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中学养成教育新探_王艳苓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化教育实践探究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化教育实践探究一、申报单位介绍(此处简要介绍申报单位的背景、规模、教育理念等,突出单位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和特色。
)二、课题背景与意义1. 课题背景(1)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现状: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大量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如生活习惯、心理健康、学业压力等。
(2)生活化教育的理念:生活化教育强调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教育改革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课题意义(1)理论意义:本课题将深入探讨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化教育的内涵、特点和实施策略,丰富我国教育理论体系。
(2)实践意义:本课题旨在提出一套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化教育实践模式,为我国农村教育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3)社会意义:通过生活化教育实践,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1. 研究目标(1)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面临的挑战。
(2)探讨生活化教育的内涵、特点和实施策略。
(3)提出一套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化教育实践模式。
(4)评估生活化教育实践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发展的影响。
2. 研究内容(1)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和学习挑战的分析。
(2)生活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
(3)生活化教育实践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
(4)生活化教育实践的效果评估与改进策略。
四、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生活化教育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2)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深入剖析其生活化教育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3)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实证数据。
(4)实验研究:在选定的学校开展生活化教育实践,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成长变化。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
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一、本文概述《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缓解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诸多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本文将首先回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历程,梳理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农村寄宿制学校在管理、教学、生活设施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包括政策支持不足、资金投入不够、教育观念落后等因素。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从政策、资金、管理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例如,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硬件设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望推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为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的认识,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的关注,共同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二、文献综述在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的研究中,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寄宿制学校的起源与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
关于寄宿制学校的起源与发展,有研究者指出,寄宿制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寄宿制学校逐渐从城市向农村延伸,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农村寄宿制学校在规模上不断扩大,但在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贺进镇岳庄小学课题组一、课题名称:农村中学寄宿学生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二、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现代文明社会,不但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更需要高素质的国民,构建健康、和谐、文明的社会对国民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教育无疑应当成为国民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个方面的主要任务明确要求: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这些方针政策为本课题的提出、研究与实验指明了方向。
这对我们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校地处武安市贺进镇偏僻的桃源沟后八村,走读的小学生突然寄宿就读,她们都来自农村,由于受到原来居家生活小环境的影响,她们的道德水平和行为习惯大相径庭:她们懂礼尊师,朴实厚道,珍视友谊、崇尚劳动,热爱学习。
可是普遍存在着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缺点。
生活能力差表现为:一是宿舍卫生差。
走进学生宿舍,一片混乱,她们不会打理品,哪些是生活用品。
二是动手能力差。
有的学生自己不会洗衣服,把脏衣服打包回家,让人代洗。
她们生活习惯不好表现为:就寝时间随意性强,有的早晨不愿起床,晚上不愿入睡,不但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其它人;乱倒脏水,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纸屑;饮食习惯不好,互相攀比,践踏花钱,食堂里倒掉的饭菜多,某些学生甚至有吸烟酗酒现象;公共意识差,浪费水电,践踏草坪,涂刻课桌、乱画墙壁,高声喧哗,购买饭菜不自觉排队,上下楼道左冲右撞。
农村寄宿制中学精细化管理探索
农村寄宿制中学精细化管理探索作者:王孟坤来源:《学周刊·B》2014年第01期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的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数量、寄宿学生人数急剧增加,这就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
鉴于此,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我校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了精细化管理方法。
本文中笔者就从三方面对如何更好地运用此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教学管理;农村寄宿制;精细化管理农村中学寄宿制是为了调整学校布局而实施的。
实行农村中学寄宿制解决了制约布局调整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拓宽了素质教育实施的时间和空间,为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平台。
