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氧术的操作步骤
氧气吸入的操作的流程
![氧气吸入的操作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1ea270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db.png)
氧气吸入的操作的流程
氧气吸入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检查氧气瓶体、管线和呼吸面罩等设备是否完好无损。
-确保氧气瓶中有足够的氧气供应。
-选择合适的管线长度和呼吸面罩尺寸。
2. 连接氧气设备:
- 将氧气瓶的输出管线连接到呼吸面罩或鼻导管上。
-检查所有连接处是否牢固,无漏气现象。
3. 调节氧气流量:
- 缓慢打开氧气瓶阀门。
-根据医生或护理人员的建议,调节氧气流量计的流速。
-一般建议的流速在1-6升/分钟之间。
4. 佩戴呼吸面罩或鼻导管:
- 如使用面罩,将面罩舒适地覆盖住口鼻部位。
- 如使用鼻导管,将导管置于鼻腔内。
-调整佩戴位置,确保能够顺畅呼吸。
5. 开始吸氧:
- 进行平静、自然的呼吸动作。
- 保持适当的休息状态,避免剧烈运动。
- 定期检查氧气瓶的剩余量。
6. 结束吸氧:
- 按照医嘱或护理人员的指示,完成所需的吸氧时间。
- 缓慢关闭氧气瓶阀门。
- 拆除呼吸面罩或鼻导管。
7. 维护和储存:
- 清洁和消毒呼吸面罩或鼻导管。
- 将设备妥善储存在干燥、阴凉处。
- 关注氧气瓶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耗尽的瓶体。
注意事项:
- 严格遵守医嘱,不得擅自调整氧气流量。
- 远离火源和高温环境,避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 吸氧时禁止吸烟或使用明火。
- 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吸氧并寻求医疗援助。
以上是氧气吸入的基本操作流程,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氧气设备。
专科医院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
![专科医院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dd7521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0.png)
专科医院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1.检查氧气设备:确认氧气设备完好,氧气流量正常。
2.检查氧气瓶及氧气管路:确认氧气瓶中有足够氧气,氧气管路无损坏。
3.清洁操作区域:保证操作区域整洁、干净。
二、评估患者状况1.核实医嘱:核实医嘱,确认氧气吸入治疗的方式、浓度和流量。
2.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基本状况、病史,以便进行合适的氧气吸入治疗。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测量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等生命体征。
三、向患者介绍和解释1.向患者说明目的:告知患者进行氧气吸入的目的、效果和注意事项。
2.告知用具和方法:向患者介绍所需吸氧器材和吸入方法。
四、准备吸氧器材1.选择合适的鼻导管或面罩: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鼻导管或面罩。
2.准备适量湿化器:根据患者需要决定是否使用湿化器,并准备好合适的湿化瓶。
3.连接氧气管道:将氧气管道与氧气源连接,并确保连接牢固、无漏气。
五、进行氧气吸入1.取下患者眼镜:如果患者佩戴眼镜,要求患者取下,或者使用面罩时将眼镜放在面罩内。
2.清洁鼻孔和面部:使用生理盐水或湿纱布轻轻清洁患者鼻孔和面部,帮助患者清除鼻腔分泌物和杂质。
3.安装鼻导管或面罩:将合适的鼻导管放置于患者鼻孔中,或将面罩正确覆盖于患者口鼻部位。
确保鼻导管或面罩与患者鼻孔或口鼻紧密贴合,避免漏气。
4.调整氧气流量:根据医嘱设定氧气流量,确保患者能够充分吸入氧气,同时避免氧中毒风险。
5.开启氧气流量:将氧气流量开至设定值,确保氧气供应顺畅。
6.观察患者状况:开始氧气吸入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状况,及时调整氧气流量和浓度。
7.监测患者病情:在吸氧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或调整吸氧方式。
六、结束氧气吸入1.停止氧气流量:在医嘱规定的时间到达后,或按照患者病情需要,逐渐减小氧气流量至零。
2.拆除吸氧器材:轻轻取下鼻导管或面罩,避免过度拉扯患者皮肤。
3.观察患者状况:结束氧气吸入后,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是否恢复正常。
吸氧技术操作规程
![吸氧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de6e8b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0.png)
吸氧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吸氧技术是一种在医疗、急救等领域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提供纯氧或含氧气体混合物,以补充或增加人体所需的氧气供应。
这项技术的操作规程对于保证吸氧过程的安全和有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吸氧技术的操作规程。
