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同四式”:基于学校文化变革的中职育人策略——以江阴市商业

合集下载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是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中职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方向。

这一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实现课程与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文将围绕“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深入探讨中职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一、一体两翼:内涵和特点“一体两翼”指的是职业基础与技能训练两个方面的课程体系,其中职业基础课程是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知识。

技能训练课程则是职业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包括职业技能课程、岗位实训、职业素养课程等。

“一体两翼”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职业基础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基础课程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技能训练课程则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中职教育的核心课程。

第二,两个方面的课程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

职业基础课程可以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技能训练课程则可以将这些理论知识变成实际应用。

第三,两个方面的课程是有机结合的。

整合职业基础与技能训练两个方面的课程,既能够满足不同学生学科专业方向的需求,又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二、三融四类:内涵和特点“三融四类”是指教学过程中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融合,以及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的四种类型。

其中,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是融合的三个方面;文化课程、专业课程、技能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则是中职教育的四个主要内容。

“三融四类”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旨在实现课程的整体性、开放性与系统性。

通过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融合,促进课程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发展,构建开放性的职业教育体系。

第二,旨在提升课程的实际性和灵活性。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_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_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2012年第5期院校发展5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为中国文化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中职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校园文化能创设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终极目标。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致力于打造办学理念先进、制度建设规范、师生文化活动丰富、育人环境优美、文化氛围良好、企业与专业文化相结合的校园文化体系,文化建设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二、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分析职业学校多数学生成绩比较差,纪律观念淡薄,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严重,生活和行为习惯较差,自卑自弃,自以为是和逆反心理更为突出,因此,职业学校更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抓住契机,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但中职校文化建设存在着重视不够、缺少总体规划、特色不明、底蕴不深、与主打专业结合不紧密等方面的不足,具体表现在:(1)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2)校园文化建设与职业教育特色相脱节;(3)校园文化建设过多用于学生管理层面。

三、加强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一)构建办学核心理念,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顶层价值观,它的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所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它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宗旨、校风、学风和教风等核心理念上。

这些核心理念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全校师生的座右铭。

它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是学校形象的重要标志。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课题。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深化中职教育改革,构建具有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体系已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本文将就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展开探讨。

一、一体两翼:一体化办学发展,着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专业素养的易行性与适用性“一体两翼”指的是要将学校与用人单位、企业和职业资格认证机构融为一体,实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提升的一体化办学。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专业教育已经成为求职者获得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而办学与用人单位和社会实践的融合已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在实践中,中职学校可通过与企业、用人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贴近社会实践,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学校还可设置一体化办学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技能、素养、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更多维度的评价。

二、三融: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有机结合“三融”指的是知识、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有机结合,即使学生成为既懂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技能和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

在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中,如何实现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机融合成为了中职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进,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实际技能的学习效果。

引入项目式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增强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通过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的设置和职业导向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文化、职业精神等方面的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三、四类: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四类”指的是教学内容、形式、方法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即使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多样丰富,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中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改革也越发引人注目。

“一体两翼,三融四类”已成为中职课改的核心理念,为中职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本文旨在探讨“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理念下的中职课程改革,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理论探讨1. “一体两翼”:指专业课程和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即要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兼顾学习文化课、体育课和艺术课等综合素质课程,使其发展全面。

2. “三融四类”:指融合教育、产学融合、校企融合和类别教育。

所谓融合教育,即融合传统课程和现代技能培训,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进行多元化融合;产学融合则是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校企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互补;类别教育是指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按照不同的技能类别进行分类培养。

以上所述理念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二、实践案例分析针对“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理念,某中职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实践。

1. 专业课程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该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了多种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如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历史等。

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提供了全面支持。

2. 融合教育和产学融合学校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引进现代化生产设备,将一些实际的生产操作项目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模拟实际生产中学到真知。

学校还建立了一支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方法,使课程更符合市场需求。

3. 校企融合和类别教育学校还根据不同的技能类别,制定了专门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

