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物流发展史
欧洲冷藏车发展史
![欧洲冷藏车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4ddc8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6.png)
欧洲冷藏车发展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欧洲冷藏车发展史欧洲冷藏车的发展始于上个世纪,随着冷冻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冷链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欧洲的冷藏车逐渐成为物流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冷藏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供应链模式,为食品、医药等易腐蚀商品提供了更加安全、快捷的运输方式。
20世纪初,人们对于食物的保存和运输始终是一个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和储存问题。
1890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冯·林德斯(Carl von Linde)发明了第一个真空制冷机,从而开辟了真空冷冻技术的先河。
这一技术的出现,使得食品的贮藏和运输变得更加安全可靠。
在真空制冷技术的基础上,冷藏车应运而生。
1900年,美国汽车制造商斯图德贝克(Studebaker)生产出第一辆商用冷藏车,用于运输生鲜食品。
而在欧洲,冷藏车的发展相对较晚,直到1920年代,欧洲才开始引进冷藏车技术。
最早的欧洲冷藏车是由英国工程师瓦登(Wardens)制造,主要用于运输冷冻肉类。
随着农产品和食品贸易的不断发展,欧洲的冷藏车需求不断增加。
在二战后的重建时期,欧洲各国纷纷加大对冷藏车的研发和生产投入。
1950年代至1960年代,欧洲冷藏车研发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冷藏车的种类和规格也开始多样化。
1970年代,欧洲冷藏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新型的冷藏车开始采用先进的压缩机、制冷装置和节能技术,大大提高了冷藏车的性能和效率。
冷链物流体系的建立也进一步推动了冷藏车的发展。
不仅仅是食品行业,医药、化工等领域也开始广泛使用冷藏车进行产品运输。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消费者对于品质和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欧洲冷藏车的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
冷藏车的功能和性能不断得到提升,特别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冷藏车的温控和运输更加精准可靠。
欧洲各国对于冷链物流标准的统一也为冷藏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示例:欧洲冷藏车发展史欧洲冷藏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有了保存食品的需求。
物流的发展史
![物流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49c98263a6c30c2258019e3d.png)
WOIRD格式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这个概念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物流活动却是历史悠久,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交换行为就存在物流活动。
人类对于物流的认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必然反映。
因此,物流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概念,它经历了从传统意义上的实物配送PD (physicaldistribution)到今天的现代物流(logistics)的转变过程。
1.1物流概念的演变1935年,美国营销协会对其又做了进一步阐述,认为“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场所到消费场所的流动过程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1927年,美国学者布索迪(RalphBorsodi)在《流通时代》中首次使用Logistics一词来称呼物流,替代原来的PD。
二战期间,美国陆军根据军事上的需要,首先在军火供应领域采用LogisticsManagement(后勤管理)概念,并对战时的军火运输、补给、调配等进行全面的管理,从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战后,LM理论和方法逐渐由军事领域渗透到工商领域,产生了诸如BusinessLogistics之类的新概念,并得到各国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应用。
1946年,为了将物流培训活动纳入正轨,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ST”L)。
1.2国内外物流的发展1.2.1物流在国外的发展物流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物流管理体现了各个国家民族性情和经济模式的差异。
比如,日本注重物流成本测算,英国致力于构筑综合性物流体制,美国则以物流机械的现代化作为物流管理切入点。
由于美国和日本在物流发展进程方面最具有代表性,也是物流研究和物流实践最为先进的国家,因此,这里主要介绍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发展。
专业资料整理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这个概念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物流活动却是历史悠久,从人类社会开始有产品交换行为就存在物流活动。
人类对于物流的认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在人们头脑中的必然反映。
国际运输的发展史
![国际运输的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22d46a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4.png)
国际运输的发展史
国际运输的发展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原始时期:这一阶段以人力运输为主,物流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港和内陆河流上,主要从事货物的装卸、储存和运输。
2. 工业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物流技术逐渐提高。
例如,铁路、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以及仓库管理、装卸设备等技术的应用。
3. 现代物流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业开始进入现代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专业的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UPS等开始出现。
4. 智能化物流时期:进入21世纪,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物流业开始进入智能化时代。
智能化物流系统逐渐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各个地区的国际物流发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例如,欧洲是国际物流的发源地,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物流发展也非常迅速,出现了许多物流中转站,如新加坡和泰国等。
同时,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和贸易中心,其国际物流业也在快速发展。
美国物流发展史研究报告物流仓储运输
![美国物流发展史研究报告物流仓储运输](https://img.taocdn.com/s3/m/4910153fe45c3b3567ec8bf0.png)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美国物流发展史研究报告第一节:前言第二节:美国物流发展史1、概念化的五六十年代2、发展的七十年代3、革新的八十年代4、整合的九十年代5、21世纪美国物流的发展第三节:美国物流的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第一节前言美国是世界上物流业起步最早、技术最为领先的国家。
物流规模和实力占绝对的优势,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
世界上十大物流企业中,美国企业有5家,收入总和占总收入的2/3。
美国建有世界上最为密集而先进的综合交通网,其航空物流更是占全球市场总份额的1/2,海上运输和内河运输也是相当发达。
