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栈任务轮询方式
modbus协议栈 轮询间隔
modbus协议栈轮询间隔
摘要:
1.Modbus 协议概述
2.Modbus 协议栈的层次结构
3.轮询间隔时间的概念及应用
4.Modbus 通讯中的轮询实例
5.轮询间隔时间的设置与优化
6.总结
正文:
一、Modbus 协议概述
Modbus 协议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它由Modicon 公司于1979 年开发,现已成为工业控制系统中的标准通信协议。Modbus 协议支持多种物理层,如RS-485、Ethernet 等,能够实现数据在多个设备之间的传输和交换。
二、Modbus 协议栈的层次结构
Modbus 协议栈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从下往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物理层主要负责实现比特流在物理媒介上的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帧的组装与解组装,实现数据的传输;网络层负责对数据进行路由和转发;应用层则负责实现具体的业务功能。
三、轮询间隔时间的概念及应用
轮询间隔时间是指Modbus 协议中,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
时,主设备发送请求帧到从设备返回响应帧之间的时间间隔。这个时间间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四、Modbus 通讯中的轮询实例
在Modbus 通讯中,轮询间隔时间的设置对于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例如,当主设备需要从从设备读取数据时,首先需要发送请求帧,然后等待从设备返回响应帧。在这个过程中,轮询间隔时间的设置会影响到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准确性。
五、轮询间隔时间的设置与优化
为了保证Modbus 通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合理设置轮询间隔时间。如果轮询间隔时间设置过短,会导致主设备与从设备之间的通信过于频繁,增加系统负担,降低数据传输效率;如果轮询间隔时间设置过长,可能会导致数据传输不及时,影响系统的实时性。因此,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合理设置轮询间隔时间,以实现最佳的通信效果。
单片机轮询模式
单片机轮询模式
单片机轮询模式是指单片机在处理多个任务时,按照指定的顺序一次执行每个任务,直到所有任务都被执行完成。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复杂系统的需求。
单片机轮询模式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不断地检查每个任务是否需要执行,如果需要执行,则执行该任务。这种方式需要占用单片机大量的处理时间和资源,因此不适用于需要高效率和高实时性的系统。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中断或者任务调度的方式。中断是指当单片机检测到某个事件发生时,能够立即停止当前任务的执行,转而执行与该事件相关的任务。这种方式能够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效率,但需要对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较高程度的优化和设计。
任务调度是指将系统中的所有任务进行分配,按照优先级顺序进行调度执行。不同于轮询模式,任务调度能够有效地避免资源冲突和互斥问题,使得系统更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但是,任务调度需要较高的系统开销和复杂的编程实现,因此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权衡。
综上所述,单片机轮询模式是一种简单而普遍的任务执行方式,但在
复杂系统中存在着很多缺点。为了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效率,我们应该选择适合系统的任务调度或中断方式。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系统开销和稳定性等因素,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和实现。
传统协议栈和DPDK
一、传统协议栈之数据包从NIC到内核
1、从NIC到内存
概括地说,网络数据包进入内存(接收数据包)的流程为:
网线—-> Rj45网口——> MDI 差分线
-—> bcm5461(PHY芯片进行数模转换)——> MII总线
-—〉TSEC的DMA Engine 会自动检查下一个可用的Rx bd
-—> 把网络数据包DMA 到Rx bd所指向的内存,即skb—>data
1、首先,内核在主内存中为收发数据建立一个环形的缓冲队列(通常叫DMA环形缓冲区)。
2、内核将这个缓冲区通过DMA映射,把这个队列交给网卡;
3、网卡收到数据,就直接放进这个环形缓冲区了——也就是直接放进主内存了;然后,向系统产生一个中断;
4、内核收到这个中断,就取消DMA映射,这样,内核就直接从主内存中读取数据;
对应以上4步,来看它的具体实现:
1、分配环形DMA缓冲区
Linux内核中,用skb来描述一个缓存,所谓分配,就是建立一定数量的skb,然后把它们组织成一个双向链表
2、建立DMA映射
内核通过调用dma_map_single(struct device *dev,void *buffer,size_tsize,enumdma_data_direction direction)建立映射关系。
struct device *dev,描述一个设备;buffer:把哪个地址映射给设备;也就是某一个skb——要映射全部,当然是做一个双向链表的循环即可;size:缓存大小;direction:映射方向——谁传给谁:一般来说,是“双向”映射,数据在设备和内存之间双向流动;对于PCI设备而言(网卡一般是PCI的),通过另一个包裹函数pci_map_single,这样,就把buffer交给设备了!设备可以直接从里边读/取数据.