与此同时,学生每天24小时在校学习生活,原本家庭、社会的一些责任也落到了学校身上,这就给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精细化的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创建名牌学校的必然途径。
“精细”是精密细致之意,“精细化管理”就是用精心的态度实施细致的管理过程,是精益求精的追求。
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自2012年实行寄宿制以来,在精细化管理上不断探索、研究,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成效,逐步成为了一所成绩优异的品牌学校。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首要的任务是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我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爱心育学生成才,关心促教师成长,艰苦奋斗,精细管理,创建农村一流品牌学校”的办学思想。
在管理中,我校围绕办学思想实施了精细化管理,将管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做到了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处处有人管,管理系统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构建一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进取的干部、教师队伍思想必须靠人的执行才能有意义,学校的发展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
在干部队伍打造上,领导班子要带头,以身作则。
“为政之本在于得贤。
”副校长王建水同志年近五十,在教学管理上一丝不苟,在教学研究上孜孜以求,带动了广大教师钻研教学、研究教法的积极性;程会峰校长年轻力强抓学生管理,与学生同吃同住,把德育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各处在干部任用上坚持能者为上,心里装着老师、学生、工作,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
让寄宿制学校成为学生“幸福的家”——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管理问题探究
采用更多 的惩罚式 管制 , 对学生的 治县猪场 乡中心小学调研 时 , 心理疏导 和问题预设 明显缺乏 他
一 ~ … … … … … ” …
。
们认 为 , 只要学生 “ 不出事 ” 就万事 体育活动场地 , 缺乏基本 的体育器材 ; 图 书馆里 的图书资源亦相 当匮乏 。一 些学 校甚 至无 力配备多媒体教学设 备。我们 在调研 时发现 , 在农村 寄宿制学校 , 属于 大吉。在对教师的管理上 , 他们把学生的
3 . 管理 观念 滞后 、 制 度 欠缺 ,
学校 难 以 成 为 学生 “ 和 谐 的 家”
很多农村 寄宿制学校没有标准 化的
2 0 1 2年 ,笔者参加 了 自治 区 教育厅组织 的广 西义务教育学校 结构布局调整工 作调研 ,发现 目
农村 寄宿制学校 的管理表 现 为标 准化 、 封 闭化特征 , 缺少 一定 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 这样 的管理容 易导 致师生个性 的丧失和各 种矛 盾 的加剧。一些农村寄宿制学 校 , 没有 根据学校性 质的变化 制订新 的管理措施 , 而是延续 了原来农村
前 的农村 寄宿制学校 中存在 不少 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
、
目前 农 村 问题
1 . 基础设施不足 , 学校 难 以成 为 学 生“ 安 全 的 家”
学校 的旧观念和管理模式 。 在对学
生的管理上 , 他们满足于把 自己定 位为“ 看管者 ” 角色 , 对“ 问题学生” 作 者李红 /
努力放在应试主要科 目的教学组织上 , 较
学 生综合 素质培 养类 的课程 如英 语 、 科 学、 美术 、 音乐等普遍不 能按照 国家课程 计 划开齐 、 开足。在教学方式上 , 这些学 校依然 以黑板加粉 笔加教师满堂灌地讲
为农村寄宿生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三、 开 展丰 富活动 。 让 农 村 寄 宿 生 生 活 更 快 乐
由于寄宿 生长期 住校 , 难免 有时感 到寂 寞 , 甚至 想家 , 我 们就 积极创造 条件 丰富他们 的课余 生活 , 让他 们生 活得 充实 并学有 所得 , 健康 成长 。结合农 村学校 特点 , 学校 组建 “ 农村 青少 年宫” 、“ 留守 儿 童之 家 ” 。项 目包括 球 类 、 棋类 、 舞蹈、 绿色 网吧 、 书法 、 艺 术类 、 影评 等 2 O多 个 , 活 动 项 目全 开 放 , 学生 可以利用 课余 时 间 自愿参 加 任何 活动 。还有 晚上 组织 学 生 进 行 课 外 阅读 、 下 午 开展 “ 每 日一 长 跑 ” 体 育 活动 、 中 午 开 展 每 日一 歌 等 , 每周 开展“ 周末读 书班 活动” , 开放 “ 爱 心 书 屋” , 激励孩 子多读 书 、 读 好书 、 好读 书 ; 他 们 感 觉 生 活 在 学 校 就像 生活在 自己家 一样 。 针对 寄宿生 留校时 间 较多 , 缺少 与家 长 的沟 通 , 存 在 家 庭 教育 、 亲情 缺乏等 问题 , 注重 利 用 春节 、 清明、 中 秋 等 农 村 家 长返乡 相对集 中 的传 统节 日, 举 办家庭教 育专题 等 讲座 和 咨 询活动 , 着 力提高 广大 家 长及 监 护人 的家 教水 平 , 让 家 长 意 识到关 心孩子 不能 只满足于他 们 的生活需 求 , 还要 学会 并 掌 握与孩 子沟通 的技 巧与 方 法 , 平 时应 多 借 助 书信 、 电话 关 心 孩子 , 呵护 成长 中的孩子 。 利用 周末有 的寄 宿生不 回家 , 值 日老 师 组 织 学 生 到 街 道 等 地方宣 传道 德规范 、 帮 助 有疾 病 的 同学 募 捐 , 树 立 了 学 生 的 自信 , 让 学 生 形 成 了健 康 的 社 会 心 理 ; 组 织 学 生 上 山 种 植 树木、 下地 收割庄稼 、 挖红 薯 、 到菜 地 锄草 , 让 学 生 们 亲 身 实 践, 感 悟 到 劳 动 的艰 辛 , 懂 得 了 劳 动 的 光 荣 。 组 织 学 生 结 合 实际 , 开展研 究性 学 习 , 探 究 当地 的风 俗人 情—— 佛 节 的 由 来, 挖掘周边 旅游 资源一 仙公 山的传说 、 土楼 的开发 , 研究 当 地 的特 产一 中草药 的种植 , 调查 家庭 作 坊 的产 生 与发 展 , 调 查周边 地 区计 生政 策 的落 实 和环 境治 理 的情 况 。帮 助学 生 走进社 会 , 了解 民风 民俗 、 特 色特产 , 开 阔 了学 生 的视 野 。
浅析农村小学寄宿制养成教育
、
( 一) 寄 宿制 学校加 强养 成教 育是 学 生成 长规律 的 内在要 求 寄 宿 制 学 校 学 生 在 校 时 间多 . 学生生活在学校 , 学 习 在 学 校, 活动 在 学 校 , 学 校 给 学 生提 供 了一 个 自主生 活 实 践 的 空 间 。 但如果寄宿生的吃、 住、 行、 生 活 得 不 到妥 善 合 理 的管 理 , 那 么, 学 校 的教 育 教 学 工 作 就 无 从 谈 起 . 无论从人 的成长规律 . 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 素 质 教 育 的要 求 . 寄宿 制 学 校 必 须 加 强 学 生 的 养成 教育 。 ( 二) 寄 宿制 学校 加 强 学生养 成教 育 弥补 了家庭教 育 的不足 素 质 教 育 的首 要 任 务 是 教 育 学生 学会 做人 。 现 在 的 孩 子 独立生 活能力很差 . 不会做饭 , 不 会洗衣服 . 不 会 料 理 自 己 的 起 居 和 安 排 自 己的 生 活 , 缺 乏 必 要 的 独 立 生 活 能力 。 有 的孩 子 虽 然 知识 丰 富 , 头脑发达 , 但 因缺乏独立生 活能力 , 成 了 由人 供 奉 的“ 天才” 。学 生 的生 活 自理 能力 引 出 的一 系列 问题 是 家 庭 教 育 和 学 校 教 育 都 面 临 的一 个 严 峻 的 问 题 ,要彻 底 改 变 这 种状况 , 就要 对 学 生 进 行 养 成 教 育 。 寄 宿 制 学 校 进 行 养 成 教育 有其潜在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 能弥补家庭教育 、 社 会 教 育 中 的
一
7 3 0 7 1 1 )
高教育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多 种 途径 。 抓 好 学 生 养 成 教 育 现 代 教 育 家 叶 圣 陶先 生 说 : “ 教 育 是 什 么 ,往 简 单 方 面 说, 只需一句话 , 就 是要 养 成 良好 的 习惯 。 ” “ 从 小 学 老 师 到 大 学教授 , 他们 的任 务 就 是 帮 助 学 生 养 成 良好 的 习惯 , 帮 助 学 生 养成政治方面 、 文 化 科 学 方 面 的 良好 习 惯 。 ” “ 德 育 就 是 要 养 成 良好 的行 为 习 惯 . 智 育 就 是 要 养 成 良好 的学 习 习惯 , 体 育 就 是 要 养 成 良好 的锻 炼 身 体 的 习 惯 。 ” 养成 教育 关 系 学 生 的健 康 成
农村七年级寄宿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