而其高速公路更是占世界高速公路总里程的一半。
同时,仓储业中的信息技术、管理软件以及自动化的广泛使用,尤其是“零库存”的普及,使美国物流企业的仓储费用大为降低。
而且,美国的物流研究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与美国物流实践紧密结合,推动美国物流业的发展。
在经历了2008年的经融危机之后,2009年,美国商业物流体系总成本下降了18.2%,这是自美国物流年报发表以来跌幅最大的一次。
商业物流成本下降到1.1万亿美元,比2008年减少了2440亿美元。
加之2008年的跌幅,物流总成本在经济衰退期间下降了近3000亿美元。
2009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为7.7%,创下了历史最低点。
中国物流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研究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可为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国物流业提供很好的启示。
第二节美国物流发展史一般来说,美国物流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概念化的五六十年代、发展的七十年代、革新的八十年代、整合的九十年代、21世纪的物流发展。
1、概念化的五六十年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物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休眠的状态。
在这时,并未形成主导的物流理念。
在企业中,物流活动被分散管理。
比如,运输由生产部门进行管理,库存由营销部门管理。
从物流系统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定义的话,五六十年代是美国物流的停滞期。
其主要原因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是一个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代。
美国物流发展史作文英语
![美国物流发展史作文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e0633a7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63.png)
美国物流发展史作文英语Title: The Evolution of Logis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Logistics, the backbone of modern commerce, has undergone a remarkable evolu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centuries. From humble beginnings to the sophisticated systems of today, the journey of American logisticsreflects the nation's growth,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and changing economic landscape.The Early Years:The roots of American logistics trace back to the colonial era when basic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were established to facilitate trade with Europe. Rivers served as natural highways, and canals were constructed to improve connectivity between inland areas and coastal ports. The emergence of railroads in the 19th century revolutionized logistics, enabling faster and more efficient movement of goods across vast distances. This period laid thegroundwork for the expansion of commer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upply chains.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Mass Production:The late 19th and early 20th centuries witnessed therise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mass produ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the advent of assembly lines and standardize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 demand for efficient logistics grew exponentially. Railways extended their reach, connecting even remote regions to urban centers and markets. The rise of companies like Ford and General Motors exemplified the importance of streamlined logistics in supporting large-scale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World Wars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World Wars acted as catalysts for innovation in American logistics. During World War I, the military's demand for rapid deployment of troops and supplies spurred advancements in transportation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motor vehicles and airplanes furtherrevolutionized logistics, offering unprecedented speed and mobility. World War II saw the emergence of the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with concepts like containerization and just-in-time inventory management gaining prominence.Post-War Expansion and Globalization:The post-war period witnessed a boom in American commerce and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The Interstate Highway System, initiated in the 1950s, transformed logistics by providing a vast network of roads forefficient transportation. Containerization, pioneered in the 1960s, revolutionized maritime trade by standardizing cargo handling and reducing loading times. The rise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globalization further reshaped logistics, necessitating more complex supply chain solutions to manage global operations.Information Age and Digital Transformation:The latter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saw the dawn of the Information Age, bringing about another wave oftransformation in logistics. Computerization and the internet revolutionized communication and data management, enabling real-time tracking of shipments and optimization of supply chain processes. Technologies like RFID, GPS, and barcode scanning enhanced visibility and traceability across the entire logistics network, empowering businesses to make data-driven decisions and