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期末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唐诗宋词)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2结合作品分析送别诗词中的“南浦”这一意象。
所谓“南浦”,一是实指某一具体地名,另一种是泛称,泛指河流分口处。是什么时候开始演变为水路送别诗中比较固定的意象的呢?最早是跟屈原《九歌·河伯》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言有很大关系。南朝宋齐之后的送别诗中,“南浦”的意象明显的多了起来;而且基本上不再是用于专称某地,而成了水路登舟送别地点的泛称就这样,一代一代的诗人承袭了这一手法,将离愁别绪的情怀,不断地添加到“南浦”这一意象上。到了唐代诗人笔下则更为普遍,“南浦”在诗中俯拾即是。如盛唐诗人王维《送别》诗日:“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二)前四旬日:“鹦鹉洲横汉阳流,水引寒烟没江树。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中唐诗人白居易《南浦别》诗日:“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李贺《黄头郎》诗日:“黄头郎,捞拢去不归。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清人王琦注中引曾益日:“南浦,送别之地。”总之,在“南浦”这个意象上,积累和沉淀了战国诗人屈原之后历代诗人们的离别情感。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1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检测试题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
《诗经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2.古诗阅读
山雨
[清]何绍基
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中国古代文学史(唐、宋)期末复习题
(3)他的有些诗,虽不是直接写时事,只写一己感慨,但从他的感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时社 会的某些心理状态,这一类诗,也具有诗史的意义。
2、张先在宋词发展中的贡献是什么?
(1)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以前文士日常交际中只用正统的诗歌来唱和 赠答,词只写个歌妓演唱,张先打破了这种惯例,在观念上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2)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改变了以往词作有调无题的传统格局,加强了词的纪实性 和现实感。
(3)张先较早、较多地写了长调的词,其中以慢词居多。
3、柳永词变“雅”为“俗”,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首先是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是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 的痛苦心声。同时也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他们从良的愿望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个将笔 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 (2)柳永的词从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荣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3)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充分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 (4)在词的审美趣味方面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变化,还在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词部分)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词部分)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词部分)期末考试试题
一、默写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词各一首,每首5分,共计15分。(必须出自《历代文学作品选》)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二、填空,每空1分,共计10分。
1、()是北宋第一个专门的词人。
2、()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
3、《词论》的作者是()。
4、宋代词人()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
5、()是整个宋代词坛词作最多、艺术成就最高的词人。
6、()是北宋后期词坛最优秀的词家之一,被公认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7、()()()()曾得到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苏轼的文学影响,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计25分。
1、“诗庄词媚”。
2、“豪放派”。
3、“漱玉词”。
答案:
一、默写
例: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填空
1、柳永
2、苏轼
3、张先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诗歌
浙江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汇编
诗歌
浙江省舟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隐居士
谢逸①
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
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
相知四海孰青眼②,高卧一庵今白头。
襄阳耆旧③节独苦,只有庞公④不入州。
[注]①谢逸:字无逸,屡举进士不第,后隐居乡间。②青眼:正眼相看,意为对人重视。
③襄阳耆旧:泛指襄阳隐士。④庞公:即东汉庞德公,居襄阳岘山,足不入州县。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生择清幽而居,可见已无封侯之图,开篇隐含对隐居士绝意仕进的赞颂。
B. 本诗数量词有表现力,如“几千卷”言藏书之富,“三十秋”言治学之勤。
C. 虽然四海之内不乏相知之辈,但他们多汲汲于功名富贵,隐居士并不欣赏。
D. 全诗多方面展现了隐居士风采,巧用典故,融议论又寄感慨,直接而贴切。