二、操作准备1.确认吸氧装置的完好性,包括吸氧设备、供氧设备、输氧管路等所有相关设备。
检查是否有破损、渗漏、老化等情况。
2.对吸氧设备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设备表面干净卫生。
3.准备足够的纯氧或含氧气体供应,确保氧气充足。
4.操作人员受过专业培训、熟悉吸氧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三、操作步骤1.确定吸氧程度和时间,根据患者的需要和医嘱设定吸氧浓度和时间。
2.打开供氧设备的开关,调整氧气流量至设定的吸氧浓度。
同时,检查氧气流量表的显示是否正常。
3.将输氧管连接到吸氧设备的出气口和患者的吸氧接口。
确保连接处紧固可靠,避免氧气泄漏。
4.将吸氧接口放置在患者的鼻子或口腔,并确保接口与皮肤之间没有间隙,避免氧气泄漏。
5.调整吸氧接口的位置和方向,保证患者舒适,并能正常吸入氧气。
6.监测患者吸氧的状态和反应,包括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7.在吸氧过程中,定期检查氧气流量和氧气压力表的显示,确保吸氧设备正常运行。
8.定期观察患者的吸氧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吸氧浓度、流量或时间。
四、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人员要经常洗手,佩戴一次性手套,并按照感染控制要求进行消毒。
2.任何时候都要确保吸氧设备的氧气流量和压力表的正常工作。
3.患者在吸氧过程中出现不适、呕吐、氧气泄漏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吸氧,并及时报告医生或护士。
4.吸氧设备放置的位置不应妨碍人员正常活动,防止绊倒或撞到设备。
5.吸氧设备不得接触可燃物品或高温物体,以防发生火灾事故。
6.长时间吸氧时,应定期调整患者的体位,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7.吸氧设备和相关管路等设备在使用后应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设备的卫生和安全。
五、结论吸氧技术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医疗、急救等领域的治疗方法,操作规程的严格遵守对于确保吸氧过程的安全和有效非常重要。
(完整版)吸氧的操作流程
![(完整版)吸氧的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b18341b6bec0975f465e2ec.png)
吸氧的操作流程【评估】1、核对、告知:医嘱、病人;告知病人吸氧的目的及意义2、了解病人年龄、病情[判断缺氧程度(注意呼吸形态如有无张口呼吸)]、意识、合作程度、检查鼻腔情况(如遇鼻中隔偏移、鼻粘膜水肿、鼻息肉者不能用鼻导管吸氧)等3、环境及设施:防火、防热;中心吸氧/氧气瓶装置【计划】1、护士:洗手、戴口罩2、用物:根据吸氧方式准备用物氧气瓶应先装氧表装表方法:冲气(开:大开关1/4→关) →装氧表→检查[内容:内存氧量、有无漏气;方法:关流量→开大开关1/4] →湿化瓶装水(量1/3~1/2)→接湿化瓶(注:月、日、时)【实施】——氧气瓶吸氧法1、给氧:用物推至床头→核对、解释→湿棉签清洁鼻腔→接鼻管(戴手套取鼻导管)→调流量→检查通畅→插管(长度:鼻尖→耳垂的2/3)→固定→记录(内容:时间年—月—日—时—分,吸氧流量,执行者)→交待注意事项(A、不能在病房内吸烟、用明火,暖气要远离1米以上;B、不能搬动或敲打氧气瓶;C、不能调节氧气装置的开关;D、不能在氧气瓶上抹油;E、注意饮食、喝水时要慢,防止出现呛咳;F、有任何问题可以按床头呼叫铃。
2、更换流量:核对、解释→分离导管→调节流量→接到管→记录(内容:时间年—月—日—时—分,吸氧流量,执行者)3、停氧:戴手套→拔管(丢弃)→关大→关小→记录(内容:时间年—月—日—时—分,吸氧流量,执行者)4、卸氧气表:移至准备室→取湿化瓶、管→卸氧表→氧气瓶盖帽——中心吸氧装置的吸氧法用物推至床头→核对、解释→湿棉签清洁鼻腔→装氧表→湿化瓶装水(量1/3~1/2)→装湿化瓶(注:月、日、时) →其他与氧气瓶方法相同【评价】1、病人及家属了解用氧的相关知识。
2、病人缺氧有改善。
3、有氧疗监测。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685bfcae2bd960591c67754.png)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
(一)工作目标
遵医嘱给予患者氧气治疗,改善患者缺氧状态,确保用氧安全。
(二)用物准备
治疗车、生活垃圾桶、医疗垃圾桶、医嘱本、吸氧装置一套、纱布、治疗盘
湿化瓶及灭菌蒸馏水、棉签、治疗碗(盛温开水38。
C~40。
C)、吸氧管、洗手液、护理记录单
(三)操作流程
(四)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服务满意。
2、确保吸氧过程安全。
(五)注意事项
1、评估患者病情、呼吸状态、缺氧程度、鼻腔情况。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目的及注意事项,强调不能自行调节氧流量,做好四防,
即防震、防火、防热、防油。
3、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氧疗方法。
4、遵医嘱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
5、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氧流量后应用。
停用氧气时,应先拔出导管或面罩,
再关闭氧气开关。
6、密切观察患者氧气治疗的效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
氧气吸入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考评人考评日期。