hutool 轮询方法
hutool 轮询方法
Hutool是Java开发工具库,提供了丰富实用的工具方法,其
中包括了轮询方法。轮询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循环地执行某个操作,常用于定时任务、消息队列、监控等场景。在Hutool中,轮询方法主要依托于定时任务和线程池的实现。
定时任务是一种周期性地执行任务的方法,Hutool提供了
`CronUtil`类来支持CRON表达式的解析和任务的调度。在使
用定时任务进行轮询操作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 导入相关的依赖包。在使用Hutool的定时任务功能之前,
需要添加Hutool的依赖包到项目中,例如使用Maven管理依
赖的项目可以添加以下依赖:
```xml
<dependency>
<groupId>cn.hutool</groupId>
<artifactId>hutool-all</artifactId>
<version>x.x.x</version>
</dependency>
```
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替换`x.x.x`为最新的版本号。
2. 定义一个实现`Runnable`接口的任务类,重写`run()`方法,
在其中实现具体的轮询操作逻辑。
3. 使用`CronUtil.schedule(String cron, Runnable task)`方法进行
定时任务的调度。其中,`cron`参数为CRON表达式,用于指
定任务的执行时间点;`task`参数为任务类的实例。
以定时任务轮询执行某个方法为例,可以参考以下示例代码:```java
python轮询机制
Python轮询机制详解
轮询机制是网络编程中常见的一种处理方式,用于在一段时间内按顺序检查多个事件或条件。在Python中,可以使用多种方式实现轮询机制,包括使用循环和多线程等。本文将详细介绍Python中的轮询机制及其应用场景。
一、轮询机制概述
轮询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定时检查事件或条件的状态,并在需要时执行相应的操作。通过设定合理的轮询时间间隔和事件或条件的检查方式,可以实现高效的资源利用和准确的事件处理。
二、Python实现轮询机制的方式
1.循环实现轮询机制
使用循环实现轮询机制是最简单的方式之一。通过设定一个时间间隔,在循环中检查事件或条件的状态,并根据需要执行相应的操作。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
2.使用多线程实现轮询机制
多线程是Python中实现并发执行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创建多个线程,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从而提高程序的效率。在实现轮询机制时,可以创建一个定时检查事件或条件的线程,并将其与主线程分开运行,以避免对事件或条件产生竞争条件。以下是一个使用多线程实现轮询机制的示例代码:
三、应用场景举例
1.定时任务调度:使用轮询机制可以轻松实现定时任务调度。例如,可以
在固定时间间隔内检查数据库中的数据,或者定期清理缓存数据等。通过将轮询机制与任务调度结合使用,可以自动完成这些任务,提高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2.网络监控:在网络编程中,轮询机制可以用于监控网络连接状态、服务
器负载等。通过定期检查网络连接状态、服务器响应时间等参数,可以及时发现网络故障或服务器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实时系统中的实时协议栈与实时网络传输技术(三)
实时系统中的实时协议栈与实时网络传输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实时系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其中的核心技术就是实时协议栈与实时网络传输技术。本文将从实时协议栈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场景出发,进一步深入探讨实时网络传输技术的原理、应用,并介绍相应的实例。
实时协议栈是实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满足实时应用对响应时间和可靠性的要求。实时协议栈通常由多个协议层组成,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等,这些协议层之间相互协作,实现实时数据的传输与处理。
实时协议栈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实时协议栈能够提供可预测的通信延迟。在实时系统中,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对每个数据包的传输时间有严格要求。其次,实时协议栈能够提供高可靠性的通信。在数据传输中,无论是数据的丢失还是错误,都会对实时应用产生严重影响,实时协议栈需要通过各种机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此外,实时协议栈还需要具备实时调度的能力,能够根据应用的优先级和截止时间,合理分配资源。
实时协议栈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系统常常需要实时传输传感器数据和执行器指令,实时协议栈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通信支持。在车联网领域,实时协议栈可以用于车辆之间的通信和与基础设施的通信,实现车辆之间的协同和交通调
度。此外,实时协议栈还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医疗设备等领域,为