对于机电类学生,学校重点培养其机械操作技能;对于商务类学生,则注重商业实务操作。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行为规范养成视域下高职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2020SJB0733);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 三心 工作法推进艺术类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途径研究 (JCKT -B -20210201)㊂作者简介:苏雷(1984-),男,四川华蓥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与艺术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㊁职业素养提升;王利锋(1979-),男,河南郑州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㊂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综述基于79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方案的分析苏㊀雷㊀王利锋(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009)摘㊀要:文化是高职院校及其专业持续保持 高水平 的原动力㊂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能够帮助高职院校体现独特魅力,彰显校园 个性 ㊂挑选79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建设方案进行文献分析,归纳了基于载体选择㊁机制健全㊁品牌塑造三个方面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思路,得出结合高水平专业建设遴选文化育人载体㊁立足高水平院校治理健全文化育人机制㊁紧扣高水平育人宗旨培育文化育人品牌等三方面启示,并结合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实际,从文化育人载体㊁机制㊁品牌三方面提出具有苏经院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对策㊂关键词:文化育人;育人载体;育人机制;文化品牌中图分类号:F24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2.24.047㊀㊀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和专业,有利于催生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反之,高水平的文化育人体系,也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的建设具有正向激励作用㊂教育部㊁团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家要求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在加强党的建设㊁提升学校治理水平㊁提升国际化水平等10个方面进行改革发展,注重文化传承,一体化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育人体系㊂1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建设方案分析双高 计划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对职业院校的建设导向,在建设与申报中体现出大量规律性,这些都是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之间的 共性 ,但为了体现高职院校的独特魅力,彰显校园的 个性 ,必须依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独特的文化育人体系,这是高职院校及其专业能够持续保持 高水平 的原动力㊂综述以 文化 为关键词,针对全国202所申报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的建设方案进行关键词搜索,全面探寻申报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举措,最终确定芜湖职业技术学院㊁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79所在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方面卓有成效的高职院校作为研究样本,针对文化育人体系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归纳出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在载体选择㊁机制健全和品牌培育三方面内容分析如下㊂1.1㊀文化育人的载体选择在上述79所样本院校中,有25所高职院校选择特定的人或事作为文化育人载体,将载体所展示的精神内涵进行扩展,融入学校建设各方面工作㊂本研究认为,之所以需要确定文化育人的载体,是因为 载体 具有历史悠久性㊁广泛接受性和文化传承性,通过具象的载体,让校园文化的精神实质能够以更易于理解记忆和传播的方式,在师生的文化熏陶中入脑入心㊂全国25所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载体如表1所示㊂表1㊀全国25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载体列表序号学校名称文化育人载体序号学校名称文化育人载体1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人物:王进喜14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产业:精耕2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植物:胡杨15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动物:蒙古马3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人物:李大钊16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地点:湟源牧校4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地点:西柏坡17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事物:经纬5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人物:詹天佑18威海职业学院物品:船舶㊁海洋6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军工19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点: 三红 基地7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物品:铁牛20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地点: 红三角 8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产业:农经21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地点:茶马古道9黑龙江职业学院物品:铺路石22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人物:警魂10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动物:骆驼23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物品:乌金11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植物:禾木24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地点:红岩12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物品:煤炭25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点:红岩㊁三峡13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产业:航海㊃801㊃㊀㊀从上表中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载体选择来看,各大高职院校结合专业特色和历史沿革,在载体的挑选中主要存在以下类型:第一,深入酝酿优秀代表人物,借人颂文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选择 铁人 王进喜为代表人物,打造以 铁人 精神和工匠精神 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用 铁人 精神铸魂育人,让 铁人精神 融入学生学习和活动之中,浸润青年学子的精神世界,着力打造 工匠摇篮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 师徒相授 手把手教学 模式,将学生技艺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结合,融入 师道 与 术道 ㊂第二,精心挑选独具风格物品,以物崇文㊂酒泉职业技术学院以沙漠 生命之魂 胡杨为校园文化的标志和象征,确立了特色鲜明㊁意蕴丰富的大学精神 胡杨精神,以其 扎根大漠,荫泽苍生 的气概,寄寓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其不畏艰辛㊁顽强生长的生命特征,寄寓酒职院人自强不息㊁艰苦创业㊁脚踏实地㊁开拓进取㊁上下求索㊁争创一流的精神风貌㊂第三,充分挖掘地域独特魅力,立地扬文㊂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燕赵红色文化弘扬工程,开展 西柏坡精神 重走赶考路 同呼吸㊁心相印 党性教育活动,构筑了完整的文化育人体系㊂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之基在茶马古道文化,他们定位自身有责任和使命传承和弘扬茶马古道文化精神,要在服务 一带一路 建设和云南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时展现茶马古道文化不畏艰难的精神面貌,他们还要向世界推介普洱茶文化㊂1.2㊀文化育人的机制健全上述79所高职院校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紧紧围绕文化育人的核心要义,在文化育人的机制健全中各显神通,将文化育人的内涵融入教学㊁管理㊁校企合作㊁院校治理㊁学生管理㊁综合服务等多个领域,真正实现了文化的浸润作用㊂在机制健全的实施方面,凸显以下特点:第一,大学精神㊂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职业教育理念,样本中全部79所院校的文化育人体系均催生了对 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 红色基因 等职业教育重要元素的打造和培育,同时,这些院校将文化育人的核心内容与学校的校训㊁校风等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了独具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机制,让制度和文化这两个要素实现了刚柔并济㊂如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弘扬劳动精神,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情怀和劳动技能,营造具有 劳动教育 特色的校园文化,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想引领㊁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中㊂第二,思政价值㊂大部分样本院校将自身构建的独特文化育人精神内涵整合融入思政教学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文化育人精神内涵和建设体系中的思政元素,在思政教学活动中融入爱国㊁爱校教育,激活思政课程在职业教育下的灵魂,实现 育人铸魂 的功效,通过文化建设,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㊂如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打造学校 大道 