农村七年级寄宿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一、前言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地区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其独特的教育环境和管理特点给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带来了挑战和机遇。
而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面临着青春期的变化和自我认知的加深,需要更多的自主管理和学习能力。
本文将探讨农村七年级寄宿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现状和研究对策,希望能够为提高农村寄宿学校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农村七年级寄宿学生的管理现状1.管理困难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一般条件较差,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学生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许多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纪律不够重视,表现出较大的自我放任和不自觉性。
2.班级自主管理不足在农村寄宿学校中,七年级学生的班级自主管理水平一般较低,班级规章制度落实不够,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普遍缺乏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能力。
班级纪律不够严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自律性较差。
3.师生互动不畅在农村寄宿学校中,师生互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重心较大,难以平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够畅通,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感不强。
1.强化班级规章制度建设针对农村寄宿学校七年级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需要,应加强班级规章制度建设,明确学生行为规范和生活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表现和生活习惯。
学校可以通过成立班级管理委员会,培养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和参与能力,从而提高班级的自律性和规范性。
2.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农村寄宿学校应多渠道开展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在班级活动和生活中能够主动参与,形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能力。
学校可以开展学生干部竞选和市民课程等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增强自信和责任心,提高自主管理的能力。
为了提高农村寄宿学校七年级学生的班级自治管理水平,学校应加强班级文化建设,通过文艺和体育活动等形式,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归属感,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自主管理和个性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
用爱呵护用心浇灌走农村寄宿制特色之路
用爱呵护用心浇灌走农村寄宿制特色之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山区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日渐增多,催生出了学校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他们都是只能留守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等现象。
经近四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我校的留守儿童人数几乎过半,面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通过几年来辛勤努力,学习启动了“用爱呵护、用心浇灌,走农村寄宿制特色之路”的办学思路取得了可喜成绩。
现就主要做法谈几点感受与同行共勉。
一、摸清情况,确立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镇内及周边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一些成功人士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大量生源外流,一部分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读书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地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助看管,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
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面对现状,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
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下,学校就提出了“用爱呵护、用心浇灌,走农村寄宿制特色之路”的办学思路。
二、工作措施1、倾力投入改善条件为办好寄宿制学校,确保学生有良好的住宿与生活环境。
学校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投入近三千万元实施了整体迁建于去年投入使用,今年再配备楼道24小时学生直饮用水设备,成立渝电春苗学校,目前学校的硬件设备已达到或超过城市学校标准,今年5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五个校园建设”合格验收,给留守孩子创造了“家庭式的生活、校园式的学习”的良好环境,让留守孩子不再孤单,让爱浸润每一个孩子心灵,在关爱中快乐、健康成长!2、加强管理,完善机构学校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程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拟定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扎实为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真正使学校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课题论证(精选五篇)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课题论证(精选五篇)第一篇:《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课题论证《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课题论证一、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侧重从操作层面上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研究,尤其注意对寄宿学生的人文关怀、身心管护、校园生活、人性化管理以及生活教师、技能教师与文化课教师的职能界定、工作流程等方面的研究,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提供有较强现实意义的建议。
2、寄宿是一种消费,由学校提供的寄宿是一种服务,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是一种服务化的管理。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寄宿制学校在国内外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国外,古代欧洲的神学院、教会举办的孤儿院、王室创办的各种学院等等,大都提供寄宿服务。
在中国,从西周开始兴办太学、书院,逐渐形成郡设学、县设校、乡设痒、聚(村)设序的办学格局。
由于受地理位置和交通工具的限制,入学的学生大都要寄宿。
但相比较而言,提供集中的、归属学校管理的寄宿服务,我国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
从清末兴办新学至今,我国提供寄宿的学校多为大中专院校和部分中学。
从小学起就提供寄宿则是近多年来出现的新问题。
2006年国家出台了《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学校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了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缺少理论指导。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当前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成果很少,侧重操作层面的研究不少但却各自为战,不成章节。