吸氧护理操作流程
![吸氧护理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5746f5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c.png)
吸氧护理操作流程吸氧是一种常见的护理操作,用于提供给病人高浓度的氧气以改善其身体的氧合水平。
下面是一个完整的吸氧护理操作流程:1. 准备工作:- 查看医嘱: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之前,首先要查看医生的医嘱,确认病人是否需要吸氧治疗。
- 获取相关设备:准备好氧气瓶、氧气流量计和吸氧面罩等设备。
- 准备好患者:确保病人处于适宜的姿势,如半卧位,并告知其需要进行吸氧治疗。
2. 检查氧气瓶:- 查看氧气瓶的容量以及管路连接情况,确保氧气充足并无泄漏。
3. 选择合适的面罩:-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吸氧面罩。
常用的有鼻导管、儿童面罩、成人面罩等。
4. 准备好面罩:- 将选好的吸氧面罩与管路连接好,并确保与病人连接的部分无损坏。
5. 调整氧气流量:- 根据医生的医嘱和病人的情况,调整氧气流量计,使其适合病人的需要。
6. 告知病人:- 向病人解释吸氧的目的和过程,告知他们有可能会感觉到氧气的冷和呼吸上的改变,并让他们配合。
7. 佩戴面罩:- 将吸氧面罩正确佩戴在病人口鼻部位,并确保面罩与脸部紧密贴合,减少氧气泄露。
8. 监测病人反应:- 开始吸氧治疗后,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呼吸情况、氧饱和度、皮肤颜色等,及时调整氧气流量。
9. 监测氧气储量:- 定期检查氧气瓶的储量,确保足够的氧气供给,并及时更换瓶子。
10. 治疗结束:- 当医嘱中规定的吸氧时间到达或者当病人病情改善时,停止吸氧治疗。
- 解除吸氧面罩,帮助病人擦拭及清洁脸部以提供舒适感。
- 清除现场和设备,将吸氧面罩进行消毒。
以上就是吸氧护理操作流程的具体步骤。
在执行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和氧气储量,并及时做出调整。
同时,护士还需向病人解释吸氧的目的和过程,让他们理解并配合。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安全,务必正确佩戴面罩,确保氧气的有效供应,为病人提供舒适的吸氧体验。
氧气吸入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氧气吸入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8b62cc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8.png)
氧气吸入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一、操作流程1. 检查设备在进行氧气吸入前,首先要检查氧气吸入设备的完好性。
检查氧气瓶是否有漏气、损坏或过期,确认氧气流量计是否正常工作,检查面罩或鼻导管是否清洁无污染。
2. 准备设备将氧气瓶放置在平稳的地方,确保氧气瓶与氧气流量计连接牢固。
清洁面罩或鼻导管,确保无杂质或细菌。
将氧气流量计调至医生或护士指导的合适流量。
3. 佩戴面罩或插入鼻导管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导,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导管。
将面罩正确地戴在口鼻上,确保面罩与皮肤接触紧密、无漏气。
如果使用鼻导管,应将其插入鼻孔并固定好。
4. 开启氧气流量确认面罩或鼻导管已正确佩戴后,打开氧气瓶上的开关,开始氧气吸入。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导,逐渐调节氧气流量,使其达到适合患者的水平。
5. 保持正确姿势在吸入氧气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正确的姿势。
坐直或半卧位是常见的姿势,有助于氧气的吸入和呼吸道的通畅。
避免过度活动或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氧气吸入效果。
6. 监测患者状况在氧气吸入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状况。
注意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以及面色是否有改变。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并报告医生或护士。
7. 结束氧气吸入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示,结束氧气吸入。
首先关闭氧气瓶上的开关,然后将面罩或鼻导管取下并放置在干净的地方。
最后检查氧气瓶的残余气量,如有需要,更换新的氧气瓶。
二、注意事项1. 确保设备安全在使用氧气吸入设备前,要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检查氧气瓶是否损坏或漏气,保证氧气流量计的正常工作。
定期检查设备并进行维护,确保其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2. 避免火源氧气是一种可燃气体,使用氧气吸入时应远离明火和烟草。
禁止在吸氧区域内吸烟或使用明火物品,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3. 防止氧中毒长时间高浓度的氧气吸入可能导致氧中毒。
医生或护士会根据患者的需要调节氧气流量,确保患者吸入的氧气浓度适当。