文化特色品牌,创新文化育人的思政成效,营造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助推师生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的双提升㊂第三,资源整合㊂文化育人体系和校园文化系统的建设并驾齐驱㊁相互交融,将文化育人融入课程育人㊁实践育人㊁管理育人㊁服务育人等体系,将党员队伍㊁辅导员队伍㊁思政教师队伍㊁专业教师队伍㊁管理服务队伍等进行整合,一体化构建以文化育人为引领的综合育人体系,在建设实践中呈现系统化㊁多元化的特色㊂如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形成融入军工传统㊁引入CIS战略的文化育人体系㊂学校将航空文化浸润于校园文化建设,引入CIS战略(即现代企业经营战略),从物态(VI)㊁制度(BI)㊁理念(MI)三个层面系统推进,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注入航空文化元素,系统构建并实施了全方位文化育人体系㊂1.3㊀文化育人的品牌塑造研究样本中的高职院校在深入挖掘文化育人载体的精神内涵㊁完善文化育人体系的基础上,注重通过凝练和宣传,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尤其是当文化育人体系融入专业建设㊁实训基地建设㊁学生社团品牌建设㊁校企合作㊁国际合作等工作中时,文化育人的品牌效应更能充分凸显,具有基于大学精神的传播价值㊂第一,文化育人与专业品牌建设相结合㊂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具有 专业文化㊁岗位素养㊁人文涵养 的专业群人才,强化学生 人口老化与老人长期照护 的整体脉络视野,整合跨专业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学生 全人㊁全程㊁全社会 的为老服务理念㊂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制度文化㊁治理文化㊁质量文化,将 厚德㊁崇文㊁实业㊁创新 的理念融入博雅全人教育体系,打造以 苏商精神 为特征的校园文化,融入经贸特色文化建设,在厚植爱国情怀上下功夫㊂第二,文化育人与社会品牌价值相结合㊂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借助红色娘子军纪念馆等海南红色教育资源,传承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 红色基因,把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入创新创业㊁教育扶贫等活动㊂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建设以农耕文化馆㊁东北抗联记忆馆㊁中药慧馆㊁党建展馆㊁农经文化馆等 五馆 为载体的校内文化传承基地,以及 东北抗联精神 红色教育基地㊁ 电商农村讲习所 助农实践基地㊁ 大手拉小手 志愿服务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推进校地合作㊁校企联动㊁校军合作,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共同体㊂第三,文化育人与校园文化品牌相结合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打造兵团特色文化品牌,建立兵团红色文化校园广场和文化活动中心,开展兵团红色文化活动,形成兵团红色文化特色学校㊂建立兵团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大赛示范基地㊂更新举办大赛活动的硬件设施,办好各项学生赛事㊁成果展示活动,办好校园实践团活动,加大学生参赛意识和技能的培训,真正成为举办大赛的示范基地㊂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提升 树两代师表㊁铸两代师魂 的全员育人文化品牌,培育 生活即教育的环境育人文化品牌,打造 心连心㊁手拉手 的基地育人文化品牌㊂2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启示本研究基于对79所申报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建设方案中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内容的分析,总结了他们在文化育人载体㊁文化育人机制㊁文化育人品牌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以上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文化育人体系㊃901㊃建设相互融合的工作中成效显著,具有同行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如下㊂2.1㊀结合高水平专业建设,遴选文化育人载体本研究认为,之所以在所有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中,只有25所确定了文化育人的载体,是因为文化育人载体需要满足如下条件:第一,载体所具备的文化底蕴和精神风貌值得被挖掘,并能够与校训校风等校园文化系统自成一体;第二,载体应当在学校重点专业所在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或者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彰显职业特色;第三,载体与学校的高水平专业育人宗旨存在内在一致性;第四,载体能够帮助无形的校园文化有形化,具备传播价值;第五,载体能够有机融入专业建设和思政课程建设㊂因此,那些未确定文化育人载体的高职院校,同样有能力建设高水平的校园文化,这体现了他们在遴选文化育人载体时的谨慎性,如果行业㊁地域㊁事物等要素能够与院校特色正好匹配,那选择与之对应的文化载体是十分必要的㊂2.2㊀立足高水平院校治理,健全文化育人机制无论是否确定文化育人载体,为了塑造高水平的校园文化,都需要将文化元素与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各方面实现整合,融入大学精神,充分发挥校园文化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浸润作用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将文化内涵与大学精神相结合,突出文化在 精神层面 的指导意义,通过传承文化内涵,彰显办学宗旨㊁师生风貌㊁校园活动等方面的特色;第二,坚持文化的引领作用,通过文化,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课程育人㊁科研育人㊁实践育人㊁文化育人㊁网络育人㊁心理育人㊁管理育人㊁服务育人㊁资助育人㊁组织育人等多管齐下的协同育人机制;第三,一体化建设校园文化育人基地,若有条件,可设立文化育人相关的教育中心㊁纪念馆㊁研究中心等,围绕校园文化打造一批专属于自身的文化研究成果;第四,依托线下社团文化的活动载体㊁线上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把校园文化和校园文明进行整合,借文化育人体系的建设,推动文明校园建设,全方位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第五,将文化育人的特色元素写进思政教材㊁专业课本,在思政课程㊁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发展中,促进文化的精神内涵入脑入心,在专业建设㊁课程建设㊁教材建设㊁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彰显文化特色;第六,在校企合作㊁创新创业㊁志愿服务等工作中植入文化育人的元素,让校园文化的正面激励成为展示校企合作中院校风采的宣传力㊁鞭策创新创业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㊁鼓舞青年志愿者回报社会的行动力,让文化为校企合作㊁创新创业赋能;第七,以文化育人为桥梁,打通国际合作的壁垒,立足文化建设,构建职业教育命运共同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等国家战略提供文化视角的贡献㊂2.3㊀紧扣高水平育人宗旨,培育文化育人品牌通过对79所文化育人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分析,本研究发现,在精心打造文化育人体系的同时,高职院校尤其需要注重文化育人品牌的培育,让文化育人品牌的影响力㊁传播力㊁知名度㊁美誉度反作用于院校和专业的高水平发展和特色构建,同时与国家㊁民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诉求进行匹配㊂本研究在样本院校中挑选11所校园文化品牌与国家战略高度匹配的典型高职院校,其文化育人品牌同国家战略的匹配情况如表2所示㊂表2㊀全国11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品牌与国家战略匹配表序号学校名称特色文化品牌与之匹配的国家战略1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劳动教育弘扬劳模精神㊁劳动精神2兰州资源环境职业学院品质至上工匠精神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文化共融爱国人文情怀㊁工匠精神㊁法治理念4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红色娘子军精神红色基因㊁教育扶贫5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唐山抗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㊁革命文化㊁文化自信6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军工文化工匠精神㊁劳模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7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铁牛精神 责任㊁拼搏㊁开拓㊁担当 的新时代大学精神8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红色革命文化㊁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㊁爱党爱国㊁传统文化9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文化非遗传承㊁一带一路10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精耕文化工匠精神㊁劳模精神11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红岩精神㊁抗战精神传统文化㊁精神补 钙㊀㊀由上表可见,文化育人品牌的构建,绝不能凭空想象,而必须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导向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具备的资源进行培育㊂3㊀结论本研究对全国79所 双高 计划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共性进行了梳理,确定了基于载体选择㊁机制健全㊁品牌塑造三个方面的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思路㊂随着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高职院校以文育人㊁以文化人的功能也越发重要㊂后期研究将针对构建红色基因㊁优秀文化㊁工匠精神等文化元素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进行,进一步发挥大学文化举教育旗帜㊁聚社会民心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韩萌.大学多元文化育人功能的思考[J ].教育研究,2010,31(08):53-57+66.[2]韩延明.强化大学文化育人功能[J ].教育研究,2009,30(04):89-93.[3]杨东铭. 主题+ 文化建设与职业院校文化育人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8,(11):139-142.[4]葛志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探索 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7,(23):45-48.[5]李良进.文化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职教论坛,2015,(17):49-54.[6]皇甫贤昌.以学风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文化育人[J ].职教论坛,2009,(20):46-47.㊃011㊃。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是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旨在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和情感为核心的新型教育体系。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中职教育在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就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理念解读“一体两翼”是指学科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特征。

