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合集下载

第11课《_论语_十二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_论语_十二章》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山东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
孔府源自文库
孔庙
孔林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子墓地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编撰而成,共20篇。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 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句子翻译
第七则:讨论学习态度 第八则:讨论修身处世
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重点词语
者:代词,……的人。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
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 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谋:谋划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这句中所包含的成语
三省吾身
句子翻译
第三则:讨论修身处世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翻译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 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迷惑,五十 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 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顺从意愿,却不超越法 度。”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

章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1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理解性默写
5、《论语》中,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
匹夫不可夺志也

6、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7、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不羡慕、不
贪图不义之财)是: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11.论述从师之道或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
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阅读理解
1A、.下《论列语对》文十章二的章分涉析及理学解习,态不度正、确学的习一方项法是和(修D身做)人(这3三分个)方面。
恳切
多思考当前 的事情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坚定志向。 笃,坚定
仁德
子夏说:“广泛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 并且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阅读理解
《论语》十二章根据内容主要可以分为 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三种类型。
第一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六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第八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第十一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

注释译文赏析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作者

《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部编版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

部编版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一课内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
【评析:这一则讲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 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 的兴趣对学习知识是很重要的。】
课文全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 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饭:吃。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 “汤”指热水。肱:胳膊。于:介词,对,对 于。]
课文全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 而》) 【译文】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 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从:跟从,这里指 学习。]
课文全解
[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 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 一说山东平邑)人。孔子弟子。吾:人称代词, 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 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 我检查,反省。为:替。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课文全解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 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竹 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 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多么高尚啊,颜回!” [哉:表示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堪:能忍受。]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11 《论语》十二章

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本知识点11 《论语》十二章

第三单元

11 《论语》十二章

文学常识

作者档案 人 物

孔子 生卒年 前551—前479 名 丘 字 仲尼 评 价 我国春秋末期影响深远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关作品

编辑、整理《诗经》《尚书》等古代典籍,并根据鲁史编修《春秋》。《论语》由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文言知识

重点字

论.

(lún)语 愠.(yùn) 曾.

(zēng)子 罔.(wǎng) 三省.

(xǐng) 逾.

(yú) 通假字

不亦说.

乎(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

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

可以..

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一词多义

1.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动词)温故而知.新(得到,动词)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动词)

2.可以⎩⎪⎨⎪⎧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士不可以..

不弘毅(能够) 3.之⎩⎪⎨⎪⎧学而时习之.(代所学的知识,代词)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不译,结构 助词)

4.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他们(的),代词]其.

恕乎(大概、也许,副词) 5.而⎩⎪⎨⎪⎧人不知而.不愠(却,表转折)博学而.

笃志(并且,表并列) 词类活用

1.学而时.

习之 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2.吾日.

三省吾身 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3.传.

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5.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文言句式

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初读课文

预习与交流

1.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背景链接

《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文

《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文

1.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5.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课《论语十二章》背景、文言知识、内容分析、注释、译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课《论语十二章》背景、文言知识、内容分析、注释、译文

《论语》十二章

先秦: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成语

1、不亦乐乎:不是很愉快吗?

2、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

方向.

3、从心所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

4、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5、三省吾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6、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

实行.

7、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

8、不舍昼夜:日夜不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堂笔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课堂笔记

第11课《〈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二、写作背景

面对春秋战国那样的乱世,知识分子大都很不满意,于是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不同的学说流派。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先后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流派。

于是有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春秋战国之交的“百家争鸣”,是一个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中国传统中很多光辉的思想主张,都产生于那个时代。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即是“百家争鸣”中最重要的一个学术流派。经过历史的淘汰和选择,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中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三、字词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论语》十二章 最新译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 最新译文(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论语》十二章最新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理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出规矩。”

4.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5.孔子:“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么有高尚啊,颜回!”

7.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缺点就加以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论语十二章-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

2.学会理解《论语》中的典故和成语;

3.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

1.《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

2.60个词语。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典故和成语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

2.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

1.了解教材及本课内容

教师示范学生如何使用语文教材,《论语》十二章内容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朗读书名,通过教师介绍本课目标,明确学习目的。

2.观看视频《论语》十二章

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教师在视频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举例子对课文进行解析。

3.分组学习

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章进行学习;

2.通过讨论和解读,小组合作完成共同学习的任务,而后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全班同学;

3.教师引导小组进行总结汇报。

4.巩固练习

情景演练: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编写表演稿,进行小剧场表演,以增强对经典语言的自信度,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

5.总结提高

教师领导学生反思总结,分两个环节进行: 1. 讨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2.针对教师提出的更高基础的理解问题,探讨自己的困难和答案。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相关练习;