自从我国提出“优化教育结构、调整教育布局”以来,建设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成了各级政府的首选政策,这是一定范围内社会分工向专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因此,加强寄宿制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成了当前形势下的一项急务。
这项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实用性。
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创新点1、研究目标:为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的管理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操作层面上的建议。
2、研究内容:(1)寄宿制学校的历史沿革(略);(2)建办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的现实必要性(略);(3)符合寄宿制学校管理需要的软、硬件建设(略);(4)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卫生管理、饮食管理、住宿管理、教师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人文关怀、家校联系等方面的内容(详);(5)信息化在寄宿服务中的量与度(详);(6)其它相关问题(包括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发展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
中小学课题申报书: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发展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构建一套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体系,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探讨一套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其教育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三、研究内容1. 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特点,包括生活环境、学习习惯、心理状况等方面。
2. 研究国内外关于全面发展教育课程体系的相关理论,为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理论支持。
3. 调研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的课程设置,总结其优点和不足。
4. 设计一套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
5. 对这套课程体系进行试点,评估其效果,并对试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收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全面发展教育课程体系的相关文献,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实地调研:对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课程设置、教学现状等,为课程体系设计提供现实依据。
3. 比较研究:分析现有农村寄宿制学校课程体系的优缺点,为设计新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4. 试点研究:在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新设计的课程体系,评估其效果,对试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五、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寄宿制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体系。
2. 为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3. 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3个月):收集文献资料,进行文献研究。
2. 第二阶段(第4-6个月):实地调研,比较研究。
3. 第三阶段(第7-9个月):设计新课程体系,制定试点计划。
4. 第四阶段(第10-12个月):实施试点,评估效果,总结分析。
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调查与分析
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调查与分析随着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选择在寄宿制中学接受教育。
然而,由于农村寄宿制中学的发展相对滞后,学校的适应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教育改革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农村寄宿制中学的发展历程农村寄宿制中学是为了解决农村学生上学难的问题而设立的一种学校形式。
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深入,寄宿制中学逐渐成为农村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农村寄宿制中学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习环境1. 人文环境农村寄宿制中学的学习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施、教师队伍、学习氛围等方面。
由于学校经济条件限制,一些农村寄宿制中学的教学设施比较简陋,教学设备不完善。
而且,一些学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由于学生家庭背景的不同,学校的学习氛围也不够浓厚,学习积极性较低。
2. 生活环境除了学习环境,农村寄宿制中学的生活环境也备受关注。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一些学生在返校和放假时存在困难。
同时,由于学校宿舍条件有限,学生生活质量不高,存在安全隐患。
三、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1. 学习适应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在学校适应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学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在适应学校的教学节奏和难度上存在困难。
此外,由于学生背景不同,学校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存在差距,造成学习适应不足。
2. 生活适应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在学校生活适应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学校生活条件有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住宿等方面存在不便。
同时,由于学生家庭条件不同,一些学生在适应学校的生活规律和管理上存在困难。
四、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1. 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学校应该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研究计划
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研究计划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聊聊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农村中学寄宿制学校家校共育研究计划。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计划是什么。
简单来说,这个计划就是要让家长和学校老师一起努力,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
那么,这个计划到底有多重要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