一方面,中职教育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就业创业的实际技能。

“三融四类”是指融合性、个性化、实践性和职业性,这是中职教育的实践路径。

融合性就是强调学科知识融入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个性化则是侧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实践性是促进学生在校外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实践能力;职业性则是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不同职业的技术人才。

这一教育理念已经成为中职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指导了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的方向。

二、理念落地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中职教育在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

一方面,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明确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学校也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的途径,不断寻求适合中职教育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1.建立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在“一体两翼”理念的指导下,中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外,还增设了实训课程、技能培训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学校还积极探索设置跨学科课程,促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

2.推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的核心特征,也是“三融四类”理念的基础。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项目式学习机会。

学校还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注重个性化教育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增强个性化教育的政策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着转型升级的紧迫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在这一背景下,“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理念被提出,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了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研究和实践的角度,探讨这一理念的内涵、实施和效果,以期为中职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一、“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内涵“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是指中职教育新理念的核心内容。

“一体”是指中等职业教育要与普通教育有机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两翼”是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三融”是指融合学科融合教学融合评价;“四类”是指实习班、校企合作班、特色专业班和示范性教学班。

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推动中职教育朝着更高质量、更广覆盖、更有吸引力的方向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1. 与普通教育融合中职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需要通过设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普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共享教育资源,实现学分互认等方式来实现。

在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实现互动和交流,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2. 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需要学校和企业合作,将更多的实践环节融入到教学中。

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3. 学科融合教学和评价融合学科融合教学通过跨学科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学习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评价融合则是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4. 设立特色班级特色班级的设立,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报读中职教育。

