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1原子的粒子概念
高中化学知识框架
高中化学知识框架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一)物质的分类(二)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三)元素周期律与周期表(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五)晶体类型与性质晶体类型 性质比较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结构组成粒子 阴、阳离子 分子 原子 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粒子间作用 离子键 范德华力 共价键 金属键 物理 性质熔沸点 较高 低 很高 有高有低 硬度硬而脆 小大有大有小、有延展性溶解性易溶于极性溶剂,难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分子 易溶于极性溶剂不溶于任何溶剂难溶(钠等与水反应)导电性晶体不导电;能溶于水的其水溶液导电;熔化导电 晶体不导电,水溶液可导电;熔化不导电 不良(半导体Si )良导体(导电传热) 典型实例NaCl 、NaOH Na 2O 、CaCO 3干冰、白磷 冰、硫磺金刚石、SiO 2 晶体硅、SiCNa 、Mg 、Al Fe 、Cu 、Zn(六)化学反应类型(七)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相互关系(口诀: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八)离子反应(九)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十)溶液与胶体(十一)化学反应速率(十二)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对于可逆化学反应m A+n B⇋pC+qD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要注意以下问题:①纯液体、固体的浓度视为1。
②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同一个化学反应,由于书写的方式不同,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平衡常数就不同。
但是这些平衡常数可以相互换算。
③不同的化学平衡体系,其平衡常数不一样。
平衡常数大,说明生成物的平衡浓度较大,反应物的平衡浓度相对较小,即表明反应进行得较完全。
因此,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④同一个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2019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化学周期表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中立不带电。
2、质量数(1)概念: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②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原子的表示方法如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26C表示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2的碳原子。
4、粒子符号(A Z X±b n±m)中各数字的含义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各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以钠原子为例:(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电子层数相同,每层上所排的电子数也相同)。
如Mg:→Mg2+:。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F :→F-:。
Na+与稀有气体Ne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Cl-与稀有气体Ar 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二、元素在周期表1、周期的分类与包含元素类别周期序数行序数核外电子层数包含元素种数起止元素短周期1112H ~He 2228Li ~Ne 3338Na ~Ar 长周期44418K ~Kr 55518Rb ~Xe 66632Cs ~Rn 77732Fr ~Og2、族的分类16个族分为7个主族、7个副族、1个第Ⅷ族和1个0族。
3、元素周期表中的方格中各符号的意义注:元素周期表记忆口诀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四分长短,四长副族现;竖行称作族,总共十六族;Ⅷ族最特殊,三列是一族;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族。
4、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相互推断(1)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与位置的关系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有H、Be、Al。
高中化学所有概念大全
高中化学所有概念大全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B=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A+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AC+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CD=AD+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2H2O+O2↑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高中化学选修一节原子结构优质
高中化学选修一节原子结构优质高中化学选修三阅读《引言》思考并讨论:、“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两方面是什么关系?、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如何决定性质?分别举例说明。
引言化学研究的是构成宏观物体的物质。
一、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思考二者的关系如何?古希腊的“原性论”哲学和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士认为“吞金可长生”自然哲学对这两者的关系是如何认定的?思考与交流、铁易生锈真金不怕火炼等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O和O是同素异形体空气中的O是须臾不能离开的而空气中的O多于mgL则有害CO易燃CO却能灭火。
这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分子式为CHO的物质可能有图示两种结构前者与水互溶而后者不能。
这也说明了什么问题?思考与交流、下图所示两种物质:前者是第一种用医学的磺胺药为什么服用此药后可杀死细菌?、下图所示是鲍鱼及其剖面图图中标出了它的两层不同结构的壳。
你能说出这两层壳的功用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是原性论?)、原子的组成与结构决定性质:铁易生锈、钠易与一些物质反应。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的组成与结构决定性质: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药)和对氨基苯甲酸世纪化学的重要课题:模拟生物体中酶的结构创造具有酶的性质的物质。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引言世上万物神奇莫测性质、晶体的组成与结构决定性质:金刚石和石墨方解石和霰石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看课本第一章彩图你能了解人们认识原子模型的发展史吗?德谟克利特的古代原子学说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模型)汤姆生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薛定谔电子云模型原子结构的衍变过程小结: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历史古希腊原子论古希腊哲学家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
