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翻译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翻译

《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翻译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蜀山光秃了,阿房宫盖起来了。

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日。

阿房宫从骊山向北构筑宫殿,折而向西,一直通到秦京咸阳。

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

走廊回环曲折,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盘旋屈曲的样子,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几万座。

长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几条复道在半空像彩虹,(人们看了要诧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迷茫不清,使人辨不清东西方向。

人们在台上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

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妃嫔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六国王侯的宫妃和王侯的女儿、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走下宫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了秦宫里的宫女。

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打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梳妆的镜子;一团乌云在浮动,原来是早晨宫女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脂膏,原来是宫女泼掉的脂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宫女在焚烧椒兰香料烘熏衣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3专题 《阿房宫赋》名师教案(第2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3专题 《阿房宫赋》名师教案(第2课时)

《阿房宫赋》名师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赏读第三、四段,欣赏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思路;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

“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

这优美的语言既有堆红叠翠的亭台楼阁,又有百姓的叹息,宫女的啜泣,帝王的呵斥,戍卒的呐喊。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欣赏这优美的语言吧!二、指导自读课文3、4两段这两段难度不大,要求用略快的速度研读。

具体进程是: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读完后教师提出若干词语、文句来考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并略作点拨;第二遍,默读、轻声朗读、断续朗读均可,边读边体味结构思路和表现手法,读前教师提示用韵情况,读后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要求学生解答,并略作点拨。

关于词语、文句的考查和点拨:“锱铢”、“庾”、“九土”、“独夫”、“举”、“族”——这些词语,文言中常用,课本中均有注释,要牢牢记住。

其中“锱铢”、“庾”要注意写法;“九土”,即“九州”。

用“九州”代指中国,源出《尚书》中大禹治水后巡行天下,分天下为九州的记载。

“独夫”,语出《孟子》,特指众叛亲离的残暴君主;“族”,作“灭族”解,是封建时代的一种严刑。

“一人之心,天下人之心也”——即“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之意,言生活得好的心理,自己如此,全天下的人又何尝不这样。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纷”,多;“纷奢”合用,指豪华、奢侈。

“念”顾念。

按“念”,《文言常用实词表》列为本课应重点掌握的实词,本义是“思念”,引申为“念头、想法”、“惦念顾念”等,这两句是紧承上句具体说明。

“南亩”——即“田亩”。

语出《诗经·七月》:“洗彼南亩”。

注家谓古时农田多在南面向阳之处,以后文言中就常用“南亩”代指“田亩”。

“架梁之椽(chun)”——指在屋梁上的承瓦木条。

注意“椽”的读音和写法。

“管弦呕哑”——“管弦”,管乐器和弦乐器的合称,古诗文中常用来代指音乐。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课件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课件苏教版
对现实社会的警示作用
《阿房宫赋》所揭示的历史教训对于当今社会同样具有警示作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 更应该注重节俭、反对奢靡,以保持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 加强制度建设,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05 《阿房宫赋》的实践与应 用
朗诵技巧与实践
总结词
03 《阿房宫赋》的内容解析
文章结构解析
文章结构概述
1. 首段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体描述阿房 宫的壮丽气势,再分别描绘其建筑、宫人 、珍宝,最后总结并发出警告。
描述阿房宫的壮丽气势,展现其规模和影 响力。
2. 中段
3. 末段
具体描绘阿房宫的建筑、宫人、珍宝,展 现其奢华和荒淫。
总结历史教训,发出警告,强调不能重蹈 覆辙。
作者杜牧的生平与文学成就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与李商隐并称 为“小李杜”。他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 文学熏陶。
杜牧的诗歌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见长,其作品在唐代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歌涉及题材广泛,包括山水 、边塞、送别、感怀等,深受后人喜爱和传颂。
《阿房宫赋》的创作背景与目的
通过朗诵实践,学生可以更好 地理解《阿房宫赋》的韵律和
节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选择合适的朗诵材料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阿房宫 赋》段落或篇章,确保学生能 够理解和掌握。
指导朗诵技巧
教授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和 语速,以及如何通过语气和节 奏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实践朗诵
组织学生进行个人或集体朗诵 ,鼓励他们大胆尝试,并及时
VS
阿房宫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阿房宫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兴建的大型宫 殿,它的建成标志着秦朝政治、经济、文 化中心的转移。同时,阿房宫也是中国古 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宫殿建 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名师精编教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阿房宫赋名师精编教案

