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中的证明与计算

合集下载

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原卷版)-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专题汇总

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原卷版)-中考数学重难点题型专题汇总

题型五--圆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复习讲义)【考点总结|典例分析】考点01圆的有关概念1.与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1)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2)弦与直径: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直径是圆内最长的弦.(3)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4)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5)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与圆还有一个交点的角叫做圆周角.(6)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考点0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关于垂径定理的计算常与勾股定理相结合,解题时往往需要添加辅助线,一般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2.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考点03圆心角、弧、弦的关系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圆心角、弧和弦之间的等量关系必须在同圆等式中才成立.2.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考点04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推论(1)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2)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考点05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1)d<r⇔点在⊙O内;(2)d=r⇔点在⊙O上;(3)d>r ⇔点在⊙O 外.判断点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将该点的圆心距与半径作比较即可.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相离相切相交图形公共点个数0个1个2个数量关系d>r d=r d<r考点06切线的性质与判定1.切线的性质(1)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2)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3)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利用切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通常连过切点的半径,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2.切线的判定(1)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定义法).(2)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3)经过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切线判定常用的证明方法:①知道直线和圆有公共点时,连半径,证垂直;②不知道直线与圆有没有公共点时,作垂直,证垂线段等于半径.考点07三角形与圆1.三角形外接圆外心是三角形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的三条边的距离相等.1.如图,点,,,,A B C D E 在O 上,,42AB CD AOB =∠=︒,则CED ∠=()A.48︒B.24︒C.22︒D.21︒2.如图,A,B,C 是半径为1的⊙O 上的三个点,若,∠CAB=30°,则∠ABC 的度数为()A.95°B.100°C.105°D.110°3.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BC 是⊙O 的弦,若20A ∠=︒,则B Ð的度数为()A.70°B.90°C.40°D.60°4.如图,Rt ABC 中,90ACB ∠=︒,AC =3BC =.点P 为ABC ∆内一点,且满足22PA PC +2AC =.当PB 的长度最小时,ACP ∆的面积是()A.3B.C.4D.25.如图,已知在⊙O 中, AB BCCD ==,OC 与AD 相交于点E.求证:(1)AD∥BC(2)四边形BCDE 为菱形.6.如图,A,B 是O 上两点,且AB OA =,连接OB 并延长到点C,使BC OB =,连接AC.(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点D,E 分别是AC,OA 的中点,DE 所在直线交O 于点F,G,4OA =,求GF 的长.7.如图,Rt ABC 中,90ABC ∠=︒,以点C 为圆心,CB 为半径作C ,D 为C 上一点,连接AD 、CD ,AB AD =,AC 平分BAD ∠.(1)求证:AD 是C 的切线;(2)延长AD 、BC 相交于点E,若2EDC ABC S S = ,求tan BAC ∠的值.8.如图,在O 中,AB 是直径,弦CD AB ⊥,垂足为H ,E 为 BC上一点,F 为弦DC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FE 并延长交直径AB 的延长线于点G ,连接AE 交CD 于点P ,若FE FP =.(1)求证:FE 是O 的切线;(2)若O 的半径为8,3sin 5F =,求BG 的长.9.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C 是O 的直径,点D 是 BC的中点,//DE B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直线DE 与O 相切;(2)若O 的直径是10,45A ∠=︒,求CE 的长.10.如图,已知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圆上一点,D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过点D 作BD 的垂线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连结CD ,且CD ED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tan 2DCE ∠=,1BD =,求O 的半径.11.如图,AB 是⊙O 的直径,C 为⊙O 上一点,连接AC,CE⊥AB 于点E,D 是直径AB 延长线上一点,且∠BCE=∠BCD.(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AD=8,BE CE=12,求CD的长.12.如图,△ABC内接于⊙O,AB为⊙O的直径,AB=10,AC=6,连结OC,弦AD分别交OC,BC于点E,F,其中点E是AD的中点.(1)求证:∠CAD=∠CBA.(2)求OE的长.13.如图,⊙O的半径OA=6,过点A作⊙O的切线AP,且AP=8,连接PO并延长,与⊙O 交于点B、D,过点B作BC∥OA,并与⊙O交于点C,连接AC、CD.(1)求证:DC∥AP;(2)求AC的长.=CD =DB ,连接AD,过点D作14.如图,AB为⊙O的直径,C、D为⊙O上的两个点,ACD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直径AB=6,求AD的长.15.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是半圆O上不同于A,B的两点,AD=BC,AC与BD相交于点F.BE是半圆O所在圆的切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1)求证:△CBA≌△DAB;(2)若BE=BF,求证:AC平分∠DAB.16.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与过C点的直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AC 平分∠DAB.(1)求证:DC为⊙O的切线.(2)若AD=3,DC=3,求⊙O的半径.17.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O与BC相交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AC于点E.(1)求证:DE⊥AC;(2)若⊙O的半径为5,BC=16,求DE的长.。

初三圆的计算与证明练习题

初三圆的计算与证明练习题

初三圆的计算与证明练习题圆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初三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计算圆的各种属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证明。

本篇文章将为你提供一系列初三阶段的圆的计算与证明练习题,帮助你巩固知识并提升解题能力。

题目一:圆的周长计算已知一个圆的半径 r = 5 cm,请计算其周长。

解析:圆的周长(C)可以通过公式C = 2πr 计算,其中π 是一个常数,近似取 3.14。

将给定的半径代入公式,可得 C = 2 × 3.14 × 5 = 31.4 cm。

题目二:圆的面积计算已知一个圆的直径 d = 8 cm,请计算其面积。

解析:圆的面积(A)可以通过公式A = πr² 计算,其中 r 为半径,可通过直径除以 2 得到。

将给定的直径代入公式,可得 r = 8 ÷ 2 = 4 cm。

将半径代入公式,可得 A = 3.14 × (4)² = 50.24 cm²。

题目三:证明圆的直径是其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已知在坐标平面上,有圆心为 O 的圆,以 A、B 两点分别作为圆上的两个点,请证明直径 AB 是线段 AB 上所有线段中最短的。

解析:证明思路:设直径 AB 的中点为 M,连接 OA、OB,利用三角形距离的性质进行证明。

证明过程:1. 因为 AM = MB,所以△OAM 和△OBM 是等腰三角形。

2.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理,OA = OM,OB = OM。

3. 由于 OA = OB,根据等量代换的原理,可以得出△OAM ≌△OBM。

4. 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定义,可以得出∠OAM = ∠OBM。

5. 因为直线 AB 是线段 AB 上所有线段中长度最长的,所以自然比△OAM 和△OBM 的底边长。

6. 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出∠OAM 和∠OBM 所对的弧的圆心角相等。

7. 综上所述,自然有∠OAM 的圆心角和∠OBM 的圆心角相等,即直径 AB 上的圆心角相等。

圆中的相关证明与计算

圆中的相关证明与计算

圆中的相关证明与计算圆是平面上到一个给定点的距离恒定的所有点的集合。

通过研究圆的性质和相关的定理,我们可以了解圆的性质和概念,并可以进行相关的证明和计算。

以下是一些关于圆的相关证明和计算的例子:1.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证明:首先,我们知道直径是通过圆心并且两端点在圆上的线段。

现在我们要证明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证明:假设圆的半径为r,直径为d。

根据直径的定义,我们知道直径是通过圆心的,并且它的两个端点在圆上。

所以直径d可以看作是两个半径r的长度相加,即d=r+r=2r。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直径等于半径的两倍。

即d=2r。

2.圆周率的计算:周长的计算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面积的计算公式为:A=πr^2,其中r为圆的半径。

例如,如果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则它的周长为:C=2π*5=10π≈31.42厘米;面积为:A=π*5^2=25π≈78.54平方厘米。

3.弦和半径的垂直关系证明:在圆中,连接圆周上的两点的线段称为弦。

现在我们要证明如果一个弦与半径相交,那么这个弦就是半径的垂直平分线。

证明:假设在圆中有一个弦AB,如果它与半径OC相交于点M,我们要证明AM=MB。

根据圆的性质,半径OC与弦AB相交于点M,则角OMC是直角,因为OC是半径,所以OM=MC。

又由于弦AB与半径OC相交于点M,所以AM=MC,MB=MC。

综上所述,AM=MB,即弦AB是半径OC的垂直平分线。

通过以上证明和计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圆的性质和相关的定理。

圆是几何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各种数学和科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圆中的计算和证明

圆中的计算和证明

1、如图,⊙O中,直径CD⊥弦AB于E,AM⊥BC于M,交CD于N,连AD。

(1)求证:AD=AN;(2)若AB=24,ON=1,求⊙O的半径。

2、在⊙O中,AB为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将劣弧AC沿弦AC翻折交AB于点D,连结CD。

(1)如图1,若点D与圆心O重合,AC=2,求⊙O的半径r;(2)如图2,若点D与圆心O不重合,∠BAC=25°,求出∠DCA的度数。

知识点(圆相关概念和性质)知识点一:垂径定理1.垂径定理:于弦的直径这条弦且这条弦所对的。

2.推论(1):①平分()的垂直于弦且弦所对的;②弦的经过且弦所对的两条弧;③弦所对的一条的直径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弦所夹的弧。

知识点二:圆心角、弧、弦、弦心距间的关系1.定理:在或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相等,所对的相等,相等。

2.推论:同圆或等圆中,如果①两个相等,②两条相等,③两条相等,④两条弦的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知识点三: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或所对的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的。

2.推论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

推论②:或所对的是直角;是直角(90°的)所对的弧是,所对的弦是。

推论③:若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知识点四: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1.概念: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的四边形叫做圆内接四边形。

2.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

知识点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公共点个数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的关系公共点名称直线名称知识点六:圆的切线1.切线的性质(1)切线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拓展:①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②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③切线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④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解析

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解析

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的证明和计算知识讲解及典型例题解析【考纲要求】1.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用等分圆周画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及全面积;2.结合相关图形性质的探索和证明,进一步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一章的学习,进一步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正多边形和圆1、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1) 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2)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3)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4)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中心到正多边形各边的距离.(正多边形内切圆的半径)(5)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1)将一个圆n(n≥3)等分(可以借助量角器),依次连结各等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2)这个圆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3)把圆分成n(n≥3)等分,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这个圆叫做正n边形的内切圆.(4)任何正n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3、正多边形性质:(1)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2) 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心.当边数是偶数时,它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中心就是对称中心.(3)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它们周长的比,边心距的比,半径的比都等于相似比,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4)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要点诠释:(1)正n边形的有n个相等的外角,而正n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度,所以正n边形每个外角的度数是360n;所以正n边形的中心角等于它的外角.(2)边数相同的正多边形相似.周长的比等于它们边长(或半径、边心距)的比.面积比等于它们边长(或半径、边心距)平方的比.考点二、圆中有关计算1.圆中有关计算圆的面积公式:,周长.圆心角为、半径为R的弧长.圆心角为,半径为R,弧长为的扇形的面积.弓形的面积要转化为扇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差来计算.圆柱的侧面图是一个矩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的圆柱的体积为,侧面积为,全面积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高为的圆锥的侧面积为,全面积为,母线长、圆锥高、底面圆的半径之间有.要点诠释:(1)对于扇形面积公式,关键要理解圆心角是1°的扇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即;(2)在扇形面积公式中,涉及三个量:扇形面积S、扇形半径R、扇形的圆心角,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3)扇形面积公式,可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择使用,它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点类似,可类比记忆;(4)扇形两个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典型例题】类型一、正多边形有关计算1.图①是我们常见的地砖上的图案,其中包含了一种特殊的平面图形﹣正八边形.(1)如图②,AE是⊙O的直径,用直尺和圆规作⊙O的内接正八边形ABCDEFGH(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在(1)的前提下,连接OD,已知OA=5,若扇形OAD(∠AOD<180°)是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等于.【思路点拨】(1)作AE的垂直平分线交⊙O于C,G,作∠AOG,∠EOG的角平分线,分别交⊙O于H,F,反向延长 FO,HO,分别交⊙O于D,B顺次连接A,B,C,D,E,F,G,H,八边形ABCDEFGH即为所求;(2)由八边形ABCDEFGH是正八边形,求得∠AOD=3=135°得到的长=,设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根据圆的周长的公式即可求得结论.【答案与解析】(1)如图所示,八边形ABCDEFGH即为所求,(2)∵八边形ABCDEFGH是正八边形,∴∠AOD=3=135°,∵OA=5,∴的长=,设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2πR=,∴R=,即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故答案为:.【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圆内接八边形的性质,弧长的计算,圆的周长公式的应用,会求八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是三根外径均为1米的圆形钢管堆积图和主视图,则其最高点与地面的距离是______米.【答案】31+.解析:如图,以三个圆心为顶点等边三角形O1O2O3的高O1C=3,所以AB=AO1+O1C+BC=1313122++=+.【变式2】同一个圆的内接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边长的比是__________.32::【变式3】一张圆心角为45°的扇形纸板和圆形纸板按如图方式剪得一个正方形,边长都为2,则扇形纸板和圆形纸板的面积比是()A.5:4 B.5:2 C.:2 D.:【答案】A.【解析】解:如图1,连接OD,∵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DCB=∠ABO=90°,AB=BC=CD=2,∵∠AOB=45°,∴OB=AB=2,由勾股定理得:OD==2,∴扇形的面积是=π;如图2,连接MB、MC,∵四边形ABCD是⊙M的内接四边形,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MC=90°,MB=MC,∴∠MCB=∠MBC=45°,∵BC=2,∴MC=MB=,∴⊙M的面积是π×()2=2π,∴扇形和圆形纸板的面积比是π÷(2π)=.故选:A.类型二、正多边形与圆有关面积的计算2.(1)如图(a),扇形OAB 的圆心角为90°,分别以OA ,OB 为直径在扇形内作半圆,P 和Q分别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那么P 和Q 的大小关系是( ).A .P =QB .P >QC .P <QD .无法确定(2)如图(b),△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3,以BC 为直径的半圆与斜边AB 交于点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3)如图(c),△AOB 中,OA =3cm ,OB =1cm ,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到△A ′OB ′,求AB 扫过的区域(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思路点拨】 直接使用公式计算阴影部分面积比较困难时,可采用和差法、转化法、方程法等,有时也需要运用变换的观点来解决问题.【答案与解析】解:(1)阴影部分的面积直接求出十分困难,可利用几个图形面积的和差进行计算:2OAB OCA P S S Q =-+扇形半圆2211()42R R Q Q ππ=-+=; (2)(转化法“凑整”)利用BmD CnD S S =弓形弓形,则阴影部分的面积可转化为△ACD 的面积,等于△ABC 面积的一半,答案为94; (3)(旋转法)将图形ABM 绕点O 逆时针旋转到A ′B ′M ′位置,则A OA MOM S S S ''=-阴影扇形扇形2211244OA OM πππ=-=. 【总结升华】求阴影面积的几种常用方 (1)公式法;(2)割补法;(3)旋转法;(4)拼凑法;(5)等积变形法;(6)构造方程法.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8,BC =12,分别以AB 、AC 为直径作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 .64π127-B .16π32-C .16π247-D .16π127-【答案】解:如图,由AB ,AC 为直径可得AD ⊥BC ,则BD =DC =6.在Rt △ABD 中,228627AD =-=,∴ 211246271612722S ππ⎛⎫=⨯⨯⨯-⨯⨯=-⎪⎝⎭阴影. 答案选D.3.如图所示,A 是半径为2的⊙O 外一点,OA =4,AB 是⊙O 的切线,B 为切点,弦BC ∥OA ,连AC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图中的阴影是不规则图形,不易直接求出,如果连接OB 、OC ,由BC ∥OA ,根据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于是所求阴影可化为扇形OBC 去求解.【答案与解析】解:如图所示,连OB 、OC∵ BC ∥OA .∴ △OBC 和△ABC 同底等高,∴ S △ABC =S △OBC ,∴∵ AB 为⊙O 的切线,∴ OB ⊥AB .∵ OA =4,OB =2,∴ ∠AOB =60°.∵ BC ∥OA ,∴ ∠AOB =∠OBC =60°.∵ OB =OC ,∴ △OBC 为正三角形.∴ ∠COB =60°,∴ 260223603OBC S S ππ⨯===阴影扇形.【总结升华】通过等积替换化不规则图形为规则图形,在等积转化中①可根据平移、旋转或轴对称等图形变换;②可根据同底(等底)同高(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进行转化.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半圆的直径AB =10,P 为AB 上一点,点C ,D 为半圆的三等分点,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答案】 解:连接OC 、OD 、CD .∵ C 、D 为半圆的三等分点,∴ ∠AOC =∠COD =∠DOB =180603=°°. 又∵ OC =OD ,∴ ∠OCD =∠ODC =60°,∴ DC ∥AB ,∴ PCD OCD S S =△△,∴ 2605253606S S ππ===g g 阴影扇形OCD .4.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与对角线AC交于点E.(1)求弧BE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思路点拨】(1)连接OE,由条件可求得∠EAB=45°,利用圆周角定理可知弧BE所对的圆心角∠EOB=2∠E AB=90°;(2)利用条件可求得扇形AOE的面积,进一步求得弓形的面积,利用Rt△ADC的面积减去弓的面积可求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与解析】解:(1)连接OE,∵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AB=45°,∴∠EOB=2∠EAB=90°;(2)由(1)∠EOB=90°,且AB=4,则OA=2,∴S扇形AOE==π,S△AOE=OA2=2,∴S弓形=S扇形AOE﹣S△AOE=π﹣2,又∵S△ACD=AD•CD=×4×4=8,∴S阴影=8﹣(π﹣2)=10﹣π.【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扇形面积的计算和正方形的性质,掌握扇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弓形面积的计算方法.»AB)对应5.将一块三角板和半圆形量角器按图中方式叠放,重叠部分(阴影)的量角器圆弧(的中心角(∠AOB)为120°,AO的长为4cm,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看是否由“规则的”三角形、四边形、圆、扇形、弓形等可求面积的图形,经过怎样的拼凑、割补、叠合而成,这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答案与解析】阴影部分的面积可看成是由一个扇形AOB 和一个Rt △BOC 组成,其中扇形AOB 的中心角是120°,AO 的长为4,Rt △BOC 中,OB =OA =4,∠BOC =60°,∴ 可求得BC 长和OC 长,从而可求得面积,阴影部分面积=扇形AOB 面积+△BOC 面积=21623cm 3π⎛⎫+ ⎪⎝⎭. 【总结升华】本题是求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问题,解答时,常常是寻找这些“不规则的图形”是由哪些“可求面积的、规则的图形”组合而成.举一反三:【变式】如图,矩形ABCD 中,AB =1,2AD =.以AD 的长为半径的⊙A 交BC 于点E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1224π--. 解析:连接AE ,易证AB =BE =1,∠BAE =45°,所以∠EAD =45°, 所以21112(2)22824ABE ABCD DAE S S S S ππ=--=--=--△阴影矩形扇形.6.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P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PC 切⊙O 于点C ,连接AC ,过点O 作AC 的垂线交AC 于点D ,交⊙O 于点E .已知AB ﹦8,∠P=30°.(1)求线段PC 的长;(2)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思路点拨】(1)连接OC,由PC为圆O的切线,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与PC垂直,可得三角形OCP为直角三角形,同时由直径AB的长求出半径OC的长,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得到tanP为∠P的对边OC与邻边PC的比值,根据∠P的度数,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tanP的值,由tanP及OC的值,可得出PC 的长;(2)由直角三角形中∠P的度数,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出∠AOC的度数,进而得出∠BOC的度数,由OD与BC垂直,且OC=OB,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OD为∠BOC的平分线,可求出∠COD度数为6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互余求出∠OCD度数为30°,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由斜边OC的长求出OD的长,先由∠COD的度数及半径OC的长,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扇形COE的面积,再由OD与CD的长,利用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求出直角三角形COD 的面积,用扇形COE的面积减去三角形COD的面积,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与解析】解:(1)连接OC,∵PC切⊙O于点C,∴OC⊥PC,∵AB=8,∴OC=12AB=4,又在直角三角形OCP中,∠P=30°,∴tanP=tan30°=OCPC,即PC=433=43;(2)∵∠OCP=90°,∠P=30°,∴∠COP=60°,∴∠A OC=120°,又AC⊥OE,OA=OC,∴OD为∠AOC的平分线,∴∠COE=12∠AOC=60°,又半径OC=4,∴S扇形OCE=26048=3603ππ⨯,在Rt△OCD中,∠COD=60°,∴∠OCD=30°,∴OD=12OC=2,根据勾股定理得:CD=22OC-OD=23,【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以及扇形的面积公式,遇到已知切线的类型题时,常常连接圆心与切点,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出垂直,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初中三:圆的证明与计算