原子之间存在着虚空无数原子从古以来就存在于虚空之中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毁灭它们在无限的虚空中运动着构成万物。
(Democritus约公元前年前年)原子道尔顿原子模型(年)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学生用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原子结构核心微网络素养新要求1.认识原子的组成及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2.能理解、描述和表示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排布模型,并运用于理论解释。
学业基础——自学·思记·尝试一、原子结构1.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构成如碳原子的原子结构模型(2)原子的表示方法即:X Z A表示______是A,______是Z的X原子。
2.质量数(1)概念原子核内所有____和____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2)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两个关系①质量数(A)=________(Z)+________(N)。
②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电子层从内到外,分别用n表示,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2)内层电子能量较____,外层能量较____。
电子总是先从____排起,排满后,再排下一层。
4.第n层最多能容纳电子数为________,最外层最多容纳____个电子,K层只能容纳____个电子。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电子层(1)电子层的概念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分别在能量不同的区域内运动,我们把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也称为电子层(如图所示)。
(2)电子层的表示方法通常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电子层称为第1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电子层称为第2层;这样由内向外依次称为第1,2,3,4,5,6,7层,或用符号依次表示为K、L、M、N、O、P、Q层。
各电子层的表示符号及离核远近、能量高低关系如表所示:2.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提问】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原因是什么?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最外层为K层时,只有2个电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结构,稀有气体在结构上满足这一条件。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3.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2)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得到或失去一定数目的电子形成阴离子或阳离子,原子核不发生改变,只是核外电子(一般是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改变。
高中化学专题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备战2021年高考化学纠错笔记(教师版含解析)
专题0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易错点1 混淆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1.分类思想是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纯净物:水玻璃、干冰、液氯、水银B.电解质:BaSO4、熔融NaCl、氢硫酸、石膏C.胶体:烟、淀粉溶液、稀豆浆、墨水D.酸性氧化物:NO2、SO3、SiO2、Mn2O7【错因分析】SiO2能与NaOH溶液等强碱溶液反应,因此SiO2属酸性氧化物。
SiO2能与HF溶液(唯一)反应,因此不能将其识别为两性氧化物。
本题易误选D项。
【试题解析】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A项错误;氢硫酸是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烟、淀粉溶液、稀豆浆、墨水是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C项正确;NO2与NaOH反应生成NaNO2和NaNO3,有元素化合价变化,NO2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错误。
答案选C。
【参考答案】C物质的分类内容涉及面广,但难度不大,多属于识记方面的内容。
掌握一些高频考点考查的物质的类别或特殊物质,对快速解题很有帮助。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O2与O3组成的气体时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的是固体混合物。
(2)同位素形成的单质混合在一起可以是纯净物,如H2和D2。
(3)强碱都是离子化合物,盐不一定都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
(4)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属于盐;溶于水显碱性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NaCO3。
盐中一定有酸根离子,有酸根离子的不一定为盐,如H2SO4。
(5)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6)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7)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
1.我国古代文化蕴藏了很多化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B .“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C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D .“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描述的是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答案】A【解析】青蒿素的提取用的是萃取,属于物理方法,A 项错误;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有丁达尔效应,B 项正确;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Fe +Cu 2+=Fe 2++Cu ,属于置换反应,C 项正确;红色的硫化汞在空气中灼烧有Hg 生成,反应为HgS ══ΔHg +S 。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
1.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无中子)。
-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如Na^+)带正电荷,阴离子(如Cl^-)带负电荷。
- 物质分类。