《阿房宫赋》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一、爱、取、族”等实词的用法,培养朗读、背诵的能力。

2.理解课文中善用丰富的想象、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方法的特点,并明确它们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3.学习本文善于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议论的写作特色。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朗读背诵课文,探讨演绎、交流分享本文的精神养分。

2.能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从而体会“历史回声”的内涵。

3.进行思维训练,切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者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其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的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认识并揭露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哪位同学能说说作者的情况?生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杜樊川”。

京兆杜氏自魏晋以来就是名门世族,杜牧的祖父杜佑是中唐有名的宰相和史学家,所撰《通典》一书,开典章制度专史的先河。

他所生活的晚唐,藩镇拥兵,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阿房宫赋》就是他二十三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

杜牧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比,因而称他为“小杜”;又和李商隐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李商隐比他约小十岁,很欣赏杜牧的为人和诗篇,在给他的一首诗中写道:“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阿房宫赋》0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阿房宫赋》0

师生互动构建新知经爪尖散文化,句式参差,长短不齐,多以散代骈,押韵也比较自由,人称“文赋”。

三、指导自读课文1、2两段。

1、诵读指导。

2、关于重点词语和疑难语句的点拨。

四、研习第一段1、补充解释。

2、本段主要写什么?分几层来写?明确:本段主要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六王毕”四句)写秦统一的气概,阿房宫的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

②第二层(从“覆压三百余里”到“不知西东”)从全景到本体构筑,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宏伟瑰丽。

其中“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两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广阔,凌云蔽日的雄伟气势,给人一个总体的印象:广、高。

自“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到“高低冥迷,不知西东”,就广、高两方面作进一步的描写。

③第三层(从“歌台暖响”到段末)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衬托出阿房宫的宏大宽广。

五、分析第二段1、补充解释。

2、第2段主要写什么?内容可分为几层?明确:第2段写阿房宫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侈的生活。

本段内容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从“妃嫔媵嫱”到“为秦宫人”)接上文,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同时又回应“六王毕,四海一”说明歌舞者的由来。

②第二层(从“明星荧荧”到“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通过六组排比句,写宫人梳妆打扮,既表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又揭示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③第三层(从“燕赵之收藏”到段末)承上歌舞之盛,美人之多,进而写珍宝之富。

由写人的被欺压转而写物的被践踏。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领略了杜牧的华美的语言,希望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和咀嚼,模仿运用,只有如此,文章才有望增华。

第二课时[导学要点]:赏读第三、四段,欣赏文章结构,把握整体思路;比较阅读。

一、导入新课名篇《阿房宫赋》历来受到人们的高评。

“至杜牧之《阿房宫赋》,古今脍炙”(元·祝尧《古赋辨体》),“古来之赋,此为第一”。

文章不仅有严谨的结构,而且还有绚丽华美的语言。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2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2 苏教版必修2
其后,父辈渐长,斗室难容。乡邻捐其砖木,亲友供其苦劳,始建茅舍,方有处所。然家徒四壁,室无余储。两位长者,空盼怀中抱孙;四条汉子,不见灶下添人。经年内外尽苦力,举家老少唯厚淳。终有好人焕彰牵线搭桥,始来家母金瑞月异日新。侍奉公婆求医问药,十年八载无怨无悔;教养子女读书明礼,千叮万嘱有声有色。三十亩地地要高产,八九口人人须饱暖。忙里忙外要争口气,克勤克俭不留闲言。好人终有好报,善行修得善缘。五处宅子拔地起,六个媳妇娶进门。子女成长各康健,衣食无忧尽开颜。儿媳孝敬若亲生,孙辈承欢绕膝前。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划线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
八、教学反思,精益求精
结构的分析与思想的挖掘融入到具体的语句分析当中。
根据内容结构来分析,按照“秦”——“六国”——“秦”,最后服务现实,突出主旨的顺序
杜牧见过阿房宫吗?结论正确吗?本文哪些文段是记叙和描写,哪些是议论?这篇文章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
(10)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此为高出不胜寒也,可一览众山小,亦可落得“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下场。)
(11)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是宫女造成环境污染,相当于一座化工厂啊,商女不知亡国恨,批判的是统治者。)
(12)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可悲啊,有些女子不耻做第三者,甘为金丝雀,其不见此,亦不闻贾元春回来后竟怪贾母把她送到“见不得人的去处”。)
1、新居赋
丁亥之岁,佳节重阳,移居新宅,老幼神爽。
明堂五间,柴房两厢,既铺阳台,又高院墙,门宇宽阔而壮丽,庭院洁净且平敞。院东置小园,早晚享其蔬果;宅南打机井,夏冬饮斯甘泉。杨柳榆槐环抱八方,莺鹊蝉虫啼鸣四时。父母虽近花甲,体既健且常事劳作;子女即无富贵,德尚正而时有善举。无外扰之干心,有好梦以萦怀。此境此居,其家其人,岂桃源乎世外?真天伦兮人间!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阿房宫赋 教案3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二 阿房宫赋 教案3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了解秦灭亡的原因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