初中三:圆的证明与计算

圆的证明与计算【高频核心考点】1,圆周角定理以及垂径定理,如下图所示∵ AB 为直径且AB ⊥CD∴ CE=DE ,弧BC=弧BD ,弧AC=弧AD 注:运算中主要运用勾股定理。

2,圆的切线长定理,如下图所示∵ PA,PB 为⊙O 的两条切线∴ PA=PB ,且PO 垂直平分AB 同理可证:EC=EA ,FC=FB3,相交弦定理 切割线定理 割线定理结论: PA ·PB=PC ·PD PA 2=PB ·PC PB ·PA=PD ·PC4,切割线延伸: 切割线互垂(角平分线):结论:tan A DB BC CDAD CD AC∠===结论:∠ABD=∠CBD ,DB 2=BC ·BE ,AD 2=AE ·ABOFE DC BA【精题精讲精练】◆例1:《角平分线模型》1,如图,在Rt ABC∆中,90C∠=︒,AD平分BAC∠交BC于点D,O为AB上一点,经过点A,D的O⊙分别交AB,AC于点E,F,连接OF交于点G.(1)求证:BC是O⊙的切线;(2)设AB x=,AF y=,试用含,x y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D的长;(3)若8BE=,5sin13B=,求DG的长.2,如图1,在△ABC中,AB=AC,⊙O是△ABC的外接圆,过点C作∠BCD=∠ACB交⊙O于点D,连接AD交BC于点E,延长DC至点F,使CF=AC,连接AF.(1)求证:ED=EC;(2)求证:AF是⊙O的切线;(3)如图2,若点G是△ACD的内心,BC·BE=25,求BC的长.AD【变式练习】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AB 为直径,∠CBA 的平分线交AC 于点F ,交⊙O 于点D ,DE ⊥AB 于点E ,且交AC 于点P ,连结AD. (1)求证:2AC DE =;(2)若tan∠CBD =12,AP·AC=5,求AC 的长; (3)若65AD =,⊙O 的半径为152,延长DE 交⊙O 于点M ,且DP :DM=1:3,求CM 的长.◆例2:《母子型相似》1,如图,AB 为⊙O 的直径,C,D 为圆上的两点,OC∥BD,弦AD ,BC 相交于点E.(1)求证:弧AC=弧CD ;(2)若CE=1,EB=3,求⊙O 的半径;(3)在(2)的条件下,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BA 的延长线于点P,过点P 作PQ∥CB 交⊙O 于F,Q 两点(点F 在线段PQ 上),求PQ 的长。

关于圆的几何证明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关于圆的几何证明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关于圆的几何证明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经过圆心的弦是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上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做半圆;大于半圆弧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弧的弧叫做劣弧;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1)当两圆外离时,d>R_+r;(2)当两圆相外切时,d=R_+r;(3)当两圆相交时,R_-r<d<R_+r(R≥r);(4)当两圆内切时,d=R_-r(R>r);(4)当两圆内含时,d<R_-r。

其中,d为圆心距,R、r分别是两圆的半径。

如何判定四点共圆,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到一定点的距离相等的n个点在同一个圆上;(2)同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各顶点共圆;(3)同底同侧相等角的三角形的各顶点共圆;(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它的四个顶点共圆;(5)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那么它的四个顶点共圆;(6)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P,若PA_*PC=PB_*PD,则它的四个顶点共圆;(7)四边形ABCD的一组对边AB、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若PA_*PB=PC_*PD,则它的四个顶点共圆。

1、作直径上的圆周角当告诉了一条直径,一般通过作直径上的圆周角,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一条件来证明问题.2、作弦心距当告诉圆心和弦,一般通过过圆心作弦的垂线,利用弦心距平分弦这一条件证明问题.3、过切点作半径当含有切线这一条件时,一般通过把圆心和切点连起来,利用切线与半径垂直这一性质来证明问题.4、作直径当已知条件含有直角,往往通过过圆上一点作直径,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这一性质来证明问题.5、作公切线当已知条件中含两圆相切这一条件,往往通过过这个切点作两圆的公切线,通过公切线找到两圆之间的关系.6、作公共弦当含有两圆相交这一条件时,一般通过作两圆的公共弦,由两圆的弦之间的关系,找出两圆的角之间的关系.7、作两圆的连心线若已知中告诉两圆相交或相切,一般通过作两圆的连心线,利用两相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或;两相切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来证明问题.8、作圆的切线若题中告诉了我们半径,往往通过过半径的外端作圆的切线,利用半径与切线垂直或利用弦切角定理来证明问题.9、一圆过另一圆的圆心时则作半径题中告诉两个圆相交,其中一个圆过另一个圆的圆心,往往除了通过作两圆的公共弦外,还可以通过作圆的半径,利用同圆的半径相等来证明问题.10、作辅助圆当题中涉及到圆的切线问题(无论是计算还是证明)时,通常需要作辅助线。

中考数学压轴题提升训练圆中证明及计算问题含解析

中考数学压轴题提升训练圆中证明及计算问题含解析

圆中证明及计算问题【例1】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点O在BC边上,∠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连接BD、CD,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1)求证:PD是⊙O的切线;(2)求证:AB•CP=BD•CD;(3)当AB=5 cm,AC=12 cm时,求线段PC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连接OD.∵∠BAD=∠CAD,∴弧BD=弧CD,∴∠BOD=∠COD=90°,∵BC∥PA,∴∠ODP=∠BOD=90°,即OD⊥PA,∴PD是⊙O的切线.(2)证明:∵BC∥PD,∴∠PDC=∠BCD.∵∠BCD=∠BAD,∴∠BAD=∠PDC,∵∠ABD+∠ACD=180°,∠ACD+∠PCD=180°,∴∠ABD=∠PCD,∴△BAD∽△CDP,∴AB BD,CD CP∴AB•CP=BD•CD.(3)∵BC是直径,∴∠BAC=∠BDC=90°,∵AB=5,AC=12,由勾股定理得:BC=13,由(1)知,△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CD=∵AB•CP=BD•CD..∴PC=16910【变式1-1】如图,△ABC内接于⊙O,且AB=AC,延长BC 到点D,使CD=CA,连接AD交⊙O于点E.(1)求证:△ABE≌△CDE;(2)填空:①当∠ABC的度数为时,四边形AOCE是菱形;②若AE=6,BE=8,则EF的长为.。

【答案】(1)见解析;(2)60;92【解析】(1)证明:连接CE,∵AB=AC,CD=CA,∴∠ABC=∠ACB,AB=CD,∵四边形ABCE是圆内接四边形,∴∠ECD+∠BCE=∠BAE +∠BCE=180°,∴∠ECD=∠BAE,同理,∠CED=∠ABC,∵∠ABC=∠ACB=∠AEB,∴∠CED=∠AEB,∴△ABE≌△CDE;(2)①60;连接AO、OC,∵四边形ABCE是圆内接四边形,∴∠ABC+∠AEC=180°,∵∠ABC =60,∴∠AEC =∠AOC =120°,∵OA =OC ,∴∠OAC =∠OCA =30°,∵AB =AC ,∴△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ACB =∠CAD +∠D ,AC =CD ,∴∠CAD =∠D =30°,∴∠ACE =30°,∴∠OAE =∠OCE =60°,即四边形AOCE 是平行四边形,∵OA =OC ,∴四边形AOCE 是菱形;②由(1)得:△ABE ≌△CDE ,∴BE =DE =8,AE =CE =6,∠D =∠EBC ,由∠CED =∠ABC =∠ACB ,得△ECD ∽△CFB , ∴CE CF DE BC==68, ∵∠AFE =∠BFC ,∠AEB =∠FCB ,∴△AEF ∽△BCF , ∴EF CF AE BC=, 即668EF =,∴EF=9.2【例2】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为AB上方的圆上一动点,过点C作⊙O的切线l,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AD,交⊙O于点D,连接OC,CD,BC,BD,且BD与OC交于点E.(1)求证:△CDE≌△CBE;(2)若AB=4,填空:①当弧CD的长度是时,△OBE是等腰三角形;②当BC=时,四边形OADC为菱形.;2.【答案】(1)见解析;(2)2【解析】(1)证明:延长AD交直线l于点F,∵AD垂直于直线l,∴∠AFC=90°,∵直线l为⊙O切线,∴∠OCF=90°,∴∠AFC=∠OCF=90°,∴AD∥OC,∵AB为⊙O直径,∴∠ADB =90°,∴∠OEB =90°,∴OC ⊥DB ,∴DE =BE ,∠DEC =∠BEC =90°,∵CE =CE ,∴△CDE ≌△CBE ;(2)①如图2,连接OD ,由(1)知∠OEB =90°,当△OBE 是等腰三角形时,则△OE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OE =∠OBE =45°,∵OD =OB ,OE ⊥BD ,∴∠DOC =∠BOE =45°,∵AB =4,∴OD =2,∴弧CD 的长=452180π⨯=2π;②当四边形OADC 为菱形时,则AD =DC =OC =AO =2,由(1)知,BC =DC ,∴BC =2.【变式2—1】(2019·河南南阳一模)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O 的半径为2,∠B =135°,则弧AC 的长为( )A. 2πB. π C 。