improve efficiency.E-Commerce and Last-Mile Delivery:The rise of e-commerce in the 21st century has redefined logistics once again. With consumers increasingly turning to online shopping, the demand for fast andreliable delivery services has soared. This has led to innovations in last-mile delivery, including drone and autonomous vehicle technologies. Companies like Amazon have invested heavily in building their own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to meet customer expectations for speedy deliveries, further driv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industry.Conclusion:From the colonial era to the digital age, the history of logis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a testament to human ingenuity and innovation. What began as simple transportation networks has evolved into a complex ecosystem of interconnected systems, powered by technology and driven by the demands of global commerce. As we look to the future, the pace of change shows no signs of slowing down, promising continued ev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world of logistics.。
国外物流业发展历史及趋势
![国外物流业发展历史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8d103e5477232f60ddcca17a.png)
国外物流业发展历史及趋势1.国外物流发展历史国外物流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20世纪初,在北美和西欧一些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规模化生产和大批量销售的实现,人们开始意识到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及产品销售成本的重要性。
同时,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多种新兴企业运作技术的引入,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条件,也为人们认识物流提供了可能。
②第二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6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管理科学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大大促进了物流的发展。
物流管理逐渐为管理学界所重视,企业界也开始注意到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改进物流管理作为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手段。
③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这一时期物流管理的内容从企业内部延伸到企业外部,物流管理的重点已经转移到对物流的战略研究上。
打破组织界限(break organization boundary),更加关注企业外部关系,注重企业所在商业生态系统,产业价值链成为这一时期企业管理的核心。
企业开始超越现有的组织机构界限而注重外部关系,将供货商(提供成品或运输服务等)、分销商以及用户等纳入管理的范围,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发展与供货厂商及用户的稳定的、良好的、双赢的、互助合作伙伴式的关系,促进商业生态体系的融合,共同维护产业价值链的稳定,以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这一时期,物流管理已经意味着企业应用先进的技术,站在更高的层次上管理企业内部物流,供应商,分销商,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电子数据交换、准时制生产、配送计划以及其他物流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应用与发展,为物流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④第四阶段:90年代以来至今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经济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物流的内容仍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人们更加认识到物流体系的重要,现代物流的发展被提到重要日程上来。
国际物流巨头DHL的发展史与启示录分析报告
![国际物流巨头DHL的发展史与启示录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a83bb989eb172dec63b704.png)
国际物流巨头DHL的发展史与启示录分析报告目录一、从加盟制到直营制,从国际快递到综合物流 (7)发展历程:50年两段变身 (8)营收最高却市值最低:盈利能力最弱的国际物流巨头 (9)三大特点:最均衡、最国际、最综合 (10)为什么研究DHL:国内快递企业国际化和综合化恰逢其时 (15)二、国际快递业务开创者,八十年代却失去先发优势 (16)疑问:DHL国际快递业务为何在1980s失去先发优势? (17)原因:1980s前后国际快递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市场 (19)国际快递行业属性:主要运送生产型包裹的中高端市场 (24)三、全球供应链物流领导者,营收增长为何停滞 (25)疑问:DHL供应链物流业务为何陷入长期停滞? (26)原因:受限于行业属性和下游客户状况 (27)供应链物流发展的条件:全球供应链物流为何集中诞生于1990s? (31)四、中国快递企业如何走向国际化与综合化 (32)传统国际快递:千亿壁垒、寡头垄断 (33)中国快递出海机会:东南亚异国电商市场 (36)中国供应链物流:规模潜力大,发展出现分化 (39)百世供应链物流:立足国情,聚焦仓配 (43)核心观点①加盟制使DHL在七十年代快速崛起,但也使其在八十年代失去先发优势DHL国际快递市占率下滑的直接原因是竞争加剧,根本原因在于1980s前后国际快递变成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
在1980s世界三股潮流影响下,国际快递转型成以运送生产型包裹为主、注重服务和时效的中高端市场,资本投入成为竞争核心。
FedEx 和UPS 得以用重资产模式切入市场。
②供应链物流高度客制化、客户粘性强,内生发展缓慢,并购是增长主要手段产业链条复杂的B端大客户+项目合同式服务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供应链物流专业客制化、客户粘性强和流量入口的行业属性,行业内生增长慢,并购是企业成长的主要手段。
③DHL通过国际间快递市场实现国际化,而中国快递企业国际化的机遇则在于新兴市场国家异国本土市场传统国际快递赛道资本壁垒高、市场集中高,新进入者成功渺茫。
日本物流发展历史
![日本物流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891700d78762caaedd33d4f4.png)
日本物流业发展历程与启示一、前言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
日本的物流概念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但无论在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方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其水平可以同欧美相媲美,且在配送中心、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管理和服务和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还独具特色,近年来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日本物流业是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改进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世界上居领先水平。
二、日本物流发展史(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期1956到1964年自1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理念后,1958年6月又组织了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