16. 有评论家认为,尾联中“苦”字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①,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②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传说宝剑落到水里,用普通灯光在水中照明不行,只有用犀牛角点燃在水中才不致被熄灭。②鱼龙:指水中怪物,暗喻朝中阻遏抗战的小人。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1
初三上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综合检测试题1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1)诗中“ ”和“”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2)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白梅
(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春。
(1)诗中描绘了白梅的形象,突出了白梅的哪些特征?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古诗阅读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独”字蕴意相似的一项()。
A.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王维《秋夜独坐》)
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诗的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诗中其他地方也处处流露出这样的“偶然”。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样的“偶然”所表现的情感。
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错误,“半佛宫”应该是指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从“湖上参差半佛宫”可知,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再联系注释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诗人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荒,这是为百姓解“忧”。另外,从“却惭何道继文翁”可知,诗人是为自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心生“忧”情。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工部蜀中离席①
李商隐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②未归天外使,松州③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注】①当时,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辟李商隐为幕僚。第二年春天,李商隐即将返回梓州,于是在临行饯别的宴席上写下此诗。杜工部:即杜甫。李商隐模仿杜诗风格,故以“蜀中离席”为题。②雪岭:即大雪山,唐时的边境。③松州:唐西南边塞,唐于此设松州都督府,常有军队驻守。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含答案)
古诗阅读专题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凤归云·恋帝里
柳永
恋帝里,金谷园林,平康巷陌,触处繁华,连日疏狂,未尝轻负,寸心双眼。况佳人、尽天外行云,掌上飞燕。向玳筵、一一皆妙选。长是因酒沈迷,被花萦绊。
更可惜、淑景亭台,暑天枕簟。霜月夜凉,雪霰朝飞,一岁风光,尽堪随分,俊游清宴。算浮生事,瞬息光阴,锱铢名宦。正欢笑,试恁暂时分散。却是恨雨愁云,地遥天远。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既运用典故等手法描写帝都的繁盛,也通过词人的心理感受来侧面表现其繁华。
B.下阕铺叙帝都四季风光,但美景已成过往,“可惜”二字直抒胸臆,表达了惋惜之意。
C.词的最后两句情景交融,词人满心的愁绪似乎弥漫在这浩渺的天地之间,耐人寻味。
D.本词叙事描写极有章法,用“恋、况、更、算”四字勾连起全词,诗歌内容逐层展开。
16.有人认为这首词可能写于柳永准备参加科考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可能写于柳永多次科举落第浪迹天涯之后。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本篇阐明你的理由。(6分)
江苏省苏北四市202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九月二十八日五鼓起坐抽架上书得九域志①泣然有感②
陆游
一事无成老已成,不堪岁月又峥嵘。
愁生新雁寒初下,睡起残灯晓尚明。
天地何由容丑虏,功名正恐属书生。
行年七十初心在,偶展舆图泪自倾。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
(北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③。莫忘小桥
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
(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3.古诗阅读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古诗阅读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选自《诗经·魏风》)【注释】①硕:大。黍:黏米。②三岁:多年。贯:供养。女,同“汝”,你。③逝:誓。适彼:到那个。爰:哪里。④德:感德。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质量检测试题附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
《诗经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唐诗宋词》期末复习参考题二
填空题
1、盛唐时期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以王孟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岑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其中的“王孟”是诗人(王维)和(孟浩然),“高岑”是诗人(高适)和(岑参)。
2、“三吏”、“三别”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代表作,这些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灾难,被称为“诗史”。
3、中唐诗坛影响最大的两个诗派是祟尚险怪的(韩孟诗派)和崇尚浅俗的(元白诗派)。前者的代表人物韩愈“以文为诗”的倾向对宋诗影响深远,后者以创作讽喻时事的新乐府著称。