圆的有关计算与证明(共50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圆的有关计算与证明(共50题)(解析版)-2023年中考数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圆的有关计算与证明(50题)一、单选题1.(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O 中,若∠ACB =30°,OA =6,则扇形OAB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12πB.6πC.4πD.2π【答案】B【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AOB =60°,然后根据扇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AB=AB,∠ACB =30°,∴∠AOB =60°,∴S =60360π×62=6π.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扇形面积公式,熟练掌握扇形面积公式以及圆周角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023·江苏连云港·统考中考真题)如图,矩形ABCD 内接于⊙O ,分别以AB 、BC 、CD 、AD 为直径向外作半圆.若AB =4,BC =5,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414π-20 B.412π-20 C.20πD.20【答案】D【分析】根据阴影部分面积为2个直径分别为AB ,BC 的半圆的面积加上矩形的面积减去直径为矩形对角线长的圆的面积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AC ,∵矩形ABCD 内接于⊙O ,AB =4,BC =5∴AC 2=AB 2+BC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 矩形ABCD +π×AB 2 2+π×BC22-πAC22S 矩形ABCD +π×14AB 2+BC 2-AC 2=S 矩形ABCD=4×5=2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2023·湖北荆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AC),点O 是这段弧所在圆的圆心,B 为AC上一点,OB ⊥AC 于D .若AC =3003m ,BD =150m ,则AC 的长为()A.300πmB.200πmC.150πmD.1003πm【答案】B【分析】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D 长度,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半径长度,最后利用弧长公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OB ⊥AC ,点O 是这段弧所在圆的圆心,∴AD =CD ,,∵OD =OD ,OA =OC ,∴△ADO ≌△CDO ,∴∠AOD =∠COD .∵AC =3003m ,AD =CD ,∴AD =CD =1503m .设OA =OC =OB =x ,则DO =x -150,在Rt △ADO 中,x 2=x -150 2+1503 2,∴x =300m ,∴sin ∠AOD =AD AO=1503300=32.∴∠AOD =60°,∴∠AOC =120°,∴AC =n πR 180=120×π×300180=200π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垂径定理,弧长公式,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勾股定理求出半径长度,从而求出所求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4.(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某玩具品牌的标志由半径为1cm 的三个等圆构成,且三个等圆⊙O 1,⊙O 2,⊙O 3相互经过彼此的圆心,则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A.14πcm 2 B.13πcm 2 C.12πcm 2 D.πcm 2【答案】C 【分析】根据圆的对称性可知: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只要计算出一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如图,连接AO 1,AO 2,O 1O 2,阴影AO 1O 2的面积=扇形AO 1O 2的面积,据此即可解答.【详解】解:根据圆的对称性可知: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如图,连接AO 1,AO 2,O 1O 2,则AO 1=AO 2=O 1O 2,△AO 1O 2是等边三角形,∴∠AO 1O 2=60°,弓形AO 1,AO 2,O 1O 2的面积相等,∴阴影AO 1O 2的面积=扇形AO 1O 2的面积=60π×12360=16πcm 2,∴图中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3×16π=12πcm 2;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正确添加辅助线、掌握求解的方法是解题关键.5.(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2的正方形,曲线DA 1B 1C 1D 1A 2⋯是由多段90°的圆心角的圆心为C ,半径为CB 1;C 1D 1 的圆心为D ,半径为DC 1⋯,DA 1 、A 1B 1 、B 1C 1、C 1D 1⋯的圆心依次为A 、B 、C 、D 循环,则A 2023B 2023�的长是()A.4045π2B.2023πC.2023π4D.2022π【答案】A【分析】曲线DA 1B 1C 1D 1A 2⋯是由一段段90度的弧组成的,半径每次比前一段弧半径+12,得到AD n -1=AA n =4×12(n -1)+12,BA n =BB n =4×12(n -1)+1,得出半径,再计算弧长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曲线DA 1B 1C 1D 1A 2⋯是由一段段90度的弧组成的,半径每次比前一段弧半径+12,∴AD =AA 1=12,BA 1=BB 1=1,CB 1=CC 1=32,DC 1=DD 1=2,AD 1=AA 2=2+12,BA 2=BB 2=2+1,CB 2=CC 2=2+32,DC 2=DD 2=2+2,⋯⋯,AD n -1=AA n =4×12(n -1)+12,BA n =BB n =4×12(n -1)+1,故A 2023B 2023 的半径为BA 2023=BB 2023=4×12×2023-1 +1=4045,∴A 2023B 2023 的弧长=90180×4045π=40452π.故选:A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弧长的计算,弧长的计算公式:l =n πr180,找到每段弧的半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6.(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等腰直角△ABC 中,∠ACB =90°,AC =BC =22,以点A 为圆心,AC 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E ,以点B 为圆心,BC 为半径画弧,交AB 于点F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π-2B.2π-2C.2π-4D.4π-4【答案】C【分析】先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求出扇形ACE 和扇形BCF 的面积,再减去△ABC 的面积即可得.【详解】解:∵△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B =45°,∵AC =BC =2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S 扇形ACE +S 扇形BCF -S Rt △ABC =45π×22 2360+45π×22 2360-12×22 ×22=2π-4,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熟练掌握扇形的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7.(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C ,D 在半圆上,CD=DB,连接OC ,CA ,OD ,过点B 作EB ⊥AB ,交OD 的延长线于点E .设△OAC 的面积为S 1,△OBE 的面积为S 2,若S 1S 2=23,则tan ∠ACO 的值为()A.2B.223C.75D.32【答案】A【分析】如图,过C 作CH ⊥AO 于H ,证明∠COD =∠BOE =∠CAO ,由S 1S 2=23,即12OA ∙CH 12OB ∙BE =23,可得CH BE =23,证明tan ∠A =tan ∠BOE ,可得CH BE =AH OB =23,设AH =2m ,则BO =3m =AO =CO ,可得OH =3m -2m =m ,CH =9m 2-m 2=22m ,再利用正切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解:如图,过C 作CH ⊥AO 于H ,∵CD=BD,∴∠COD =∠BOE =∠CAO ,∵S 1S 2=23,即12OA ∙CH 12OB ∙BE =23,∴CH BE=23,∵∠A =∠BOE ,∴tan ∠A =tan ∠BOE ,∴CH AH=BE OB ,即CH BE =AH OB =23,设AH =2m ,则BO =3m =AO =CO ,∴OH =3m -2m =m ,∴CH =9m 2-m 2=22m ,∴tan ∠A =CH AH=22m2m =2,∵OA =OC ,∴∠A =∠ACO ,∴tan ∠ACO =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作出合适的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8.(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BC =4,E 为BC 的中点,连接AE ,DE ,以E 为圆心,EB 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与AE ,DE 交于点M ,N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答案】4-π【分析】利用矩形的性质求得AB =CD =2,BE =CE =2,进而可得∠BAE =∠AEB =∠DEC =∠CDE =45°,然后根据S 阴影=2S △ABE -S 扇形BEM 解答即可.【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 =2,BC =4,E 为BC 的中点,∴AB =CD =2,BE =CE =12BC =2,∠ABC =∠DCB =90°,∴∠BAE =∠AEB =∠DEC =∠CDE =45°,∴S 阴影=2S △ABE -S 扇形BEM =2×12×2×2-45π×22360 =2×2-12π=4-π;故答案为:4-π.【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和不规则面积的计算,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明确阴影面积为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减去两个圆心角为45°的扇形面积是解题关键.9.(2023·黑龙江绥化·统考中考真题)如图,⊙O 的半径为2cm ,AB 为⊙O 的弦,点C 为AB上的一点,将AB沿弦AB 翻折,使点C 与圆心O 重合,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与根号)【答案】23π-3cm 2【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得出△AOC 是等边三角形,则∠AOC =60°,OD =CD =1,根据阴影部分面积=S 扇形AOC -S △AOC 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所示,连接OA ,OC ,设AB ,CO 交于点D∵将AB沿弦AB 翻折,使点C 与圆心O 重合,∴AC =AO ,OC ⊥AB 又OA =OC ∴OA =OC =AC ,∴△AOC 是等边三角形,∴∠AOC =60°,OD =CD =1,∴AD =AO 2-CD 2=3,∴阴影部分面积=S 扇形AOC -S △AOC =60360π×22-12×2×3=23π-3cm 2 故答案为:23π-3cm 2.10.(2023·重庆·统考中考真题)如图,⊙O 是矩形ABCD 的外接圆,若AB =4,AD =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答案】254π-12【分析】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及勾股定理得到BD =5,再根据圆的面积及矩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详解】解:连接B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BD 是⊙O 的直径,∵AB =4,AD =3,∴BD =AB 2+AD 2=5,∴⊙O 的半径为52,∴⊙O 的面积为254π,矩形的面积为3×4=12,∴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54π-12;故答案为:254π-12.【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圆的面积,矩形的面积,勾股定理,掌握矩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2023·江苏扬州·统考中考真题)用半径为24cm ,面积为120πcm 2的扇形纸片,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cm .【答案】5【分析】应为圆锥侧面母线的长就是侧面展开扇形的半径,利用圆锥侧面面积公式:S =π⋅r ⋅l ,就可以求出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详解】解:设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 ,l =24,由扇形的面积:S =π⋅r ⋅l =120π,得:r =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圆锥侧面面积的相关计算,熟练掌握圆锥侧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注意用扇形围成的圆锥,扇形的半径就是圆锥的母线.12.(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若扇形的圆心角为40°,半径为18,则它的弧长为.【答案】4π【分析】根据弧长公式l =n πr180即可求解.【详解】解:扇形的圆心角为40°,半径为18,∴它的弧长为40180×18π=4π,故答案为:4π.【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弧长,熟练掌握弧长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3.(2023·浙江宁波·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圆锥形烟囱帽的底面半径为30cm,母线长为50cm,则烟囱帽的侧面积为cm2.(结果保留π)【答案】1500π【分析】根据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由扇形面积公式S=12lr代值求解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圆锥形烟囱帽的底面半径为30cm,母线长为50cm,∴烟囱帽的侧面积S=12lr=12×2π×30×50=1500π(cm2),故答案为:1500π.【点睛】本题考查圆锥侧面展开图及扇形面积公式S=12lr,熟记扇形面积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4.(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等边三角形ABC内接于圆,且顶点A,B均在格点上.(1)线段AB的长为;(2)若点D在圆上,AB与CD相交于点P.请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如图所示的网格中,画出点Q,使△CPQ为等边三角形,并简要说明点Q的位置是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答案】(1)29(2)画图见解析;如图,取AC,AB与网格线的交点E,F,连接EF并延长与网格线相交于点G;连接DB与网格线相交于点H,连接HF并延长与网格线相交于点I,连接AI并延长与圆相交于点K,连接CK并延长与G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则点Q即为所求【分析】(1)在网格中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2)取AC,AB与网格线的交点E,F,连接EF并延长与网格线相交于点M,连接MB;连接DB与网格线相交于点G,连接GF并延长与网格线相交于点H,连接AH并延长与圆相交于点I,连接CI并延长与M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则点Q即为所求,连接PQ,AD,BK,过点E作ET⊥网格线,过点G作GS ⊥网格线,由图可得Rt △AJF ≌Rt △BLF AAS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Rt △IMF ≌Rt △HNF ASA 和△AIF ≌△BHF SAS ,根据同弧所对圆周角相等可得AD=BK,进而得到∠1=∠2和∠PCQ =60°,再通过证明△CAP ≌△CBQ ASA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解:AB =22+52=29;故答案为:29.(2)解:如图,取AC ,AB 与网格线的交点E ,F ,连接EF 并延长与网格线相交于点G ;连接DB 与网格线相交于点H ,连接HF 并延长与网格线相交于点I ,连接AI 并延长与圆相交于点K ,连接CK 并延长与G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则点Q 即为所求;连接PQ ,AD ,BK ,过点E 作ET ⊥网格线,过点G 作GS ⊥网格线,由图可得:∵∠AJF =∠BLF ,∠AFJ =∠BFL ,AJ =BL ,∴Rt △AJF ≌Rt △BLF AAS ,∴FJ =FL ,AF =BF ,∵MJ =NL ,∴FJ -MJ =FL -NL ,即FM =FN ,∵∠IMF =∠HNF ,∠IFM =∠HFN ,∴Rt △IMF ≌Rt △HNF ASA ,∴FI =FH ,∵∠AFI =∠BFH ,AF =BF ,∴△AIF ≌△BHF SAS ,∴∠FAI =∠FBH ,∴AD=BK,∴∠1=∠2,∵△ABC 是等边三角形,∴∠ACB =60°,即∠1+∠PCB =60°,∴∠2+∠PCB =60°,即∠PCQ =60°,∵ET =GS ,∠ETF =∠GSF ,∠EFT =∠GFS ,∴Rt △ETF ≌Rt △GSF AAS ,∴EF =GF ,∵AF =BF ,∠AFE =∠BFG ,∴△AFE ≌△BFG SAS ,∴∠EAF =∠GBF ,∴∠GBF =∠EAF =∠CBA =60°,∴∠CBQ =180°-∠CBA -∠GBF =60°,∴∠CBQ =∠CAB ,∵CA =CB ,∴△CAP ≌△CBQ ASA ,∴CQ =CP ,∵∠PCQ =60°,∴△PCQ 是等边三角形,此时点Q 即为所求;故答案为:如图,取AC ,AB 与网格线的交点E ,F ,连接EF 并延长与网格线相交于点G ;连接DB 与网格线相交于点H ,连接HF 并延长与网格线相交于点I ,连接AI 并延长与圆相交于点K ,连接CK 并延长与G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则点Q 即为所求.【点睛】本题考查作图-复杂作图,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关键.15.(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在▱ABCD 中,AB =3+1,BC =2,AH ⊥CD ,垂足为H ,AH =3.以点A 为圆心,AH 长为半径画弧,与AB ,AC ,AD 分别交于点E ,F ,G .若用扇形AEF 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记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 1;用扇形AHG 围成另一个圆锥的侧面,记这个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r 2,则r 1-r 2=.(结果保留根号)【答案】324【分析】由▱ABCD ,AB =3+1,BC =2,AH ⊥CD ,AH =3,AD =BC =2,DH =22-3 2=1,cos DAH =AH AD=32,AB =CD =3+1,AB ∥CD ,求解∠DAH =30°,CH =3=AH ,证明∠ACH =∠CAH =45°,可得∠BAC =45°,再分别计算圆锥的底面半径即可.【详解】解:∵在▱ABCD 中,AB =3+1,BC =2,AH ⊥CD ,AH =3,∴AD =BC =2,DH =22-3 2=1,∵cos ∠DAH =AHAD=32,AB =CD =3+1,∴∠DAH =30°,CH =3=AH ,∴∠ACH =∠CAH =45°,∵AB ∥CD ,∴∠BAC =45°,∴45π×3180=2πr 1,30π×3180=2πr 2,解得:r 1=38,r 2=312,∴r 1-r 2=3324-2324=324;故答案为:324【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扇形的弧长的计算,圆锥的底面半径的计算,熟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弧长等于底面圆的周长是解本题的关键.16.(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如图,小珍同学用半径为8cm ,圆心角为100°的扇形纸片,制作一个底面半径为2cm 的圆锥侧面,则圆锥上粘贴部分的面积是cm 2.【答案】169π【分析】由题意知,底面半径为2cm 的圆锥的底面周长为4πcm ,扇形弧长为100π×8180=409πcm ,则扇形中未组成圆锥底面的弧长l =409π-4π=49πcm ,根据圆锥上粘贴部分的面积为扇形中未组成圆锥的弧长部分所对应的扇形面积可得圆锥上粘贴部分的面积为12lr =12×49π×8,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由题意知,底面半径为2cm 的圆锥的底面周长为4πcm ,扇形弧长为100π×8180=409πcm ,∴扇形中未组成圆锥底面的弧长l =409π-4π=49πcm ,∵圆锥上粘贴部分的面积为扇形中未组成圆锥的弧长部分所对应的扇形面积,∴圆锥上粘贴部分的面积为12lr =12×49π×8=169πcm 2,故答案为:169π.【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的弧长、面积公式.解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S 扇形=12lr ,l 扇形=n πr180,其中n 为扇形的圆心角,r 为扇形的半径.三、解答题17.(2023·四川南充·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B 与⊙O 相切于点A ,半径OC ∥AB ,BC 与⊙O 相交于点D ,连接AD .(1)求证:∠OCA =∠ADC ;(2)若AD =2,tan B =13,求OC 的长.【答案】(1)见解析(2)5【分析】(1)连接OA ,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AB =9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OC =90°,利用圆周角定理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2)过点A 作AH ⊥BC ,过点C 作CF ⊥BA 的延长线于点F ,根据勾股定理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H =DH =2,再由正切函数确定BH =32,AB =25,再由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连接OA ,如图所示:∵AB 与⊙O 相切于点A ,∴∠OAB =90°,∵OC ∥AB ,∴∠AOC =90°,∴∠ADC =45°,∵OC =OA ,∴∠OCA =45°,∴∠OCA =∠ADC ;(2)过点A 作AH ⊥BC ,过点C 作CF ⊥BA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F ,如图所示:由(1)得∠OCA =∠ADC =45°,∴ΔAH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 =2,∴AH =DH =2,∵tan B =13,∴BH =32,AB =AH 2+BH 2=25,由(1)得∠AOC =∠OAF =90°,∵CF ⊥BA ,∴四边形OCFA 为矩形,∵OA =OC ,∴四边形OCFA 为正方形,∴CF =FA =OC =r ,∵∠B =∠B ,∠AHB =∠CFB =90°,∴△ABH ∽△CBF ,∴BH BF =AH CF 即3225+r=2r ,解得:r =5,∴OC =5.