实时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实时协议栈的应用离不开实时网络传输技术的支持。实时网络传
输技术是指通过网络进行实时数据传输的技术。实时网络传输技术有
许多种,如时间触发传输、流控制传输等。其中时间触发传输是一种
4.协议栈工作原理
4、协议栈工作原理
前言:
前文已经有多次地方提及到协议栈,但是迟迟没有做一个介绍。呵呵,不是不讲,时候未到!我们需要在最适合的时候做最适合的事。今天,我们来讲述一下协议栈的工作原理,这个东西将是我们以后接触得最多的东西,从学习到项目开发,你不得不和他打交道。由于我们的学习平台是基于TI公司的,所以讲述的当然也是TI的Z-STACK。
内容讲解:
相信大家已经知道CC2530集成了增强型的8051内核,在这个内核中进行组网通讯时候,如果再像以前基础实验的方法来写程序,相信大家都会望而止步,ZigBee也不会在今天火起来了。所以ZigBee的生产商很聪明,比如TI 公司,他们问你搭建一个小型的操作系统(本质也是大型的程序),名叫Z-stack。他们帮你考虑底层和网络层的内容,将复杂部分屏蔽掉。让用户通过API函数就可以轻易用ZigBee。这样大家使用他们的产品也理所当然了,确实高明。
也就是说,协议栈是一个小操作系统。大家不要听到是操作系统就感觉到很复杂。回想我们当初学习51单片机时候是不是会用到定时器的功能?嗯,我们会利用定时器计时,令LED一秒改变一次状态。好,现在进一步,我们利用同一个定时器计时,令LED1 一秒闪烁一次,LED2 二秒闪烁一次。这样就有2个任务了。再进一步…有n个LED,就有n个任务执行了。协议栈的最终工作原理也一样。从它工作开始,定时器周而复始地计时,有发送、接收…等任务要执行时就执行。这个方式称为任务轮询。
图1 任务轮询
协议栈很久没打开了吧?没什么神秘的,我直接拿他们的东西来解剖!我们打开协议栈文件夹Texas Instruments\Projects\zstack 。里面包含了TI公司的例程和工具。其中的功能我们会在用的的实验里讲解。再打开Samples文件夹:
elasticschedulerjob轮询机制
elasticschedulerjob轮询机制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ElasticSchedulerJob是一种用于调度任务的开源系统,它可以根据任务的优先级和资源需求自动调整任务的执行顺序和资源分配。在ElasticSchedulerJob中,一个重要的机制是轮询机制,它用于监控任务的状态并根据需要做出调整。
轮询机制是一种常见的任务监控和调度方法,它通过周期性地查询任务信息并根据查询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在ElasticSchedulerJob 中,轮询机制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控任务状态:在ElasticSchedulerJob中,每个任务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和一个状态字段,轮询机制会定期查询所有任务的状态,并将其更新到系统中。通过监控任务的状态,系统可以了解每个任务的执行进度和是否需要调整资源。
2. 资源调度:ElasticSchedulerJob支持多种资源补充方式,如CPU、内存、磁盘等,轮询机制可以根据任务的资源需求和集群的资源情况自动调整资源的分配。当系统检测到某个任务需要更多的资源时,轮询机制会自动将资源分配给该任务,以确保任务能够尽快完成。
3. 优先级调整:在ElasticSchedulerJob中,每个任务都有一个优先级字段,用于指定任务的执行顺序。轮询机制可以根据任务的优先级自动调整任务的执行顺序,确保高优先级任务能够优先执行。
4. 错误处理: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错误,如任务超时、节点故障等,轮询机制可以定期检测任务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处理错误。当系统检测到某个任务超时或失败时,轮询机制可以重新调度任务或通知管理员进行处理。
计算机网络协议栈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网络协议栈的工作原理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网络系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计算机网络协议栈就是支撑整个网络系统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协议栈的概念、组成结构、每一层协议的作用等方面,介绍计算机网络协议栈的工作机制。
一、计算机网络协议栈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协议栈是一种以层次结构组织各种协议的方式,它规定了网络数据的传输、处理和控制的方法,使得各个设备间能够进行准确稳定的信息传输。
协议栈采用分层的方法组织各种网络功能,将每一层的功能规定在一个协议集合中,并且各层之间的界面也都通过协议的方式加以规定。不同协议之间的结构、数据和复杂度都不相同。比较典型的协议栈有TCP/IP协议栈、OSI(开放式系统互连)协议栈等。
二、计算机网络协议栈的组成结构
在TCP/IP协议栈中,共分为4层,分别为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协议和功能,下面我们来逐层分析。
1、网络接口层(Network Interface Layer)
网络接口层是协议栈最下面的一层,负责应用程序与网络线路
之间的连接,使得计算机发送的数据能够在网络中传输。这一层
主要规定了硬件设备(如网卡)、传输协议和传输媒介(如网线)等方面的内容。常见的协议有以太网(Ethernet)、WiFi、蓝牙等。
2、网络层(Internet Layer)