4、白居易的词作《忆江南》其一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5、晚唐词人(温庭筠)被后人称为“花间鼻祖”,他被列为《花间集》中十八位词人之首,入选的作品也有六十六首之多。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词人(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的名句。
7、建安时期著名诗人(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又称《观沧海》),可以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山水诗。
8、为山水诗奠定基础的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山水诗中的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被历代诗人所赞赏。
9、南朝齐诗人(谢朓)对山水诗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他的山水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也历来被人称道。
10、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歌,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描写农村生活的悠然和田间劳动的快乐,都是田园诗中不朽的名句。
11、与沈佺期一起开创沈宋体的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山水诗也很有特色,他《灵隐寺》一诗中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写景名句。
初三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
初三中考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
一、九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缺月、疏桐、________”三个意象描绘出了寓居地的环境,营造出________的氛围。
(2)本词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为苏轼谪居黄州时的作品,试分析两首词中作者
的情感有何不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2)赏析“北风吹断马嘶声”一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这首词末句“古今幽恨几时平”的理解。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妲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作者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瞰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唐诗宋词专题》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唐诗宋词专题》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面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将.(qiāng)进酒逶迤.(yí)布衾.(qīn)俄顷.(qǐng)
B.殷.(yīn)岩泉塘坳.(ào)馔.(zhuàn)玉槲.(hú)叶
C.扁.(piān)舟子丧.(sāng)乱汀.(tīng)洲欢谑.(nuè)
D.影幢幢.(zhuàng)竹坞.(wù)暮霭.(ǎi)渌.(lù)水
2.下面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帽沿扎根精粹挖墙角
B.屏障蜇伏托词明信片
C.挑捡萎靡膨胀赔笑脸
D.旋律要挟坐镇三步曲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通用公司来讲,悍马是业已放弃的“过气儿”品牌,越高调宣传,炒得越热,越可能抬高其价码,造成仍然炙手可热
....的假象。
B.对中国来说,对通胀保持适度的警惕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也不必杯弓蛇影
....,在经济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
C.“同志们!咱们决不能失败,一定要战胜敌人才行!”周围七八个人的心全都砰砰跳起
来。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沧桑
....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张的神情。
D.对于语文教材近年来日益明显的“大换血”趋势,除了尖锐对立的正反两方,有相当
多的旁观者在争议中采取了坐山观虎斗
.....的态度。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默默无闻
B.行人
..弓箭各在腰行人:从军出征的人
C.雪肤花貌参差
..是参差:仿佛
D.李凭中国
..弹箜篌中国:中原地区
【VIP专享】唐诗宋词专题研究期末试题
唐诗宋词
比较分析王维的《终南山》和杜甫的《望岳》的异同点
王维的《终南山》与杜甫的《望岳》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它们的抒情方式、整体构思、修辞的运用等都可以长篇大论一番,但我想从二诗的思想层面出发,阐述二者同为山水诗而体现出来的一些思想共性。通过比较发现二诗与“出世”和“入世”思想有莫大联系。
唐代疆土空前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频繁,政治开明,对各种思想的兼容性大大加强。这为各种思想流派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且唐朝最明显的一个思想特征之一就是儒、道、释三种思想并存,这是唐以前各朝代没有过的景象。不过这种景象未见得无瑕无疵,它使世人“出世”与“入世”的选择显得何其艰难!思想的兼容性,有利于唐朝文化思想的繁荣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反而言之,凡此种种思想盛行,同时也使不少人的思想陷入一种迷乱的境地。比如王维、杜甫的思想均是如此。在此需要说明一点:有不少学者认为诸多思想在某一诗人生平中呈现,是诗人对这些思想具有兼容性的表现,其实我是不完全赞同这观点的,我认为诗人集诸多思想于一身,无论是主观消化还是被迫接受,他已经成为了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其吸纳的思想越多,意味着矛盾的复杂性越是缠绵不清,某一思想凸现得越明显,意味着对其他思想的排斥性就越强,二者的综合就使得思想的承受主体——人的内心世界变得异常痛苦。因此,用“兼容性”一词来掩饰思想承受主体释放出的思想多元性,不免有拔高诗人思想宽纳度的嫌疑,完全忽视了诗人内心对诸多思想矛盾斗争的痛苦挣扎。