-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溶液等)。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_2、Fe等)。
- 金属单质(如Cu、Al等)。
- 非金属单质(如O_2、C等)。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_2O、NaCl等)。
- 无机化合物。
-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_2、CaO等)。
- 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如HCl、H_2SO_4等)。
- 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如NaOH、Ca(OH)_2等)。
- 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如NaCl、CuSO_4等)。
-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_2、碳酸盐等简单含碳化合物),如CH_4、C_2H_5OH等。
2. 化学用语。
-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如H表示氢元素),还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表示一个氢原子)。
- 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 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如C、S、P等)、稀有气体单质(如He、Ne等)用元素符号表示。
- 气态非金属单质,如H_2、O_2、N_2、Cl_2等,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
-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化合价来书写。
- 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
-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高中化学 必修一讲义: 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标要求]1.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
2.掌握原子的构成,深刻理解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元素、同位素、核素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学会正确判断同位素。
1.原子结构模型先后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等多位科学家的研究。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可能发生变化。
3.A Z X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其中子数为A-Z。
4.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中子数不同)互称同位素。
核素的种类与原子种类相同。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1.古希腊原子学说万物由间断的、不可分的原子构成,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2.道尔顿原子学说19世纪初,道尔顿认为,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不能被创造,不能被毁灭,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
3.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1897年,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并提出了一个“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4.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做高速运动。
5.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轨道上运动,每个轨道都有一个确定的能量值。
6.现代原子结构学说——电子云模型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不遵循经典力学的原理,必须用量子力学方法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1.提出原子结构模型的科学家,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汤姆生、玻尔、卢瑟福、道尔顿B.汤姆生、玻尔、道尔顿、卢瑟福C.卢瑟福、道尔顿、汤姆生、玻尔D.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玻尔解析:选D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1904年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2.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中,(1)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2)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3)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4)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5)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
第1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高中化学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教师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一节原子结构一、能层与能级1、能层(1)含义:根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将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能层(电子层)。
(2)序号及符号:能层序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分别用K、L、M、N、O、P、Q……表示,其中每层所容纳的电子数最多为2n2 个。
(3)能量关系:能层越高,电子的能量越高,能量的高低顺序为E(K)<E(L)<E(M) <E(N)<E(O)<E(P)<E(Q)。
2、能级(1)含义:根据多电子原子的同一能层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将它们分为不同能级。
(2)表示方法:分别用相应能层的序数和字母s、p、d、f等表示,如n能层的能级按能量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n s、n p、n d、n f等。
3、能层、能级与最多容纳的电子数能层(n)一二三四五六七……符号K L M N O P Q……能级1s2s2p3s3p3d4s4p4d4f5s……………………最多电子数22626102610142……………………281832………………2n2(1)能层序数等于该能层所包含的能级数,如第三能层有 3 个能级。
(2)s、p、d、f 各能级可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分别为 1 、3、5、7 的2倍。
(3)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2n2 (n为能层的序数)。
二、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
(2)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吸收能量,它的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