网络层位于TCP/IP协议栈的第二层,它的主要作用是在HOS
网络中传输数据包。该层使用的协议是Internet协议(IP),并且
可以通过路由器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其中,IP协议使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
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
以内
负载均衡算法是指在集群运行环境中,根据所接收请求的特点,合理分配到不同服务
器上,从而实现系统负载均衡,达到最优的资源利用效果,是集群架构中的一种重要的网
络架构。目前常见的负载均衡算法有轮询、权重轮询、最小连接数、哈希、动态调度等。
一、轮询:轮询是指服务器的负载均衡算法,它假设客户端发送的请求量是均匀的,
系统会采用轮流的方式将请求分配到每一个服务器上。
二、权重轮询:权重轮询算法是负载均衡算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用于配置不同服务
器负载不同的“权重”,根据这个“权重”轮流分发任务。在这种算法中,权重越高,单
个服务器收到的请求比例就越多。
三、最小连接数:最小连接数算法是指将新的请求指定到拥有最少连接的服务器上,
因为这样的服务器处理能力依然会比较强,降低请求处理延时。
四、哈希:哈希算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负载均衡算法,它的原理是采用特定的函数对
客户端发送的请求和服务器进行匹配,最终实现均衡负载。
五、动态调度:动态调度算法是指系统根据变化情况实时衡量系统负载,并将负载动
态分发到每一个服务器上,实现负载的动态调度、平衡等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与数据包处理
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与数据包处理在计算机网络中,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是实现网络通信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通过一系列的网络协议实现了数据的传输与接收,同时负
责处理网络数据包。本文将介绍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数据包的处理过程。
一、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结构
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通常由四个层次构成,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每一层都有相应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
1. 应用层
应用层负责处理用户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交互。常见的应用层协
议有HTTP、FTP、SMTP等。应用层协议通过调用传输层提供的接口
实现数据的传输。
2. 传输层
传输层主要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连接的管理。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TCP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完
整性;而UDP协议则提供了一种无连接的传输方式,适用于实时性要
求较高的应用。
3.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传输到目标主机。它使用IP协议进行数据包的
封装和解封装,实现跨网络的数据传输。此外,网络层还负责路由选
择和拥塞控制等功能。
4. 链路层
链路层负责将网络数据包转换为能够在物理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帧。
它使用MAC地址进行数据的寻址和传输。常见的链路层协议有以太网、WiFi等。
以上四个层次构成了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通过各个层次之间的
协议交互,实现了数据的可靠传输和网络通信的功能。
二、数据包的处理过程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操作系统的网络协议栈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处理,包括封装、解封装和路由选择等。
1. 封装
封装是指将应用层的数据添加相应的协议头和协议尾,将数据包从
协议栈按键流程
我使用的协议栈版本及例子信息:
ZigBee2006\Texas Instruments\ZStack-1.4.3-1.2.1\Projects\zstack\Samples\SampleApp 记录下个人对按键流程的理解
在hal_key.c中有一段说明:
/*********************************************************************
NOTE: If polling is used, the hal_driver task schedules the KeyRead()
to occur every 100ms. This should be long enough to naturally
debounce(去抖动) the keys. The KeyRead() function remembers the key
state of the previous poll and will only return a non-zero
value if the key state changes.