患者也应注意遵循医生或护士的建议,避免过度吸氧。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25b7364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6.png)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一、吸氧操作流程:1. 准备吸氧设备:确保吸氧设备完好,包括氧气瓶、氧气流量调节器、吸氧管等。
2. 检查氧气瓶:检查氧气瓶的压力是否充足,氧气瓶是否有漏气现象。
3. 连接设备:将氧气瓶与氧气流量调节器连接,然后将氧气流量调节器与吸氧管连接。
4. 调节氧气流量:根据医生的建议或病人的需要,调节氧气流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吸氧流量为每分钟2-5升。
5. 嘱咐病人:告知病人吸氧的目的和方法,并嘱咐其正确使用吸氧设备。
6. 监测吸氧效果: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氧饱和度等指标,确保吸氧效果良好。
7. 停止吸氧:根据病情需要,医生或护士会在适当的时候停止吸氧,并告知病人。
二、吸氧注意事项:1. 使用吸氧设备时应注意安全,避免氧气泄漏引起火灾或爆炸。
2. 氧气瓶应定期检查,如发现漏气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及时更换。
3. 吸氧过程中要保持吸氧设备的通畅,避免吸氧管被压扁或弯曲,影响氧气流量。
4. 病人吸氧时应坚持使用鼻导管或面罩,保持正常呼吸。
5. 吸氧时间和流量要根据病人的需要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不可随意更改。
6. 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保持舒适,避免吸氧时间过长或过短。
7. 吸氧时应避免吸烟或接触明火,以免引发火灾。
8. 吸氧设备应定期清洗和消毒,以确保使用安全和卫生。
9. 吸氧后应及时关闭氧气瓶和氧气流量调节器,避免浪费和安全隐患。
10. 病人吸氧过程中如有不适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对于需要吸氧治疗的病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吸氧操作可以保证病人获得足够的氧气供应,促进病情的改善。
因此,在吸氧操作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并注意各项注意事项的遵守。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对吸氧操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时刻关注病人的状况和吸氧效果,及时调整吸氧流量和时间,以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吸氧效果。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吸氧设备的安全和卫生,定期检查和清洗设备,确保吸氧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氧气吸入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氧气吸入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b5b50f2e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ab.png)
氧气吸入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氧气吸入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
1. 检查氧气设备:确保氧气设备正常运作,储气瓶充足,并确保氧气气流调节器和吸氧管路连接无堵塞。
2. 准备好吸氧设备:将氧气管路连接至氧气气流调节器的出口,并将另一端连接至吸氧器具,如氧气面罩、鼻导管或吸氧管。
3. 打开氧气气流调节器:慢慢地将氧气流量调节到医生或医护人员指导的合适水平。
通常情况下,氧气流量需要逐渐增加,直至患者感到舒适。
4. 戴上面罩或使用鼻导管:将面罩或鼻导管正确地固定在患者的脸部或鼻孔上。
确保面罩或鼻导管紧密贴合患者的脸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泄漏。
5. 开始吸入氧气:确保氧气持续供应,患者可以通过口鼻进行正常呼吸。
鼻导管和吸氧管的位置应该在正常呼吸道上。
注意事项:
- 操作过程中,禁止吸烟或使用明火。
- 需要保证氧气气流调节器和吸氧管路的连接是正确的,且没
有堵塞。
- 定期检查氧气储气瓶的剩余气量,以免在使用过程中氧气耗尽。
- 使用面罩时,确保面罩与患者的脸部完全贴合,以避免泄漏。
- 长时间吸氧时,应定期更换鼻导管或吸氧管,以防止细菌滋生。
- 患者在使用氧气期间应保持清醒,并及时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向医生或护士报告。
- 在佩戴面罩时,有时可能会感到不适或焦虑。
如有需要,可向医生或护士提出调节,以获得更舒适的使用体验。
吸氧技术操作流程【精编】
![吸氧技术操作流程【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dcc98e5e6294dd88d0d26bca.png)
吸氧技术操作流程一、操作准备:1、用物准备:氧气装置一套(氧气筒、氧气表),治疗盘内铺治疗巾内放:氧气湿化瓶(内盛蒸馏水1/3-1/2满)、氧气表、通气管、治疗碗2个(一个盛温开水,一个放通气管及纱块),一次性鼻塞吸氧管、棉签、电筒、剪刀、扳手、笔、记录单等。
2、护士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
二、操作要点:操作者准备:衣帽整洁,指甲已修剪,已完成规范洗手。