【点睛】题目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及正方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理解题意,作出辅助线,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8.(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以△ABC 的边AC 为直径作⊙O ,交BC 边于点D ,过点C 作CE ∥AB 交⊙O 于点E ,连接AD ,DE ,∠B =∠ADE .(1)求证:AC=BC;(2)若tan B=2,CD=3,求AB和DE的长.【答案】(1)见解析(2)AB=25,DE=25【分析】(1)根据CE∥AB,得到∠ACE=∠BAC,再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ACE=∠ADE=∠B,可证明△ABC是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2)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得到tan B=2=ADBD,设BD=x,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得x 的值,即可求出AB;解法一:过点E作DC的垂线段,交DC的延长线于点F,证明∠B=∠ECF,求出EF,DF的长,根据勾股定理即可解出DE的长;解法二:连接AE,得到角相等,进而证得△ABC∽△ADE,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即可解出DE的长.【详解】(1)证明:∵CE∥AB,∴∠BAC=∠ACE,∴∠BAC=∠ACE=∠ADE,∵∠B=∠ADE,∴∠B=∠BAC,∴AC=BC;(2)解:设BD=x,∵AC是⊙O的直径,∴∠ADC=∠ADB=90°,∵tan B=2,=2,即AD=2x,∴ADBD根据(1)中的结论,可得AC=BC=BD+DC=x+3,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D2+DC2=AC2,即2x2,2+32=x+3解得x1=2,x2=0(舍去),∴BD=2,AD=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B=AD2+BD2=25;解法一:如图,过点E作DC的垂线段,交DC的延长线于点F,∵CE∥AB,∴∠ECF=∠B,∵EF⊥CF,∴tan∠ECF=tan∠B=2,即EF=2,CF∵∠B+∠BAD=90°,∠ADE+∠EDF=90°,∠B=∠ADE,∴∠BAD=∠EDF,∴∠DEF =90°-∠EDF =90°-∠BAD =∠B ,∴DF EF=2,设CF =a ,则DF =DC +CF =a +3,∴EF =2a ,可得方程a +32a=2,解得a =1,∴EF =2,DF =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E =DF 2+EF 2=25.解法二:如图,连接AE ,∵∠B =∠ADE ,∠ACB =∠AED ,∴△ABC ∽△ADE ,∴AB AD=BC DE ,又∵BC =5,AD =4,AB =25,∴254=5DE ,∴DE =25.【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正切,利用等量代换证明相关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9.(2023·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D 是AC上一点,P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D ,DC ,CP .(1)求证:∠ADC -∠BAC =90°;(请用两种证法解答)(2)若∠ACP =∠ADC ,⊙O 的半径为3,CP =4,求AP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8【分析】(1)证法一:连接BD ,得到∠ADB =90°,因为∠BAC =∠BDC ,所以∠ADC -∠BAC =90°;证法二:连接BC ,可得∠ADC +∠ABC =180°,则∠ABC =180°-∠ADC ,根据∠ACB =90°,可得∠BAC +∠ABC =90°,即可得到结果;(2)连接OC ,根据角度间的关系可以证得△OCP 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可得边OP 的长,进而求得结果.【详解】(1)证法一:如图,连接BD ,∵BC=BC,∴∠BDC=∠BAC,∵AB是⊙O的直径,∴∠ADB=90°,∴∠ADC=∠ADB+∠BDC∵∠BAC=∠BDC,∴∠ADC=90°+∠BAC,∴∠ADC-∠BAC=90°,证法二:如图,连接BC,∵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ADC+∠ABC=180°,∴∠ABC=180°-∠ADC,∵AB是⊙O的直径,∴∠ACB=90°,∴∠BAC+∠ABC=90°,∴∠BAC+180°-∠ADC=90°,∴∠ADC-∠BAC=90°,(2)解:如图,连接OC,∵∠ACP=∠ADC,∠ADC-∠BAC=90°,∴∠ACP-∠BAC=90°,∵OA=OC,∴∠BAC=∠ACO,∴∠ACP-∠ACO=90°,∴∠OCP=90°.∵⊙O的半径为3,∴AO=OC=3,在Rt△OCP中,OP2=OC2+CP2,∵CP=4,∴OP2=32+42=25,∴OP=5,∴AP=AO+OP=8,【点睛】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勾股定理,找到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20.(2023·辽宁大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1,在⊙O中,AB为⊙O的直径,点C为⊙O上一点,AD为∠CAB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连接OD交BC于点E.(1)求∠BED 的度数;(2)如图2,过点A 作⊙O 的切线交BC 延长线于点F ,过点D 作DG ∥AF 交AB 于点G .若AD =235,DE =4,求DG 的长.【答案】(1)90°(2)210【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证明两直线平行,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证明角度相等即可;(2)由勾股定理找到边的关系,求出线段长,再利用等面积法求解即可.【详解】(1)∵AB 是⊙O 的直径,∴∠ACB =90°,∵AD 平分∠CAB ,∴∠BAD =12∠BAC ,即∠BAC =2∠BAD ,∵OA =OD ,∴∠BAD =∠ODA ,∴∠BOD =∠BAD +∠ODA =2∠BAD ,∴∠BOD =∠BAC ,∴OD ∥AC ,∴∠OEB =∠ACB =90°,∴∠BED =90°,(2)如图,连接BD ,设OA =OB =OD =r ,则OE =r -4,AC =2OE =2r -8,AB =2r ,∵AB 是⊙O 的直径,∴∠ADB =90°,在Rt △ADB 中,有勾股定理得:BD 2=AB 2-AD 2由(1)得:∠BED =90°,∴∠BED =∠BEO =90°,由勾股定理得:BE 2=OB 2-OE 2,BE 2=BD 2-DE 2,∴BD 2=AB 2-AD 2=BE 2+DE 2=OB 2-OE 2+DE 2,∴2r 2-235 2=r 2-r -4 2+42,整理得:r 2-2r -35=0,解得:r =7或r =-5(舍去),∴AB =2r =14,∴BD =AB 2-AD 2=142-235 2=214,∵AF是⊙O的切线,∴AF⊥AB,∵DG∥AF,∴DG⊥AB,∴S△ABD=12AD·BD=12AB·DG,∴DG=AD·BDAB =235×21414=210.【点睛】此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切线的性质,解一元二次方程,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2023·浙江杭州·统考中考真题)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AD上(不与点A,D重合),射线BE与射线CD交于点F.(1)若ED=13,求DF的长.(2)求证:AE⋅CF=1.(3)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BE于点G.若EG=ED,求ED的长.【答案】(1)1 2(2)见解析(3)14【分析】(1)证明△AEB∽△DE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解;(2)证明△AEB∽△CBF,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证明;(3)设EG=ED=x,则AE=1-x,BE=1+x,在Rt△ABE中,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详解】(1)解:由题知,AB=BC=CD=DA=1,若ED=13,则AE=AD-ED=23.∵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FDE=90°,又∵∠AEB=∠FED,∴△AEB∽△DEF,∴AB DF =AE ED,即1DF=2313,∴DF=12.(2)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90°,AB∥CD,∴∠ABE=∠F,∴△ABE∽△CFB,∴AB CF =AE BC,∴AE⋅CF=AB⋅BC=1×1=1.(3)解:设EG=ED=x,则AE=AD-AE=1-x,BE=BG+GE=BC+GE=1+x.在Rt△ABE中,AB2+AE2=BE2,即12+(1-x)2=(1+x)2,解得x=1 4.∴ED=14.【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的应用,正方形的性质等,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2023·河北·统考中考真题)装有水的水槽放置在水平台面上,其横截面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AB=50cm,如图1和图2所示,MN为水面截线,GH为台面截线,MN∥GH.计算:在图1中,已知MN=48cm,作OC⊥MN于点C.(1)求OC的长.操作:将图1中的水面沿GH向右作无滑动的滚动,使水流出一部分,当∠ANM=30°时停止滚动,如图2.其中,半圆的中点为Q,GH与半圆的切点为E,连接OE交MN于点D.探究:在图2中(2)操作后水面高度下降了多少?(3)连接OQ 并延长交GH 于点F ,求线段EF 与EQ的长度,并比较大小.【答案】(1)7cm (2)112cm(3)EF =2533cm ,EQ =25π6cm ,EF >EQ .【分析】(1)连接OM ,利用垂径定理计算即可;(2)由切线的性质证明OE ⊥GH 进而得到OE ⊥MN ,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OD ,再与(1)中OC 相减即可;(3)由半圆的中点为Q 得到∠QOB =90°,得到∠QOE =30°分别求出线段EF 与EQ的长度,再相减比较即可.【详解】解:(1)连接OM ,∵O 为圆心,OC ⊥MN 于点C ,MN =48cm ,∴MC =12MN =24cm ,∵AB =50cm ,∴OM =12AB =25cm ,∴在Rt △OMC 中,OC =OM 2-MC 2=252-242=7cm .(2)∵GH 与半圆的切点为E ,∴OE ⊥GH ∵MN ∥GH∴OE ⊥MN 于点D ,∵∠ANM =30°,ON =25cm ,∴OD =12ON =252cm ,∴操作后水面高度下降高度为:252-7=112cm .(3)∵OE ⊥MN 于点D ,∠ANM =30°∴∠DOB =60°,∵半圆的中点为Q ,∴AQ=QB,∴∠QOB =90°,∴∠QOE =30°,∴EF =tan ∠QOE ⋅OE =2533cm ,EQ =30×π×25180=25π6cm ,∵2533-25π6=503-25π6=2523-π 6>0,∴EF >EQ.【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圆的切线的性质、求弧长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答过程中根据相关性质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23.(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如图,OA ,OB ,OC 都是⊙O 的半径,∠ACB =2∠BAC .(1)求证:∠AOB =2∠BOC ;(2)若AB =4,BC =5,求⊙O 的半径.【答案】(1)见解析(2)52【分析】(1)由圆周角定理得出,∠ACB =12∠AOB ,∠BAC =12∠BOC ,再根据∠ACB =2∠BAC ,即可得出结论;(2)过点O 作半径OD ⊥AB 于点E ,根据垂径定理得出∠DOB =12∠AOB ,AE =BE ,证明∠DOB =∠BOC ,得出BD =BC ,在Rt △BD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DE =BD 2-BE 2=1,在Rt △BOE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OB 2=(OB -1)2+22,求出OB 即可.【详解】(1)证明:∵AB=AB,∴∠ACB =12∠AOB ,∵BC =BC ,∴∠BAC =12∠BOC ,∵∠ACB =2∠BAC ,∴∠AOB =2∠BOC .(2)解:过点O 作半径OD ⊥AB 于点E ,则∠DOB =12∠AOB ,AE =BE ,∵∠AOB =2∠BOC ,∴∠DOB =∠BOC ,∴BD =BC ,∵AB =4,BC =5,∴BE =2,DB =5,在Rt △BDE 中,∵∠DEB =90°∴DE =BD 2-BE 2=1,在Rt △BOE 中,∵∠OEB =90°,∴OB 2=(OB -1)2+22,∴OB =52,即⊙O 的半径是5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解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熟练掌握圆周角定理.24.(2023·湖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半径为R 的⊙O 的内接四边形,AB 是⊙O 的直径,∠ABD =45°,直线l 与三条线段CD 、CA 、DA 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E 、F 、G .且满足∠CFE =45°.(1)求证:直线l ⊥直线CE ;(2)若AB =DG ;①求证:△ABC ≌△GDE ;②若R =1,CE =32,求四边形ABCD 的周长.【答案】(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72+2【分析】(1)在⊙O 中,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CD =∠ABD =45°,结合已知在△CFE 中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FEC =90°;(2)①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和邻补角可得∠ABC =∠GDE ,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和(1)可得∠ACB =∠GED ,结合已知即可证得△ABC ≌△GDE AAS ;②在⊙O 中由R =1,可得AB =2,结合题意易证DA =DB ,在Rt △ABC 中由勾股定理可求得DA =2,由①可知易得BC +CD =DE +CD =CE ,最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得周长.【详解】(1)证明:在⊙O 中,∵AD =AD,∴∠ACD =∠ABD =45°,即∠FCE =45°,在△CFE 中,∵∠CFE =45°,∴∠FEC =180°-∠FCD +∠CFE =90°,即直线l ⊥直线CE ;(2)①四边形ABCD 是半径为R 的⊙O 的内接四边形,∴∠ADC +∠ABC =180°,∵∠ADC +∠GDE =180°,∴∠ABC =∠GDE ,∵AB 是⊙O 的直径,∴∠ACB =90°,由(1)可知∠GED =90°,∴∠ACB=∠GED,在△ABC与△GDE中,∠ABC=∠GDE ∠ACB=∠GED AB=DG,∴△ABC≌△GDE AAS,②在⊙O中,R=1,∴AB=2R=2,∵AB是⊙O的直径,∴∠ADB=90°,∵∠ABD=45°,∴∠BAD=90°-∠ABD=45°,∴DA=DB,在Rt△ABC中,∴DA2+DB2=AB2,即2DA2=22,解得:DA=2,由①可知△ABC≌△GDE,∴BC=DE,∴BC+CD=DE+CD=CE=32,∴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DA+AB+BC+CD=DA+AB+CE=2+2+32=72+2.【点睛】本题考查了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的定义、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邻补角互补、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以及周长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以上知识,综合求解.25.(2023·天津·统考中考真题)在⊙O中,半径OC垂直于弦AB,垂足为D,∠AOC=60°,E为弦AB所对的优弧上一点.(1)如图①,求∠AOB和∠CEB的大小;(2)如图②,CE与AB相交于点F,EF=EB,过点E作⊙O的切线,与CO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若OA=3,求EG的长.【答案】(1)∠AOB=120°,∠CEB=30°(2)3【分析】(1)根据半径OC 垂直于弦AB ,可以得到AC =BC,从而得到∠AOC =∠BOC ,结合已知条件∠AOC =60°即可得到∠AOB =2∠AOC =120°,根据∠CEB =12∠AOC 即可求出∠CEB =30°;(2)根据∠CEB =30°,结合EF =EB ,推算出∠EBF =∠EFB =75°,进一步推算出∠GOE =∠AOE-∠AOG =30°,在Rt △OEG 中,tan ∠GOE =EG OE,OE =OA =3,再根据EG =3×tan30°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解:在⊙O 中,半径OC 垂直于弦AB ,∴AC =BC ,得∠AOC =∠BOC .∵∠AOC =60°,∴∠AOB =2∠AOC =120°.∵∠CEB =12∠BOC =12∠AOC ,∴∠CEB =30°.(2)解:如图,连接OE .同(1)得∠CEB =30°.∵在△BEF 中,EF =EB ,∴∠EBF =∠EFB =75°.∴∠AOE =2∠EBA =150°.又∠AOG =180°-∠AOC =120°,∴∠GOE =∠AOE -∠AOG =30°.∵GE 与⊙O 相切于点E ,∴OE ⊥GE ,即∠OEG =90°.在Rt △OEG 中,tan ∠GOE =EG OE,OE =OA =3,∴EG =3×tan30°=3.【点睛】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相关知识.26.(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AB 是⊙O 的直径,AC =5,BC =25,点F 在AB 上,连接CF 并延长,交⊙O 于点D ,连接BD ,作BE ⊥CD ,垂足为E .(1)求证:△DBE ∽△ABC ;(2)若AF =2,求ED 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355【分析】(1)分别证明∠ACB=90°=∠BED,∠CAB=∠CDB,从而可得结论;(2)求解AB=AC2+BC2=5,tan∠ABC=ACBC =12,可得BF=3,证明tan∠ABC=tan∠DBE=DE BE =12,设DE=x,则BE=2x,BD=5x,证明△ACF∽△DBF,可得ACBD=AFDF=CFBF,可得DF=2x,EF=x=DE,BD=BF=3,从而可得答案.【详解】(1)证明:∵AB是⊙O的直径,BE⊥CD,∴∠ACB=90°=∠BED,∵∠CAB=∠CDB,∴△DBE∽△ABC.(2)∵AC=5,BC=25,∠ACB=90°,∴AB=AC2+BC2=5,tan∠ABC=ACBC =12,∵AF=2,∴BF=3,∵△DBE∽△ABC,∴∠ABC=∠DBE,∴tan∠ABC=tan∠DBE=DEBE =12,设DE=x,则BE=2x,BD=5x,∵∠AFC=∠BFD,∠CAB=∠CDB,∴△ACF∽△DBF,∴AC BD =AFDF=CFBF,∴55x =2DF,则DF=2x,∴EF=x=DE,∴BD=BF=3,∴DE=35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的应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熟记圆的基本性质与重要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27.(2023·四川达州·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BC、△ABD内接于⊙O,AB=BC,P是OB延长线上的一点,∠PAB=∠ACB,AC、BD相交于点E.(1)求证:AP 是⊙O 的切线;(2)若BE =2,DE =4,∠P =30°,求AP 的长.【答案】(1)见解析(2)6【分析】(1)由AB =BC ,OB 为半径,可知OB ⊥AC ,∠CAB =∠ACB ,则∠CAB +∠ABO =90°,∠ACB +∠ABO =90°,∠PAB +∠ABO =90°,如图1,连接OA ,由OA =OB ,可得∠OAB =∠ABO ,则∠PAB +∠OAB =90°,即∠OAP =90°,进而结论得证;(2)如图2,记OB 与AC 交点为M ,连接OD ,过O 作ON ⊥DB 于N ,证明△ABO 是等边三角形,则AB =OB =OA ,∠ABM =60°,设⊙O 半径为r ,则BM =AB ⋅cos ∠ABM =12r ,由OB =OD ,ON ⊥DB ,可得BN =12BD =3,证明△BME ∽△BNO ,则BM BN =BE BO ,即12r 3=2r ,解得r =23或r =-23(舍去),根据AP =OA tan ∠P,计算求解即可.【详解】(1)解:如图,连接OA ,OC ,∵AB =BC ,∴AB �=BC �,∴∠AOB =∠COB ,∴OB ⊥AC ,由等边对等角可得∠CAB =∠ACB ,∴∠CAB +∠ABO =90°,∴∠ACB +∠ABO =90°,∵∠PAB =∠ACB ,∴∠PAB +∠ABO =90°,∵OA =OB ,∴∠OAB =∠ABO ,∴∠PAB +∠OAB =90°,即∠OAP =90°,又∵OA 是半径,∴AP 是⊙O 的切线;(2)解:如图2,记OB 与AC 交点为M ,连接OD ,过O 作ON ⊥DB 于N ,∵∠P =30°,∴∠AOP =60°,∴△ABO 是等边三角形,∴AB =OB =OA ,∠ABM =60°,设⊙O 半径为r ,∵AM ⊥BM ,∴BM =AB ⋅cos ∠ABM =12r ,∵OB =OD ,∴△BOD 是等腰三角形,又∵ON ⊥DB ,∴BN =12BD =BE +DE 2=3,∵∠BME =∠BNO =90°,∠EBM =∠OBN ,∴△BME ∽△BNO ,∴BM BN =BE BO ,即12r 3=2r ,解得r =23或r =-23(舍去),∴AP =OA tan ∠P =r 33=6,∴AP 的长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切线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余弦、正切等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28.(2023·湖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一条弦,D 是AC的中点,DE ⊥AB 于点E ,交AC 于点F ,交⊙O 于点H ,DB 交AC 于点G .(1)求证:AF =DF .(2)若AF =52,sin ∠ABD =55,求⊙O 的半径.【答案】(1)见解析(2)5【分析】(1)根据D 是AC 的中点,DE ⊥AB 于点E ,得到CD =DA =AH ,得到∠ADH =∠DAC 即可得证.(2)根据sin ∠ABD =55=AD AB,设AD =5x ,AB =5x ,运用勾股定理,得到BD =5x 2-5x 2=25x ,结合sin ∠ABD =55=DE BD ,得到DE =2x ,运用勾股定理,得到BE =25x 2-2x 2=4x ,从而得到AE =x ,EF =ED -DF =DE -AF =2x -52,在Rt △AEF 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x 即可.【详解】(1)∵D 是AC 的中点,∴CD =DA ,∵DE ⊥AB ,AB 是⊙O 的直径,∴DA =AH ,∴CD =DA =AH,∴∠ADH =∠DAC ,∴AF =DF .(2)∵DE ⊥AB ,AB 是⊙O 的直径,。