2、了解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和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或用法。

3、理解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说明:本文含有很多知识点,相关的历史知识,写作知识,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句式类型等都有比较新的知识,尤其是对秦灭亡的原因的分析既要照顾到文本,又要兼顾到历史事实。

因此这篇课文的知识含量十分丰厚,课内外都需要花较多时间。

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这样一篇高深的赋体散文,学生的自学有很大困难,怎样使学生对这篇散文感兴趣,帮助学生自学并迁移能力是一个难题。

课堂上要合理适度地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交流。

为了避免学生学习因难度而造成的学习性疲劳,教师要设计一些较浅的问题;为了避免学生机械性疲劳,课堂的教学活动方式要多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本文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

理解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2、难点:了解赋的特点。

了解“钩心斗角”、“鼎铖玉石”、“函谷举”等词句的含义或用法。

说明:本文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对历史知识还是一知半解,缺乏辩证的唯物的认识方法,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和写作方法,同时也必须指出秦灭亡的诸多原因和根本原因。

对于阿房宫是否真的如赋中描述的那样,只需简单说明,关键是说明写作目的与写作手法之间的关系,了解赋本身的特点。

由于是赋,语言就十分精练形象,比喻、夸张等手法的作用也应该是重点,但可设计在练习中加以强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教师根据学生拥有的相关资料布置预习作业或补充预习作业,可较为详细地发给学生。

查阅相关资料,预习课文。

圈点课文,根据注解理解课文,找出问题。

或分组解决谈论题。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1.1【教学设计】《阿房宫赋》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三专题1.1【教学设计】《阿房宫赋》

《阿房宫赋》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具有初步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初期典范之作,作为晚唐文赋,本文不但有华美的语言、和谐的声律,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古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在韵文发展史上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在本单元中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2.了解“赋”这种文体;3.体会课文运用的比喻、排比、铺陈、夸张等艺术手法;4.了解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借古讽今”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加强朗读。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同时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和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最后能够基本背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并背诵全文;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2.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对照书下注释翻译课文;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

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听课文诵读,注意字词的读音。

(一)识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3专题 《阿房宫赋》教案1(第1课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3专题 《阿房宫赋》教案1(第1课时)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目标】1、深情诵读,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2、品味语言,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重点】1、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教学难点】1、理解和学习本文中的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及写作特色。

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

帝王若竭生灵力,大业沙崩固不难。

”这是唐代诗人胡曾的一首咏史诗。

诗人借阿房宫的兴废告诫君王要爱惜百姓,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而与胡曾处于同一时代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则也选择了阿房宫作为他讽时刺世的一把利刃,那么在杜牧的名篇《阿房宫赋》一文中,杜牧又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观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杜牧,学习《阿房宫赋》。

二、初读文本,解决字音。

要求:1、学生自由朗读,通过工具书解决都不准的字音。

2、让个别学生朗读,教师做指导,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播放录音,个别学生再读。

最后全体学生齐读。

骊(lí)山廊腰缦(màn)回囷囷(qūn)焉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不霁(jì)何虹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明星荧荧(yíng) 梳晓鬟(huán)也辘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剽(piāo)掠其人鼎铛玉石(chēng)锱铢(zīzhū)弃掷逦(lǐ)迤(yǐ)架梁之椽(chuán)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直栏横槛(jiàn)管弦呕哑(ōu yā)戍(shù)卒叫三、再读文本,疏通文意。

《阿房宫赋》参考译文(苏教版权威翻译)

《阿房宫赋》参考译文(苏教版权威翻译)