操作者立正后,大声向评委报告:“报告评委,**号做吸氧技术操作准备完毕,请指示!评委说:开始!1、核对医嘱无误,用物准备齐全。
推车至床尾,核对床尾卡。
2、推车至床旁,评估操作环境(环境清洁、光线充足、适合操作)。
问候病人,自我介绍,核对病人身份(腕带)。
讲明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项、征求病人意见取舒适卧位。
3、洗手、戴口罩。
4、吹尘,上氧气表,打开总开关(听有无漏气、检查氧气压力),上通气管、湿化瓶、开流量表开关;关上流量表开关。
5、用电筒,检查患者有无鼻中隔有无偏曲,鼻前庭粘膜有无破损,选择鼻孔并清洁(用湿棉签);连接氧气管,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将鼻套管末端插入盛有温开水的治疗碗内,有气泡溢出即畅,反之不畅)后轻轻插入鼻孔约1cm。
6、妥善固定(询问病人松紧是否合适)。
7、洗手、摘口罩并讲解吸氧后注意事项(请您多做深呼吸,请勿自行摘除管道,请勿随意调节氧流量,注意防火、防震、防热、防油,如有不适请用呼叫器呼叫我们,我们也会随时来看望您的,谢谢您的配合)。
8、记录吸氧时间、流量。
9、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血氧饱和度及缺氧状况等。
10、核对医嘱、患者身份,并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停氧原因)。
11、洗手,戴口罩。
停用氧气:拔除鼻塞管,用纱布清洁鼻翼,先关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气—关流量表—取下湿化瓶—取下通气管—取下氧气表。
2、洗手,脱口罩;解释,将患者置舒适卧位。
记录停氧时间。
3、整理用物,注明棉签开启时间,有效期4小时。
4、终末处置(一次性物品按垃圾分类处置,需反复使用的物品,按国家消毒技术规范标准处置)。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fee6cd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3.png)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氧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纯氧供应到人体呼吸系统,以提高氧气浓度,从而为身体提供更多氧气,改善身体状况。
以下是吸氧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一、吸氧操作流程
1.准备工作:检查吸氧设备是否正常,打开吸氧设备电源,调整好氧气流量计。
2.选择吸氧方式:吸氧方式有口腔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氧气帐篷等,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吸氧方式。
3.佩戴好吸氧设备:佩戴好口腔面罩或鼻导管等吸氧设备,确保密封性好,避免氧气泄漏。
4.调节好氧气流量: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示,调节好氧气流量,使其符合个体需求。
5.开始吸氧:开始吸氧后,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吸氧设备移动或脱落。
二、吸氧注意事项
1.吸氧时间:吸氧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0分钟至1小时左右,避免长期吸氧造成身体适应性降低。
2.吸氧浓度:吸氧浓度不宜过高,以免造成氧中毒,一般吸氧浓度应为21%至30%。
3.吸氧环境:吸氧环境应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微粒。
4.吸氧设备:吸氧设备应定期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避免氧气泄漏。
5.不宜吸烟:吸烟会影响吸氧效果,避免在吸氧时吸烟。
6.无特殊情况下不宜随意停止吸氧:在医生或护士的指导下,按时完成吸氧过程,不宜随意停止吸氧。
吸氧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是保障吸氧效果的重要环节,正确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能够有效避免吸氧过程中的意外和安全问题,保障吸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
![氧气吸入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50360bd69dc5022abea0003.png)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
1.吸氧操作流程
打开总开关吹瓶口——安装流量表——湿化瓶内盛装1/2-2/3蒸馏水——安装湿化瓶——打开总开关——连接吸氧管——打开流量表开关(左旋)——遵医嘱调节氧流量——固定鼻导管吸氧
2.停氧操作流程
取下鼻导管——关闭氧流量——关闭总开关——放净流量表内余气——关闭流量表
3.注意事项
(1)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即:防震、火、热、油。
(2)急性肺水肿患者用20%-30%乙醇湿化,以降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张力,增加肺通气。
(3)氧气筒内氧气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0.5mPa,以免灰尘进入筒内。
再充气时引起爆炸。
(4)持续吸氧者,应保持导管通畅,必要时进行更换。