不同的特色班级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更加感兴趣的领域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上四点是“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理念实施的关键,需要学校有关部门和教师一起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职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问题逐渐凸显,为此,中职课改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理念,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导、以创新为动力的中职教育新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对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中职教育的现状,解析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总结中职课改的启示,并对中职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旨在深入分析中职教育的现状,解析一体两翼的内涵,阐述三融四类的理论,探索中职课改的实践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中职课改的研究与实践,旨在为中职教育提供改进方向和启示,为中职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深入思考,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推动中职教育不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3 研究意义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与改革直接关系着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中职教育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体两翼的内涵解析以及三融四类的理论阐述可以为中职课改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促进中职教育的转型和发展。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中职教育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需要不断改革和更新教育内容,以适应现代化的产业和市场需求。

其中,“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一体两翼,指中职课程需要把应用技能和素质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两条腿
走路”能力。

应用技能不仅包括传统的职业技能,也应该注重发展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公民素质等多个维度,以塑造
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社会形象。

而“三融四类”,则强调中职课程应该在“三个维度”上展开编制和实践。

即融合教育,即把跨学科的教育内容融入到中职课程设计中;融通职教,即在赋予学生职业技能的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运用和交际沟通能力;融入市场,即关注市场需求,培养符合市
场需求的人才。

同时,中职课程通过对企业和产业的服务,建立和维护与市场的紧密联系,以便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机会。

四类则指中职课程应该依据职业类型进行划分,即技术技能类、经济管理类、艺体文
化类和服务与保障类四大类别。

这种分类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潜力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职业领域的需求,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教学方案。

总的来说,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为中职教育创造了更多的发
展机遇,能够切实提高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推动中国经济
和社会不断繁荣和发展。

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探讨——以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建 和谐社 会 的需 要 , 教 育发 展 的 需要 , 提升 教 是 是
化 建设 ;三是 校 园 文化 建 设 与职 业 教 育特 色 相脱
节; 四是 片面认 为校 园 文 化就 是 文 体 活动 , 园 文 校
化 生活缺 乏 ;五是 校 园文化 标语 缺 乏整体设 计 , 不
具 时代 性 。 三 、 强 中职 校校 园文化 建设 的举措 加
以为是和逆 反 心理更 为 突出 。 因此 。 业 学校更 应 职
风 、 风和 教风 等核 心理 念上 。这些核 心理念 是学 学 校教 育教学 工作 得 以顺 利开 展 的重要保 证 。 全校 是 师生 的座右 铭 。它作 为 一种无 声 的教 育力量 。 学 是 校形 象的重要 标 志。 于培 养造就 优秀人 才及提 升 对
() 4 教育理 念 : 尚技 艺 , 崇 育人 为本 。
() 5 教风 : 敬业 、 进取 、 务实 、 创新 。 () 6 学风 : 积极 、 刻苦 、 朴实 、 自强 。
() 7 校风 : 团结 、 包容 、 求真 、 笃行 。
() 8 校训 : 、 、 、 。 忠 信 勤 实 这样 一个 文 化 体 系 , 是 凭 空 的设 计 , 不 而是 我
我 校 的一 个亮 点 , 扩大 了我 校 的影 响 力 , 升 了我 提
校 的办学 品质 。 1 构建 办学核 心理 念 。 范 学校 办 学行 为 . 规 校 园文 化集 中反 映 出学校 的顶 层价 值观 , 的 它
以 陶冶 学生 情 操 , 构建 学 生健 康 人 格 , 全面 提 升 学
百 家论 坛
中 富 职 校 园 文 了 建 设 的 擦 讨 匕
— —
以江苏省 江阴中等专业 学校为例

中职学校“三融四创五进”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三融四创五进”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三融四创五进”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滕传姮来源:《科技风》2021年第16期摘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时代特征,密切关注德育工作中的规律性、前沿性问题,认真探索和推进德育工作在職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从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机制三个层面构建中职学校“三融四创五进”德育工作模式,促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育人体系;探索;实践依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注重在学习、生活及实践中促进中职学生的“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构建一个既涵盖国家有关德育工作要求又有学校特色并且能推广应用的德育工作模式。

在探索的过程中,学校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时代特征,密切关注德育工作中的规律性、前沿性问题,将党和国家对教育特别是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德育工作方针落实落细,认真探索和推进德育工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

一、改革背景道德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至善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近年来,虽然中职学校提出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但实际上“重技能轻德育,知与行不统一”的问题依旧凸显,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仍然不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

学校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作为德育工作模式的内生动力之源,着眼于中职学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社会功效,针对以往中职德育工作中重技轻德、知行脱节、机制衔接不够等突出问题,从“育人理念—育人体系—育人机制”三个层面构建中职学校“三融四创五进”德育工作模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合儒家德育精髓、优秀企业文化、黄炎培职教思想,营造“工匠型”校园氛围;从文化、网络、心理及实践等方面创新设计了功能各有侧重的“四创课堂”,重构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统筹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要素构建“五进机制”,强调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有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制融合”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研究——以江阴职业技