从1961年到1963年前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
到1963年后半年“物的流通”一词开始登场。
到1965年物流一词已正式为理论和实践界全面接受。
还值得指出的是在物流概念导入日本的过程中物流已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因此“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在库管理”、“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
(二)物流近代化时期1965到1973年间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构筑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
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
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
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
所以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开始广泛推广货台、铲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灵活运用货台和集装箱、开展单位货物装卸系统等等。
超实用物流知识大全
![超实用物流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7464c47336c1eb91a375d3e.png)
第一章:物流管理概论1、交通、运输与物流交通:往来通达、交相连通运输:用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把旅客、货物等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2、物流的定义: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又一次对物流下了如下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6)中,对物流下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3、但是最初的物流活动没有用物流来定义,为什么?物流概念的萌芽是随着发达商品经济的出现而出现的。
物流需求的变化是物流概念发生演变主要原因。
物流就是要在克服商品流通过程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差别及障碍。
4、物流学科的产生虽然物流与加工是企业生产的两大支柱,但是生产技术与物流学科的发展却并不同步。
物流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加工技术的发展。
这种现象被称为物流的“后进性”。
其原因在于:早期物流的附属地位、管理科学发展的滞后、电子信息技术的滞后5、物流的发展阶段国外物流的发展:第一阶段:萌芽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至70年代)第三阶段:合理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第四阶段:现代物流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6、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两个大量提供利润的领域。
第一个是资源领域,即通过降低资源消耗来提高利润;第二个是人力领域,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来增加利润。
物流又称为第三个利润源。
7、我国物流的发展:第一阶段:初期发展阶段(1949—1965年)第二阶段:停滞阶段(1966年至1977年)第三阶段:较快发展阶段(1978至1990年)第四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91年以后)8、物流的分类(一)按物流系统涉及领域分类(管理角度)1.宏观物流2.微观物流(二)按物流系统涵盖领域分类(社会角度)1.社会物流2.企业物流企业物流又可以区分为以下具体的物流活动: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物流的发展历史
![物流的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0eedcb86b7360b4c2e3f64b4.png)
物流的发展历史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和用户手中。
二战期间,美国从军事需要出发,在战时对军火进行的供应中,首先采用了“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词,并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驻等进行全面管理。
二战后,“物流”一词被美国人借用到企业管理中,被称作“企业物流(Business logistics)。
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已基本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企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大幅度上升,但货物的流通效率比较低,于是,在1956年,组团去美国学先进。
从美国著名教授肯巴斯先生那里,印证了美国30年来国民经济之所以顺利发展的原因就是,既重视生产效率又重视流通效率。
回国后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视物流的建议。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寻求加快经济发展路径成为那一代人的努力目标。
国家也派出去了很多考察团学先进,一批为我国物流概念引进、“拓荒”的可敬学者,如吴清一、吴润涛、王之泰、丁俊发等,他们的辛勤劳动为我们开启了认识、认知现代物流的窗口。
B2B模式下的传统物流物流其实是伴随着商流的发展逐渐进行演化的,早在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期的头两三年,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对企业之前,也就是B2B模式(Business To Business),消费者买东西基本上是要到实体店(超市或者批发市场)。
因为那时的物流跟消费者本身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大多数人对物流还没概念。
但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有大范围的物流活动了。
我们以一瓶洗发水为例,沿着整个供应链给大家简单地解读下其中的物流活动:原料及包材。
一瓶洗发水,其包装材料包括:瓶坯、泵头(瓶子最上面摁压的那个部分),洗发水原材料、水、香波等,这些原材料从材料供应商的工厂运送至洗发水的生产工厂,就属于物流活动中的运输环节。
美国物流业发展史
![美国物流业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d2552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af.png)
美国物流业发展史物流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物流业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其经济崛起的重要支撑,也对世界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阶段探讨美国物流业发展史。
一、前工业化时期(1600年-1800年)在美洲大陆开拓初期,物流主要以航海和马车运输为主,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运输方式比较简单粗糙。
大面积的陆地和山脉给物流运输带来了巨大困难,限制了美国的经济和交流的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9月4日例子article、农产品等需求的增加,威廉.班克蓬于1869年成功修建了第一条跨洲铁路——太平洋铁路,这标志着美国进入了工业化时代,也打开了物流业发展的新篇章。
二、工业化时期(1800年-1945年)自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美国工业化进程迅速推进,铁路交通成为支撑工业发展和物流运输的主要手段。
1886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物流公司——美国快递公司,其提供快递服务的模式被沿袭至今。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物流业迅速壮大。
在这个时期,美国继续扩建铁路网,发展内河运输和港口设施,物流网络不断完善。
此外,汽车的发明和普及也为物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美国继续推进铁路建设,建立了众多的物流枢纽,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商品流通速度。