2、光谱(1)光谱的成因及分类(2)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 特征谱线 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三、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 1、构造原理 (1)含义以 光谱学 事实为基础,从氢开始,随核电荷数递增,新增电子填入 能级 的顺序称为构造原理。
(2)示意图2、电子排布式将 能级 上所容纳的电子数标在该能级符号 右上角 ,并按照能层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式子。
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第四章第一节 原子结构及核素20202021学年精品讲义)
原子结构与核素【学习目标】1、知道核外电子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2、能够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写出常见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知道元素、核素、质量数、同位素的含义 【主干知识梳理】一、原子的表示方法、质量数及原子结构1、原子的表示方法:XAZ表示方法:X AZX A Z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原子 2、质量数(1)概念: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后相加所得的数值 (2)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两个关系 ①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②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3、符号A Z X ±c m ±n 中各个字母的含义:4、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5、原子和离子中微粒间的数量关系(1)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如N 原子:(2)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如Na +: (3)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所带电荷数,如S 2-:【微点拨】①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电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阴、阳离子中 ②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1H ;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H +③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F 与OH -④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其质子数不一定相同,如:Al 3+和Na +、F -等,NH +4与OH -等 【即学即练1】1、下列有关钯原子(106 46Pd)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为46B .质子数为46C .电子数为46D .中子数为462、已知R 2+核外有a 个电子,b 个中子。
表示R 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 .b a RB .a +b -2 a +2R C .a +b +2 a +2R D .a +ba -2R3、已知阴离子R 2-的原子核内有n 个中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m ,则ωgR 原子完全转化为R 2-时,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 .m -n -2ω·m molB .ω(m -n)n molC .ω(m -n -2m) molD .ωm(m -n +2) mol4、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 m X 分子,在agH m 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 A +m (A -N +m)molB .a A (A -N)molC .a A +m (A -N)molD .aA(A -N +m)mol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1、电子的能量(1)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2)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低,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的电子的能量较高 2、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把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各电子层由内到外电子层数(n ) 1 2 3 4 5 6 7字母代号K L M N O P Q 最多容纳电子数(2n 2)281832507298离核远近 由近到远 能量高低由低到高3、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Na+Cl-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小于核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1)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按照由里向外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电子层里 (2)分层排布原则:①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个②最外层不超过8个 (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③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④对于主族元素,除最外层外,每一层的电子数必须为2n 2这个数值【微点拨】核外电子排布的几条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必须同时满足各项要求,如:M 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能容纳18个电子,当M 层为最外层时,最多容纳8个电子 【即学即练2】1、分别写出质子数为37、56、35、84、114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1、按要求填空(前三周期元素,1~18号元素) (填元素符号)(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元素有____________(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有____________(3)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有____________(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是____________(6)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7)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8)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有____________(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10)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元素有____________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子的能量越低,运动区域离核越远B.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即是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C.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排有8个电子D.当M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布18个电子4、在第n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A.K层B.L层C.M层D.N层5、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则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6、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