与圆有关的计算和证明解题技巧

与圆有关的计算和证明解题技巧

与圆有关的计算和证明解题技巧
与圆有关的计算和证明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它涉及到许多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与圆有关的计算和证明的解题技巧:
1. 确定圆心和半径:在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时,首先需要确定圆心和半径。

圆心是圆的中心点,而半径是从圆心到圆周的距离。

知道这些信息可以帮助你找到圆的方程,或者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

2. 使用圆的性质:了解并利用圆的性质是解决与圆有关问题的关键。

例如,圆的对称性、切线的性质、弦的性质等。

3. 利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定理,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

特别是当涉及到弦、切线、半径等时,勾股定理是非常有用的。

4. 使用圆的方程:圆的方程是解决与圆有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工具。

通过圆的方程,你可以找到圆心和半径,或者找到与圆有关的特定点的坐标。

5. 利用三角函数:在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时,三角函数是非常有用的工具。

例如,当涉及到角度、弧长等时,三角函数可以帮助你找到解决方案。

6. 利用几何推理:几何推理是解决与圆有关问题的另一个重要技巧。

通过观察和推理,你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7. 练习和反思:最后,要提高解决与圆有关问题的能力,你需要不断地练习和反思。

通过练习,你可以熟悉各种问题类型和解题技巧,而反思则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弱点并加以改进。

希望这些技巧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 圆中证明及计算问题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 圆中证明及计算问题

2020年中考数学压轴题:圆中证明及计算问题【例1】(2019·叶县一模)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点O在BC边上,∠BAC的平分线交⊙O 于点D,连接BD、CD,过点D作BC的平行线与A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1)求证:PD是⊙O的切线;(2)求证:AB•CP=BD•CD;(3)当AB=5 cm,AC=12 cm时,求线段PC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连接OD.∵∠BAD=∠CAD,∴弧BD=弧CD,∴∠BOD=∠COD=90°,∵BC∥P A,∴∠ODP=∠BOD=90°,即OD⊥P A,∴PD是⊙O的切线.(2)证明:∵BC∥PD,∴∠PDC=∠BCD.∵∠BCD=∠BAD,∴∠BAD=∠PDC,∵∠ABD+∠ACD=180°,∠ACD+∠PCD=180°,∴∠ABD=∠PCD,∴△BAD∽△CDP,∴AB BD CD CP,∴AB•CP=BD•CD.(3)∵BC是直径,∴∠BAC=∠BDC=90°,∵AB=5,AC=12,由勾股定理得:BC=13,由(1)知,△BC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D=CD∵AB•CP=BD•CD.∴PC=169 10.【变式1-1】(2018·焦作一模)如图,△ABC内接于⊙O,且AB=AC,延长BC到点D,使CD=CA,连接AD交⊙O于点E.(1)求证:△ABE≌△CDE;(2)填空:①当∠ABC的度数为时,四边形AOCE是菱形;②若AE=6,BE=8,则EF的长为.【答案】(1)见解析;(2)60;9 2 .【解析】(1)证明:连接CE,∵AB=AC,CD=CA,∴∠ABC=∠ACB,AB=CD,∵四边形ABCE是圆内接四边形,∴∠ECD+∠BCE=∠BAE +∠BCE=180°,∴∠ECD=∠BAE,同理,∠CED=∠ABC,∵∠ABC=∠ACB=∠AEB,∴∠CED=∠AEB,∴△ABE≌△CDE;(2)①60;连接AO、OC,∵四边形ABCE是圆内接四边形,∴∠ABC+∠AEC=180°,∵∠ABC=60,∴∠AEC=∠AOC=120°,∵OA=OC,∴∠OAC=∠OCA=30°,∵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ACB=∠CAD+∠D,AC=CD,∴∠CAD=∠D=30°,∴∠ACE=30°,∴∠OAE=∠OCE=60°,即四边形AOCE是平行四边形,∵OA=OC,∴四边形AOCE是菱形;②由(1)得:△ABE≌△CDE,∴BE=DE=8,AE=CE=6,∠D=∠EBC,由∠CED=∠ABC=∠ACB,得△ECD∽△CFB,∴CE CFDE BC==68,∵∠AFE=∠BFC,∠AEB=∠FCB,∴△AEF∽△BCF,∴EF CF AE BC=,即6 68 EF=,∴EF=92.【例2】(2019·省实验一模)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为AB上方的圆上一动点,过点C作⊙O 的切线l,过点A作直线l的垂线AD,交⊙O于点D,连接OC,CD,BC,BD,且BD与OC交于点E.(1)求证:△CDE≌△CBE;(2)若AB=4,填空:①当弧CD的长度是时,△OBE是等腰三角形;②当BC=时,四边形OADC为菱形.【答案】(1)见解析;(2)2;2.【解析】(1)证明:延长AD 交直线l 于点F ,∵AD 垂直于直线l , ∴∠AFC =90°, ∵直线l 为⊙O 切线, ∴∠OCF =90°, ∴∠AFC =∠OCF =90°, ∴AD ∥OC , ∵AB 为⊙O 直径, ∴∠ADB =90°, ∴∠OEB =90°, ∴OC ⊥DB ,∴DE =BE ,∠DEC =∠BEC =90°, ∵CE =CE , ∴△CDE ≌△CBE ; (2)①如图2,连接OD ,由(1)知∠OEB =90°, 当△OBE 是等腰三角形时, 则△OE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OE =∠OBE =45°, ∵OD =OB ,OE ⊥BD , ∴∠DOC =∠BOE =45°, ∵AB =4, ∴OD =2, ∴弧CD 的长=452180π⨯=2π; ②当四边形OADC 为菱形时, 则AD =DC =OC =AO =2, 由(1)知,BC =DC , ∴BC =2.【变式2-1】(2019·河南南阳一模)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O 的半径为2,∠B =135°,则弧AC 的长为()A. 2πB. πC.2πD.3π【分析】根据弧长公式180n rl π=,需先确定弧AC 所对的圆心角∠AOC 的度数,再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心角是圆周角的2倍得到∠AOC =2∠D ,根据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求出∠D =180°-∠B =45°,再代入弧长公式求解即可.【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D=180°-∠B=45°,∴弧AC所对圆心角的度数为:2×45°=90°,∵⊙O的半径为2,∴弧AC的长为:902180180n rlππ⨯===π,故选B.1.(2018·洛阳三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以AC为直径的⊙O,与斜边AB交于点D,E为BC边的中点,连接DE.(1)求证:DE是⊙O的切线;(2)填空:①若∠B=30°,AC=23,则BD=②当∠B= 时,以O、D、E、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连接OD,∵AC为直径,∴∠ADC=90°,∠CDB=90°,∵E是BC的中点,∴DE=CE=BE,∴∠DCE=∠EDC,∵OD=OC,∴∠OCD=∠ODC,∴∠ODC+∠CDE=∠OCD+∠DCE=90°,即∠ODE=90°,∴DE是⊙O的切线;(2)3;45°,理由如下:①∵∠B=30°,AC=23,∠BCA=90°,∴BC= AC÷tan30°=6,∴DE=3,②由∠B=∠A=45°,OA=OD,得∠ADO=∠AOD=45°,∴∠AOD=90°,∴∠DOC=90°,又∠ODE=90°,∴四边形ODEC是矩形,∵OD=OC,∴四边形ODEC是正方形.2.(2018·河南第一次大联考)已知△ABC内接于以AB为直径的⊙O,过点C作⊙O的切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D,且DA∶AB=1∶2.(1)求∠CDB的度数;(2)在切线DC上截取CE=CD,连接EB,判断直线EB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答案】见解析.【解析】解:(1)如图,连接OC,∵CD是⊙O的切线,∴∠OCD=90°.∵DA:AB=1:2,∴DA=OC,DO=2OC.在Rt△DOC中,sin∠CDO=12,∴∠CDO=30°,即∠CDB=30°.(2)直线EB与⊙O相切.证明:连接OC,由(1)可知∠CDO=30°,∴∠COD=60°,∵OC=OB,∴∠OBC=∠OCB=30°,∴∠CBD=∠CDB,∴CD=CB,∵CD是⊙O的切线,∴∠OCE=90°,∴∠ECB=60°,又∵CD=CE,∴CB=CE,∴△CBE为等边三角形,∴∠EBA=∠EBC+∠CBD=90°,∴EB是⊙O的切线.3.(2019·偃师一模)如图,在Rt△ABC中,∠ACB=90°,以AC为直径的⊙O与斜边AB交于点D,E为BC边上一点,且DE是⊙O的切线.(1)求证:BE=EC;(2)填空:①若∠B=30°,AC DE= ;②当∠B= °时,以O,D,E,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答案】(1)见解析;(2)①3;②45. 【解析】解:(1)证明:如图,连接OD,∵∠ACB=90°,AC为⊙O的直径,∴EC为⊙O的切线,∵DE为⊙O的切线,∴EC=ED,∵∠EDO=90°,∴∠BDE+∠ADO=90°,∵OD=OA,∴∠ADO=∠A,∴∠BDE+∠A=90°,∵∠A+∠B=90°,∴∠BDE=∠B,∴BE=EC;(2)①3;②45,理由如下:①在Rt△ABC中,∠B=30°,AC3∴BC=6,由(1)知,E是BC中点,∴DE=12BC=3;②∵ODEC为正方形,∴∠DEC=90°,DE=CE=BE,∴∠B=45°,故答案为:3;45.4.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半圆上一动点,过点C作⊙O的切线l的垂线BD,垂足为D,BD与⊙O交于点E,连接OC,CE,AE,AE交OC于点F.(1)求证:△CDE≌△EFC;(2)若AB=4,连接AC.①当AC= 时,四边形OBEC为菱形;②当AC= 时,四边形EDCF为正方形.【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如图,∵BD⊥CD,∴∠CDE=90°,∵AB是直径,∴∠AEB=90°,∵CD是切线,∴∠FCD=90°,∴四边形CFED矩形,∴CF=DE,EF=CD,∵CE=CE,∴△CDE≌△EFC.(2)解:①当AC=2时,四边形OCEB是菱形.理由:连接OE.∵AC=OA=OC=2,∴△ACO是等边三角形,∴∠CAO=∠AOC=60°,∵∠AFO=90°,∴∠EAB=30°,∵∠AEB=90°,∴∠B=60°,∵OE=OB,∴△OEB是等边三角形,∴∠EOB=60°,∴∠COE=180°﹣60°﹣60°=60°,∵CO=OE,∴△COE是等边三角形,∴CE=CO=OB=EB,∴四边形OCEB是菱形.故答案为2.②当四边形DEFC是正方形时,∵CF=FE,∴∠CEF=∠FCE=45°,∵OC⊥AE,∴弧AC=弧CE,∴∠CAE=∠CEA=45°,∴∠ACE=90°,∴AE是⊙O的直径,∴△AO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22.∴AC=22时,四边形DEFC是正方形.故答案为22.5.(2019·三门峡二模)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D为半圆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AD,过点O作AD的垂线,交半圆O的切线AC于点C,交半圆O于点E.连接BE,DE.(1)求证:∠BED=∠C.(2)连接BD,OD,CD.填空:①当∠ACO的度数为时,四边形OBDE为菱形;②当∠ACO的度数为时,四边形AODC为正方形.【答案】(1)见解析;(2)30;45.【解析】解:(1)证明:设AD,OC交于点P,∵OC⊥AD,∴∠APC=90°.∴∠C+∠CAP=90°∵AC是半圆O的切线,∴∠CAO=∠CAP+∠BAD=90°,∴∠BAD=∠C,∵∠BED=∠BAD,∴∠BED=∠C;(2)①30,理由如下:连接BD,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ADB=90°,∵∠DAB=∠ACO=30°,∴∠DBA=60°,∵OE⊥AD,∴弧AE=弧AD,∴∠DBE=∠ABE=30°∵∠DEB=∠DAB=30°,∴∠DEB=∠ABE,DE∥AB∵∠ADB=90°,即BD⊥AD,OE⊥AD,∴OE∥BD,∴四边形OBDE是平行四边形∵OB=OE∴四边形OBDE是菱形;故答案为30°;②45,理由如下:连接CD、OD,∵∠BED=∠ACO=45°,∴∠BOD=2∠BED=90°,∴∠AOD=90°,∵OC⊥AD,∴OC垂直平分AD,∴∠OCD=∠OCA=45°,∴∠ACD=90°,∵∠ACO=90°,∴四边形AODC是矩形,∵OA=OD,∴四边形AODC是正方形,故答案为45°.6.(2019·开封模拟)如图,CD是⊙O的直径,且CD=2cm,点P为CD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P作⊙O的切线P A、PB,切点分别为A、B.(1)连接AC,若∠APO=30°,试证明△ACP是等腰三角形;(2)填空:①当弧AB的长为cm时,四边形AOBD是菱形;②当DP=cm时,四边形AOBP是正方形.【答案】(1)见解析;(2)23π21.【解析】解:(1)连接AO,∵P A是⊙O的切线,∴∠P AO=90°,∵∠APO=30°,∴∠AOP=60°,∵OA=OC,∴∠C=∠CAO=30°,∴∠C=∠APO=30°,∴△ACP是等腰三角形;(2)①若四边形AOBD是菱形,则AO=AD,∵AO=OD,∴△AOD是等边三角形,∠AOD=60°,∴∠AOB=120°,∵CD=2,∴圆O的半径为1,∴弧AB的长为:21201180π⨯=23π.②若四边形AOBP为正方形时,则P A=AO=1,则OP2,∵OD=1,∴PD2-1,2-1.7.(2019·西华县一模)如图,AB为⊙O的直径,F为弦AC的中点,连接OF并延长交弧AC于点D,过点D作⊙O的切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E.(1)求证:AC∥DE;(2)连接CD,若OA=AE=2时,求出四边形ACDE的面积.【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1)∵F为弦AC(不是直径)的中点,∴AF=CF,OD⊥AC,∵DE是⊙O的切线,∴OD⊥DE,∴AC∥DE.(2)连接CD,∵AC∥DE,OA=AE=2,∴OF=FD,∵AF=CF,∠AFO=∠CFD,∴△AFO≌△CFD,∴S△AFO=S△CFD,∴S四边形ACDE=S△ODE∵OD=OA=AE=2,∴OE=4,由勾股定理得:DE3∴S四边形ACDE=S△ODE= 12×OD×OE=12×2×3 38.(2019·郑州联考)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AB为直径,∠CBA的平分线交AC于点F,交⊙O于点D,DE⊥AB于点E,且交AC于点P,连结AD.(1)求证:∠DAC=∠DBA;(2)求证:P是线段AF的中点;(3)连接CD,若CD=3,BD=4,求⊙O的半径和DE的长.【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BD平分∠CBA,∴∠CBD=∠DBA,∵∠DAC与∠CBD是弧CD所对的圆周角,∴∠DAC=∠CBD,∴∠DAC=∠DBA;(2)证明:∵AB为直径,∴∠ADB=90°,∵DE⊥AB于E,∴∠DEB=90°,∴∠ADE+∠BDE=∠DBE+∠BDE=90°,∴∠ADE=∠DBE=∠DAC,∴PD=P A,∵∠DF A+∠DAF=∠ADE+∠BDE=90°,∴∠PDF=∠PFD,∴PD=PF,∴P A=PF,即P是线段AF的中点;(3)解:∵∠CBD=∠DBA,CD=3,∴CD=AD=3,由勾股定理得:AB=5,即⊙O的半径为2.5,由DE×AB=AD×BD,即:5DE=3×4,∴DE=2.4.即DE的长为2.4.9.(2019·安阳二模)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O在对角线AC上,以OA的长为半径的圆O与AD,AC分别交于点E,F,且∠ACB=∠DCE.(1)判断直线C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tan∠ACB=12,BC=4,求⊙O的半径.【答案】见解析.【解析】(1)直线CE与⊙O相切,证明:连接OE,∵OA=OE,∴∠EAO=∠AEO,∵∠ACB=∠DCE,∴∠AEO=∠ACB=∠DCE,∵四边形ABCD是矩形,∴BC∥AD,∴∠ACB=∠DAC,∵∠ACB=∠DCE,∴∠DAC=∠DCE,由∠D=90°,得:∠DCE+∠DEC=90°,∴∠AEO+∠DEC=90°,∴∠OEC=90°,即OE⊥EC,∵OE为半径,∴直线CE与⊙O相切;(2)解:在Rt△ACB中,AB=tan∠ACB×BC=12×4=2,由勾股定理得:AC=25,∵∠ACB=∠DCE,∴tan∠DCE=tan∠ACB=12,在Rt△DCE中,CD=AB=2,DE=DC×tan∠DCE=2×12=1,由勾股定理得:CE=5,在Rt△COE中,CO2=CE2+OE2,OE=OA,(25﹣OA)2=OA2+(5)2,解得:OA=35,即⊙O的半径是35.10.(2019·平顶山三模)如图,在△ABC中,AC=BC,AB是⊙C的切线,切点为点D,直线AC交⊙C于点E、F,且CF=12 AC,(1)求证:△ABF是直角三角形;(2)若AC=6,则直接回答BF的长是多少.21 【答案】见解析.【解析】(1)证明:连接CD ,则CF =CD ,∵AB 是⊙C 的切线.∴CD ⊥AB ,∠ADC =∠BDC =90°, 在Rt △ACD 中,CF =12AC ,∴CD =CF =12AC ,∴∠A =30°∵AC =BC ,∴∠ABC =∠A =30°,∴∠ACB =120°,∠BCD =∠BCF =60°, ∵BC =BC ,∴△BCD ≌△BCF ,∴∠BFC =∠BDC =90°,∴△ABF 是直角三角形.(2)解:由(1)知:AC =BC ,CD ⊥AB , ∴AD =BD =BF ,在Rt △ACD 中,∠A =30°,AC =6,∴CD =3,∴AD 3CD =3BF =3。