NOTE: If interrupts are used, the KeyRead() function is scheduled
25ms after the interrupt occurs by the ISR. This delay is used
for key debouncing. The ISR disables any further Key interrupt
3.4 轮询方式
ALOHA > S-ALOHA>CSMA-P>CSMA-NP>CMS-NP-CD
且
p = ∑ [1 − e − λ0T ] pn
n=0 N
N
= ∑ [1 − e
n=0
− λ0 ( Nb + n )
= 1 − e − λ0 Nb [ pe − λ0
N n ] p (1 − p ) N − n n + 1 − p ]N
或 1 − p = 1 − e − λ0 Nb [ pe − λ0 + 1 − p ]N
a −γ pR = a
因为 a − γ 是需要重发的部分,它与a之比就是需要重发 部分所占的比值。设每重发一次所需要的处理时间为c, k kc ,概率为 pR ,所以平均等 则重发 k 次需要的时间为 k 待时间应为 a −γ a a ) = c ( − 1) W = ∑ kc.( γ γ a 一般地,各系统的等待时间为:
b、辐射式或令牌式。主站所发的询问信令或令牌,各子 站依次下传,信令p中无子站的号码。子站收到令牌后可 发出信息包,发完后把令牌送到下一站。此方式不宜设置 优先级,而且常用于环形网中,使令牌在网内环行。 以无优先级的轮叫轮询为例计算其通过量 令P为询问信令的长度,E为结束符号的长度,T为轮询的 一个周期,如下图所示。其中第一个子站有信息包待发, 其长度规定为1,则这子站所占信道时间是1+b,其中 b = P + 2ε + E ( ε 是询问和应答命令的传输时 延,是常数)
lwip协议
lwip协议
lwIP(lightweight IP)是一个轻量级的开源IP协议栈,主要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它是IP协议的一种实现,提供了TCP/IP协议栈的功能。相比于传统的TCP/IP协议栈,lwIP协议栈具有占用资源少、响应速度快的特点。
lwIP协议栈的体积非常小,大约只有几十K的大小。这使得它适用于资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统,比如单片机和嵌入式操作系统。lwIP协议栈的小体积也使得它能够更快地启动和运行,响应速度更快。
lwIP协议栈实现了TCP/IP协议的所有主要功能,包括IP层、TCP层和UDP层。它还提供了一些高层协议的支持,比如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和DNS(域名系统)。借助于这些功能,开发者可以轻松地在嵌入式系统中使用网络功能,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
lwIP协议栈的设计是模块化的,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地使用协议栈中的功能模块。这种灵活性使得lwIP协议栈可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并能够在资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统中运行。
在lwIP协议栈中,所有的网络操作都是通过回调函数来实现的。开发者只需要实现相应的回调函数,lwIP协议栈就会在合适的时机调用这些函数来处理网络数据。这种架构可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并且降低了对硬件资源的要求。
此外,lwIP协议栈还支持轮询方式和事件驱动方式两种运行模式。在轮询方式下,lwIP协议栈会在每次循环中主动检查网络状态,并处理相应的网络操作。而在事件驱动方式下,lwIP协议栈会等待事件的触发,然后再进行处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运行模式。
操作系统中的网络协议栈与通信机制
操作系统中的网络协议栈与通信机制在计算机领域中,操作系统扮演着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的重要角色。其中,网络协议栈和通信机制是操作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本
文将探讨操作系统中的网络协议栈以及其相关的通信机制。
一、网络协议栈的概述
网络协议栈是操作系统中负责处理网络通信的核心组件。它由多个
层级组成,每个层级负责不同的任务,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常见
的网络协议栈包括TCP/IP协议栈和OSI参考模型。
1. TCP/IP协议栈
TCP/IP协议栈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它由四个层级组成: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物理层负责将数据以电信号的形式在
物理传输媒介上传输;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分割成帧,并通过物理
层进行传输;网络层负责将数据通过IP地址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传
输层则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
2.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也是一种网络协议栈的标准化结构,由七个层级组成: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不同于TCP/IP协议栈,OSI参考模型在每个层级之间提供了明确的接
口和功能划分,以实现更灵活和模块化的网络协议栈设计。
二、网络通信机制的实现
网络协议栈的实现离不开操作系统中的通信机制。操作系统通过这
些机制来完成网络数据的接收、发送和处理。
1. 套接字(Socket)
套接字是实现网络通信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套接字,应用程序可
以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来创建、连接、发送和接收数据。套接字
提供了一种抽象的机制,使应用程序能够通过网络与远程主机进行通信。
2. 中断和轮询
轮询的实现方式
轮询的实现方式
一、什么是轮询?