“三制融合”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研究——以江阴职业技

2 O 1 6年 国 务 院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中 首 次 提 出 “ 工 匠
为一体 ; 以专 业 教 师 为 主 导 , 将 生 产 实 践 和 教 学 紧 密
结合 , 带 领 学 生 承 接 并 完 成 生 产 项 目。
( 二 )“ 三 制 融 合 ”的 作 用
精 神 ”, 鼓励 企业 开展“ 个 性化 定制 、 柔性 化生产 ” , 培
摘 要 : “ 三制 融合 ” 育人模 式有 助 于培养 高职 院校 学生的 实践能 力和综 合素质 , 对 学生“ 工 匠精 神 ” 的 培 育起 着 重要 作 用 。 结 合 江 阴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的 工 作 实 际 , 提 出 了通 过 加 强 政 校 企 合 作 力 度 、 完善 高 职 院校 培 育 机 制 、 改 变学 生价值取 向等 方式 来培 育高职 院校 学生的“ 工 匠精 神 ” , 从 而 构 建 以 技 能 培 养 为 目的 的 现 代 班 组 长 型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关 键词 : 高职 院 校 ; “ 三制 融合 ” ; “ 工 匠精 神 ” 中 图分 类 号 : G7 1 8 .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2 0 9 5 — 3 3 3 X( 2 O l 7 ) 1 2 - 0 1 2 6 — 0 3
工 作室 制是 以工作 室 作 为 载体 , 将 传 统 封 闭 式 教 学
改 变 为 生 产 实 践 开 放 型 教 学 。“ 三 制融合 ” 是 指 把 现 代 学徒 制 、 导 师 制 和 工 作 室 制 三 种 育 人 制 度 有 机 结
合 , 以工作 室为平 台 , 以导 师 带学 生 为 主 要形 式 , 搭
建起学 校教 育与 企 业用 工 之 间 的桥 梁 ; 以理 论 知识 为基础 、 专 业技 能 为核 心 , 将课程、 课 堂 和 实 践 融 合

一体两翼三段四位五对接

一体两翼三段四位五对接

一体两翼三段四位五对接作者:吴建洪徐英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20期【提要】结合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以“海澜之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典型案例,介绍了建设目标、实施过程、实施条件和实施成效,较为完整地展现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学徒制; 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近年来,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围绕职业教育如何与行业企业需求实际相吻合的问题,与海澜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2016年成功组建“海澜之家电商班”,联合招工招生共29人;2017年实践物流“轮岗实习”,成功组建了63人的“江阴中专海澜物流班”;2018年开展电商客服岗位实践,组建了25人的“江阴中专海澜客服班”,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三次跨越”。

建立起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实施背景随着电子商务企业大张旗鼓转型扩张,如火如荼加速前进的繁荣发展,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招生一年比一年火爆,目前共有11个班级,在籍学生398人。

现有专业教师6人,高级职称1人,其他均为中初级职称,专业专任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专业实践能力弱,需要大量外聘教师,校内实训基地也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需要。

为此我校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教学资源。

2016年,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开始与海澜集团合作,双方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潜能,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

二、建设目标(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具有海澜特色的“一体两翼”模式,即以“学生/员工”为中心,以我校和海澜集团为教育主体,共同制定“按需顶岗,工學结合”的“2+2+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实现海澜之家现代学徒制试点电子商务项目化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一、引言近年来,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社会对中职教育的需求,教育部提出了“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教育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强调了中职教育的多元性和实践性,旨在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文将围绕这一战略进行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将其落地实施,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二、“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战略概述“一体两翼,三融四类”是指中等职业教育核心特点:一体化、两翼支撑、三融合作、四类联动。

“一体化”强调中职教育要与高中教育一体化;“两翼支撑”强调学生既要学好技能,也要学好文化;“三融合作”强调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联动;“四类联动”强调学生分类培养“工、农、兵、商”等不同类型的技能人才。

这一战略的提出,为中职教育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并引领了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下面将就这一战略的落实过程进行探索研究。

三、研究与实践1. 一体化教育一体化教育是指将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有机整合,实现“一校两段”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职业技能的也能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

实践中,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式,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教师队伍也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引入更多的高素质教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学校整体素质。

2. 两翼支撑两翼支撑强调了职业教育既要重视技能培养,也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实践中,学校可以开设新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如公民道德与社会实践、现代文化与艺术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兴趣。

学校还可以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校文化氛围。

3. 三融合作三融合作是指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联动,共同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在实践中,学校可以主动与企业和社会开展合作,开设实训基地,参与职业技能比赛以及行业联盟等,促进学生的技能实践与能力提升。

与企业和社会的深度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更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就业率。

211053180_职业学校“三教”改革实施策略设计与实施

211053180_职业学校“三教”改革实施策略设计与实施

O C C U P A T I O N职业 总第628期2023年2月下23职业学校“三教”改革实施策略设计与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把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期。

在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的新时代背景下,职业学校“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与校企合作的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密切相关,不同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对应的实施路径是有所不同的。

2021年,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申报的“融合理念下职业教育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课题被立项为2021-2022学年江阴市教育科研专项资金重大项目,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背景下,如何将校企协同育人与“三教”改革进行有机结合并深入推进,进而推动学校迈向更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十四五”时期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

在学校校长室指导下,学校教务处、科研处等相关部门深入思考、系统分析,对农村优质特色职业文 / 顾怀平摘 要:“三教”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职业学校“三教”改革的实施路径与逻辑起点、逻辑终点密切相关,不同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对应的实施路径不同。