二、家校共育的重要性1. 家校共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咱们都知道,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而家校共育就是要让家长和老师一起监督孩子,确保他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慢慢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后在学习上就会更加得心应手。
2. 家校共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品德除了学习之外,品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校共育就是要让家长和老师一起教育孩子,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尊重他人,诚实守信。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3. 家校共育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寄宿制学校里,孩子们需要与同学们相处,学会与人沟通、合作。
家校共育就是要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关注孩子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解决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这样一来,孩子们就能在人际关系上更加得心应手,为今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实现家校共育1.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要想实现家校共育,首先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家长和老师要经常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家校之间的合作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
2. 举办丰富的亲子活动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亲子活动。
比如,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做手工、画画,或者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汇演等。
这样一来,家长就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增进彼此的感情。
3. 加强家长培训为了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家长培训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家长可以学到更多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2024年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学习心得模版(2篇)
2024年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学习心得模版作为一个学生在2023年的农村寄宿制学校,我有幸亲身经历了这个特殊的学习环境,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进步。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一些心得。
首先,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校领导的智慧和决策。
在我们学校,校长和各级领导能够合理地安排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教育质量。
他们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进步,而且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定期组织各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他们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设各种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掌握知识和技能。
其次,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也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专业教学。
在我们学校,老师们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不仅教授知识,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他们总是耐心地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同时,老师们也注重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状况,积极引导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正是这些爱心和关怀让我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激发了我们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此外,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们需要独立完成各项任务,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
学校通过制定明确的纪律和规定,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校也注重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和团队意识,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支持和合作。
这种培养方式对于我们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我们在学习上更加主动和积极,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最后,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还需要与时俱进,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管理效果。
在我们学校,学校引入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这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也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同时,学校建立了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在家中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在线完成作业和交流问题。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石,而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在过去存在着普及率低、教育质量欠佳、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
同时,农村孩子由于学校距离家较远,容易因为交通不便而造成通勤不便、作业难以完成、睡眠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逐步推行寄宿制学校,即建设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使得农村教育获得全面提升,接下来我们将围绕这个话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实施情况、现有问题及解决方案,深入分析农村寄宿制学校对提高子女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以及对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可为政府、学者、教育工作者等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南,更好地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进程。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法,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包括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等方面的数据。
同时,研究内容将深入探究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如何提高农村文化教育水平、促进农村发展以及解决农村孩子教育难题等问题。