吸氧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吸氧的步骤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cc9691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8.png)
吸氧的步骤及注意事项吸氧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将纯氧吸入人体以提高血氧浓度的过程。
一般来说,吸氧的步骤包括准备设备、设定流量和时间、正确吸入氧气以及结束吸氧等。
下面是吸氧的步骤及一些注意事项:步骤一:准备设备首先,需要准备吸氧设备,包括吸氧机、氧气罐、氧气面罩或鼻导管等。
步骤二:设定流量和时间根据医生的指示或自己的需求,设定适当的氧气流量。
一般来说,氧气流量在1到6升/分钟之间,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
步骤三:正确吸入氧气使用氧气面罩或鼻导管正确吸入氧气。
将鼻导管插入鼻腔,确保其紧贴鼻孔,不要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吸入效果。
如果使用面罩,将其盖在口鼻部位并固定好。
步骤四:保持正常呼吸吸氧时需要保持正常的呼吸,放松自己,慢慢地吸气和呼气,避免过度呼吸或用力呼吸。
步骤五:结束吸氧根据医生的建议或需要,结束吸氧过程。
将氧气面罩或鼻导管取下,关掉氧气机或拧紧氧气罐的开关。
注意事项:1. 在吸氧之前,应当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吸氧治疗。
不要盲目吸氧,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或副作用。
2. 吸氧的时间和频率要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过长时间或过频繁的吸氧可能会导致一些不适或影响身体的正常机能。
3. 注意吸氧设备的清理和消毒工作,以保持其卫生和安全。
定期清洗氧气面罩或鼻导管,并储存设备时要注意避免灰尘和污染物的污染。
4. 在吸氧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呼吸方式,避免用力吸气或过度呼吸。
正确的吸气和呼气可以更好地促进氧气的吸收。
5. 吸氧时要保持放松的状态,避免精神紧张或焦虑。
可以选择听音乐、看书、放松身体等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吸收氧气。
总之,吸氧是一种治疗方法,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遵循正确的吸氧步骤和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发挥吸氧的效果,促进身体健康。
吸氧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氧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33c8d25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1.png)
吸氧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吸氧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好氧气罐或氧气机。
2. 将氧气罐或氧气机连接上氧气管。
3. 先打开氧气源,让氧气流过管路,排除空气,直至氧气流出。
4. 然后将氧气管口放在患者的鼻腔或口腔处,调整氧气流量,通常为2~5L/min。
5. 监测患者的氧气饱和度,保持在90%以上。
注意事项:
1. 操作时避免烟火等易爆物,严防火源。
2. 吸氧时应避免喷雾药物、石油类化合物等易燃易爆的物品,避免氧气管路内外出现油污等。
3. 面罩和鼻塞外观应清洁整洁,使用时要采用专人专用,实行消毒处理。
4. 使用氧气吸入过程中,应注意流量调整并及时观察患者体征,如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5. 氧气罐的使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超时使用可能导致爆炸或漏气等风险,使用时应关注氧气罐的使用过期时间。
6. 调节氧气流量时,不要超过医生或护士的医嘱,避免氧中毒及氧缺乏的产生。
氧气吸入法操作流程
![氧气吸入法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96223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1.png)
氧气吸入法操作流程
氧气吸入法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患者提供额外的氧气供应。
以下是氧气吸入法的一般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确保有足够的氧气供应,并检查氧气设备和管路是否正常工作。
清洁呼吸面罩、鼻导管或喉罩等吸入装置。
2. 患者准备:让患者坐起或半坐位,保持身体舒适。
确保患者明白操作过程并同意接受氧气吸入治疗。
3. 穿戴手套:操作人员在进行氧气吸入治疗前要穿戴干净的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4. 安装吸入装置: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吸入装置,如呼吸面罩、鼻导管或喉罩。
将吸入装置连接到氧气供应管路上。
5. 调节氧气流量:根据医生的建议或患者需要,调节氧气流量。
通常情况下,成人的氧气流量可设定在3-6升/分钟。
6. 佩戴吸入装置:将呼吸面罩合理安置于患者口鼻,确保密封良好。
或者将鼻导管插入患者的鼻孔,或将喉罩放置于患者喉部。