圆的基本概念,计算,证明

圆的基本概念,计算,证明

圆的基本计算和证明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考试内容考试 要求圆的定义定义1: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B定义2:圆是到定点的距离 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 弦 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 叫做弦.直径 直径是经过圆心的 ,是圆内最 的弦.弧 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弧,弧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之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弧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A 等圆 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同心圆 圆心相同的圆叫做同心圆.2.考试内容考试 要求圆的对称性 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经过 的直线.C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或两条弦中有一组量 ,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分别相等.3.考试内容考试 要求 圆周角的定义 顶点在圆上,并且 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 B圆周角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 . C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 .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 ;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 . 推论3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 .4.考试内容考试要求位置关系 点在圆内点在圆上 点在圆外 B数量(d 与r)的大小关系(设圆半径为r ,点到圆心距离为d)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2.圆的切线3.三角形与圆圆半径R=c2;②直角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r=a+b-c2.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基本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圆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几何图形,由于图形位置、形状及大小的不确定,经常出现多结论情况,解题时漏解出错时有发生,解决这类问题,一定要仔细分析,缜密思考,分类讨论,逐一解答.(1)由于点在圆周上的位置的不确定而分类讨论;(2)由于弦所对弧的优劣情况的不确定而分类讨论;(3)由于弦的位置不确定而分类讨论;(4)由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不确定而分类讨论.C基本方法判断一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的方法:①连半径,证垂直;②作垂线,证半径.1、理解并掌握圆有关的概念和性质相关计算2、理解并掌握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题型一圆心角、圆周角、垂径定理及推论典型例题1.(2019年镇江中考第15题3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半圆的内接四边形,AB是直径,.若∠C=110°,则∠ABC的度数等于()A.55°B.60°C.65°D.70°题型二构造相似典型例题2.(2019年泰州中考第16题3分)如图,⊙O的半径为5,点P在⊙O上,点A在⊙O内,且AP =3,过点A作AP的垂线交⊙O于点B、C.设PB=x,PC=y,则y与x的函数表达式为__________.题型二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典型例题3.(2019年苏州中考第5题3分)如图,AB为⊙O的切线,切点为A,连接AO、BO,BO与⊙O交于点C,延长BO与⊙O交于点D,连接AD.若∠ABO=36°,则∠ADC的度数为()A.54°B.36°C.32°D.27°4.(2019年南通中考第25题9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30°,BC=1,以边AC上一点O为圆心,OA为半径的⊙O经过点B.(1)求⊙O的半径;(2)点P为中点,作PQ⊥AC,垂足为Q,求OQ的长;(3)在(2)的条件下,连接PC,求tan∠PCA的值.5.(2019年连云港中考第16题3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3,以点C为圆心作⊙C 与直线BD相切,点P是OC上一个动点,连接AP交BD于点T,则的最大值是.1.(2019年无锡中考第8题3分)如图,PA是⊙O的切线,切点为A,PO的延长线交⊙O于点B,若∠P=40°,则∠B的度数为()A.20°B.25°C.40°D.50°第1题图第2题图2.(2019年常州中考第16题2分)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O上的两点,∠AOC=120°,则∠CDB=__________°.3.(2019年连云港中考第13题3分)如图,点A、B、C在⊙O上,BC=6,∠BAC=30°,则⊙O的半径为___________.第3题图第4题图4.(2019年南京中考第22题7分)如图,⊙O的弦AB、C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且AB=CD.求证:PA=PC.xyO-6OOOB CAA BBAPEF5.(2019年宿迁中考第24(1)题5分)在Rt△ABC中,∠C=90°,如图,点O在斜边AB上,以点O为圆心,OB长为半径的圆交AB于点D,交BC于点E,与边AC相切于点F.求证:∠1=∠2.6.(2019年淮安中考第24题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AC与⊙O交于点F,弦AD平分∠BAC,DE⊥AC,垂足为E.(1)试判断直线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O的半径为2,∠BAC=60°,求线段EF的长.7.(2019年泰州州中考第24题10分)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C为⊙O的直径,D为的中点,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1)判断DE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O的半径为5,AB=8,求CE的长.1.(2019年无锡中考第17题3分)如图,在△ABC中,AC:BC:AB=5:12:13,⊙O在△ABC内自由移动,若⊙O的半径为1,且圆心O在△AB C内所能到达的区域的面积为,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2019年常州中考第17题2分)如图,半径为的⊙O与边长为8的等边三角形ABC的两边AB、BC都相切,连接OC,则tan∠OCB=____________.3.(2019年南京中考第14题2分)如图,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点C、D在⊙O上.若∠P=102°,则∠A+∠C=____________.4.(2019年盐城中考第14题3分)如图,点A、B、C、D、E在⊙O上,且为50°,则∠E+∠C=_____________°.第4题图第5题图5.(2019年杨州中考第25(2-①)题2分)如图,AB是⊙O的弦,过点O作OC⊥OA,OC交于AB 于P,且CP=CB,知∠BAO=25°,点Q是弧A m B上的一点,求∠AQB的度数.6.(2019年徐州中考第24题8分)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D为的中点.过点D作直线AC的垂线,垂足为E,连接OD.(1)求证:∠A=∠DOB;(2)DE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7.(2019年盐城中考第24题10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以CD为直径的⊙O分别交AC、BC于点M、N,过点N作NE⊥AB,垂足为E.(1)若⊙O的半径为,AC=6,求BN的长;(2)求证:NE与⊙O相切.8.(2019年杨州中考第25(1)题5分)如图,AB是⊙O的弦,过点O作OC⊥OA,OC交于AB于P,且CP=CB,求证:BC是⊙O的切线.9.(2019年镇江中考第22题6分)如图,在△ABC中,AB=AC,过AC延长线上的点O作OD⊥AO,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以O为圆心,OD长为半径的圆过点B.(1)求证:直线AB与⊙O相切;(2)若AB=5,⊙O的半径为12,则tan∠BDO=__________.10.(2019年镇江中考第26(1)题3分)【材料阅读】地球是一个球体,任意两条相对的子午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如图1中的⊙O).人们在北半球可观测到北极星,我国古人在观测北极星的过程中发明了如图2所示的工具尺(古人称它为“复矩”),尺的两边互相垂直,角顶系有一段棉线,棉线末端系一个铜锤,这样棉线就与地平线垂直.站在不同的观测点,当工具尺的长边指向北极星时,短边与棉线的夹角α的大小是变化的.【实际应用】观测点A在图1所示的⊙O上,现在利用这个工具尺在点A处测得α为31°,在点A所在子午线往北的另一个观测点B,用同样的工具尺测得α为67°.PQ是⊙O的直径,PQ⊥ON,求∠POB的度数.年月日苏州市5年中考真题高频考点1 圆中角度计算1.(2019年苏州中考第5题3分)如图,AB为⊙O的切线,切点为A,连接AO、BO,BO与⊙O交于点C,延长BO与⊙O交于点D,连接AD.若∠ABO=36°,则∠ADC的度数为()A.54°B.36°C.32°D.27°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2.(2018年苏州中考第7题3分)如图,AB是半圆的直径,O为圆心,C是半圆上的点,D是⌢ AC 上的点,若∠BOC=40°,则∠D的的度数为()A.100°B.110°C.120°D.130°3.(2017年苏州中考第9题3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A=56°.以B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E是⊙O上一点,且,连接OE.过点E作EF⊥OE,交AC的延长线于点F,则∠F的度数为()A.92°B.108°C.112°D.124°高频考点2 圆的几何综合证明与计算1.(2019年苏州中考第26题10分)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D是弧BC的中点,BC与AD、OD分别交于点E、F.(1)求证:DO∥AC;(2)求证:DE•DA=DC2;(3)若tan∠CAD=,求sin∠CDA的值.2.(2018年苏州中考第26题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AD垂直于过点C的切线,垂足为D,CE垂直AB,垂足为E.延长DA交⊙O于点F,连接FC,FC与AB相交于点G,连接OC.(1)求证:CD=CE;(2)若AE=GE,求证:△CEO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2017年苏州中考第27题10分)如图,已知△ABC内接于⊙O,AB是直径,点D在⊙O上,OD ∥BC,过点D作DE⊥AB,垂足为E,连接CD交OE边于点F.(1)求证:△DOE∽△ABC;(2)求证:∠ODF=∠BDE;(3)连接OC,设△DOE的面积为S1,四边形BCOD的面积为S2,若=,求sin A的值.4.(2016年苏州中考第26题10分)如图,AB是圆O的直径,D、E为圆O上位于AB异侧的两点,连接BD并延长至点C,使得CD=BD.连接AC交圆O于点F,连接AE、DE、DF.(1)证明:∠E=∠C,(2)若∠E=55°,求∠BDF的度数,(3)设DE交AB于点G,若DF=4,,E是的中点,求的值..5.(2015年苏州中考第26题10分)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O经过A、B、D三点,过点B作BE∥AD,交⊙O于点E,连接ED.(1)求证:ED∥AC;(2)若BD=2CD,设△EBD的面积为S1,△ADC的面积为S2,且S12-16S2+4=0,求△ABC的面积.2019苏州市名校中考模拟真题1.(2019年苏州市区一模第6题3分)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O,AB是直径,BC//OD,若∠C=130°,则∠B的度数为( )A.50°B.60°C.70°D. 80°2.(2019年苏州吴中、吴江、相城区一模第7题3分)如图,△ABC内接于⊙O, ∠OAC=25°,则∠ABC 的度数为( )A.110°B. 115°C. 120°D. 125°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一模第8题3分)如图,点ABCD在⊙O上,OB//CD,∠A=25°,则∠BOD等于( )A.100º B .120º C .130º D.150º4.(2019年苏州将范中学二模第7题3分)如图,AB为⊙O的直径,点C,D在⊙O上.若∠AOD=30°,则∠BCD等于( )A.75°B.95°C.100°D.105°5.(2019年苏州胥江实验中学二模第7题3分)如图,⊙O上A、B、C三点,若∠B=50,∠A=20°,则∠AOB等于()A.30°B.50°C.70°D.60°6.(2019年苏州高新区二模第7题3分)如图,△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AC是⊙O的直径,∠C =50°,∠ABC的平分线BD交⊙O于点D,则∠BAD的度数是()A.45°B.85°C.90°D.95°7.(2019年苏州高新区一模第7题3分)如图,A,B,C,D,四个点均在⊙O上,∠AOD=70°,AO//DC,,则∠B的度数为()A.40ºB.45 ºC.50 ºD.55 º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8.(2019年苏州张家港一模第4题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P A切⊙O于点A,线段PO交⊙O于点C,连结BC.若∠P=40°,则∠B等于()A.15°B.20°C.25°D.30°9.(2019年苏州市区二模第14题3分)如图,A、B、C、D是⊙O上的四点,且D是弧AB的中点,CD交OB于E,∠AOB=100°,∠OBC=55°,那么∠OEC=__________度.10.(2019年苏州工业园区一模第27题10分)如图,以△ABC的边AB为直径的⊙O与边AC相交于点D,BC是⊙O的切线,E为BC的中点,连接AE、D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设△CDE的面积为S1,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S2.若S2=5S1,求tan∠BAC的值;(3)在(2)的条件下,若AE=,求⊙O的半径长.11.(2019年苏州平江区二模第26题10分)如图,已知⊙O是△ABC的外接圆,AD是⊙O的直径,且BD=BC,延长AD到E,使得∠EBD=∠CAB.(1)如图1,若BD=,AC=6.①求证:BE是⊙O的切线;②求DE的长;(2)如图2,连结CD,交AB于点F,若BD=,CF=3,求⊙O的半径.12.(2019年苏州景范中学二模第26题10分)如图,内接于圆O,AB为直径,CD AB 与点D,E为圆外一点,EO AB,与BC交于点G,与圆O交于点F,连接EC,且EG=EC.(1)求证:EC是圆O的切线;(2)当时,连接CF,①求证:AC=CF;②若AD=1,求线段FG的长.\13.(2019年苏州市区一模第26题10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点P在BA的延长线上,过点P 作⊙O的切线,切点为D,BD垂直于PD,垂足为C,BC与⊙O相交于点E,连接OE,交BD于点F.(1)求证:BD平分∠ABC;(2)若BC=6,tan P=,①求线段BD的长; ②求线段BF的长.14.(2019年苏州胥江实验中学二模第26题10分)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经过点C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E,AD⊥EC交EC的延长线于点D,AD交⊙O于F,FM⊥AB于H,分别交⊙O、AC于M、N,连接MB,BC.(1)求证:AC平分∠DAE;(2)若cos M=,BE=1,①求⊙O的半径;②求FN的长.15.(2019年苏州张家港二模第26题10分)如图,以△ABC的BC边上一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A、C两点,与BC边交于点E,点D为CE的下半圆弧的中点,连接AD交线段EO于点F,AB=BF,CF=4,DF=.(1)求证:AB是⊙O的切线;(2)求⊙O的半径r.(3)设点P是BA延长线上的一个动点,连接DP交CF于点M,交弧AC于点N(N与A、C不重合),试问是否为定值?如果是,求出该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圆内计算与证明