1945年以后,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阶段。
交通设施的完善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物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信息时代的物流业(1945年至今)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物流业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商务的崛起使得跨国物流得以发展。
逐渐普及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改变了物流业的运作方式,使物流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供应链管理实现了无缝衔接,物流企业能够更好地协调生产、仓储和配送等环节,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准确性。
在线购物和物流配送的普及使得物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亚马逊等电商巨头的崛起,更是进一步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
日本物流发展历史
![日本物流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3850268b84ae45c3b358c9f.png)
日本物流业发展历程与启示一、前言物流现代化和生产现代化,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
日本的物流概念20世纪中期从美国引进,但无论在物流的发展速度、政府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企业对物流的管理方面,还是物流基础设施、现代化物流发展水平方面,其水平可以同欧美相媲美,且在配送中心、物流产业、物流企业管理和服务和物流信息化等方面还独具特色,近年来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日本物流业是在适应新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不断改进而发展起来的,目前在世界上居领先水平。
二、日本物流发展史(一)物流概念的导入和形成期1956到1964年自1956年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考察美国开始引入物流理念后,1958年6月又组织了技术国内考察团对日本国内的物流状况进行了调查这大大推动了日本物流的研究。
从1961年到1963年前半年日本将物流活动和管理称为PD。
到1963年后半年“物的流通”一词开始登场。
到1965年物流一词已正式为理论和实践界全面接受。
还值得指出的是在物流概念导入日本的过程中 物流已被认为是一种综合行为 即“各种活动的综合体” 因此“物的流通”一词包含了“运输、配送”、“装卸”、“保管”、“在库管理”、“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各种活动。
(二)物流近代化时期1965到1973年间是日本大量物流设施建设、构筑的时代,但同时也是日本经济高度成长、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时代。
1965年1月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湾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
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
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
所以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
另一方面,开始广泛推广货台、铲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导入自动仓库、灵活运用货台和集装箱、开展单位货物装卸系统等等。
国内外物流发展史
![国内外物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e92465f79563c1ec5da717a.png)
中国物流业30年发展历程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也是在同一年从日本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
经过很长时间的探索,到了本世纪,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物流业有了飞快的发展,所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就有了三次飞跃:第一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物流基础工作的全面展开;第二次是加入WTO,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冲击;第三是“十一五”规划,物流产业地位的全方位确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表明中国物流作为一个行业登上了历史舞台,而物流行业是由物流企业组成的,是物流企业的联合体,物流企业的出现使中国企业大家族增加了新的成员,改变了中国企业格局。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数字,到2007年底,经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已超过5万2千家。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完成的教育部中国物流人才的预测研究报告:目前全国从事物流业的从业人员达到1676万。
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2060万人,到2020年将达到2630万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成立以后,全面展开物流基础工作,这些基础工作应该讲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战略性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成立和开展物流基础工作,是开创性的、全局性的和战略性的,对中国物流事业的推进是一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是加入WTO。
加入WTO给中国传统物流业以巨大的冲击,但外资进入中国物流业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外资进入对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一个很大的促进作用。
比如麦肯锡、埃森哲、科尔尼、摩根士丹利等等,他们进入中国,对中国的物流市场、物流现状进行研究。
给了一个比较客观的、科学的分析;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等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国际快递业应该如何进行;马士基、德国邮政、日本通用、新加坡海王等等企业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来运作港口物流,如何来运作进出口物流,如何来运作供应链设计;美国普洛斯等外资进入中国,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地产;国际采购联盟,美国、日本、欧洲的物流协会,告诉我们如何运作物流的行业组织,如何去运作物流知识的普及,如何去运作物流的标准等等。
美国物流发展史
![美国物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ddd13795acfa1c7aa00cc9f.png)
美国物流的发展一般来说,美国的物流发展分为5个时代,即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
第一节美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一、物流概念的产生物流一词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般来说,物流一词的使用始于1905年。
但是,现代社会的物流,特别是作为经营领域的物流,实际上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然,作为军事领域的“后勤”一词是否属于物流领域暂且别论,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
不论是古代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现代海湾战争,没有物流的支援,军事行动则完全不能想象。
如果从有限的资料追根寻源的话,物流(LOGISTICS)是从古希腊语LOGISTIKE(计算),LOGISTES(计算人员),到拉丁语的LOGISTA,再到法语的LOGISTIQUE,最后发展至英语的LOGISTICS。
二、美国物流的发展历史1、冬眠的50年代50年代美国的物流处于休眠状态,其特征是这一领域并没有一种处于主导的物流理念。
在企业中,物流的活动被分散进行管理,比如,在企业中运输有生产部门进行管理,库存由营销部门管理。
其结果使物流活动的责任和目的相互矛盾。