7. 监测患者反应:开始给予氧气吸入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以及其他生命体征的变化。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氧气流量。
8. 治疗结束:根据医生的指示或患者状况,决定停止氧气吸入治疗。
先关闭氧气供应,然后将吸入装置从患者身上取下。
9. 清洁消毒:将使用过的吸入装置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请注意,以上是一般的操作流程,具体操作步骤可能会因患者病情、医生建议或设备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进行氧气吸入治疗时,务必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操作规范。
疗养院疗养护理岗位氧气吸入技术操作
![疗养院疗养护理岗位氧气吸入技术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f65a87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4.png)
疗养院疗养护理岗位氧气吸入技术操作
一、仪表
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二、评估患者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及缺氧程度;评估患者鼻腔内状况;观察患者合作程度及心理反应;解释吸氧目的及方法;与患者交流语言文明,
态度和蔼。
三、准备
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用物治疗盘内放治疗碗2个(一碗内放纱布,另一碗内放凉开水),一次性吸氧管,棉签,弯盘,氧气装置一套,四防牌,记录本,笔。
必要时备氧气筒、扳手。
四、操作步骤
1 .核对医嘱,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
2 .解释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
3 .检查患者鼻腔,清洁鼻孔,倒蒸镭水于湿化瓶内,安装氧气装置,检查吸氧管是否通畅,用纱布擦干氧气管。
4 .核对患者,将鼻塞插入患者鼻孔,记录用氧时间。
5 .指导患者注意事项及用氧知识。
6 .停止用氧:将吸氧管自鼻腔取出,再关氧气表。
帮助患者清洁面部。
7 .注意观察患者缺氧改善情况,记录停止用氧时间。
8,再次核对,整理床单位,洗手,记录签字。
五、评价
1.操作方法正确、熟练,正确指导患者吸氧。
8 .患者无不适感。
9 .操作时间3分钟。
基础护理吸氧操作流程
![基础护理吸氧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fbef8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bd.png)
基础护理吸氧操作流程
一、准备材料与器械
1. 氧气瓶;
2. 氧气管及头罩或鼻罩;
3. 流量计;
4. 挂瓶架;
5. 护士调用铃。
二、操作步骤
1. 检查氧气瓶是否满足吸氧需要,打开氧气瓶阀门;
2. 将流量表调节到医生处方量,通入氧气管;
3. 将氧气管与头罩或鼻罩连接好,帮助病人正确佩戴;
4. 将氧气瓶放在挂瓶架上,注意高度要在病人头部以上;
5. 每半小时检查一次流量表与病人是否仍在吸入氧气;
6. 24小时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即时使用呼叫铃呼叫医生。
三、注意事项
1. 检查各道连接处是否出气漏气;
2. 流量计调整应符合医嘱;
3. 床头配备呼叫铃以便于紧急求援。
以上就是基础护理吸氧操作流程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氧术的操作步骤
吸氧术的操作步骤:
1、操作者洗手,将所用物品携至床旁,核对病人,
2、向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取得病人同意,戴口罩,协助
病人取舒适卧位。
3、用手电筒检查病人鼻腔,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安装氧气表并检查是否漏气
4、连接吸氧管,调节氧流量,润滑吸氧管并检查是否通畅,
5、将吸氧管轻轻插入两侧鼻孔内并妥善固定。
6、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并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
7、清洁病人面部及整理床位。
插胃管洗胃术的基本操作步骤
施行插胃管洗胃术(需戴无菌手套,)。
插胃
(1)戴无菌手套。
(2)插胃管时模拟人体位
模拟人半卧位或平卧位,神志不清者取左侧卧位(有活动假牙者应取下)。
(3)放置胃管时操作流畅
①清洁鼻孔、石蜡油润滑导管,由一侧鼻孔缓缓插入,胃管达咽喉部时,告之病人作吞咽动作逐步插入。
②当胃管插入45~55cm时,应检查胃管是否插入胃内。
检查方法试抽胃液或向胃管内注入空气,同时用听诊器于胃部听诊;或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碗内,观察有无气泡逸出。
(4)洗胃:
①洗胃时将漏斗放置低于胃的位置,挤压橡皮球,抽尽胃内容物。
②再举漏斗高举过头部30至50厘米,将洗胃液(1:5000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慢慢到入漏斗约300至500毫升。
漏斗内尚余少③量洗胃液时,迅速将漏斗降至低于胃的部位,并倒置于水桶内,利用虹吸作用原理排出胃内灌洗液内容物。
反复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无味为止。
④洗胃毕。
将胃管反折后迅速拨出,以管内液体误人气管。
(5)提问:胃管洗胃术适应证?