圆内计算与证明

圆内计算与证明1、如图,△ABC 内接于⊙O ,AD 为高,E 为弧BC 的中点,①求证:∠EAD =∠EAO ;②若AB •AC =8,AD =2,求半径R 。

2、如图,△ABC 内接于⊙O ,AB =AC ,E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求证:AC 2=AD •AE 。

3、如图,A 、B 、C 、D 四点均在⊙O 上 ,DC 平分其外角∠ACE ,DE ⊥BE ,①求证:DO ⊥AB ; ②当C 点位置变化时,式子的值是否发生变化?4、如图,⊙O 中, 直径DE ⊥弦AB ,C 为圆上一动点,AC 与DE 相交于点F ,求证:①OG •FG =BG •CG ;②AO 2=OG •OF 。

5、如图,⊙O 中,C 为圆上一点,直径BD ⊥AC ,求证:AE •BE =EF •E6、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 中,以AD 为直径的⊙O ,以C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作⊙C,两圆交于正方形内一点E ,连CE 并延长交AB 于F. (1)求证CF 与⊙O 相切; (2)求△BCF 和直角梯形ADCF 的周长之比7、如图,Rt △ABC 中,∠ABC=90o,以AB 为直径作⊙O 交AC 边于点D ,E 是边BC 的中点,连接DE .(1)求证:直线DE 是⊙O 的切线;(2)连接OC 交DE 于点F ,若OF=OC ,求tan ∠ACO 的值.8、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以AB 为直径的⊙O 与边BC 交于点D , 与边AC 交于点E ,过点D 作DF ⊥AC 于F. (1) 求证:DF 为⊙O 的切线; (2) 若DE=25,AB=25,求AE 的长.9、如图,Rt △ABC 中,∠ACB =90°,以AC 为直径的⊙O 交AB 于D,OE ∥AB 交BC 于E ,连DE . (1) 求证:DE 为⊙O 切线;(2) 若⊙O 的半径为3,DE=4,求AD 之长.OO10、如图,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BAC 的平分线AD 交⊙O 于点D ,DE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OE 交AD 于点F .⑴求证:DE 是⊙O 的切线;⑵若35AC AB =,求AFDF的值。

圆的证明与计算 (基本图形)

圆的证明与计算    (基本图形)

圆的证明与计算(基本图形)圆的证明与计算是中考中的一类重要的问题,此题完成情况的好坏对解决后面问题的发挥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解决好此题比较关键。

一、考点分析:1.圆中的重要定理:(1)圆的定义:主要是用来证明四点共圆.(2)垂径定理: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垂直关系,以及中点等等.(3)三者之间的关系定理: 主要是用来证明——弧相等、线段相等、圆心角相等.(4)圆周角性质定理及其推论: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角、角相等、弧相等.(5)切线的性质定理:主要是用来证明——垂直关系.(6)切线的判定定理: 主要是用来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7)切线长定理: 线段相等、垂直关系、角相等.2.圆中几个关键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都可以通过相等来互相转化.这在圆中的证明和计算中经常用到.二、考题形式分析:主要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近几年武汉市中考题的22题的第1问主要是判定切线;第2问主要是与圆有关的计算:①求线段长(或面积);②求线段比;③求角度的三角函数值(实质还是求线段比)。

三、解题方法:1、判定切线的方法:(1)若切点明确,则“连半径,证垂直”。

常见手法有:全等转化;平行转化;直径转化;中线转化等;有时可通过计算结合相似、勾股定理证垂直;(2)若切点不明确,则“作垂直,证半径”。

常见手法:角平分线定理;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隐藏角平分线;(07武汉)22.(本题8分)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10,AB=12。

以BC为直径作⊙O交AB于点D,交AC于点G,DF⊥AC,垂足为F,交CB的延长线于点E。

(1)求证:直线EF是⊙O的切线;(2)求sin∠E的值。

(第22题图)(10武汉)22.(本题满分8分) 如图,点O 在∠APB 的平分线上,⊙O 与PA 相切于点C . (1) 求证:直线PB 与⊙O 相切;(2) PO 的延长线与⊙O 交于点E .若⊙O 的半径为3,PC=4.求弦CE 的长.2、与圆有关的计算:计算圆中的线段长或线段比,通常与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与三角形的全等、相似等知识的结合,形式复杂,无规律性。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解析—圆的证明与计算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解析—圆的证明与计算

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专题解析—圆的证明与计算复习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及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掌握圆的基本性质。

3.掌握圆中复杂证明及两圆位置关系中证明。

考点梳理一、圆的有关概念1. 圆的定义如图所示,有两种定义方式:①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以O为圆心的圆记作①O,线段OA叫做半径;①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2.与圆有关的概念①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如上图所示线段AB,BC,AC都是弦.①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如AC是①O的直径,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①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如曲线BC、BAC都是①O中的弧,分别记作BC,BAC.①半圆:圆中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如AC是半圆.①劣弧:像BC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劣弧.①优弧:像BAC这样大于半圆周的圆弧叫做优弧.①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圆叫做同心圆.①弓形: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①等圆: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做等圆.①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⑪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如上图中①AOB,①BOC是圆心角.⑫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如上图中①BAC、①ACB都是圆周角.例1.已知:如图所示,在①O中,弦AB的中点为C,过点C的半径为OD.(1)若AB=23,OC=1,求CD的长;(2)若半径OD=R,①AOB=120°,求CD的长.【答案】解:①半径OD经过弦AB的中点C,①半径OD①AB.(1)①AB=3AC=BC3①OC=1,由勾股定理得OA=2.①CD=OD-OC=OA-OC=1,即CD =1.(2)①OD①AB ,OA =OB , ①①AOD =①BOD .①①AOB =120°,①①AOC =60°. ①OC =OA·cos①AOC =OA·cos60°=12R , ①1122CD OD OC R R R =-=-=.二、圆的有关性质 1.圆的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又是旋转对称图形,即旋转任意角度和自身重合. 2.垂径定理①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如图所示:在图中(1)直径CD ,(2)CD①AB ,(3)AM =MB ,(4)C C A B =,(5)AD BD =.若上述5个条件有2个成立,则另外3个也成立.因此,垂径定理也称“五二三定理”.即知二推三.注意:(1)(3)作条件时,应限制AB 不能为直径. 3.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①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①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4.圆周角定理及推论①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①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例2.如图所示,AB=AC,O是BC的中点,①O与AB相切于点D,求证:AC与①O相切.【答案】证明:连接OD,作OE①AC,垂足为E,连结OA.①AB与①O相切于点D,①OD①AB.①AB=AC,OB=OC,①①1=①2,①OE=OD.①OD为①O半径,①AC与①O相切.三、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d表示点到圆心的距离,r为圆的半径.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下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d与r的大小关系点在圆内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外d>r(1)圆的确定:①过一点的圆有无数个,如图所示.①过两点A、B的圆有无数个,如图所示.①经过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能作圆.①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如图所示.(2)三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点.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都等于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如图所示.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①设r为圆的半径,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如下表.①圆的切线.切线的定义:和圆有唯一公共点的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公共点叫切点.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友情提示:直线l是①O的切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①直线l经过①O上的一点A;①OA①l.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切线长定义:我们把圆的切线上某一点与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这两条切线的夹角.①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三角形的内切圆,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这个三角形叫做圆的外切三角形,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角形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3.三角形外心、内心有关知识比较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圆作相对运动,可以得到下面5种位置关系,其中R、r为两圆半径(R≥r).d为圆心距.①相切包括内切和外切,相离包括外离和内舍.其中相切和相交是重点.①同心圆是内含的特殊情况.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从两个圆的相对运动来理解.①“r1-r2”时,要特别注意,r1>r2.四、正多边形和圆1.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外接圆(或内切圆)的圆心叫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半径叫正多边形的半径,内切圆的半径叫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各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都相等,这个角叫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个中心角都等于360 n °.要点诠释:通过中心角的度数将圆等分,进而画出内接正多边形,正六边形边长等于半径.2.正多边形的性质任何一个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圆是同心圆.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偶数条边的正多边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同边数的两个正多边形相似,其周长之比等于它们的边长(半径或边心距)之比. 3.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定理:正n 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 边形分成2n 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正n 边形的边长a 、边心距r 、周长P 和面积S 的计算归结为直角三角形的计算.360n a n =°,1802sin n a R n =°,180cos n r R n=°, 2222n n a R r ⎛⎫=+ ⎪⎝⎭,n n P n a =,1122n nnn n S a r n P r ==.五、圆中的计算问题 1.弧长公式:180n Rl π=,其中l 为n°的圆心角所对弧的长,R 为圆的半径. 2.扇形面积公式:2360n R S π=扇,其中12S lR =扇.圆心角所对的扇形的面积,另外12S lR =扇.3.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圆的周长.圆锥的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它的底面积的和.1.(2022·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中学校九年级)如图,CD 为O 的直径,弦AB CD ⊥,垂足为E ,1CE =,6AB =,则O 的半径为( )A.3B.4C.5D.无法确定【答案】C【分析】连接OA,由垂径定理得AE=3,设OA=OC=x,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连接OA,①CD为O的直径,弦AB CD⊥,AB=3,①AE=12设OA=OC=x,则OE=x-1,①()222x x-+=,解得:x=5,13①O的半径为5.故选C.2.(2022·河南九年级期末)如图,AD为①O的直径,6cmAD=,DAC ABC∠=∠,则AC的长度为()A.2B.22C.32D.33【答案】C【分析】连接CD,由圆周角定理可知90∠=∠可知AC CD=,由∠=︒,再根据DAC ABCACD勾股定理即可得出AC的长.【详解】解:连接CD,AD是O的直径,∴∠=︒,ACD90∠=∠,DAC ABC∠=∠,ABC ADC∴∠=∠,DAC ADC∴CD AC=,∴=,AC CD又222AC CD AD+=,22∴=,2AC ADAD=,6∴=AC故选:C.3.(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O的半径为10cm,弦//AB CD.若==,则AB和CD的距离为()AB CD12cm,16cmA.2cm B.14cm C.2cm或14cm D.2cm或10cm 【答案】C【分析】分AB、CD在圆心的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求得AB与CD的距离.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详解】当弦AB和CD在圆心异侧时,如图1,过点O作OE①AB于点E,反向延长OE交CD于点F,连接OA,OC,①AB①CD,①OF①CD,①AB=12cm,CD=16cm,①AE=6cm,CF=8cm,①OA=OC=10cm,①在Rt①AO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8EO cm,在Rt①CO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6OF===cm,①EF=OF+OE=8+6=14cm.当弦AB和CD在圆心同侧时,如图2,过点O作OF①CD,垂足为F,交AB于点E,连接OA,OC,①AB①CD,①OE①AB,①AB=12cm,CD=16cm,①AE=6cm,CF=8cm,①OA=OC=5cm,在Rt①AOE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cm,1068EO OA AE在Rt①CO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cm,OF OC CF1086①EF=OE﹣OF=8﹣6=2cm;故选C.4.(2022·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如图,在ABC中,10,8,6===,经过AB AC BC点C且与边AB相切的动圆与,CB CA分别相交于点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是()A.42B.4.75C.5D.4.8【答案】D【分析】设EF的中点为O,①O与AB的切点为D,连接OD,连接CO,CD,则有OD①AB,由勾股定理逆定理知,ABC是直角三角形,OC+OD=EF,而OC+OD≥CD,只有当点O在CD上时,OC+OD=EF有最小值为CD的长,即当点O在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AB的高上CD时,EF=CD有最小值,由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求出CD的长即可.【详解】解:设EF的中点为O,①O与AB的切点为D,连接OD,连接CO,CD,①10,8,6===,AB AC BC①AC2+BC2=AB2,①ABC 是直角三角形,①ACB =90°, ①EF 是①O 的直径, ①OC +OD =EF , ①①O 与边AB 相切, ①OD ①AB , ①OC +OD ≥CD ,即当点O 在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AB 的高上时,OC +OD =EF 有最小值, 此时最小值为CD 的长, ①CD =864.810AC BC AB ⋅⨯==, ①EF 的最小值为4.8. 故选D .5.(2020·沭阳县怀文中学九年级月考)有下列说法:①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①等弧所对的弦相等;①圆中90°的角所对的弦是直径;①相等的圆心角对的弧相等;①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①任意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其中正确的有( ) A .2个 B .3个C .4个D .5个【答案】B 【分析】根据直径的定义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对①①进行判断;根据圆周角定理对①进行判断;根据垂径定理对①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外接圆的定义对①进行判断. 【详解】解:①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故①正确,符合题意;①能够重合的弧叫做等弧,等弧所对的弦相等;故①正确,符合题意; ①圆中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故①错误,不符合题意;①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故①错误,不符合题意; ①平分弦(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故①错误,不符合题意; ①任意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故①正确,符合题意; 其中正确的有①①①, 故选:B .6.(2022·厦门海沧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四边形ABCD 中,ACD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BC 是以A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则对角线BD 的长的取值范围是( ) A .33BD <≤+B .36BD << C .63BD <≤+D .3BD <≤【答案】C 【分析】由①ABC 是以A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可知点B 在以AC 为直径的圆上,然后结合点到圆上点的距离求出对角线BD 长度的取值范围. 【详解】①①ABC 是以AC 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①点B 在以AC 为直径的圆上,如图中①O ,连接OD 并延长,交①O 于点E 和点B ,①等边①ACD的边长为6,①AC=BE=6,OB=OE=OA=OC=3,OD①AC,①①COD=90°,①OD=2222CD OC-=-=,6333①BD=OD+OB=333+,△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ACD当B与,A C重合时,BD最小6=①对角线BD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6<BD≤333+.故选:C.7.(2022·河南九年级期末)如图,在ABC∠=︒,30Rt△中,90ACB∠=︒,3ABCAB=,将ABCRt△绕直角顶点C顺时针旋转,当点A的对应点A'落在AB边上时,停止转动,则点B经过的路径长为__.3【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出BC 长,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计算出60ACA ∠'=,进而可得60BCB ∠'=,然后再根据弧长公式可得答案.【详解】解:30B ∠=,3AB =,①ACB=90° ①1322AC AB ==,60A ∠=,①22332BC AB AC =-=AC A C =',AA C ∴'是等边三角形, 60ACA ∴∠'=,60BCB ∴∠'=,∴弧长3360321802l ππ⋅⋅==, 故答案为:32π. 8.(2022·河南九年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90ACB ∠=︒,60B ∠=︒,以AC 为直径做半圆交AB 于点D ,若1BC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3π+【分析】连接OD ,CD ,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90ADC ∠=︒,解直角三角形求得AC =CD OC OD =,32AD =,60COD ∠=︒,然后根据扇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解:连接OD ,CD ,在ABC 中,90ACB ∠=︒,60B ∠=︒, ①9030A B ∠=︒-∠=︒, 又①1BC =, ①22BA BC ==,①AC =AC 为O 的直径,90ADC ∴∠=︒,12OA AC =,又①30A ∠=︒,12CD AC ∴==①32AD , ①30A ∠=︒,260COD A ︒∴∠=∠=,∴阴影部分的面积()()ABC AOD AOD COD COD S S S S S S ∆∆=++--+△半圆扇形扇形 122ABC ACD COD S S S S ⎛⎫=+-+ ⎪⎝⎭△△半圆扇形22601111321222360222ππ⎛⋅ =⨯⋅-+⨯⨯⎪⎝⎭38π+=, 故答案为:38π+.9.(2022·河南九年级期末)如图,在ABC 中,AB BC =,以AB 为直径的①O 交BC 于点D ,交AC 于点F ,过点C 作//CE AB ,且CAD CAE ∠=∠. (1)求证:AE 是①O 的切线; (2)若5AB =,4=AD ,求CE 的长.【答案】(1)见解析;(2)2 【分析】(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圆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EC △和ADC 全等即可得到结论;(2)由勾股定理求出2C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出答案. 【详解】(1)证明:AB BC =,BAC BCA ∴∠=∠,//CE AB ,BAC ACE ∴∠=∠,ACB ACE ∴∠=∠,在AEC △和ADC 中,CAD CAE AC ACACB ACE ∠=∠⎧⎪=⎨⎪∠=∠⎩, ()ADC AEC ASA ∴≅△△,ADC E ∴∠=∠, AB 是O 的直径,90ADB ADC ∴∠=∠=︒,90E ∴∠=︒,//AB CE ,180BAE E ∴∠+∠=︒,90BAE ∴∠=︒,AE ∴是O 的切线;(2)解:90ADB ∠=︒,5AB =,4=AD ,3BD ∴==,532CD BC BD ∴=-=-=,①ADC AEC ≅△△,2CE CD ∴==.10.(2022·安庆市第四中学九年级)如图,①O 是①ABC 的外接圆,FH 是①O 的切线,切点为F ,FH ①BC ,连结AF 交BC 于E ,①ABC 的平分线BD 交AF 于D ,连结BF .(1)求证:AF平分①BAC;(2)若EF=4,DE=3,求AD的长.【答案】(1)证明见详解;(2)AD =214.【分析】(1)连结OF,由FH是①O的切线,可得OF①FH,由FH∥BC,可得OF垂直平分BC,根据垂径定理可得BF FC=,根据圆周角性质可得①1=①2即可;(2)根据①ABC的平分线BD,可得①4=①3,可证①FDB=①FBD,可得BF=FD,再证①BFE①①AFB,根据性质可得BF AFFE BF=,再求BF=DF= 7,可求494FA=,即可求AD.【详解】(1)证明:连结OF,①FH是①O的切线,①OF①FH,①FH∥BC,①OF垂直平分BC,①BF FC=,①①1=①2,①AF平分①BAC,(2)解①①ABC 的平分线BD 交AF 于D , ①①4=①3,①1=①2,①①1+①4=①2+①3,①①5=①2,①①1+①4=①5+①3 ,①①FDB =①FBD ,①BF =FD ,在①BFE 和①AFB 中,①①5=①2=①1,①AFB =①EFB , ①①BFE ①①AFB , ①BF AF FE BF=, ①2BF FE FA =⋅, ①2BF FA FE= , ①BF =DF =EF +DE =7,①274944FA ==, ①AD=AF -DF =4974-=214.。