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生产满足不了需求,企业的经营思想是以生产制造为中心,根本无暇顾及流通领域中的物流问题。
2、概念化的60年代美国六十年代的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是向“富裕的社会”前进。
其间是美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
虽然,当时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中,但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当时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能力。
美国的工业品向全世界出口,MADE IN USA成为优质品的代名词。
因此,美国六十年代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代。
生产厂商为了追求规模经济进行大量生产,而生产出的产品大量地进入流通领域。
大型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纷纷出现在城市的内部和郊区。
与此相反地是,60年代美国企业的物流系统却没有很大的改进,如果从物流系统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定义的话,不如说60年代是美国物流的停滞期。
TNT发展史
![TNT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e84865fe9e31433239689344.png)
TNT GROUP已经将旗下TNT Logistics 和TFM(TNT FREIGHT MANAGEMENT)分别于2005年卖给CEVA和于2006年11月卖给法国乔达国际集团(GEODIS).
二、TNT在中国的发展
TNT快递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2003年TNT快递在中国25 家分公司的总销售额逾7亿人民币。TNT的物流服务: TNT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拥有30年的丰富经验,TNT物流是全球第二大的物流服务公司,为汽车、电子、快速消费品及生物制药等行业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物流加工、物流信息管理等完整的供应链解决方案。TNT与上汽合资成立的上海安吉天地物流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物流企业。TNT大连分公司的速度优势:
日本、韩国、澳洲、台湾、中东快件,天天直航:TNT公司每天多班直达航班,使快件抵达十分快捷。
TNT中国是TPG网络的一部分。进入中国至今,TNT中国不断致力在物流和快件等方面提供一应俱全的产品和服务,矢志让业务长足发展。目前,服务已覆盖中国的 200多个城市,网点超过2,000个。将客户置于我们业务的核心是TNT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成为您的业务伙伴将自身的核心业务与客户的分发要求相结合,不断推出新的运输服务和产品,也是TNT中国一直坚持和奋斗的目标。
的物流行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都还 有限。
此次收购将四大国际快递美欧平衡的格局打破,来自德国的DHL将独自面对美国两大快递企业FedEx和UPS的围攻。
借收购巩固欧洲市场
UPS和TNT的合并将弥补UPS在欧洲市场上的经营短板,这也是其多年来不放弃并购TNT的重要原因。
分析人士表示,在国际快递市场上存在一个怪圈,本土经营的公司很强势。例如,总部在德国的DHL进入美国市场多年,却毫无建树,而UPS和FedEx两 家美国公司尽管财大气粗,全球网络密布,但在欧洲市场上,却始终无法撼动DHL和TNT的市场份额。而此次UPS并购TNT则将大幅度提升其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
《物流基础》PPT课件
![《物流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ce77ece87101f69f319572.png)
对物流定义的理解之三:是管理思想集成
外包(Outsourcing)
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资源整合
业务流程重组与组织再造
核心竞争力 企业战略管理
精选课件ppt
本节课首先介绍了物流的产生、形成和发 展概况,然后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组织及个人 给物流下的定义,并指明物流概念本身内涵 的变化。
精选课件ppt
第二节 物流理论及物流观念
中的地位和作用
精选课件ppt
1. 了解物流的概念及物流概念的演进历史; 2. 了解物流的理论及观念; 3. 掌握物流的功能及各功能在物流过程 中的合理化; 4. 掌握各种物流形式的特点; 5. 理解现代物流的特征,掌握物流在国 民经济中的作用。
精选课件ppt
物流学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 新的科学领域。
西方
物流的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
国家 空前的提升
精选课件ppt
三、物流的发展
1、美国物流的发展 2、日本物流的发展 3、欧洲物流的发展 4、我国物流的发展
精选课件ppt
1、美国物流的发展
(1)1945年~ 1960年,以仓储业为主的物流阶段 (2)1960年~ 1980年,以流通型为主的物流阶段 (3)1980年~ 1990年,综合物流阶段 (4)1990年至今,物流一体化阶段
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现 在):Logistics
精选课件ppt
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
营销学派的Physical Distribution概念 1)阿奇.萧(Arch W. Shaw) 2)威尔德(Weld) 3)弗莱德.E.克拉克(Fred E .Clark)
军事后勤学派的Logistics概念 1)琼西.贝克(Chauncey B. Baker) 2)军事后勤领域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展史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91b1ee2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a.png)
交易
商业
物流信息处理
3
第4页/共75页
二、 物流的发展
1、发达的美国物流
• 1945年---1960年 以仓储业为主的阶段,储存期为 半年左右。
• 1960年---1980年 转为流通型为主的物流阶段,高 架仓库。
• 1980年---1990年 综合物流,单层高架库,物流信 息和通讯。
• 1990年--- 今 应用。
20
第21页/共75页
一、关于物流的理论认识——物流学说
9、总而言之
对物流的认识不能只见功能而不见结构,“物流是一 片森林而不是一棵棵树木”。
对这种总体观念的描述还有许多提法: • 如物流系统观念, • 多维结构观念, • 物流一体化观念, • 综合物流观念等。
21
第22页/共75页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24
第25页/共75页
3)供应链管理集成策略。
供应链管理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观点,向一个包含所有价值增值活 动的知识实体集成。在集成过程中,整个业务计划的协作过程是 非常重要的。它是在整个供应链中创建生产制造与物流功能的 无缝连接,一个完善的供应链,涉及生产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 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之间的协作、契约机制的建立、供应链延 迟策略与大规模定制。
商务下,生产都是商品流通之本,而生产的顺利
进行需要各类物流活动支持。生产的全过程从原
材料的采购开始,便要求有相应的供应物流活动,
将所采购的材料到位,否则,生产就难以进行;
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也需要原材料、半成
品的物流过程,即所谓的生产物流,以实现生产
的流动性;部分余料、可重复利用的物资的回收, 30 第31页/共75页
28
国外物流发展史
![国外物流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c79de0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11.png)
国外物流发展史物流发展的阶段特征阶段基础理论内容主要特征思考方法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隔离理论克服需要与供给之间的隔离,特别是空间和时间的隔离降低物流费物流合理化综合物流(Integrated Logistics)到达理论将必要的商品送到顾客的手中提高营销能力、服务水平,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增强竞争能力竞争能力供应链管理(SCM)战略联合在双赢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关系强化市场渠道循环型物流(Reverse Logistics)循环理论建立低公害型的循环系统通过保护地球资源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社会系统的辅助系统[编辑] 物流的研究方法物流虽然是流通中具有经济机能(企业中的经营机能)的物理活动,但它的产生不是理论研究的结果,而是从社会经济、企业经营的需求中派生出的概念。