本文以江阴市华姿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基于校企协同育人背景,分析了“三教”改革实施策略的设计原则,阐述了“三维六径”的“三教”改革实施策略,对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三维六径 “三教”改革 校本化设计课 题:本文系2021-2022学年江阴市教育科研专项资金重大项目“融合理念下职业教育新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Y2021A05)”、第五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三教’改革视域下中职新型教材的开发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YB2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学校的“三教”改革校本化实施策略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三教”改革实施策略的设计原则首先,“三教”改革的逻辑起点是由教师、教材、教法的校企协作现状与基础水平决定的,不同职业学校、不同教师团队和不同的教师,在实施“三教”改革的过程中,逻辑起点有一定差异;“三教”改革的逻辑终点是由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学校办学特色定位、专业群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因此,不同职业学校“三教”改革的逻辑终点也有较大不同。

中职学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有效路径——以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中职学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有效路径——以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中职学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有效路径——以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王 丽 娟摘 要:中职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课堂主体作用发挥程度不一,影响各科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发挥;推动手段缺乏创新,学生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学习不够深入。

因此,要夯实课堂教学,推动各科同向同行;以班会课为辅助,加强主题教育,形成教育教学合力;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培育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引领;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延伸课堂教学,以行促知深化认识。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中职学校基金项目: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的路径研究——以江阴中专为例”(项目编号:XHYBLX2019056)作者简介:王丽娟,女,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正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学校思政课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10-0114-05●改革与探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崭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如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教育部对此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中等职业学校要“结合学生思想和行为特点,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

一、中职学校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存在的问题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的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人才质量,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他们思想还不成熟,理论功底薄弱,是非判断能力较差,对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缺少关注。

校企文化交融下职校德育管理创新探索

校企文化交融下职校德育管理创新探索

作者: 钱荣[1] 季春花[2]
作者机构: [1]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 [2]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教科室
出版物刊名: 职教通讯
页码: 76-78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3期
主题词: 校企文化 交融 理性选择 德育管理 创新
摘要:校企文化交融是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途径,是优秀企业对未来员工的必然诉求,是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校企文化交融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对待。

校企文化交融下德育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德育管理的观念开放融合;德育管理的内容职业引领;德育管理的主体全员参与;德育管理的关键规范约人;德育管理的抓手多元评价;德育管理的愿景以文化人。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中职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中职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界的热议话题。

经过长期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程改革思路。

“一体两翼”即要构建新工科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的课程结构。

传统的中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而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培养。

而新时代的中职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具备一定技能水平的劳动者,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职课程改革要把新工科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构建起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融四类”即要促进学科融合与技术融合、融通课程与实践、融入校企与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融合与技术融合是中职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要将先进的科技成果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推动中职教育与科技发展的结合,培养具备现代科技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融通课程与实践则意味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融入校企与社会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

中职课程改革的实践需要教育界、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教育界要加强对中职课程改革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适合新时代的中职课程模式。

政府要加大对中职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投入,为中职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保障。

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中职课程改革,提供校企合作的机会和平台,为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支持。

校企文化交融下中职德育工作新取向

校企文化交融下中职德育工作新取向

校企文化交融下中职德育工作新取向
季春花
【期刊名称】《职教通讯》
【年(卷),期】2012(000)026
【摘要】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办学趋势。

校企文化的交融是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的新动力。

校企文化交融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应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适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目标、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式。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季春花
【作者单位】江阴市商业中等专业学校教科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1
【相关文献】
1.试论校企文化交融下中职德育管理创新探索
2.校企文化交融下中职德育管理创新探索
3.校企文化融合视域下的中职教师专业发展新取向
4.校企文化交融下中职德育管理创新探索
5.校企文化交融下中职德育管理创新模式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 可 奖 ” 的规 范化 管 理 轨 道 . 全 面 提 升 了 学 校 德 育 管 理 水 平
大 文 化 的对 接 。 使 之 成 为 一 名 道 德 品质 优 、 心 理
霎 盏