四、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次研究,预计可以对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现状做出系统的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在此基础上,可以更好地促进义务教育在农村地区的普及和提高,同时有望在实践层面推进农村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满足城乡差距的发展要求。
五、研究进度1. 阶段一(2021年3月-4月):文献阅读,确定研究目标和问题。
2. 阶段二(2021年5月-7月):进行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并分析收集到的数据。
3. 阶段三(2021年8月):撰写研究报告,进行讨论、汇报及改进。
六、参考文献1. 陈慧玲. 乡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现状及对策[J]. 教育视野, 2018(10): 98-99+102.2. 郝逸枫. 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福州大学, 2019.3. 陈建国, 杨慧芬. 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的优化及其建设[J]. 教育攻关, 2020(09): 138-139+143.4. 辛静, 马艳.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 中国教育, 2019(19): 53-54.5. 翟海燕, 吕超. 农村小学寄宿制改革研究[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02): 53-55.。
农村寄宿制班级管理工作初探
农村寄宿制班级管理工作初探
颜峻文
【期刊名称】《广西教育》
【年(卷),期】2005(000)11B
【摘要】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一所中学所覆盖的生源地域半径相对较大,有的学生为了读书往往要翻过几座山,走几十里的山路,千辛万苦才能到学校,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便应运而生。
【总页数】2页(P5,18)
【作者】颜峻文
【作者单位】平乐县福兴乡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5.1
【相关文献】
1.农村寄宿制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语言激励艺术 [J], 马荷花
2.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初探——以甘肃酒泉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例 [J], 邱学礼
3.农村寄宿制班级管理工作初探 [J], 颜峻文
4.农村寄宿制小学班级管理初探 [J], 濮生成
5.农村寄宿制学校高中班级管理初探 [J], 高原;张艳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齐玉银
【期刊名称】《甘肃教育》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作为从根本上解决制约西部农村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瓶颈”的一项重大举措,受到了西部农村地区的广泛关注和欢迎。
武威市凉州区实施这项建设工程以来,为了使这一“民心工程”能够长期发挥最大效益,努力端正办学方向,狠抓学校日常管理,积极探索有效管理办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总页数】1页(P17)
【作者】齐玉银
【作者单位】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甘肃武威7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7
【相关文献】
1.德育为先,提升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水平
2.浅谈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教育的几点策略
3.如何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困难
4.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法治不足及其治理
5.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几点思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问题的调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农村孩子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了到城市寄宿制初中就读。
然而,在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寄宿制初中。
学生的行为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家长监管问题等都是制约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问题,以便为学校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选题意义1、为学校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2、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保障。
学生管理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研究学生管理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保障和照顾,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3、为家长提供参考和建议。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通过研究学生管理问题,可以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的管理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参考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问题和对策,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家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看法和建议,为研究问题提供定量数据支持。
3、个案分析法。
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了解具体学生和学校的管理情况,深入探究学生管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
四、研究内容1、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及问题。
主要研究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的行为问题、学习习惯问题、家长监管问题等。
2、学校管理对策及实践。
主要研究学校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的具体对策和实践,包括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流程、强化学生心理健康等。
3、家长监管对策及实践。
主要研究家长对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的具体对策和实践,包括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参与度、加强监管等。
五、论文结构与进度安排本论文预计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1、研究背景和意义2、研究目的和内容3、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第二章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及问题1、农村寄宿制初中学生管理现状2、存在的主要问题3、成因分析第三章学校管理对策及实践1、制度建设2、流程管理3、学生心理健康第四章家长监管对策及实践1、加强家庭教育2、提高家长参与度3、加强监管第五章个案研究1、个案选取和分析2、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第六章结论与建议1、研究结论2、研究建议计划时间安排:第一周:选题、查阅文献第二周:制定研究计划,确认研究方法第三周:编写论文的第一、二章第四周:编写论文的第三、四章第五周:进行问卷调查第六周: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第七周:编写论文的第五章第八周:进行个案研究第九周:编写论文的第六章第十周:论文修改和完善预计研究期限:10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周刊
学
教育科学
2016年第1期
摘要:养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