高中物理中的原子核中的重要概念
高中物理中的原子核中的重要概念原子核是物质世界中最为微小的结构之一,它承载着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的核心。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原子核的结构、性质以及相关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原子核的重要概念,包括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的强相互作用力以及半衰期等。
1. 质子数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
质子是带正电的粒子,其电荷数值为+1。
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原子序数。
2. 中子数原子核中的中子数是指原子核中中子的数量。
中子是电中性的,没有电荷。
中子的存在稳定了原子核,阻止了质子之间的排斥力,维持了原子核的稳定性。
3. 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指原子核外轨道上电子的数量。
电子是带负电的粒子,其电荷数值为-1。
原子核外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包括原子的化学键、原子的化合价等。
4. 原子核的强相互作用力原子核中的质子之间带有相同的正电荷,根据库伦定律,它们会相互排斥。
然而,原子核能够保持稳定是因为存在于原子核中的强相互作用力。
这种强相互作用力起到了一种束缚作用,能够克服质子之间的排斥力,维持原子核的稳定。
5. 半衰期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所需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放射性衰变指标。
放射性核素会发生衰变,通过测量半衰期可以推算出物质的衰变速率。
半衰期也被广泛应用于放射性元素的使用和医学诊断等领域。
总结:原子核是原子的核心部分,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相关概念对于高中物理学习非常重要。
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是构成原子核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决定了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原子核的强相互作用力维持了原子核的稳定性。
半衰期则用于研究放射性核素的变化速率。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世界中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字数:410)。
高中化学必修一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从微观角度认识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画出核电荷数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根据原子的结构特征确定元素,促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原子的构成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质原子⎩⎪⎨⎪⎧原子核⎩⎪⎨⎪⎧质子:相对质量为1,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相对质量为1,不带电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 (可忽略不计)2.质量数(1)概念: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常用A 表示。
(2)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两个关系 ①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
②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1)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中子不带电( )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原子的质量( ) (3)原子的质量数就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4)微粒中的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 )(5)某种氯原子的中子数是18,则其质量数是35,核外电子数是17( ) 答案 (1)× (2)√ (3)× (4)× (5)√人类认识原子的历史是漫长、逐步深化的演变过程。
(1)1803年道尔顿模型:原子是构成物质的____________,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__________。
(2)1904年汤姆孙原子模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________,其中镶嵌着许多________,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________原子。
(3)1911年卢瑟福原子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______________,它的质量几乎等于________________,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____________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4)1913年玻尔原子模型:________在原子核外空间的________上绕核做__________。
(5)1926~1935年电子云模型:现代物质结构学说。
高中化学专题01原子结构(知识讲解)(含解析)
高中化学专题01原子结构(知识讲解)(含解析)知识网络2、离子核外电子数的计算: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②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③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④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核外电子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核外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
核外电子第三层最多18个电子。
核外电子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
(只有1层的最多不超过2 个电子。
【总结】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殊性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Ca。