2.语文阅读材料的积累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家长出示一份读书记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则注重学生对《论语》中十二章内容的理解和领悟。针对疑难点,我也让同学们在讨论、交流当中寻找答案,及时反馈,同时以本节课中的语言、文字和手势引导同学认识止,增强记忆效果。在语言组织和表达方面,我在提问时注重发展学生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发挥,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
(的知识) 理解:我们应怎样做人? •要有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做到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诚实守
信、童叟无欺,做到慎独。
2019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又”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
站立,这里指独立 做事情。
迷惑,疑惑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指不能为人所 支配的事情
听得进不通意见
所欲,不逾矩。”
2019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3)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5.一词多义
【而】 ①学而时习之(并且) ②温故而知新(然后) ③学而不思则罔(但是) ④人不知而不愠(却)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2019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返回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
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
书坑儒"儒家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
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 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 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作者介绍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学而》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

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

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则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则
4
先生,指孔子
也、也是
按时复习
yuè
子曰:“学 ∕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
志有同道朋合的∕自人 远表方接顺 来,不代亦指学∕乐习的乎内容?人“快不悦”知的∕ 古字,愉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而不 愠,不亦∕君 子 乎 ? ”
表转折 生气,发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不 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 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 为乐的人。”
16
•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 顶真 •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
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17
吃饭
名词作动词
• 子曰:“饭
在其中 跟从、学习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 优点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 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 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20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 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 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1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12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12最新版《论语》十二章

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9/14/2019
9
分析文义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 2.曾子曰:“吾 日 ∕ 三 省
替 出主意 转折
转折
吾身: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而不 信乎? 传 ∕
诚实
不习乎?”
9/14/2019
10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 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或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 面,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 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 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也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南宋时,著名学者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
儒家的重要经典。被称为“东方的圣经”,是历代莘莘学
9/14/2019 子的人生教科书。
分析文义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 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
顺承
乐趣
正当手段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对于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14/2019
20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其中也有乐趣啊。干违背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 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论 语 》 十 二 章
2019
PPT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
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
内涵,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019
第一课时
2019
文体知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 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 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 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 教等方面,从中可以
孔林:孔子墓地
孔府 孔子2019嫡系子孙居住地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返回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
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
书坑儒"儒家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
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 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 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读准字音
读准— 读准节奏
读准语调
201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9
2.老师范读第一章,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其 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字词解读法:单”变“双”。如: 学——学习 朋——朋友 乐——快乐 温——温习 师——老师 思——思考 知——知道 择——选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 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2019
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 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 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019
作者链接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 思
想家之首。
2019
孔庙——祭孔之所
孔陵——孔氏家族
专用墓地
2019
山东曲阜“三孔”
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 射(射箭)、御(驾车)、诗、书。既要学书本 知20识19 ,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每天 反省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尽己谓之忠(尽心竭力)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019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饭疏食饮水(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水。) (3)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4)吾日三省吾身(古义:每天;今义:日子)
5.一词多义
【而】 ①学而时习之(并且) ②温故而知新(然后) ③学而不思则罔(但是) ④人不知而不愠(却)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替) ②可以为师矣(做)
2019
疏通文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按时 通“悦”,愉快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 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2019
理解:讨论学习方法、态度与个人修养:
不断实习,方能牢固,学习之乐; 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社会,
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思想,节
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
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儒家对中国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据
《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
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发明
2019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有”同“又”)
3.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 “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 为乐趣)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的。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
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儒家
也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学著作如《考工记》、《天
工开物》等等。这些都和因动漫小说而名声大噪的墨家没
有任何关系。所以不要提到中国古代就是科技落后、八国
联军或是动漫中异常火爆而现实中早已秦汉绝迹的墨家,
(1)子曰(先生,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 (3)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6)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 (7)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8)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9)人不堪其忧(忍受)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喜欢、爱好) (11)饭疏食饮水(吃)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舍:舍弃) (13)匹夫不可夺志也(改变) (14)曲肱而枕之(肱:胳膊) (15)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 创始人 孔子
• 基本教义
忠恕 中庸 德治 仁政等
• 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荀子、颜子、朱熹等
• 代表作品 《四书》、《五经》、《十三经》
• 思想核心
仁、义、忠信、孝悌、中庸
• 时期
先秦
2019
• 儒家是中国古代自从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最有影响 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 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一般来说,特别是先秦时,虽 然儒家是最有影响的学派,但也只是诸子之一,与其它诸 子一样地位本无所谓主从关系。
这不符合历史史实。

2019
读准字音
论(lún)语 愠(yùn ) 曾(zēng )子 乎
逾(yú) 殆( dài ) 曲肱(gōng)
不亦说(yuè) 乎 三省(xǐng) 传(chuán )不习
罔(wǎng) 一箪(dān)食 笃(dǔ)志
2019
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
和节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