一个时代思想的多元性对于生活在这一时代中的人的内心伤害的程度是不言而喻的。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都试图寻求某种解脱方式,而不少文人选择了田园山水。这种选择是绝对的自由,自由又在思想的驱逐之后,因此选择的过程永远在瞬间完成,只是这种选择与思想的维系必然具有千丝万缕的的关联性。正如《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导言所述:“山水诗是诗,诗的天职是抒情。许多诗就抒发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美的惊奇、喜爱、沉醉、赞美之情。但中国古代的山水诗,还往往和忧国伤时、怀古咏史、羁旅行役、送行游宴、田园隐逸、求仙访道等思想内容结合,抒写并非单纯审美的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P1)换句话也即是说诗人以山水田园入诗时,并非单纯为了诗而写诗,而是企图通过写诗(以山水入诗)来表达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就是诗人内心中某种思想具体化的表现,而诗歌文体就是这种思想的再现。这表明,田园山水诗与诗人的性情最为接近(不可否认任何诗歌都与诗人的内心密切相关,但山水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生在语义,最能反映诗人对于出世、入世的态度,所以说山水田园诗与诗人的性情最接近)。因此,从这方面入手对王维的《中南山》和杜甫《望岳》所反映的世态思想成为一种可能。“出世”与“入世”是古代文人人生的两个极致,是一切思想升华至人类行动的终极关怀。任何思想的出发点都归属于二者(“出世”与“入世”)之一,它们都企图指引它的受体——人向与其相一致的方向发展。可是一个朝代思想的多元格局,必然为诗人提出了不同的人生理念(尽管它们的结果终归“出世”与“入世”)。这就使得生活在当下的人面对诸多选择翘首两望而不得不在各种思想的拷问中作出痛苦的抉择。而在二诗体现出来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出世”与“入世”的思想斗争。《终南山》反映了王维出入两难的思想境地,《望岳》突出了杜甫出世的凌云壮志。首先,王维是一个思想矛盾十分尖锐的诗人。唐朝盛行的儒、释、道三大思想流派的观点主张都在他的身上找到影子,它们对王维一生的影响可深至极,而佛教思想更为尤甚。《中南山》:这首诗写的是终南山的雄伟奇观,进入视野的,都是阔大、广远的景象。全诗突出主峰的巍峨宏伟、群山的连绵不断,白云的迅速变幻、山表的青霭多变,天气阴晴不定。全诗具有视野宏大,气势磅礴的特点,正如前人所评:“是诗在开辟之初,笔有鸿蒙之气,奇观大观也。”(《而庵说唐诗》)《唐诗观澜集》,《唐诗汇评》第318页)。这种大蕴涵着无限的佛学理气并与“虚实结合,动静相生”与禅学思想相吻合。其中更能体现佛教禅字隐逸思想的是最后一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此句是全诗的中心句,起点睛的作用,也是最能反映诗人内心世界的地方。于诗人思想层面来探究诗文与佛教禅字思想,单是这一句就足够了。“樵夫”与儒、道的出世思想有莫大的联系。它的哲学理念已经不能简单地用“打柴的人”来理解其中的韵味。它已经与“隐士”挂钩,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与隐士的概念等同,成为了隐士的化身。《终南山》全诗上部分对终南山的描写并非仅仅因为对终南山的热爱而去尽情抒写,他的抒写实质上是对最后一句作情感的积淀。终南山是历代文人、隐士选择归隐的地方,诗人极言终南山的美。这种赞美与其说是对终南山景色的热爱,不如说是对隐士生活(出世)的向往。“欲投人处宿”很大程度上流露出诗人要在终南山归隐的意向(抑或说感受归隐生活的意向)。而不是单单为了住上一宿。可是这对于诗人来说是困难的。一旦选择了入世也就意味着他要放弃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东西,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不可能脱离现实社会而存在,任何一个脱离现实而存在的人都是可怕的,而王维的生平也说明他并没有完全入世。他走的是一条亦官亦隐的道路。王维的个人生活经历——“人生几许伤心事”,对于人生无常,难于把握是切肤体验的。这样的人生经历,自然使人走向究天人之际的思想轨道,而这样的情感辐射恰可在道家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归依,在山水中留恋徘徊,排遣人生苦楚,从而培养起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忘情地在大自然中作“丧我”、“无待”的逍遥游,追求绝对自由,找回自我,珍视生命,而王维的《中南山》流露出来的却是另一种异质,它未能达到“与田地并道生……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刘《文心雕龙》)的心理境界。它所倾露出来的只是诗人对“出世”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其内心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
1.下列对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 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了。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 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包含深情而富有哲理。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这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不鼓舞和安慰。
D. 尾联“歧路”照应送别,慰勉友人不要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流露出了作者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
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
杜牧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
(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
(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诗词鉴赏-唐诗鉴赏)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诗词
鉴赏-唐诗鉴赏)
本文档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下册学生进行期末复,重点内容为
诗词鉴赏中的唐诗。
1. 唐诗的特点
-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为特点。
- 唐诗主要表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思想、感情的
表达。
- 唐诗常采用五言或七言绝句形式,节奏韵律优美。
2. 唐诗的名家及作品欣赏
2.1 李白
李白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充满豪放和奔放的
感情。
-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2 杜甫
杜甫是唐代另一位重要的诗人,其作品富有哲理和社会意义。
- 《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3 王之涣