课u u 题
表 1 基 于 校 企 文化 对 接 的学 生活 动 主 题 规 划 表
江巷 教唷 研吨
三年 级主题 敬畏 友善
笃行 自立

模块
一年级主题 诚信
二年 级主题 责任 敬 业
勤业 质 量
博 道德 品质

■ _-.r
向 开放 , 灵 活 ; 学 校 文 化 倡 导 的是 宽 松 、 民主 、 平
道 德 和 职业 能 力 , 共 育优 秀 “ 职业 人 ” 。 共 同 培 育
等 、 自由 、 个 性 的育 人环 境 . 而 企 业 文 化 则 更 强 调
规 范 、 纪律 、 竞 争 、 业 绩 、 服 务 的 经 营 环 境 。I l l
康 的心 理 意识 . 规 范 的 言 行 举 止 和 文 明 的 行 为 礼 仪 , 迈 好 中职 生学 习 生 活 的 第 一 步 . 实 现 校 企 之 间传 统 文化 的 对 接 . 使之成 为一名优秀的“ 校 园
人 ”。
要降低管理成本 . 提 高管 理 成 效 . 普 遍 推 行 规 范
校 在 中 职 学 生 行 为 规 范 管 理 方 面 积 极 学 习 企 业 的 “ 五化 ” 管 理 , 通 过 制 定 规 章 制 度 , 明 确 操 作 流 程 , 细化 考 核 标 准 , 量化 考 核结 果 . 实 行 奖 优 罚 劣
仪 . 引 领 中职 生 迈 好 职业 生 涯 的第 一 步 . 实 现 校 企 之 间 职业 文 化 的对 接 . 使 之 成 为 一 名 高 素 质 的
学 校 文化 与 企业 文 化 本 质 上都 属 于 亚 文 化 .
。 . .
基 于学校 文
在 变 革 的 人 念 创 新
存 在一 定差 异 。学 校是 政 府 主 管下 的有 计 划 、 有 组 织 地 进行 系统 教 育 的组 织 机构 : 企 业 是 以 市 场
今 天 的校 园 人是 明天 的 企业 人 , 学 校 与 企 业 要 深 度合 作 , 双 向互动 , 才 能 共 育 优 秀 职 业 人 。具
化 管理 。企业 规 范化 管 理 简单 说 就 是 “ 五 化 ” : 制
二 年 级 :着 重 培 养 学 生 优 秀 的 职 业 品 德 . 良 好 的职业 操 守 . 正 确 的 职业 态 度 和规 范 的职 业礼
度化 、 流程 化 、 标准化 、 表 单化 、 数 据 化 。[ 4 1 江 阴 商


“ 三 同 四式 ’ ’ : 基 于学 校 文 化 变 革 的 中职 育人 策 略 冰

以江 阴市商业 中等专业学校 为例
季 春 花


学校 文 化变 革的 必然 趋势 : 校 企 文 化 融 合


以 优 秀 t 职 业 人 ” 培 养 为 目标 , 以 校 企 文 化 对
萎 ; 场 必 文 由 之 路 等 。 随 着 冲 ’ 职 校 学 企 校 合 作 拿 警 的 冬 逐 生 步 。 深 步 入 凸 显 , 学 出 校 来 文 , 化 一 培 养 方 式 。 二 、 “ 三 同 - , 策 略 :
为导向. 以盈 利 为 目的 。 向 市 场 提 供 商 品 或 服 务 的
社 会经 济组 织 。 学 校 以 育 人 为 目标 , 学 校 文 化 更 趋
体 表 现 在 学 校 与 企 业 可 共 定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共 商
人才培 养方式 , 共 建 优 秀 教学 团 队 , 共 创 仿 真 职
模 式 和 管 理 规 范 学 校 应 主 动 学 习 企 业 经 验 . 借 鉴 企业模 式 . 提 高管理 实效 。 1 . 引入 企业 “ 五化 ” 管 理 。工 业 化 进 程 中 . 企 业
谦和有礼 ,做 有修养 的“ 社会人”


年 级 :着重 培 养 学生 良好 的思想 品德 . 健
求 和 挑 战 。如 何 在保 持 自身 文化 特 性 的 基础 上 ,
a’
学 校必 须思 考 和解决 的问题
处 规 范 自 己 的 言 行 。共 同 培 育 策 略 能 让 学 生 在 思



基 于 学 校 文 化 变 革 的 育 人 方 式 创 新
… … … … .
“ 职业人 ”
三 年 级 :着 重 培 养 学 生 卓 越 的 综 合 素 质 . 促
进 其 由学 生 向 成 人 角 色 转 换 . 实 现校 企 之 间社 会
等 一 系 列 措 施 强 化 学 生 的 规 范 意 识 、标 准 意 识 , 为学 生 走上 职业 岗位 . 适 应 从 业 要 求 打 下 了 坚 实 的 基 础 引 入 企 业 “ 五化 ” 管理 . 也 使 学 生 管 理 走 上“ 有规 可 依 、 有 规必 依 、 执 规 有据 、 违规 可 纠 、 守
策 略 使 学生 在 校 期 间便 具备 了两 种 身份 , 即 既 是
学 生 又 是企 业 准 员工 , 使 学 生 一 入 学 就 能 接 触 到
文 化 的 诸 多 差 异 对 中 职 学 校 提 出 了新 的 要 r q
C , '

企业文化 , 进而在 2 — 3年 的 学 习 中 , 不 断 接 受 企 业文化 的熏陶 , 尽 早 进 入 一 种 职业 化 状 态 , 更 好
踏实
坚持 学习
意识能力
竟争
合 作
创 业
创 新
抗挫
感恩
遵纪 守法
守时 守规
守 法
守纪 服 从
安全
克 己自律 ,做 有公德 的 “ 社会人”
文 明礼仪
个人 礼仪 家庭 礼仪
校 园礼仪
专业礼仪 职业礼仪
社 交礼仪
此 , 成 功 的企 业 都 有 一 套 独 特 的 管 理 理 念 、 管 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