《阿房宫赋》参考译文六国灭亡了,天下统一了。

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出现了。

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遮蔽了天日。

从骊山向北构建,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渭水和樊川水势浩荡,流进宫墙。

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走廊回环曲折,屋檐突起,犹如牙齿,犹如禽鸟仰首啄物;宫殿楼阁随地形而建,彼此环抱呼应,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攒聚,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

盘旋屈曲的样子,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几万座。

长桥卧在水面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楼阁间的双层通道架在半空中,没有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高高低低的楼阁迷茫不清,不知道东西南北。

歌台上传来袅袅歌声,好像充满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合;大殿里舞袖飘拂,好像带来了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一天之内,同一宫殿之中,时令却不一样。

六国王侯的宫妃、女儿、孙女,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着辇车来到秦国;早上唱歌晚上弹琴,成为秦国的宫人。

光如明星闪亮,是宫人打开梳妆的镜子;一堆乌云在浮动,原来是早晨宫女在梳头;渭水上浮起一层膏脂,是宫女们泼弃的脂粉水;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在焚烧椒兰香料。

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宫车从这里驶过;车声听起来越来越远,没有踪迹不知道它驶向何处。

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久立远望,盼望皇帝宠幸她们。

有的人三十六年没有见到皇帝一面。

燕、赵、韩、魏、齐、楚的金玉珍宝,是多少代多少年,攻击掠夺他们的人民而来的,堆积如山。

一旦不能占有,就都运输到阿房宫中。

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石子,乱丢乱扔,到处都是,秦人看了,也不十分珍惜。

哎!一个人的心思,是千万人的心思。

秦始皇喜爱繁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

为什么搜刮财宝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使用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让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间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织女还要多;突起的钉头,比谷仓里的谷粒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全身的丝缕还要多;纵横交错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音乐声嘈杂,比闹市的人声还要喧闹。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阿房宫赋》8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阿房宫赋》8

《阿旁宫赋》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一堂成功的文言文教学课,必定是“文”与“言”的巧妙融合。

本课文设计力求言文并重,兼顾文言知识的学习与文本的鉴赏,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尝试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体验,力求在学习方法上有所突破。

二、教材分析《阿旁宫赋》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板块历史的回声。

本文作者通过对阿房宫建筑、宫中生活以及老百姓生活的对比描写,运用大量的铺陈、排比、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度渲染了阿房宫建筑规模的宏大,宫中生活的极度奢靡,最终导致了秦王朝的毁灭,发表了自己对这种历史结局的看法,提出了对当朝统治者的劝讽意图。

因此,学习本课文,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有一定的知道意义。

三、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高中学习,学生对于文言基础知识应该具有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够高,思维能力和对文章的审美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时高一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文言文学习,基本上能够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在本文的教学上,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一些文中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等疏通文意,并让学生感知文章深刻的内涵、出彩的写作方法和修辞方式,了解赋的特点及其优美的语言。

四、目标阐明(一)知识和能力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重点实词、虚词、语句、文言句式)。

2学习借鉴本文比喻、夸张、铺陈、排比等修辞手法。

3把握文意,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1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丰富瑰丽的想象等多种修辞手法。

2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平等对话,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准确地把握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以及内心的忧虑。

2能准确评价和看待历史中国家灭亡的原因,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评价观。

五、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疏通和落实本文的重点文言字词及知识点。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阿房宫赋》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阿房宫赋》

大秦帝国覆灭纵橫谈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年段《矫秦朝灭亡的主观《秦朝灭亡的原因新论———基于海现在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给你们5请大家快速跳古今秦朝灭亡论:作者大秦帝国覆灭的原因贾谊李白杜牧王夫之章太炎张传玺于海兰希沃5拍照、圈点批注、记时、了解学生课前自主阅读的情况,重点了解学生文言文片段和诗歌阅读的领,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此为不义;其五,,秦统宇内,奸诈谋和,悖逆礼数,此为不礼;其六,秦治国时未教礼数,强推法治,揠苗助长,此为不智;其七,秦灭六国时,曾许国事安定,民众平等而大同,治国时却无一实现,此为不信。

如此,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朝,有何可续,如此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之国,有何可为? ——廖峻锋 师: 廖峻锋同学的这份作业将秦的灭亡归为七点,观点很是丰富,而且思路清晰、条理分明,颇有气势!环节二:学生讨论交流:大秦帝国覆灭之我见 1:师:课前对于大秦帝国的覆灭大家的看法比较集中:暴政、纷奢;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多不尽相同的见解,此时你是否还坚持原来的看法?或者说你现在又赞成谁的评论呢?当然或许大家现在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在我们就选择一个角度来展开深入的分析:2:点评课前另一类学生写作的片段中存在的问题。