物流是跨学科的概念,但多少与一般跨学科理论不同的是,物流没有原来的基础领域。
作为一般的跨学科理论,如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融合自然科学的人类学就成为人文经济学,但其基础还是经济学的范畴。
又如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融合产生经济地理学等。
即在跨学科领域总存在原本的基础。
反观物流理论,尽管存在有社会需求,但却是在没有任何学科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利用各自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物流,形成了形式上的跨学科理论。
其结果导致了物流与其他理论不同,各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对于一个相对抽象的定义进行解释,也就形成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均没有一个完整、准确得到大家公认的统一概念。
对于物流的研究,从目前看,最早提出对物流进行整合的是货物装卸搬运领域的专家。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改善作业环境,专家们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对物流进行了系统化研究。
因此,在物流的研究方法中,工程学是重要的手段。
其次,物流的研究方法是流通经济学。
其研究领域集中在物流成本、流通效率、流通标准化、流通过程中实物运动的现代化问题等。
物流概念产生及发展
![物流概念产生及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3c37ea8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8a.png)
• 2.物流是企业第三利润的源泉
• 第三利润源是利用劳动工具潜力、劳动对象 和劳动者潜力获得利润,即物流利润。
• 随着生产领域“利润源泉”的日益枯竭,人 们开始将探寻的目光投向流通领域。商流, 或简单地称为销售过程,除了按照利润分配 规律获得销售利润之外,一般不会创造新的 价值;对于生产者来说,更不会将对利润的 追求转向这一领域。然而,正是在这一领域 内,深藏着一个巨大的“利润源泉”一一物 流。物流因其贯穿了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 所以合理、高效的物流能够通过对企业的整 个生产和流通结构的协调与完善带来巨大的 利润。
低价地至高价地。 • 加工价值:加工中产生的附加价值。 • 占用成本:负价值。
• 6. 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关系
• 在商品流通中,消费者取得商品所有权的过程,简 称商流。
• 在商品流通中,通过进行包装、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等活动,将商品送达目的地的过程,简称物流。
• 在商品流通中,信用证、汇票、现金等,在各个交 易方之间的流动,简称资金流。
• 1.专业物流与共同配送形成规模
• 国外专业物流企业是伴随制造商经营取向 的变革应运而生的。由于制造厂商为迎合消 费者日益精致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 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因而高频度、小 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目前,在美国、 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物 流服务已形成规模。
•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 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 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 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效 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图1-2 我国物流发展历程
2)我国物流发展各阶段特点
我国物流发展各阶段特点,如表1-2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的研究方法物流虽然是流通中具有经济机能(企业中的经营机能)的物理活动,但它的产生不是理论研究的结果,而是从社会经济、企业经营的需求中派生出的概念。
物流是跨学科的概念,但多少与一般跨学科理论不同的是,物流没有原来的基础领域。
作为一般的跨学科理论,如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融合自然科学的人类学就成为人文经济学,但其基础还是经济学的范畴。
又如人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的融合产生经济地理学等。
即在跨学科领域总存在原本的基础。
反观物流理论,尽管存在有社会需求,但却是在没有任何学科基础上产生的。
因此,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利用各自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物流,形成了形式上的跨学科理论。
其结果导致了物流与其他理论不同,各领域的学者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对于一个相对抽象的定义进行解释,也就形成了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均没有一个完整、准确得到大家公认的统一概念。
对于物流的研究,从目前看,最早提出对物流进行整合的是货物装卸搬运领域的专家。
为了提高作业效率,改善作业环境,专家们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对物流进行了系统化研究。
因此,在物流的研究方法中,工程学是重要的手段。
其次,物流的研究方法是流通经济学。
其研究领域集中在物流成本、流通效率、流通标准化、流通过程中实物运动的现代化问题等。
即主要集中在从社会角度看物流的位置。
与此相对,对物流的研究还包括市场营销。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研究物流对生产、销售的影响。
在此,管理成为以物流管理为核心的研究。
包括物流成本的核算、物流生产性的测定、物流网络的构筑、物流管理组织的建立以及战略信息系统的等方面。
即从经营学的角度对物流进行研究。
物流的另一种研究方法是以交通经济、运输经济、运输产业作为基础。
这是因为,物流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很强的运输色彩,道路、港口、机场等设施的不足导致大规模地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基础设施的有机连接就成为交通、运输的研究对象。
而有些人将运输等同于物流的说法就不足为奇了。
同时,由于运输成本在物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则运输企业的经营问题,也就作为物流问题开始研究。
因此,交通经济学、运输产业学对物流的研究也有重要影响。
再有就是信息科学对物流的影响。
为了把物流系统中分散的各种职能有机的连接在一起,从最初的系统分析、设计到各种功能效率的改善,信息系统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对于物流的研究,产业组织学、心理学、城市工程学、会计学、贸易学等的专家学者都有所建树。
以上的研究对于物流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同时也不容忽视的是,物流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具有独自理论的体系还远未建立;同时,虽然有各种领域的专家对物流进行研究,但真正能够集成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的物流专家还凤毛麟角,仍旧是各自的研究思想独立存在。
但是,不论如何,物流的本质是货物的运动,因此,它不外乎具有三方面的内容:∙物体的移动∙使物体移动的活动和技术∙使以上能够成立的条件,如基础设施。
[编辑]一般来说,美国的物流发展分为5个时代,即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
第一节美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一、物流概念的产生物流一词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般来说,物流一词的使用始于1905年。
但是,现代社会的物流,特别是作为经营领域的物流,实际上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然,作为军事领域的“后勤”一词是否属于物流领域暂且别论,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
不论是古代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现代海湾战争,没有物流的支援,军事行动则完全不能想象。
如果从有限的资料追根寻源的话,物流(LOGISTICS)是从古希腊语LOGISTIKE(计算),LOGISTES(计算人员),到拉丁语的LOGISTA,再到法语的LOGISTIQUE,最后发展至英语的LOGISTICS。