3.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 、C 、S 。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
4、核素、同位素⑴ 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如12C 、13C 、14C 就是碳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
⑵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如1H 、2H 、3H 三种核素均是氢元素的同位素。
⑶ 同位素的两个特征① 同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② 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是相同的。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1. 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 原子核: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带正电荷。
3. 质子:原子核中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决定元素的种类。
4. 中子:原子核中的不带电荷的粒子,对原子质量有影响。
5. 电子:原子核外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绕核运动,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 电子层: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区域,分为K、L、M、N等层。
2. 电子云: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分布的形象化模型。
3. 能级: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时具有的能量状态。
4. 电子排布原则:电子在原子核外按能量最低原则依次填充各个能级。
5. 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
6. 洪特规则:在等价轨道上,电子尽可能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三、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2. 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表示电子层数相同。
3. 族:元素周期表中的纵行,表示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1A至8A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
5. 副族元素:周期表中1B至8B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不等于族序数。
6. 稀有气体:周期表中0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化学性质稳定。
四、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
2. 离子键: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3.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形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
4. 金属键:金属原子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形成的物质为金属晶体。
5. 分子结构: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化学键的排列。
6. 分子极性: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产生偶极矩,导致分子具有极性。
五、原子结构与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变化。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3核素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11H、21H、31H、H+和H2是氢元素的五种不同微粒 B.石墨和金刚石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相似 C.11H和21H是不同的核素 D.12C和14C互为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 完全相同
解析:元素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
11H、12
H、
3 1
的量为:
ag A+m g·mol-1
×[m+(A-N)]=
a A+m
(A-N+m)
mol。
已知mRn-阴离子的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W g mRn-阴离子
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C )
A.(m-x)n mol B.W(m-x-n)n mol
C.Wm(m-x+n) mol
m-x+n D. mW mol
X原子的质量约为a
g,含有原子的个数约为
6.02×1023,所以1个baX原子的质量约为6.02×a 1023 g。
6.用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 数,E.电子层数,填写下列空格。
(1)核素种类由____A_B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A______决定; (3)元素有同位素由____B_______决定; (4)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___A__B_C_____决定; (5)元素的原子半径由___A__E______决定; (6)元素的化合价主要由____D_______决定; (7)元素的化学性质由_____D_E_____决定; (8)价电子数通常是指____D_______; (9)核电荷数由_____A______决定。
3.特别提醒
(1)判断元素、核素和同位素时,要抓住各种微粒的本质。
即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就是同种元素;质子数和中子数均相同的
原子知识点
原子知识点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原子的基本性质有: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此外,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的特点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等。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综上所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具有多种性质。
微粒观在必修教材中的内容整理.doc
“微粒观”在化学必修(人教)教材中内容整理以新课程人教版《化学1 (必修)》《化学2 (必修)》为例,高中化学从2 个方面认识和建构物质的微粒性,一是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层次的微粒构成的,强调微粒的大小、间距、数量和重组,以及微粒的结合方式、顺序、空间排列和作用力;二是化学反应是原了、分了、离了等层次的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如离子反应中的离子重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等等。
一、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层次的微粒构成人教版《化学1 (必修)》中从粒子的大小、间距和数量等方面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在《化学2 (必修)》中从粒子的结合方式、顺序、空间排列和作用力等方面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在更高的层次上拓展了“物质微粒性"这个化学观念的视野。