重要意义,我们在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然而,在农村寄宿制中学中,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缺失或普遍不到位,加之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强,致使学生的养成教育成为了学校管理的难点问题。
笔者认为要根据时代和学生特点的变化,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来应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难题。
关键词:农村 寄宿制中学 养成教育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2.064
一、当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新问题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寄宿制中学生一周五天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绝大部分家长很少来到学校或打电话过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他们在孩子学习的品质、品德的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无法配合学校,使的学校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品德教育苍白而无效。
2.学生的网络时代开启,加大了管理和管控的难度。
尽管学校三令五申,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到校,可学生的网络时代已经开启,即便是农村的初中生,这类问题也普遍存在。
色情小说、图片、视频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严重影响了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周末孩子的上网情况,家长也无法监管,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大部分农村学生身上更多地表现为弊端。
3.物质条件的改善让学生很难接受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
以我校为例,在校600多学生,95%的为寄宿生。
这些学生享受国家每学年1250元的寄宿生补贴,还享受每天4元的营养早餐,加之家庭经济情况的改善,学生的零花钱很充足。
于是,餐桌上剩饭的现象屡禁不绝,浪费现象严重,让人看着很痛惜。
而用餐时间,往返于学校小商店的学生众多。
浪费和攀比消费的现象普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美德教育基本停留在嘴上,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方法。
二、农村寄宿制中学养成教育新探1.把寄宿生的管理工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甚至可以说寄宿生的管理工作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
如果课堂之外,学校管理乏力,放任学生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负能量会在学生宿舍或群体中扩散,课堂教学中的正能量就会被抵消掉。
尤其是一个小群体中出现一个问题学生,同宿舍或周边宿舍的学生都会受到影响,歪风邪气严重影响校风和学风,如何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寄宿制学校必须把寄宿生的管理工作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方法,细化管理层面,全面监督,全员入手,形成教育的合力,对寄宿生进行有效的、积极的管理。
2.密切家校联系,让农村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助力。
学校教育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个小部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最终要走入社会,不能局限于学校,而家庭是学生习惯养成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所以我们有必要家校结合,通过召开家长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或者教师家访,对农村家长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思想的培训,改善家长的行为习惯,提升家长的文明素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将行为习惯的养成真正落实到孩子生活的每一处。
此外,我们在家校结合教育之中,还要关注社会教育的功能,尤其是家校以外的活动,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果展现于社会之中。
3.迎合新时期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新的管理措施和办法。
寄宿制学校除了在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外,更要在宿舍管理中细化管理要求。
学生的坐立行走、宿舍卫生习惯的养成、坐息时间的掌控、宿舍成员关系的处理等方面都要专人负责,并且通过一定的手段扩大和巩固教育成果。
同时,还要在养成教育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
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举办“室雅人更美”的宿舍文化创意大赛,宿舍成员全员参与宿舍文化的建设,形式多
样,特色鲜明,学生积极性高,对创建的成果保护意识强。
在这个过程中还充分发挥和展示了学生的艺术能力、动手能力,效果非常好。
随着大赛的深入进行,学生在文化建设中从注重形式逐渐体现出自觉的行为规范的引导,这是让我们所始料不及的。
而在现代网络普及所出现的新问题上,我认为可以利用现代网络的交流工具,让班主任和授课教师加入学生的班级群或朋友圈,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地加以引导和沟通。
4.将艺术类课目融入寄宿生的课余生活,提供正能量。
“以美储善”是艺术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艺术教育也可以成为德育的组成部分,只有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和把握,才能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打下基础。
农村寄宿制学生在校时间长,只专注于课堂学习,学生无趣味,教师更辛苦。
利用音乐、美术、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兴趣小组,能真正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我们学校试行的学生社团活动分为音乐、美术、体育、文学鉴赏四个大组和器乐合奏、合唱、舞蹈、绘画、书法、剪贴画、篮球、排球、足球、健美操、文学鉴赏11个小组。
为了使这一活动有效地开展,学校加强对各兴趣小组活动的管理,确保活动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辅导落实到位。
兴趣小组活动根据教师的优势或特长安排辅导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自愿选班,全体教师分组负责,学生全员参与。
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不仅满足了各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了平台,还弥补了农村艺术教育的空缺。
多种社团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锻炼和培养一大批艺体人才,使学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我们形成了真、善、美的正能量,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丰富了德育教育的形式,全面提高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农村寄宿制中学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也是对学校全面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方面。
只有直面新的问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农村寄宿制中学养成教育新探
王艳苓 (甘肃省张掖市第六中学 734000)
(责编 房晓伟)
素质教育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04 09:39:17
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3.1379.G4.20151104.093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