轮询(Polling)是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编程技术,用于实现对多个任务或多个资源的周期性检查。它通过不断地查询或检查特定的状态或条件,以确定是否需要执行某个操作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轮询的基本原理
轮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循环来不断地检查特定的状态或条件,直到满足某个条件为止。一般而言,轮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设置初始条件或状态。
2.进入循环,并在每次循环中执行以下操作:
–检查特定的状态或条件。
–如果条件满足,则执行相应的操作。
–如果条件不满足,则继续下一次循环。
3.结束循环。
三、轮询的实现方式
轮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实现方式。
1. 简单轮询
简单轮询是最基本的轮询实现方式,其原理就是在一个循环中不断地检查特定的状态或条件。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简单易懂,适用于简单的场景。然而,它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可能会导致 CPU 的占用率过高,以及可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 定时器轮询
定时器轮询是一种改进的轮询实现方式,它通过设置一个定时器来定期触发轮询操作。这样可以避免简单轮询中的 CPU 占用率过高的问题。定时器轮询的原理是在每次定时器触发时执行轮询操作,然后等待下一次定时器触发。
3. 事件驱动轮询
事件驱动轮询是一种更高效的轮询实现方式,它通过监听事件的方式来触发轮询操作。这种方式的原理是在每次事件触发时执行轮询操作,而不是像简单轮询和定时器轮询那样无条件地执行。
事件驱动轮询的优点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轮询操作,从而提高效率。它适用于需要实时响应事件的场景,比如网络通信、图形界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sal_init_system
uint8 osal_init_system( void )
{
// Initialize the Memory Allocation System
osal_mem_init();
// Initialize the message queue
osal_qHead = NULL;
// Initialize the timers
osalTimerInit();
// Initialize the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osal_pwrmgr_init();
// Initialize the system tasks.
osalInitTasks();
// Setup efficient search for the first free block of heap. osal_mem_kick();
return ( SUCCESS );
}
osal_start_system
void osal_start_system( void )
{
#if !defined ( ZBIT ) && !defined ( UBIT )
for(;;) // Forever Loop
#endif
{
uint8 idx = 0;
osalTimeUpdate();
Hal_ProcessPoll(); // This replaces MT_SerialPoll() and osal_check_timer().
do {
if (tasksEvents[idx]) // Task is highest priority that is ready.
{
break;
}
} while (++idx < tasksCnt);
if (idx < tasksCnt)
{
uint16 events;
halIntState_t intState;
HAL_ENTER_CRITICAL_SECTION(intState);
events = tasksEvents[idx];
tasksEvents[idx] = 0; // Clear the Events for this task.
HAL_EXIT_CRITICAL_SECTION(intState);
events = (tasksArr[idx])( idx, events );
HAL_ENTER_CRITICAL_SECTION(intState);
tasksEvents[idx] |= events; // Add back unprocessed events to the current task.
HAL_EXIT_CRITICAL_SECTION(intState);
}
#if defined( POWER_SA VING )
else // Complete pass through all task events with no activity?
{
osal_pwrmgr_powerconserve(); // Put the processor/system into sleep
}
#endif
}
}
tasksArr
const pTaskEventHandlerFn tasksArr[] = {
macEventLoop,
nwk_event_loop,
Hal_ProcessEvent,
#if defined( MT_TASK )
MT_ProcessEvent,
#endif
APS_event_loop,
#if defined ( ZIGBEE_FRAGMENTA TION )
APSF_ProcessEvent,
#endif
ZDApp_event_loop,
#if defined ( ZIGBEE_FREQ_AGILITY ) || defined ( ZIGBEE_PANID_CONFLICT ) ZDNwkMgr_event_loop,
#endif
SampleApp_ProcessEvent
};
const uint8 tasksCnt = sizeof( tasksArr ) / sizeof( tasksArr[0] );
uint16 *tasksEvents;
osalInitTasks
void osalInitTasks( void )
{
uint8 taskID = 0;
tasksEvents = (uint16 *)osal_mem_alloc( sizeof( uint16 ) * tasksCnt);
osal_memset( tasksEvents, 0, (sizeof( uint16 ) * tasksCnt));
macTaskInit( taskID++ );
nwk_init( taskID++ );
Hal_Init( taskID++ );
#if defined( MT_TASK )
MT_TaskInit( taskID++ );
#endif
APS_Init( taskID++ );
#if defined ( ZIGBEE_FRAGMENTA TION )
APSF_Init( taskID++ );
#endif
ZDApp_Init( taskID++ );
#if defined ( ZIGBEE_FREQ_AGILITY ) || defined ( ZIGBEE_PANID_CONFLICT ) ZDNwkMgr_Init( taskID++ );
#endif
SampleApp_Init( taskI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