1.微粒的大小、间距、数量和重组《化学 1 (必修)》中以“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分散系”等化学物质的一般属性为主线,通过学习使学生形成物质微粒性的基本观念。
物质的分类和转化实质是分了等微观粒了的存在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量是将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相联系的基本物理量,帮助实现物质转化过程中的定量研究;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实质是分子等微观粒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和微粒间距离和运动方式的变化;物质分散系也涉及分子、微粒集合体等微观粒子的大小;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2.微粒的结合方式、顺序、空间排列和作用力《化学2 (必修)》中以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帮助认识和建立物质多样性和微观结构的关系的基本观念。
教材以生活中熟悉的2种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和石墨,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认识碳元素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作用力和空间排列方式的不同。
教材以正丁烷和异丁烷为例介绍同分异构体和同分异构现象,碳原了的成键特点与成键方式、碳原了的排列顺序和空间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物质,使学生认识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的关系。
二、化学反应是某一层次微粒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层次微粒的相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礎化學3-1化學式與百分組成
班級:座號:姓名:
01. 化學式(chemical formula)的定義:
物質的組成以及組合來表示。
02. 化學式可傳達的訊息包括組成物質的元素﹑﹑原子間
的及其。
一、實驗式
03. 實驗式(empirical formula)
只表明分子所含原子的和原子的最簡單﹐故又稱。
例如:乙酸和葡萄糖之實驗式均為﹐表示它們所含碳﹑氫和氧的原子數比為1:2:1。
04.以實驗式表示的常見物質
05.要決定實驗式﹐必須先分析化合物所含元素的或。
有此數據及各元素的﹐即可求得化合物的實驗式。
06.其步驟如下:
a.從元素分析求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
b.從各元素所占質量計算其原子;
c.將各元素的原子莫耳數比轉換成最簡單﹐即可得到該化合物的實驗
式。
07.一般含碳﹑氫的有機化合物﹐通常以(combustion
analysis method)進行。
08.有機物先與反應﹐生成及;以
(Mg(ClO4)2)作為的吸收劑﹐(NaOH)作為的吸收劑﹐
兩吸收管所增加的﹐即為水及二氧化碳的質量。
過氯酸鎂氫氧化鈉
09.維生素C僅含碳﹑氫﹑氧三種元素﹐又稱抗壞血酸﹐可治療壞血病及預防流行性
感冒。
將10.00克的抗壞血酸進行燃燒反應﹐會產生14.98克二氧化碳與4.11克水﹐則抗壞血酸之實驗式為。
10.鈦(Ti)常用於航太科技﹐以3.24克的鈦金屬與氧反應可生成5.40克的金屬氧化物﹐
求該氧化物的實驗式為。
(原子量:Ti=47.87)
11.過氧硝酸乙醯(PAN)由C、H、N及O組成,是光化學煙霧的成分之一,經分析得
知其中含C 19.8%、H 2.5%及N 11.6%,其實驗為
(原子量:H=1.0,C=12.0,N=14.0,O=16.0)
12.某有機化合物含C、H、O,將10.8 g完全燃燒通過Mg(ClO4)2,Mg(ClO4)2的重
量增加7.2 g,又通過NaOH,NaOH的重量增加30.8 g,則其實驗式為。
二、分子式
13. 分子式(molecular formula)
是用來表示一分子內所包含之原子和﹐也就是表示該分子的化學式。
例如﹐氮氣( )﹑氧氣( )﹑氯化氫( )等氣體皆為雙原子分子﹐而丙烷( )﹑乙烯( )等則為分子。
14.分子式不一定與相同﹐例如﹐過氧化氫的分子式為H2O2﹐而實驗式
是(右圖)。
常見化合物的分子式與實驗式( 碳﹐氧﹐氫)
15.些化合物有不同的﹐但卻有相同的;而有些化合物之
和 則相同。
因此﹐可以歸納得知:分子式是
的 ﹐公
式:分子式=(實驗式)n ﹐n=1﹐2﹐3…… 16.過氧化氫( )是HO 的 倍及苯(
)是CH 的
倍。
所以﹐分子
量是
﹐如下式﹐而
為實驗式中所有元素的。
分子量=(式量)n ﹐n=1﹐2﹐3…… 17.醋酸之實驗式為
﹐分子量為 60.03﹐其分子式可如下求得:醋酸的實驗
式量=1×(12.01)+2×(1.01)+1×(16.00)=30.03因此﹐60.03= 30.03×n ﹐即
n ==
03
.3003
.60 1.992所以﹐醋酸的分子式為:(CH 2O)×2= 。
18.某氮氧化合物經分析含氮1.52克及氧3.47克﹐已知其莫耳質量介於90至95之間﹐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為
及分子量為。
(原子量:N =14.01)
19.萘丸是含有碳與氫的化合物﹐常被用作驅蟲的臭丸﹐其實驗式為C 5H 4﹐分子量為128.16﹐求其分子式為。
20.某有機化合物之質量百分率組成為C=39.67%,H=1.65%,Cl=58.68%,該化合物分子量為為181.5,求該化合物之分子式為。
(原子量:Cl=35.5,
C=12.0,H=1.0)
三、結構式
21.分子式只能顯示一個分子所含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並不能表示其原子間之。
將原子和原子間聯結以「—」表示出來的化學式﹐稱為(structural formula)。
水與甲烷的結構式及模型(碳﹐ 氧﹐氫)
22.有機化合物中﹐有許多相同而不同的物質﹐稱之為
(isomer)﹐簡稱。
例如﹐二甲醚與乙醇的分子式都是﹐要加以區分﹐必須以結構式表達﹐如下圖。
四、示性式
23.將結構式適當的簡化﹐把較具的或表示出
(稱為)……
來﹐如-OH(稱為)﹑-COOH(稱為)﹑-NH
2
等﹐以強調其之化學式稱為(ratio- nal formula)。
24.示性式多用於有機化合物﹐甲醇與乙酸的結構式與示性式
25.甲基三級丁基醚是一種汽油添加劑﹐其目的在提高汽油的辛烷值﹐以減少汽油在
引擎汽缸內燃燒時爆震的程度﹐其分子模型如右圖所示﹐寫出其 實驗式:
; 分子式:
;●示性式:
❍結構式:
26.丁二酸俗稱琥珀酸﹐其結構式如右圖所示,請寫出其
實驗式: ; 分子式: ; 示性式: 。
五、化合物的質量百分組成
27.利用化學式可以計算化合物中各成分元素的質量百分率組成﹐化合物中元素 X
的質量百分率組成定義如:
元素 X 的質量百分率化合物的分子量
的原子量之總和
分子中X ×100%
O
C
O
H
C H
H
C H
H
C
O
O
H
28.由化合物的可以求得該化合物組成元素的;反之﹐知道
其組成﹐即可求得該化合物的﹐再配合其他方法所量測的﹐即可求出其。
29.香旱芹酮(carvone)的分子式為C10H14O﹐有兩種同分異構物存在﹐其中一類
型存在於芫荽(香菜)中﹐另一類型存在於薄荷油中﹐常被添加在口香糖(右圖)﹑利口酒﹑香皂及香水中。
求香旱芹酮的質量百分率組成。
C:;H:
;O:。
30. 2008 年夏天爆發的毒奶粉事件﹐其主角為三聚氰胺﹐經分析其中含有28.56%
的碳元素﹑4.80% 的氫元素及66.64% 的氮元素﹐且由另一實驗量測得其分子量為126.14。
求三聚氰胺的實驗式為及分子式為。
(原子量:N=14.01)
31氟化錫(II)(SnF2)常添加於牙膏中﹐以保護牙齒﹐求24.6克氟化錫(II)中含氟克。
(原子量:Sn=118.7﹐F=19.0)
32麩胺酸一鈉(MSG)是味精的成分﹐食用過量會造成頭痛及胸口疼痛。
其結構式如右﹐求其質量百分率組成。
C:;O:;H:。
33.多氯聯苯是生活環境中的危險汙染物,具有下列的化學式:C12H m Cl10 m。
若已知
多氯聯苯中含有66.0%(質量百分率)的氯,則化學式中m值為
(原子量:C=12.0,H=1.0,Cl=35.5)
34.哺乳動物的紅血球中,血紅素約含重0.33%的鐵,如果血紅素的分子量為68000,
則一分子的血紅素中含有個鐵原子。
(原子量:Fe=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