中考数学解答题压轴题突破 重难点突破四 圆中的证明与计算

中考数学解答题压轴题突破 重难点突破四 圆中的证明与计算

(1)求证:EF 是⊙O 的切线; 证明:连接 OE,∵AB 是⊙O 的直径,∴∠AEB=90°, 即∠AEO+∠OEB=90°, ∵AE 平分∠CAB,∴∠CAE=∠BAE, ∵∠BEF=∠CAE,∴∠BEF=∠BAE, ∵OA=OE,∴∠BAE=∠AEO, ∴∠BEF=∠AEO,∴∠BEF+∠OEB=90°, ∴∠OEF=90°,∴OE⊥EF, ∵OE 是⊙O 的半径,∴EF 是⊙O 的切线.
解:∵BD 为⊙O 的直径, ∴∠BCD=∠DCE=90°, ∵AC 平分∠BAD, ∴∠BAC=∠DAC, BC=DC=2 2, ∴BD=2 2× 2=4.
(2)若 BE=5 2,计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分层分析】 ∵BC=DC,∴阴影的面积等于三角形 CDE 的面积. 解:∵BE=5 2,∴CE=3 2 ∵BC=DC,
2.(2022·宁波)如图①,⊙O 为锐角三角形 ABC 的外接圆,点 D 在B︵C上, AD 交 BC 于点 E,点 F 在 AE 上,满足∠AFB-∠BFD=∠ACB,FG∥AC 交 BC 于点 G,BE=FG,连接 BD,DG.设∠ACB=α.
(1)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BFD. 解:∵∠AFB-∠BFD=∠ACB=α,① 又∵∠AFB+∠BFD=180°,② ②-①,得 2∠BFD=180°-α,
1
1
∴S△ABC=2BC·AC=2×2×2 3=2 3,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π×A2B2-2 3=2π-2 3.
3.(2022·黔西南州第 23 题 14 分)如图,在△ABC 中,AB=AC,以 AB 为 直径作⊙O,分别交 BC 于点 D,交 AC 于点 E,DH⊥AC,垂足为 H,连接 DE 并延长交 BA 的延长线于点 F.
α ∴∠BFD=90°- 2 .

第4课时 以圆为背景的证明与计算

第4课时 以圆为背景的证明与计算

类型之二 圆的切线有关的计算与证明
[2019·成都]如图,AB 为⊙O 的直径,C,D 为圆上
的两点,OC∥BD,弦 AD,BC 相交于点 E.
(1)求证:A︵C=C︵D; (2)若 CE=1,EB=3,求⊙O 的半径; (3)在(2)的条件下,过点 C 作⊙O 的切线,交 BA 的延长线于
点 P,过点 P 作 PQ∥CB 交⊙O 于 F,Q 两点(点 F 在线段 PQ
∴EF∥BC,∴∠B=∠AEF.
又∵∠ADF=∠AEF,∴∠B=∠ADF. 又∵∠OAD=∠DAC,∴△ABD∽△ADF, ∴AADB=AADF,∴AD2=AB·AF,∴AD= xy.
1.如图,在 Rt△ACB 中,∠ACB=90°,以 AC 为直径作⊙O 交 AB 于点 D,E 为 BC 的中点,连接 DE 并延长交 AC 的延长线于 点 F.
∴OD∥AF.
又∵DE⊥AC,
答图
∴DE⊥OD,
∴直线 DE 与⊙O 相切.
(2)如答图,连接 BD.
∵AB 是⊙O 的直径,
∴∠ADB=90°.
∵AD 平分∠BAC,∠BAC=60°,
∴∠FAD=∠BAD=30°,∠B=60°,
∴∠DFE=∠B=60°.
∵⊙O 的半径为 2,∴AB=4,
∴AD=AB·cos 30°=4× 23=2 3,
∴4PA2=PA×(PA+2 5), ∴PA=23 5,∴PO=53 5,
答图2
∵PQ∥BC,∴∠CBA=∠BPQ.
又∵∠PHO=∠ACB=90°,
∴△PHO∽△BCA,
∴OACH=PBHC=PAOB,
即O2H=P4H=25 3
55=65,
∴PH=130,OH=53,

关于圆的几何证明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关于圆的几何证明计算题的解题方法

关于圆的几何证明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经过圆心的弦是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圆上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叫做半圆;大于半圆弧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弧的弧叫做劣弧;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图形叫做弓形。

(1)当两圆外离时,d>R_+r;(2)当两圆相外切时,d=R_+r;(3)当两圆相交时,R_-r<d<R_+r(R≥r);(4)当两圆内切时,d=R_-r(R>r);(4)当两圆内含时,d<R_-r。

其中,d为圆心距,R、r分别是两圆的半径。

如何判定四点共圆,我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到一定点的距离相等的n个点在同一个圆上;(2)同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各顶点共圆;(3)同底同侧相等角的三角形的各顶点共圆;(4)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它的四个顶点共圆;(5)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那么它的四个顶点共圆;(6)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P,若PA_*PC=PB_*PD,则它的四个顶点共圆;(7)四边形ABCD的一组对边AB、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若PA_*PB=PC_*PD,则它的四个顶点共圆。

1、作直径上的圆周角当告诉了一条直径,一般通过作直径上的圆周角,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这一条件来证明问题.2、作弦心距当告诉圆心和弦,一般通过过圆心作弦的垂线,利用弦心距平分弦这一条件证明问题.3、过切点作半径当含有切线这一条件时,一般通过把圆心和切点连起来,利用切线与半径垂直这一性质来证明问题.4、作直径当已知条件含有直角,往往通过过圆上一点作直径,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这一性质来证明问题.5、作公切线当已知条件中含两圆相切这一条件,往往通过过这个切点作两圆的公切线,通过公切线找到两圆之间的关系.6、作公共弦当含有两圆相交这一条件时,一般通过作两圆的公共弦,由两圆的弦之间的关系,找出两圆的角之间的关系.7、作两圆的连心线若已知中告诉两圆相交或相切,一般通过作两圆的连心线,利用两相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或;两相切圆的连心线必过切点来证明问题.8、作圆的切线若题中告诉了我们半径,往往通过过半径的外端作圆的切线,利用半径与切线垂直或利用弦切角定理来证明问题.9、一圆过另一圆的圆心时则作半径题中告诉两个圆相交,其中一个圆过另一个圆的圆心,往往除了通过作两圆的公共弦外,还可以通过作圆的半径,利用同圆的半径相等来证明问题.10、作辅助圆当题中涉及到圆的切线问题(无论是计算还是证明)时,通常需要作辅助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中的证明与计算及圆与三角形、四边形
知识点圆中的重要知识点
【知识梳理】
1、圆中的重要概念
2、圆中的重要定理
3、易与圆结合的其他知识
【例题精讲一】垂径定理
例1.1、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弦,CD⊥AB于点E,点G在直径DF的延长线上,∠D=∠G=30°。

(1)求证:弧CF=弧BC;(2)若CD=6,分别求BE、GF的长。

(1)求证:AD=AN;(2)若AB=2
4,ON=1,求⊙O的半径。

3、如图,AB是⊙O的直径,C、P是弧AB上两点,AB=13,AC=5。

(1)如图(1),若点P是弧AB的中点,求PA的长;(2)如图(2),若点P是弧BC的中点,求PA的长。

【课堂练习】
1、如图,AB为⊙O的直径,弦CD⊥AB于点H,E为AB延长线上一点,CE交⊙O于F,连接BF。

(1)求证:BF平分∠DFE;(2)若EF=DF,BE=5,CH=3,求⊙O半径。

2、如图,在△ABC中,∠C=90°,D是BC边上一点,以DB为直径的⊙O经过AB的中点E,交AD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

(1)求证:∠BAD=∠F;(2)若EF=25,AC=4,求⊙O的半径。

【例题精讲二】圆周角定理
例2.1、如图,CD为⊙O的直径,AB、AC为弦,且∠ADC=∠DAB+∠ACD,AB交CD于E。

(1)求证:AB=AC;(2)若DE=2,CE=10,求AC的长。

2、在△ABC中,以AC边为直径的⊙O交BC于点D,在AD上取一点E使∠EBC=∠DEC,延长BE依次交AC于G,交⊙O于H。

(1)求证:AC⊥BH;(2)若∠ABC=45°,AC=10,BD=8,求CE的长。

3、如图,⊙O 为△ABD 的外接圆,E 为△ABD 的内心,DE 的延长线交⊙O 于C 。

(1)如图1,求证:CE =AC ;
(2)如图2,若AB 为⊙O 的直径,AB =10,AD =8 ① 求S △ADE ; ② 求
CE
AE
的值。

【课堂练习】
1、如图,四边形ACBD 内接于⊙O ,∠ACB =90°。

(1)求
AC BC
CD
+的值; (2)已知M 是弧BC 的中点,AM 与CD 交于点N ,若AC =6,⊙O 的半径为5,求MN 的长; (3)若AD =42,直接写出AC +BC 的最大值: 。

N
O
D
B
C
A
O
D
B
C
A
2、如图,在Rt△ABC中,∠ACB=90°,BC>AC,⊙O为△ABC的外接圆,以点C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弧交CA的延长线于点D,交⊙O于点E,连接BE、DE。

(1)求∠DEB的度数;(2)若直线DE交⊙O于F,判断点F在半圆AB上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

【例题精讲三】圆与三角形
例1.1、如图,在△ABC中,AB=AC=10,以AB为直径的⊙O与BC交于点D,与AC交于点E,连OD交BE于点M,且MD=2,则AM=__________。

2、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AB是⊙O的直径,I为△ABC的内心,且OI⊥AI。

若AB=10,则BI的长为
__________。

3、如图,已知⊙O的直径AB=10,弦AC=6,∠BAC的平分线交⊙O于点D,过点D作DE⊥AC交AC的延长线于点E,则AD=_________。

【课堂练习】
1、如图,P为⊙O内的一个定点,A为⊙O上的一个动点,射线AP、AO分别与⊙O交于B、C两点.若⊙O的半径长为3,OP=3,则弦BC的最大值为。

2、如图,在⊙O中,点C是直径AB的延长线上一点,过点C作⊙O的切线,切点为D,连接BD。

若CM平分
∠ACD,且分别交AD、BD于点M、N,若DM=1,则MN=。

3、已知等腰△ABC,AB=AC=13,BC=10,点I和O分别为△ABC的内心和外心,则OI=。

【例题精讲四】圆与四边形
例2.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2,AD=3,AD、AB、BC分别与与⊙O相切于E、F、G三点,过点D作⊙O的切线交BC于点M,切点为N,则DM的长为。

2、如图,将半径为1的半圆形纸片按如图方式折叠,使对折后半圆弧的中点M与圆心O重合,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上的一点,将△BCE沿CE折叠至△FCE,若CF、CE恰好与以正方形ABCD的中心为圆心的⊙O相切,则折痕CE的长为。

【课堂练习】
AE,边AD、DC都相切。

把扇形BAE剪下作为一个圆锥的侧面,该圆锥的底面圆恰好是纸片⊙O,则剩下纸片的面积为。

2、如图,菱形ABCD中,∠A=60°,AB=3,⊙A、⊙B的半径分别为2和1,P、E、F分别是线段CD、⊙A和⊙B上的动点,则PE+PF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是。

3、如图,两同心圆半径分别为3、3,点A、B分别为同心圆上的动点,以AB为边作正方形ABCD,则OD长的最大值为。

1、如图,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3,AD=5,∠BAD=60°,点C为弧BD的中点,则AC的长是_________。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与y轴相切于原点O,平行于x轴的直线⊙A于M、N两点。

若点M的坐标是(-4,-2),则弦MN的长为_________。

3、如图,已知边长为2的圆内接正方形ABCD中,P为边CD的中点,直线AP交圆于E点,则弦DE的长
为。

4、在⊙O中,AB为直径,点C为圆上一点,将劣弧AC沿弦AC翻折交AB于点D,连结CD。

(1)如图1,若点D与圆心O重合,AC=2,求⊙O的半径r;
(2)如图2,若点D与圆心O不重合,∠BAC=25°,求出∠DCA的度数。

5、已知⊙O 为△ABC 的外接圆,点E 是△ABC 的内心,AE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F ,交⊙O 于点D 。

(1)如图1,求证:BD =ED ;
(2)如图2,AO 为⊙O 的直径,连接OB ,若BC =6,BF :OB =3:5,求OE 的长。

6、如图,点M 为弧AB 的中点。

(1)如图1,若AB 为⊙O 的直径,AB =10,AC =6,求MC 的长;
(2)如图2, 若∠ACB =120°,求
MC BC AC 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