王之涣是唐代一位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作多以山水自然和人生哲理为主题。
-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 复要点总结
- 唐诗作品重在鉴赏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 主要复李白、杜甫和王之涣的代表作品。
- 学会运用适当的诗词语言进行表达和鉴赏。
以上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诗词鉴赏-唐诗鉴赏)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同学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考指导。加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实验中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高二语文试题2012.01
(《唐诗宋词选读》模块结业考试)
说明:本试卷为发展卷,采用长卷出题、自主选择、分层记分的方式,试卷满分150分,考生每一专题的题目都要有所选择,至少选做100分的题目,多选不限。试题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为第6页至第10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33分(基础题24分,发展题9分)
1.下面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将.(qiāng)进酒逶迤.(yí)布衾.(qīn)俄顷.(qǐng)B.殷.(yīn)岩泉塘坳.(ào)馔.(zhuàn)玉槲.(hú)叶C.扁.(piān)舟子丧.(sāng)乱汀.(tīng)洲欢谑.(nuè)
D.影幢幢.(zhuàng)竹坞.(wù)暮霭.(ǎi)渌.(lù)水
2.下面各组词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帽沿扎根精粹挖墙角
B.屏障蜇伏托词明信片
C.挑捡萎靡膨胀赔笑脸
D.旋律要挟坐镇三步曲
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通用公司来讲,悍马是业已放弃的“过气儿”品牌,越高调宣传,炒得越热,越可能抬高其价码,造成仍然炙手可热
....的假象。
B.对中国来说,对通胀保持适度的警惕是应该而且必要的,但也不必杯弓蛇影
....,在经济尚未完全企稳的情况下就开始大幅收紧货币政策。
C.“同志们!咱们决不能失败,一定要战胜敌人才行!”周围七八个人的心全都砰砰跳起来。
人们那被晒黑的饱经沧桑
....的脸上,显出严肃而紧的神情。
D.对于语文教材近年来日益明显的“大换血”趋势,除了尖锐对立的正反两方,有相当多
的旁观者在争议中采取了坐山观虎斗
.....的态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方永刚之所以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深入学习者、模践行者、坚定信仰者,就是因为党的创新理论深深吸引了他,折服了他。
B.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尤其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C.将防卫厅升级为防卫省,使日本成为其经济地位相称的军事大国,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多年的愿望,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潜在威胁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D.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全国旅游业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发挥旅游在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文明程度等方面的作用。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来圣贤皆寂寞
..寂寞:默默无闻
B.行人
..弓箭各在腰行人:从军出征的人
C.雪肤花貌参差
..是参差:仿佛
D.凭中国
..弹箜篌中国:中原地区
6.下列根据诗的标题推测诗的题材,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怀古咏史诗:《蜀相》《题乌江亭》《乌衣巷》《过琳墓》
B.边塞征战诗:《从军行》《塞下曲》《夜上受降城闻笛》《商山早行》
C.咏物言志诗:《雪梅》《蝉》《赏牡丹》《孤雁》
D.写景抒情诗:《山居秋暝》《江南春》《初春小雨》《长安秋望》
7.下面诗句吟咏的诗人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咏白)B.把漂泊的暮年托付给一棹孤舟/把孤舟托给北征的湘水/把湘水付给濛濛的雨季/似海洞庭,日夜摇摆着乾坤→(咏杜甫)
C.巴山夜雨已经淹没了晚唐的歌声/一代人多年没有回家/而谁是那双秋池涨水的明眸/被千里之外的一首《无题》彻底照亮→(咏商隐)
D.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这时,我乍见窗外/有客骑驴自长安来/背了一布袋的/骇人的意象/人未至,冰雹般的诗句/已挟冷雨而降→(咏杜牧)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题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8.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疑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9.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0.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意象鲜明,景景含情。如: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柳岸、晓风、残月等以凄清的意象抒写离别的愁苦,层层扣进。
B.词人善用白描手法,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简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丰富的心世界。
C.“多情自古伤离别”由个人的离别场面转向离别人的普通感受,由个人的感受写出普通哲理。这是词有点(抽象评点)有染(具体渲染)中的“染”。
D.本词声韵凝噎,文情交融。押入声韵,读起来气流受阻不畅,有凝噎之感,把词人惆怅郁闷的心情和真挚的恋情表达得缠绵凄楚,柔婉动人。
11.“柳岸晓风残月”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营造生动可感的意境,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下面诗句也采用了这一手法的是()、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一14题。(9分,基础题6分,发展题3分)
境与象
袁行霈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