3教师提供一则片段供学1:学生作业中的另一种问题:论证的内容与中心脱节2:学生参考老师的示例,选希沃5拍照、圈点批注、记时、白板等功能 帮学生理清重点段落写作的逻辑思路,训练相关的写作技巧。

【课堂实录】环节一:古今秦朝灭亡论:1: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2:学生课前作业点评。

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然而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建立的大秦帝国,却只传了三世,历经十五年就灭亡了。

这么雄壮、庞大的帝国为何瞬间土崩瓦解?前几天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谈谈大秦帝国覆灭的原因,看了一下大家交上来的作业,我们大多数同学认为是“暴政”。

希沃5展示学生主要看法:暴政师:大家的这个看法主要》师:还有部分同学对于大秦帝国的覆灭还提到了一个看法:挥霍无度,这个观点源于何处?生:杜牧的《阿房宫赋》对于大秦帝国的覆灭古今评论家们可谓众说纷纭,课前大家欣赏了韩磊的《秦王扫六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视听感受?(雄壮、威武)《秦王扫六合》的作者是伟大诗人李白,韩磊只唱了这首诗的前半部分,歌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秦始皇雄才大略和统一业绩。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苏教版 必修2 教案

高中语文阿房宫赋教案 苏教版 必修2 教案

阿房宫赋一、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2.学习本文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了解时代背景及、赋1、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全部工程秦灭亡时犹未完成。

阿房者,一说:“此以其形名宫也,言其四阿旁广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索隐)为了建筑阿房宫,秦发“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促使农民起义的爆发。

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台基。

这个历史教训,就是杜牧在赋中所表现的讽喻意义。

《阿房宫赋》作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敬宗李湛十六岁继位,贪好声色,大兴土木,游宴无度,不视朝政,求访异人,希望获得不死之灵药,因此在位三年即为宦官刘克明所杀。

作者预感到唐王朝的危险局势,就借这篇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秦之先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

2、赋何为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赋:是古文中介于韵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

也就是要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来直陈其事,用新奇美丽的辞藻来描摹事物(体物),抒写情志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赋在结构上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面有序,说明作赋的缘由,用不押韵的散文或骈体文;中间是赋的本身;后面有“乱”或“讯”的部分,对全篇作小结。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阿房宫赋》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阿房宫赋》教学目的要求:知识要求: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内容,懂得秦国真正灭亡的原因,掌握有关实词虚词的意思,以及多种特殊句式的表达与运用。

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能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特点。

懂得此文中议论的气势之美。

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借史讽今的真正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所表现的内容,懂得秦国真正灭亡的原因,掌握有关实词虚词的意思,以及多种特殊句式的表达与运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能体会赋文铺陈夸张的语言特点。

懂得此文中议论的气势之美。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放手让学生自学文本解决疑难,尤其是对文言文的疏通这一关,教师只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关键是学生能联系以往的学习经验,通过举一反三,来达到此项目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个曾经踏平六国、叱咤风云的秦王朝,顷刻间,竟然那么容易地坍塌了。

这巨大的历史悲剧,激起后代多少人的思索,多少人的概叹,杜牧也正是从这样一种强烈的悲剧感中思索秦王朝毁灭的内在原因,从而写下千古流传的赋文《阿房宫赋》,从此刻开始让我们走进文本,走进作者。

二、初读文本,落实字词句式等。

(略)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抽学生分别朗读。

全文四段,分别由四人朗读,纠正读音;逐段概括描写或议论的内容。

教师明确:宫殿(雄);宫女(多);珍宝(富);秦爱纷奢而亡国,希后人以之为鉴。

四、分析描写语段,感受语言魅力(一)、分析第一自然段如何在这一自然段中表现出本文铺陈夸张、想象奇特的语言特点的?教师明确:从描写内容来看:此段首先写阿房宫的外在形势,“覆压三百余里”到“流入宫墙”,表现了阿房宫占地之广、楼阁之高、依山傍水的非凡气势。

接着写主体构筑:“五步一楼”到“不知东西”,先写重楼叠阁,细致精巧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奇丽;最后深入宫殿内部,写歌舞生活,这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作铺垫。

