-前图根⽔准也可使⽤单⾯⽔准尺观测。
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高程控制测量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4.1 一般规定4.1.1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测量应采用统一的高程系统,并应与现有城市高程系统相一致。
4.1.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控制网为水准网,应分两个等级布设:一等水准网是与城市二等水准网精度一致的水准网,二等水准网是加密的水准网。
现有城市一、二等水准点间距小于4km时,应一次布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二等水准网。
4.1.3 水准网应沿线路附近线路布设成附合线路、闭合线路或节点网。
二等水准点间距平均800m,联测城市一、二等水准点的总数不应少于3个,宜均匀分布。
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水准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2 采用数字水准仪测量的技术要求与同等级的光学水准仪测量技术要求相同。
4.1.5 水准点应选在施工影响的变形区域以外稳固、便于寻找、保存和引测的地方,宜每隔3km埋设1个深桩或基岩水准点。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6 当水准路线跨越江、河、湖、塘且视线长度小于100m时,可采用一般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观测;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进行跨河水准测量。
跨河水准测量可采用光学测微法、倾斜螺旋法、经纬仪倾角法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法等,其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的相关规定。
4.1.7 水准点标石和标志应按本规范附录B中的图B.0.1、图B.0.2、图B.0.3和图B.0.4的形式和规格埋设适宜的水准标石。
水准点也可以利用精密导线点标石,墙上水准点应选在稳固的永久性建筑上。
4.1.8 水准点标石埋设结束后,应绘制点之记,并办理水准点委托保管书。
4.1.9 对已建成的水准网应定期进行复测,第一次复测应在开工前进行,之后应一年复测一次,且应根据点位稳定情况适当调整复测频次。
复测精度不应低于原测精度,高程较差不应大于倍高程中误差。
水准仪操作规范
水准仪操作规范
一:测量
1、高差测量:
(1)安置仪器于A、B中间。
(2)垂直安放标尺于A点,用中丝读数为a。
(3)垂直安放标尺于B点,用中丝读数为b。
(4)A、B两点高差值为a-b
2、距离测量:
(1)瞄准标尺,读取视距丝间距L,单位:cm
(2)仪器至标尺距离等同L值,单位:m
3、方向角度测量:
(1)视距丝竖直瞄准目标A,读取角度值a,
(2)转动望远镜瞄准目标B,读取角度b,
(3)AOB=a-b
二:仪器检校与调整
1、圆水泡检校
(1)调整脚螺丝手轮置中圆水泡。
(2)仪器转动180度,圆水泡应在中心,否则需校正
校正方法:
(1)旋转脚螺丝手轮,使气泡向刻划圈中心移动,偏移量1/2
(2)使用内六角扳手调整水泡螺钉,使气泡移至中心
2、i角检校
(1)安置仪器于A、B中间位置,A、B标尺相距约30-40m,读数分别为a1、b1 (2)将仪器移至距A约2m处,读数分别为a2、b2
(3)计算b2’=a2-(a1-b1),如果b2’=b2说明视线水平无须校正
(4)如果b2’≠b2,需进行校正
(5)仪器瞄准B标尺,取下目镜罩,调整分化板校正螺钉,使视距丝中丝与b2’重合(6)重复以上检校步骤,直至| b2’-b2|<3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 级 三 等 四 等
观测 方法
基、辅分划(黑 红面) 读数的差
基、辅分划(黑 红面)所测高差 的差
单程双转点法观 测时,左右路线转 点差
检测间歇 点高差的 差 3.0 5.0
中丝 2.0 3.0 — 读数 光学 1.0 1.5 1.5 法 测微 中丝 3.0 5.0 4.0 法 读数 法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线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限差表
测站观测限差表
单位: m
等级
仪器类型
视线 长度 ≤75 ≤100 ≤100 ≤150
前后视 距 差
任一测站上 前后视距差 累积 ≤5.0 三丝能读 数 视线高度
数字水准 仪重复次 数 ≥3 次 ≥2 次
三等
DS3 DS1、DS05 DS3 DS1、DS05
≤2.0
四等
≤3.0
≤10.0
三丝能读 数
注:相位法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可以为上表中数值减少一次,所有数字水 准仪,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暂时停止测量,直至震动消失,无法回避时应随时 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全中误差限差表
单位:mm
测量等级 ������∆ ������W
三等 3.0 6.0
四等 5.0 10.0
三、2 3 4 5 6 标石类型 混凝土普通水准标石 岩层普通水准标石 混凝土柱普通水准标石 钢管普通水准标石 墙角水准标志 道路水准标石 适用地区 土层不冻或冻土深度少于 0.8m 的地区 岩层出露或埋入地面不深于 1.5m 处 冻土深度大于 0.8m 的地区 坚固建筑物或直立石崖处 道路肩部
单位:mm
符合路线或环线闭 等级 测段、路线往返测高 差不符值 测段、路线的左右 路线高差不符值 平原 合差 山区 检测已测测段高 差的差
三等 四等
12 K 20 K
8 K 14 K
12 L 20 L
15 L 25 L
20 R 30 R
注:K—路线或测段的长度,单位为千米(km); L—符合路线(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R—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 山区指高程超过 1000m 或路线中最大高差超过 400m 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