二、美国物流的发展历史1、冬眠的50年代50年代美国的物流处于休眠状态,其特征是这一领域并没有一种处于主导的物流理念。
在企业中,物流的活动被分散进行管理,比如,在企业中运输有生产部门进行管理,库存由营销部门管理。
其结果使物流活动的责任和目的相互矛盾。
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的生产满足不了需求,企业的经营思想是以生产制造为中心,根本无暇顾及流通领域中的物流问题。
2、概念化的60年代美国六十年代的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是向“富裕的社会”前进。
其间是美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
虽然,当时东西方处于冷战状态中,但美国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当时支撑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强有力的国际竞争能力。
美国的工业品向全世界出口,MADE IN USA成为优质品的代名词。
因此,美国六十年代是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代。
生产厂商为了追求规模经济进行大量生产,而生产出的产品大量地进入流通领域。
大型百货商店、超级市场纷纷出现在城市的内部和郊区。
与此相反地是,60年代美国企业的物流系统却没有很大的改进,如果从物流系统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定义的话,不如说60年代是美国物流的停滞期。
究其原因,第一,在持续地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美国经济时代,作为企业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生产模式下,虽然企业一般都拥有大量的仓库,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的收益相对稳定,使得企业对削减库存不太关心。
在60年代,备货日期达到30天,为此,企业一般都拥有大量库存。
作为企业的物流管理者,大量库存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必要进行改善。
第二,对提供运输服务的物流企业,美国政府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比如对卡车运输和铁路运输业者,ICC(Interstate Commerce Commission,州际通商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和运费规定,这样就限制了物流行业间的竞争。
运费成为不可浮动的定价,利用企业也就不可能通过压低价格来削减运输成本。
另外,一旦产生由于通货膨胀导致运费上升,则运输业者还可通过交通管理部门提高运费转嫁危机。
因此,一般企业对物流系统的改革并不热心,而且,大多数利用自家车辆进行货物运输。
实际上,由于政府的管理制度限制了物流的发展,同时也没有给予企业更多改革权利,所以当时大多数企业内并不考虑物流改革,仅把物流作为一个成本核算的部门。
对物流的理解也只停留在工厂的产成品的物理性的移动功能。
综上所述,60年代物流的发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者需求模式的改变。
60年代的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使得人口迅速的增长,出现了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同时,中心城市的人口向城市边缘地区转移。
这一趋势的变化导致超市和大型百货店向郊区扩张。
同时,人口的增加也促使超市等商品的种类和花色大幅度增加,使得经营者不得不大幅提高库存量。
这也造成订货频率和数量的增加。
2. 企业成本的压力。
50年代以前,美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统计过物流成本在销售额中的比例。
进入60年代后,由于竞争的激烈,企业开始向降低生产成本以外的领域寻求出路。
据统计,当时物流成本占GNP的15%,个别企业物流费用在销售额中占到22%。
而当时的英国是16%,日本达到27%。
企业开始意识到物流对企业降低成本的作用。
3. 物流总成本概念的引入。
4.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线性规划技术、模拟仿真系统的大量运用给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等提供了支持。
5. 军事上的经验支持。
3、发展的70年代70年代的美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革。
2次的石油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石油价格从73年2美元一桶高涨到40美元。
由于能源价格的高涨,造成通货膨胀、企业率增加。
物价上涨给美国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很多困难,迫使企业开始考虑改善物流系统。
这是因为,第一,原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油价上涨,使得运输成本大幅提高ICC 的规定中,货物运输业者很容易将燃料价格的上涨转嫁到运价中,使得利用卡车运输的企业成本增加,所以企业不得不研究如何降低物流费用。
第二,物价上涨也导致美国经济停滞不前,影响产品的销售。
其结果使得企业产品积压。
过去,企业的库存始终处于粗放经营状态,而现在则成为企业的重大问题。
另外,当时美国为了抑制通货膨胀,采取了高利息的政策,这就给拥有大量产品库存的企业带来了需要负担高额利息的压力。
为此,70年代的美国企业开始全面改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时代的物流系统。
这样,70年代的美国企业,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一方面给企业自身带来了改善物流系统的推动力,同时,也促使政府开始修改高物流成本温床的管理政策。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也开始意识到传统的物流政策已经限制了自由竞争,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以78年航空货物运输政策改善为契机,80年代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自由竞争的政策,它得到了企业的欢迎。
在此,有必要一提的是,70年代的前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物流服务方式,它就是73年由Fred Smith使用8架小型飞机开始的航空快递业务。
Smith在大学的毕业论文中论述了如何有效利用基地的问题,大学毕业后,进一步检验其理论的正确性,开始组建Federal Express 公司,提供航空快递服务。
Federal Express公司提供全美国翌日到达的门到门航空快递服务,它的服务是以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可信赖性为原则。
这种运输方式的出现,对美国物流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另外,物流总成本的概念也为美国物流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
4、物流革新的80年代(1)宽松的政策80年代,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物流改善政策,给美国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在政策改善对象的卡车运输业,新企业的出现,增加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很多企业破产。
相反,由于政策环境的宽松,使得利用运输服务的企业得到了实惠。
占GNP 物流费用的比例,在80年代大幅减少,显示了政策环境的改善对经济的直接影响效果。
80年代的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国际化倾向,给一般企业开来了很强的竞争压力。
这一时期,很多外资企业进入美国是增加竞争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不仅是原材料和零件,很多美国企业也开始进口外国的产品,同时,由于美元贬值,很多企业也积极的出口产品。
这样,在国际化的进程中,美国企业意识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2)从PD向Logistics的转化在这一进程中,物流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地位也逐渐被企业接受,一些大型企业开始主动积极的改善企业的物流系统。
其象征是对物流的理解从Physical Distribution向Logistics 的转化。
Logistics原本是军事用语,后逐渐被经济界所使用。
70年代初物流概念以及物流的重要性仅被一小部分企业所认识,到了80年代,已被大多数企业所接受。
因此,可以说,80年代是美国企业全面进入物流领域的时代。
在此之前,对物流的理解仅停留在对运输、保管、库存管理等个别功能的分别管理,logistics出现后,改变了这一认识。
Logistics是指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的销售整个过程的效率化,而不是个别功能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