从描写手法看:此段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法再创了阿房宫的辉煌。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25(苏教版必修2)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25(苏教版必修2)

《阿房宫赋》教案教学设计25(苏教版必修2)阿房宫赋教案教学目的:1、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3、掌握“一”、“爱”、“取”、“族”、“焉”、“而”、“夫”等词的意思。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孟子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又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些至理名言道出了颠扑不破的真理: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

秦王不爱其民而大肆奢侈以致亡国的事实在后代的著作中多有论及。

在唐代,杜牧又在《阿房宫赋》中再次提起,为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读这篇赋。

二、解题1.杜牧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

后在地方军府任幕僚多年。

开成四年(839)回到长安,历任左补阙,膳部、司勋员外郎。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后,相继出任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史。

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

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

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

2.简介“赋”“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

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房宫赋》(必修二)高中苏教版原文对照
翻译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六国灭亡,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蜀山光秃了,阿房宫盖起来了。

阿房宫占地三百多里,楼阁高耸,遮天蔽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日。

阿房宫从骊山向北构筑宫殿,折而向西,一直通到秦京咸阳。

渭水和樊川两条河,水波荡漾地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五步一栋楼,十步一座阁。

走廊回环曲折,突起的檐角尖耸,犹如禽鸟仰首啄物;宫殿阁楼随地形而建,彼此
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环抱呼应,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盘旋屈曲的样子,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有几千几万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桥横卧在渭水上,(人们看了要惊讶:)天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几条复道在半空像彩虹,(人们看了要诧
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东西
异:)不是雨过天晴,哪里来的彩虹?楼阁随着地势高高低低,迷茫不清,使人辨不清东西方向。

人们在台上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
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

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
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

就在同一天,同一座宫里,天气竟会如此不同。

妃嫔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
楼下殿,
那些亡了国的妃嫔和公主们(六国王侯的宫妃和王侯的女儿、孙女),辞别了自己国家的楼阁,走下宫殿
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
(辞别六国的楼阁宫殿),乘辇车来到秦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了秦宫里的宫女。

光如明星闪亮,是宫女打开
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
弃脂水也;
梳妆的镜子;一团乌云在浮动,原来是早晨宫女在梳理发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层脂膏,原来是宫女泼掉的脂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粉水;空中烟雾弥漫,是宫女在焚烧椒兰香料烘熏衣料。

如雷霆般的声音响起使人骤然吃惊,是皇上的宫车驰
辘辘(lù)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过;车声听起来越来越远,也不知驶到哪儿去了。

这些妃嫔公主们的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她们耐心地久立远视,盼望皇帝能亲自驾临。

可是有许多宫女几乎一辈子都没等到皇帝(可有许多宫女等了三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十六年都未见)。

燕、赵收藏的金玉珍宝,韩、魏聚敛的金银,齐、楚保存的瑰宝(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
几世几年,剽(piāo) 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
不能有,
财宝),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来,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

旦夕之间国家灭亡不能再
输来其间。

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
占有,珠宝都被运进阿房宫。

把宝鼎看做铁锅,把美玉看做石头,把黄金看做土块,把珍珠看做沙石,连续不
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断地丢弃,秦人看见了也不觉得可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唉!一个人的想法和千万人的想法是一样的(都想过好日子)。

秦始皇喜爱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
奈何取之尽锱(zī)铢(zhū),用之如泥沙?使
负栋之柱,
业。

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让那宫中承担栋梁的柱子,
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
比田里的农夫还多;架起侧梁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女工还多;突出的钉子,比谷仓里的稻米还多;横直密布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ōuyā),
的屋瓦缝隙,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的线还要多;栏杆纵横,比天下的城郭还多;乐声嘈杂,比集市的人们
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的话语还多。

秦统治者穷奢极侈,使天下的老百姓不敢言语只能在心中咒骂。

失去人心极端孤立的统治者(秦
日益骄固。

戍(shù)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始皇)却一天天越来越骄横顽固。

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刘邦入主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
(唉!)使六国灭亡的是六国自己,而不是秦国;使秦国灭亡的是秦国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

唉!如果
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六国统治者都能爱护本国老百姓,那么就有足够的力量抗拒秦国。

如果秦国统治者同样能爱护六国的人民,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
那么秦就能从三世传下去,甚至可以传到万世都为君王,谁能够灭掉秦国呢?秦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叹,只好让后世的人为他们哀叹;后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叹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再让后世的人为后世哀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