①催吐洗胃法无效或有意识障碍、不合。
②滞留取胃液标本送毒物分析者,应首选胃管洗胃术。
③凡口服毒物6小时之内、无禁忌证者均应采用胃管洗胃术。
吸痰术
1. 如何选择吸痰方法?
一、目前多采用电动机械管理系统吸痰,可谓最佳方法。
二、脚踏吸引器吸痰:在无电源情况下不能使用电动吸引器,可采用脚踏吸引器进行吸痰。
三、注射器吸痰:在无上述设备而需急救吸痰时。
四、口吸:当病人的生命受到极其严重威胁,又无上述设备进行吸痰时,可进行口对口吸痰术。
2. 重症昏迷病人吸痰应注意什么?
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再行吸引。
如气管内吸痰,待病人吸气时,快速将导管插入,自下而上边退边左右旋转导管,消除气道分泌物,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
在吸引过程中,如病人咳嗽厉害,应稍等片刻后再行吸出。
并随时冲洗吸引管,以免痰液堵塞。
3. 意识清楚的病人能否吸痰?
放置胃管
1. 如何防止胃管进入气管?
在下胃管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至45—55cm处;昏迷病人应先将病人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需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领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喉部通道的弧度)再插至需要的长度。
2. 胃管进入气管和胃内有何不同?
(1)将胃管外口置于水杯中,如无气泡连续出现,多说明已在胃内,若有气泡连续出现,且与呼吸相一致,表示已误入气管内。
(2)向胃管内注入少量空气,同时用听诊器于病人上腹部听诊,如闻气过水声,可判断为胃管进入胃腔。
3. 放置胃管应注意哪些问题?
一在下胃管时嘱病人作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至45—55cm处;昏迷病人应先将病人头向后仰,插至咽喉部,需用一手托起头部,使下领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喉部通道的弧度)再插至需要的长度
二检查胃管置:入位置下至需要的长度后检查胃管置入位置:1 用注射器抽吸,有胃液抽出,证明胃管在胃里;2 用注射器从胃管末端注入10mL空气,同时置听诊器于剑突下,能听到气过水声,证明胃管在胃里。
导尿术
1. 导尿有几种方法?
一、带手套导尿法
二、带手套导尿法
2. 留置导尿管应注意什么?
1.保持引流通畅。
避免导管受压、扭曲、堵塞。
2.防止逆行感染。
保持尿道口清洁,每日用0.1%新洁尔灭溶液清洁尿道口2次,每日定时更换集尿袋,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1次,无论何时,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不可高于耻骨联合,切忌尿液逆流。
3.鼓励病人多饮水,常更换卧位,若发现尿液混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
每周查尿常规1次。
4.训练膀胱功能。
可采用间歇性阻断引流,使膀胱定时充盈、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
5.病人离床活动或作检查时,可携集尿袋前往。
其方法:将导尿管固定于下腹部;保持集尿袋低于耻骨联合。
亦可将导尿管与集尿袋分离,用无菌纱布包裹导尿管末端反折后以胶布扎紧,固定于下腹部;集尿袋开口端用无菌纱布包裹或套入无菌试管内,固定于床单上。
病人卧床时,常规消毒两管开口端后接上。
3. 导尿管的位置对导尿量有什么影响?
位置太深会导致排尿量减少,排不净。
如位置太浅会导致导尿管不通畅,影响尿液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